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四,是「中共對台灣算總帳的日子」,相對的問題是:中共會不會武力犯台? 第五,是「台灣人民對政府弊端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能不能完成政治體制翻轉?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社會科學 政治 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2022:thefateofTaiwan'sfuture 作者 范疇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2020-2022是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即使只發生一件,台灣都不見 相關類別 政治經濟 經濟分析 定位分析 記憶政治 政治分析 習慣記憶 360度分析 定位記憶 360度記憶 定位政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一)2020-2022是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即使只發生一件,台灣都不見得吃得消;何況五本帳簿環環相扣,骨牌效應下連環算總帳的機率,並不算小。

這五本帳之間的環環相扣,其間標誌性的時間點,由以下三件事組成,依時間發生的順序如下:(一)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二)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三)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

三件事中每一件事的結果,都將牽動另外兩件事的結果。

這「五個算總帳」的發生概率,各界分析不同,但作者觀察判斷,其順序排列如下:首先,是「中國經濟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從此一蹶不振?其次,是「美國政府對中共一黨體制算總帳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中共的一黨專制會不會被迫鬆動?第三,是「台灣的國家定位算總帳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如何由當前的「統獨二分法」脫身?第四,是「中共對台灣算總帳的日子」,相對的問題是:中共會不會武力犯台?第五,是「台灣人民對政府弊端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能不能完成政治體制翻轉?【台灣人意識到這個凶險期了嗎?作者告訴你:這個凶險期,也是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千萬不能輕易錯過。

】(二)台灣陷入統獨二分法,而忘記了自己的戰略地緣優勢台灣困於400年的「被殖民」以及「被作基地」的歷史記憶,被「舊恨綿綿」和「舊情綿綿」綁架,陷入了「凡事二分法」的詛咒,原生志氣以及創造力大大被框限,以至於國家定位立場相反的兩種人,竟然都不懂得將台灣的最大資本——地緣戰略優勢,化成有效政策。

由於台灣社會自娛於茶壺內的風波,世界觀、志氣都落後於國際大局,難以從360度的視野定位台灣,因此大多數台灣成年人(也就是選民),習慣於把台灣大選,當成僅僅是「台灣內部的大選」,而無視於2020大選對「五本總帳」中的第二件、第三件事的衝擊力道,總覺得無論台灣如何做,都影響不了上述第二件、第三件事。

【作者在本書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什麼樣的台灣中共最樂見?那就是一個被統獨二分法撕裂的台灣,一個在二分法下永遠原地打轉的台灣。

中共最愛的不是一個贊成和中國統一的台灣,而是一個包含獨派力量的台灣。

台灣真的只能看自己的肚臍眼,而無法從統獨二分法中脫身?如果要跳出,該做些什麼呢?】(三)美共文明衝突中,台灣的選擇美中貿易戰只是一個表層,它的深層依次是科技戰、國際格局大轉變及美國與中共專制制度(不是中國)之間的衝突。

後者可概括為「美共文明衝突」。

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美國國策已定調在「遏止中共」,然2020年川普是否續任,將影響到美國打「台灣牌」的方式和力度。

2022年中共20大的時間壓力,將決定習近平是否能繼續做至少五年以及中共的命運。

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中,台灣的主體性定位這議題,已經沒有閃躲空間,而其結果又和誰勝出有著絕大關係。

三件事攪和在一起,將會凶相畢露。

但台灣人必須知道,在現實政治層面美國有自己的利益;它不會無緣無故的保護你,也有可能因為北韓而出賣你。

台灣人也必須知道,中國不等於中共,激怒身邊的大象對自己這個小小瓷器店會造成何種後果。

可以左右台灣命運方向的,不是比大小,而是善用台灣最大的資產——地緣優勢、文明以及制度的優勢。

為了台灣長久的利益,台灣人必須同時面對自己文化及制度中的惡端(糟糕的傳統中國文化及制度,如不重視法治、百姓心理、誰執政誰通吃等等),通過公義力量來減少制度中的「肉桶」,通過法治來遏制以民主為名的各種投機。

【在上述美共文明衝突這三年凶險期,台灣如何做,才對台灣最有利?作者提出,在可預見的灰犀牛及可能發生的黑天鵝境況下,台灣應該採取以下的「十二字訣」:(對美國)不掉隊、(對中共)不插隊、(對台灣)除肉桶、(對人民)固社區。

