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淺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妙法蓮華經也是經中之王,可是不能稱為王中之王;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卻是王中之 ... 不是說只有普賢一個人才是普賢菩薩,你若依照這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修行,你也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淺釋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相信這一部經,是在美國第一次講,各位也是第一次聽。
這一部華嚴經在佛經裡是經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
妙法蓮華經也是經中之王,可是不能稱為王中之王;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卻是王中之王,是佛所說大乘經典之中最長,但說的時間並不太長,釋迦牟尼佛只僅僅用了二十一天來說這部華嚴大經。
這部經的品數和卷數,有八十一卷,也有四十卷,也有六十卷,但都是不太全。
這八十一卷也不全,從原本中十萬偈頌,只譯出四萬五千偈,不過已具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
釋迦牟尼佛說完了華嚴經,而這部經並沒有存在世上,就是印度也沒有,而是被龍王請到龍宮供養。
在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六百年後,有一位龍樹菩薩,聰明絕頂,將世間所有的文章、論議和經典統統讀完,便發心到龍宮看藏經,在龍宮裡他看見有華嚴經。
華嚴經有三本——上本、中本,和下本。
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
一個世界微塵已經無量無邊,何況大千世界裡的微塵,其數目更大了。
何謂大千世界?即是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便是一個世界。
積聚成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就是一個小千世界。
再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
再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
一個大千世界裡的微塵你想想有多少?已經數不過來了,何況現在是十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微塵數偈頌,更是不可悉知其數。
華嚴經上本有多少品呢?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品。
一四天下是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個洲合起來加上一個須彌山。
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
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
龍樹菩薩把下本牢記在心裡,回到印度後,才把它寫出來。
由印度傳入中國有八十卷三十九品,還有十一品沒有傳入中國。
華嚴經有七處九會,即是在七個地方講說,共有九次法會。
在佛教裡,如果能明暸華嚴經,就是得到佛的全身。
若是明白楞嚴經,就是明白佛的頂。
若是明白法華經,就是明白佛的身。
但這還不算完全,若能融會貫通華嚴經的道理,便將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
華嚴經譬如大海,而其他經如河流,小小的河流如何與大海可比呢?現在世界上能講華嚴經的少之又少,有人學佛法學了一輩子,連華嚴經的名字也沒有聽過,是何等可憐!這部華嚴經不要說講,就是能念一遍的也很少,念一遍最快也要二十一天。
華嚴經七處九會有一首偈頌:
「菩提場出九逝多,三四忉利及夜摩,
普光明殿二七八,他化兜率五六過。
」
佛最初在菩提場成道,就是坐在菩提樹下宣說華嚴經六品十一卷;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經六品四卷;第三會在忉利天,說經六品三卷;第四會在夜摩天,說經四品三卷;第五會在兜率天,說經三品十二卷;第六會在他化天,說經一品六卷;第七會重在普光明殿,說經十一品十三卷;第八會也是在普光明殿,說經一品七卷;第九會在逝多林,說經一品二十一卷。
何謂「逝多林」?「逝多林」是墳場。
下本四萬五千偈傳到中國,還有五萬五千偈九品尚在印度,而沒有傳到中國來。
雖然不足,但是序分、正宗分,及流通分均已全備。
所以中國唐朝清涼國師弘揚華嚴時,認為這部經可作為全經。
清涼國師是華嚴菩薩的化身,他專講華嚴經。
清涼國師名澄觀,字大休,會稽人,俗姓夏侯氏,生在唐玄宗開元戊寅年。
身長九尺四寸,兩手過膝,有四十顆牙齒,夜間眼中放光。
建中四年時,寫華嚴疏鈔。
該書是華嚴經註中最有名的。
未寫前,他先求華嚴海會菩薩加被,幫助他完成使命。
當夜夢見一巨山嶽,萬丈金霞,光逾皎白,連大接地,纔知此是光明遍照之意。
此後註華嚴疏鈔便振筆疾書,不加思索,四年完成。
後夜夢自己變成一條金龍,又化成千千萬萬,無量無邊的龍,飛到其他世界各處。
這是華嚴境界,一般人說這是表示流通之意。
清涼國師一生身歷九朝,為七帝之師。
圓寂後,有位梵僧從印度來中國,在半路上遇到兩位青衣童子。
便問他們:「往何處去?作甚麼呢?」童子說:「到中國去請華嚴菩薩的大牙回印度文殊殿供養。
」這位和尚到達中國後,向皇帝稟明這段經過,開龕驗查,發現國師口裡果然缺少一顆大牙。
這個境界是妙不可言,華嚴菩薩也到中國來,所以他有奇特的相貌。
依據清涼國師的判法,這部華嚴經前五卷是序分,中間五十五卷半是正宗分,後十九卷半是流通分。
這部經雖沒有全譯成中文,但已具有序分、正宗分,及流通分。
在中國弘揚華嚴經的都是大菩薩。
若不是有菩薩的境界,是不能講說華嚴的境界,而華嚴境界是妙中之妙,玄中之玄,不可思議!
在講經聽經前,先要認識清楚這部經是大乘或是小乘。
有一個公案,是關於大小乘之事。
印度有位世親菩薩和無著菩薩,他倆是兄弟。
世親菩薩學習小乘教義,而無著菩薩卻是學習大乘教義。
世親菩薩非常聰明,他哥哥總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個方便法門,故意裝病,請他弟弟來探病。
弟弟來後,哥哥說:「弟弟,我現在快死了,你能否誦一遍大乘經典?」弟弟本不願意,但為滿足哥哥最後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經典,讀到華嚴經時,他越讀越感到不可思議,纔知道華嚴境界是妙不可言的,猶如太陽在空中遍照萬物一樣。
他知道自己錯了,乃叫人取寶劍來,要割去自己的舌頭。
他覺得以前用這個舌頭來讚歎小乘法而毀謗大乘經,故欲割舌來賠罪。
他哥哥便說:「何用割舌呢?你現在可用你的舌頭來讚歎大乘。
」世親菩薩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乃入山修行學習大乘華嚴經,而造了一部十地論。
論成那天,大地震動,口中放光。
國王便來問他:「是否證得阿羅漢果?」世親菩薩說:「因年輕時,學習小乘而毀謗大乘,現在改過學習華嚴經。
造了一部十地論因而感大地震動,口中放光,並非證果。
」國王說:「原來華嚴經是如此微妙!」
本經前八十卷翻譯者是實叉難陀。
實叉難陀意謂「喜學」。
他將華嚴經譯成中文後,由賢首法師講解,當講到華藏世界剎海震動之時,講堂及大地也都震動起來。
最初翻譯經典時,唐朝皇帝武則天作夢,夢見天降甘露。
第二天果然降雨而且是甘霖,象徵翻譯這部華嚴經是非常重要。
所以譯完後,賢首法師講這部經時,大地六變震動,於是武則天下詔書讚歎實叉難陀。
所以華嚴經不可思譏的境界有很多。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罽賓國是唐朝一個國名。
三藏是經藏、律藏,和論藏。
「經」是所有的一切經典。
「律」是戒律,「論」是論議。
法師可以說「以法為師」,以佛法為師父,也可以說「以法施人」,以佛法來布施於人,旨稱為法師。
這位三藏法師是誰呢?他就是「般若」。
「般若」是梵語,譯成智慧。
為何不宜譯成中文,而仍保留其梵音?因它是五不翻之一——尊重不翻。
奉詔,謂是奉皇帝之命今而翻譯這部經典,由印度文譯成中文。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意思是到達這種不可思議,沒有法子想像的解脫境界。
本來解脫是沒有境界的,有境界便不是解脫。
那為何又說解脫境界呢?這個境界是個譬喻。
根本是沒有一個境界,因到了解脫時,便什麼都沒有的。
普賢行願品,何謂「普」?「道遍宇宙」曰「普」,意謂他的道遍滿宇宙;「德鄰極聖」曰「賢」,意謂他的德性與聖人一樣。
行願品的「行」是修行的大行,「願」是指他所發的願是最大的,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
佛教裡有四大菩薩:文殊菩薩在菩薩中智慧第一,地藏菩薩是願力第一,觀音菩薩是慈悲第一,普賢菩薩是行門第一。
佛說法時是先由弟子請法。
華嚴經是普賢菩薩為請法主,妙法蓮華經是舍利弗尊者請法,楞嚴經是阿難尊者請法的。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
爾時是當爾之時。
普賢即是道遍宇宙,德鄰極聖。
菩薩是梵語,具足是「菩提薩埵」。
菩者覺也,薩者情也,菩薩是「覺有情」,即是覺悟的有情。
所有一切眾生都叫有情。
草木無情但有性,有生性。
「生性」便是儒教所謂的仁。
仁就是性,又可說是道,也可以說是萬物之母。
人當然亦有此「仁」,否則不名之為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為道。
孔子所說之「仁」,就是一切草木都有這個「仁」,都有生機。
在春天便能生枝長葉,如是乃至夏秋便會開花結果,這是因有仁的性。
花草樹木有仁,只是很小,所以當花被割斷時,它也發出一種畏懼之聲,只不過人聽不見而已,若用一種科學儀器便可聽見了,這是很普通的現象。
為什麼它會發出聲呢?因它也有性,不過這個性不具足,只有一點而已。
舉例說:若人有一百磅的性,花草樹木連一盎斯也沒有。
為什麼花草樹木也有性呢?因它們生長時間久了,也會有一種感覺。
在中國有樟樹求戒,也有白果樹受戒等。
為何它們可受戒呢?它們沒有情也會變成人形去受戒,這豈不是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這只是一種很普通的境界。
因它們年紀老了,經驗也多了,又和人住在世界上,久而久之,就生出有一股人的性來,也就有仁了。
有了仁就有情感,有了情感也就想受戒了。
在它們沒受戒前,不知做了多少壞事,後來知道所做的事不對,便去受戒,甚至想要出家!
普賢菩薩教化一切眾生,不但度有情,連無情也要度;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同成佛道,因此叫普賢。
他願度所有的花草樹木,一般人只知度人,而他連沒有生命的也要度。
菩薩二字,又可譯成「大道心眾生」,又叫「開士」,因他所有的都是公開,沒有自私心,沒有自利心,沒有嫉妒,沒有障礙心。
摩訶薩,即是大菩薩。
這一位普賢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不是小菩薩。
最初發菩提心便是小菩薩,當發菩提心久了,就是大菩薩。
最初受菩薩戒是個小菩薩,當菩薩受戒久了,又依戒修行,便是大菩薩了。
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普賢菩薩稱揚讚歎如來最殊勝的功德。
何謂稱揚?稱是稱呼,稱呼佛、世尊;讚是讚美讚歎,讚歎如來的功德殊勝。
何謂如來?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
所有佛以前有很多名字,因太多人不易記,乃減少至一萬名,一萬名號還是不易記,再減少至一千個名,一千個名仍是太多,乃減至一百個。
因眾生記憶力不強,所以最後減少至十個名號了。
如來的「如」是不動之意,即是靜。
「來」是動之意;意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如來是「乘如實之道」,這便是靜;「來成正覺」,這便是動。
雖名稱上有動有靜,但在佛的本體卻是非動非靜,動靜不二;動即是靜,靜即是動。
怎麼說呢?因動是從靜中生,而靜是由動中顯出來,所以動靜不二謂之如來。
普賢菩薩在前一品讚歎如來的功德,是勝過一切功德,為一切功德所不能及。
如來的功德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盡。
雖然是說不完,講不盡,可是普賢菩薩用他廣大的行願,來讚歎如來殊勝的功德。
甚麼叫功德?功是要立的,德是要作的。
甚麼叫立功?例如,一個學校裡,有一位教師,對學校盡心竭力,而在薪金所得以外,還做很多職責以外的事情,這就是功。
德是做對一切人有好處的事,助人不求代價,施恩不求報,這便是德。
德有大德小德之分,不是說作德要作大的,小的德就不作。
甚麼叫小德?凡是對人有很小的利益,雖是對人有很小的利益,也要去做。
你做得多了,德性自然就大起來。
你若是不做,便永遠不會有德的。
所謂「道是行的」,修道是要修行,不是口頭上說修道,一天到晚念著修道,卻始終不修行,這便叫「口頭禪」而已,沒有用。
「德是作的」,德是要去作,不作便不會有德。
所以說「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德是作的,不作那有德。
」如來的功德是不能讚歎窮盡的。
普賢菩薩讚歎如來功德後,告訴在華嚴法會上所有無量無邊的諸菩薩及善財童子。
「諸」字可說是很多,也可說是很少,可作「多」字講,也可作「一」字講。
作為語助詞時,是幫助語氣,那就是一個菩薩,按諸字之義,那便是很多了,「多」即是「諸」,也即是很多很多的菩薩。
在華嚴海會上不能作「一」字講。
為什麼?因為有無量數目那麼多的菩薩。
善財雖是個小孩子,但他的神通妙用很大,不可思議。
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對中國佛教有很複雜的影響。
怎麼複雜呢?佛教徒皆學善財童子的樣子,說:「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那我最低限度也要有十個、二十個,或三十個了。
這不是太多吧!」——這種行為是最迷信、是最不正確的。
我最反對這事,我並不是怕我的徒弟去拜其他法師為師父,而這是佛教一種最壞的風氣和習慣。
怎麼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並不是最壞,而中國人拜三、四十位師父卻是最壞呢?凡事皆有它的真理。
善財童子之有五十三位師父,是他第一個師父教他去拜第二位師父為師父,並不是他自己聽說某某人有道德,便偷偷不稟告師父,而去拜另外一人為師父。
這樣子叫作「拜了一個師父,背了一個師父。
」「背」就是違背之意,你若是對師父好,為什麼要違背師父呢?好像我們有一位父親就夠了,只有釋迦牟尼佛可作我們第二個父親。
我們總不可以去找七、八位那麼多的父親。
師父是我們出世的法身父母,那你拜那麼多師父做什麼?善財童子把他第一位師父的學問、道德、神通妙用學完了,他的師父已沒有什麼可以教他,便教他到南方再去拜某某人為師父,因此他又拜了另一位師父,拜了這師父,又把他的本領和一切能力學完了,這個師父又介紹他再到南方去拜某一位尊者,或是某一位菩薩,或某一位比丘為師,說:「他的道業比我更高。
」這是他師父叫他去拜師父,而不是他偷偷摸摸去拜別人做師父。
如是乃至第五十三位師父,他完全把他們的神通妙用學習運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善財童子的神通妙用是非常之大。
我們不要看他是個小孩子,他的本領卻很大。
中國人因受了這種影響,也各處亂拜師父,拜完一位,又拜一位,偷偷摸摸去拜師父,這叫作佛教的敗類。
所以我在中國或香港時,凡已經皈依過三寶的人,想再皈依我,我是不收他們的。
為什麼呢?我認為他們是佛教的敗類,因不是他們的師父教他們來的,而是偷偷違背良師。
皈依只可以皈依一次,而受戒是可受一戒、五戒、八關齋戒,或菩薩的十重四十八輕戒。
不可以東拜一個師父,西拜一個師父,到你死了,你究竟跟那位師父去呢?根本就無所皈依,因你有太多師父了。
在佛教裡我們是講真理。
中國很多老佛教徒一生皈依很多次,你問他:「究竟什麼是皈依呢?」他把眼睛一睜,卻無話可講。
皈依了幾十百次,卻不知什麼叫皈依,你說這可不可憐?他說:「所有出家人都是他師父。
」但我說他一個師父都沒有,因為他的心不相信,那怎麼能得救?不相信,就不能得救,心裡相信,才能得救的。
在中國,比丘和比丘之間鬧意見,就是這個原因。
這位法師的徒弟,跑到另一位法師去,這無形中表示這位法師沒有道德,於是兩位法師生起意見,鬥起法來,本相露出,無明火大發,如中國某些法師,就是為徒弟鬥得如水火,不能相融,因為徒弟偷偷摸摸去皈依,你怕我把你的徒弟搶了,我也怕你把我的徒弟搶去。
善財童子雖然在華嚴經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卻對中國佛教起了很複雜的影響。
法師既明知收別人的皈依弟子是不對,不合法的,為什麼還要收呢?就是為了攀緣,收一次徒弟可得一點紅包,而紅包裡就是錢,為了這個錢,便把法師的心搖動了,明明知道不對,也要去做,你說是不是很複雜呢?為什麼呢?第一是為了童子,第二是為了善財。
因是善財,便把人心搖動了,財是好的嘛!又是這個小童子有很多錢,花花綠綠的錢,把修道人搖動起來,明知不對的事情,又要去做,這是佛教中最壞的習氣,我希望美國佛教不要有此情形發生。
若想要皈依,開始便要找一個好師父,既皈依後,就不要違背師父了,背叛師父,就是個叛教徒。
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以致影響中國佛教有不正確和迷信的風氣。
在美國佛教尚未普遍時,不要令這種毛病流行起來,不要令人有這種習慣。
例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受洗只是一次,不會說這次未洗乾淨,再洗一次,洗來洗去卻是同一個人。
在佛教裡也不需要皈依一次又一次,說:「我頭一次皈依,大概佛不知道,所以我再來第二次。
」那麼你頭一次皈依,佛若是不知道,那第二、第三次,千萬次,佛也不會知道的。
為什麼呢?佛不是在那兒睡覺,沒看見你皈依,佛是一位大覺者,只要你心中想真正皈依佛教,佛便已經知道了。
所以說:「感應道交難思議。
」你若說佛不知道,你根本就不是信佛,根本也沒有皈依,就算你皈依幾千萬次,也沒有用的。
當你皈依師父後,一定要尊師重道,對師父畢恭畢敬。
我講這個道理,並不是要我的皈依弟子恭敬我,因我覺得他們對我已經很恭敬了。
凡皈依後,切記不要違背,或不恭敬師父。
不恭敬師父是會墮地獄。
墮什麼地獄?如地藏經說的「千刃地獄」,不孝順師父的弟子,便會墮入此獄。
有些徒弟不順師教,不依照師父教的道理,自己要別開生面,依自己的意思。
不但不順師教,而又誹謗師父,罵師父,甚至打師父,殺師父,給師父毒藥吃,用種種方法害師父,這些事情是有的,你們勿笑,這世界什麼眾生都有。
例如:坐師父的凳子,玩師父的缽盂亦是犯過的。
除非師父叫你做,你才做;師父沒有叫你做,你自己冒冒失失去做,便是犯過。
這關係是很重要的。
有師父帶著,做徒弟就無自由了,故一切時,一切處,不能誹謗師父,勿背著師父互相談論,這也是犯口過,犯罪業的。
善男子。
如來功德。
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演說。
不可窮盡。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這段文是說佛的功德說不完。
善男子是已皈依三實,受過五戒,和修持十善的人。
我現在告訴你們:「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過不可以言語說不可以言語說,這麼多佛剎國土。
極微塵數是微塵的極點,微塵的極點是鄰虛塵,把你能看見的每一粒微塵(太陽光照著透光的地方,你看見有微塵,那是你能看見的),再分成七份,這叫鄰虛塵,是目力所看不見。
極微塵數劫,就是過極微塵數那麼長的時間,相續不斷,接接連連地演說如來的功德,也說不完。
」
佛有無量無邊說不能盡的功德。
是不是單單只有佛才有此功德,一般眾生沒有份呢?不是的,佛教是最平等,而又絕對沒有專制獨裁的意義。
佛教所說是人人皆可成佛,不但人人可以成佛,就是一切眾生:飛潛動植,天上飛的,水裡潛藏的,一切的動物、植物、樹木花草、胎卵濕化四生十二類的眾生,皆可成佛。
不是說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也不是像某宗教,只有我一個神是真的,其餘的都是假的。
成佛,只怕你不成,你成了就是真佛,沒有一個假佛的,所有的佛都是真的,所有的眾生都可以成真佛,不是說只許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這種教義太小,沒有說只有我一個真神,其餘的都是假的,只有一個神有什麼意思呢?這變成孤獨的神。
佛有很多很多的,佛佛道同,沒有分別。
我們一切眾生,想要成就佛的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這十種廣大行願,我們若修行成功,便可得到佛那種的功德。
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甚麼是十種廣大行願的門呢?這是問十種廣大行門的名目。
第一是禮敬諸佛。
禮是禮貌,禮法;禮是彼此恭敬的表現。
你對人有禮貌,人也會對你有禮貌。
禮是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
人之所以與禽獸不同,是因為有禮貌,如果沒有禮貌,則與禽獸無異,所以我們對佛要誠心恭敬,恭敬一個人,我們需要有一個禮,對佛則更需要一個禮,有禮貌而恭敬。
佛像是代表佛的象徵,所以應當向佛敬禮。
以前中國人不願拜佛叩頭,與現在的美國人一樣,我來到美國,有很多人對我說:「美國人最不願意拜佛叩頭。
」我便說:「那是最好了,不願意叩頭,那我一定要他叩頭;如果他不叩頭,我便不教他佛法,這是沒有什麼客氣可言。
」你叩頭,我便教你佛法;你不叩頭而又想跟我學佛法,我是不會教你的。
為什麼?你對佛都沒有禮貌,我又何必教你?以前中國人雖信佛,但是卻不願意叩頭拜佛,和猴子一樣。
你教猴子叩頭,牠也不願意,還有馬牛等,縱然牠們心裡恭敬佛,卻也不會拜佛。
以前中國人對佛就是如此,恭敬而不禮,心裡信佛,但是不拜佛。
有位勒那菩薩看見如此情形,中國人雖信佛而不拜佛,是沒有用的。
於是他立了七種拜佛之禮法,來教中國人如何拜佛。
佛教傳播至各地的情形,都是差不多。
當初中國人不願拜佛,現在美國人也是不願拜佛。
為什麼?因他們從來沒有拜過佛,也有一種我相和我慢,認為這個我比須彌山還大,怎麼可以拜佛呢?甚至有人當別人拜佛時,他站在一旁,像個木頭似的;有的坐在一旁,像塊石頭似的,有種種不同的樣子。
信佛的人必須要拜佛,連佛都不拜,那怎談得上信呢?故此我們必須要禮拜佛像。
佛像雖是木所雕成的,那我們拜他有什麼用?這個佛像並不是佛,佛是遍滿一切處,而無一處不是佛的法身所在地。
木像只不過是一種表法而已,也是代表佛之意。
好像每一個國家的國旗,老百姓向國旗行禮致敬,國旗或許是布和膠做成的,那你向它敬禮又有什麼用呢?國旗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生命,所以人民向國旗敬禮,也就是對國家恭敬。
佛像也是佛的象徵,故此我們要向佛像禮拜。
佛是遍滿一切處,那我們是不是向四面八方去叩頭頂禮呢?並非如此,我們必須要皈依一處,有所皈依,則有目標和代表。
就像行禮致敬一個國家,是不是要到每一省或每一縣去敬禮呢?那又怎來得及?所以只向一面國旗敬禮便夠了。
我們向佛像敬禮,也是同樣的意思。
七種禮佛法:(1)我慢禮。
有人雖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卻是拜得不自然,總覺得:「我拜佛做什麼呢?我何必拜他呢?」叩頭叩得很勉強,或者看見他人拜,而我不拜,覺得不好意思,所以也跟著拜,心裡卻想:「這是迷信,叩頭有什麼用?」這都是因我相未空,還有我慢存在。
(2)求名禮。
聽到很多人讚歎說某某人拜佛,又誦經,又拜懺,真是用功修行了。
聽到人家讚歎那個修行人,於是乎他也想得到修行的名,而拜佛拜懺。
他雖然也隨喜,但他不是真的為拜佛,而是為拜名求名的。
既不是為信,也不是為不信而拜,而是看見人拜佛受到供養、恭敬和讚歎,他也想受人供養、恭敬,和讚歎。
(3)身心唱和禮。
看見人拜,我也拜,人叩頭,我也叩頭,身心隨人而轉,人怎樣,我也怎樣,不管拜佛有好處,或是沒有好處,也不管是正信,或是迷信,他又沒有求名心,只是隨著人做,這樣禮拜佛也沒有什麼功,也沒有什麼過,平平常常而已。
(4)智淨禮。
什麼叫智淨禮?智是智慧,淨是清淨;以真正的智慧清淨自己的身心。
這是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
你拜佛時,身不會去犯殺盜淫,所以身業清淨。
你拜佛時,也沒有貪心、癡心,和瞋心,只有一個恭恭敬敬的拜佛心,所以意業也清淨。
你拜佛時,念佛名號,或是持誦經咒,也不犯綺語、惡口、兩舌和妄語四惡,故口業也清淨。
身口意三業清淨,這便是智者以真正智慧來拜佛,謂之智淨禮。
(5)遍入法界禮。
拜佛時,要觀想我身雖未成佛,然而心性卻是充滿法界。
現在於一位佛前拜佛,同時亦遍禮法界一切諸佛。
不是單單拜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前,皆有我的化身頂禮叩頭,同時在供養諸佛菩薩。
所謂「一切唯心造」,你這個心是周遍法界,這種禮也是周遍法界的,你這種修行也周遍法界。
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包括在法界之內,身盡虛空遍法界,你所行的恭敬禮,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
(6)正觀修行至誠禮。
正觀是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
拜一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就是拜一佛。
因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謂「佛佛道同」,我們要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
修行不要打妄想,不要身在拜佛,而心卻跑到電影院去,或跑到馬場去,又或跑到跳舞場、酒吧等。
總而言之,不用買票便各處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時跑到紐約去了,不知怎樣又跑回三藩市,他自己以為有了神通,其實連鬼通都沒有,這只是妄想。
拜佛時打妄想,謂之邪觀。
正觀修行,就不會打妾想,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
拜佛時,不打其他妄想,謂之「正觀修行至誠禮」。
這種修行,你拜一佛勝過你拜百千萬佛,也勝過其他打妾想拜佛的人拜百千萬拜這麼多。
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門而入,你要知道法門。
你若不知其法門,雖是一樣拜佛,人家是拜佛,而你拜佛卻是打著妄想:「等一下拜完佛,便去飲咖啡,飲酒。
」你這樣便不是正觀修行至誠禮,這不會有功德的。
(7)實相平等禮。
實相禮是禮而不禮,不禮而禮。
有人說:「既然禮而不禮,不禮而禮,那我不拜佛便是拜佛啦!」不是這麼說。
你雖然拜佛,而不著拜佛之相。
並不是你不拜佛就是拜佛,這樣就變成狂妄了。
這類人是不可救藥,無法可救。
為什麼?因為他那種執著相,太愚癡了。
實相平等禮,是平等禮拜三實,恭敬佛法僧,沒有分別的拜,一念不生,一念不減,這就是不生不滅的實相平等法。
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拜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你便和法界合成一體。
那時十方世界現全身。
你這個身體雖然在這裡,卻是與法界那麼大,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
你那個身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你的身,這就是實相無相。
你看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須彌山那麼點大,須彌山在法界裡,好像法界裡一點微塵那麼大而已,不要以為須彌山有多大。
但現在須彌山,卻在你的法身裡,你把須彌山包含著,你看這妙不妙?所有宇宙一切萬物,沒有不在你自性內包著,這是一種實相平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你若能拜佛拜到這種境界上,你說這個妙處還有說得完嗎?是說不完的!
