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演義拼音yǎn yì,指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增添一些細節,用章回體寫成的小説。

小説體裁之一。

演義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周黨傳》:“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

演義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3個義項) 添加義項 ▪小説體裁 ▪音樂專輯 ▪2011年游龍清風(北京)科技製作的網頁遊戲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演義/2458048 複製 複製成功 演義 (小説體裁) 編輯 鎖定 演義拼音yǎnyì,指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增添一些細節,用章回體寫成的小説。

[1]  小説體裁之一。

演義一詞,最早見於《後漢書·周黨傳》:“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

”據《辭海》解釋:“謂敷陳義理而加以引申。

”可見演義是指根據史傳、融合野史經藝術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種通俗的長篇小説。

近代認為演義與演繹意義相近,是作者根據史實由一定邏輯性假設出來的事件。

中文名 演義 出    自 《後漢書·周黨傳》 性    質 長篇小説 特    點 講史 目錄 1 來源 2 特點介紹 3 作品 演義來源 編輯 “演義”一詞始見於《後漢書.周黨傳》:“黨等文不能演義,武不能死君。

”《文選》卷十潘安仁《西征賦》:“晉演義以獻説。

”李善注:“《小雅》曰:‘演,廣、遠也。

’”演義即指推演、詳述道理。

唐以後用於書名者有蘇鶚的《蘇氏演義》、梁寅的《詩演義》等。

宋元時代普遍稱盛行的“講史”為“演史”。

至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始用“演義”之名稱歷史小説。

該書卷首蔣大器《序》曾作這樣的解説:“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

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

”後來者一般也是這樣理解演義一詞的,如雉衡山人(楊爾曾)《東西兩晉演義序》説:“一代肇興,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藂(cong)取而演之,以通俗諭人,名曰演義。

蓋自羅貫中《水滸傳》、《三國傳》始也。

”但歷史上也有人廣義地理解“演義”一詞,將它作為“小説”的代名詞。

如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説:“今世傳街談巷語,有所謂演義者,蓋由在傳奇雜劇下。

”《古今小説》的天許齋題識道:“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中。

”他們所説的“演義”即為廣義的“小説”。

演義特點介紹 編輯 主要以講史為內容,其特點是:依傍史傳,再現成文;偏重敍述,故事性強;行文淺顯,通俗易懂。

演義作品 編輯 演義小説由於採用了章回體形式,深得民眾喜愛,故而得到迅速發展。

到了明清時期,歷史演義小説在民間廣泛地流行起來。

《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水滸傳》和《洪秀全演義》等都是產生於這個時期。

尤其在明清兩代,演義小説數以千計,產生了不少優秀的章回小説,如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馮夢龍的《三言》、淩濛初《二拍》、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相繼面世。

參考資料 1.    演義的解釋|演義的意思|漢典“演義”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1-03-04] 圖集 演義的概述圖(2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0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申个大懒腰时代 (2022-03-12) 1 來源 2 特點介紹 3 作品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