】(四)台灣社會紛擾之源的「國家定位」問題,並非無解台灣人必須普遍意識到,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並不只是一個台灣的內部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到世界的問題。

因此,台灣各界的「從世界格局看台灣國家定位問題」的能力,必須迅速提升高度。

唯有讓國際充分理解台灣是一個足以牽動世界未來數十年運道的地方,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台灣的國防安全。

作為一個因為實力不足而不被承認Sovereignty、但實質上不折不扣的國家(country),台灣有兩個需要努力的方向:(一)加強自己的實力,不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二)加強其Realpolitik的醒悟及能力——「以現實條件及已經存在的因素,而不依據意識形態或道德命題,進行一國的政治和外交」。

【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需要跳脱傳統的盒子思考!長期以來困擾台灣的「憲法困境」,本書也提出了一個解方。

作者討論了「台灣的第三種可能」——作為無印良國和中性化的台灣。

在「無印良國」概念的基礎上,隨後又發展出「借中華民國的名片」和「轉移中華民國的名片」之概念。

】(五)未來,台灣該如何面對中國台灣像是一家精緻的瓷器店,但旁邊住著一頭大象。

未來一百年,台灣有三個選擇:(1)咒罵、恐懼這頭大象,終日戰戰兢兢;(2)投靠遠方的犀牛,使得犀牛和大象之間形成「威力平衡」;(3)研究大象學,試圖把自己變成一個象伕。

當前世界上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

道理很簡單:未來一千年,台灣不會往東位移一千公里,中國陸塊(無論其政治如何演變)也不會往西位移一千公里,這個鄰居是做定了。

但是,台灣與俗稱「中國」的這個大陸塊之間,雖然地理千年不變,但是關係和相處方式,卻可以改變。

台灣人必須從70年來的最大觀念誤區中走出來——以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13.5億人」。

只要認清楚了以上四個對象之間不能畫上等號,台灣人的所有思維,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都可以豁然大開,海闊天空。

台灣和中國之間雖然文明、文化、制度、價值觀都已極大差異化,但是由於「方塊字紐帶」而讓二者很難脫離關係。

若以地球上「方塊字人群」的高度和廣度來看,台灣是唯一可以改變中國的幹細胞。

即使由純粹的實用主義來講,讓國際間意識到台灣的幹細胞地位,也是台灣必須主動取得的優勢。

【如何面對中國才是正確、符合台灣長遠利益的方法,台灣內部爭議巨大。

作者指出,當下的做法是依靠遠方的犀牛,使得犀牛和大象之間形成「威力平衡」。

但更長遠來看,因為「方塊字紐帶」的因素,台灣可以更積極、更主動,故他大膽提出台灣幹細胞改變中國論。

但,這條路走得通嗎?時間將檢驗一切。

】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范疇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所碩士、台灣大學哲學學士、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理科;連續創業者——曾從事數位教育、數位遊戲、衛星遠距教學、零售連鎖、人力資源、企業及政府組織戰略等行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三十年。

現專職寫作,為香港《亞洲周刊》、台灣《今周刊》、《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中國時報》、《蘋果日報》專欄作者;曾出版《與習近平聊聊台灣與中國》、《與中國無關(第二季)》、《與中國無關》、《台灣會不會死?》、《大拋錨!》、《中國是誰的?》、《台灣是誰的?》等書(以上均為八旗文化出版)。

《台灣是誰的?》亦有德文版(Germanedition,WemGehortTaiwan,ISBN978-3-89966-389-1)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序言上部:台灣的危局與現實第一章:為什麼2020-2022年是台灣的十字路口第二章:台灣如何從「統獨二分法」中脫身第三章:中共如果武力犯台第四章:從灰犀牛到黑天鵝:美共文明衝突下的台灣安全第五章:中共危機是台灣轉機:中國的癌細胞切片第六章:台灣的「國家定位」之解方第七章:誰做總統才能讓台灣洗心革面?一、台灣大選的前世今生(2014-2020)二、需要翻轉的政治體制和文化下部:台灣的主體性與未來第八章:世界座標下的台灣主體性:是誰?在哪裡?往哪去?怎麼去?第九章:腦力犯台:台灣應該自省的文化問題第十章「隔壁大象」永遠在,但台灣有機會做象伕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作者/ 范疇 簡介/ 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2020-2022是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即使只發生一件,台灣都不見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578654730 ISBN10/ 9578654731 EAN/ 9789578654730 誠品26碼/ 2681787748002 裝訂/ 平裝 頁數/ 544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尺寸/ 22X17CM 試閱文字 內文:「五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2020-2022年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即使只發生一件,台灣都不見得吃得消,何況,五本帳簿環環相扣,骨牌效應下連環算總帳的機率,並不算小。