以上簡單說出禮拜三寶七種的禮儀。
若廣泛的說,禮儀三百,成儀三千,禮序是非常多的。
中國有一部禮經,又叫禮記,專記載種種禮法,如坐時應坐的位置,每個人均有一定的地方。
大人有大人坐的地方,小孩子有小孩子坐的地方,男女老幼各有其所坐的位置,不能隨便亂坐。
如禮記上說:「童子隅坐。
」童子應該坐到角落上。
講到禮,我以前還是小孩子時,是很講禮貌的。
怎樣講禮貌呢?我喜歡人家恭敬我,我又喜歡做皇帝,城裡所有的小孩子都要聽我指揮。
我叫他們堆起一個大大的土堆,我便坐在土堆上,叫所有小孩子向我叩頭,很奇怪的,他們也都不反對向我叩頭,都乖乖的聽我招呼,這是十二歲以前的事。
十二歲以後當我見到一個死了的小孩子,才知道人是會死的。
所以以後便改除這種惡劣習慣,不再叫人向我叩頭,而是我向人叩頭。
開始時,我先向父母叩頭,早晚均各向他們叩三個頭。
後來想世界上,不單有父母親,又有天地、皇帝、師父,於是也向大地、皇帝、師父叩頭了。
那時我還不知道誰是我的師父,但我心裡想:「將來我一定會有一位師父,我現在雖沒有遇到,我也先向我師父叩頭。
」這便是我向天地君親師叩頭。
後來我又想世界上有聖人,於是我又向聖人叩頭;又有賢人,我又向賢人叩頭;又知道世界上有佛,我又向佛叩頭,又向菩薩、聲聞、緣覺叩頭。
我又想世界上有最好的好人,於是又向好人叩頭;世界上有最善的人,又向善人叩頭。
我心裡想:「因為他們做善事,幫助窮人。
」所以我替窮人感謝他們。
後來我又想:「惡人也是很可憐的,我應代表他們向佛叩頭,請佛原諒他們,赦免他們的罪過,令他們改惡向善。
」於是我又代表世界上有罪的人,向佛叩頭懺悔;又代表世界上所有不孝順父母的人向佛懺悔。
我自認是壞人中最壞的一位,我應替一切人拜佛。
就這樣,每次叩頭有八百三十幾個頭。
我一大清早在人還沒有醒前,就起來洗臉刷牙,穿好衣服,到外面點香叩頭。
無論是颳風、下雨,我都叩頭,甚至下雪,不管雪是凍,是涼,我的手仍是按在雪上叩頭。
叩完八百三十幾個頭,大概需要一個半鐘頭的時間。
在晚上,等人都入睡了,我又到外邊去叩頭。
如是這樣,叩了很多年,一直到我在母親墳上守孝,才改為每天叩九個頭。
什麼叫敬?敬是循規蹈矩,依照軌範去作,所行所作都合乎禮。
如果不守禮,便是不敬。
譬如你對這個人恭敬,就在此人面前遵守規矩。
假如不恭敬此人,就可以隨便放逸。
但現在要對佛禮敬,必要翹勤虔誠,畢恭畢敬。
禮敬諸佛,就是禮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佛是大覺者,凡夫是醉生夢死,不知三界是苦,也不想出離三界,這就是不覺。
二乘在凡夫裡,是覺者,覺悟生死無常,非常危險,所以就修行,得到遍空理、悟得四諦法,稱聲聞。
悟得十二因緣法,稱緣覺。
在凡夫中,不算是覺悟者,但唯獨能自覺,而不能覺他;只知自利,而不知利他,這叫自覺。
菩薩與羅漢又不同,菩薩既能自覺,又能覺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佛與菩薩又不同,菩薩雖能自覺覺他,可是沒有覺滿。
佛是覺行圓滿,覺也圓滿,修行也圓滿,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所以佛為一位大覺者,也就是「三覺圓,萬德備」。
所以稱為佛。
在小乘裡,他們認為只有一位佛—釋迦牟尼佛,而不承認他方另有其他佛。
小乘法,是釋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所以這些小乘人只知有釋迦牟尼佛,而不知有其他無量諸佛。
因不知,就說沒有十方佛。
那麼他們說沒有十方佛,是不是就沒有呢?不是的,不論他們承認有十方佛,仍有十方佛;他們不承認,還是有十方佛。
十方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一體的,所以說「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現在普賢菩薩發這個廣大的行願,修行這種願有多大呢?這種願,是不可思議境界的願,沒有辦法知道他的願有多大,所以稱普賢菩薩為願王,他是願中之王。
「一者禮敬諸佛」:我們不是僅頂禮釋迦牟尼佛,或阿彌陀佛,而是一禮一切禮,一佛一切佛;禮一佛,即禮一切佛;禮一切佛,也即禮一佛。
禮一切佛,而不著一切佛;禮一佛,也不著一佛,行實相平等禮,雖禮一切佛,或者一佛,但不著在相上。
不要說:「我功德很大,因為我拜了這麼多佛,其他人沒有我這樣修行。
」拜佛不要著相。
禮敬諸佛,諸佛是不是需要我們禮敬呢?我們禮佛,佛也是佛;我們不禮佛,佛仍是佛。
並不是我禮佛,佛就得多一點好處,就大一點;我不禮佛,佛便得不到好處,也小一點。
我們禮佛,是盡上我們眾生恭敬之心。
在佛的份上是不增不減的,所以禮佛不要執著。
「二者稱讚如來」:如來為什麼要稱讚呢?如來也不需要人稱讚。
不是像我們人,你稱讚他,他就高興,鼻也笑了,眼睛也笑了。
你不稱讚他,他的眼睛就發脾氣了,鼻子也發脾氣了。
如果是這樣,那佛與人就沒有分別,那我們不須拜佛,也不須稱讚佛。
為什麼?他還是與凡失一樣,我們又何必拜他,何必要讚他?那麼他既不需要人讚歎他,我們為什麼還要稱讚他?這豈不是矛盾嗎?這不是矛盾,我們稱讚佛,是對我們自己自性上有功德。
有什麼功德呢?每個人自性上都有光明。
你若讚歎佛,你的陽光就現出,照破你的黑暗。
你讚歎佛的功德,無形中使自己不會造罪業,不會打妄想。
你少打一點妄想,你的智慧光便顯露出來多一點。
為什麼修道人怕打妄想?因為打一個妄想,便把自性染上一層黑柬西。
不打妄想,自性的光明就顯露出來。
讚歎佛的時候,心中歡喜佛,便和佛的智慧光相合,自性的光明也隨之顯現。
何謂稱讚如來?譬如:
「天上天下無如佛」:天上和天下(也就是地的上邊),沒有任何菩薩、辟支佛、羅漢、神等,可以比得上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不單是天上天下沒有可和佛比,就是十方世界也沒有可與佛比的。
我們這世界雖有美洲、非洲、澳洲、亞洲及歐洲等五大洲,但僅僅是一個世界之一,還有十方和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世界。
現在的人可用火箭到月球,月球可說是其它世界之一,只不過是一小世界。
十方世界的人和物雖然很多,但是也沒有可與佛比的。
「世間所有我盡見」:這世界所有一切,我都看見過了。
「一切無有如佛者」:但是一切也沒有可以與佛比的。
又說:
「阿彌陀佛身金色」: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身體是金色的。
「相好光明無等倫」: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光明遍照,沒有可以和他比的。
「白毫宛轉五須彌」:阿彌陀佛眉間的白毫相光,宛轉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
「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的眼睛有多大呢?紺色的眼目,澄清好像四大海那麼大,你看佛的身體有多大,眼睛就有四個大海那麼大。
「光中化佛無數億」:阿彌陀佛的佛光化出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佛。
「化菩薩眾亦無邊」:他又化出很多很多的菩薩,不是單單化佛,而且又化菩薩,不是單單只化菩薩,而且還化聲聞、緣覺,不單單化聲聞、緣覺,也化出來六道眾生,無量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來度脫一切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蓮華分為九品,在每一品裡又分出九品,所以九九八十一品,這八十一品蓮華都接引眾生到涅槃的彼岸,注生到極樂世界,這都是稱讚如來的一部份,所以第二修的功德就是要稱讚如來。
「如來」:在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是一個靜,來是一個動,如來,可以說是好像來了,但是他的本體還沒有動。
來—無所從來,去I無所從去,如是理,來是事,這也是本經理事無礙的境界,本經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如來是個理事無礙的法界,也是佛十個名號之一。
「三者廣修供養」:廣是廣大,修就是要行,廣大修行供養,供養有很多種,有以身供養,有以心供養,有以身心來供養。
什麼叫以身供養呢?好像出家的二眾弟子,這就是以身供養諸佛,以身做佛事,修行佛法。
不但以身來供養,也可以說是以心來供養,以真心來修行佛法,天天向佛叩頭、禮拜、誦經,念念不忘,總是歡喜修行佛法,這叫身心供養。
也有以身供養,即是一般在家人不能正式出家,或者忙裡偷閒來拜佛,到寺裡上香拜佛,這叫身供養,或身沒有來,忙得沒有時間,每天在家裡誠心敬意的向佛上一支香,叩頭、拜佛、頂禮,或觀想拜佛,這是心供養。
或又有路途遙遠,種種的關係,都可以做心供養。
或用香、花來供養,或者在佛前點燈來供養。
或者買果供佛,或者點蠟燭供佛,或者用最新的衣服來供養佛,作種種供養。
「廣修供養」,本來有十種供養,十種供養變成百種供養,百種供養變成千種、萬種供養。
我們供養一尊佛時,在一位佛前,我們就觀想普遍供養法界無量無邊那麼多佛,每一尊佛的前邊都有我們的身在修供養。
你這樣一觀想叫做法界的供養。
法界的供養,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你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圓成法界的果位。
所以廣修供養就是盡你的力量,來供養佛法僧三寶。
「四者懺悔業障」:懺是懺其前愆,懺其以前所造的罪,悔是悔其後過。
懺是把以前的罪業改過,悔是使以後的罪過不再生,那是已生的惡令斷,未生的惡令不生;悔也是已生的善令增長,未生的善令生。
業有很多種,業障是三障之一。
三障是業障、報障、煩惱障。
現在說懺悔業障,也就是懺悔報障,也是懺悔煩惱障。
業障有三種:身業、口業、意業。
身所造的業是殺、盜、淫。
殺生:粗說,則是殺大的生物。
細說,則是殺微細生物,如殺螞蟻、蚊蟲、蒼蠅均是。
除了粗殺、細殺,還有意念殺,心裡想殺,雖然沒付諸於行動,但在性戒上已是犯戒了。
在性上應該不殺,然而心裡動了殺念,在菩薩戒已是犯殺戒。
盜也是一樣,從大的說,是盜竊他國;從小的說,即偷人家的東西;再往小的說,即偷人一針一線,一草一木。
總而言之,人沒給你,而你把人的東西得到手,皆謂之盜。
淫業,也有大有小,有粗有細,乃至於心裡動一個淫念,已經在自性上不清淨了。
意有三惡:貪、瞋、癡。
口有四惡:綺語、妄語、惡口、兩舌。
往昔所造種種的罪業,我們現在要發心懺悔。
已經作過的,以後就不再作;沒有作過的,也不要令它生出來,這叫懺悔業障。
如何懺悔呢?要在佛前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用真心懺悔,業障自然消除,所謂「瀰天大罪,一懺便消」。
「五者隨喜功德」:隨是跟隨,喜是喜歡,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作的德行。
隨喜,也叫他人隨喜自己來作功德,也是自己隨喜他人去作功德。
你想要懺悔業障,一定要隨喜功德,作種種功德。
你懺悔自己的業障,或者不能一時盡消除,那便應多作功德。
隨喜功德就是懺悔業障,懺悔業障也就是隨喜功德。
為什麼第五是隨喜功德?因為第四是懺悔業障。
你想懺悔業障,一定要實行第五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是包括做一切善事,所有善功德都要隨喜,罪孽過都不要造。
如何隨喜善功德呢?如有人提議做一件對人有利之事,這叫善。
何謂立功?功是公共之事,大眾的事多作一些。
你看「功」字是工作的工,加力字,言其你要出一點力,做公共的事情,如修橋修路。
你所做的事,是使大家都得到利益,就叫作功。
功可以存在,有形相,是一般人能夠見得到的,人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是誰做的,如你在某學校建了多少校舍,校舍門上刻上你的名字,這叫立功。
德是行而得之於心,你所做的事,令心裡歡喜,謂之德;這種德行,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德有顯德、祕德之分。
顯德是你所做的事,一般人都很高興,很顯著的,人皆盡知。
祕德,則是你所做的事,對大家有利益,可是一般人不知道,譬如有了神通,無形中去幫助所有眾生,而他們都不知道,這名之為祕德。
隨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應該令其他人隨喜來做;而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後,也應該盡你的力量去幫助他人,這叫隨喜他人功德。
隨喜功德,不但隨喜自己,也隨喜他人,乃至隨喜法界所有的眾生所歡喜做善功德之事,你都去幫助他們做。
又有隨喜佛的功德、菩薩功德、聲聞緣覺的功德,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
何謂隨喜佛的功德?譬如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就是隨喜佛的功德。
提倡人行六度萬行、行菩薩道,這是隨喜菩薩功德。
提倡修十二因緣,這是隨喜緣覺的功德。
你令一切人知道修四諦法,就是隨喜聲聞的功德。
六道眾生隨喜天人的功德,就是修五戒十善。
所以隨喜功德講起來,是無窮無盡。
「六者請轉法輪」:何謂法輪?輪有摧伏天魔外道的作用,令正法久住。
佛成佛後,三轉四諦法輪度五比丘。
轉法輪就是說法,如請佛說法、請菩薩說法、請聲聞、緣覺說法、請羅漢說法、請所有法師說法,這都叫請轉法輪。
如每天講經,有二位居士,或者法師出來請法,這就叫請轉法輪,這就是普賢行中之一。
轉法輪有何好處呢?世上有人轉法輪,魔王便不敢出世。
如果無人轉法輪,則魔王出世。
轉法輪的功德,是因你請法而成就,你有功德,也就是隨喜功德。
轉法輪,可以開你的智慧。
你請法師為大家說法,對大家都有利益,這就是隨喜功德。
所以十大願是連著的,如要懺悔業障,就要隨喜功德;你要隨喜功德,就要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不單單是講經說法,凡是在佛教裡做一切事,有關於佛教的,都叫轉法輪。
如做講經說法的錄音、翻譯經典,乃至寫筆記,都是請轉法輪。
因現在寫下來記清楚後,將來可以講給別人聽,這是準備轉法輪。
又如念經、誦經、拜經、參禪打坐,都是請轉法輪之一。
所以請轉法輪,不是單單一樣事,凡是在佛教裡所行所作的一切,有益於佛教之事,沒有一樣不是請轉法輪。
只要你明白了,就是請轉法輪,若不明白,做這些工作則覺得太辛苦、太疲倦,這便叫怕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佛出世,住世,然後入涅槃。
佛住世時,好像世界有太陽,舉世光明。
佛入涅槃,則世界黑暗,因此普賢菩薩發大願要請佛住世,請佛不要入涅槃,常常住在世上。
佛是滿眾生願的,若是所有眾生都請佛住世,佛就不涅槃。
如果不請佛住世,則佛把應教化的眾生教化完了,就入涅槃。
「八者常隨佛學」:是常常跟佛來學習佛法。
佛法是很多很多,但學佛法不要怕多,學得越多,智慧越多。
例如阿難尊者,為什麼他的記憶那麼好?所謂「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因為阿難尊者,生生世世注重多聞,所以他的記憶那麼好。
常隨佛學是不要懈怠、不要懶惰、不要昏沉,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你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那就是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恆是常常,恆常不變;順是依順,依眾生境界。
恆順眾生,眾生都是顛倒的,你是不是恆順眾生顛倒呢?眾生根本沒有知識,你若恆順沒有知識的眾生,你豈不是走入愚癡之路?恆順眾生,是順眾生的習慣,又把他從逆流中拯救出來,才叫恆順眾生。
因為眾生都是顛倒,顛倒就是逆流。
你若是順眾生,便不能成佛。
你若想成佛,則不能順眾生。
普賢菩薩為何要恆順眾生?就是要從逆流中,把眾生順過來,把他們從逆流中挽救出來,所謂「逆凡夫六塵流,入聖人法性流」,這是恆順眾生。
眾生喜歡造業,難道你也要造業嗎?眾生起惑、造業、受果報,你若跟著眾生起惑、造業、受果報,那不就是眾生了嗎?恆順眾生,也就是常常不厭其煩地去教化眾生,令眾生返迷歸覺;也就是修精進波羅蜜,不厭煩造罪的眾生,儘管某位眾生造很多罪業,也不厭棄他,不存「不度他,讓他墮地獄」的心,應以慈悲喜捨心去度化他,這才是真正的精進波羅蜜。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時,在山上修布施精進波羅蜜。
有一次,下了很多天的大雪,山上所有的東西都被雪遮蓋上。
有一隻母虎帶著虎子,出來找東西吃,怎麼樣也找不到,眼看這對母虎子快要餓死了,走路都走不動。
這時釋迦牟尼佛心想:「我願把我這個身體布施給老虎,讓他們吃了以後,好發菩提心,成無上道。
」發了這個願後,他把衣服往頭上一蒙,便跳到虎的身邊,捨身餵虎,這是恆順眾生之一,同時也是布施波羅蜜,也是精進波羅蜜。
我們恆順眾生是要把眾生度過來,把眾生從迷途中拉出來,叫眾生順著我去修道,不是跟著眾生跑,而把自己的家鄉都丟了。
「十者普皆迴向」:普是普遍,皆是完全。
所有一切事,一切功德都迴向給諸佛。
迴是回來,向是又出去;迴是向裡來,向是向外出去。
先要回來,然後向外邊去。
一切一切以凡失來迴向聖人,以眾生迴向諸佛。
迴凡向聖,這是迴向;迴眾向佛,這是迴向;迴事向理,這是迴向;迴小向大,這是迴向;迴自向他,這是迴向。
什麼叫迴自向他?譬如我把做妤事的功德,迴向給我的朋友,令他也發菩提心,成無上道。
迴事向理,就是所做的事情,雖然是有形的,但要迴向理,理是無形的,把有形的功德,迴向無盡的法界。
迴小向大,是我現在雖然是小乘,但不修小乘法,而修習大乘法。
如我們每天講完經後,皆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講經是法布施,是最殊勝的布施,可說比用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都大。
雖然這麼大,但這功德我自己不要,而願以講經轉法輪這種功德,來莊嚴十方諸佛的淨土。
上報天地、國土、父母、師長這種種的恩;下濟地獄、餓鬼、畜生這三塗的苦惱。
假如有遇見講經的法會,有聽見這法的人,趕快發菩提覺道的心。
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就是報身,等到這個身體沒有了,大家一起都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迴向。
普賢菩薩所作的一切功德,都迴向給諸佛。
善財白言。
大聖。
云何禮敬乃至迥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
善男子。
言禮敬諸佛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
深心信解。
如對目前。
悉以漬淨身語意業。
常修禮敬。
一一佛所。
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
一一身。
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虛空界盡。
我禮乃盡。
以虛空界不可盡故。
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禮乃盡。
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
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
無有疲厭。
善財童子聽見普賢菩薩的十種大願,雖已明白,但他怕一切眾生還未了解這十種大願,所以故意又請問:「什麼叫禮敬諸佛?什麼叫稱讚如來?什麼是廣修供養?怎麼樣懺悔業障?怎樣隨喜功德?怎樣請轉法輪?乃至怎樣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及普皆迴向?」善財童子請問普賢菩薩,所以說:「善財白言。
」「大聖」是大菩薩,也就是大慈大悲修行人。
「云何禮敬」,乃至「迴向」;怎麼叫禮敬諸佛?乃至怎麼叫普皆迴向呢?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你這位修行的好男子,所謂禮敬諸佛,是所有盡虛空遍法界,包括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世)一切諸佛的國土,極微塵數那麼多的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菩薩行順力的緣故,用真正至誠懇切的心,來信解一切諸佛。
禮敬佛時,心要觀想「我是在佛前,佛也在我面前。
」有首偈頌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拜佛者叫能禮,所拜的佛叫所禮,不論是拜佛的或所拜的,本性都是空寂的。
雖是空寂,而在虛空中有一種感應的力量,所以說「感應道交難思議」,這種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想像不到,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想說卻說不出來,心生妄想,欲知這是什麼,卻又不知道。
「我此道場如帝珠」:我這個道場好像帝釋殿前的珠,這珠能現一切境像。
「釋迦如來影現中」:釋迦牟尼佛的形體在珠光中現出。
「我身影現釋迦前」:我的身體現出一個影子似的,在釋迦牟尼佛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我在釋迦牟尼佛前,五體投地,一心拜佛。
拜佛要存這種心來拜,這叫「深心信解」。
「如對目前」,我們拜佛時,觀想我們在佛的面前,佛也在我們的面前,互相顯現。
如儒教孔子所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我祭祀鬼神,鬼神就在這兒。
又說「如在其上」,拜祭鬼神,鬼神就在上面。
「如在其左右」,又好像在左右似的。
「如」是你這樣想像,你想他好像「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拜佛也是這樣,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如果佛在你前面,你當然會對佛恭恭敬敬的拜,不會馬馬虎虎。
如我們見一個人,對他行禮,也是恭恭敬敬,但如果他不在,則馬虎一點,不會那麼恭敬了。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悉是完全,以是用,完全用清淨的身語意業。
你不能先造了十惡業,然後來拜佛。
身有殺盜淫三惡,你不能先去殺生,然後才來拜佛,懺悔罪業。
不殺生,你就不拜佛,殺完了生,兩手沾滿血腥,才來拜佛,這叫身業不清淨。
你也不能先去偷盜,然後才在佛前拜佛懺悔;無論男女,先做了很多不正當的事情,然後才在佛前求哀懺悔拜佛,這都是以身語意不清淨來拜佛。
必須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拜佛然後才有感應。
意有三惡:貪、瞋、癡。
我們為什麼這麼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也不休息?就因為有貪心,貪心把我們支配得總沒有閒的時候。
貪一起,而所求又不如意,則生瞋心,煩惱隨而現之。
為什麼有煩惱?因為愚癡的緣故。
要是有聰明智慧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生煩惱。
愚癡的人最可憐,如自己沒有讀過書,見人有博士學位很光縈,自己也想得一個博士,但是沒有讀書,怎能得到博士學位呢?又如沒學過佛法,也沒聽過經,聽說成佛是最高無上的,就想成佛,這是不是愚癡?又如沒有本錢,就想作生意賺錢。
沒買馬票,就想得到第一獎,這豈有此理?又有一種愚癡的想法,喜歡花的人,希望「好花常令朝朝豔」,希望花永遠不謝。
「明月何妨夜夜圓」,這又是一種人想月圓,而不欲月缺,希望月亮天天有光輝。
好喝酒的人,則思「大地有泉皆化酒」,他欲想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是酒,他想喝時,則隨時可以喝之。
貪財的人,則想「長林無樹不搖錢」,所有的樹林皆變成搖錢樹,他想用錢時,則到樹林摘一點錢來用,這怎麼可能呢?「好花常令朝朝豔」,又可比喻希望自己的美色永遠不變,酒和財也到處都有。
「明月何妨夜夜圓」,這是屬於氣,什麼氣?希望明月夜夜都圓,但事實上是不可能,因而不滿意,不滿意就是氣。
以上說的是酒色財氣。
我們要是沒有愚癡,則無種種煩惱發生,這是意業。
口可造很多業。
綺語:專講一些不正當的話,男女互說對方如何如何,說一些毫無用處的話。
妄語是說謊,妄語有大妄語、小妄語。
大妄語,譬如犯殺人、偷盜、邪淫,均不承認。
惡口是說話很兇惡,令人不願聽。
兩舌是歡喜做兩頭蛇。
以上種種都是業障。
如有上列的毛病,則身語意業不清淨,而現在說的是要身語意三業清淨來拜佛。
常修禮敬,是常常修清淨身語意業來禮敬佛。
雖然說犯了殺生、偷盜、邪淫和妄語來拜佛是不清淨,但你還知道改過自新來拜佛,一這比你不拜好的多,但卻已談不到身口意清淨來拜佛了。
當禮敬的時候,觀想在無量無邊每一佛所,我們禮拜的心也現出無量無邊,我們的身也現出不可說不可說,說不盡那麼多,像極微塵數那樣多。
佛法就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只要你發這種遍禮法界的心,遍禮的功德也是遍法界這麼多。
你的身雖然未成佛,但能作此觀想,則在每一位佛前,都會現出你的身來。
當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禮拜彌勒菩薩時,看見彌勒菩薩所住的地方很莊嚴,重重無盡的樓閣,樓閣裡有樓閣,每一樓閣都有一尊彌勒菩薩在說法。
他看見有多少彌勒菩薩,也看見自己現出有多少善財童子來拜彌勒菩薩,這境界是重重無盡,數不過來這麼多。
所以現在講華嚴經,應修這種法界觀,叫法界觀想,譬如拜妙法蓮華經,應該觀想自己的身體到十方微塵數佛的前面拜法華經。
要發一這種無盡無盡的心,因為一切唯心造,你的心量,周遍法界,現這麼多身去拜這麼多佛,那麼多佛都可以接受你的禮拜。
「虛空界盡」:何謂空?何謂虛?空者無有也,虛者不實也。
虛空是沒有開始,沒有終了,是無始無終。
虛空界沒有了,我的禮敬才沒有,但虛空界是沒有窮盡的,我的禮敬也是沒有窮盡,時時刻刻都是禮敬諸佛,這個禮是無窮無盡,盡未來際也在禮敬諸佛,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也窮盡,我禮才有盡。
而眾生界是沒有完的時候,眾生業也沒有完的時候,眾生煩惱也是沒有完的時候;因為眾生的煩惱是由無明而來,眾生的業是由煩惱造成,可是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永遼不會斷絕,不會窮盡,所以我禮敬諸佛這種願力,也是無有窮盡。
我禮敬諸佛誠懇的念,念念相績,接連不斷,身語意也沒有疲倦,以身口意三業清淨禮敬諸佛,永遠都無有窮盡。
在暑假班,人雖然不多,可是有些人有一點誠心,坐裨也坐得很不錯,修道人多也好,人少更好,一個人也不少,萬萬人也不多,為什麼呢?修道是自己修自己道,不是旁人替我修道,也不是我替旁人來修道,所以說:「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
」如阿難以為佛是他哥哥,他就不修道,不修定力,結果其他的阿羅漢、大比丘都證果了,他還停在初果上。
今天有人問我:「手自己搖動起來,腿自己搖動起來,這是什麼道理?」這是坐禪所應該有的一部份。
問:「那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或許他的功夫不夠,或者已經過去這個境界。
不但手腳會自己搖動,有時坐坐禪,眼睛也會自己活動起來,眼睛睜開又閉上,閉上又睜開,也不知做什麼。
不想它睜開,它卻在一睜一閉的眨眼。
很快的,手也會動彈,腿也會動彈。
不明白修行的人,就以為中魔了,「是不是魔王來讓我身上如此震動?」或者以為有病了,或者對這個情形覺得可怕,以為會發狂。
這都不需要,這種動彈是氣血流通,因為以前沒有用過功,所以氣血不通順。
現在用功,氣血想要走,把不通的地方通了。
有時候,某些地方氣血過不去,氣血走不過,所以一震。
這會震三十六次,但你不需要去數它,手、腿、人的身上有三十六個大關結,所以到每個地方都會振動一下,這也可以說是大地六變震動。
你坐著,有時候,好像覺得房子都搖動起來,這不用怕。
這是人氣血的作用。
復次善男子。
言稱讚如來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剎土。
所有極微一一塵中。
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
一一佛所。
皆有菩薩海會圍遶。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一一舌根。
出無盡音磬海。
一一音聲海。
出一切言辭海。
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窮未來際。
相續不斷。
盡於法界。
無不周遍。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讚乃盡。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
我此讚歎無有窮盡。
念念相績。
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再說一遍,你這位修五戒,行十善,修菩薩密行的善男子。
善財童子雖然現童子身,實在是個大菩薩,所以普賢菩薩稱他為善男子。
所謂稱讚如來,謂所有盡法界(法界有十: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然而這十法界,不出人的現前一念心,一念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又具足無量諸法界,所以法界是無量無邊的。
盡虛空界,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國土,所有極微塵中,每一粒微塵皆有一切世界,這一切世界裡又有極微塵數佛,在每一位佛的地方,皆有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海會大菩薩圍繞於佛。
海會是言其菩薩猶如海一般這麼多。
普賢菩薩說:「我應該以所修得最深最勝的見解,現前知見(知是智慧,見是見性),各以超出一切人所有的辯才,和天女的微妙舌根。
天女的舌根最會講話,最會辯論,而普賢菩薩的無礙辯才,卻超過天女,所以說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辯才有四無礙辯:(1)辭無礙辯:言辭沒有障礙,善於辯論。
(2)法無礙辯:離一法而生無量法,離無量法而歸納為一法。
(3)義無礙辯:在一義理講出無量羲,無量義又還為一義。
(4)樂說無礙辯:對於說法,時時刻刻不覺疲倦,欣悅演說。
微妙舌根,是指最會講話,而所講的話,使人相信和歡喜聽。
「出無盡音聲海」,是微妙舌根發出無量無邊,沒有窮盡微妙的音聲海,每一種音聲都讚歎如來。
「出一切言辭海」,說的話很多,而又好聽,稱揚讚歎一切十方三世如來,讚歎佛的種種功德。
「窮未來際」,接接連連,讚歎如來,總也不間斷,這種聲音於所有法界沒有不周遍的。
如是虛空界窮盡,像這樣讚歎如來乃至虛空界盡,眾生界窮盡,眾生業窮盡,眾生煩惱窮盡,我的讚歎才會窮盡。
如果眾生界不盡,虛空界不盡,法界不盡,眾生業不盡,眾生煩惱也不盡,而我讚歎如來的聲音,也永遠不窮盡。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是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讚歎也沒有完的時候,念念相續,念念之間,接接連連沒有間斷,身、口、意三業,也沒有感覺疲乏厭倦的時候,讚歎如來,從不生疲乏厭倦的心。
復次善男子。
言廣修供養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
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
一一佛所。
種種菩薩海會圍繞。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
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所謂華雲。
鬘雲。
天音樂雲。
天傘蓋雲。
天衣服雲。
天種種香。
塗香。
燒香。
末香。
如是等雲。
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然種種燈。
酥燈。
油燈。
諸香油燈。
一一燈炷如須彌山。
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
常為供養。
善男子。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
攝受聚生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
勤修善根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
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胝那由他分。
迦羅分。
算分。
數分。
喻分。
優波尼沙陀分。
亦不及一。
何以故。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
則得成就供養如來。
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此廣大最勝供養。
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供乃盡。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
我此供養亦無有盡。
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為什麼說「復次」?因為前面題目上說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又廣修供養,所以叫復次。
普賢菩薩又叫一聲善男子,言:「善財童子,現在要說廣修供養的法門,你住意聽,什麼叫「廣修」」?「所有盡法界,虛空界」,所有就是包括一切,包括法界、虛空界。
盡法界就是窮盡法界、周遍法界,也就是充倆法界。
虛空界也就是周遍虛空界,充滿虛空界。
「十方三世」,十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處所),三世諸佛是過去世諸佛,現在世諸佛、未來世諸佛。
「一切佛剎」,所有佛國。
「極微塵中」,佛國裡面,把每一粒微塵再分成七份,為鄰虛塵,在這極微塵中,每一粒微塵裡面就有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面就有一尊佛在轉法輪,這叫小中現大。
微塵雖小,而能包容世界;世界雖大,不出一粒微塵,這叫大中現小,所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在二毫毛上的梢上,現出一個佛國,在微塵裡也可現出佛國,所以小中現大,大不礙小;大中現小,小也不礙大,大小互用,圓融無礙;小也就是大,大也就是小,這種境界是重重無盡的境界,也就是光光相照,互相輝映的境界。
一一各有一切世界,在每一粒微塵裡面,又有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世界,每一個世界裡,又有極微塵數,那麼多佛。
「一一佛所」,每一個佛所。
「種種海會菩薩圍繞」,種種就是不同的,有說金剛經,就有金剛經海會菩薩圍繞。
說法華經,就有法華經海會上的菩薩圍繞。
說般若經,就有般若經海會上的菩薩圍繞。
說阿含經,就有阿含會上菩薩圍繞。
說方等經,就有方等會上的菩薩圍繞。
說華嚴經,有華嚴經會上的菩薩圍繞。
說楞嚴經,有楞嚴會上的菩薩圍繞。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我以普遍修行這種願力的緣故,生出一種深信明瞭之心。
佛法如大海,有信心,才可到大海去;沒有信心,不可以到大海去,所以說:「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現前一念的知見,一念的智慧,完全以最上的一切供養,來供養諸佛菩薩。
所謂「上妙供養」是什麼?就是無量無邊的花堆積如雲,又有鬘雲(用花或綢緞所作的莊嚴花鬘幢旛之類),又有在天上作音樂的雲,音樂也是一種供養,所以玉帝有乾闥婆來作音樂,又有緊那羅以音樂來供養佛。
天傘蓋雲(燒香後,在虛空裡凝結成香雲蓋,好像一把傘似的來引照眾生。
這是天傘蓋,在楞嚴咒裡,有大白傘蓋,你一誦這咒時,虛空裡就有一個大白傘蓋,在空中照著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沒有災害和災難。
也不會有地震和天災,所有災難都會沒有)。
天衣服雲(天人的衣服是最輕妙的,猶如現在尼龍的衣服,非常輕又美麗)。
天上有種種香氣,如念大悲咒,念得誠心,就會有一股香氣,這不是人間燒的檀香等種種香,人間無法聞到這種香氣,但要誠心,如不誠心就會沒有。
你一念咒,一切鬼神用香來供養你,所以你覺得有這種香氣。
塗香(擦在身上的香,供佛用的)。
燒香(燃燒的香)、末香(香末),如是等種種雲,數量如須彌山那麼多,你說這是不是大供養?
