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是哪裡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了300年,平埔族在文化上則已幾乎完全「漢化」了,人口統計上,他們已經列在「漢人」這一邊;然而血統上卻還是平埔族的後代。

見【2】《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 羅漢腳 ...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DiegoTaiwaneseCultural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1年1月 台灣人是哪裡來的? 吳文迪 六十年前,我出生於花蓮,我家就在緊鄰花蓮市的吉安鄉山腳下的小村莊裡。

就在同一個村子裏,隔著一條馬路,住著很多「番仔」(台語發音近似「還納」);正式的名稱要叫他們「山地同胞」或簡稱「山胞」。

在我來美國之後,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他們的正式名稱改為「原住民」;其實,正式的名稱再怎麼改,骨子裏、私底下還是認定他們是「番仔」,還不是冠冕堂皇的「我把你們當人看」。

我和山胞小孩們上同一間小學,班上總有約佔五分之一左右的山胞同學。

他們的功課幾乎都是在班上墊底的,但是體育和音樂兩科則是他們的強項,我們這些「漢人」只夠墊他們的底。

我們幾乎只在學校裏跟他們見面,放學後就各過各的生活,少有接觸。

不過,我有幾個偶有往來的山胞同學,有一次跟他們去山上玩,對他們那神乎其技的「彈弓打鳥術」絕對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們那專注瞄準的眼神和輕巧靈敏的動作,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

那時候只知道有「番仔」,也知道他們大多是「阿美族」,少數是「高山族」,更有少數非阿美族的「平地山胞」。

很多年之後,大約在大學時代,才知道這些少數的「平地山胞」就是「平埔族」的後代,他們多數姓「潘」,有些姓「陳」、「林」或其他姓氏;再後來也逐漸知道幾千年來「平埔族」曾經是台灣島上最大的族群;然而,心中卻有了更大的疑問: ‧為甚麼曾經是台灣島上最大族群的「平埔族」到現在只剩下那麼少數的「平地山胞」? ‧「平埔族」是怎麼消失的? 根據【1】﹕〔據明順治七年(西元一六五○年)之「荷蘭戶口表」記載……據王一剛之推算(見王一剛「凱達格蘭族的源流及分佈」),「熟番」部落人口有五萬零五百一十七人;到了日據時期,根據日本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七年)的調查,「平埔」人口為五萬二千五百九十八人。

相對的﹕據各方統計,在荷蘭人領臺時期,大陸上來的移民,約有十萬人(見曹永和著「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漢人人口至十九世紀末期已超過二百萬人。

〕(以上資料見﹕http://ianthro.tw/p/117) 根據【2】﹕〔清國之後漢人基本人數是施琅功勳地的「官莊」,貧不能歸,留滯台灣者12,725人、明鄭逃亡官兵,即游兵3,350人共16,075人。

〕(以上資料見﹕http://www.beautymountain88.com.tw/pingpuu5/pingpuuchineselanguage85.htm) 平埔族從清順治到日據時期近300年間人口幾乎沒有成長,而同時期的漢人人口卻成長了20幾倍(根據【1】)或120多倍(根據【2】),這顯然並不合理;推測這二百萬漢人中,應該大部分是已漢化的平埔族才對;因為,這期間﹕ 1.清國有嚴格的海禁和漢番的隔離措施。

見【1】《二、清代之方策與教化工作》〔清廷自領臺直至同治年間,對臺灣之墾拓,一向採消極政策。

其於漢入移民而言,即厲行渡臺海禁,不許移民攜眷來臺,嚴禁侵入先住民境界等諸措施;於先住民而言,即立石為界,劃定保護區域,設養贍地,管制有關事務之通事、社商之侵削及向漢人之典貽,審核並管理漢人向先住民租田契約納租,嚴禁漢人娶先住民之婦女為妻等措施。

