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政治的觀點來看,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政治和理念基礎可被稱為日本國民 ... 激進的日本民族主義者,是指具有日本民族主義信念(有些甚至到達了極端民族主義的程度), ... 日本民族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日本民族主義,日語稱国粋主義或日本主義,指的關於日本民族的民族主義(特別是愛國主義)的是一系列的概念,內容比較寬泛。

目次 11905年-1945年 21945年後 3激進的日本民族主義者 4參考文獻 5參見 6外部連結 1905年-1945年[編輯] 從政治的觀點來看,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政治和理念基礎可被稱為日本國民理念(Japanesenationalistideology,或譯為日本民族主義者理念,即是所謂日本精神)。

這種理念難於簡單闡述,包括了種族正確教條,部分類似於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哲學、民族主義、文化、宗教各成分的的混合體。

日本的傳統——武士道、神道教(神國主義)、八幡神信仰、菊花象徵等,都為民族主義提供了溫床。

從明治時代起,日本在教育上強調傳統的民族政治價值觀、宗教觀和道德觀的重要作用。

日本在官僚機構上實現了現代化,但仍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日本要成為至少能與西方勢力並肩的強大國家的想法,自1905年的日俄戰爭勝利後起逐日增強。

從昭和時代起教育系統便注入了軍國主義種族理念,以讓日本成為軍事強國並為未來所需的兵力做好準備。

太平洋戰爭時期,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更為國家主義的皇國史觀和日本精神論等意識形態。

[1] 1945年後[編輯] 1946年2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被任命起草一份模範憲法用以引導日本人民。

美國的目的在於從日本的政府、社會、經濟體制上徹底根除日本武力賴以存在的基礎。

由於放棄了戰爭和武力,日本尋求從美國處獲得安全保障。

冷戰開始後,從地緣政治考慮,美國與日本有著較密切的關係。

日本希望能夠憑藉這種關係,及時在當時的兩極世界裡扮演重要角色。

日本在二十世紀後期,所創造的經濟奇蹟轉移了國民對民族主義的注意。

今天的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在升溫。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日本的外交政策的民族主義立場更為明顯。

右翼的歷史修正主義者尋求修改或重寫日本憲法,去除憲九條的約束。

一般認為這將使日本建立不受美國制約的外交政策。

一些民族主義色彩濃厚的書籍,如《日本可以說不》,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也說明了日本民間民族主義的升溫。

教科書對二戰期間日本所扮演的角色的淡化處理、首相對靖國神社的多次參拜,被認為是日本民族主義的升溫。

另一方面,亦有觀點將日本近年來的上述變化看作不過是對民族自信心的維護,並指出日本並不比其一些鄰國更為民族主義化。

激進的日本民族主義者[編輯] 主條目:日本右翼團體 激進的日本民族主義者,是指具有日本民族主義信念(有些甚至到達了極端民族主義的程度),且具有較激進的思想、言論或行動的人。

中國大陸的部分網友,將他們稱為(日本)憤青。

在日本被稱謂「憤怒青年(怒れる若者たち)」的是1959年到1960年的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修改和三井三池煤礦勞工鬥爭時參加反政府、反體制運動的大量學生和青年工人。

取名於1950年代英國文學潮流「AngryYoungMen」。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代,在日本的學生里對馬克思主義的熱情消退,一部分學生轉向愛國主義。