須彌是梵語,譯為妙高,言其有不可思議的高。
須彌山周圍有七重香水海,香水海以外,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須彌山有八萬四千由旬高,日月僅在須彌山半腰,四王天也在須彌半山,所說的供養品有須彌山之高,這豈不是不可思議?燃種種燈,是點起各種燈。
佛前點燈供養,眼目會明亮,這是供佛所得的福報。
為什麼你眼目不明亮?是你沒有在佛前供養燈。
種種燈有酥油燈(用牛奶做的)、油燈,和香油燈等。
密宗裡有一種伏魔法,是密宗金剛上師在唸咒,前面點一堆火,或倒一點酥油,或用普通的油去燒,或者拿衣服去燒,無論什麼東西,都拿去燒了供佛,這種供養越值錢的,越有功德,尤其是拿金子去燒,這種功德更大,功德大小,不是說:「你燒黃金,功德就大;你燒一塊泥巴,功德就小。
」這完全在乎你的誠心,你以真誠的心,拿出最貴重的東西去供養佛,這現出你有真心,有真心就有功德,並不一定要燒黃金才有功德。
那燒油燈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一燒就沒有了,這也是試驗你有沒有真心,如有真正的布施心,燒什麼都可以,要真有捨心,所謂功德就是這種捨心。
一一燈柱,也像須彌山那麼高廣。
一一燈油,如大海水那麼多。
這種供養,誰能供養得起?華嚴經云:「法界量,法界性,只要有真心供養,這個量就等於須彌山,就等於大海水。
並不一定用大海水那般多油來點燈,若量能大,心能真,則量等沙界,像恆河沙數,無窮無盡。
」像以上所說的種種供養,具足這麼多數量的供養,常常作為供養。
以前有個很窮的人,買了一斤油,到金山寺(江蘇鎮江)去供養,佛前點燈。
金山寺的方丈是位明眼人,已開了五眼,他告訴知客:「明天把正殿門打開,有位大護法來供養,並請他與方丈一起吃齋。
」翌日,他果然來到,同時也來了個很有錢的人,有錢人看見一切,第二天便買一千斤油來供養。
但方丈卻告訴知客:「打開正殿側門,並請那富人往客堂吃齋。
」知客大感不解,乃請教方丈。
方丈說:「那個窮人所買的一斤油,是他全部的財產,獻出來供養。
而那位富人,不用說買一千斤油,就是買一萬斤也是很平常,因這是他很小一部份的財產而已。
」由此可知,供佛是不論多少,最重要是要有誠心,你心真誠到極處,就有功德。
須彌山王並不是真像須彌山,是指你發心大如須彌山,否則發心小,功德也就小。
善男子,在一切供養中,給人講經說法的供養是最大的。
梵網經說:「你給人講經說法,每天要是吃三兩黃金的食物,也不為過。
」言其你可以接受以三兩黃金價值所買的東西,但也不要以為一天可受三兩金子,我吃了都可以受得了,不可以有這種自滿心。
在金剛經說:「你若以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也不如給人講四句偈的功德大。
」所以在諸供養中,以法供養為最大。
「如說修行供養」,譬如:有人聽說布施波羅蜜,便修布施。
有人聽說持戒波羅蜜,便修持戒波羅蜜。
聽到說忍辱波羅蜜,他便修忍辱行,不發脾氣。
真明白佛法的人修忍辱行,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
有人聽講精進波羅蜜,便晝夜六時恆精進,常常依法修行。
聽到襌定波羅蜜,四禪八定生出無量諸功德,得到種種解脫,他就依照襌定波羅蜜去修行。
聽見般若波羅蜜,便修般若波羅蜜,不生愚癡的想法。
聽到四諦苦集滅道,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就依四諦法修行。
聽到十二因緣,便依照十二因緣法修行。
聽說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便依照四無量心修行。
總之,聽見什麼法門,就實行什麼法門,這叫「如說修行供養」。
談到如說修行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為求法以半句偈而捨性命,有一天聽見羅剎鬼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釋迦牟尼佛說:「你說的是佛法,只僅是半句,還有下半句呢?」羅剎鬼說:「不錯,我說的是佛法,不過我太餓了,我先要找一個人吃,吃飽了,才可以說法。
」釋迦牟尼佛便說:「你先說完了法,再吃我,可不可以?」羅剎鬼說:「你可以讓我吃嗎?」釋迦牟尼佛說:「可以,但是你先要把法說完了,我明白了法,你就是把我吃了,我也願意。
」羅剎鬼說:「可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說完之後,對釋迦牟尼佛說:「現在我可以吃你了吧!我已把法說完了。
」釋迦牟尼說:「等一等,我再給你吃。
」羅剎鬼說:「你是不是後悔了?想要不算數了?你已答應我的,想不算了?」釋迦牟尼佛說:「不是,因為你所說的四句偈是佛法,一般人都沒有聽過佛法,我現在用刀把這四句偈刻到樹上,然後你再吃我。
」羅剎鬼說:「可以!」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用刀把四句偈刻在樹上,一想這樹木不堅固,這羅剎鬼又要吃他,他說:「你再等一等,我想令一般人都知道佛法,我把這四句偈頌刻在石頭上,然後再吃我也不遲,我不是為我自己,我想令一切眾生都明白佛法。
」羅剎鬼說:「可以!你就開始工作,不要拖延時間。
」於是釋迦牟尼佛,又把這四句偈刻在石頭上,刻好了,就請羅剎鬼來吃他。
羅剎鬼說:「你真要給我吃呀!」釋迦牟尼佛說:「當然,我不會打妄語,請你現在來吃吧!」維剎鬼說:「你真是個修道人,好了,我現在已知道你是真修行了,再見了!」說完了話,羅剎鬼騰空而去,原來是觀世音菩薩現身來試驗他。
所以修道一定要有真心,不為自己,就是有鬼要吃自己,都為法忘軀,為法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做布施,所以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
「利益眾生供養」:行菩薩道的人,為眾生說法,來利益眾生,就是「利益眾生供養」。
視一切眾生猶如自己子女一樣,沒有分別,慈悲攝受一切眾生,便叫「攝受眾生供養」。
行菩薩道的人,要發願代替眾生受苦,常常在佛前發願,求所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種種災劫要免除,眾生所應受的苦,令他一個人受;而個人所受的苦,不要加在眾生身上,這叫「代眾生苦供養」。
菩薩勤修自己的善根,也勸化一切眾生勤修善根,這叫「勤修善根供養」。
菩薩所修的業是六度萬行,若常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就是「不捨菩薩道業供養」。
常常發菩提心,時時刻刻不離開菩提心,凡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皆要去做,不僅自己不離菩提心,也勸化眾生,常常不離菩提心,常常發覺道的心,就是「不離菩提心供養」。
普賢菩薩又說:「善男子,像以上所說的供養,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可是要比起法供養的話,只有一念的功德,一百分也不及法供養之一分。
乃至一千分也不及法供養之一分,乃至百千萬億分,不可思議分,用算來算分,用數來數分,用喻來喻分,有微塵那麼多的數量,也不及法供養的一分。
為什麼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呢?因為一切諸佛如來,都尊重佛法的緣故。
如果沒有佛法,則無人成佛。
想要成佛,必須學佛法,所謂「法賴僧傳」,必須向出家人學佛法。
以法供養諸佛如來,和供養眾生,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無法說出它有多麼好。
依照佛法所說的去修行,就能有眾生成佛。
若是諸菩薩修行法供養,這位菩薩一方面是供養如來,一方面令他自己也成就如來。
像這樣去修行,才是真正的供養。
法供養也是廣大供養,也是最勝的供養。
乃至虛空界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了,眾生業障也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的供養才會窮盡。
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界,眾生業障界,眾生煩惱界,永遠都不會窮盡,所以我發廣修供養的願,也沒有窮盡,念念相續,而不間斷。
身口意業供養,沒有疲厭的時候。
所謂「面上無瞋供養具」,面上如果沒有發脾氣的相貌,這就是具足供養。
「口裡無瞋吐妙香」,口裡若不說惡,就等於發出微妙的香氣一樣。
「意裡無瞋是珍寶」,意念裡也沒有瞋,就是供養。
「無癡無貪供養香」,沒有癡心和貪心,就是具足供養。
復次善男子。
言懺除業障者。
菩薩自念。
我於過去無始劫中。
由貪瞋癡。
發身口意。
作諸惡業無量無邊。
若此惡業有體相者。
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
遍淤法界極微塵剎。
一切諸佛菩薩眾前。
誠心懺悔。
後不復造。
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懺乃盡。
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
我此懺悔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說:「善男子,所謂懺悔業障,懺是懺其前愆,以前所造的罪業要懺除;悔是悔其後過,不再重犯。
佛教裡的拜懺是用至誠懇切的心,在佛前精進拜佛悔過,不可馬虎,才能有功效。
」智者大師對著西方,拜楞嚴經名字,足足拜了十八年,還沒有見到此經。
現在的人不要說拜十八年,拜十八個月,看沒有成效就會停止了。
智者大師一生拜法華經,抄寫藏經許多次,所造佛像共有八萬尊之多。
他出生時,其母見五彩祥光到他家去,後生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十九歲時,聽一位法師講普門品,一聽就記住了,好像他前生已念過。
等到他去見南嶽懷思大師,大師對他說:「你來了,還記得以前我們在靈山法會一起聽法華經嗎?現在因緣成熟了,我們又在此會遇。
」於是南嶽大師教他安樂行品,又教他讀誦法華經、拜法華經。
當他拜到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就開悟了。
於是將此開悟境界告之南嶽大師:「我為什麼念到「是名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時,我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山講法華經,這是什麼道理?」南嶽大師印證他說:「唯有你才能得到此微妙的境界,亦唯有我才能認識此境界。
你現在證得的是法華三昧的前方便——一旋陀羅尼。
」經此印證之後,智者大師得到智慧辯才無礙,任何法師亦無能與他辯論而勝過他。
智者大師大開圓覺後,更加用功修行法華經。
在他圓寂時,他叫侍者讀誦一遍法華經,聽完後用香湯漱口,說了偈頌,便坐而圓寂。
智者大師所住的五台山,本來有很多打漁的人,以後智者大師將山買過來,三百哩之內無人打漁,亦無人殺生,附近的人皆皈依他,所以智者大師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他修行的法門是拜懺。
所說「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在過去無始劫來,由於貪心、瞋心、癡心,而發生身業、意業、口業,所作出的種種惡業,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假設惡業有形體相貌,就是遍滿虛空,也容納不了。
我現在全以清淨的三業,不造身業,不造意業,不造口業;身口意三業清淨,遍於法界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剎土。
我在這麼多的國土,一切諸佛菩薩的面前,誠心誠意的懺悔,再也不造罪業,常常住於淨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
像這樣子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乃至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的懺悔願力才沒有。
但是虛空不會沒有,眾生不會沒有,眾生業不會沒有,眾生煩惱也不會沒有,那我懺悔的願力也不會沒有的,念念相續,接連不斷,身語意三業沒有疲倦厭煩的時候。
不會說拜懺,拜得累了。
菩薩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懺悔,越歡喜,這大是真正的懺悔。
發懺悔心都是菩薩,凡夫沒有善根,就不會懺悔。
復次善男子。
言隨喜功德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
從初發心。
為一切智。
勤修福聚。
不惜身命。
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一一劫中。
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
圓滿種種波羅蜜門。
證入種種菩薩智地。
成就諸佛無上菩提。
及般涅槃。
分布舍利。
所有善根。
我皆隨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
六趣四生。
一切種類所有功德。
乃至一塵。
我旨隨喜。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有學無學所有功德。
我皆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
志求無上正等菩提。
廣大功德。
我皆隨喜。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此隨喜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喜功德有四種:有(1)隨而不言。
(2)喜而不隨。
(3)亦隨亦喜。
(4)不隨不喜。
隨而不喜,是出於勉強。
譬如有些和尚因政抬而焚身,捨身是捨了,但不是出於歡喜,而是有一種瞋恨鬥爭之心。
這叫隨而不喜。
喜而不隨,是歡喜,但不去作功德。
亦隨亦喜,是既跟隨去作功德,而又歡喜。
不隨不喜,是根本不去作,也不歡喜。
有此四種分別。
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作的德行。
功是顯著的,德是秘密的。
功是人人能看得見,德是有的時候看不見的。
普賢菩薩又對善財童子說:「我再說一遍,所謂隨喜功德這個願,所有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國土,極微塵那麼多數的諸佛如來,從最初發菩提心,修一切智慧,精進而不懶惰的修福修慧。
」福是從多方面修成的,所謂「毋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大功德是由小功德積成,「毋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說個小小妄語,不算一回事,小妾語打多了,就成了大妄語,也不要以為殺一隻螞蟻是小事,不要緊,殺人是從殺螞蟻開始,微細地方也要留意,注意那些小功德,福就聚積在一起,泰山是由一粒一粒微塵造成的,福也是如此。
諸佛如來為教化眾生,犧牲生命來救助眾生。
好像釋迦牟尼佛割肉餵鷹。
鷹追一隻雀,追到修行人那裡,雀知道修行人有慈悲心,雀就飛到腋下躲避,釋迦牟尼佛就保護小雀,鷹就說話:「你保護雀,令牠活了,那我就要死了,我沒有肉吃就會餓死,你救牠不救我,是不平等、不慈悲,如果你不能救我,就不要救牠。
」釋迦牟尼佛說:「那我把我的肉給你吃。
」於是把身上的肉割下一塊給鷹吃,鷹吃了後,說:「還沒吃飽,再來一塊。
」於是又割下一塊給鷹吃,鷹把他身上的肉都吃了,還不飽,這時釋迦牟尼佛說:「你把我的肉都吃了,還沒飽,那你可以把我的骨頭都吃了,你看那裡還可以吃,你就吃吧!」鷹說:「你真是個修道人,將來一定成佛。
」說完後,飛到天空,原來是天人試驗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為教化眾生,施捨生命,不知有多少次。
所以說,盡大地沒有一粒微塵那樣多的地方,不是過去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捨生命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曾經發願布施一千個身體來救度眾生。
我們現在能不能發這麼大的願,捨出我們的生命來教化眾生呢?若能,則是隨喜;若不能,則是喜而不隨。
你認為過去的佛很值得欽佩,但你自己捨不得生命,這叫喜而不隨。
你若也能發願捨身救度眾生,可是也要真正解決眾生的生死問題,或者能救他的法身慧命才可以,不要很愚癡的捨生命,這叫亦隨亦喜。
若是認為捨生命太難做不到,也不贊成此法,這叫不隨不喜。
你若去作,但出於勉強,是為了環境、名譽,或利益等關係而捨身,如有的國家,一些和尚為政治焚身,但不歡喜有瞋恨鬥爭的心,這叫隨而不喜。
布施生命,生生世世都作這種布施,不知道經過多少大劫那麼多佛的國土,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劫,在每一個劫中,自己所作這種布施說也說不盡,講也講不完那麼多的佛剎極微塵數,經微塵數那麼多次,施捨自己的頭、目、手、足、腦、髓來做布施,行這種人所作不到的苦行。
好像現在有人發心說:「我死之後,把眼睛布施出來。
」有的人把心布施出來,表面看來是人,其實這都是佛菩薩發願來的。
現在世上也能看到佛菩薩的偉大精神。
諸佛菩薩修的難行苦行,並不是少吃一點飯,而是布施生命給一切眾生來救度一切眾生,修圓滿種種到彼岸的法門,修六度波羅蜜門,以及其他萬行,得到菩薩種種的智慧,將來一定會成佛,成就無上菩提,得到佛果。
又得到涅槃的樂果,即是大滅度,又分布所燒出來的舍利(這是修戒定慧和種種行門的成果),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一切諸佛布施頭目腦髓之功德,我都隨喜。
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趣;胎、卵、濕、化——四生),一切種類眾生所作的所有功德,乃至一粒微塵那麼小的功德,我都歡喜學習他們種種的功德。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乘眾生,和辟支佛乘眾生(緣覺),證到初果、二果、三果酌有學位,和四果阿羅漢的無學位,所有的功德,我也隨著他們去作。
一切所有菩薩所修無量難行的苦行,他們的志向是求無上正等正覺果位,菩薩所有的功德是廣大的,我皆隨喜。
像這樣至虛空界沒有了,眾生界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有了,可是我隨喜的願是沒有窮盡的時候,念念而不間斷,總是相續發這種大願,身口意三業也發此願,沒有厭煩疲倦的時候,我永遠都發此願,沒有懶惰心,更精進匪懈,愈難作愈要去作。
復次善男子。
言請轉法輪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
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
一一剎中。
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
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
種種方便。
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
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再說一說請轉法輪的道理。
善男子!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國土中,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國土,在每一粒微塵中又有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佛剎,每一佛國土裡,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在那兒成佛,所有像大海那麼多的菩薩,在那裡圍繞著佛。
而我以身口意業,用種種方便語言,殷勤誠懇,勇猛精進地勸請十方諸佛、大菩薩、聲聞、緣覺等轉大法輪,轉最妙的法輪。
我這個殷勤勸請轉妙法輪的願力,乃至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業障沒有了,眾生煩惱也都可以沒有了,然而我常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這個願力,永遠都不會窮盡的,念念相續,接接連連永不間斷,我的身口意三業也是永遠不會疲厭的,不會認為這個事情太麻煩,而不願去做。
復次善男子。
言請佛住世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
將欲示現般涅槃者。
及諸菩薩聲聞緣覺。
有學無學。
乃至一切諸善知識。
我悉勸請莫入涅槃。
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
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此勸請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再給你說一說,善男子!請佛住世的道理。
所謂常住在世這個願力,所有充滿法界,充滿虛空界,充滿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國土,極微塵數那麼多諸佛如來,化緣完了之後,都示現入涅槃。
在他們將要示現入涅槃的時候,我一定勸請他們不要入涅槃,而常住在世,教化眾生。
我不僅勸請諸佛常住在世,乃至於一切菩薩、聲聞乘、緣覺乘證初果、二果、三果的有學位,四果的無學位,一切諸善知識,及講經說法的法師,我皆用願力勸請他們不要入涅槃,至所有一切佛的剎土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劫。
因為我願意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以及一切善知識常住在世,利益一切眾生。
虛空界本來不可能沒有的,假如它可以沒有,眾生界本來不可能沒有的,假如它可以沒有,眾生的煩惱也本來不會沒有的,假設它也可以沒有,眾生業本來不會沒有的,假設它也可以沒有,而我勸請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以及善知識,常住在世的願力,是永遠不會窮盡的,念念相續,永遠不會間斷,身語意業也沒有厭倦。
復次善男子。
言常隨佛學者。
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
從初發心。
精進不退。
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
剝皮為紙。
析骨為筆。
刺血為墨。
書寫經典。
積如須彌。
為重法故。
不惜身命。
何況王位。
城邑。
聚落。
宮殿園林。
一切所有。
及餘種種難行苦行。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
示種種神通。
起種種變化。
現種種佛身。
處種種眾會。
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
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
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
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
乃至或處天龍八部。
入非入等眾會道場。
處於如是種種眾會。
以圓滿音如大雷震。
隨其樂欲。
成熟眾生。
乃至示現入於涅槃。
如是一切。
我皆隨學。
如今世尊毗虛遮那。
如是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剎。
所有塵中一切如來。
皆亦如是。
於念念中。
我皆隨學。
如是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此隨學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又向善財童子說:所謂常隨佛學這個願,好像這個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譯為「堪忍」,意謂這個世界是苦的,而一切眾生堪能忍受。
何以言之是苦呢?這個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污法,不清淨的,故非常痛苦;縱是樂,都是苦的因,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叫堪忍。
如穿新衣服是快樂,但被塵埃染污就生煩惱。
又人最歡喜的是發財,可是財發得再多,死時亦帶不去。
在生時,即使一分錢也算得清清楚楚,沒有得到錢時,就想法子去得,沒有得到,心裡貪求是苦,已得到了,又怕失去,這都是苦,可是你不覺得苦。
患得患失,怕得不到,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你說這是苦?或是樂呢?這兩樣東西,是世界上人人所歡喜的。
一切樂,皆是苦的因,不過你尚未覺悟到,故此世界叫「堪忍」。
在這個堪忍世界裡,毗盧遮那佛如來,毗盧遮那是梵語,譯為「清淨」,即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從初發心見到古釋迦,那時他是陶師。
見到古釋迦後就發願。
即時精進修行,用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數量的身命,而為布施,做種種布施,如釋迦牟尼佛見到然燈佛時,他就以身做布施,然燈佛由對面而來時,他看道路上有水,他看老比丘來時,他自己就躺在有水的地方,請老比丘走過去,這是以身布施,用自己身體來幫助其他的人,在一般的人來看,就是太愚癡了,用一塊板子,或木頭就好了,何必自己躺在水裡,讓老比丘走過去呢?不錯,這是聰明,釋迦牟尼佛當時想不出來這個好辦法,可是如果他想起這個好辦法,然燈佛也不一定給他授記,因為他有所顧慮,還有一個身體,他躺在水裡正是「無我相」的表現,來幫助利益眾生,所以他行這種菩薩道,不管自己身在水裡或泥裡,幫助老比丘過路,而且還有些地方身體沒有蓋住,就用頭髮蓋上,然燈佛就給釋迦牟尼授記:「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都是以身命做布施,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行菩薩道非常圓滿。
毗盧遮那佛是清淨法身佛,遍滿一切處,這才是佛的法身。
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他不在,也沒有一個地方他在。
為什麼說沒有一個地方不在?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呢?看不見,是否就不在?不是!我們看見,看不見,他都在,皆遍滿一切處,所以說無在無不在,充滿法界。
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佛的法身,他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什麼地方都存在。
釋迦牟尼佛為行菩薩道,為求無上佛道,以這個身命作布施,剝自己身上的皮當紙用,剖開自己的骨頭做為筆用,用自己的血作為墨來寫經典,堆積起來有須彌山那般高。
為尊重佛法的緣故,所以不愛惜自己的身命,何況王位?釋迦牟尼佛以國王的地位,出家修行,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但能一概捨棄,而出家修道,捨棄他的國城妻子、聚落、寶貴的宮殿園林,和一切所有,而修種種難行苦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以國王的地位出家,而修種種苦行,是一般人不容易作到的。
「乃至樹下」,「乃至」是稍略,中間經過很多階段,如是雪山打坐六年,然後到菩提樹下成大菩提。
釋迦牟尼佛,當初他父母派五個人跟他修道,來護法,但五人間有三個人受不了苦,跑到鹿野苑去修道。
剩下二人,以後釋迦牟尼佛一天只吃一麻一麥,瘦得骨瘦如柴,這時有牧羊女用牛奶煮粥,來送給佛吃,佛就接受牧羊女的供養,他們二人一看,他們想:「太子以前受苦還可修道,現在居然受牧羊女的牛奶,這回不能修道了。
