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職場困擾讓焦慮上身精神科醫師傳授6招自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診斷有焦慮症及睡眠障礙,給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情形大幅改善,現在家準備公務人員考試並於門診規律治療中。

33歲男性,一般上班族,工作上算是順利,但 ... 【NOW健康王澍清/台北報導】24歲未婚男性,自述去年畢業後待業了3個多月,找到目前工作但薪資低,且非自己興趣專項,想換工作時又遇到疫情大爆發,公司直接放無薪假,頓時經濟壓力大增,投了近百份履歷,大多石沉大海,焦慮失眠、無法專注的情況持續數月,待疫情稍緩趕緊求助門診。

診斷有焦慮症,持續於門診治療。

22歲大四女學生,父母告知希望她畢業後不用再協助她的經濟,原本就已經感到有找工作的壓力,也不確定自己要找哪類的工作,再加上與父母求職觀念衝突,因此心中糾結,十分焦躁憂慮、易怒、常常失眠、夜裡易醒、精神不濟、注意力無法集中,故與學校輔導室求援,輔導人員評估其嚴重性,建議她就醫。

診斷有焦慮症及睡眠障礙,給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情形大幅改善,現在家準備公務人員考試並於門診規律治療中。

33歲男性,一般上班族,工作上算是順利,但一直有自行創業的夢,希望能儘早財務自由,今年農曆年後決定離職與友人共創業餐飲業,沒想到5月時遇上疫情嚴峻,收入大減,擔憂自己的店要面臨轉型或倒閉,常做噩夢,也害怕自己會染疫,情緒緊繃,與合夥友人經常爭執,白天易怒、焦躁不安,夜間失眠,經女友勸說至門診,診斷有焦慮症,持續治療。

年輕族群多因職場困擾求診世代衝突及就業壓力引發焦慮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門診觀察發現,近來求診的年輕族群大多20至40歲,較以往約增加3成,多是因職場相關問題困擾而焦慮失眠。

這些年輕人,有的是畢業正好遇上疫情爆發,就業市場的職缺數下降,面試的機會變少;有的是對自己所學、興趣及職場文化所需之間,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過大,找不到依歸及平衡,或者對未來缺失方向感及安全感,對自己又缺乏自信心;加上現實經濟壓力,求職轉職又不似以往容易,但又不甘於只要有工作就好,期待能找到內容合意,薪資又滿意的工作;還有一類是自由工作者,收入不穩定,沒固定雇主,和以往其父母親年代,常經歷1至3份固定工作就做到退休很不相同,因此和長輩間也易出現世代想法差異而衝突。

施姸安醫師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層面廣,今年的情況又較去年更加嚴重,首先明顯受到衝擊的就是工作經濟問題,收入減少影響生活;家人長時間在家,更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的頻率增加;也會擔心染疫的可能;對未來更加充滿不確定感,不知道要如何規劃未來,以上種種都是造成壓力引起焦慮的因素之一。

焦慮症診斷標準中3項需當心醫師分享6個方式自救我陷入焦慮了嗎?施姸安醫師說,焦慮症有幾項診斷標準可供參考:對於很多事件、活動過度焦慮和擔憂且難以控制此種情緒,持續超過6個月,其中有症狀天數比無症狀天數多。

焦慮跟擔憂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3項: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

焦慮、擔憂的情緒或相關症狀已經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

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心焦慮症已經上身!當發現自己陷入焦慮如何自救?施姸安醫師建議,有6個方式可以嘗試:1.適度放下擔憂,轉移注意力:養成運動習慣,維持生活作息規律。

2.找朋友聊聊:尋求親友支援管道,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其產業狀況,增加機會。

3.提升自己競爭力:進修、證照、政府補助項目,或是因應疫情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都是增強自己能力的方式。

4.善用網路資源,了解個人性向及就業管道:各種徵才網站及政府徵才資訊;線上的職業性向評估。

5.多給自己耐心:允許錯誤或失敗的機會,多方嘗試,幫助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摸索找尋自我定位。

6.培養對自己的正向思考:對自己有信心,建立方向感。

最後施姸安醫師提醒,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社會各層面,就業選擇過度多元化但職缺相對減少,對於尚不確定職涯方向想就業、轉職或是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更是一大挑戰。

當發現對於求職轉職有焦慮不安的情況時,可嘗試用前述方法自救,倘若已影響日常生活,最好儘早就醫尋求外援,除了藥物幫助緩解症狀,藉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協談,可增加對自我的掌握,了解自己專項,提升適應能力,陪伴找尋到自我方向。

更多NOW健康報導▸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標靶藥物成契機▸耳鳴3級警戒嚴重程度日夜難熬睡眠不足也是危險因子 查看原始文章 相關報導 上班族退休年齡再延長白內障危機恐影響你的職場表現 上班族「久坐」導致肥胖、癌症等10大疾病!營養師提醒:每小時起身、規律用餐等5習慣必養成 穿戴式「鋼鐵人之手」復健輔具改善中風患者生活品質 不但經常忘東忘西還會頭暈頭痛嗎?當心是腦腫瘤作祟 冬天別補過頭!中醫師教你「寒熱夾雜」體質該這樣補 疫情 職場 焦慮 精神科 NOW健康 最新消息 喝珍奶緩解憂鬱症?成大iGEM團隊以「減壓性胺基酸taurine珍珠」國際奪金爭光! iCook愛料理 手腳冰冷怎麼辦?專家指點4大「運動」觀念,選對有氧運動很重要 Bella儂儂 運動一定要吃高蛋白飲食?營養師:路跑前、中、後這樣吃,運動表現更加分 妞新聞 一緊張就開始肚子痛?壓力造成的胃痛、腹痛該怎麼辦? iCook愛料理 講座報名/長輩皮膚癢透透林欣儀醫師談銀髮護膚之道 NOW健康 網友熱議暖身食材「生薑」奪冠!中醫這樣吃不怕上火 NOW健康 最多人瀏覽與分享 視力模糊、眼睛畏光、乾澀、刺痛可能和「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有關係?眼科醫師解釋 妞新聞 上班族「久坐」導致肥胖、癌症等10大疾病!營養師提醒:每小時起身、規律用餐等5習慣必養成 妞新聞 葉黃素、B群、益生菌、鈣片這些保健品你吃對了嗎? NOW健康 講座報名/長輩皮膚癢透透林欣儀醫師談銀髮護膚之道 NOW健康 天冷進補!大吃麻油雞,薑母鴨後月經量暴增、經痛?中醫提醒:「這族群」女生要小心 妞新聞 運動一定要吃高蛋白飲食?營養師:路跑前、中、後這樣吃,運動表現更加分 妞新聞 過敏性鼻炎藥含「這成分」吃了恐會厭世?食藥署公告 NOW健康 冬天別補過頭!中醫師教你「寒熱夾雜」體質該這樣補 NOW健康 上班族退休年齡再延長白內障危機恐影響你的職場表現 NOW健康 網友熱議暖身食材「生薑」奪冠!中醫這樣吃不怕上火 NOW健康 你可能也喜歡 你登記疫苗了嗎?疫苗預約平台操作常見問答集懶人包 NOW健康 冬令進補卻越來越上火?中醫:這2類體質進補須謹慎 NOW健康 登記887萬人將發170萬預約簡訊23日至29日啟動施打 NOW健康 盤點10大超強抗癌蔬果!吃毛豆能防乳癌?中醫加碼:「護乳」4穴道按起來 妞新聞 燉補藥膳忌用「鐵鍋」?素食者如何補冬?關於立冬進補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iCook愛料理 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胎兒性別會影響母體免疫反應 NOW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