我開始寫Medium三個月發現的事(與>1K follower策略分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開始寫Medium三個月發現的事(與>1K follower策略分析)” is ... 只是好奇這樣的文章是否真有變現價值,之後不會強迫你訂啦,只是如果真的有 ... 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ART+marketing我開始寫Medium三個月發現的事(與>1Kfollower策略分析)首先當然是多了好多白頭髮(笑)。

我從八月底開始寫Medium,到今天三個月,正好目前follower數量突破一千人,非常感動,自己嘔心瀝血寫的東西有人喜歡看哪!因此來記錄並分析一下我開始寫Medium的這三個月,我做的一些嘗試與結果,還有我學到了什麼,同時提供我的後台數據偷看(羞),與我的推廣策略及效果,給各位Medium作者一些參考,不想看太細節文章數據的可以直接到最底看結論,也歡迎交流。

我寫Medium的初衷之前曾經說過,我寫Medium的目的是希望能「發揮影響力」,讓我再來多紀錄一下緣起。

我的工作需要非常頻繁在北亞各國以及歐洲飛來飛去,常常在飛機起降或遭遇恐怖亂流時,我就會忍不住開始想:如果這趟班機失事了,我會不會覺得人生有遺憾?有,我的兒子才剛出生,我好想看他快樂長大;我還沒和老公環遊世界,也還沒帶爸媽去很多地方玩。

另外,我對這個世界好像還沒什麼貢獻。

我能做什麼呢?我想起去年我曾為朋友創業的媒體寫過幾篇文章,有一篇關於產品經理的文章被經理人轉載之後,得到蠻好的迴響(菜鳥PM的震撼教育!夠專業的PM,不會只是「傳聲筒」),我曾在兩間台灣企業(一間從新創做到上市上櫃,一間是台灣top3品牌大廠)做過行銷、專案經理、產品經理,到現在在瑞典商負責北亞商業開發與策略行銷的角色,其中當然有許多思考和成長。

所以我想,我這些關於產品經理、策略思考、行銷作法的經驗與想法,是不是能分享出來,同時我自己也能藉由書寫進一步思考成長?因此在某天哄完兒子上床睡覺之後(我記得是在世大運期間,台灣好手的表現讓人尖叫!),突然覺得熱血沸騰,我也要為台灣貢獻些什麼!因此開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一開始是將之前為Betweengos寫的三篇文章貼上來,結果原本在經理人超過兩萬人瀏覽的文章,在Medium上乏人問津,所以說,「通路」很重要啊!我開始想,是否該利用PM與Marketing的經驗與能力,來經營「Evonne的文章」這個產品,讓他的效益發揮到最高?來試試看吧!首先是「Evonne的文章」產品的目標定位我的經驗其實可以寫前端也可以寫後端,可以面對市場也可以偏向專案管理,我之前得到迴響的文章是關於PM的,但我有興趣,以及我目前的角色較偏重的,是關於科技策略,該從哪個方向寫呢?都試試看吧,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嘛!結果我的四篇PM文和四篇科技策略文,都沒什麼人看(笑)。

以下是數據:(由左至右數字代表View/Read/看與讀的比例/拍手的粉絲數量)一開始觀看與閱讀人數都幾十個而已,閱讀率70%-80%,拍手人數個位數。

(第一篇菜鳥PM的震撼教育原本沒什麼人看,是被另外一篇文章引用之後才突然許多人湧進來看)另外我發現,PM果然還是我的核心能力,PM文寫的速度很快,但科技策略文寫超久,那時十點多哄完小嬰睡覺,常寫到三點多,兒子正好半夜起來討奶,連續三天這樣才能寫完一篇,真是快暴斃。

所以PM和科技策略,專業和興趣,要選哪一個呢?我還是想要任性一下,練習寫自己不擅長的,損失的就是時間而已嘛!(還有肝......)寫了三個月之後,我最近開始在文章後,用拍手數問讀者喜歡PM文還是科技策略文,看來策略文占多數,努力沒白費啊!但可能也跟題材有關,會多寫幾篇文章之後統計,比較少誤差。

接著是通路另外如前面所提的,通路很重要,對文章而言,通路就是曝光的管道,我要怎麼把我的產品真正「打到市場上」呢?我直接拿去投稿數位時代(真的很有膽)。

我的思維是,這樣一方面可以把我的文章讓「真正專業的人」加上「市場」來檢驗他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像登在「經理人」上的PM文一樣,我可以借用數位時代的高知名度以及讀者客群,來擴大文章的影響力。