」於是棄佛而去,認為佛不能受苦,所以也不和他一起修道,也跑到鹿野苑去,五個人都跑了,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在雪山,也要搬家了,一搬就搬到菩提樹下。
菩提樹非常大,樹能遮覆方圓三里之內,釋迦牟尼佛一看:「這是個好地方,我來坐在菩提樹下修道,如果我不成道業,就不起座。
」於是結跏趺坐,吉祥童子也送來吉祥草,釋迦牟尼佛就坐在吉祥草上修道,坐了四十九天,看見東方明星,豁然開悟,夜睹明星而悟道,所以三嘆奇哉:「奇哉!奇哉!奇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就是因為有妄想,有執著,所以不能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大菩提,顯出種種神通妙用,出生不可思議境界的種種變化,現出種種佛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如是現種種佛身,乃至現十方成佛的佛身。
在種種法會中,為眾生說法,或為諸大菩薩說法,或為聲聞及辟支佛二乘眾生講經說法,或為轉輪聖王,小國王眷屬,共一眾會道場。
什麼叫轉輪聖王?輪王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
金輪王統理一四大下,有七種輪寶,是(1)輪寶:坐在輪寶上比火箭還快,在一個時辰之內,可遊遍一四天下,做種種事情,輪寶是一個飛輪,無論陸、海、空都可去,甚至火裡都可去。
(2)象寶:白象寶,輪王騎上這個象也跑得很快。
(3)紺馬寶:碧綠色的馬,這個馬是個聾馬,可在陸地、水裡走,跑得快,也可到空中去,非常妙。
(4)如意珠寶:又叫神珠實,有一種神通變化,遂心如意,想什麼有什麼,要什麼就來什麼。
(5)玉女寶:輪王何時喜歡女人,就有玉女陪伴他。
(6)主藏臣寶:無論到什麼地方,想要用金子,只要往地上一柱,地上就有金子。
要用什麼珠寶,把地打開就是珠寶,遂心如意。
(7)主兵寶:他不需要訓練兵,只要在兵寶裡一叫,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
這七種寶。
輪王又有一千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是勇猛善戰,非常英勇。
小國王就是輪王以下的小國王及眷屬。
或為剎帝利(印度貴族),修清淨行的婆羅門、長者、居士,共同眾會道場,或和天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眾會道場。
他成佛後,在以上所說種種眾會道場,以佛的圓滿聲音說法,好像虛空大雷鳴那般響亮,隨眾生所歡喜,沒有種善根的,令其種善根,已種善根的令其增長,已增長的令其成熟,已成熟的令其得到解脫,乃至於一生之事,最後入涅槃,得到涅槃四德(常樂我淨)。
佛所修一切難行苦行,一切說法的道場,我皆隨學這些行門修行。
如今世尊毗盧遮那佛,遍滿一切處的清淨法身佛,以如前所行種種行門,種種眾會道場,如是盡法界遍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剎土,每一佛剎微塵中一切如來,我都是隨喜隨學。
在每一念中,我都隨學諸佛這些行門。
縱使虛空界沒有了,眾生界也空了,眾生業也空了,眾生煩惱也空了,我這個常隨佛學的願,是沒有窮盡的,念念相續不斷,身口意業,永遠沒有疲倦厭煩。
沒有疲倦、懶惰,對法生疲倦之心。
復次善男子。
言恆順眾生者。
謂盡法界虛空界。
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
所謂卵生。
胎生。
濕生。
化生。
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
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
種種生類。
種種色身。
種種形狀。
種種相貌。
種種壽量。
種種族類。
種種名號。
種種心性。
種種知見。
種種欲樂。
種種意行。
種種威儀。
種種衣服。
種種飲食。
處於種種村營。
聚落。
城邑。
宮殿。
乃至一切天龍八部。
人。
非人等。
無足。
二足。
四足。
多足。
有色。
無色。
有想。
無想。
非有想。
非無想。
如是等類。
我皆於彼隨順而轉。
種種承事。
種種供養。
如敬父母。
如奉師長。
及阿羅漢。
乃至如來。
等無有異。
於諸病苦。
為作良醫。
於失道者。
示其正路。
於闇夜中。
為作光明。
於貧窮者。
今得伏藏。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何以故。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
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若今眾生生歡喜者。
則今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
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
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
若根得水。
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
菩提樹王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
諸佛菩薩而為華果。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何以故。
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
若無眾生。
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善男子。
汝於此義。
應如是解。
以於眾生心平等故。
則能成就圓滿大悲。
以大悲心隨眾生故。
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菩薩如是隨順眾生。
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此隨順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善男子,我再講一講恆順眾生的道理。
眾生是眾緣和合而成,所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國土,所有種種不同種類的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所謂眾生者,眾緣和合而生,各有各緣,所以有種種不同種類,所謂胎生,楞嚴經上:「胎因情有」,如何成胎呢?因有愛情,所以成胎。
「卵唯想生」,卵生是以想生出來,如母雞趴在雞蛋想,久而久之雞蛋就變成雞了。
「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濕生因濕與濕相合,生出濕生,化有變化,如由蟲子變戍蝴蝶,由老鼠變成蝙蝠之類,離開了它的本體,變化成其他種類。
或有眾生依地水人風四大而生出,或在虛空,或在花草樹木上而生出的眾生。
無量種類的眾生,其種種不同色身,種種不同形狀,種種不同相貌,種種長短不同的生命,種種不同族類,如老虎有老虎的族類,鹿有鹿的族類。
種種不同名號,種種不同心性,如老虎的心性喜歡傷害眾生,鹿的心性仁慈,只吃草不吃一切眾生,有的膽大,有的膽小,有的見人就跑,有的見人就要吃人。
種種不同知見,種種欲樂,所喜歡的東西也不同,種種自己所作的事情也不相同,種種態度成儀也不同,種種不同的衣服,人穿人的衣服,畜生就穿戴皮的衣服,飛禽就穿戴羽毛的衣服。
種種不同的飲食,有的吃生肉,有的吃草,有的吃穀類,種種東西。
各住各自的地方,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鬼神、人非人等。
有的無足,有的四足,有的多足,有的有形色,有的無形色,有的有想,有的無想,有的非有想,有的非無想。
像以上所說的種種等類,我都變化他們的身,來教化他們,服侍他們,供養他們,如敬父母,如侍候師長,和證果的阿羅漢,乃至好像供養佛一般,沒有分別。
眾生常有八萬四千種疾病,菩薩便以八萬四千種良藥,來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疾病。
所以說:「為作良醫。
」良醫是精通醫術的醫生,他對眾生的病,等於自己的病一樣,用種種方法把他治好。
眾生有時會走錯路,雖然他有眼睛,但不知道那條路是正路,那條路是邪路,所以有時誤入歧途,菩薩便指示他走應走的正路,好像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往正當道路上走,只知懶惰、喝酒、吃毒藥等,走到錯路上,這時菩薩用種種方法,引渡眾生到正路上。
對於在黑暗中的眾生,暗夜代表不明白佛法的人。
不明白佛法的人都是在暗夜中,明白之後,就得到光明;不明白佛法,就會顛倒行事。
明白後,才能知道走上一條光明正大的道路,故對於不明白佛法的眾生,便使他明白,而得到光明。
對於貧窮的人,令他得到金、銀、琉璃等寶藏。
菩薩平等無分別的利益一切眾生。
什麼緣故?假設行菩薩道的菩薩,能常常恆順眾生,能隨順眾生,就是隨順諸佛,也就是供養諸佛,因為「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對一切眾生都恭故承事,也就是尊重恭敬供養如來一樣。
若令一切眾生都生歡喜心,則令一切如來也生歡喜心。
所以出家人說:「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
」不要令一切的眾生生煩惱。
「無益苦行當遠離」,不要修無益的苦行。
「如是行者可渡世」,像這樣子,才可以教化眾生。
所以令眾生歡喜,諸佛如來也就歡喜。
什麼緣故?因為佛與眾生為一體,佛也就是眾生,眾生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佛的眾生,眾生是未成佛的眾生,我們和佛是一樣的,將來是平等的,所以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也就是因為它是最平等的。
為什麼眾生歡喜,佛就歡喜呢?因為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本體。
因為眾生而生出大悲心。
因為大悲心而生出覺道心。
因為覺道心,才成正等正覺的佛。
譬如,在曠野沙磧中,有一棵大樹王,如果樹根得到水,則枝葉花果也繁茂。
現在眾生處在生死曠野沙磧中。
菩提樹王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得道,也像在曠野沙磧的樹王一樣。
一切眾生好像樹根,諸佛菩薩好像花果。
佛以大悲智慧水,令眾生得到好處,才能成就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智慧花。
什麼緣故?諸佛菩薩以大悲水,來利益眾生。
大悲水是慈悲的心性,對一切眾生都慈悲憐憫,故叫大悲水。
觀世音菩薩及一切菩薩,誦大悲咒,加持大悲水,饒益眾生。
觀音菩薩的楊枝手和淨瓶手是合用的,以楊枝蘸到淨瓶中。
觀音菩薩常念大悲咒,加持淨瓶裡的大悲水,用此大悲水饒益眾生。
所以要用大悲水利益眾生,來增加果位,纔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此云無上正等正覺。
正等是菩薩所得的果位。
二乘人得到覺悟,證得聲聞或緣覺果位,這只是自覺,沒有正等。
正等是菩薩,正等於佛,雖然得到正等,但沒有得到無上,故菩薩叫有上士。
佛叫無上士,因為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才成就佛果。
如果菩薩不利益眾生,不饒益眾生,不以大悲水教化眾生,則始終不會成佛,所以要自利利他,則能成佛。
因此菩提屬於眾生,覺道是從眾生來的。
假設沒有眾生,則一切菩薩都不能成佛。
為什麼?因為沒有地方去作功德。
眾生在三寶面前作功德,菩薩在眾生面前作功德。
菩薩利益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反迷歸覺。
修行的善男子!你對於這種道理和意義,應該這樣了解,因為佛、眾生和心,是三而一,一而三。
佛、眾生,和心,是三種不可思議的,但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佛、眾生,和心是一體的,在無形中是一個的。
你能存這樣解釋義理的思想,才能成就圓滿大悲心,以大慈悲心隨順眾生,則能成就供養如來的功德。
菩薩這樣隨順眾生的願,假使虛空界沒有了,眾生界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隨順眾生的願不會沒有的。
本來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永遠不會沒有的,但假設它們會沒有了,我這個願仍然存在,無有窮盡,這種心念,念念相續,接連不斷,無有間斷,身口意三業永遠行持這種願力,永遠不疲倦厭煩。
復次善男子。
言普皆迴向者。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
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
無諸病苦。
欲行惡法。
皆悉不成。
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
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
所感一切極重苦果。
我皆代受。
令彼眾生悉得解脫。
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菩薩如是所修迴向。
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此迴向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善男子!我再說一遍什麼叫普皆迥向?從第一個願禮敬諸佛起,乃至恆順眾生,在這期間修這些行門,有無量功德。
現在把這些功德完全迴向,也就是布施給盡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願意這些功德,令一切眾生,時時刻刻得到安樂,一切病苦也都消除。
眾生假如行惡法,皆令其完全不成就,所修善業很快就成就。
把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諸惡趣門,全都關閉,把人天正路顯示出來,對人說明白如何做人。
如果要做人,就要受持五戒。
如果要生天,就要受五戒十善。
你想要得到涅槃正路,就要修四諦、十二因緣、六度。
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就能得到常樂我淨涅槃四德的快樂。
假設所有眾生,因為以前積聚很多惡業,所應該受的極重苦果,我普賢菩薩發願代替他們受苦果。
令所有一切眾生全得到解脫,無拘無束,無罣無礙,沒有苦果障礙,究竟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你們看看普賢菩薩多慈悲,我們若再不修行,那真對不起普賢菩薩。
我們現在沒有受那麼多苦,就是普賢菩薩代我們受了很多。
可是普賢菩薩不會對我們說:「我代你們受了很多苦,一天的苦,一年的苦,一生的苦,我替你們代受了,你現在要謝謝我,請我吃頓飯,或飲杯茶,你們應該請客感謝我。
」沒有,他也不要你謝他,也不要你請客,我們聽經於此,應該痛哭流涕,來感謝普賢菩薩。
菩薩如是所修迴向所有功德,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這是菩薩所應作。
菩薩是專利益人,不是利盍自己,故所得之功德,皆迴向給法界眾生。
假如虛空界有窮盡的話,眾生界也會窮盡,眾生業也會窮盡,眾生煩惱也會窮盡,但我這個迴向的願力,永遠永遠沒有窮盡。
而虛空、眾生、眾生業、眾生煩惱永遠沒有窮盡,縱使種種不能窮盡的都窮盡了,我這個迴向的願王,仍然是沒有窮盡的。
這樣的念力,連綿相續,沒有間斷,我的身口意業,恆修這十種願,永遠沒有疲倦厭煩,晝夜精進行這願王法門。
現在已明白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十種願力和虛空來爭長短,就是虛空沒有了,他的願力也不會沒有。
這十種願王,不是單單普賢菩薩自己所修持,要是他單單一個人修這十種願王,他也不必在華嚴經上來發表這十種願王,他教我們一切眾生都遵照這十種願王去修行。
他發這種廣大無邊的心,虛空量的心,等法界量的心,把自己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法界眾生。
所有眾生和普賢菩薩的願合成一個,就是所有的眾生都是普賢菩薩,所有的菩薩又來教化眾生。
不是說只有普賢一個人才是普賢菩薩,你若依照這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修行,你也就是普賢菩薩;我依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修行,我就是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普是便利,賢是賢聖,意思是普遍法界,一切眾生都稱為賢聖,所以普賢菩薩這個願王,不單是給普賢菩薩預備的,就是怕眾生不明白如何修行,所以普賢菩薩才發大慈悲心,發明十大願王,叫你依照他這種大願去修行。
所以你聽了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不應說:「這是為普賢菩薩說的,不是為我說的。
」我們聽了十大願王修行的方法,亦應發此大願依法修行。
善男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
若諸菩薩於此大願。
隨順趣入。
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善男子,這是行菩薩道的大菩薩。
摩訶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這十種大願,是所有菩薩都應修的,故此十大願不是普賢菩薩一人修的,一切眾生亦可修此十大願王。
一切諸佛菩薩,都是由這十大願王而成就的。
我們眾生要成就佛果,就應該依照這十大願王去修行。
這十種大願,必須要具足圓滿,必須要和普賢菩薩所發的願等齊,不是修行到半途而廢,改變初衷,這是不能改變。
若能改變,那就不具足,也不圓滿了。
永遠都不改變,就是虛空窮盡了,眾生沒有了,眾生的業也消了,眾生的煩惱也完全沒有了,可是十種願不能沒有。
假使所有一切菩薩,依照此十大願王修行十大行門,趣入此十大願裡,十大願就是行菩薩道的菩薩,行菩薩道的菩薩也就是十大願王,法和人變成一體,而沒有分別,這叫隨順趣入。
依照十大願王去修行,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什麼叫成熟一切眾生?眾生沒有善根者,教他修十大願王,令他種善根。
如一切眾生不曉得孝順父母是好事,你能教化不孝順父母的眾生能孝順父母,這也是令眾生種善根的一個方法。
因為天地間是「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人和禽獸不同的原因,就是人知道孝順父母、恭故師長;禽獸就不講孝順父母。
但羔羊跪乳,小羊吃奶時是跪著的;烏鴉反哺,小烏鴉長成了,餵老烏鴉,所以孝是人的一個根本。
人要是不孝順,就無善根,故必須孝順父母。
已經有善根者,幫助他增長。
如六祖大師在家時,天天上山砍柴,把柴拿到街上賣,賺錢買米回來養母,這是他種的善根。
六祖大師本來就有善根,不過這是一種菩薩的境界。
有一日,當他賣柴時,聽見一人誦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有所開悟。
這客人給他十兩銀子,叫他留點錢養母,再拿點錢到黃梅去求法,這是幫助他種善根,幫助他成就道業。
已經增長善根的,再幫助他成熟,成就道業,眾生成熟,就是成佛。
佛果成熟,則能隨順依照這條道路去修行,而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無上高過菩薩,正等超過二乘,正覺超出凡夫,這是超凡入聖得佛果的一個名稱。
修行十大願王,則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普賢菩薩專門滿足一切眾生的願,眾生求什麼,他就給什麼。
有一次普賢菩薩在一間廟作行堂(出家人聚集在一起吃飯,人坐兩邊,面對面坐,每個人面前有兩個碗),普賢菩薩就幫人添飯菜,他的腰間兩旁裝著很多瓶子,有醬油、鹽、辣椒、糖等調味品,到每一位和尚面前,若要鹽,他就給一點鹽,要什麼,就給什麼。
可是說也奇怪,他如此滿眾生的願,他給鹽時,那和尚還說:「勿給我那麼多鹽!」給別人少一點,那和尚又說:「給多一點嘛!好像吃了你的似的,這是公家的嘛,這麼孤寒!」普賢菩薩難滿眾生願,你給他多了,他說多了,給他少了,他又嫌少。
或者你給他,他不要,你不給他,他說你看不起他,對他不好,所以普賢菩薩,不容易滿眾生願,那是不是就不管他了呢?越這樣,就越要行苦行,修苦行。
有人打你、罵你、看不起你,就是你的考驗,看你誠心不誠心。
普賢菩薩的行力有很多很多種,不是單單此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的行力,像大海一般,我們也應將願海填滿。
是故善男子。
汝於此義。
應如是知。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竇。
及諸人天最勝安樂。
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
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
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
相續不斷。
所得功德。
若復有人聞此願王。
一經於耳。
所有功德。
比前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善男子!你對於此意思,應像我所說的來明白它,假設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充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這麼多的佛剎,最微細的塵那麼多的數量,以一切世界上最好的七種寶貝,和天人最殊勝那種安樂,用來作布施以上所說那麼多的世界裡的眾生。
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
財施有內財、外財。
內財是身心性命,屬於我本身以內的財產來作布施,如布施眼耳鼻舌、頭腦骨髓,都是屬於自己的。
外財是國城妻子。
法施者: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施也叫法供養,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大轉法輪,都叫法施。
法施勝於財施,不過說的法一定要對眾生的機,使眾生聞法,一步一步明白佛法而開悟。
無畏施:當人遇到飛災橫禍,或是見到鬼、魔或土匪,正在危險恐怖驚慌的時候,你能安慰他,叫他念佛號,或觀音菩薩名號;念佛號,則不恐懼,這叫無畏施。
假使有人行菩薩道,作種種布施給以上所說那麼多的世界,那麼多的眾生。
以種種供養獻予一切世界上的諸佛菩薩,經過這麼多的世界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劫數,他所得的功德是很多的。
作布施不是作一天兩天就停止了,而是要繼續不斷,像微塵大劫的時間,總是行布施。
又假設有人聽人念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聽入耳根,則永遠成為菩提的種子,其所有功德,比前面布施爾所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世界,經過無量無邊那麼長的時間,所得的功德百分不及一。
以前功德一百分也不能比你聽到十大願王所得的功德一分,乃至千分也不及一分,甚至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分也不及聽到十大願王一分的功德。
為什麼十大願王的功德這麼大呢?因為作布施的功德只能救人身,救人身命是屬於財施,十大願王是屬於法施,法施是修普賢觀(十大願王又叫普賢觀,又叫普賢懺)。
修此觀法,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是法界,法界是一,禮一佛是禮法界佛,禮法界佛是禮一佛。
故禮敬諸佛有此功德,無窮無盡,故功德特別大,若修此法,則菩提種子日日增長,菩提果位不久便成就,所以這個功德特別大。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
於此大願受持讀誦。
乃至書寫一四句偈。
速能除滅五無間業。
所有世間身心等病。
種種苦惱。
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
皆得消除。
一切魔軍。
夜叉。
羅剎,右鳩槃茶。
若毗舍闍。
若部多等。
飲血啗肉諸惡鬼神。
皆悉遠離。
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
無有障礙。
如空中月出於雲翳。
諸佛菩薩之所稱讚。
一切人天皆應禮敬。
一切眾生悉應供養。
此善男子。
善得人身。
圓滿普賢所有功德。
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
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
常居勝族。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
悉能遠離一切惡友。
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
如師子王。
摧伏群獸。
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或者有人,出生一種真正的信心,沒有懷疑心,對於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依法修行,天天請誦受持普賢菩薩行願品,乃至用筆書寫四句偈,不是寫一天或二天,而要天天寫,他很快就能除滅五種無間地獄的罪業。
所有世間身心等病;身病,是身上的病痛,心病是心理上的痛苦,不快樂種種苦惱,乃至諸佛剎極微塵數的一切惡業,皆全能消除。
但必須要有深信心才可以,若無深信心,卻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那就無所感應,因為佛菩薩不想眾生來考驗他,他考驗你是可以。
你不可以說:「我不相信佛所說的法,我要試試看。
」你要實實在在去做。
這個世界有很多天魔外道,但是有佛法住世,所以魔軍都潛伏起來,不敢出現,若無佛法,魔軍便出世。
魔是梵語,具足叫魔羅,譯為殺者,是好殺生的眾生。
魔軍中有魔王、魔民、魔子、魔女,均好殺生。
夜叉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其行動迅速,勇猛善戰,喜歡害人,除了害人之外,並沒有其他能力。
羅剎,名為可畏鬼。
鳩槃茶是甕形鬼,冬瓜形鬼,又叫騎坐鬼,或魘魅鬼。
人在睡覺時,它能用法術令人想動而不能動,想說話也不能說話。
毗舍闍,是噉精氣鬼,專吃人的精氣和五穀的精氣。
部多為大身鬼,部多和鳩槃茶合起來,誦楞嚴咒可以除滅城郭車騎的災難。
這些惡鬼不是喝人血,就是食人肉,如果你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些惡鬼惡神都會遠離你,或有時發心守護你、親近你、保護你,作你的護法。
所以誦此十大願王的人,在這個世間行到任何地方,皆無一切障礙,好像虛空中的明月,沒有雲彩遮蓋一樣。
十方諸佛和一切菩薩咸來稱讚你,一切人間的人和天人,都應該恭敬此誦念十大願王的人,一切眾生都應供養此誦念十大願壬的人。
此持誦十大願王的善男子,生生世世都可以得到人身,圓滿修成普賢菩薩所有的功德,在不久的將來,當和普賢菩薩一樣,很快可以得到微妙的身相,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假如生在人間或天上,他所生之處,皆是有勢力和富貴的大家族。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惡趣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
常常有善友接近他,而惡友遠離。
他也有力量把一切外道制伏,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把群獸摧伏,所謂師子一吼,百獸皆懼,而應堪受一切眾生的供養。
又復是人。
