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一生至少一次的「壯遊」,只問對自己是否有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壯遊」,這個近年在台灣逐漸廣為人知的名詞,許多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個不知民間疾苦的流行語;也有人認為它是每個人都該找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生活風格 旅行 在路上:一生至少一次的「壯遊」,只問對自己是否有意義 換日線編輯部 2017/08/18 8714 PhotoCredit: 關於「壯遊」,這個近年在台灣逐漸廣為人知的名詞,許多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個不知民間疾苦的流行語;也有人認為它是每個人都該找機會經歷一次的自我探索之旅。

「壯遊」,其實源自於17世紀的"GrandTour”一詞,原意指的是歐洲貴族階級,利用年輕的歲月... 關於「壯遊」,這個近年在台灣逐漸廣為人知的名詞,許多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個不知民間疾苦的流行語;也有人認為它是每個人都該找機會經歷一次的自我探索之旅。

「壯遊」,其實源自於17世紀的"GrandTour”一詞,原意指的是歐洲貴族階級,利用年輕的歲月,進行為期數月到甚至數年的長途旅行──除了親身接觸、吸收不同國境內的藝術、文化、科技、社會甚至哲學土壤,藉此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自己的人脈之外,拉高自己看待世界的視野與格局、深化自己探討人生意義的思考,更是「壯遊」風行當時上流階級的關鍵原因。

到了18世紀中葉,「壯遊」隨著工業革命、中產階級興起,更在英國和歐洲新富階級中蔚為風潮,根據文獻紀載,當時的歐洲固然有藉著壯遊「炫富」、「縱情玩樂」的風氣存在,但同時,更多人認為「有能力出國長期旅居者,也有義務分享其所見所聞,作為改善國內環境的參照」。

後世不少分析者也認為,日漸普及中上階層的「壯遊」思想,促進了當時的「國際民間交流」,成為締造西歐各國多年盛世的基礎之一。

時間來到我們身處的現代──隨著資訊、交通技術的進步,跨越國境藩籬的旅行,早已不再是貴族與富人的特權與專利。

以台灣來說,近年出國旅行的人數快速成長,在2016年,已接近一千五百萬人次大關(14,588,923),媒體上,更不乏年輕世代一輛單車、一張廉航機票甚至船票,「窮遊列國」的報導。

然而,「旅行」是否等於「壯遊」?甚至,在無遠弗屆的網路資訊鋪天蓋地、唾手可得之下,實際踏上異境、度過或長或短的時光,除了休閒娛樂,或者如某些工商大老所批評的「拍照打卡小確幸、徒然浪費金錢與時間」之外,是否還有更深刻的涵義? 答案,恐怕只有實際「在路上」的人們,才能夠回答: 史丹佛博士後研究員、任職美國矽谷專利智財公司的Elaine,在被醫師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導致視力可能日漸衰退後,辭去高薪正職、領出所有存款,和南美的友人駕著小帆船,一路航行到南極──她想在雙目仍清晰的時候,親眼望盡過去嚮往、但忙碌工作中未曾下定決心造訪的美麗風景,卻在被鯨魚圍繞著的南太平洋上,強烈地體會到大自然的浩瀚,與自己過去所執著的事物,如今看來是如此渺小。

在倫敦政經學院攻讀碩士的Cynthia,因為研究而初次踏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長達數千年衝突歷史的土地。

在高牆的兩端,她親眼見證了世間血淋淋的恃強凌弱、人性的悲傷與扭曲、國際主流媒體的選擇性聚焦與健忘,於是決定駐留該地,誓言不計代價,將她所見的真相傳遞出去。

還有更多來自台灣的她與他,在西非的紅沙漠、在南美巴西的原住民聚落、在日本的沖繩、在越南的順化......體會到難以忘懷的感動,開拓了前所未見的視野,甚至,因此立定了未來堅定不疑的志向。

或許,「壯遊」兩字,如今的解釋,倒無關旅行本身的時間長短、飛越的物理距離,更無涉花費的金額或目的──而是這一場旅程、這一段「脫離日常」的時光,對自己而言,能否帶來新的成長,面對「回來」之後的生活,能否帶來更開闊的心胸、更篤定的自信? 「花那麼多時間旅行要幹嘛?不如做點更有用的事情。

」 「出國玩?好爽喔!」 「壯遊是有錢人的專利。

」 關於「壯遊」、關於「遠行」,面對種種質疑、不解與訕笑,最後,想用以下這段臺灣文學家楊牧於〈壯遊〉一文中的文字,獻給每一位相信「一生至少壯遊一次」,正在躊躇猶豫、或者已經在路上的妳和你: 「何妨就在內心先確定一個廣泛的目標?先在家裏勾畫出完整的憧憬,佈置一些可能發生的情節,以想像的陌生世界為背景,把自己血肉之軀投射進去,堅持自己所追求所要的東西,然後出門。

」 文/換日線主編張翔一 季刊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換日線編輯部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110個城市的20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看更多 上一篇 登長城──居庸關的攻頂之旅 下一篇 我不是天生大膽,是一個人的旅行,讓我學會了勇敢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生活Life 在視界熄燈前 旅行Travel 25歲那年,用6萬元旅費走遍歐洲60天──那趟壯遊教我的5件事 交換Exchange 在校園體驗文化衝擊、與匈牙利人聊兩岸議題──法國交換之旅教會我:原來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旅行Travel 舊營區,新體驗來金門柳營-當兵去!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美國主管如何應對「很雷」的新人,讓我學到的一課──是時候放下「亞洲式說教」了 2 英籍獵頭在台灣:觀察人才市場近10年,給本土企業和年輕世代的衷心建議 3 不准外國人買房、禁止「盲標」房產⋯⋯加拿大「打房四大手段」能解決購屋困境嗎? 4 35歲日本人在台灣創業:「我沒有朋友」──寫給正在為人際關係苦惱的你 5 金卡戴珊「被炎上」的MetGala紅毯造型:博物館典藏的歷史服飾,到底可不可以穿? 6 不斷嘗試、不斷挫敗──法語系畢業後,她隻身闖蕩舊金山,成為全美最大美妝公司的專業財務人員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