比如,在中國被批評為右翼教科書的《新しい歴史教科書》的編寫和推廣是很多年青人參與的群眾文化運動方式進行。

這種形式的右翼運動在以往的日本是少見的。

那些年青人對前一代的左翼學生運動有蔑視之感,並對淡化日本國民意識的現行大部分教科書有反感。

參考文獻[編輯] ^西田毅.国粋主義こくすいしゅぎ.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2020-01-21].  參見[編輯]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漫畫嫌韓流 特定亞洲 日本文化 日本化 皇民化運動 親日派 日本學 日本主義 明治維新 日本戰後經濟奇蹟 外部連結[編輯] Japan'sNewNationalists TheRiseofJapan'sNeo-Nationalists:WhatItMeanstotheUnitedStates[永久失效連結] MediaIntimidationinJapan,ACloseEncounterwithHardJapaneseNationalism "I'mHereAlive":History,Testimony,andtheJapaneseControversyover"ComfortWomen" JapanesenationalismLinkIndex UniversityresearchstudyaboutJapanesenationalism RisingJapanesenationalism? Japan'sNationalismRisksitsPowerPositioninEastAsia YasukuniShrine,JapaneseNationalism,andtheConstitution 閱論編大日本帝國思想・政策方針 尊王攘夷(尊王論(日語:尊王論)和攘夷論(日語:攘夷論)) 國體(日語:国体) 國家神道(神佛分離) 國粹主義 八紘一宇 南進論 亞細亞主義 東亞新秩序 基本國策要綱(日語:基本国策要綱) 國體之本義(日語:国体の本義) 臣民之道(日語:臣民の道) 天皇歴代天皇 明治天皇 大正天皇 昭和天皇 憲法上的角色 國家元首-天皇大權(日語:天皇大権)-大命降下(日語:大命降下) 諮詢機構 元老 內大臣府 樞密院 重臣會議(日語:重臣会議) 御前會議 象徴 日章旗 旭日旗 國徽(菊花紋章-桐紋) 御璽 《君之代》 政治 《大日本帝國憲法》 《五條御誓文》 《教育敕語》 大政翼贊會 國體(日語:国体) 國民精神總動員 《治安維持法》 《戰時教育令》 《戰時行政特例法》 特別高等警察 鄰組 大東亞會議 大東亞共榮圈 八紘一宇 身分 四民平等 臣民(日語:臣民) 皇族 華族和朝鮮貴族 士族 卒族(日語:卒族) 平民(新平民) 非國民 部落民 非人 穢多 家船 政府政權 太政官(太政大臣和大臣(日語:大臣(日本)))→內閣(內閣總理大臣和國務大臣) 行政(省廳) 宮內省 遞信省和鐵道省→運輸通信省→運輸省和遞信院(日語:逓信省) 外務省 大藏省 刑部省→司法省(日語:司法省) 文部省 兵部省→陸軍省和海軍省 民部省(日語:民部省)→內務省 工部省→農商務省→農林省和商工省(日語:商工省)→農商省 神祇省(日語:神祇省)→教部省(日語:教部省) 拓殖務省 拓務省 企畫院(日語:企画院) 厚生省 興亞院 情報局(日語:情報局) 大東亞省 軍需省 立法(帝國議會) 貴族院-眾議院 司法(裁判所) 大審院-控訴院(日語:控訴院)-地方裁判所(民事地方裁判所(日語:民事地方裁判所)和刑事地方裁判所(日語:刑事地方裁判所))-區裁判所(日語:区裁判所) 地方法院(日語:地方法院) 高等法院(日語:高等法院) 軍事日本軍 大本營 參謀本部 軍令部 《軍人敕諭》 《戰陣訓(日語:戦陣訓)》 日本核研究 神風特攻隊 日軍戰爭罪行 軍事參議院 大日本帝國陸軍 陸軍三長官 陸軍飛行戰隊 鐵道聯隊(日語:鉄道連隊) 近衛師團 皇道派 殘留日本兵 統制派 憲兵 大日本帝國海軍 海軍航空隊 海軍陸戰隊 艦隊派(日語:艦隊派) 條約派(日語:条約派) 歴史明治時代 明治維新 戊辰戰爭 西南戰爭 第一次中日戰爭 廣島大本營(日語:広島大本営) 《馬關條約》 三國干涉 乙未戰爭 義和團之亂 日英同盟 日俄戰爭 日韓併合 大正時代 大正政變 大正浪漫 大正民主 第一次世界大戰 宇垣裁軍 《種族平等議案》 《普通選舉法(日語:普通選挙法)》 《華盛頓海軍條約》 滿蒙問題 昭和時代 昭和摩登 昭和金融恐慌 濟南慘案 《倫敦海軍條約》 五一五事件 二二六事件 昭和維新 滿洲事變 第一次上海事變 蘇日邊界衝突 《防共協定》 第二次中日戰爭(第二次上海事變) 《日德義三國同盟條約》 《日蘇中立條約》 太平洋戰爭和大東亞戰爭 松代大本營(日語:松代大本営跡) 