臨命終時。
最後剎那。
一切諸根悉皆散壞。
一切親屬悉皆捨離。
一切威勢悉皆退失。
輔相大臣。
宮城內外。
象馬車乘。
珍寶伏藏。
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
於一切時引導其前。
一剎那中。
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
即見阿彌陀佛。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觀自在菩薩。
彌勒菩薩等。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
功德具足。
所共圍繞。
復次,讀誦普賢十大願王的這個人,到臨命終時,在最後很少的時間,一切眼耳鼻舌身意諸根完全散壞了,一切親屬也都離去,一切威德權力完全失去。
你如果是國王,則你的丞相大臣、宮殿城郭、內外財產、象馬車乘、珍寶伏藏,所有寶貴東西,於臨命終時,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跟隨著陪伴你而去。
惟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相離去,因為在你的八識田中,所以沒法離開,在一切時一切處,引導在你前面,在一剎那的短時間內,此人即得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從我們這個世界到西方要經過十萬億佛土,有個極樂世界,教主是阿彌陀(譯為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文殊師利菩薩(譯為妙德,即妙吉祥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又叫慈氏、阿逸多,譯為無能勝菩薩,他將來就要到這個娑婆世界來成佛的,是賢劫內第五尊佛。
有一些外道說彌勒菩薩已成佛了。
其實彌勒菩薩還要很久才出世。
現在是減劫的時候,一百年壽命減去一歲,身高減去一寸,減到人壽命十歲時,身高只有一尺,那時的人和現在的狗那麼高。
人的身雖小,但是人心很壞,越小越壞,一出生就懂得淫欲,如現在的豬狗似的,畜生一生出不久就有淫欲心。
等人到十歲時,只用一根草葉就可殺人,所以人人互相殘殺。
又因為人太多了,如螞蟻那麼多,遍地都是,縱使不互相殘殺,到十歲也就會死了。
從那時開始,亦是每一百年增一歲,身高增一寸,增到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時,然後再減,減到人的壽命八萬歲時,彌勒菩薩便出世來成佛),所有這些菩薩,其色相端嚴圓滿,功德具足,皆咸來圍繞著自己。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
蒙佛授記。
得授記已。
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
以智慧力。
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
降伏魔軍。
成等正覺。
轉妙法輪。
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
隨其根性。
教化成熱。
乃至盡於未來劫海。
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善男子。
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
受持讀誦。
廣為人說。
所有功德。
除佛世尊。
餘無知者。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
莫生疑念。
應當諦受。
受已能讀。
讀已能誦。
誦已能持。
乃至書寫。
廣為人說。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
所有行願皆得成就。
所獲福聚無量無邊。
能於煩惱大苦海中。
拔濟眾生。
令其出離。
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曾經讀誦、受持、書寫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個人,看見他自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之中。
西方極樂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所有的入都是蓮華化生,華開見佛,即蒙阿彌陀佛為他授記,在何時可以成佛。
得到授記後,經過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劫,乃到十方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世界去,以自己智慧的力量,來隨順眾生的心,而利益一切眾生。
這個人很快會坐菩提道場,降伏天魔外道和魔軍,成佛、轉妙法輪、教化眾生,能令微塵數那麼多的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眾生的根性,以權巧方便教化他們。
他能成熟眾生的根性,乃至於盡未來那麼多大劫的劫海,普遍利益所有一切眾生。
修善的男子,所有受持、讀誦普賢行願品的眾生,或聽見這十大願王,或相信這十大願王,受之於心,持之於身,能對著本子讀,或背誦,又為人講說十大願王,其所有的功德,除佛世尊能知道有多少外,其他任何菩薩羅漢,都不知道他的功德有多少。
因此你們聽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切記不要生出疑惑心,所謂「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
修道之人,對於佛所說的法,不可生疑惑心。
你如有疑惑心,就易誤入歧途,應當實實在在來受持、接受這個道理,然後讀這十大願王。
讀久了,便可以背誦;能誦之後,則能守持十大願王,或以筆書寫它,或常常為人講說這十大願王。
這一切人等,在一念之中這麼短的時間,所有修行願力和功德,全能成就。
他修普賢行所得的福,積聚在一起有無量無邊那麼多,能在煩惱大苦海中,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令一切眾生脫離煩惱苦海,而到達涅槃彼岸,皆得往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雖然僅四個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
釋迦牟尼佛所說每一部經典,都是有人請法,惟獨彌陀經沒有人請法,為不問自說。
為何沒有人請法?因為沒有人明白這種法。
淨土法門,表面上看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阿彌陀佛」四個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典。
我在幾十年前念佛有感,而作了一首偈頌:
阿彌陀佛萬法王
五時八教盡含藏
行人但能專持誦
必至寂光不動場
阿彌陀佛雖然只是一句佛號,但是你能念佛的名號,一切法你都能明白了,所以說「阿彌陀佛萬法王」。
「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八教」是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教。
這五時八教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字裡包藏著,所以修行的人只要能專心誦持阿彌陀佛名號,一定能到常寂光淨土的不動道場裡。
一般人誤認:「念佛是老太婆所作的工夫,有智慧的人就不該修行。
」這是錯誤的思想。
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有智慧的人可修,愚癡的人也可以修,這法門是三根普被,三根是上根、中根、下根,都能得到加被。
我們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
觀世音菩薩是普門示現,有三十二應身,一切眾生和阿彌陀佛更有緣,因為阿彌陀佛是觀世音菩薩的師父,極樂世界的教主。
阿彌陀佛往昔在因地未成佛前,為法藏比丘,曾發四十八願,每願是接引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
極樂世界只有男人,因為人是從蓮華裡生出來的。
生在極樂世界的人,先托生到蓮華胎裡。
我們一念佛,極樂世界的蓮華蕊就長一些;念一句佛,花蕊就大一些;念佛愈多,蓮華就愈大,等到大如車輪,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親身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我們的靈性置在蓮華蕊裡,蓮華一開,法身即現,所謂「花開見佛」,蓮華一開,就生出一尊佛來。
極樂世界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華化生,所以說:「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我們所有眾生念阿彌陀佛,就會生在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曾發願:「等我成佛時,所有十方眾生,若有稱我名號者,皆生我國,蓮華化生,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在娑婆世界,若有人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來接引此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有偈云: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在將來末法時期,佛法會斷滅,一切經典都會消滅,為什麼?因為眾生沒有福報,罪業太深,沒有機會可以看見經典,不要說將來,現在的人,有些人眼睛沒有毛病,但看經典的字不清楚,有所障礙,這都是業障,這等於末法,有眼睛而看不清楚佛法。
末法時期,一切經典都會消失,且先滅楞嚴經,再滅其他的經典,但最後消滅的是彌陀經,多住世一百年,度許多眾生;後僅剩「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又過一百年,又度了許多眾生;只剩「阿彌陀佛」四字,再過一百年,連「阿彌陀佛」四字也消滅了,那時佛法便完全斷滅。
彌陀經是佛不請自說,因為它太重要了。
我們學佛法的人,遇到這種法門,不要輕易放過,如參禪的人,參「念佛是誰?」足見我們過去都念過佛的,才知道參「念佛是誰?」如果沒有念過佛,而參「念佛是誰」,你根本就沒念過。
誰念佛呀?根本沒有人念佛,怎麼可以說「念佛是誰?」所以由「念佛是誰」這個話頭,可以知道我們在過去生中都念過佛的,不過有的念多,念少,有誠心念的,有馬馬虎虎念的。
我們應當勤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在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
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當爾之時,普賢菩薩欲再將這個意思重說一遍,再說清楚一點,他普遍觀察十方眾生的根性和因緣而說偈頌: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所有」,沒有不包括在內。
「十方」是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共十方,所以寺廟裡所謂「十方常住」,就是十方來的僧人都可以在這裡住,那僧人怎麼有由上方、下方來的呢?因為僧人裡,有很多賢聖僧,也就是證果的聖人,證果的聖人可從上方來,也可以從下方來,所以叫「十方常住」。
佛是住於十方,所以廟叫十方,「十方常住」,就是招待十方的聖人。
在一百個和尚裡,一定有一個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千個和尚裡,一定有一個阿羅漢,不過你不知道是那一個。
所以在大叢林,出家人過堂吃齋時,如有三千個和尚,裡面會有三個阿羅漢,但你無法認識,他們現種種不同形相,有現大威德身,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或有現最愚癡身,對面你不認識他,走過後你想起來,再找也找不到這阿羅漢,菩薩也是如此,所謂「對面不識觀世音」。
中國天台山有國清寺,有位太守去問方丈和尚:「古來菩薩和羅漢常到這兒來,現在這麼多和尚,我也沒有看見一位菩薩或羅漢。
」豐干和尚說:「你想見羅漢嗎?那很容易,在我們廟裡後面廚房,煮飯的是文殊,燒水的是普賢。
」太守問:「他們叫什麼名字?」方丈說:「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
」太守說:「我可否去見見他們?」方丈說:「當然可以。
」於是太守到廚房去找,問:「誰是寒山?拾得?」和尚指著二人說:「那就是。
」太守一看,一人的相貌特別醜陋,頭髮長長的,鬍子亦不剃,就像現在的嬉皮似的。
但現在的嬉皮是有魔鬼跟著,身上有股黑氣,魔氣越大,黑氣越大,身上放出一股臭味,他自己不覺,其他人卻能覺察。
而此二人身上放金光,他們雖如此骯髒,但太守相信方丈和尚,他就向寒山、拾得叩頭。
二人問:「你向我們叩頭做什麼?」太守說:「方丈說你們一位是普賢菩薩,一位是文殊菩薩。
請你們度度我。
」二人聽了便說:「豐干饒舌,這麼多事。
」於是二人往後退,太守就向前追,二人一直退到月光巖,太守見寒山、拾得退到石縫上,石頭有道門開了,二人便進去。
太守想進去,卻不得而入。
太守說:「您要度度弟子,您發發慈悲。
」寒山拾得說:「彌陀你不拜,拜我們二人幹嘛?」太守問:「誰是彌陀?」二人說:「方丈豐干是彌陀的化身,到世上教化眾生。
」太守一聽,說:「原來豐干是彌陀化身。
」於是太守回去求方丈和尚度他。
等他回去一看,方丈和尚也圓寂了。
太守嘆道:「真是對面錯過,文殊菩薩跑了,普賢菩薩走了,阿彌陀佛也圓寂了。
」幸虧太守很用功修行,以後他亦修得不錯。
「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一切「人師子」,人中之師子也就是佛。
三世一切諸佛,我用最清淨、最誠懇的身口意業,來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這不是我一個人有這個力量遍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因為我修普賢行願的大威神力,所以是普賢行願幫助我,使我現在拜一佛,就是拜一切佛,普遍現身到一切如來的面前,來普禮一切如來。
我這一身再現出像徹塵剎數那麼多的身,我現出剎塵那麼多的身,來遍禮剎塵那麼多的佛,這完全是普賢菩薩幫助我,令我有此境界,我拜一佛就是拜無量諸佛,拜無量諸佛,和拜一佛一樣,這也等於無間地獄,但那是地獄無間,而這是修法無間,修法界觀,一人是遍禮一切佛,而在每尊佛面前叩頭,你在這裡叩頭,也就是在十方三世一切佛面前叩頭,等於無間地獄,但這不是無間地獄,這是無間法界。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在每一塵裡的塵數佛,有羅漢的會、菩薩的會、聲聞緣覺的會,一切眾生、比丘、比丘尼的會,有不可窮盡的法界,這麼多微塵也是無盡的,我深信諸佛充滿在這無盡的法界中,極微塵數那麼多世界裡也充滿諸佛。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每一身都用一切音聲海,來讚歎佛,普遍發出無盡微妙的聲音,微妙的言辭,微妙的讚歎,盡於未來一切劫,讚歎諸佛甚深無量無邊像大海一般的功德。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用很多最好、最殊勝、最妙的花,用花結成的鬘(幢旛之類)來供佛。
供佛要用最好的東西來供佛,不要用你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來供佛。
又用種種的歌唱,種種的音樂來讚歎佛。
用塗香,以及種種珍寶作成的幢形有穗的傘和懸在虛空中的寶蓋,莊嚴的東西,來普遍供養所有微塵那麼多的如來。
開天眼的人,可以看見虛空中有很多幢旛、寶蓋,這是一切菩薩修供養諸佛的境界。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用最好的香、末香、燒香,點燈燭來供養佛。
所供養的東西作法界觀想:「我觀想我所供養的妙莊嚴具,猶如須彌山那麼大,猶如大海水那樣多,我悉用這些寶物來供養十方如來。
」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明白這種廣大供養心,也是勝解心,一般人所想不到的,所不明白的,我都明白了。
我這種供養心是法界的供養,以法界的心供養法界佛,以法界佛來入法界心,所以叫勝解心。
我「深信」即是我真信,沒有窮盡的信。
就是眾生業沒有了,眾生煩惱沒有了,眾生界沒有了,法界虛空都沒有了,而我這種信心,是不會沒有的,所以叫深深相信一切所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諸佛。
我是完全用普賢菩薩所修的行門,這種的願力,普遍以法界量,來供養法界諸佛。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所謂「瀰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論你有什麼罪業,只怕你不懺悔,能懺悔,罪便沒有了。
孔子說:「過,則勿憚改。
」有過則不要怕改,若怕改,過就多了。
如果過能改,就歸於無。
若想掩飾,不欲人知,過就更多了。
所謂「愚人無過,小人文過,君子改過,聖人寡過」,愚癡的人說他們沒有過錯,小人有過就要掩飾,君子有過能改,聖人少過,到了佛菩薩就沒有過了。
在往昔,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惡業,為何造很多惡業呢?全由無始劫以來生出的貪心、瞋心,和癡心。
由貪心生出煩惱。
為何生出煩惱?因為愚癡。
開始是貪心,貪心的根本是愚癡,無明是由愚癡生出來的。
從身所造的殺盜淫;從意念所造的貪瞋癡,從口所造出來的綺語、妄言、惡口、兩舌。
這十種惡,是從身口意業中所生出,我今一切都要懺悔,改過自新。
「癡」,就是一種執著,無論做什麼事情,就有什麼執著。
貪財的有財的執著,好色的有色的執著,好文章的就有文章的執著,好作詩的就有詩的執著。
現在講一個歡喜作詩的和尚,他有詩的執著,這和尚歡喜以文會友,凡有學問的人到他廟上來,他就歡迎;沒有學問的人,他就不歡迎。
他的執著很厲害,有學問的人來,能作兩首詩,他就留他們吃飯、住宿。
如果不會作詩,不要說吃飯、住宿,連門都不可以進。
有這種執著,就有魔障。
一天晚上,來了一個人,因為此地離其他鄉鎮很遠,這個人想在廟上過夜,小沙彌說:「你想在這兒住,要依照我師父的規矩,必須要作二首詩,或一首詩、一首賦,或作一篇文章,才能留你在這兒住,你會不會作文章、詩、賦呢?」這個人說:「我什麼都會!」這個人其實字都不識,只想騙得住一宿,吃兩頓飽飯再說。
小沙彌就對他師父說:「這個人詩詞歌賦、文章都會。
」所以師父就留下他,並且作了很好的齋菜飯給他吃,這個人先吃了一頓飽飯,小沙彌拿一壺茶給他後,就把門反鎖上,怕他跑了。
但由於這個人吃得太多了,晚上想上廁所,但找不到廁所,門也打不開,於是把花瓶拿來,就瀉肚瀉在花瓶裡,瀉滿了兩個花瓶。
他把那壺茶喝了,喝了後又瀉,於是就瀉在茶壺裡。
第二天,小沙彌開門,又送飯給他吃,問他:「你昨天晚上作詩了沒有?」他說:「我作兩首詩(屎),在花瓶裡。
」小沙彌想:「他有兩首詩,可以放他走了。
」於是把門打開,讓他走了。
走了後,老和尚問小沙彌:「昨天的客人,作詩了沒有?」小沙彌說:「有,他作了兩首詩,在花瓶裡。
」那和尚說:「你拿來給我看一看。
」小沙彌就把手往花瓶拿,結果拿了一手屎,把手往另外一個花瓶拿,又抓了一手屎,他想用茶壺的水來洗一洗,結果又倒了一堆屎;和尚催沙彌把詩拿來,小沙彌把兩手一張說:「你看,這是兩手屎。
」從此以後,這老和尚再也不留人作詩了。
因為這個人拉了兩花瓶屎,把老和尚的執著治好了。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
如做人,不是這麼簡單就做人,要作做人的事,才能做人,做人還要做人的事。
什麼事是做人的事?學好人的行路,學人的說話,學好人一切的行為,才叫做人。
你要學做鬼的事情,那將來就做鬼。
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也是你現前的一念心所造成的,你現前的一念心。
想作佛,修佛道,將來就成佛,就是因你的心造成的。
你現前的一念心想要行菩薩道,自利利人,自覺覺他,那就可以作菩薩。
你要想修聲聞乘,證得阿羅漢果,就成聲聞。
你要想修緣覺乘,想得緣覺的果位,就成緣覺。
你要想生天,就修五戒十善。
你要想作人,就要守持五戒。
想要作修羅,你就天天和人鬥爭,生瞋恨心,就可以成修羅。
你想作畜生,就去做愚癡的事情,就可以作畜生。
你要想作餓鬼,就去做黑暗的事情,見不得人的事。
你想到地獄,就多造點罪業,就可以到地獄去,所以「一切唯心造」。
本經上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根本沒有天堂、地獄,也沒有佛、菩薩、人,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又有呢?就是我們現前的一念心所造成的,才有這十法界,以及種種形相。
如果我們一念都不生,連心都沒有了,所謂「無心無念福無邊,私慾雜念是罪衍」,你要無心、無念了,那就是無邊的福。
你有一些私慾,就是自私,貪慾,這是造罪,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可以說一切眾生都沒有佛性,為什麼呢?你如果不修行就沒有,要修行就有。
又可以說:「修也有,不修也有。
」又可以說:「修也沒有,不修也沒有。
」為什麼?不要執著,如你有所執著,說:「我有佛性。
」那是有所執著。
如果沒有執著,有而不有,無而不無,所以修也沒有,不修也沒有,人如沒有執著,就可以成佛了。
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佛?就是因為我們有所執著。
「二乘」是聲聞、緣覺。
「有學」是初果到三果;四果阿羅漢是無學位。
所有一切的如來和菩薩,所有聲聞、緣覺、有學、無學的功德,我皆隨喜;佛的功德,我也隨喜;菩薩的功德,我也隨喜;像微塵那麼多的功德,我也隨喜;像須彌山那麼大的功德,我也隨喜;不論功德大小,我都要隨喜。
所以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以為惡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善事小就不去做,你要知道,所有的山都是由微塵聚集而成,一粒微塵雖然是小,聚集多了就成了山。
一件善事雖然少,我們做多善事,也就無量無邊了。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十方即法界,法界即十方,佛為世間的明燈。
以前世間沒有佛的時候,世界是黑暗的。
有一些旁門外道,邪思說法,甚麼叫邪思?邪思是知見不正當,引人入魔的境界,使人不生正知正見,而使人生邪知邪見。
邪知邪見就是黑暗,正知正見就是光明。
以前我常說:「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裡拱。
」這就是邪思說法。
他說:「你吃點藥,可以得到虛空的境界。
」然後他又為你證明:「這就是虛空,虛空就是這樣,你已證果了,已經得到四禪了。
」「四禪」,本是很平常了,還不要緊,他甚至說:「你現在得到虛空了,和佛是一樣了,佛不也是這樣子。
」他令人錯了知見,指引錯路,所以叫「懵懂」,他自己也不明白,糊糊塗塗,他雖糊塗,卻有人向他學糊塗,所以叫「懵懂傳懵懂」,一個人傳,變成兩個人都不懂,為什麼兩個人都不明白?以不明白的人傳不明白的人,於是成為兩個都不明白,這也就是盲人引路,自己是個瞎子,帶著這沒眼睛的人,那個沒有眼睛的人,以為他有眼睛,不知他自己也看不見路,但他要騙人,這叫「一傳兩不懂」,因為他自己不明白如何修行,糊糊塗塗的跑到地獄去,徒弟想:「跟師父不會錯。
」所以就跟去了,但地獄門已關上,他就像豬似的,用嘴來拱,想把門拱開,所以說「徒弟往裡拱」,等地獄門拱開時,師父看到徒弟了,師父問:「你到這裡做什麼?」徒弟:「師父來了,做徒弟的當然要跟來!這是什麼地方?」師父說:「我現在還不太清楚,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佛的世界?」等一會兒餓鬼、夜叉來了,說:「你這個做師父的,不好好教徒弟,盡打妄語騙人,好了,這回到拔舌地獄去。
徒弟沒有騙人,但盡做壞事,把他放在油鍋裡。
」徒弟說:「真糟了!你騙人墮拔舌地獄,這是你罪有應得,因你耽誤人,我們跟你學糊塗,造了很多罪,被油鍋煎,這罪真不好受!」師父說:「我也沒法子,沒有咒念了,我救不了你了,我自己都救不了自己。
」所以一個師父帶了一班魔魔氣氣的徒弟,都跑到地獄去。
邪思說法,誤人到地獄去。
我們修行,要尋訪善知識,善知識就是個有智慧的人、聰明人。
我們學道,必須要跟聰明人學;不要跟愚癡人學。
聰明人的理論是正確的,不會引人到邪路上去。
佛未出世以前,世上都是這些「懵懂傳懵懂」這一類的師父。
佛出世了,猶如有太陽和燈光,所以把世間照得光明。
誰是「最初成就菩提者」?誰都是「最初成就菩提者」。
何謂菩提?菩提就是覺道。
覺什麼道?覺悟一切惡事不要做,一切善事都要做,就是覺道。
覺道是節節高,菩提也應該這樣子,一步比一步高,要步步高升,由凡夫到成佛,就叫菩提。
可是步步下降是覺惡道,步步高升是覺善道,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最初成就菩提者,就是最初成就的佛。
最初這位佛,是怎麼成的呢?我們知道,念經、念咒是修行,行菩薩道,六度萬行都是修行,但最初沒有佛以前,無人知道六度萬行,也沒有人明白怎樣修行,沒有經念,也沒有咒念,那怎麼成佛呢?在無量劫最初的佛,就是開闢世界的佛,本來就是佛,他也不須念。
為什麼?本來就是佛,所以也不能說最初的佛。
誰成就道業,誰就是最初成就菩提者。
最初的佛,本來就有的。
我現在都勸請十方三世諸佛和最初成就的佛,久住於世,請佛轉妙法輪,轉再沒有比他們更高尚不可思議的妙法輪。
講經、說法、念經、持咒、印經,都是在轉法輪。
這都是可看見的轉妙法輪,其實妙法輪根本看不見,想也想不到。
妙法輪是「言語道斷」,說不出來,「心行處滅」,你心裡想走這條路,也沒有了,所以說:「口欲言而辭喪」,口裡想說話,而沒有辭了。
「心欲緣而慮亡」,你心裡想要想,但思慮這條道路也亡了。
這是真正轉妙法輪,這是微妙不可思的妙法輪。
如果有人說:「我沒有看見佛在世上。
」你沒看見,第一:你走的地方少。
有人說:「我到過世界上每個地方,也沒看見佛在轉妙法輪。
」你走遍世界,但你到了虛空了沒有?虛空裡有佛轉法輪,你想看佛轉法輪,到虛空裡去,你坐火箭去月球,也未必看得見。
你看不見是不是就沒有呢?不是的,你看不見的那更多。
轉妙法輪不一定看得見,再者天上有諸佛在轉法輪,你也看不見,所以你不能說你看不見就是沒有。
世間無處不是在轉妙法輪,你明白了,一切一切都在轉妙法輪。
你如不明白,就是轉妙法輪,你也不知道在轉妙法輪。
你如果覺悟了,看世間所有一切森羅萬象,依報、正報無非在轉妙法輪,所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妙法輪」,這就是轉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四土:諸佛所住的地方是常寂光淨土,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我們所住的世界,是凡聖同居土。
二乘所住的是方便有餘土,不是究竟的涅槃。
菩薩所住的地方是實報莊嚴土。
菩薩在實報莊嚴土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教化眾生。
在諸佛分上,在無量劫以來所度化的眾生已經度完,這叫化緣已盡,故回到常寂光淨土,入涅槃。
我至誠懇切勸諸佛不要入涅槃,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所有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佛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前邊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合而稱為禮讚如來。
廣修供養福,也就是廣修供養佛,佛是福慧兩足尊。
我以誠懇的心,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願力,請佛常住在世,轉妙法輪。
以隨喜功德和懺悔功德,而生出種種善根。
