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賢二是誰」到「我不是江賢二」 江賢二回顧展迴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江賢二總笑稱總裁(嚴長壽)是自己的經紀人,兩人相知甚早,且總裁對江老師的作品熟稔,總能以生動且深入人心的方式介紹,也提供觀眾理解藝術家創作脈絡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您在這裡首頁>服務故事>封面故事
服務故事
封面故事年度報導影片照片
從「江賢二是誰」到「我不是江賢二」─江賢二回顧展迴響
2020/07/15
為期三個月的「江賢二回顧展」六月底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正式落幕。
六月中旬疫情趨緩時,該展連同館內其他精彩展覽吸引了熱情的人潮,最後一周甚至湧進三萬人次!總結三個月共超過12萬觀展人次。
開展之初,許多人問「江賢二是誰?」,而最後有這樣的好成績,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以及協助藝術家籌備及協力宣傳的公益平台都大受鼓舞。
好幾次江賢二出現在展場時,被熱情的民眾包圍,展覽尾聲適逢端午連假,要求簽名的人龍甚至影響了觀展動線,江賢二希望大家能將時間留給觀展,而非簽名拍照,靈機一動突然調皮地轉身跟大家說,「我不是江賢二」,就在眾人電光火石的猶豫瞬間,離開現場。
根據現場工作人員觀察,有許多觀眾重複看展,臉書、IG上很多人說自己二刷、三刷;甚至有一位民眾十度帶著親友來看展!問起來才發現,2014年江賢二在台東美術館舉辦「從巴黎左岸到臺東比西里岸」個展,這位民眾當時唸國中美術班的女兒深受作品吸引,寫下觀展心得參加活動,並獲得《淨化之夜》陶版畫獎品,從此一家人成為粉絲。
如今女兒已在大學主修藝術。
這次回顧展裡一個暱稱「冥想空間」的小展間,排隊人龍更是一度穿過長長的走廊延伸至另一展間,觀眾平均等候時間為一小時。
有人在作品前佇足許久、有人甚至對特定作品心有所感而落淚。
看展可以一人靜靜欣賞,也有人選擇語音導覽,他人的講解與自己對作品的體悟,可以對照閱讀。
江賢二總笑稱總裁(嚴長壽)是自己的經紀人,兩人相知甚早,且總裁對江老師的作品熟稔,總能以生動且深入人心的方式介紹,也提供觀眾理解藝術家創作脈絡和觀點的渠徑。
總裁應北美館邀請,擔任「展覽漫遊」活動導覽講者,一開始限定25個名額(現場報到40多人),最後連沒有戴導覽耳機的觀眾也加入隊伍,他像一個強力磁鐵,一路吸著人群到最後一個展間。
江賢二作品風格多變且意境深邃 年輕人喜愛直達心靈深處的《淨化之夜》
江賢二在國外創作30年,1998年才回台定居,且作品為抽象畫,門檻有點高。
但令人驚喜的是,多次看展者不少,其中也有許多年輕的面孔。
有些年輕人跟江賢二說,他們很喜歡《金樽/淨化之夜》和放了七、八十幅小畫作的「冥想空間」。
前者以白色的鐵絲,搭配優美且情緒飽滿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有種莊嚴絕淨的美;「冥想空間」裡擺滿了江賢二沉鬱孤寂的作品,畫作中不是孤獨一人就是深沉的黑色、十字架,燈光刻意調暗,置身其中有種時光調慢、天地僅我一人的孤絕感。
年輕的朋友說,「瞬間我讀懂了藝術家多年來的孤寂,黑暗中抱有希望的堅持」。
江賢二搬到台東之後的系列作品,繽紛多彩,與他過去多半沉鬱濃重的用色完全不同,這兩種作品各有擁護者,也引起許多討論。
有人喜歡展間一樓以台東為主的作品:「身為台東孩子,看到《比西里岸之夢》真的熱淚盈眶,謝謝老師用豐富的色彩創作出屬於我家鄉的美。
」、「關於台東金樽的作品,讓我對台東的感情有了共鳴。
這在今天以前,我並沒找到過。
」
二樓的作品,多充滿藝術家內心幾近宗教般為藝術和人世獻身的悲憫情懷,有老人家在《百年廟》作品前合掌,有人看到畫中開展的無垠宇宙和點點希望的星火,心有感應,進入了藝術家對生死探問的哲思。
「遠看像宇宙一樣無垠,近看像灰塵一樣綿延,質地卻又像月球像石頭像迸裂的土。
」
有一位四歲的小朋友,拿著導覽書,一幅一幅的去辨認牆上的畫作。
也許對她來說,畫作中的生死輪迴都太遙遠,更吸引她的是色塊和光影。
抽象畫很難懂嗎?看展之後很多人說,抽象畫反而賦予觀眾更多更大的詮釋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與藝術進行一對一的私密交流。
江賢二:我來展場探望「老朋友」
江賢二頻繁造訪展場,另一個原因是珍惜和作品重聚的時光。
他說,有很多作品早年就被藏家收藏,時空相隔二、三十年,藉由這次展覽,「很有久別重逢的感覺,就像探望老朋友一樣。
」江賢二創作時,作品都反映當時心中所感,因此每一幅畫,都像是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凍結。
與舊作見面,像是翻開當時的日記。
在展場碰到年輕的藝術創作者,他也會主動詢問,作品是否存在手機裡,他很樂意看看他們的作品,也不吝分享他對於創作的看法。
他說,「最完整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強的作品。
通常我自己的經驗,工作到七、八分就已經很完整了。