這「五個算總帳」的發生概率,各界分析不同,但我的觀察判斷,其順序排列如下: 一、首先是「中國經濟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從此一蹶不振? 二、其次是「美國政府對中共一黨體制算總帳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中共的一黨專制會不會被迫鬆動? 三、第三是「台灣的國家定位算總帳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如何由當前的「統獨二分法」脫身? 四、第四是「中共對台灣算總帳的日子」,相對的問題是:中共會不會武力犯台? 五、第五是「台灣人民對政府弊端算總賬的日子」,相對應的問題是:台灣能不能政治體制翻轉? 先澄清個概念,「算總帳」不一定會立刻帶來「結帳」,但結帳之前一定得先算總帳,這是事態的規律。

因此,我們可以把算總賬視為結帳動作的開始,從算總賬到結帳,過程可長至十年,可短至數年。

這幾本帳,其實老早就開始算了,本書提出的命題是:在2022年結束前,五本帳其中的數本會開始算總帳,也就是上述五個相對應問題的結帳啟動,而台灣未來數十年、甚至百年的命運演化方向,可能就大致決定了。

中國經濟可不可能近期被算總帳而硬著陸?看法分兩派:一派認為,所有數據和現象都指向中國距離硬著陸已經不遠了,甚至是進行式;另一派認為,不要小看了共產黨手中掌握的工具,此次必然和過去一樣,化險為夷。

這是數千篇文章在爭論的議題,雙邊道理此處無法羅列,但想指出一點一般經濟學界忽略的視角:中共面臨的不是是否硬著陸的選擇,而是是否留在現代國際體系內的選擇。

中共若選擇再度封閉,基本上保持經濟體內循環,佐以近些年來累積的亞非拉接口(亞洲、非洲、拉美),那麼中國經濟可以在未來三十年都不用算總帳,國內鈔票自己印,國外和亞非拉小朋友們進行物資交換就可以湊和過日子了。

但若中共選擇留在現代國際秩序內,那麼在經濟行為及規範上不被算總帳是不可能的。

經濟總帳一算,中共想不體制改革也不可能。

這裡,就帶出第二本總帳:美國政府要不要對中共算算一黨專政體制的總帳? 當下看來,美國是要的,但北京沒看懂或還在裝不懂。

美國在態度上,已經區別「中共」和「中國」,四十年來美國政府都承認「中共」代表「中國」這個主權國家,但是,任何時刻美國都有權以「非民選」理由將「中共」由政府地位降格為政權地位。

所謂的「貿易戰」,不過是切片式的形容詞,其本質是美國對中共體制的「經濟行為規範戰」,根本上超出了金錢利益的範疇。

這本帳,美國是一定要算到底的,何時何事會觸碰到中共一黨專政的底線,世人在密切關注中。

這第二本總帳的算法,台灣變數無可避免的落在公式中,這變數是有解,還是無解,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前之後的「國家定位」議題就是關鍵。