因為一經懺悔,罪業便消;罪業一消,善根便增長。
我所有的善根,不是留著給我自己,而是把所有隨喜懺悔種種諸善根,都迴向給法界眾生,所有的功德都是法界眾生的。
法界眾生所有的罪過,全可以交給我一個人承當,我能代眾生受苦,把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我願常學佛學,永遠都跟隨佛學習一切佛道,修行學習普賢菩薩圓滿的行力,供養過去一切的佛,現在十方一切諸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亦供養未來一切佛,願所有一切所希望的,意念裡所歡喜的事,都能成就。
我願常隨三世諸佛學習佛法,很快就成就大菩提的覺道。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所有」,包括法界十方一切佛的國土。
十方法界是廣大清淨,絲毫不染,是以不可思議的微妙來莊嚴。
法界裡面的一切眾會,或是菩薩的海會、聲聞緣覺的海會、比丘比丘尼的海會、優婆塞優婆夷的海會,或是天龍八部的海會,皆圍繞一切佛,都在菩提樹下。
十方佛國土都有菩提樹,每一位佛都在菩提樹下成道。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十方世界所有的諸眾生,我都給他們迴向,願他們都離開憂悲苦惱,常常得到安樂,得到甚深般若的妙法利益,滅除所有一切煩惱,毫不剩餘。
說是容易,做起來難,想要斷煩惱,又斷不了,煩惱和你不知有多少大劫親蜜的因緣,想離也離不開它,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智慧,只有愚癡。
若有智慧,則能把煩惱照破。
聽經聞法,就是學習我們本有的智慧,雖然說是學習智慧,但智慧不是從學習得來的,而是我們本有的,我們本來就有智慧,不過我們把它忘了,時間久了,沒有用甚深的般若智慧,就忘了。
現在聽經聞法,把本有的智慧又想起來了。
智慧想起來,愚癡煩惱就會跑了。
煩惱無明住在黑暗的地方,一有光明,它就跑了。
光明就是智慧,黑暗就是無明。
沒有無明就沒有煩惱,便生出真正的智慧。
我為菩提修行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
無垢無破無穿漏
你想要有智慧,就必須修行,不修行就沒有智慧。
你看一些聰明的人,都是修過道的,或者前生看經看得多,今生就聰明,或者前生修苦行修得多,今生就聰明。
修菩提有種種修法,有參禪打坐、有布施、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修行,種種不同。
我想起一個公案,在一萬年以前,有一位老修行,在修道、打坐。
最初打坐時,腿很痛,忍不了,他就和腿痛來鬥爭,他說:「你不願意痛,我可願意痛。
」他就和腿談判,腿說:「我受不了了!」他說:「你受不了是你的事,我不管。
」最初忍半個鐘頭要換腿,後來就一個鐘頭、二個鐘頭陸續坐,到以後坐幾天都可以,一坐就坐幾天,或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可以。
他把腿痛戰敗了。
他坐久了以後,總不願意起身,一坐就坐幾十年,換換腿,又打坐,然後他要等釋迦牟尼佛出世,來幫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但因為他歡喜入定,總也不醒,所謂「睡大覺」,一睡幾千年,睡得他的衣服都爛了,面上生塵土,頭上也有小鳥蓄巢,雖然他是個人,但猶如泥像。
唐朝時,有位唐玄奘到印度取經,在路上遇到這位老修行,玄奘法師用引磬為他開靜,這老修行醒了,問他:「你做什麼?」,玄奘反問:「那你做什麼?」他說:「我在等釋迦牟尼佛出世,紅陽佛出世,我好幫他弘揚佛法。
」玄奘法師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已有一千多年了。
你還在坐著,還不知道。
」他說:「沒關係,我再打坐,等白陽佛出世,等彌勒佛出世。
我再幫彌勒佛教化眾生。
」於是他又要入定了。
因他入定慣了,所以很想要入定。
玄奘法師說:「老同參,你不要再入定了,現在釋迦牟尼佛雖然入涅槃,但佛法還在世間,你來幫我弘揚佛法好了。
」他說:「我如何幫你?而且你又是誰呀?」玄奘法師:「我是唐朝人,法名玄奘,我現在預備去印度取經,我取回來,一定要有人幫我弘揚佛法,你總在這兒打坐,等了這麼多年,什麼事也沒做,太可惜了,你去幫我弘揚佛法。
」他說:「我可以幫你嗎?」玄奘法師說:「可以!但你要換一下你的身體,如搬房子,搬一搬家,你搬到長安,你看到房瓦是黃琉璃瓦,你就到那裡去,等我回去時,我再找你。
」他說:「好!我相信你,我願幫你弘揚佛法。
」於是他跑到長安托生,本來玄奘法師要他到黃琉璃瓦投生,但他記錯了,記了綠琉璃瓦,一跑就跑到御遲恭家去,給御遲恭的哥哥做兒子。
當玄奘法師在長安臨走時,唐太宗問:「你何時回來?你回來時,要來信,我好歡迎你。
」玄奘法師說:「你看這棵松樹的枝往西彎,當這樹的枝葉往東時,就是我回來的時候。
」這是在朝門外的一稞大松樹,經過十四年,有一天這稞樹的枝葉果然都向東彎,唐太宗說:「今天大概是玄奘法師要回來了,我們快到城外歡迎他。
」所以大家到城外去歡迎,果然把玄奘法師接回來。
當玄奘法師取經回國,看見唐太宗時非常高興的向太宗賀喜,太宗覺得莫名其妙問:「到底有什麼喜可賀呢?」玄奘法師說:「我走的那一年,您必定生了個太子。
」太宗說:「根本沒有。
」玄奘法師說:「奇怪,我明明叫一個人來作你的兒子。
讓我於今晚觀察吧!」太宗亦不知玄奘法師的葫蘆中裝什麼藥。
晚間時,玄奘法師便打坐觀察,才知道這位老修行投生去御遲恭的家裡,已經十四歲,長得高高大大,但很不守規矩,又吃肉、又喝酒、又玩女人,無所不為。
因為御遲恭是有權有勢,又有錢,故他所行所作,無人敢管。
玄奘法師看他走錯路,第二天便對唐太宗說:「昨天我向您賀喜,原來此人走錯路了,我本來叫他來皇宮作太子,但他卻跑到御遲恭的家裡。
所以現在您必須下聖旨叫他出家。
以前我和他有約定,他是要幫我弘揚佛法。
」於是皇帝下旨,要御遲恭的姪子出家,御遲恭一接到聖旨,便叫姪子出家。
他一聽卻說:「豈有此理!皇帝怎可叫我出家?我還沒有玩夠哪!」御遲恭說:「這不可以,違反皇帝的命令,是要殺頭的。
」姪子說:「我去和皇帝講道理。
」第二天御遲恭告訴皇帝說:「我姪子想見皇帝。
」玄奘法師早知他不想出家,便對皇帝說:「明日御遲恭的姪子會向你提出條件,無論任何條件,你都要答應。
」太宗說:「可以。
」第二天御遲恭帶著姪子來見皇帝,皇帝說:「我現在相信佛法,知道佛法是最好的,我希望你出家能弘揚佛法。
」姪子回答:「要我出家可以,但我有三件事放不下,如果你答應我,我就出家。
」皇帝問:「什麼絛件?」姪子說:「我最歡喜喝酒,雖然出家人不准喝酒,但我是奉旨出家,我是例外。
無論我到什麼地方,後面必須有一車的酒跟著。
」皇帝說:「我答應你,第二個條件是什麼?」姪子說:「我必須要吃肉,無論到什麼地方,後面必須有一車子的肉跟著。
」皇帝說:「這不成問題,還有什麼條件?」姪子說:「出家人應該沒有太太,但我是奉旨出家,是例外之屬,我離不開女人,我無論到什麼地方,必須有一車的女人跟著,你要是答應我此三個條件,我勉強可以出家。
如果其中有一條不答應,我就不出家。
」太宗一想:「這孩子太壞了,但玄奘法師已付囑我。
」於是便說:「好!我完全答應你,你現在可以出家吧!」姪子一想:「此三車所要求的,皆得到許可,那就出家了。
」皇帝雖滿他的願,但他亦不太高興出家。
奉旨出家是很榮耀、很熱鬧的。
皇帝下令他到大興善寺出家(大興善寺是唐玄奘的譯經場,從山門到方丈室有十里路,裡面可住十幾萬人),於是廟裡敲鐘擊鼓來接迎他(若有法會時,一擊鐘鼓,善神便來擁護,故不能隨便敲鐘擊鼓,而是在法會時才敲)。
當姪子走到山門時,一聽到鐘鼓聲,豁然開悟:「喔!原來我是那個老修行人。
」於是向後對三車說:「我不要此三車了,我已經夠了!」於是他到大興善寺剃髮出家,法名叫窺基法師,又叫三車祖師。
窺基法師極聰明,無論什麼經典,一聽便記得,能過目不忘,這是他修道的因緣。
以後窺基法師在唐朝弘揚佛法是最大力。
三車祖師在以前不知已修行多少年了,可是今生卻迷了,出家時就要一車酒、一車肉、一車美女。
等到一聽到鐘鼓聲,才覺悟他自己是個修道人,於是幫助玄奘法師弘揚佛法。
他研究唯識。
當時有一位高僧——道宣律師,他專修戒律,行住坐臥四大威儀皆不馬虎,行路有一定的路法,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他皆修行得非常好。
口不隨便講話,目不視不善之物,即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言」。
因為他持戒精嚴,故感應到天人為他送供。
他亦是日中一食,每日為他送供的天人,名叫陸玄剎。
窺基法師已將人間所有的飲食皆吃過了,未出家以前,什麼肉類皆嚐過了。
出家以後,什麼最好的齋菜亦嚐遍了。
此時他又生出一種貪心,說:「我未吃過天人的飲食,道宣律師有天人送供,我就到他那兒去趕齋。
」因為他是奉旨出家,亦是國師,想作什麼便作什麼,於是就到道宣律師處去趕齋,對道宣律師說:「世上所有食物,我皆吃過了,但天上的食物我未曾吃過,你不要太貪心,今天天人送的食物,亦分給我一份。
」道宣律師說:「好。
」於是他們等候天人送供,可是過了午,還不見大人送供。
不但天人飲食吃不到,連人間的飲食亦無著落,因為道宣律師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無廚房,無飯菜,只可吃土。
在終南山可吃草,或樹葉。
這時窺基法師有點不高興了,說:「大概你是騙人,根本沒有天人來送供,我白來一趟。
」道宣律師說:「你說我騙人就騙人,我也不和你辯。
」因為他持戒,不願意多說話。
那時已天黑,從終南山走到山下,亦有七十里路,晚間難於行路,窺基法師就留下住一宿。
窺基法師很早便上床睡了,鼻息如雷,道宣律師心裡就打了妄想(本來持戒的人是不打妄想):「國師一點修行都沒有,睡覺睡得這樣,真是糟糕。
」正打妄想時,身上就有蝨子,因為出家人多天不沐浴,故身上很骯髒,生出蝨子。
道宣律師便將蝨子拿起來,就丟到地上。
等一會兒,又有蝨子咬,他又把蝨子摔到地上。
窺基法師睡了一宿,鼻息如雷,而道宣律師打坐亦不能入定,故打了一宿的妄想。
第二天早上,道宣律師忍不住說:「你睡覺睡得那麼不守規矩,鼻息如雷,吵得我整個晚上亦不能入定。
」窺基法師說:「哦!你說我不會修行?你才不會修行。
」道宣律師說:「你怎知我不會修行?」窺基法師說:「你是持戒的老修行,昨晚你有沒有抓了兩隻蝨子?你居然狠心的把一隻摔到地上,摔死了。
第二隻蝨子,你雖然輕輕放,但亦把蝨子的腿摔斷。
故死蝨子和活蝨子都到閻羅王處,說你這持戒的老修行殺生。
我到那兒去為你談和,說你是無心,叫牠們勿報仇。
閻羅王就叫那二蝨子投生去。
」道宣律師想:「我抓起那兩隻蝨子是慢慢的,他怎會知道?真奇怪。
」窺基法師說:「我走了,你這兒根本沒有天人送供,你欺騙人。
」過了一會兒,天人陸玄剎才出現送供來。
道宣律師問:「昨天你為何不送供?昨日有貴客來此趕齋呢!」陸玄剎說:「法師慈悲!原諒我。
我拿供物來供養法師時,看見在四十里路的周圍皆有金光,我想要進入,卻睜不開眼睛,只見金光。
於是我問當地的土神,他說:「這地方有肉身菩薩,故四十里路內皆有金光。
」所以我不能進來,請原諒我。
」道宣律師聽了很是慚愧:「原來窺基法師是肉身菩薩,我還說他沒有修行,鼻息如雷,原來他的境界比我更高一層。
」於是道宣律師又努力修行,而窺基法師也不想再吃天人的食物,二人皆成當代的高僧。
我為想求菩提覺道,於修道的時候,無論在那一個四惡趣(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裡均成就宿命通。
我們勿以為出家是件容易事,所謂「莫道出家容易得,皆由累世種菩提」。
你不要以為隨隨便便就可以出家。
有的人在寶華山受比丘戒,在過山洞時,就過不去,或是有罪障的,就死在那地方。
有很多人受沙彌戒是可以,但受比丘戒後,就發神經了。
這是因為無德行。
我們應學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應發願常出家,出煩惱家、出三界家、出無明家。
什麼叫出煩惱家?人人皆有煩惱,但未能將煩惱放下。
如能將煩惱放下,就是出煩惱家。
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你雖在欲界,卻應無淫欲心;你雖未到色界,但於形色也空了;乃至於無色界亦空了,所以謂之出三界家、出煩惱家、出無明家。
無明是根本的煩惱,等無明破了,菩提覺道就圓滿。
在中國不一定個個出家,就能修行。
中國有此風氣,小孩子出生時,有很多病痛,父母親請醫生治療亦不好,看情形一定要死了,於是父母親看小孩子反正要死了,就讓他出家算了,把他送到廟上作小沙彌。
小孩子一出家,病就好了,這種人出家固然有善根,但恐怕他迷了,而不知修行。
有的人為環境生活問題而出家。
有的人家中窮困,認為出家後,飯容易吃,衣服容易穿,這種出家是為衣食著想。
有的人年紀老了,無依無靠,就發心出家作和尚,然後再收個小沙彌,就有人來孝順師父,無論吃什麼,要先供養師父,對師父要恭恭敬敬;未出家前,是個老人,無親人;出家後,有小徒弟來照顧,故這種出家是為了養老,這種人亦不一定會修行。
有的人是因為環境所逼,如窺基法師,但他能修行。
以前在中國,無論那個人殺人放火,一出了家,政府就找不到,這種因逃避而出家的人,亦不一定會修行。
還有一種是為生死發菩提心而出家,這種人才是真正會修行。
常得出家修持清淨的戒律,使清淨的戒律猶如寶珠,永遠不毀犯。
天龍夜叉鳩槃茶
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
天龍。
為什麼會變龍?因為是乘急戒緩。
牠們往昔修大乘法很精進,卻認為持戒是平常事,持不持都無所謂。
因為乘急,而有神通;因為戒緩,故墮落到畜生道。
夜叉又叫速捷鬼。
鳩槃茶,這種鬼的樣子,橫的比直的寬,無腦袋無腿,又叫冬瓜鬼。
它們專門等人睡覺時,就去作怪,有人像被塞住一口氣,說不出話來,也動不了,便死了。
可是在這個時候,因為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感化的力量,它還可以做護法,而不會那麼厲害。
天龍、夜叉、鳩槃茶各種鬼,乃至人非人等等,所有一切眾生,其所有語言,我完全以一切音聲,而為一切眾生說法,遇到那一類的眾生,就說那一類的語言。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勤修是不懶惰,不怕辛苦,不畏疲勞,時時精進,清淨而沒有染污的波羅蜜。
波羅蜜是梵語,意謂到彼岸,由生死的此岸,達到涅槃的彼岸。
什麼是菩提心?就是勤求佛道的心,生生世世都不忘失這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滅除一切的報障、業障、煩惱障。
有煩惱即有塵垢,使一切煩惱的塵垢都沒有了。
「妙行」,到佛堂參禪打坐,了生死就是妙行。
修什麼行就成就什麼行,就叫妙行,成就「不可思議」,為何謂「不可思議」?因其出人意料之外,想像不到,竟然得到了,這叫「妙」,不但不可以心思,也不可以言議,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行門,也就是參禪和開悟。
你能開悟,就是微妙不可思議的行門成就了。
於諸惑業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何謂惑業?惑是迷惑,亦是疑感。
感有三種: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見惑是粗惑,思惑是細惑。
何謂見惑?所謂「見境生貪愛」,就是遇著境界,便生出一種貪愛之心,愛的心就是迷感,迷感多了,就糊塗。
思惑,是在思想上對於道理不明白,所謂「迷理起分別」,生出一種不正確的分別心。
塵沙惑,言其太多,猶如微塵那樣多,像恆河沙那樣多。
無明惑,在我們心裡有無明,無明本來很少,但由少變成很多,好像你見到境界,便生出一種貪愛的心,這便是無明在作怪。
見惑的根本是由無明生出來的。
為何生出貪愛的心?從何處來的?溯底求源,去找其根,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是生死的根本。
我們未能了生死,乃因無明的障礙,所以生死不了。
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證得初果阿羅漢,斷了見惑八十八品。
證得二果羅漢,斷了欲界思惑前六品。
證得三果羅漢,斷了塵沙惑,斷了欲界思惑後三品。
證得四果羅漢,才破無明,斷無明顯法性,但未完全破無明,斷盡三界思惑八十一品。
菩薩已斷塵沙惑,但無明惑尚未斷盡。
到等覺菩薩位時,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斷,如果那一點點無明破掉,則成妙覺,即是佛了。
業是你所造的善惡業,所謂「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假使到百千劫,你所作的業也不會沒有。
你作善就得善業,作惡就有惡業,業是跟著你。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當因緣成熟,再遇上時,你自己還是要受果報的,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以前有一位有錢人,當他賣米時,他把米摻水,份量重了,粒子也大了,用斗量也就多了,用砰稱也重,所以一百磅的米,他加上十磅,二十磅的水,於是賺了很多錢。
賣酒時,他想:「人若要喝酒,我應該賺他的錢,有錢才喝酒,沒有錢喝不起酒。
」所以他在酒裡摻水,他這樣子發財了。
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金子,一兒子叫銀子,三兒子叫業障。
當他老了生病,醫生也束手無策,叫他等時候了。
他想:「我有這麼多錢,但就要死了,沒意思。
」於是他想要他的大兒子跟他一起死,他的大兒子不肯。
於是他就問二兒子:「肯不肯跟我一起死?」他二兒子也不脊,說:「我怎麼可以跟你一起死?你真是老糊塗,我都還沒有享受夠呢!」這二個兒子不但不肯跟著去死,還罵他一頓。
於是他就找小兒子,他說:「業障,我就快死了,你肯不肯跟我一起死呀!」業障說:「可以!你到那裡,我都跟你一起去!我來侍候你。
」於是這個有錢人就很高興,心滿意足,總算有個兒子願意陪他死。
這個業障就陪他見閻羅王去,閻羅王問他:「你一生賣米、賣酒都摻水,是不是?」這個人說:「沒有,我沒有做過這麼缺德的事。
」但他兒子業障說:「有呀!我看你賣米、賣酒都有摻水呀!他說得沒錯,你怎麼不承認呢?」這個兒子居然做見證,證明他有做壞事,這個父親沒話說,於是要墮地獄。
他說:「原來你跟我來,是來見證我有造罪業,沒有做德行事,早知道不要你跟來了!我雖然沒有辯護律師,但我自己講,閻王爺也許不知道,你居然做起見證人了。
」於是他很灰心,所以說:「萬般帶不去,金銀不肯去,只有業隨身。
閻王審問時,業云真又真。
」所以業障是很厲害的。
什麼是業障?就是你所做的事,你做好事,就有好的業;你做惡事,就有惡的業;做好事有善業,做壞事有惡業,那即是業障。
現又有另外一個故事,我以前做沙彌時,過年廟上或家庭都要寫對聯,又叫回春。
廟上也寫一些「如意吉祥」等吉祥的話。
那時候我寫副「智慧如海」的對聯,那時有位師兄也是沙彌,他看我寫這四個字,就非常歡喜,於是老是念著這四個字,念來念去,我就對他說:「我看你業力如海。
」這一說,他當場就大發無明,大發脾氣,甚至要打我,我說:「你別著急,我說出來的話,你一定會喜歡的,也一定會同意。
我說你『業力如海』,你不但不發脾氣,而且還要謝謝我!」他說:「你怎麼說我業力如海,我還要謝你?」我說:「你知道什麼叫『業』嗎?」他說:「業是人所造的。
」我說:「業有善業和惡業,如果我說你善的業力如海,你說如何?」他一聽,就沒話說了,便向我認錯。
你看就是這麼妙,就差一個字,加一個「善」字,他那麼大的脾氣就沒有了。
這也是妙法,就差一個字,這個字我沒說清楚,他就發脾氣,那我再添個字成「善業如海」,他就高興得不得了,所以一個字能令人發脾氣,能令人歡喜。
又有一次,我拿一卷紙,這個沙彌師兄很好管閒事,問我手上拿著什麼,我說:「這是賣你的契紙。
」他一聽又發脾氣了:「你怎麼可以把我賣了!你有什麼權力來賣我?」我說:「我當然有權力賣你,我賣你,你還要歡喜,你不歡喜,我還不賣呢,我是有特權的。
」他更火了:「你有什麼特權?」我說:「我賣你,有人買你,你一定會歡喜的!」他說:「豈有此理,你賣我,有人買我,我還要歡喜?」我說:「我把你賣給釋迦牟尼佛,永遠做和尚,可以嗎?」他說:「可以!」這是我小時候很頑皮,你看這一樣事情,你賣了他,他還要高興,這也是妙法,不要以為是講笑話。
現講一講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來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你,為什麼呢?因為人在沒有修道時,是個窮人,魔等於土匪一樣,土匪不會去搶窮人,因為知道他根本沒有東西可搶。
你一修道,就等於人發財一樣,土匪就來搶你的財寶,所以修道就有魔,所謂「魔是磨真道,真道才有魔,越磨越光亮,光亮更要磨,磨得如秋月,空中照群魔,群魔照退了,現出本來佛」。
你修道有點誠心了,魔就來磨你,也就是考試你,因為你用功用真了,有多少真了,魔就要來考試你。
你越受磨,就現出你的光明。
你光亮時,更要磨多一點,魔考試你,考得你猶如空中月亮那麼明亮。
在虛空裡照群魔,這言其你有真正的智慧,就會照群魔,把一切魔都認識了。
群魔照退,表示你的智慧光明把魔照得無隙可乘,把魔都照跑了,這時就現出本來的佛。
修道有所成就時,就會遇到魔障。
以守戒來講,本來不想犯戒,但卻犯了戒。
本來不想殺生,無形中就殺了生。
本來不想偷盜,不知不覺就犯了戒。
本來不想邪淫,也不知不覺就犯了,不知不覺就糊塗了,那時無明就現前,然後什麼都忘了,忘了已受戒持齋,結果又開齋又破戒。
本來不想打妄語,無明發現了,就打妄語。
本來不想飲酒,無明一來,又飲酒了,這就是無明把智慧遮蓋住,沒有智慧,所以就犯戒了。
又如打坐,有了一點定力,生出一點智慧,就想斷淫慾心,當你不想斷淫慾心還沒事,你一想斷淫慾心時,淫魔就上來了,或許在你睡覺時,他就變化成種種美女,你歡喜什麼樣子,他就現出那個樣子,來引誘你;對女人,他就現出種種美貌男子來誘惑,也是在夢中考驗你,在這時,你沒有把握,在夢裡就犯了戒,沒有定力,也沒有智慧。
或者不是在夢中,在平時,如你沒有定力,沒有智慧時,魔不現前;你想發心修行時,魔障的境界就發現了,或許會遇到你舊有的異性朋友,不知不覺就犯戒了,犯戒就沒有定力,沒有定力就愚癡,沒有慧力,這就是無明來遮蓋你的智慧,讓你破戒。
還有打坐參禪時,也會發生魔障的,或者看見種種境界;或者覺得自己有神通了;或者覺得自己身體和虛空一樣,有虛空那麼大,楞嚴經裡的五十陰魔,種種境界都現前了,這都是魔的境界。
以前有位老修行,在參禪打坐,他將要入定時,就看見一個境界,什麼境界?他看見在他頭上,吊著一塊幾噸重的大石頭,繩子上有隻老鼠在咬繩子,繩子一斷,大石頭就會把他砸死。
他看此境界,心卻如止水的想:「如果石頭把我壓死,我也不管了,死了,也要在這裡打坐。
」結果他入定了,石頭也沒有把他壓死,如果他一驚,生恐懼心,就會走火入魔。
還有以前釋迦牟尼佛將要成道時,那時魔王波旬慌了,說:「瞿曇現在就要成佛了,我應使他勿成佛。
」魔王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一個妙法,正在愁眉苦臉無辦法時,魔女問:「父親,您為什麼那麼憂愁?」魔王答:「現在瞿曇快要成佛了;他一成佛,我們的眷屬就無勢力了。
故我現在正想法子,勿令他成佛。
」魔女說:「原來如此,我們可以去擾亂他的道心。
」魔女生得非常美貌,用很嬌媚的手段,來引誘釋迦牟尼佛,令佛生出淫慾心。
可是釋迦牟尼佛對這種境界是如如不動,佛便做如是觀想:「勿以為你很美,你老時,就變成皺紋滿面,雞皮鶴髮的老太婆,將來是很醜陋。
」這一觀想,魔女就看見自己立刻變老了,眼睛看東西也看不清楚,耳朵亦聽不清楚,老態龍鍾的模樣已現出來,自己生懺悔心就跑了。
魔的境界是很多的,但我們修道人勿被魔的境界所搖動,不為其搖動,就是有定力,有定力就是不散亂。
禪定不散亂,就不會入魔的境界。
世間道,就在世間即可出世間,即是不執著,離開執著,就得到解脫。
什麼叫不執著?就是「身在塵,心出塵,井裡摘花不染塵。
」人雖在世界上,可是心超出塵世,好像在井裡摘花不染塵,沒有著塵埃,猶如蓮花。
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其根在泥淖中,可是花在水上面,這叫出污泥而不染。
我們不著世間上一切法,好像蓮花不著水,不染塵一般,也好像日月在虛空中運行而不停止,而無所執著。
悉除一切惡道苦
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
十方利益恆無盡
完全斷除一切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的苦。
平等賜與一切眾生這種快樂,像這樣來作,經過剎塵那麼多的劫,我利益十方一切眾生,常常沒有窮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
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
圓滿無上大菩提
我常恆順一切眾生,來修學普賢十大願王盡於未來際一切劫,我的願力沒有窮盡,我常常修學普賢菩薩廣大的行門,使無上大菩提,善根充實圓滿,無欠無餘。
所有與我同行者
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與我同修普賢十大行門的修行人,在任何時候都會聚會到一起,身口意三業也都一樣,一切修行行願也都一樣。
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於我常生歡喜心
所有對我有利益的善知識,教我普賢菩薩修行的行門。
「常願與我同集會」,有緣的人,才會聚集在一起。
沒有緣的人,想聚集在一起,也不可能,所以常常能在一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有這個願力,互相一起修道,修行用功,同在一個法會,對我常常生出一種歡喜心。
人與人之間,如果遇見無緣的人,即使你對他好,他也不覺得好。
有緣的人,就是你罵他、打他,他都生出歡喜心,所以人與人之間是有一種微妙的關係。
願常面見諸如來
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
盡未來劫無疲厭
我發願常常親自看見一切諸佛,到十方國土親近一切諸佛,和一切佛的弟子,大眾在一起,來圍繞讚歎供養佛,一切眾生都發起廣大供養心,供養一切諸佛、一切佛子。
我這種廣大供養心,就是到未來劫完了以後,也沒有疲厭、厭倦的時候。
願持諸佛微妙法
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
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再發願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微妙甚深的法門,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不要以為佛法很容易明白,不但佛法不易明白,就是遇見佛法,也是非常難的,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
人身難得,已經得到人身了;佛法難聞,我們已經聞到佛法了;善知識難遇,我們要找善知識。
我願意依照諸佛微妙的法門去修行,我要光大佛教,要令菩提道放光,顯現於宇宙之內,得到究竟清淨、涅槃的境界,圓滿普賢菩薩的菩提大道門,我盡未來劫,要常常修習一切普賢行。
我於一切諸有中
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
獲諸無盡功德藏
我在三界一切諸有裡,所修的福德和智慧,永遠沒有窮盡,想要修福,就要做好事;想修智慧,就要多學佛法。
多作善功德,就有福;多弘揚佛法,轉大法輪,教化眾生,就會開智慧。
如此福也無盡,智慧也無盡。
定力圓滿,慧力也圓滿,定慧圓明方便法門,用權巧方便法門,和解脫法門,得到無有窮盡,沒有終了這種功德藏,你這種功德無有窮盡,猶如虛空那樣大,法界那樣多,所有盡未來劫,無窮無盡。
一塵中有塵數剎
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
我見恆演菩提行
在佛法裡邊,大中現小,小中現大,一粒微塵是最小的,可是在一粒微塵裡,又現出無量無邊的諸佛國土,也就是在一個世界裡的每一粒微塵,堪作為一個佛剎。
在這個佛剎裡,又有無量無邊這麼多塵數的諸佛國土。
在每一個諸佛國土裡,又有不可思議,無法知道有多少位佛,在每一位佛,都有一個法會,而這法會都是諸佛、菩薩、聲聞、羅漢,恭敬圍繞讚歎。
我看見諸佛海會裡面所有的菩薩,所有修道的人都修普賢菩薩所修的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
我遍修行經劫海
普遍到十方諸佛國土剎海裡,為什麼叫海?海是眾多的意思,言其無量無邊,你沒有法子知道有多少數目。
在每一根毛端上面,又現出十方三世一切佛,所有的佛猶如大海那麼多,國土也多得不可限量。
我修行的時間,也是無量無邊,猶如大海深不可測,無邊無岸。
一切如來語清淨
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音樂音
一一流佛辯才海
一切諸佛如來所說法的語音,都是清淨音,在地藏經上說:「雲雷音、大雲雷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