古今中外的大師,他們非常完整或非常熟練的,不一定是我們印象最深的作品,反而是那些保有原始想法的,我覺得會是最強、最好的作品。
」
除了年輕人,江賢二在展場看到小朋友,也會笑咪咪蹲下去跟他們合照。
他認為,美感非常需要從小培養,遇到有家庭一起出現在展間,他總是非常的親切開心,鼓勵父母持續帶小孩上美術館。
展場也有感性時刻。
一位住在彰化的阿嬤,家人推著坐輪椅的她一起來看展。
可能是長輩的習慣,或者是阿嬤坐著的視角,她注意到老師因為作畫而變形的手指,直說很心疼。
稍晚那位觀眾傳來簡訊說,「我阿嬤活了94歲,第二次從彰化來台北,今天跟老師談話之後,令她開心不已!」當天晚上,老師特別聯絡工作人員,想要保留當天跟阿嬤合照的照片。
「江我拍進你畫裡」攝影者/(左上起順時針)簡名志、吳麗玉、蔡忠霖、吳承瑾
音樂會、江我拍進你畫裡開啟民眾欣賞藝術的多元可能
為了鼓勵看展,公益平台為江賢二建置官網、經營社群媒體、錄製語音導導、推出紀念票券,以及邀請「雄獅鉛筆廠」製作並贊助江賢二作品紀念選色的粉彩;此外,網路互動活動「江我拍進你畫裡」邀請觀眾拍下自己與作品的合照,由於江賢二的創作風格相當多元,從黑灰白到眾彩繽紛,從孤寂到奔放,許多人找到有感的作品,用心的準備服裝,讓自己與畫作一同入鏡。
這樣的活動甚至引發觀眾別具巧思的「二創」作品,有人將自己拍進畫作倒影中,也有人在畫作前展現受到畫作啟發的美麗肢體語言。
這樣的活動鼓勵大家看到作品的多元性,同時發揮自己的創作能力,讓觀展不只是單向進行。
照片在社群網路上分享發散,也發揮了宣傳的效果。
江賢二深愛古典音樂,他的創作也深受古典音樂影響,因此公益平台在展間安排一場小型的音樂會,由江賢二挑選樂曲、鋼琴家吳亞欣與大提琴家高炳坤演出。
巴哈的平均律第一號C大調前奏曲、孟德爾頌的《乘著歌聲的翅膀》、德布西的《月光》…「聽到這些鋼琴聲,我好像回到清晨五、六點,開始創作的感覺。
」江賢二的早晨一定有這些美妙的樂音,藉由音樂會,將他創作的甜美時光,在美術館重現!
對藝術執著而為人大度的江賢二與其作品
其實,江賢二以及這個回顧展,處處充滿了高度的反差:江賢二定居台東前的作品是深黑與憂鬱,定居台東後有了繽紛與輕盈;一輩子關窗作畫的藝術家,後期的作品卻處處看見陽光明媚的台東;他的創作歷程是一個人走一條孤絕的道路,但現在的他樂於擁抱群眾,分享藝術之美。
嚴長壽形容江賢二:江老師可以一點都不減少他對藝術的執著、堅持;但另一方面,在為人處世上,他又極為寬厚大度。
一位工作夥伴也說:「老師的作品很出世,但這個展很入世;江老師總是用淺白的語言談作品想要傳遞的內在精神性;儘管藝術看似難以親近,但大家總會被單純的美感動。
」
對藝術奉獻一生對所愛無怨無悔
畢生奉獻藝術,且成功創造了多元多變的風格,江賢二經常說,他如果不能做出好作品,就不要當藝術家了。
江師母是他畢生專心創作的重要支柱。
他曾經跟太太說,「如果有一天我做不出好的作品,我們來開一個麵店,我在後面煮麵、你在店前面收錢,我們一樣可以生活。
」
閉展當天師母在台東,江賢二收到了她遠端傳來的一個手機訊息,他露出微笑,將手機收進懷中。
那是一顆紅色的愛心,代表了數十年的歲月與千言萬語。
(文/黃惠玲。
攝影/臺北市立美術館、林瑪莉、王敏、陳宜倫、張治荃)
*由衷感謝臺北市立美術館、王嘉驥策展人、23位借展的藏家、藝術和媒體領域的朋友、臺北市立美術館和公益平台的志工,以及每一位觀展的大小朋友。
認識此計畫
台北
100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1巷3號
02-2321-3313
台東
950台東市中興路二段366巷36號
089-221-991
信箱
[email protected]
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專案官網
請升級或更換其他瀏覽器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
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回到頁面最上方
延伸文章資訊
- 1從「江賢二是誰」到「我不是江賢二」 江賢二回顧展迴響
江賢二總笑稱總裁(嚴長壽)是自己的經紀人,兩人相知甚早,且總裁對江老師的作品熟稔,總能以生動且深入人心的方式介紹,也提供觀眾理解藝術家創作脈絡 ...
- 2江賢二:回顧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 3左岸到比西里岸|江賢二
江賢二學生時期就開始抽象表現形式的創作,1965年獲選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隨後旅居巴黎、紐約30載。 江賢二早期畫作主要使用灰黑色調,並強調顏料的層次感與質感, ...
- 4廟宇都是靈感!北美館「江賢二:回顧展」揭幕,55 年創作 ...
「江賢二:回顧展」北美館揭幕,展出超過200件作品,包含返台第一批代表作「百年廟」系列、巴黎創作的「巴黎聖母院」系列,到最新創作《金樽/淨化之夜》。
- 5專訪當代藝術家江賢二:半世紀的生命追索,做人當比藝術更 ...
江賢二喜歡海,一生「逐海而居」,落腳金樽之後,置身在東海岸的陽光和野性自然之中,海邊的光線和城市不同,時時刻刻都在變換色彩。彷彿天啟一般,他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