〕 2.漢人也不見得很想來台灣。

見【2】〔漢人水土不服,視臺灣為畏途。

『諸羅縣志』之雜紀志外紀條下云:『臺南、北淡水均屬瘴鄉。

南淡水之瘴作寒熱,號跳發狂;治之得法,病後加謹即愈矣。

北淡水之瘴,瘠黝而黃,脾泄為痞、為鼓脹,蓋陰氣過盛,山嵐海霧鬱蒸,中之也深。

又或睡起醉眠,感風而發,故治多不起。

』〕 3.清國又大力的推行「撫番」政策。

見【1】《二、清代之方策與教化工作》〔其對未漢化先住民之政策如下:安撫先住民之辦法,據「噶瑪蘭廳志」云:「臺中、鳳嘉諸邑,均有安審之法,嘉義方面,責成阿里山八社通事,鳳山方面,則每年官為安撫,原委嘉、鳳內山各番,皆有一社為其頭目。

如鳳山枋寮山後一社,為眾社之長,嘉義則有阿里山土著通事為之長;可與彼等頭目商議安撫。

各生番俱受約束,不敢私出生事。

」當時對未漢化土著民之政策,概以安撫為法,望其歸順。

〕及【1】《四、清代之行政管理與制度》 〔乾隆三十年,閩浙總督楊廷璋,疏奏請特設南北兩路理番同知,…理番同知所掌管之事務,項列如下: 1.取締漢人典購先住民田地,以防遏侵佔之弊。

2.每年巡視各族社,每五年丈量地籍一次。

如有侵害越界者,責歸先住民。

3.漢人娶民婦女先住民,佔居先住民土地者,拏交逐出之。

4.管理先住民土地義學,督勵學童就學監督社師。

5.鼓勵先住民改易漢俗,並指導從事生產。

6.防禦未歸化,先住民保護人民。

7.官吏入先住民地界採買及需索供應者,經查予以處分。

8.選拔先住民人才,充任土目(土官)舉用通達事理之先住民或漢人為通事。

令土目統率社內是男女,辦理官府所指定之社務。

9.依舊以漢人為先住民社族之通事,令掌管貿易,並勸導其歸化。

10.管理一切輸餉事務。

〕 其中a、b、c、f、g各項為隔離/保護措施,其餘為安撫措施。

以上1、2兩項指出,在清治時期,漢人並沒有,也不太可能「大量」的移民台灣。

漢人移民娶原住民婦女成家而變成「來台祖」的情形應該是有的;但是,像這樣正牌的「來台祖」到底有多少,卻沒有任何文獻可查。

1、3兩項則指出,在清治時期,「生番」基本上是被隔離的,也是積極被鼓勵「漢化」成「熟番」的。

「生番」,也就是尚未漢化的原住民,是不准跟「漢人」來往的,也得不到跟漢人一樣的待遇,除非自願「漢化」成「熟番」,再逐漸成為「漢人」。

「漢化」當然是統治者的統治手段,然而,被統治者卻都很願意配合,因為「漢化」並沒有甚麼實質上的損失,只不過是改用漢姓漢名、說漢語(福佬話、客家話)、穿漢服、習漢俗、造漢式族譜罷了;反而可獲得不少經濟利益,如:分好田、住好區、與漢人通商、通婚、跟漢人平起平坐……等等。

然後,子孫就變成了漢人。

於是,明明是「漢化祖」,卻硬是說成「來台祖」。

這個「漢化祖」當時如果選擇說福佬話,子孫就變成了「閩南人」;選上客家話,子孫就變成了「客家人」。

這些統治手段,任何統治者都會用,後續的日本人和國民黨人運用得更是淋灕盡致;以至於日治後期,很多台灣人自認為是日本人;而現代的台灣人則大都認定自己是如假包換的「漢人」,甚至「中國人」。

經過了300年,平埔族在文化上則已幾乎完全「漢化」了,人口統計上,他們已經列在「漢人」這一邊;然而血統上卻還是平埔族的後代。

見【2】《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羅漢腳仔》〔1996年4月6日,高雄醫學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順盛教授,在台北醫學院所主辦的「原住民健康研討會」中,以「台灣與西太平洋島嶼南島語族的健康問題」為題發表演說。

他指出,從不同族群的組織抗(HLA)及粒腺體核酸(DNA)的普查,台灣二千一百多萬人中,約有20%到60%人口有原住民直接的血緣關係,而佔台灣總人口數75%的河洛人(福佬人),和佔總人口數13%的客家人 ,經過數百年與南島語系原住民的融合,已經很少有純的河洛人(福佬人)和客家人了。

