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群介紹 -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平埔族不是單指一個族」。

平埔族群主要分布在蘭陽平原、東北角、北海岸、臺北盆地、西部海岸平原一直到臺南、高雄及屏東一帶,使用的語言與現今正名的法定16族原住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臺北市目前現況 歷史遷移 社會制度 祭儀信仰 建築工藝 樂舞文化 平埔族群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回首頁 臺北市政府 原民會 凱達格蘭文化館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網站安全政策 隱私權保護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臺北卡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回首頁 臺北市政府 原民會 凱達格蘭文化館 臺北市目前現況 歷史遷移 社會制度 祭儀信仰 建築工藝 樂舞文化 平埔族群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字級 小 中 大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首頁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 平埔族群 平埔族群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平埔族群介紹   「平埔族不是單指一個族」。

平埔族群主要分布在蘭陽平原、東北角、北海岸、臺北盆地、西部海岸平原一直到臺南、高雄及屏東一帶,使用的語言與現今正名的法定16族原住民族同樣隸屬世界諸多語系中的南島語系。

由於居住地區濱海的因素,平埔族群與亞洲其他地區的南島語族,一直以舟船互有來往;與當時內山居住的原住民族群密切往來,彼此都在文化上相互影響;也同樣因為地緣關係,與漢人互動較為頻繁,被清朝政府稱為「平埔族」或是「平埔番」,意指居住在平原埔地的臺灣原始住民,或稱為「熟番」,指的是雖為異族人群,但相較於「生番」漢化程度高。

  400年來因為文化交互影響下,使得絕大多數臺灣居民對平埔族群越來越陌生,部分語言及傳統文化面臨較高危機的族群,甚至成為了這片土地上隱沒的族群。

隨著多元文化浪潮的掀起與本土文化運動的抬頭,平埔族群也開始了一波波的文化復振運動,在瞭解平埔族群文化特質之前,應先尊重及認識各族群的稱呼。

(一)凱達格蘭族Ketagalan  分布地區東起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經臺北盆地北至新北市石門區,沿大屯火山脈至淡水河口,南達桃園市境,相傳舊名為Sanasai的綠島為凱達格蘭族的起源地。

(二)噶瑪蘭族Kavalan  分布於宜蘭縣蘭陽平原,惟目前正名之噶瑪蘭族人分布於花蓮及臺東兩縣部分沿海村落,多集中居住於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

(三)道卡斯族Taokas  分布地區沿著大甲溪沿岸,由臺中市經苗栗縣至新竹縣的海岸平原地帶。

(四)噶哈巫族Kaxabu  主要居住在臺灣中部埔里盆地眉溪四庄(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蜈蚣崙),在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大同村及霧社地區也有少數族人。

(五)巴宰族Pazeh  分布地區北以苗栗縣三義鯉魚潭經臺中市豐原、東勢,到南投縣埔里愛蘭部落。

(六)拍瀑拉族Papora  分布於臺中市大肚溪以北至清水以南,以大肚山臺地以西的海岸平原為主。

(七)巴布薩族Babuza  主要分布於彰化縣境內平原,部分深入臺中盆地。

(八)羅亞族Lloa  分布於雲林縣、嘉義縣(市)到臺南市新營以北一帶。

(九)阿里坤族Arikun  分布於彰化縣、臺中市東側山麓與南投縣西側區域一帶。

(十)西拉雅族Siraya  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到恆春半島之間。

19世紀時部分西拉雅人逐漸東遷,移住臺東縣、花蓮縣一帶。

(十一)大武壠族Taivoan  現今主要分布在臺南市、高雄市兩地區的丘陵和河谷地帶,2009年八八風災前,原高雄縣小林村曾為臺灣大武壠族人口最多的部落。

(十二)馬卡道族Makatao  分布在臺灣最南部之嘉南平原(包含高雄市)和屏東平原一帶。

此頁資訊有幫助嗎? 滿意度調查此頁資訊有幫助嗎?滿意度調查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意見! 1顆星 2顆星 3顆星 4顆星 5顆星 送出 點閱數:14267 資料更新:109-08-1716:25 資料檢視:109-08-1716:25 資料維護: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回上一頁 ::: 臺北市目前現況 歷史遷移 社會制度 祭儀信仰 建築工藝 樂舞文化 平埔族群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網站安全政策 隱私權保護政策 本站使用正體字 臺北卡 更新日期111-10-18 瀏覽人次..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版權所有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任意轉載作商業用途 地址:(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一號臺北探索館五樓 總機:(02)2720-6001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8:30至下午5:30(例假日及國定假日休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