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新聞》她在1995年的中秋前夕離世深度解析張愛玲對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愛玲對台灣作家的影響,除了中國大陸省籍的白先勇、三毛、蔣勳、朱天文、朱天心姊妹,還包括本省籍施叔青、蕭麗紅、王拓等等,研究台灣文學史的陳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深度專題
捷運錢坑
歷史新新聞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深度專題
捷運錢坑
歷史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她在1995年的中秋前夕離世 深度解析張愛玲對台灣和中國文學的影響
謝金蓉
2022-09-1009:00
雖然從未在台灣久居,作家張愛玲對於台灣的文學圈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圖取自網路)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這篇報導
雖然從未在台灣久居、雖然生前只來過台灣一次、雖然寫作的內容主要以上海為背景,但張愛玲對於台灣文學界、甚至文藝圈的影響,卻始終不墜。
在台灣,張愛玲不但文體影響文學寫作者、甚至催生了一群被稱為「張派」的作家;其他領域如電影、流行歌曲的創作者,也常以張愛玲作品為題為內容進行創作。
張愛玲在1995年中秋前夕的農曆8月14日離世,當年的《新新聞》為她製作了大型的報導,其中這一篇以她對台灣和中國大陸文學圈的影響為主軸,深入介紹作家們如何身受她的影響,甚至為了逃出她的影響而做了怎樣的努力。
張愛玲對台灣作家的影響,除了中國大陸省籍的白先勇、三毛、蔣勳、朱天文、朱天心姊妹,還包括本省籍施叔青、蕭麗紅、王拓等等,研究台灣文學史的陳芳明對此表示「張愛玲是文學史上的例外」。
(新新聞編輯部)
走過半生緣的張愛玲,9月8日被人發現以自然死亡的方式,結束了她的一生。
文學史上的例外
文學風采渾然天成的張愛玲,早在1960、1970年代,她「蒼涼的手勢」便震撼了台灣作家的筆,「張派」、「張腔」、或者「張迷」逐漸在台灣文壇形成一股巨流,至今不止。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作家朱天心個人以為,除了張大春和郭箏的文體明顯不是張派,其他還在活躍的作家鮮少沒有受過張愛玲的影響。
從朱家姊妹、施叔青、袁瓊瓊、蕭麗紅、三毛、蘇偉貞、鍾曉陽、邱妙津,一直到男作家白先勇、王禎和、蔣勳、唐文標、林俊穎、林裕翼等等,都被文學史或文評家點名為張派。
從未在台灣定居過的張愛玲,卻能夠持續產生旺盛的影響力,依作家陳芳明的定位:張愛玲是文學史上的例外。
對照台灣,張愛玲長期在中國大陸缺席,她雖與老舍、巴金、茅盾同為出身1930年代的作家,但她被戰爭與革命「包括在外」,在中國文壇不見聲響。
直到1980年代以後,風氣漸開,1984年上海的《收穫》雜誌刊登〈傾城之戀〉,驚動文壇,作家阿城驚為天人,「這『張愛玲』不知是躲在哪個里弄工廠的高手,偶然投的一篇就如此驚人」。
隔期的《收穫》刊出1930年代作家柯靈的長文〈遙寄張愛玲〉,等於替她「平反」。
10年來,中國大陸文壇重新發現張愛玲,出版她的作品,江南一帶最近幾年才開始寫作的年輕作家,也開始出現張派。
學者、作家陳芳明認為,沒在台灣久居過的張愛玲卻能對台灣文學界產生影響力,是文學史上的例外。
(資料照,顏麟宇攝)
過去,台灣因為誤解張愛玲是反共作家而大舉歡迎她,中國大陸卻是誤解她為反共作家而將之消音。
今天,錦心繡口的張愛玲解脫了興亡滄桑,可是,張愛玲之後呢?受她影響的張派作家們,如何在他們創作的某一個階段,與張愛玲發生「傾城之戀」?
