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香港傳統寫法是「温」,右上角使用「日」,與中國大陸標準寫法相同,並與簡化字無關;而臺灣標準寫法是「溫」,右上角用「囚」。

不過,由於早期繁體中文的電腦字庫是由 ... 溫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姓氏 溫 《百家姓》第321位 40: 邊扈燕冀郟浦尚農 41: 溫別莊晏柴瞿閻充 42: 慕連茹習宦艾魚容 郡望  平原郡 各地寫法 繁體中文 溫 簡體中文 温 越南國語字 Ôn 讀音/拉丁轉寫 漢語拼音 Wēn 南京官話 Uen1 威妥瑪拼音 華語:Wen臺灣:Un客語:Vun/Bbun 港府粵拼 Wan 澳門粵拼 Wan 馬來西亞 Wen/Won/Wan/Bong/Voon/Oon/Woon 溫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

溫氏的遠祖出自姬姓,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後裔[1]。

目次 1寫法 2堂號 3參考文獻 4延伸閱讀 寫法[編輯] 香港傳統寫法是「温」,右上角使用「日」,與中國大陸標準寫法相同,並與簡化字無關;而臺灣標準寫法是「溫」,右上角用「囚」。

不過,由於早期繁體中文的電腦字庫是由臺灣人製作,所以早期通用的大五碼只有「溫」字而無「温」字,導致不少香港人打字慣用「溫」字代替「温」字,而手寫仍寫作「温」。

堂號[編輯] 「三公堂」:唐朝時,溫大雅(溫彥宏)為禮部尚書,封黎國公。

其二弟溫大臨(溫彥博)為中書令,封虞國公。

三弟溫大有(溫彥將)為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

時稱「一門三公」。

參考文獻[編輯] ^温姓由来.溫縣政府網站.2010年10月21日[2014年9月1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溫姓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閱論編臺灣前一百大姓氏01~025位 陳 林 黃 張 李 王 吳 劉 蔡 楊 許 鄭 謝 洪 郭 邱 曾 廖 賴 徐 周 葉 蘇 莊 呂 26~050位 江 何 蕭 羅 高 潘 簡 朱 鍾 游 彭 詹 胡 施 沈 余 盧 梁 趙 顏 柯 翁 魏 孫 戴 51~075位 范 方 宋 鄧 杜 傅 侯 曹 薛 丁 卓 阮 馬 董 温 唐 藍 石 蔣 古 紀 姚 連 馮 歐 76~100位 程 湯 黄 田 康 姜 白 汪 鄒 尤 巫 鐘 黎 涂 龔 嚴 韓 袁 金 童 陸 夏 柳 凃 邵 2018年6月30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全國姓名統計分析,黃/黄、溫/温、鍾/鐘分別統計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温姓&oldid=70352140」 分類:​漢姓溫姓隱藏分類:​調用重複模板參數的頁面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含有越南語的條目含有漢語拼音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日本語NederlandsNorskbokmålTiếngViệt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