結果每一篇都被打槍。

登愣!我很感謝數位時代的編輯,她會與我討論我寫文章的目的,並告訴我打槍的理由(例如:這些主題市場上已經很多人在寫了,我的文章獨特性與話題性在哪裡?)然後有一天,我興致勃勃下載了博客來的電子書app,被他的體驗搞到很怒,簡直一揮即就寫了一篇文章,還開玩笑弄出個農場標題「博客來推出電子書app之後,競爭者都笑了」,想不到數位時代編輯看到之後,居然說,這篇文章可以!他們可以刊登。

什麼?之前花超過十個小時的文章不行,這篇兩小時的心得文可以?然後文章登出我才後悔,我真的寫太快了,我有想法與立論基礎,但我沒有仔細論證與小心用字,還有那個農場標題,這不是我啊~~偏偏這篇文章流量非常高,被廣泛流傳之後我覺得有點丟臉阿!這是我學到的另外一課:要愛惜羽毛,你隨便寫的文章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認識你的唯一印象......。

同時,我有將博客來文章的Medium連結po到我的臉書,正好到數位時代我自己那篇文章下,用自己的帳號留言回覆問題,所以我猜大批網友就從回覆帳號跑到我的臉書,然後從臉書連結跑到Medium,Medium閱讀人數爆漲了!(由左至右數字代表View/Read/看與讀的比例/拍手的粉絲數量)這篇文章光是Medium統計,不看數位時代的讀者,就有超過萬人看過,5300人讀完,但閱讀比例大幅下降到45%,拍手數99個,以閱讀量來講不算多。

要說對寫文章的激勵是有的,另外一部分是想洗白,覺得我那篇文章太隨便了,所以想趕快多寫一些較深入的文章,所以之後我寫了一篇再談博客來電子書,三篇PM文(紅框),一篇心得文(藍框),還有四篇科技策略文,個別流量有比上個月好,進入三位數了,但當然沒有博客來那篇這麼多。

詳細看一下我做的事與得到的結論:「產品經理的UX導入血淚史」,我嘗試將文章推薦給我很喜歡的臉書粉絲頁--設計大舌頭,他們認為可以刊登。

刊登在網頁沒什麼反應,到臉書之後,得到不錯迴響,導回Medium的人數沒有數位時代多,但是拍手及follower的比例高。

這驗證了「打到對的客群可以帶來較高且持續的轉換率」。

更重要的是,我得到業界前輩悠識數位的Richard臉書私訊我,與我討論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幾個難題,我覺得收穫非常大,這就叫拋磚引玉吧!所以寫成了下一篇文章:Usability的價值-在B2B公司依然適用嗎?這篇文章有非常神奇的高閱讀率93%,不過拍手數沒有前一篇高,叫好不叫座?大神都做完了,台灣廠商怎麼搞?微軟IoTExpo有感,這篇文章有一天發現流量突然上漲,從Refers統計才發現被轉到臉書上,從Medium上流量不多。

但接下來寫微軟Azure的策略分析(這是我至今寫最久的一篇!),沒什麼人讀,真是嘔心瀝血好恨啊!我問幾個朋友,他說這篇寫太難了,根本看不懂也不想讀完,好吧我檢討……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我的另一種文體--紀錄生活想法的「那位Uber司機教我的事」,閱讀率很高,這並非PM也非科技,是大家喜歡聽故事嗎?為什麼大家會想聽我的一般心得文呢?之後再做實驗試試看!回顧第一個月的狀況第一個月我的文章觀看次數一萬五,但是有一萬二是博客來那篇文章。

其他的每天約數十個閱讀而已,還是個小菜菜View/Read的比例約48%Fans數量299,主要是從博客來那篇來的8月底寫了2篇文章加三篇舊文,9月寫了12篇文章,一週2–3篇(吐血)時序進入第二個月十月,先是兒子住院一週,然後我和老公到歐洲玩了半個月,根本完全沒時間沒心情寫文章,只寫了四篇,包含一篇開玩笑文(失敗),跟一篇個人心得文。