1943至1945年是張愛玲的創作高峰,戰爭逃難的朱西甯,背包裡只帶了一本張愛玲自己命名的短篇小說集《傳奇》,朱西甯還記得,那期間張愛玲只出兩本書,買不到《流言》,只好把《傳奇》帶在身上。
張氏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當過汪精衛政權的法制局長,朱西甯也讀了他寫的〈論張愛玲〉。
後來,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秦孝儀把胡蘭成從日本請到台灣,張其昀聘他為華岡的終身教授,朱西甯與他成為好友,胡蘭成後來搬到朱家隔壁,講授《易經》,學生包括李登輝現在的《易經》老師劉君祖。
他很想久居台灣,但還是受到了排擠,終究返回日本,他在日本被譽為人間國寶,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湯川秀樹、訪問過李登輝的作家司馬遼太郎等人均為摯交。
張派影響台灣文壇
1955年,胡適大為讚賞張愛玲的小說《秧歌》,他認為《秧歌》從頭到尾寫的是「飢餓」,寫的細緻、忠厚,寫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是他近年讀的文藝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胡適的引介,再加上1960年代,皇冠出版社得到張愛玲的授權,開始出版她的書之後,張愛玲開始走紅台灣。
很早便寫文章介紹張愛玲的王拓,偶然在舊書攤上找到《秧歌》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相當折服,開始熟讀她的作品。
1968年他往花蓮當兵的路上,在蘇澳的小旅館過夜,一口氣讀完《半生緣》,全身毛骨悚然。
在王拓之前,現代文學一批老早就是張迷,其中尤以白先勇、王穎和最明顯。
1962年,張愛玲唯一一次來到台灣,陳若曦也是陪客之一,陳若曦記得,張愛玲和當時的美新處(美國新聞處,USIS)處長麥加錫(RichardM.McCarthy)是好友,麥加錫幾年後還說,《秧歌》、《赤地之戀》裡共軍殘暴的描寫,是美新處提供資料的。
畢竟,和她的生平經歷相照,她對共軍的掌握可能是需要資料的。
作家白先勇也曾被列為「張派」。
(資料照,柯承惠攝)
老早就和現代文學那批作家泡明星咖啡屋的作家施叔青,為了證明作家不是早夭的,到現在仍寫作不輟。
今年當聯合報文學獎的評審時,遇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專家王德威,雖然王德威分析過施叔青的作品,但私底下兩人從未謀面。
沒想到,第一次見面,王德威劈頭就問:「妳已經確定擺脫掉張愛玲了嗎?」施叔青肯定回了一句:「是」。
施叔青分析,她的張派背景是有淵源的,第一,她和張愛玲同樣寫女人的小奸小壞、勾心鬥嘴;第二,同樣講究文字;第三,同住過香港、寫過香港。
上海一位評論家李子雲便比喻,施叔青繼續寫著張愛玲的結束。
自知如此,施叔青寫《愫細怨》──香港故事的開端起,便刻意避免自己接近張愛玲,故意把張愛玲的作品藏起來,「等到自己痊癒了才敢再拿出來看」,施叔青道。
1980年代開始便常去中國大陸的施叔青,頭幾年根本沒人聽說過張愛玲,但現在不一樣,幾可用「愛在瘟疫蔓延時」來比擬。
畢竟,上海的月亮還是30年前的月亮,江南一帶的作家尤其能感受到張愛玲呼吸過的上海空氣。
作家施叔青曾努力降低張愛玲對自己寫作的影響。
(新新聞資料照)
知道張愛玲過世那天,施叔青和姊妹們在淡水過了中秋節之後,回到了台大附近的住處,半夜一個人在校園裡騎腳踏車,愈往校園深處,愈覺得有一股黑暗的力量要把她吸進去。
一會兒她就落荒逃回家裡。
朱天文、朱天心也被視為張派傳人,父親朱西甯是台灣的首席張迷,她們自小讀張愛玲,很自然的事。
朱天心記得,胡蘭成住到木柵後,就在他們家隔壁講授易經,年輕輩的文友很盛行背誦張愛玲的比賽,蕭麗紅、施叔青都是倒背如流,其中蔣曉雲更是同輩中公認最張派的。
朱西甯說,第一次發現蔣曉雲的張體時,馬上拿給胡蘭成看,「當然啦,胡先生並不欣賞」。
蔣曉雲並沒有參加文藝營,是她的同學帶來的,一篇寫了一半的小說《隨緣》,一看大家都很驚訝。
不過,蔣曉雲自己並不承認讀過張愛玲。