〕及【3】第43頁第2行〔…等於約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基因。

〕又【3】第64頁倒數第5行〔臺灣漢人有26%擁有來自原住民的母系血緣,亦即2300萬人口中約有600萬人是平埔媽及高山媽的後代;其他7 4%是來自福建,是唐山媽的後代。

〕 一個人可以漢化,一個家族可以漢化,整個族群也可以漢化,但是基因卻無法漢化。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平埔族的後代,驗一下DNA就會有很明確的答案了,沒甚麼好爭論的。

目前,官方正式文件中已經不承認有「平埔族」存在,見【4】,也就是說「平埔族」已消失。

這就像長江以南的原住民—越族已消失一樣。

長江以南的原住民,由於有長江天險,本來跟江北黃河流域的漢族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在漢朝末年、唐朝末年、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由於北方漢族被更北方的「胡人」侵入,數次被由北方渡江往南逃難的漢族入侵、統治而被漢化;幾代以後,都自認為是漢人。

這些漢化的越族人,來到台灣,有意或無意的幫助統治者把台灣人漢化;台灣人(平埔族)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變成了漢人,甚至於變成了「中國人」。

長江以南的居民大部分帶有越族基因,跟北方漢人的基因是不一樣的;他們應該是原住越族的後代。

這一點請參考【3】第13章《我走過的血液研究之路》第198 頁倒數第8行起﹕〔就單從HLA研究的結果,長久以來即已經知道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在基因上不同,這和發現的中國史前資料及有文字記載以後的歷史相配合。

「中原文化」是在中國北方黃河的黃土高原發展出來的,最近的考古研究發現在中國大陸南方,在同一個時候存在另一個獨立且不同於中原文化的「越沿海文化」,…「越族」是指大陸東南沿海的居民,…〕台灣人以及江南的「漢人」,如果自認為祖先是來自黃河流域的漢人,他們的基因可能無法替他們證實。

附記﹕林媽利教授著的《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一書的簡介和序文,可上前衛出版社網站看﹕http://www.avanguard.com.tw/web/MdFront?mdId=MD0000001838001449。

至於北方的漢族為甚麼有能力統治南方的越族?其實,綜觀世界各地的歷史,一向都是住在北方的民族戰勝、統治住在南方的民族。

這大概是因為北方比較寒冷,生活比較困難,為了有效爭奪食物與資源,組織、管理、戰鬥的技巧都磨練得比較發達吧? 台灣寶島氣候溫和,四季都可耕種,本來不需爭搶即可生活;台灣人(平埔族)也因此自然是愛好和平的;換句話說,台灣人根本就沒有,也不需要有「戰鬥意識」。

面對入侵者則毫無抵抗力;因此,認同入侵者並自願被入侵者同化,就成了求生存與爭上游的最佳選擇了。

這大概就是「平埔族」消失的主要原因吧! 但願所有「台灣人」從今以後都能從認同「漢人」、「中國人」的迷惘、惡夢中醒過來,重新作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

台灣人幾千年來一向都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而且也管得好好的,從來就不需要統治者來管理;尤其在現代民主化的潮流下,完全沒有必要再跟殘存的統治階層認同了。

「漢化」的魔咒應該可以解除了吧!為了我們子子孫孫的幸福,我們反而應該努力讓殘存的統治階層「台灣化」,改變他們遺傳自北方漢民族的基因裏的「鬥性」、「侵略性」、「奴性」、和「主宰性」,跟我們攜手合作,把台灣建造成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社會,留給我們共同的子子孫孫一個真正的「家」。

天佑我「台灣人」! *本文引用資料如下﹕ 【1】《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DigitalArchivesofInstituteofEthnology,AcademiaSinica》http://ianthro.tw/ 【2】《一位平埔族後裔探討台灣平埔族先民》http://www.beautymountain88.com.tw/pingpuu1/index.htm 【3】林媽利教授著《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前衛出版社;2010年07月01日;繁體中文;ISBN:9789578016484 【4】《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台灣原住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