大東亞會議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蘇聯參戰 日本投降(《波茨坦宣言》・《玉音放送》) 同盟國佔領下的日本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日本國憲法》→日本國 宗教律法、制度及思想 《現人神》 《敕祭社》 《國家神道》 《大教宣布(日語:大教宣布)》 《祭政一致》 《近代社格制》 《神道指令》 神社(宮) 伊勢神宮 東京大神宮 橿原神宮 明治神宮 靖國神社 護國神社 湊川神社 臺灣神宮 臺南神社 朝鮮神宮 關東神宮 南洋神社 樺太神社(英語:樺太神社) 機構 神祇省(日語:神祇省)→教部省(日語:教部省)→社寺局(日語:社寺局) 大教院→神道事務局(日語:神道事務局) 神社局→神祇院(日語:神祇院) 日本大學皇道學院(日語:日本大学皇道学院) 全國神職會(日語:全国神職会) 皇典講究所(日語:皇典講究所) 經濟 日本經濟史 富國強兵 經濟新體制確立要綱(日語:経済新体制確立要綱)(統制經濟) 文教法令、方針 《教育令(日語:教育令)》→《戰時教育令》 《臺灣教育令》 《朝鮮教育令(日語:朝鮮教育令)》 《大學令(日語:大学令)》 《帝國大學令(日語:帝国大学令)》 《專門學校令(日語:専門学校令)》 《師範學校令(日語:師範学校令)》 《高等學校令(日語:高等学校令)》→《高等中學校令(日語:高等中学校令)》(未實施) 《中學校令(日語:中学校令)》、《實業學校令(日語:實業学校令)》、《高等女學校令(日語:高等女学校令)》→《中等學校令(日語:中等学校令)》 《小學校令》→《國民學校令》 內鮮一體 日臺共學制度 皇民化運動 高等教育(日語:旧制高等教育機関) 官立大學 帝國大學 大學(日語:旧制大学) 商科大學 工科大學(日語:旧三工大) 醫科大學(日語:旧六医大) 文理科大學(日語:旧二文理大) 大學預科 師範學校 高等師範學校(日語:高等師範学校) 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日語:女子高等師範学校) 專門學校 女子專門學校(日語:旧制女子専門学校) 醫學專門學校(日語:旧制医学専門学校) 齒科醫學專門學校(日語:旧制歯科医学専門学校) 藥學專門學校(日語:旧制薬学専門学) 外事専門學校(日語:外国語学校(旧制)) 藝術專門學校(日語:芸術系旧制専門学校) 宗教專門學校(日語:宗教系旧制専門学校) 高等學校 高等中學校(日語:高等中学校) 高等商業學校(日語:高等商業学校) 高等工業學校(日語:高等工業学校) 高等農林學校(日語:高等農林学校) 高等商船學校(日語:高等商船学校) 中等教育(日語:旧制中等教育学校) 中學校 高等女學校 實業學校 實業補習學校 初等教育(日語:旧制小学校) 小學校(日語:旧制小学校) 尋常小學校(日語:尋常小学校) 高等小學校(日語:高等小学校) 尋常高等小學校 台灣小學校 公學校 國語傳習所 蕃人公學校 蕃童教育所 國民學校 領域依共通法(日語:共通法)之領土分類 內地 其他1(外地2) 外地1 南樺太3屬:樺太民政署(日語:樺太民政署)→樺太廳 臺灣屬:臺灣總督府 朝鮮屬:朝鮮總督府 關東州租:關東都督府→關東廳(日語:関東庁)→關東局-關東州廳(日語:関東州庁) 南洋群島託:臨時南洋群島防備隊(日語:臨時南洋群島防備隊)民政署→南洋廳 大東亞共榮圈(附庸國) 滿洲國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和蒙古聯合自治政府 泰國(進駐(日語:日本軍進駐下のタイ)) 緬甸國 菲律賓共和國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太平洋戰爭時期佔領區 法屬印度支那(入侵→佔領:法屬印度支那(英語:FrenchIndochinainWorldWarII)-柬埔寨-寮國-占巴塞) 大宮島(佔領(日語:日本軍によるグアムの占領)) 香港(佔領) 大鳥島(佔領) 菲律賓(佔領(日語:日本占領時期のフィリピン)) 緬甸(佔領(日語:日本占領時期のビルマ)) 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佔領(日語:日本軍によるアンダマン・ニコバル諸島の占領)) 聖誕島(佔領(日語:日本軍のクリスマス島占領)) 熱田島(佔領) 鳴神島(佔領) 諾魯(佔領(日語:日本占領時期のナウル)) 馬來亞(佔領) 婆羅洲(砂拉越、汶萊、北婆羅洲、納閩)(佔領) 昭南島(佔領) 東印度群島(佔領) 紐幾內亞島(佔領) 索羅門群島(佔領) 相關設施 鹿鳴館 遊就館 1:包含屬地、租借地和國際聯盟託管地。