不但中共要介入2020年大選,美國也要介入,兩片燒餅夾油條之下,很有可能2020年就成為台灣的「國家定位」議題算總帳的日子。

其中的凶險,不用多說也知道。

當然,這就連帶出第四本總帳——中共對台灣算總帳。

在2019年初再次重申不放棄武力犯台之後,北京已經急不可耐,開始積極佈署各式各樣的「台灣的一國兩制」吹風研討活動,對台統戰越發猛烈。

反作用力之下,台灣內部也會興起兩股反彈力量,其中一股是對「中國的一國兩制」的概念的追究,挑戰「一國兩制」該不該在中共的一黨專政體制下進行。

當下,台灣已經有人做出一項總結:「一個中國看新疆,一國兩制看香港,和平協議看西藏」。

不是不能討論,而是討論時的事實現象基礎點在哪?另一股反彈力量,當然就是對台灣獨立的追求。

這四本帳,不論是算總賬還是結帳,台灣肯定是還沒有準備好,甚至是鴕鳥式迴避面對。

由於四本帳冊是互動演化的,我也不知大局會往哪方向發展,但是我百分之百知道一件事:一個不敢面對問題的社會,只有選擇自殘或隨波逐流的下場。

四本帳之外,有沒有一本帳冊是台灣自己百分之百可以自己結帳的?當然有,那就是第五本帳——台灣公民如何清理台灣政治體制內的弊端和人民自己身上的陋習,以躋身世界上「良好治理」(GoodGovernance)國家的行列。

這本帳如果能結清,台灣就可以像是一棟底盤堅實的鋼骨大廈,防震級別由磚瓦結構的四級提升至七級。

前述四本帳無論如何連動,台灣的防災係數都會大大提高。

這五本帳之間的環環相扣,其間標誌性的時間點,當然就是由以下三件事組成,依時間發生的順序如下:一、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二、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三、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

三件事中每一件事的結果,都將牽動另外兩件事的結果。

由於長期受到中共的封鎖,台灣社會的世界觀、志氣都落後於國際大局,自限、自娛於茶壺內的風波,難以從三百六十度的視野定位台灣;因此,大多數的台灣成年人(也就是選民),習慣於把上述的第一件事:台灣的大選,當成「台灣的大選」,而無視於2020年大選對「五本總帳」中的第二件、第三件事的衝擊力道,總覺得無論台灣如何做,都影響不了上述第三件、第三件事。

把話說重一點,台灣由於過去四百年的「被殖民」以及「被作基地」的歷史記憶過深,因而「舊恨綿綿」甚至「舊情綿綿」,對於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不但認識不清楚,甚至喪失了追問人生的五個最重要問題的能力和勇氣: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在哪裡?我可以往哪裡去?怎麼去? 這本書的篇章,看起來有些駁雜,但其實是有一條主軸的,現把這條主軸的邏輯順序條列如下,也算是一種導讀吧。

但是必須提醒的是,本書內容的展開方式,並沒有完全依照這主軸邏輯,因而可能造成讀者一種「跳躍式」的感覺。

但這是筆者的有意識的選擇而致,因為當前世界形勢逼人,時間不等人,所以筆者把「我現在在哪裡」(台灣的現實處境)、「我如何應變」(打開應變方向的腦洞)放在了本書的上半部,而把「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歷史及其遺留情緒)、「我可以往哪裡去」(台灣的世界角色),放到了本書的下半部。

這條主軸大致是這樣的: 一、台灣困於四百年「被殖民」以及「被作基地」的歷史記憶,被「舊恨綿綿」和「舊情綿綿」綁架,陷入了「凡事二分法」的詛咒,導致原地打轉,有限的資源配置錯位,原生志氣以及創造力大大被框限,也為覬覦台灣地緣戰略優勢的對手得以進行分化、分裂台灣。

二、台灣對以上第一條的自覺,是台灣唯一的脫困方式。

沒有社會的自覺、每個人的自覺,台灣還會重複「被殖民」或「被作基地」的地緣宿命。

但如果台灣得以進入自覺狀態,台灣的世界地位,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會可持續的提升,用市井語言說,就是「走路有風,口袋有錢」。

三、台灣人的自覺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要達標,台灣還必須務實。

務實分兩方面:政治和經濟。

政治上的務實,就是不要因為任何「意識形態」或「基本教義」影響了對「現實政治」(德文Realpolitik)的誤判。

也就是要清楚的知道在現階段對誰不掉隊,對誰不插隊。

經濟上的務實,就是要打好法治(ruleoflaw)和法制(rulebylaw)的基礎,然後善用對外政策的彈性,對全世界的經貿開大門、走大路。

四、台灣不大,但也不算小。

可以左右台灣命運方向的不是比大小,而是善用台灣最大的資產——地緣優勢;在善用地緣優勢下,把台灣變成一個「四流國家」——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

