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建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古典主義建築(英語: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又稱古典復興主義( ... 整個19世紀及以後,新古典主義仍然是學院藝術的一股主要力量,是浪漫主義和哥德復興的 ... 新古典主義建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歷史上的「Neoclassicalarchitecture」風格和運動。

關於當代的「NewClassicalarchitecture」運動,請見「當代古典主義建築」。

維爾紐斯主教座堂(1783) 新古典主義建築(英語:Neoclassicalarchitecture),又稱古典復興主義(英語:Classicalrevivalism),是一種建築風格,由開始於18世紀中葉的新古典主義運動而產生,作為對洛可可風格反構造裝飾的反動,以及後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徵的副產物。

其純粹的形式,主要源自於古希臘建築和義大利的帕拉第奧式建築。

目次 1起源 2發展 3地域風格 3.1西班牙 3.2波蘭立陶宛聯邦 3.3其他國家 4室內設計 5後期 5.1蘇格蘭 5.2英國 5.3美國 5.4蘇聯 5.5納粹德國 6今天 7參考文獻 8外部連結 起源[編輯] 英格蘭巴斯的帕特尼橋,羅伯特·亞當 齊格弗里德·基第翁的第一本書(1922年)使用了讓人產生聯想的標題《晚期巴洛克和浪漫的古典主義》,宣稱「路易十六風格在形狀和結構上構成了晚期巴洛克傾向的盡頭,以古典主義作為其構架。

」[1]在某種意義上說,新古典主義建築喚起人的情感,構圖美麗,以逝去的遙遠的古代世界作為娛樂,如同基第翁所認為的,是在浪漫主義感覺的框架之內。

新古典主義是一種願望的象徵:回到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的「純潔」,以及在較小的程度上,回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晚期巴洛克的源頭。

許多新古典主義建築師受到艾蒂安-路易·布雷和克洛德·尼古拉·勒杜的影響。

布雷及其學生的許多石墨建築圖紙效仿宇宙的永恆。

布雷的想法與埃德蒙·伯克的崇高的概念有某種關聯。

勒杜解決了建築特徵的概念,堅持建築應該向觀察者直接表達其功能。

在18世紀初的一些歐洲建築中可以發現有一種反洛可可的傾向,生動地體現於喬治王時代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帕拉第奧式建築,但是在仿古典的後期巴洛克建築中也可發現,例如在巴黎克勞德·佩勞的羅浮宮東翼,在柏林,甚至在羅馬,亞歷山德羅·加利萊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立面。

這是一種健全的自我克制的建築,在學術上選擇「最好的」羅馬模式,這種模式越來越多地可以通過倖存古羅馬建築的精密圖樣加以仔細研究。

發展[編輯] 蘇格蘭愛丁堡的蘇格蘭皇家學院(1822-26),威廉·亨利·普萊費爾使用了希臘多立克八柱柱廊 新古典主義首先在巴黎產生影響,通過在羅馬法蘭西學院訓練的一代法國藝術系學生,也受到了查爾斯·路易斯·克利斯沃尤的存在,以及溫克爾曼著作的影響。

在倫敦,通過在巴黎學習的威廉·錢伯斯爵士、克利斯沃尤的學生羅伯特·亞當和「雅典人」詹姆斯·斯圖爾特,後來的英國建築師,例如亨利·荷蘭、小喬治·堂斯、詹姆斯·懷亞特、托馬斯·哈里森和約翰·索恩爵士在英國發展了這種風格。

很快,這種風格也被瑞典等國的進步圈子所採納。

在巴黎,許多第一代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接受過雅克-弗朗索·布隆德爾持續數十年的一系列典型法國傳統的全面應用課程的培訓。

首先,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復古格調被移植到熟悉的歐洲形式中,例如在加特契納內部凱薩琳二世的情人奧爾洛夫伯爵的住所,由一位義大利建築師和一群義大利粉刷工人設計。

新古典主義的第二個浪潮,相當於拿破崙帝國的鼎盛時期,風格更為樸素,也更加有意識地復古。

在法國,新古典主義的第一階段表現為「路易十六風格」,包括的建築師有昂熱-雅克·加布里埃爾(小特里亞農宮,1762–68);第二階段稱為督政府風格和帝國風格,代表作是讓·夏爾金無柱的巴黎凱旋門(1806年設計)。

在英國,第一階段以羅伯特·亞當的建築為代表,第二階段以約翰·索恩爵士的建築為代表。

地域風格[編輯] 西班牙[編輯] 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胡安·德·比亞努艾瓦 普瓦維的Marynka宮(1790-1794),克里斯蒂安·彼亞得雷·艾格納 西班牙新古典主義歸功於胡安·德·比亞努艾瓦這個人物,他採用了伯克關於崇高和美的觀念,來適應西班牙的氣候與歷史。

他建造了普拉多博物館,這是由一個學院,一個禮堂和一個博物館組成的建築,分別有各自的入口。

這是卡洛斯三世雄心勃勃計劃的一部分,他打算將馬德里建成藝術與科學之都。

在博物館近旁,比亞努艾瓦又建造了天文台。

他還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阿蘭胡埃斯為國王設計了一些避暑別墅,並且改建了馬德里的主廣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作品。

