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路古道之闢建、昌盛、沒落與再現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路,是人為了要往來連絡或者是運輸時的產物,其述說了人們的歷史故事,也在自然環境中留下軌跡。

本論文以使用的觀點來探究魚路古道的興衰。

從長時間來看,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206.189.149.24)您好!臺灣時間:2022/08/2401:4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邱堂晟研究生(外文):CHIU,TANG-CHENG論文名稱:魚路古道之闢建、昌盛、沒落與再現論文名稱(外文):Theestablishment,rising,decadence,andrehabilitationofFishRoadHistoricTrail指導教授:林益厚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系所名稱:景觀學系碩士班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學類:景觀設計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8畢業學年度:96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16中文關鍵詞:國家公園、文化襲產、文化景觀、古道相關次數: 被引用:4點閱:759評分:下載:1書目收藏:4   道路,是人為了要往來連絡或者是運輸時的產物,其述說了人們的歷史故事,也在自然環境中留下軌跡。

  本論文以使用的觀點來探究魚路古道的興衰。

從長時間來看,由地區發展、產業的使用和變化與交通運輸的改變上來印證、了解魚路古道的闢建、昌盛、沒落與再現之因,同時在發生時間上明確了解其興衰脈絡。

從文獻分析,魚路古道的變化歷程界定出四個時期:一、闢建期:1850年以前(咸豐年間以前),由於北台灣的開發,人口移入產生交通運輸需求逐漸形成古道,與禁止採硫、守磺時的道路。

二、昌盛期:1850-1945年(咸豐年間到民國三十年代),闢建完成之後有各項產業的運輸與人為活動在此發生。

漁獲、硫磺開採、茶葉、牛隻的運輸直到1945年後公路開通,取代魚路古道。

三、沒落期:約1945-1990年(民國三十年代到民國八十年代),從茶葉、牧牛、硫磺的產業末落,與公路開通取代魚路的漁獲運輸。

四、再現期:約1990-現今(民國八十年代到現今),因國家公園設置,生態旅遊興起而再現。

  近年來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注重生活品質,也重視環境保育,陽明山也因特殊的環境,具有充分的遊憩資源,值得保育,因而被劃設為國家公園。

魚路古道在其中即被發掘,與重新規劃、復舊,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生態旅遊示範路線。

  魚路古道歷史當悠久,昔日它是一條士林、金山在民生上很重要的一條往來溝通道路,今天它轉變成為出外踏青的步道,值得我們去更深入一層去探討與了解它。

藉由上述,得以完整了解魚路古道在時空上的發展,同時藉此,讓我們了解古道在文化襲產上之價值與意義。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基本概念………………………………………………3第三節 研究範圍……………………………………………………………16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19第二章 魚路古道的闢建第一節 魚路起始的時空背景………………………………………………22第二節 清朝河南勇路的形成………………………………………………26第三節 日據時代日人路的闢建……………………………………………30第三章 魚路古道昌盛之因第一節 守磺與開放採硫……………………………………………………33第二節 茶葉引進種植………………………………………………………37第三節 擎天崗為牧場之使用………………………………………………46第四節 漁獲的運送…………………………………………………………53第五節 魚路古道興盛時的其他活動紀錄…………………………………61第四章 魚路古道之沒落與再現第一節 產業變化使得魚路的需求性減少…………………………………68第二節 公路開闢取代魚路古道……………………………………………73第三節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成立與魚路的踏勘研究………………………77第四節 魚路古道之復舊與生態旅遊之推動………………………………80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第一節 結論…………………………………………………………………87第二節 建議…………………………………………………………………90參考文獻附錄 一、引用文獻1.G.L.MacKay,台灣研究叢刊第六九種台灣六記,1960年1月。

2.大屯郡,大屯郡產業要覽,1932年。

3.內政部,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內政部,1985年5月。

4.天野屋利介,經濟時評(經濟統制夜話),台灣時報269。

5.王一婷,台灣的古道,遠足文化,2002年5月,頁43。

6.北畠茂春,生鮮魚類配給統制規則の運用の實際に就いて,台灣水產雜誌235,1943年7.古山春司郎,戰爭と犯罪,台灣時報253,1941。

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台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64年,頁117。

9.李文良,中心與周緣:台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

10.李瑞宗,金包里大路北段(八煙-磺港)調查研究與復舊計畫,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年12月。

11.李瑞宗,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之研究,國家公園學會,1994年6月30日。

12.李瑞宗,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規劃,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5年12月31日。

13.林熊祥等,台灣省通志稿卷四經濟志物價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14.松尾俊郎、孔滌庵,交通地理學概論,台灣商務,1978年。

15.宮本曉誕,大屯山的水牛放飼,台灣農事報第132號,1916年。

16.張迺欽,經興大嶺牧場,台灣新生報,1952年3月17日。

17.陳俊,台灣道路發展史,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87年10月。

18.陳敏雀,淡蘭古道文山東線的開發、沒落與文化再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9.陳慈玉,台北縣茶業發展史,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

20.游登良,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產,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

21.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金包里大路生態旅遊面面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5年。

22.楊東霖,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23.楊素珠,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牧業生態襲產之形成過程與延續途徑-談耕牛寄養牧場轉形為景觀牧場之演化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8月24.葉振輝,台灣開發史,台原出版社,1995年5月。

25.劉克襄,台灣舊路踏查記,玉山社,1995年5月。

26.劉益昌,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沿線考古遺址調查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2年12月,頁51。