」諸佛所說的法,在一句話裡,具足一切音聲海,其音聲也是無量無邊,如海一般。
佛的音聲海,是隨順一切眾生的意所歡喜的、所願意而說的。
每一種音聲,流出無量的三昧辯才,這叫辯才海。
佛說法只以一種語言,但一切種種眾生都聽得懂,不需要翻譯,這叫「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故佛說法是不可思議的。
三世一切諸如來
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
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說是有三世,「理」上講只有一世,「事」上講有三世。
「理」上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怎麼說呢?你說這是過去,這已是過去了;你說這是現在,它又過去了;你說未來,未來還沒有來呢,何必說它呢?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你要明白「三心了不可得」,三世諸佛也就是一個「理」。
所以「三世」是包括的字,只說「過去」,「現在」就遺漏了,若只說「未來」,那過去、現在又不被包括在內。
說「三世」則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諸如來,無量無邊的如來,也可以說,你對著那個如來,就是那一個如來。
於彼無有窮盡的語言,像大海般無量無邊。
常常轉「理趣」。
「理」對事講理,理論。
「趣」是趣入。
是「理」所表現出來的道理,如現在講經說法,是在講道理,就是理趣,理趣有深有淺,有廣有窄,常常轉動理趣微妙不可思議的法輪。
我有深般若的智慧,有修行深般若的行,所以我這個深智慧的力量,普能入一切如來的音聲海。
我能深入於未來
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也能深入未來的一切音聲海,怎樣叫「盡一切劫為一念」?能納萬劫為一念,放一念為萬劫,也就是一切劫也是一念,一念也是一切劫。
這個道理是很不容易明白的,現舉出一個公案,把這個道理形容一下。
中國杭州有西天目,有一座山峰,叫倒掛蓮花,此山好像蓮花倒生似的,有一位高峰妙禪師在此修道。
杭州有五個天目山,東天目、西天目、南天目、北天目、中天目。
為什麼叫天目?因為山頂有二水泉,如山上有兩隻眼睛似的,所以叫天目山。
有很多修道人在此修行。
高峰妙禪師在西天目修道,他為什麼選這兒修道呢?因為他每一坐禪就打盹,一睡就不得入定,昏沈特別重。
講解心經時,有講二十六種煩惱,其中有一種煩惱叫昏沈。
為什麼昏沈是煩惱?因為修道一昏沈,就不得入定。
不得入定,就生出散亂心。
高峰妙禪師自己想找一個方法來對治昏沈,想什麼方法呢?他知道在西天目的倒掛蓮花可以打坐,如果一昏沈睡覺,就會跌到山澗下去。
山澗有幾千萬丈高,如果從上面跌下來,就是粉身碎骨。
於是他豁出生命到倒掛蓮花去修道,如果他睡覺了,就會跌死。
他坐了一天沒有睡,兩天沒有睡,三天也沒有睡,到第四天就支持不住睡覺了,這一睡覺,果然就跌下去,但跌到山澗的半腰,如一萬丈,跌到五千丈時,就不往下掉了,有一個人把他托上來。
他就問:「是誰把我救上來的?」救他的人說:「護法韋陀。
」他一聽說是護法韋陀救他上來,就很高興,而生出驕傲心,問韋陀菩薩:「老韋,世界上像我這樣修行的人,有幾個?」韋陀菩薩說:「像你這樣修行的人,猶如牛毛那麼多。
你真是不慚愧,八萬大劫內,我再也不護你的法了!」高峰妙禪師一聽韋陀菩薩於八萬大劫內,都不護他的法了,就痛哭流涕,生慚愧心說:「我真不是個修道的人,剛才韋陀菩薩來護法,我卻生出驕傲心。
」自己慚愧得哭了,哭了很久,忽然他想:「以前我修道,也不知道韋陀菩薩來護我的法,也一樣修行,我也沒有依賴韋陀菩薩來護法我才修道。
現在韋陀菩薩不護我的法,難道我就不修道了嗎?不,我還是一樣要修道。
」他就發心再到此地打坐,這回更精進,就是死了也要修道來參禪打坐,豁出生命也要成就道業。
於是他又坐了幾天,支持了幾天又睡覺了,又跌下去了,當跌到半空中,又有人把他托上來,他問:「這次是誰來護法?」護持的人說:「韋陀。
」高峰妙禪師就問:「老韋!你也打妄語!你說八萬大劫內不護我的法,為什麼又救我上來了?」韋陀菩薩說:「不是!我對你所說的話已經實現了,你生貢高心,我說不護你的法。
以後你又生慚愧心,你這一慚愧,就已經超過八萬大劫了,所以我又來護你的法了!」由這一公案,可知一切劫為一念,高峰妙禪師一念的懺悔,就超過八萬大劫,所以盡一切劫為一念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世所有一切劫」,過去世一切劫,現在世一切劫,未來世一切劫,所有的一切劫,在一念之中,我就可以到十方三世一切的劫那麼長的時間,我入到那裡面去。
我於一念見三世
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脫及威力
又在一念那麼短暫時間能見到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所有一切諸佛,亦常常入佛的境界裡。
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也就是「一念萬劫,萬劫一念」的境界,一般無智慧、無善根的人是不會相信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的智慧到不了這種境界。
入佛的境界,也就是如幻三昧,也是解脫三昧,一切都得到解脫,一切都是如幻如化。
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教化眾生,這是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總而言之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如幻三昧,你說它是真的,它又如幻,你說它是假的,它又有真的情形,一切都得到解脫及大威德神通的力量。
於一毛端極微中
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
我皆深入而嚴淨
在一個毫毛的頭上,極微塵裡,出現三世諸佛的莊嚴剎土,所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就是這種境界。
十方微塵國土,也在一個毛端上現出來,我在每一個毛端的寶王剎,每一微塵裡轉大法輪。
我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力量,深入此境界裡。
所有未來照世燈
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詣而親近
所有未來時候一切的佛,諸佛成道,諸佛轉法輪,教化一切有情眾生,把佛事作完了後,示大涅槃,每一位諸佛臨入涅槃時,我都到道場去親近諸佛。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我很快圓滿一切神通的願力,用普門示現這種行願,遍入一切大乘教海之中的力量。
我有智慧和行深般若的力量,普修一切功德的力量,我有大威德,大慈悲願力,普覆一切眾生這種力量。
遍淨莊嚴勝福力
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諸威力
普能積集菩提力
周遍而清淨所修的這種勝福力,勝福就是特別超勝,這種福不是普通人所有的,這是超出三界的福,也是佛菩薩所修的福德。
為什麼只有菩薩,才有此周遍清淨的勝福力?因為除了佛以外,就是菩薩才有這種周遍清淨的勝福力,才能有這種莊嚴。
佛的身體叫福慧二嚴身,菩薩的身體,也是福慧二嚴身,用福和慧來莊嚴他的身。
這種福和慧都是在無量劫中所修種種善根,做種種善事,才能有這種勝福來莊嚴,福德是殊勝的,智慧也是殊勝的,什麼智慧是殊勝的?這種智慧是無所執著,也就是無所依。
我們一般人的智慧都有所執著,見到什麼境界,便執著到什麼境界,所以不能得到解脫。
這湩解脫智慧,是真正明瞭的智慧,如有所執著,那是小智小慧,是屬於世智辯聰。
定慧要雙輔並行,沒有定力,不能生慧力;沒有慧力,則顯不出定力。
有大智慧才有定力。
定力是如何產生呢?是由戒力而來,不持戒便沒有定力,沒有定力便沒有慧力,也就沒有戒力。
有智慧的人才能持戒。
人因為無明太重,所以沒有智慧。
沒有智慧,犯戒尚不以為犯戒,還以為仍守著戒,這就是太愚癡了,是不犯而犯。
所說的定慧方便,方便法是無有定法,也就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所謂「因人施教,應病予藥」。
並且有威德神通的力量。
所有的一切都是積集而成的,也是由小而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
菩提也是一點一點修成的,不是一天成功的。
釋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衹劫修福修慧,也就是積聚菩提。
百劫種相好,也就是積聚菩提。
怎樣叫積聚菩提呢?如你們學佛法,由去年一開始,就是學菩提,學菩提也就是積菩提,積菩提也就是集菩提,集中一起,你一開始學菩提到現在,你的菩提一天比一天多了,你懂的佛法也一天比一天多了。
你一開始學佛法時,我講什麼,你都聽不懂,鶴過一個時候,就懂一點,這叫積集菩提。
再聽久一點,你都明白我所講的,為什麼你都明白了?因為你積集菩提了,明白佛法了。
那積集菩提要有個力量,有個恆遠心,不是你今天積,明天就不積了,你今天學,明天就不學,不學就丟了。
學佛法就是積集菩提,你不學佛法,就是把菩提丟了。
菩者覺也,你丟了菩提,就是不覺,不覺悟自己錯了,不覺悟把時間空過了,不學佛法,各處亂跑便是愚癡,愚癡的人不能積集菩提,積集菩提要有定慧的力量,有神通的力量,然後才有積集菩提的力量。
菩提的力量就是覺力。
覺悟,是不明白的事,明白了,本來不懂佛法,現在一聽就明白了,甚至不聽都覺道了。
明白修戒力很重要,一定要守戒力。
如隨便出去喝酒,不守戒力,都叫不積集菩提。
清淨一切善業力
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
圓滿普賢諸行力
我們人做善事,為何不能成佛?因為善惡夾雜,做點善事,又夾雜一點惡事;做點惡事,又夾雜一點善事。
如你幫助窮人,幫完他之後,又想利用他,叫他幫你做事,也不給他錢,而此人因你以前對他好,他又不好意思向你要錢。
做任何善事,若有自私心、有企圖、有所希望,欲得到好的果報,那麼在你所作的善業中就不清淨,即善業中夾雜惡業了,所以我們做一件事情,希望人再幫助自己,這就是自私心。
為什麼幫助人後,又希望他人對自己生好感呢?你現在幫助人,希望對方感激你、謝謝你,將來再幫助你,這豈不是一個貪心?這並不是真正幫助人。
真正幫助人是「施恩不求報,予人不追悔」,對任何人有好處,勿求報酬。
假若他有回報心,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你有這種希望,就是貪心、攀緣。
好像有些人做善事,供養三寶,無論拿點東西,皆要在報紙上賣廣告,虛張聲勢,要人知道他是個大護法,這就不是真善,所謂「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即是大惡。
」你做善事,歡喜人知道,這就不是真善,因為貪圖一個好名,即是假善,可是假的,還比不作的好一點,假的亦會慢慢的變成真的。
做的惡事,怕人知道,即是大惡。
所以做善事歡喜人知,是不清淨的善業,有人問:「那是不是我偷偷地去做善事呢?」那也不必,你不必想要人知道,也不必想不要人知道,若你一定要偷偷的不讓人知道,那也是好名,好不叫人知道的名,所以行道就在這裡,你要行所無事,做出來好像沒有做過一樣。
做善事叫人知,是好名,做善事不叫人知,也是好名;好「不要人知」的名。
難就難在這裡。
做善事叫人知,是執著;做善事不叫人知,也是執著;就要行所無事,勿執著,做這件事就好像沒有做,既然沒有做,又怎會有好名的心和不好名的心呢?沒有,這叫清淨善業。
「清淨一切善業力」,這種力量特別大。
摧滅一切煩惱的力量,摧伏消滅你的煩惱,這個最難,人怎樣都可以,但是要沒有煩惱,是最難的一件事。
煩惱無盡,因為它沒有窮盡,所以它最難,四宏願裡說:「煩惱無盡誓願斷。
」,「誓願斷」就是摧滅,摧滅也是斷,斷一切的煩惱,斷到那裡去?從那一個地方斷呢?怎樣斷法?又如何滅呢?不生就滅了,有生就有滅,有滅就有生,不生不滅就沒有煩惱,這就是摧伏一切煩惱。
貪瞋癡就是煩惱的根本,沒有貪心、瞋心、癡心,就是摧滅一切煩惱力。
你可以發願,發一個「煩惱誓願不斷」的願,那不斷留著作什麼?留著它用處大了。
你要斷了煩惱,菩提也斷了,「煩惱即菩提」,那就是要「變」,怎麼「變」呢?所謂「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所以煩惱要化,要緊的地方在這裡。
所以煩惱要變,不要斷,一斷就把菩提斷了,那如何化呢?當然有方法,現在科學這麼進步,化學這麼昌明,所以煩惱,以前是斷,現在用化。
煩惱是冰,菩提是水,你要把冰打碎,放到一邊,這是斷了,可是菩提也沒有了。
你若用陽光把冰照化了,冰就成水,水就是菩提,所以說「煩惱即菩提」,也是這個道理。
煩惱化了,變成水,變成本有的佛性,那就是菩提,那就是覺道,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我常常對你們講,不過你們都不注意聽,所以不會用。
你若用一大塊冰往人身上打,會打人打得頭破血流,立刻與閻羅王見面。
如果你把一塊冰化成水,你用水往人身上潑,縱使用幾千萬磅的力量,也打不死。
由此證明,若你用菩提心教化眾生,眾生會歡喜;若用煩惱教化眾生,眾生寧可死,也不接受你的教化。
一樣的東西,冰變成水而已,所以我們要化煩惱,不要斷煩惱,煩惱斷了,菩提也沒有了。
所以煩惱是從菩提而來,但要變成水,故說「冰是水,水是冰」,因為這個,所以「煩惱即菩提」,你會用就是菩提,不會用就是煩惱,會用時是妙不可言,不會用是粗不可言。
「降伏一切諸魔力」:降伏是使他不來擾亂修道,而且能變成護法。
有種種降伏:有以自己神通來降伏一切諸魔;有以自己的道力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德行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的定力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的慧力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的戒力來降伏諸魔,所以降伏諸魔,有許多種。
而諸魔也不是一種:有天上的天魔;有地上的地魔;有人間的人魔;有鬼怪裡的鬼魔;有魑魅魍魎之中的魑魅魍魎魔;又有境魔,境界的魔;又有病魔;又有自心魔,外邊的魔;一切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以及魑魅魍魎魔,都容易降伏,唯有自心魔不容易降伏,自心魔時時刻刻都在你的心裡,令你不守規矩,所以最難降伏的就是自心魔,如果持戒力堅固,有真正的戒力,一切魔王也沒有魔王的法術可以搖動你這種戒的力量,如果你有定力,也可以降伏一切魔,所謂「泰山崩前而不驚,美女當前而不動」。
泰山在你面前崩塌,而不生恐懼心。
人最容易犯淫慾的魔,無論男人、女人,對淫慾魔來了,就不容易定得住,這種淫魔,或假藉一般人來魔你,或現出一個變化的身來魔你,或者在夢魅中來魔你。
變化身或假藉一般人來魔你,你都不動,他就在夢中來魔你,來想得到你的寶貝,所以在夢中變成最美貌的人來引誘你,你這時如果沒有定力,就會被這種種淫慾的魔鬼所擾亂。
這淫慾魔,對男人就現女人身;遇女人他現男人身,他或者現出最美貌,或者現出你平日最歡喜的人,這樣子,就會被魔的境界轉。
如果有定力,就不會被魔的境界所搖動。
總而言之,魔有種種的魔,降伏魔的方法,也要有種種方法,如有智慧的力量,也可以降伏諸魔,用智慧寶劍,斬除一切魔王。
被魔所搖動的人都是愚癡而沒有智慧的人。
魔是魔羅,翻譯為「殺者」,專門破壞修道人的道業。
降伏諸魔:有的用咒力降伏諸魔,持咒圓滿可以降伏諸魔;誦經純熟也可降伏諸魔;拜經拜得有感應,也可以降伏諸魔。
降伏諸魔的方法很多,因為魔王的種類很多,所以降伏諸魔的方法很多,就看你臨時會用不會用。
持咒:楞嚴咒有五會,此五會又分出五部。
中央是佛部,以毗盧遮那佛作為部主,亦是釋迦牟尼佛。
東方是金剛部,以阿(音同觸ㄔㄨˋ)佛作部主。
南方是寶生部,以寶生佛作部主。
西方是蓮華部,以阿彌陀佛作部主。
北方是羯摩部,以成就佛作部主。
此五方五部有五種法:(1)息災法:即息滅一切災難。
(2)增益法:誦此咒,能幫助你增加你的道心,增加你的智慧,一切都對你有益。
(3)降伏法:以咒的大神通力來降伏,令你守規矩。
(4)勾召法:無論魔距離多遠,千里、萬里、萬萬里、百千萬萬里,甚至在其他世界、其他星球裡,你一誦此咒,就可把他勾召過來,他不來亦不行。
(5)成就法:無論做什麼事情,一誦此咒,皆可成就。
咒中包括這五種力量,楞嚴咒是妙不可言,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這叫「降符一切諸魔力」。
「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菩薩的行力最大,他修行的行力第一。
他住在中國四州峨嵋山,是四大名山之一。
有些修道人到四川去禮拜峨嵋山,常常看到有一種金光。
山很高,有一百多里,上山不易,可是仍有很多人不怕千辛萬苦,登山涉水去禮拜普賢菩薩。
為什麼?因為普賢菩薩曾發願:有人去朝拜峨嵋山,他都幫助這些人成就道業,所以有很多修道人去禮拜普賢菩薩。
圓滿普賢菩薩一切諸行力,普賢菩薩的行力是不容易圓滿,如前邊所發的十種大願王,每一願都要修到圓滿,修到虛空沒有了,眾生沒有了,眾生的業沒有了,眾生的煩惱也沒有了,他的願力還是無窮盡。
普能嚴淨諸剎海
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嚴淨諸剎海」:普遍能莊嚴而清淨所有一切猶如大海一般多的諸佛國土。
「解脫一切眾生海」:所有眾生都是有所執著,因有所執著而不能得到解脫,沒有解脫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為什麼得不到自由?因為有所執著。
以前有位比丘向一位善知識請問開示,他穿袍搭衣,長跪合掌請問善知識:「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到解脫呢?」善知識說:「誰把你綁上了?」比丘一想:「無人綁我,是我將自己綁上。
」於是就豁然開悟,得到解脫。
解脫一個眾生、二個眾生是容易的,但要令一切眾生得到解脫是很困難的事,不過雖然難,你要去作,那也就不難了。
「善能分別諸法海」:諸法是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
三藏是經(一切經典)、律(戒律)、論(論學);十二部是(1)長行、(2)重頌、(3)授記、(4)孤起(和前後經文無關,突然間生出幾句偈頌,如金剛經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5)無問自說(無人問而佛自說,如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的經典)、(6)因緣(講種種的因緣)、(7)譬喻(如法華經的譬喻品)、(8)本事(講佛的本事、菩薩的本事或羅漢的本事)、(9)本生(今生之事)、(10)方廣(講大方廣部)、(11)未曾有(講未曾有之事)、(12)論議。
十二部又分出大乘、小乘、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佛乘。
你如果不知道,就不知道修那一個行門好。
所以「善能分別諸法海」,佛法猶如大海,你能分別諸法實相,就可以依法修行。
「能甚深入智慧海」:如你能分別諸法海,就能深入諸法;深入諸法,就得到無量無邊的智慧。
無量無邊的智慧猶如大海一樣。
普能清淨諸行海
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一切修行的行門猶如大海,我在修道時,必須要純一不雜,專一修行清淨的行門,不能在清淨行門裡,有絲毫染污法存在,所以叫「普能清淨諸行海」。
「圓滿一切諸願海」:修行必須要發願,發願必須要滿願,滿願才能謂之圓滿,所以我發一切的願,要滿一切的願。
我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必須要同普賢菩薩願力一樣,圓滿一切的願,猶如大海那麼多,所以叫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十方諸佛猶如大海一般無量無邊,我都要親近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修行不能有所疲倦,經過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時間,那麼多的劫數,猶如大海一樣,我也一定精進,毫不疲倦。
三世一切諸如來
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
以普賢行悟菩提
「三世一切諸如來」:三世一切諸佛。
「最勝菩提諸行願」:修行最勝最微妙的覺道和一切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十方諸佛所修最勝菩提諸行願,我也同時供養圓滿修行,和十方諸佛一樣。
「以普賢行悟菩提」:我修行普賢十大願王的行願,覺悟菩提覺道。
一切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
願諸智行悉同彼
「一切如來有長子」: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有一個大兒子。
「彼名號日普賢尊」:他的名子叫普賢尊者。
「我今迴向諸善根」:我現在把我所修行一切諸善根,迴向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願諸智行悉同彼」:願我的智慧和我修行的行門,和普賢菩薩是一樣的。
願身口意恆清淨
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
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發願我這身口意三業,常常清淨,身不造殺盜淫的惡業,口不造綺語、妄言、惡口、兩舌之惡業,意不生貪瞋癡的惡念。
我所修的行門和所有的國土,也是清淨的,要像普賢菩薩那麼大的智慧,那樣清淨的行門,清淨的國土,我願意我所有一切和普賢菩薩都是一樣的,我發願學普賢菩薩,行普賢菩薩的行,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法,成就普賢菩薩的智慧,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一切一切我都願意和普賢菩薩是一樣的。
我為遍淨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
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為普遍清淨圓滿普賢的行願,也要圓滿文殊師利菩薩的一切大願,普賢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所修的行願,所成就的功德事業,我和他們都是一樣的。
我修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至無盡劫,常常沒有疲倦和懶惰的時候。
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
我所修行的行門無量無邊,修行所得到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
我在無量法門裡安住不動,在一切行門之中我都常常修行,明白通達一切諸佛神通的力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菩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文殊師利菩薩智慧最大,在菩薩中資格最老,在過去曾經作過釋迦牟尼佛的師父。
今生釋迦成佛,他仍示現菩薩相為法王子來助佛揚化,他的智慧非常勇猛。
勇猛的智即是大智。
文殊師利菩薩在中國五台山建立道場,山有中台、東台、西台、南台和北台,氣候非常寒冷,在夏天山上亦有雪。
普賢菩薩智慧修行的行門也是非常勇猛。
我現在所修行十大願王的一切善根都迴向,願隨文殊師利菩薩修學,永遠隨著普賢菩薩常常修習佛法。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諸佛都稱讚普賢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像前面所說最殊勝的十大願王,我今迴向我所有的善根,為成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個殊勝行門。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願我將來臨欲命終時,全部一切報障、業障、煩惱障皆除去。
無報障就不受果報之苦;無業障不受來生的業報;無煩惱障,就能斷無明。
親自去覲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即刻得到往生安樂的國土。
阿彌陀佛是梵語,叫無量壽,因為他壽命無量,又叫無量光,因為他光明無量。
這位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和娑婆世界眾生乃至十方國土,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佛國土的一切眾生都有緣。
為什麼都有緣?因為他在因地時,發願:「如我成佛後,我的國土是極樂世界,所有十方世界再沒有我的世界那麼快樂。
十方所有一切眾生,若欲生到我國,只要持我名號,我一定接他來成佛。
如他不成佛,我亦不成佛。
」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來度眾生,因此十方眾生誰誠心念「南無阿彌陀佛」,皆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尤其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亦是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西方阿彌陀佛,在密宗是屬於蓮華部。
在東方世界是阿(音同觸ㄔㄨˋ)佛,屬於金剛部,專修金剛不動法。
金剛法主要是降伏法、勾召法。
為什麼可以把魔勾召過來?因為有金剛力士,如警察下拘票,不來不行,這叫勾召法,亦是降伏法。
金剛力士現出金剛相貌,令妖魔鬼怪害怕。
阿彌陀佛修的法是攝受法,用慈悲的力量接引眾生到他的國土去。
降伏法是降伏以後,叫你以後不可胡作非為,不守規矩,但你還是可以願到那兒就到那兒。
攝受法是阿彌陀佛發願接引眾生到他的國家裡,跟著他修行。
所以阿彌陀佛和阿(音同觸ㄔㄨˋ)佛,一位是用慈悲教化眾生,一位是用威德來教化眾生;一個是折伏,一個是攝受。
所以這兩位佛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和眾生最有緣。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你如能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接你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修行普賢十大願王的人說:「我既然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就成就我所修行這十大願王的大願,所有一切法門、一切行門,修行盡皆圓滿了,盡皆無餘了。
圓滿我所修行的行門,我所發的願力。
一切都圓滿沒有一點餘欠。
這時我的一切行、一切願都圓滿了,我修行的功夫圓滿,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利益安樂一切的眾生界,所有的眾生都要度他們成佛,為什麼?因為我得到安樂了,所以我要令一切眾生得到安樂。
」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有蓮池海會諸大菩薩,都是清淨的。
在這時候,我從勝妙的蓮華裡化生,花開見佛,親自面睹極樂世界無量光佛,即時現前為我授記,授我覺道的記別號,說我何時可以成佛。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承蒙阿彌陀如來授記完了,我又化身無數,百千萬億那麼多的化身,我的智慧廣大,和佛的智慧一樣,遍滿十方一切處,廣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皆成佛道。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恆無盡
虛空本來是無盡的,世界亦無盡,眾生也無盡,眾生的業也無盡,眾生的煩惱也無盡,假設這些都可以盡,但我的願力也不窮盡。