比亞努艾瓦的學生在西班牙擴展了新古典主義風格。

波蘭立陶宛聯邦[編輯] 波蘭古典主義的中心是波蘭末代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統治下的華沙。

維爾紐斯大學是東歐另一個新古典主義建築的重要中心,由著名建築學教授馬爾欽Knackfus、LaurynasGucevičius和卡羅爾Podczaszyński領導。

這種風格主要呈現於重要公共建築,例如維爾紐斯大學天文台、維爾紐斯的主教座堂和市政廳。

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創作最著名的建築師有多米尼克·梅里尼、揚·克里斯蒂安Kamsetzer、西蒙·博古米爾·楚格、雅各布·庫比茨基、安東尼奧Corazzi、埃弗拉伊姆Szreger、克里斯蒂安·彼亞得雷·艾格納和伯特爾·托瓦爾森。

其他國家[編輯] 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例證包括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的建築,尤其是柏林的老博物館,約翰·索恩爵士設計的倫敦英格蘭銀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美國國會大廈。

蘇格蘭建築師查爾斯·卡梅隆在聖彼得堡為德國出生的凱薩琳大帝設計了壯麗的義大利風格的內飾:這風格是國際化的。

義大利一直堅持洛可可風格,直到拿破崙制度帶來了新的復古的古典主義,被年輕、進步、傾向共和的義大利城市居民作為一項政治聲明來接受。

室內設計[編輯] 芬蘭城鎮的木構建築,經常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 在室內,受到重新發現的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古羅馬遺址的啟發,新古典主義使人看到真正的羅馬建築內部,這開始於1740年代後期,但是到1760年代才獲得廣泛接受。

赫庫蘭尼姆的古物表明,即使是巴洛克建築最復古的內部,或者威廉·肯特最「羅馬」的房間,都是基於巴西利卡和神廟的建築外觀,被翻轉過來:三角牆式窗框變成了鍍金鏡子,壁爐頂部的神廟門面,現在看來十分誇張和荒謬。

新的內飾力求真實再現古羅馬,用真正內部的語彙,表現輕快的主題,雕刻下部雕帶,飾以單獨的獎章、花瓶、半身像其他圖案,不再使用桂冠、絲帶或細長的藤蔓花飾,也許用「龐貝紅」、淺色或石頭的本色。

這種風格在法國最初只是巴黎人的風格,稱為希臘風格(Goûtgrec),但並不是宮廷的風格。

直到1774年年輕的國王登基,他的趕時髦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為宮廷帶來了「路易十六風格」。

後期[編輯] 從大約1800年前後,新發現了大量的希臘建築實例,可以通過蝕刻版畫和雕版圖看到,給予新古典主義新的推動力量,被稱為「希臘復興」。

整個19世紀及以後,新古典主義仍然是學院藝術的一股主要力量,是浪漫主義和哥德復興的對立面。

不過從19世紀後期起,新古典主義經常被認為是反現代的,在有影響的批評圈中甚至被認為是反動的。

到19世紀中葉,一些歐洲城市-尤其是聖彼得堡、雅典、柏林和慕尼黑-被改造為名副其實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博物館。

蘇格蘭[編輯] 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哥特復興風格的影響不太強烈,建築師們繼續發展威廉·亨利·普萊費爾的新古典主義風格。

卡斯伯特Brodrick和亞歷山大·湯姆遜的作品顯示,到19世紀末,其結果是強大和古怪的。

英國[編輯] 在英國,阿爾貝·理查森的作品是20世紀初對純粹新古典主義設計的興趣覺醒的原因。

文森特·哈里斯、布萊德肖·加斯與霍普和佩爾西·托馬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設計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公共建築。

在英屬印度,埃德溫·魯琴斯爵士雄偉的新德里都市計畫標誌著新古典主義的日落。

美國[編輯] 在美國建築中,新古典主義是美國文藝復興運動(1880-1917)的一種表達。

這種風格的一位先驅是英國出生的班傑明·亨利·拉特羅布,他常被提及是美國第一位職業建築師和美國建築之父。

美國的第一座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巴爾的摩聖殿,被許多專家認為是拉特羅布的傑作。

新古典主義的最後表現階段是學院派建築(Beaux-Artsarchitecture,1885–1920年),在其最後階段,在美國的大型公共建築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林肯紀念堂(1922年)、美國國家藝術館(1937年)和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羅斯福紀念堂(1936年)。

新古典主義建築在美國建築得到廣泛傳播。

同樣,法國的革命政權,以及與此運動相關的理性主義的總體趨向,使得在歐洲大部分地方,新古典主義與共和主義和激進主義建立了聯繫,而哥德復興建築則被視為代表君主主義和保守主義。

蘇聯[編輯] 上海展覽中心,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例 在蘇聯(1917-1991),新古典主義造就了史達林式建築。