有趣的是兩點:「從元大如來卡看妙禪粉絲經濟學」是數位時代的邀文,在數位時代的網站上流量很高,但是這次導到Medium的流量就不高了。

從Refers分析可以看到,從臉書來的只有102(推測是數位時代的臉書),其實Medium的mail推送以及推薦系統佔了更大的比例。

(第二名的email,IManddirect,我猜測是Medium會發送的推薦日報)2.「為什麼我不參與Medium付費牆寫作計畫」也是跟PM以及跟科技策略無關的內容,但莫名成為大紅文章?有2300人看過,這些人來自哪裡呢?來看看:a.從流量來看,最大的是Medium自己,應該是Medium有推薦?(因為我tag下Medium,也許演算法有提高?)或是「會寫Medium的人,就會對付費牆這件事有興趣?」所以我打到客群了?不確定,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再次做實驗。

b.這篇文章有入選李飛步的「移民Medium指南-中文作者集」,但可能是因為被鎖在付費牆,所以帶來流量不算多,31個。

(這有點諷刺,倡導不參與付費牆的文章,被鎖在付費牆裡……)十月總結10月View數低,文章數少,包含Fans主要來源均只來自於不參與Medium付費牆那篇文章,但Read的比例有72%,我覺得不太對,因為四篇文章只有一篇超過,而且Read的四篇文章Read總量低於他的統計。

不知道Medium是怎麼算的?另外這個月的拍手比例上升,約5-10%的人讀完會拍手,是文章品質變好?還是Mediumfollower變多,這些follower忠誠度較高,較慷慨拍手?接下來,試著和這些follower互動試試看。

11月:漸入佳境從之前的Medium付費牆文還有Uber司機這兩篇文,我發現自己不只能寫PM/科技策略文,個人針對一件事情的思考分享似乎也有人愛看,所以我來嘗試寫一下「思考文」,也就是紅框的兩篇,想不到反應也真的很不錯,我有點搞不懂Medium上的閱讀客群到底是......?還是說,其實我能提供的價值,其實不是經驗,不用分PM或科技策略,而是「我對事物的觀點」,這些事物可以包含PM策略或像這篇文章一樣的策略與成效分析?從文章來看,先分析最大流量的羅胖文「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吐槽及內容農場套路分析。

這篇文章一開始流量還好,流量爆發是因為我將它貼到台灣的羅輯思維討論區,也就是打到了對的客群,加上被幾個大神轉載,就成了我第一篇不靠數位時代等媒體轉載就超過七千人流量的文章,甚至是我的編輯反過來問我這篇文章能不能轉載,因為一堆人將文章轉給她看XD但這篇文章轉載到數位時代之後,和前一篇文章一樣,從網站帶來的流量反而不多,78個,甚至數位時代上這篇文章本身的流量就不大,我認為還是客群的問題。

再度驗證「打到對的客群才是最有效率的傳播方式」。

然後是Netflix&百視達戰爭史,這個系列非常難寫,花了好多時間,字數一爆再爆,但非常值得,為什麼呢?這是得到最多讀者迴響與Follower的文章,,也是從這篇文章之後Follower才破一千大關,也要感謝一些大神轉到臉書並推薦Follow我,這篇文章的流量大約有一半從臉書來,一半是Medium自己創造的。

在這幾篇文章之後,我的全部的文章流量都開始成長,以「如何有系統地對一件事情提出自己的觀點」為例,有破千人閱讀但我根本沒做什麼事,可能是因為Follower數量增加了,所以曝光自己增加了?流量有1/3是來自Facebook,其他來自Medium。

從下面可以看到,這三篇文章開始,回覆數變多,拍手數爆衝,看到手一直拍一直拍,說真的好開心哪(灑花)(所以說讀者們,拍手不用錢,既然都拍了不如多拍幾下?)兩篇戰爭史加一篇心得,讀完率不高(太長?),但是拍手比例超過30%,而每個人平均拍手數是5–7個,可能跟我舉辦「拍手投票」也有關係,這樣的互動提供一個簡單的回饋機制,讓拍手除了鼓勵之外更有意義,也讓讀者參與我的文章走向,我覺得還蠻不錯的(謝謝大家的回饋,我之後會努力寫柯達文!)第三個月(11月)的結論總共有一萬六千人看過,除了高峰有破三千人之外,其他每天均穩定有四百人以上的流量閱讀比例還是大約只有一半,灑越廣的文章閱讀比例越低拍手Fans數大增,之前一個月兩百多個,這個月1183個,我的文章更能引起共鳴了,我會繼續往這些Fans有興趣的文章書寫,請大家積極許願呀!我在這裡面學到的事情:累積,持續的累積,每個熬夜的夜晚後換來只有幾十個閱讀,其實會有點懷疑自己是否該堅持下去,但三個月過去,還是逐漸累積出一些方向,一些心得,一些觀點,一些好友,一些信心,好辛苦但好滿足,這大概類似創業的感覺吧?(少了燒錢的焦慮,只有燒肝),這篇回顧文也是一個里程碑與宣示,為了之後的持續累積與努力。