五、台灣還有第二個優勢,那就是文明以及制度的優勢,但是台灣人不能被沖昏了頭,以為單靠文明及制度就能保台灣國運。

台灣人必須面對自己所處文化及制度中的惡端,通過公義力量來減少制度中的肉桶,通過法治來遏制以民主為名的投機亂法。

六、有數千年人類活動歷史的台灣,雖然地處人類文明遷移路徑的末端,但由於同時兼具「陸塊末端」和「海洋起點」的雙重地質特性,台灣的海洋遺產和陸塊遺產也造就了今日台灣。

因此,即使在近四百年的「被殖民」和「被作基地」的框限下,台灣的現貌並不純屬歷史事件的意外,而也有一種真正台灣特色的原生文化力量,也就是筆者在過去的書中所詳細陳述的「平民三精神」——(1)誰怕誰?(2)人不能欺負人。

(3)永遠不相信絕對權威。

有邏輯訓練的讀者,應該可以看出,由這樸素的「平民三精神」的相互邏輯關係中,所有西方所謂的「民主、自由、法治」原則,都可以推導出來,而成為台灣的原生動力。

七、台灣社會紛擾之源之一的「國家定位」問題,並非無解,但是需要創意、耐心、技能和志氣。

同時,台灣人必須普遍意識到,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並不只是一個台灣的內部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到世界的問題。

把時間拉長到未來五十年,因台灣國家定位問題所帶來的世局影響力道,大於英國是否脫歐、魁北克是否獨立。

因此,台灣各界的「從世界格局看台灣國家定位問題」的能力,必須迅速提升高度。

唯有讓國際充分理解台灣是一個足以牽動世界未來數十年運道的地方,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台灣的國防安全。

八、對於與俗稱「中國」(China)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台灣人必須從七十年來的最大觀念誤區中走出來——以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十三點五億人」。

只要走出了這個觀念誤區,認清楚了以上四個對象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台灣人的所有思維,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都可以豁然大開,海闊天空。

九、銅板的另一面,台灣自己對台灣也有類似的七十年誤區。

過去以為「國民黨=台灣」,後來有人以為「民進黨=台灣」,好在2016年及2018年的選舉某個程度上打破了這個誤區,但是仍然有太多的台灣人擺脫不了「執政黨=台灣」或「政府=台灣」。

可以說,台灣的政治進步,過去是,將來也會是一個又一個「打破等號」的過程。

十、當前世界上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

「中國問題」對遙遠的國度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但是對台灣卻會是亙古的。

道理很簡單:未來一千年,台灣不會往東位移一千公里,中國陸塊(無論其政治如何演變)也不會往西位移一千公里,這個鄰居是做定了。

當前,台灣就像一家精緻的瓷器店,而隔壁住了一頭大象。

但是,台灣與俗稱「中國」的這個大陸塊之間,雖然地理千年不變,但是關係和相處方式,卻可以改變。

十一、在可預見的將來,台灣和中國之間不會改變的最大公約數,就是雙方都使用「方塊字」,雖然文明、文化、制度、價值觀都已極大差異化,但是表達這些差異化的文字符號還是方塊字。

換句話說,雙邊理性的人,只要不是在權力鬥爭的場域中,再大的差異都是可溝通的,不至於雞同鴨講。

因此,只要雙邊理性的人,能夠打破上述第八和九條所述的「等號」,文明層次的溝通機會是存在的。

十二、以中國的體積和人口,世界必因中國而改變,不論這改變是好還是壞的。

而由於上述「方塊字紐帶」,中國可因台灣而改變。

若以地球上「方塊字人群」的高度和廣度來看,台灣是唯一可以改變中國的幹細胞。

即使由純粹的實用主義來講,讓世界上、國際間意識到台灣的幹細胞地位,也是台灣必須主動取得的優勢。

這個道理,可以歸納出一個論述:「世界必因中國而改變,中國可因台灣而改變,今天的中國處於病態,世界必須珍惜台灣的幹細胞地位,台灣更必須懂得善用自身的幹細胞地位」。

(選自第一章為什麼2020-2022年是台灣的十字路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2020-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一旦錯過,一兩代台灣人就會被「某種」路徑鎖定! 台灣人是否可以把握住這次歷史機遇? 各種外部因素為何?要解決的各種內部問題又是什麼?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讀書共和國好書推薦雙書75折起 【SR】八旗文化全書系雙書75折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