可是這些也都沒有窮盡。
世界有成住壞空,世界的成住壞空,不是空而無盡,壞亦無盡,這都是輪流法,也就是生住異滅。
我們人,二十年是生,二十年是住(停止),二十年是異(變異,變化,剎那剎那不停),變異之後就滅了,滅也不是一天滅,亦要二十年,共八十年。
生住異滅,也就是成住壞空。
世界一增一減為一劫,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減,人的高度每一百年減去一寸,壽命減去一歲,減到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人的壽命平均是七十歲,現在人的壽命平均是六十歲。
有的人說:「有些人活九十多歲,有些人活一百多歲。
」不錯,但有的人活十幾歲就死了,或者二十幾歲就死了。
六十多歲是按照普通人的平均而論,活的歲數多的就減去一點,活的歲數少的,就加上一點,普通這一加一減,平均是六十多歲。
再向下減,減到人壽命三十歲,那時便瘟疫流行,人一得病就死,無藥可治,百分之八十的人均死亡,剩下那些人或者到深山住,或者到鄉下住,或者到疾病傳不到的地方去住。
又等到人的壽命到二十五,六歲時,又有火災。
那時空中現出七個太陽。
為什麼會現出七個太陽?這是應眾生的業力所感。
現在征太空就是侵略,無緣無故不在這世界住,反而要到其他世界去霸佔,將來征太空,征來征去,會把月亮弄少,太陽弄多了,空中就出現七個太陽,那時整個世界變成火山,把江河湖海都燒乾了,把世界燒壞,燒到初禪天。
等人到二十多歲,又有一次水災;火災過去了,把世界燒乾,本來沒有水,然後又有了,虛空中氣流蒸發,水又多了。
水多,這世界變成水世界,水淹倒二禪天,天人也被淹死,這時人間的人剩下很少。
水災過去了,等人壽二十歲,或十五歲,還有風災,風災更厲害,颳到三禪天,所謂「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六欲天是四天王天、仞利天、大梵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自在天。
天人死時,有五衰現象,什麼叫五衰?(1)花冠萎落:天人所戴的帽是花做的,等到五衰現象時,花冠萎謝了。
(2)衣著塵埃:天人的衣服非常清淨,沒有塵土,等到五衰現象時,就著塵埃。
(3)兩腋汗下:天人無汗出,大熱天也不出汗,但五衰現象時,就兩腋汗出。
(4)身放臭氣:天人身上總是放杳氣,修道有成就的人,亦會放香氣。
維摩居士就呵斥那些放香氣的修行人:「你勿一天到晚放香氣!眾生一聞到此香,就對你生執著,故勿放香氣。
」天人五衰一現時,香氣就沒有了,而放臭氣。
(5)不樂本座:天人總是現禪定相,不像我們人像隻猴子,一天到晚亂跑,天天找事情做。
天人也很少說話,不像我們一天到晚講話,但五衰現象時,就坐不穩,一坐不穩,就迷了,一迷就墮落了、就死了。
所以說「六欲諸天具五衰」,天上都有五衰現象。
「三禪天上有風災」,修到三禪天,一有風災時,也會颳壞。
「任君修到非非想」,就算你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去。
「不如西方歸去來」,不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倒駕慈航,再來這個世界教化眾生,比較有把握。
風災過後,那時已沒有太多人,但那時人繁殖得很快,等到人的壽命十歲,人又生出一種瘟疫病,這種瘟疫病也是很厲害,人剩得更少了,然後又增,每百年身高增一寸,壽命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一增一減叫一劫,一千個劫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
世界空了以後再成,「成」過二十個小劫,「住」也二十個小劫,「壞」也二十個小劫,「空」也是二十個小劫,這世界由成住壞空來輪轉,沒有窮盡,猶如人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樣,世界沒有窮盡的輪轉,眾生也沒有窮盡,眾生的業力也沒有窮盡,眾生的煩惱也沒有窮盡。
假設這一切都有盡,我的願力也沒有窮盡,況且這一切都沒有窮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
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
經一切剎微塵劫
十方世界所有無邊剎土佛國,用十方世界所有眾寶來莊嚴供養如來,以最勝安樂,殊勝妙樂來布施給天上的天人和人間的人,經過所有十方國土剎土微塵數那麼多劫,我都修行供養。
若人於此勝願王
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
獲勝功德過於彼
假設再有人聽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殊勝妙行,經過他的耳根一遍,即能生出信心,誠心殷勤來求妙勝菩提,並生出一種渴仰之心,他有這一念求菩提之心,其功德便超過前邊以恆河沙數眾寶莊嚴世界供養如來的功德更大。
即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
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你跟著什麼人,就會學什麼人,所以中國有孟母擇鄰,就是根據此意。
孟子的家,原先住在墳場旁邊,他於是天天作這種遊戲,作一個假泥人,假棺材,用泥作豬羊來祭拜。
他母親一看這情況,小孩子學這一類的事,有什麼出息和發展?於是就搬家,搬到屠宰場旁邊,孟子立刻學會了殺豬宰羊。
孟母一看不對,於是又搬到學校旁邊。
那時是子思設教,教一般學生讀書。
上學時,先向孔子聖像行禮,進退皆有禮貌,孟子亦學這種行禮,孟母一看,才點頭同意在此住了。
孟子是個小孩子,讀了幾天就不讀了。
孟母也不說什麼,那時她正在織布,拿一把剪刀就把織布的布剪斷了。
孟子看此情形不對,就跪在孟母面前說:「母親,您為什麼發脾氣?我是不是作了什麼錯事?」孟母說:「你不讀書,猶如織布的布斷了一樣,你知道嗎?你不讀書,將來就沒有成就。
」孟子說:「那我繼續讀書了。
」以後孟子成為中國一大聖人。
為什麼他能成為一位大聖人呢?因為他母親善於教子,三次搬家,搬到學校旁邊,令他有機會讀書,才能成就他的學業。
假如孟母最初不搬家,在墳場旁邊住,孟子不過也只是個埋墳的工人而已,看墳祭祀。
如靠近屠宰場住,孟子也不過是個殺豬殺羊的屠夫而已。
結果搬到學校旁邊,孟子成為一位有名的學者,這叫「遠離惡知識,親近善知識」。
所以你接近紅色,你就變成紅色的。
你接近黑色的東西,就變成黑色的。
要是染了咖啡色,就成咖啡色;染成黃色,就成黃色,所以就看你染成什麼色。
我們親近善知識也是如此,如果遇到惡知識,他儘教你壞法,到處去破壞人,到處嫉妒障礙人,這就是惡知識,我們不要接近惡知識,要遠離他,因為遠離惡知識,才能永離一切諸惡道,如果不遠離惡知識,就會墮落到三惡道,「諸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趣。
諸惡道裡是受罪苦的,為什麼會受罪苦?因為你跟著惡知識,學著惡知識,然後造罪惡過,造了罪惡過,就要墮落一切諸惡道。
現在離開惡知識了,所以能遠離一切諸惡道。
當你離開諸惡道,就會到諸善道裏。
人在世間,除了惡就是善,如沒有惡事,就是善事。
你有善事,就有善業,有善業就會得到善報,就是很快見到佛,很快就可以親自面見極樂世界的阿彌陀如來、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到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就能具足圓滿普賢菩薩最殊勝的十大願王了。
此人善得勝壽命
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
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人很快就得到長壽。
有人說:「佛教裡有『無壽者相』,現在又說最勝的壽命,這豈不是壽者相了嗎?」這壽者相並不是他想要得壽者相,這是因為他遠離惡知識,遠離諸惡道,見到阿彌陀佛,就是你不願意長壽,也一定長壽。
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人想得到長壽,也得不到長壽,想快樂,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到極樂世界,則壽命無量,光明無量,阿彌陀佛壽命無量,我們也壽命無量;阿彌陀佛光明無量,我們生在極樂世界,也光明無量,所以「此人善得勝壽命」,這是由善業而得到的,並不是執著的。
這個人如果願意教化眾生,他就會再生到人間,且一切都圓滿,這叫乘願再來。
如果他不願意來,就不必來,這是真正自由。
此人不久當成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功德,和普賢菩薩所修的行門一樣,無二無別的。
普賢菩薩的行力最大,所以你能成就他所修行的行門。
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消滅
前面有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往昔所造一切的惡業,因為貪、瞋、癡。
為什麼有貪,有瞋,有癡?因為沒有智慧,沒有般若的力量。
人為什麼造惡?就因為沒有智慧,所以就造出種種的惡業。
有真正智慧的人就不會造惡業,所以說,很久以前,由於沒有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人是能造,業是所造。
誰能造?誰不修善法?修惡法就是個能造者,有了能造的人,就有所造的業。
所造的業,就要能造的人受報。
所造的極惡有五種:(1)殺父。
(2)殺母。
(3)殺阿羅漢。
(4)破和合僧:僧人有六和,僧人叫和合眾,三人以上才叫僧,僧人有六種和:(1)身和同住:身體相和同住,不能互相鬥爭,打架。
(2)口和無爭:僧人在一起,不能爭論是非,不能講是講非,和合就是無諍,金剛經上說:「無諍三昧」,出家人在一起要無諍,因你一爭,就有人我,有人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勝負,有勝負,就有眾生相,有眾生相,就有壽者相,有了四相,就不會得到真正的定力。
(3)意和同悅:意要相和,不能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大家都很快樂,高興。
(4)利和同均:有好處,大家共同來享受,不是單單一個人享受。
有利益,大家平等分享。
(5)見和同解:意見也應該相同,如學佛法,大家有共同的見解。
(6)戒和同修:大家共同修行,守戒律。
有這六和才叫和合僧。
如在僧人裡,專門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令僧人互不相和,這叫破和合僧。
(5)出佛身血:有人說:「現在人生在佛後,大概不會出佛身血。
」不是,凡是對佛教有所破壞,都可謂之出佛身血。
破壞佛寶,把佛像打爛,雖然只是佛像,也等於出佛身血。
或者燒佛像,也叫出佛身血。
所有經典是佛的法身慧命,一切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如果把經典燒燬,也叫出佛身血。
僧人是依佛教而修,將來要成佛的,你令僧人不相和,這也叫出佛身血。
不恭敬三寶,破壞三寶,這都叫出佛身血。
所以出佛身血不一定在佛住世時才有。
佛入涅槃後的現在,如不擁護佛教,反而破壞佛教,甚至破壞某位出家人,都是出佛身血,都是在五逆罪之中,都可以說是極惡。
「極惡」就是再沒有比這種惡更大的了,極惡所受的果報,是要墮阿鼻地獄,「阿鼻」是梵語,意「無間」,有五種無間地獄:(1)時無間:亦日劫無間,從入無間地獄的第一天乃至最後一天,沒有一時一刻停止這種痛苦,時間接連不斷,所以叫時無間。
(2)形無間:身形墮到地獄,一個人看見自己充滿地獄,多人也充滿地獄,互不相妨礙。
(3)苦無間:地獄有刀山地獄、油鍋地獄、鐵叉地獄、鐵棒地獄,種種地獄,都是令人受苦,這種苦也不間斷。
(4)果報無間:不論你是那裡的人,都要受這種果報,受這種痛苦。
(5)命無間:墮入地獄,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一天一宿,就死幾萬次,生幾萬次,在地獄受苦受到極點就會死,死了以後又有業風,這種風一吹,又活過來。
若能誦念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一品,在一念之中,很快很快便把五無間罪同時都能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
堪為三界所應供
種族、姓名、種類、皮膚顏色、相貌皆圓滿,智慧也圓滿廣大,相貌也莊嚴。
所有的天魔外道不能破壞,因為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來護持你。
堪能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證阿羅漠果,得到應供的果位。
速詣菩提大樹王
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
能很快很快的到菩提樹下成佛,坐大道場,在菩提樹下降伏一切諸魔,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轉大法輪,普遍利益一切所有的眾生。
若人於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
假設這個人於普賢十大願王能修行的話,能讀誦它,能受持它,又能對人演說。
這種果報,只有佛才可以作證明,可以知道。
他決定可以得到菩提大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
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
成就眾生清淨願
假設有人能讀誦此普賢十大願王,我說少分的善根,一念之中,所求一切都會圓滿,能成就一切眾生所發的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這個普賢行是一種殊勝微妙的行門。
無量無邊的福報,我也迴向給法界眾生,普遍發願度脫所有沈溺在苦海裡的一切眾生,很快都到無量光如來,阿彌陀佛極樂的世界去。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
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
善財童子踊躍無量。
一切菩薩皆大歡喜。
如來讚言。
善哉善哉。
當爾之時,普賢菩薩,菩薩中的大菩薩,於釋迦牟尼佛前,將自己所發的十大願王,以清淨偈頌說完之後。
善財童子聽了,就歡喜的跳起來,一切菩薩也都踴躍歡喜,釋迦牟尼佛乃讚歎普賢菩薩說:「你講這個法,真是太好了!太好了!」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訶薩。
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
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和所有的聖者、菩薩、大菩薩,演說前邊所講不可思議的這種解脫境界,殊勝的法門,文殊師利菩薩而為菩薩中的首領。
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
彌勒菩薩而為上首。
賢劫一切諸大菩薩。
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
一生補處。
住灌頂位諸大菩薩。
及餘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
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眾。
大智舍利弗。
摩訶目犍連等而為上首。
諸大聲聞。
並諸人天。
一切世主。
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脩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侯羅伽。
人非人等。
一切大眾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諸大菩薩及當時在法會有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為首領。
賢劫,是很多聖賢出現於世,故名賢劫。
一切諸大菩薩中,有一位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
一生補處是叫法王子,住法王子位。
在娑婆世界,現在釋迦牟尼佛作法王,等到佛法滅盡後,再來補釋迦牟尼佛位的就是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現在就是一生補處,他住在兜率天的內院。
每一位菩薩要補佛位時,都住在兜率內院。
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也住在兜率內院。
將成佛時,從兜率降、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度眾生。
釋迦牟尼佛在母親腹裡時,也在轉法輪,不過一般人看不見這種境界,就以為釋迦牟尼佛住胎只是住胎而已。
其實釋迦牟尼佛住胎時,為一切鬼神說法。
「住灌頂位」,佛要成佛時,要受灌頂,好像以前皇帝即位時要受灌頂禮。
受灌頂禮之後,才成為天子。
佛即將成佛時,叫一生補處,也叫住灌頂位。
灌頂是成佛時,十方諸佛都用甘露法水來給佛灌頂。
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有九龍灌頂,這也是受灌頂禮。
「住灌頂位」,是等來生成佛,是後補佛住的地方。
這些等候「一生補處」,住灌頂位的諸大菩薩有很多很多,和其餘十方種種世界,齊來集會聆聽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
普賢菩薩說普賢行願品時,所有一切佛國,像大海一般的多,極微塵數,一般說不過來的多,很多菩薩之中的大菩薩。
大智慧舍利弗,大神通目犍連,作聲聞眾的領袖。
舍利弗智慧最大,他在母親腹裡時,就能令他母親辯勝過他的舅父,他母親在未懷孕前,和他舅父,即她的哥哥,一談道理,就說不過她的哥哥。
可是自從他母親有舍利弗之後,他的舅舅就辯輸了。
他的舅父知道,就說:「妳肚裡的小孩子一定不得了,一定是有大智慧,是他幫妳辯論,妳才能得勝利,妳以前沒有這麼大的智慧,一定是有智慧的兒子來幫助妳的。
」他這麼一想:「將來這小孩子若勝過舅父,那太倒架子了。
」於是他就到外面去留學讀書,讀外道典籍。
他用功讀書到什麼程度?他不剪頭髮,也不刮鬍子,甚至連手指甲也沒有時間剪,他是時時刻刻都要學外道的書籍,所以手指甲長得打了幾轉,一般人叫他為「長爪梵志」,長指甲修清淨行的。
你想想:「連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這種為學的精神是不是很大呢?」為什麼他要這樣學呢?因為他要回來好勝過他的外甥,才有此志願。
等到他學了十幾年,回來找他妹妹,要和他外甥辯論時,誰知他妹妹沒有小孩子了,他就問他妹妹:「你生的兒子到那兒?」他妹妹說:「舍利弗已跟佛出家了。
」舅父一聽,氣壞的說:「他怎麼可以跟瞿曇出家?他有什麼道德?不如跟我學道,我現在學問道德都是最高的,為什麼讓他跟釋迦牟尼佛出家?」於是他去找釋迦牟尼佛,要討回其外甥。
但是若無緣無故去要,外甥是要不回來的。
他要和釋迦牟尼佛立個論,來辯論一下,他所學的就是辯論。
到了那兒,他問釋迦牟尼佛說:「你憑什麼要收我的外甥作徒弟,你有什麼本事?」釋迦牟尼佛說:「我什麼本事也沒有,他願意跟我出家,那我有什麼辦法?」他說:「那我們來談論,來立個論,來談一談。
」釋迦牟尼佛說:「談什麼?要怎麼談呢?」他說:「我以不受為宗,你無論說什麼,我也不受。
」釋迦牟尼佛說:「你以不受為宗,但你還受不受你這個不受為宗的見呢?」他想:「我要說不受為見,就把自己的本宗破了。
如果說受這個見,自己所立的宗就立不住了,因為什麼都不受,那還有受?自己立不住了,所以受也被人破了,不受也被人破了,所以自己這個宗根本就立不住了。
」在未講這話以前,他和釋迦牟尼佛打賭,若他輸了,他就把頭砍下給佛,如果釋迦牟尼佛輸了,他就要把外甥要回去。
這回他自己的宗立不住了,於是乎轉身就跑了,大概跑了一兩個鐘頭,然後一想:「我是個男子漢,不是女人,為什麼講話不算數?我說要給腦袋,給腦袋就是了嘛!這又算什麼呢?回去吧!」於是他跑回去見釋迦牟尼佛,佛問:「妳回來又做什麼?」他說:「給我一把刀。
」佛說:「你要一把刀做什麼?」他說:「我要把腦袋砍下給你。
」佛說:「你把腦袋給我做什麼?」他說:「是我輸了嘛,我說過,我輸了要把腦袋砍給你。
」佛說:「我要你的腦袋也沒有用,不砍下來,或許還有點用。
仍在你頭上長著,你可以在這裡出家,不是更好!何必砍下呢?現在你的頭是我的,我不砍去,我還安在你的身體上,只要你作和尚剃頭就得了!把頭剃了,等於斬頭一樣。
」於是他就出家,跟佛作和尚去了。
舍利弗又叫舍利子,他以母親之名作他的名字。
舍利是一種鳥的名字,在印度叫舍利,在中國叫鶖鷺鳥,鶖鷺鳥的眼睛很美,眼睛又好看又有神,舍利子的母親的眼睛猶如鶖鷺鳥那麼美,所以她的名字叫舍利。
舍利所生的兒子,就叫舍利子,又叫舍利弗。
「弗」也就是「子」。
摩訶目犍連,摩訶是大的意思,大目犍連,目犍連為梵語,翻譯為「萊菔根」,又叫「采菽氏」這「萊菔」和「采菽」都是可以吃的東西,是他祖先修道時,吃這種東西來修道,所以紀念他的祖先而稱此名。
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佛弟子之中,他最有神通。
他和大智舍利弗為聲聞眾中的領袖。
聲聞是聞佛的聲音而悟道,聽見四諦法—苦、集、滅、道而開悟,悟到客塵煩惱作怪,所以開悟,這是聲聞道。
諸大聲聞,不單菩薩、聲聞、緣覺,而且還有人、天上的人、天上的神。
「一切世主」,一切世間的國王、天龍。
龍有很多種類;有天上的龍、海裡的龍,又有守寶杖的龍,又有行雲佈雨的龍。
怎會成為龍呢?因他「乘急戒緩」,所以變成龍。
乘急,如持種種的咒,也會念經、參禪打坐;什麼法門很快就學會,唯獨不持戒律,不持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
他不守五戒,所以墮龍身,並且瞋恨心重。
為什麼墮成龍身呢?就因為瞋恨心太厲害了。
你們修行不要懶惰,在廟上早上三點半就打板,人就應該起身了,然後就打鐘了,這鐘一響,如果你還躺在床上睡覺,將來就會變成龍,因你不遵守廟上的規矩,好時變龍,不好時變長蟲,所以不要以為懶惰是好處。
早上聞鐘聲不起身,會變蛇;晚間聞鐘鼓聲不修行,也會墮落的。
龍就是因為不守規矩,你看龍的樣子彎彎曲曲的,不管做什麼事倩都彎彎曲曲,那就是不守規矩的樣子。
「夜叉」,也有很多種,有飛行夜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有水裡的夜叉。
夜叉和龍都是八部鬼神之類。
夜叉叫「速疾鬼」,走得非常快,非常可怕的。
有一個夜叉長十個頭,也有十個夜叉長一個頭,有一個夜叉長十條腿,有十個夜叉長一絛腿,樣子特別怪,或者有三條腿、五條腿,或只有頭,或只有腿。
「乾闥婆」,是玉帝的樂神,這種神又叫嗅香神,他一聞到玉帝身上的沈水香就跑去,然後就高興得奏樂起來了,以奏樂為本領。
「阿修羅」,又叫「無端正」,又叫「無酒」,相貌生得非常醜陋,沒有酒喝,有天福沒有天德。
有很多種阿修羅,天上有天的阿修羅,人間有人的阿修羅,鬼有鬼的阿修羅,畜生有畜生的阿修羅。
阿修羅是專和人鬥爭,無論在言語、身體、心裡上都要鬥爭,身、口、意三業都歡喜鬥爭。
可是阿修羅女生得非常美貌,不要說人見會生愛欲心,連玉帝見了阿修羅女也生欲念了。
玉皇大帝本來有定力,可是見了阿修羅女也就沒有定力了,於是向阿修羅王求婚,阿修羅王也答應女兒嫁給玉帝,玉皇大帝非常高興,得到這麼美貌的天女,於是請阿修羅王吃飯,畢恭畢敬的,命令天兵將來歡送,可是阿修羅王多疑、善鬥,懷疑玉皇大帝向他示威,用天兵天將來嚇他,心理便很不高興,但暫時忍耐下來。
玉帝喜歡到人間聽經,聽一位仙人說經,講「玉皇心印妙經」,講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玉皇大帝天天去聽經,阿修羅女就生嫉妒心,問玉皇大帝:「你天天上那兒了?不在家。
」玉帝答:「我到人間去聽仙人講心印妙經。
」阿修羅女說:「我也跟著去。
」玉帝說:「你是女人,不可以去聽。
」那阿修羅女更生懷疑:「你不讓我去,一定是和其他女人胡混去。
」阿修羅女亦有神通,等玉帝坐車子去聽經,她用隱身術把身體隱藏起來,也跟玉帝去聽經,玉帝下車,她也跟著下車,玉帝一看便說:「你來這兒做什麼?」她說:「我也來聽經。
」玉帝就用拂塵打她一下,她就哇哇大叫,仙人聽見了,從來沒聽見女人哇哇叫過,睜眼一看,這女人生得如此美貌,於是仙人也生了欲念,所以連經也不會講,把道業失去了,玉帝更不高興了。
回來後,阿修羅女跑去和她父親講:「玉皇大帝欺騙我,他到外邊和女人胡混,卻騙我說是去聽經。
我去調查,他還怪我不對,用拂塵打我。
」阿修羅王聽了大怒,於是集合修羅兵眾。
阿修羅能腳踏海底,一手把天宮推倒,玉帝也無法對抗,於是向釋迦牟尼佛求救,佛說:「不要緊,教你的天兵天將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回去一念,阿修羅軍果然大敗而逃,為什麼?因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有智慧,阿修羅都是些愚癡的種子,一看到有智慧光,就打敗了。
「迦樓羅」,是大鵬金翅鳥,專門吃龍的,身體很大,一展翅有三百六十由旬,一搧可把海水煽乾,海水一搧乾,龍就現身,它就吃龍,它吃龍就像人吃麵一樣,一口可吞下十幾,二十多條龍,龍子龍孫都快被吃光,老龍便急忙向釋迦牟尼佛求救:「龍子龍孫都被大鵬金翅鳥吃了,龍快要斷種了,怎麼辦?」佛就給他一件袈裟,說:「每條龍給一條線,大鵬金翅鳥就找不到你們了。
」於是老龍就回去把袈裟拆成一條條線,給每條龍一條線,大鵬金翅鳥找不到龍,就沒辦法吃龍了,也去找釋迦牟尼佛:「我沒有東西吃,也要餓死,大鵬金翅鳥也要斷種了,佛的慈悲就不平等了,您要救龍,也要救救我們。
」佛說:「好!你要皈依三寶,持不殺戒,受持五戒,我叫我的弟子,每逢吃飯時,送七粒米給你吃,以後就不要殺生了。
」所以大鵬金翅鳥就皈依三寶,以後就吃齋了,不吃龍了,雖然不吃龍,但龍已被它吃得所剩無幾,所以我們現在看不見龍了。
「緊那羅」,也是玉帝那裡的樂神。
「摩侯羅伽」,是大蟒蛇。
「人和非人」,一切大眾,聞佛所說,都非常高興,深信這個不可思議的法門,皆遵守奉行這個法門。
這個暑假中,六個星期講普賢菩薩行願品,由於時間的關係,所以不能詳細把理論完全講出來,只不過講了大概的意思。
要是想真正明白經的道理,必須要認真用一番功夫,才能真正明白。
佛法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法,所以謂之「妙法」,這一品「普賢行願品」,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品,如果要把道理完全講出,則要很長的時間,現在簡單的講大概的意思。
想研究佛法的人,要自己用功,加以研究,至於我講的好,還是不好,我也不知道,我也不希望有一個好,有一個不好。
要怎樣呢?我現在講,也是沒有講;你們現在聽,也應該沒有聽。
「沒有聽,沒有講」,這才是真正的妙法,所以你體會到不需要講,也不需要聽,你要明白了這個妙法,那就沒有空過這六個禮拜的時間;沒有空過又是怎樣呢?吃飯還是吃飯,穿衣服還是穿衣服,睡覺還是睡覺去,就是這樣。
延伸文章資訊
- 1普賢十大願王別釋諦閑法師講述
福慧雙修,則禮敬之事畢矣。普賢如是禮敬,即為普賢行願。普賢不在外求,而在各人心中求。普賢乃眾生心中之普賢,眾生乃普賢心中之眾生。普賢心、釋迦心、 ...
- 2普賢行願品淺釋
妙法蓮華經也是經中之王,可是不能稱為王中之王;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卻是王中之 ... 不是說只有普賢一個人才是普賢菩薩,你若依照這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修行,你也 ...
- 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普賢行願品卷八十一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 4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淺釋--台灣學佛網
福慧雙修,禮敬事畢之。普賢如是禮敬,即為普賢行願。普賢不在外來,而在各人心中求。普賢乃眾生心中 ...
- 5普賢十大願王,究竟是哪十願? - 每日頭條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第一大願,就要頂禮恭敬一切的佛。諸佛,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三世一切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