意外但最美好的收穫:認識了許多同好--從寫UX文認識了Richard,之後寫旅遊電商文,KKday的PM文馨主動聯繫我,我們細聊了關於我自介中「人類學家」的定位,以及KKday之所以無法做旅遊保險的原因還有之後的方向等等,覺得很開心遇到同好。

然後Jhih-SianWu主動聯繫我,我們討論了Medium的經營,讓我開始考慮是不是要開臉書粉絲團或社團,否則Medium的互動功能好弱阿!更別說各種拍手、加好友,回覆,到臉書找到我然後私訊……等等的支持,還有從許多大神的文章中獲益良多,真的會讓人覺得,分享的感覺這麼美好哇!接著是關於策略面的心得:關於文章曝光的通路:還是要靠臉書,但也不用全靠臉書;還是要靠通路,但也不用全靠通路,真繞口?一開始的文章根本沒人注意,所以要靠通路,但之後的重點是「內容有沒有打到對的客群」。

通路是一個工具,但利用優質內容建立起個人品牌與follower之後,「自己」也能成為通路,也就是所謂的意見領袖。

結論就是:一開始通路為王,接下來內容(產品)為王,然後是品牌為王。

跟傳統的商業模式發展階段,是不是很像呢?通路會有流量但不會帶粉絲給你,粉絲會被留在通路上,這是雙面刃,我目前是和數位時代合作得很愉快,但若是數位時代不和我合作了,我需要確保自己能持續曝光與發揮影響力。

我發現這就是Medium對作家的價值與力量--廣大的讀者、每日推薦mail,以及文章的交叉推薦,帶來持續性的讀者,而更死忠的讀者,直接用Follow的方式黏著到你身上。

文章即使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持續會有讀者(但不多),要持續增加舊有文章的流量,首先還是要靠在新文章裡埋舊文章連結,另外要靠Medium在其他文章閱讀結束之後的進一步推薦,這個推薦應該是根據Tag推薦類似的文章,所以Tag很重要,我想應該不能下太特殊的詞句,但我還沒進一步實驗,不確定怎麼下比較好。

關於產品,也就是我的文章,如前面所說的,千萬要愛惜羽毛,確保品質,就好像做產品一樣,產品不好,行銷與通路做越好會越慘,因為觸及率大,而這些「low-touch」管道接觸到的讀者,未必會反饋給你,可能嗤之以鼻之後永遠不會再看你的文章,看到你就躲開,切記切記。

關於文章走向,我現在逐漸有種感覺是,未必要分PM文或是科技策略文,各種「有Evonne風格與頭腦」的文章,包含這篇數據分析,或是用邏輯批評農場文,或是講科技史故事的文章,都能為讀者帶來價值,我會持續嘗試,累積一些數據之後,下一個里程碑再來跟大家分享。

其實想寫的文章已經排了好長好長,先列出來跟大家分享,有特別想聽的請許願!柯達的高樓興起與倒塌假如我是XXX的產品經理—系列文,例如「假如我是台灣旅遊推廣的產品經理,我會怎麼做?」IBM如何成功轉型--誰說大象不會跳舞,我超愛的企業史做為一個產品經理最痛苦的事(經驗文)Amazon如何崛起Apple與Google的愛恨情仇P.S.Medium的互動功能真的有夠難用,有板友建議是否開個臉書粉絲團或社團?我有點擔心會不會沒時間維護,或甚至沒人加我……(玻璃心),有人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給我支持並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可以多拍幾下手喔),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

關於拍手,我想來做個實驗,由於我的文章都是免費的,拍手不會計價,我希望拍手除了支持之外,也能嘗試做為投票工具,所以:如果你/妳只是單純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1–4個拍手。

2.如果你/妳很喜歡我的「策略分析」類型的文章,請給我這篇文章5個以上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3.再更進一步嘗試,如果你願意為「每週固定收到兩篇此類文章」而付「每個月100元以上的訂閱費」,請給我「正好10個」拍手(可以連續按著不放喔,不要傻傻的一直點XD)(只是好奇這樣的文章是否真有變現價值,之後不會強迫你訂啦,只是如果真的有類似program會先通知你~)希望我不要搞得太複雜,有趣就好,歡迎大家回覆意見,我之後會發表統計結果~MorefromART+marketingFollowWepublishcreators.Whytheymake.Howtheysee.Whattheydo.Everydayisthecreators'[email protected]+marketing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EvonneTsai23KFollowers財金人,科技人,行銷人,商業思維學院產品課程主理人;十餘年產品行銷與管理經驗,商業思維學院社團:https://lihi1.cc/jC9rk;官網:https://bizthinkers.com/hi;Mail:evonnetsai417@gmail.comFoll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