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合招生考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注释[编辑]. ^ 三民主義原為滿分一百分,選擇題、申論題並行,後改為 ... 大學聯合招生考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大學暨獨立學院入學考試(英語:Joint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JCEE),簡稱大學聯招或大學聯考,是台灣教育史上曾經存在的公私立大學入學考試(英語:Educationalentranceexamination)。

2001年廢除大學聯考,改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

目次 1歷史 1.1大專聯合招生時期(民國43年-60年) 1.2舊制大學聯合招生時期(民國61年-72年) 1.3新制大學聯合招生時期(民國73年-90年) 2注釋 3參考文獻 歷史[編輯] 大專聯合招生時期(民國43年-60年)[編輯]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初期,大學入學考試是由各校獨立辦理招生考試;每到暑假,考生必須分別前往各校應試,疲於奔命。

民國43年(1954年),教育部部長張其昀主張聯合招生[1][2],責成當時四所公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省立農學院、臺灣省立工學院——組成「大專聯招會」負責招生事宜,參與招生的學校包含大學及專科學校。

[3] 大專聯招分為甲、乙、丙、丁四組,考試科目略有不同,並採取考生先填志願、後考試的分發模式。

組別 招生科系 考試科目 甲組 理、工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理科數學、物理、化學 乙組 文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文科數學、歷史、地理 丙組 農、醫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理科數學、化學、生物 丁組 法、商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文科數學、歷史、地理 舊制大學聯合招生時期(民國61年-72年)[編輯] 民國61年(1972年),大學與專科學校分開舉辦聯合招生考試。

此時期的大學聯考仍採甲、乙、丙、丁四組分組考試,並延續大專聯招時期先填志願、後考試的分發模式。

新制大學聯合招生時期(民國73年-90年)[編輯] 民國73年(1984年),改分為一、二、三、四類組考試,並可跨組選考。

組別 招生科系 考試科目 第一類組 文、法、商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註1]、數學乙(社會組數學)、地理、歷史 第二類組 理、工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數學甲(自然組數學)、物理、化學 第三類組 醫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 第四類組 農學院各科系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數學甲、化學、生物 注釋[編輯] ^三民主義原為滿分一百分,選擇題、申論題並行,後改為滿分五十分,統一選擇題。

參考文獻[編輯] ^陳揚琳(民72)。

大學聯招的大變革:三十年的沿革,三方案的抉擇。

聯合月刊,21,82-87。

^丘愛鈴(民87)。

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秦夢群,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004年8月,第七卷第二期(PDF).[2015-05-25].(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5-05-2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學聯合招生考試&oldid=67594065」 分類:臺灣中等教育史臺灣高等教育史中華民國入學考試1954年建立2002年廢除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