2:「外地」之概念出於《共通法(日語:共通法)》第一條「於本法稱地域,謂內地、朝鮮、臺灣,又關東州。

前項之內地,包含樺太」。

3:根據《敕令第124號關於樺太之郡町村編製件》編入為外地,直到1942年才因畫歸日本內務省管轄且適用國內法從而成為內地。

閱論編反華情緒或反華事件背景 中國移民史 中國威脅論 日本民族主義 反華 黃禍 黃禍(小說)(英語:YellowPeril(novel)) 傅滿洲 支那人 支那 Chinaman 按迫害者 蘇哈托 波爾布特 鑾披汶·頌堪 阿德里安·華爾庚尼爾(英語:AdriaanValckenier) 按受害人 塔瑪塔納塔·哈約諾(英語:ItaMartadinataHaryono) 按國家、地區 日本 朝鮮半島 印度尼西亞 越南 馬來西亞 納粹德國 美國 印度(英語:PersecutionofChineseIndians) 按組織 蒙古白色納粹十字 日本右翼團體 按事件美洲 美國 1871年洛杉磯華人大屠殺 美國排華法案(1882-1943年) 1885年石泉城大屠殺 1885年塔科馬暴亂(英語:Tacomariotof1885) 加拿大 1923年華人移民法(1923-1967年) 1885年伊薩夸暴亂(英語:Issaquahriotof1885) 1886年西雅圖暴亂(英語:Seattleriotof1886) 1886年溫哥華反華騷亂(英語:Vancouveranti-Chineseriots,1886) 墨西哥 1911年托雷翁大屠殺 大中華地區侵略者在中國大陸的行為 1894年旅順大屠殺 1900年庚子俄難 1928年五三慘案 1932年平頂山慘案 南京大屠殺(1937-1938年) 重慶大轟炸(1938-1944年) 成都大轟炸(1938-1944年) 1938年三竈島萬人墳 1939年樂山大轟炸 南石頭大屠殺(1941-1945年) 1943年廠窖慘案 日軍在香港的行為 香港日占時期 東亞 日本 日本反中情緒 韓國 1931年萬寶山事件 香港 香港反水貨客示威 西藏 第一次驅漢事件 第二次驅漢事件 東南亞 柬埔寨 紅色高棉大屠殺(1975-1979年) 印尼 1740年紅溪慘案 印度尼西亞大屠殺(1965-1966年) 1965年九三〇事件 1997年5月馬辰市反華暴亂(英語:BanjarmasinriotofMay1997) 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 馬來西亞 1948年峇冬加里屠殺慘案 1969年五一三事件 緬甸 2015年果敢軍事衝突 菲律賓 呂宋大屠殺(1603、1609、1639、1662年) 新加坡 1942年肅清大屠殺 1964年新加坡種族騷亂 1969年新加坡種族暴動 越南 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 大洋洲 澳洲 白澳政策(1901-1972年) 1857年巴克蘭反華暴亂(英語:BucklandRiot) 1860-1861年勃蘭崗反華暴亂(英語:LambingFlatriots) 索羅門群島 2021年索羅門群島騷亂 全球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排外及種族主義 中國病毒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日本民族主義&oldid=69090277」 分類:日本民族主義日本民族問題隱藏分類:含有日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18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Galego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PortuguêsРусский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