政治精英頗為欣賞新古典主義建築,因為它能有效地展示國家權力,因此全國各處興建了大量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蘇聯建築師有時傾向於過度使用古典主義建築的元素,導致建築物花哨俗氣,以至於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被戲稱為「婚禮蛋糕建築」。

最著名的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是蘇維埃宮,1931年拆除了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為其讓路,但蘇維埃宮最終沒有建成,2000年又重建了大教堂。

莫斯科的「七姐妹」也是新古典主義的經典作品。

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還輸出到其他蘇聯陣營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著名例證有波蘭華沙的文化科學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上海展覽中心。

納粹德國[編輯] 納粹建築是德國納粹運動領袖首選的建築風格,尤其得到了阿道夫·希特勒本人的欣賞。

希特勒委託他喜愛的建築師阿爾伯特·斯佩爾規劃重新設計柏林,使其成為一座由莊嚴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組成的城市,更名為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作為希特勒的千年帝國的中心。

這些規劃由於納粹德國的滅亡和希特勒的死亡,沒有能夠實現 [2]。

今天[編輯] 主條目:當代古典主義建築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謝默霍恩交響樂中心,建於2006年 今天,美國有些建築,例如謝默霍恩交響樂中心,仍然使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建造。

在英國,許多建築師熱衷於新古典主義風格。

兩座大學圖書館,昆蘭·特利設計的唐寧學院梅特蘭魯濱遜圖書館和羅伯特·亞當建築師事務所的賽克勒圖書館[3]表明,可以採取傳統的方法,例如前一個實例;也可以採取非傳統的方法,例如後一個實例。

英國新建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大多數是私人住宅。

弗朗西斯·詹森事務所專門從事建造新的鄉村住宅[4]。

新古典主義建築現在通常歸入「傳統建築」範疇之下,由許多傳統建築群體的成員加以實施[5]。

參考文獻[編輯] 內文 ^Space,TimeandArchitecture(1961ed.)p2. ^存档副本.[2011-03-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RobertAdamarchitects ^弗朗西斯·詹森事務所 ^TraditionalArchitectureGroup.[2009-05-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2).  書目 HakanGroth.NeoclassicismintheNorth HughHonour,Neoclassicism DavidIrwin,Neoclassicism(inseriesArtandIdeas,Phaidon,paperback1997) StanislawLorentz.NeoclassicisminPoland(SeriesHistoryofartinPoland) ThomasMcCormick,1991.Charles-LouisClérisseauandtheGenesisofNeoclassicism(ArchitecturalHistoryFoundation) MarioPraz.OnNeoclassicism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多媒體資源 閱論編建築史 建築風格年表 建築工程史(英語:Historyofconstruction) 新石器時代(英語:Neolithicarchitecture) 古埃及 科普特(英語:Copticarchitecture) 中國建築 達羅毗荼(英語:Dravidianarchitecture) 印度教(英語:Hinduarchitecture) 印度廟宇建築(英語:Hindutemplearchitecture) 瑪雅(英語:Mayaarchitecture) 美索不達米亞(英語:ArchitectureofMesopotamia) 中部美洲(英語:Mesoamericanarchitecture) 阿契美尼德(英語:Achaemenidarchitecture) 古希臘 古羅馬 印度(英語:ArchitectureofIndia) 印加(英語:Incaarchitecture) 薩珊(英語:Sassanidarchitecture) 拜占庭 伊斯蘭 摩爾式建築 日本建築 內瓦爾(英語:Newariarchitecture) 佛教(英語:Buddhistarchitecture) 索馬利亞(英語:ArchitectureofSomalia) 波斯(英語:Iranianarchitecture) 前羅曼式 羅曼式 諾曼式建築 羅曼-歌德式(英語:Romano-Gothic) 哥德式 銀匠式 曼努埃爾式(英語:Manueline) 曷薩拉(英語:Hoysalaarchitecture) 毗奢耶那伽羅(英語:Vijayanagaraarchitecture) 西遮婁其 文藝復興 帕拉第奧式建築 奧斯曼 莫臥兒 巴洛克 畢德麥雅 復興式 歌德復興式 新文藝復興 古典主義建築 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 聯邦建築(英語:Federalarchitecture) 歷史主義(英語:Historicism(art)) 繁榮時期(英語:Gründerzeit) 巴洛克復興(英語:BaroqueRevivalarchitecture) 理性主義 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英語:Modernisme) 荷蘭風格派運動 包浩斯 新藝術運動 國際風格 功能主義建築 有機建築 未來主義 表現主義(英語:Expressionistarchitecture) 摩登流線型建築 裝飾風 法西斯 納粹 史達林式 古奇建築 粗野主義 現代主義 結構主義(英語:Structuralism(architecture)) 後現代主義 流體建築 解構主義建築 鄉土(英語:Vernaculararchitecture) 當代古典主義 當代建築(英語:Contemporaryarchitecture) 新未來主義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新古典主义建筑&oldid=59347941」 分類:復興式建築風格19世紀建築新古典主義建築建築風格20世紀建築21世紀建築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Македонски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