27.戴鎂珍,TAIWANPLAY台灣輕鬆走NO.04台灣古道輕鬆走,城邦文化,2002年6月。

二、參考文獻1.大輿出版社,大台北縣市鄉鎮地圖集,大輿出版社,2006年7月。

2.尹章義,台灣開發史研究,聯經,1989年。

3.毛治國,文化資產與觀光遊憩之關連,研考雙月刊,第十五卷第五期(165期),1991年。

4.王一婷,台灣的古道,遠足文化出版社,2002年。

5.伊能嘉矩原著,台灣文獻委員會編譯,台灣文化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保存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7.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年。

8.何妍璘,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台灣銀行,1962年。

10.吳田泉,台灣農業史,自立晚報,1933年。

11.吳振鐸,台灣農家要覽(上冊)二、茶葉,豐年社,1980年。

12.呂理昌,初探魚路古道,大自然,1994年。

13.呂理昌,金包里大道一條人文歷史步道,陽明山國家公園簡訊,1996年。

14.李瑞宗,丹山草欲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1996年。

15.李瑞宗,陽明山國家公園金包里大路南向路段人文史蹟資源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9年。

16.沈燕文,草嶺古道芒花季遊憩體驗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7.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簡編,台灣文獻叢刊,1868年。

18.林哲慧,台灣歷史古道保存之願付價值-以草嶺古道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9.林煙庭,台灣古道特輯,國民旅遊,1999年。

20.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聯經,2001年。

21.林衡道,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22.洪敏麟,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年。

23.郁永河,稗海遊記,台灣文獻叢刊,,第44種,台灣銀行,1959年。

24.馬以工,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政部營建署,1990年。

25.高拱乾,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第2種,大通書局,1987年。

26.盛清沂,臺北縣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60年。

27.郭瓊瑩、鄭嘉玲,擎天崗草原計畫,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87年。

28.陳其南,歷史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社區產業發展,歷史月刊,123期,1998年。

29.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台灣大通書局,1963年。

30.曾彥蓉,陽明山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評估與管理策略研擬,台北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1.曾迺碩,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年。

32.程振粵,運輸學概要,三民,1980年。

33.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金包里大路解說(摺頁),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0年。

34.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優遊圖,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3年。

35.黃叔璥,臺海史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台灣銀行,1957年。

36.黃服賜,鄉土襲產保育基本概念架構之建立,地理學報,第28期,2000年。

37.黃炫星,台灣的古道,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1年。

38.黃淑為,影響登山步道環境屬性偏好因子之探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1998年。

39.黃萬祥,從「活文化資產」到「城鄉生命重現」-21世紀城鄉規劃發展之新思維,北縣文化,70期,2001年。

40.黃躍雯,築夢荒野-台灣國家公園的建制過程,稻香出版社,2001年。

41.楊南郡,臺灣百年前的足跡,玉山社,1996年。

42.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交通篇,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7年。

43.劉千慈,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效果之研究-以金包里大路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44.劉克襄,橫越福爾摩沙,外國人在臺灣的旅行,自立報社,1957年。

45.劉昌益,金包里路(魚路古道)沿線考古遺址調查研究,國家公園學會,2004。

46.劉金龍,發展人文與生態遊憩潛力研究-以雪霸國家公園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47.蔡書玄,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結合八煙社區為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8.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臺灣銀行,第140種,臺灣銀行,1962年。

49.叢培芝,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叢書步道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1996年。

三、參考網站1.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http://www.ymsnp.gov.tw/2.台灣國家公園http://np.cpami.gov.tw/3.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tw4.古道今訪http://tour.tpc.gov.tw/TourInfo/OldPath/index.asp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探討 2. 陽明山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之評估與管理策略研擬 3. 草嶺古道芒花季遊憩體驗之研究 4. 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策略之研究 5. 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結合八煙社區為例 6. 發展人文與生態遊憩潛力研究-以雪霸國家公園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為例 7. 文化景觀保存與鄉村社區發展之研究-以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為例 8. 循古旅徑-以訪客攝影法探究草嶺古道之文化意象 9. 台灣歷史古道保存之願付價值-以草嶺古道為例 10. 嘉義市宣信國小南田古道本位課程與環境意象之研究   1. 3.毛治國,文化資產與觀光遊憩之關連,研考雙月刊,第十五卷第五期(165期),1991年。

2. 12.呂理昌,初探魚路古道,大自然,1994年。

3. 28.陳其南,歷史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社區產業發展,歷史月刊,123期,1998年。

4. 36.黃服賜,鄉土襲產保育基本概念架構之建立,地理學報,第28期,2000年。

5. 陳美如、蔡精育、宋鎧、范錚強,2012,「線上口碑對消費者購買圖之影響─網路論壇的實驗研究」,中山管理評論,20卷2期:441~475。

6. 蔡瑤昇、呂文琴、高國書、黃詔宏,2012,「內外控人格特質干擾口碑意圖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15卷4期:November。

  1. 淡蘭古道文山東線的開發、沒落與文化再興 2. 台灣歷史古道保存之願付價值-以草嶺古道為例 3. 古道解說方案設計之研究—以東北角草嶺古道為例 4. 古道景觀資源資訊系統之建置 5. 社區參與生態旅遊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結合八煙社區為例 6. 循古旅徑-以訪客攝影法探究草嶺古道之文化意象 7. 以文化景觀角度探討歷史古道之維護管理–以淡蘭古道為例 8. 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 9. 魚路古道采風—磺火捕魚余真賢水墨創作論述 10. 嘉義市宣信國小南田古道本位課程與環境意象之研究 11. 生態旅遊遊客特性及遊憩行為之研究-以金包里大路為例 12. 草嶺古道芒花季遊憩體驗之研究 13. 八通關日古道(八通關越道路)旅遊發展之研究:永續旅遊角度的檢視 14. 臺北市天母古道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行為、參與動機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15. 臺北市天母古道登山健行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