朱天文(左)、朱天心(右)姊妹都被是為是張派作家。
(資料照,目宿媒體提供)
每個人受張愛玲影響的地方不太一樣,朱天心在評年輕作家林俊穎的作品時曾提到,張愛玲看到一個小東西的時候,當場都能描述出一些個東西來,對剛開始寫作的人來說,是個很好用的方式,「我看故我在」嘛!她認為,年輕作家的才氣、文筆可能勝過上一代,但人生閱歷恐怕還一窮二白而已,所以,張愛玲那種世故的腔調和語氣很吸引剛學寫作的人。
17、18歲以小說《停車暫借問》令文壇驚豔的鍾曉陽,十幾歲也是一付很世故的樣子。
世故沒落貴族色彩
曾以嘲諷手法寫過《我愛張愛玲》的年輕作家林裕翼,曾被王德威和馬森列為張派,他剛開始寫作時,文體繁複,較接近張體;後來以白描居多,不太像了。
不過,林裕翼仍覺得自己的寫作基調和張愛玲很雷同;在他的形容裡,張愛玲的小說,背景是黑色的。
張愛玲成長於中國上海,但中國大陸的作家一直要到4、50年後才讀到她,阿城1984年才知道張愛玲,蘇童更晚,要等到1990年。
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的王曉明,雖然是1980年代初就讀到,但張學蔚為風氣,也要等到她的作品有系統在中國大陸出版。
阿城認為,台灣和大陸的文學發展,分別繼承了五四的傳統,張愛玲是民國作家,台灣會受她影響是自然的。
但,張愛玲是否會在大陸引起廣大回響,他持悲觀態度。
他說,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到處充斥「共和國文體」,從小學課本到文學創作,到處充斥一種自給自足的文體,而且已經運作了30年,突然間發現了張愛玲的文體,很難架接,恐怕只能形成好的養分。
中國作家阿城認為張愛玲是民國作家,台灣會受她影響是自然的。
(資料照,取自百度百科)
張愛玲的沒落貴族色彩,阿城認為都是她的正數。
沒落,因她本是老人,「提前老了,其實是一種天才表現」、「張體的台灣作家,筆調較老,17、18歲就把人生描寫分外衰老,怎麼可能?」
朱西甯也有類似的看法,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特別以〈民國女子〉一章描述張愛玲,不過,他認為章名應該為「清末女子」,她的父祖輩經辦第一代洋務,而且在租借區裡置產,滿清王朝覆滅之後,他們在租界裡看民國世界,是那種挑剔的看,絕對不會認同,朱西甯說,某一方面,有很大很大的超然在裡頭。
因為,進入了民國之後,不管是北伐、抗戰,所有的熱血青年、文藝青年都被時代的潮流捲進去,而張愛玲正是一個旁觀者,冷眼在一旁看著,看到那些變動,她是不會動心的。
民國人士會認為北伐成功,全國應該統一,但,他們滿清遺老遺少們可不這麼認為!
貴族,沒有繁華、哪來頹廢?在阿城眼中,戰爭、文革中成長的大陸作家,沒有過繁華,如何學來張愛玲的細緻與頹廢?有錢有閒才有細緻,大陸作家恐怕有的是勾心鬥嘴,「不細、不沉、有點捨不得」,這是阿城分析大陸受不了張愛玲太大影響的原因。
面對天才只有悵惘
1990年開始讀張愛玲的江南作家蘇童,也被台灣文壇形容為張派,他記得,寫《妻妾成群》時還沒有讀到張愛玲,他寫舊社會、尤其是舊社會裡一群女人,容易被歸為張派,但他個人認為並不直接。
「沒有人會被她感動,但會被她震撼」,蘇童認為,「張愛玲的目光對我來說是一個標準,她有一雙天生的眼睛,看世界的目光、看人的目光,直接取決於她的個性,我會試著去接近,但能不能做到她那樣,不是我能判定」。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曉明描述,1990年代起中國大陸不斷重新發現過去被中國文壇忽視的作家,郁達夫、徐志摩、沈從文,周作人、張愛玲、錢鍾書等等,1980年代兩位張派的女小說家鐵凝、王安憶都是在她們30歲左右的時候進入張愛玲的世界,後來還有更年輕的作家也出現張體。
但是,張愛玲個人的心靈世界,在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裡自成一個特色,超過張愛玲,幾乎不可能,不過,大陸作家流行模仿她,反映出大陸文學資訊、文學資源的匱乏,1960年代的台灣不也如此?
胡蘭成與張愛玲,胡蘭成曾來台短暫地居住一段時間。
張愛玲在描寫香港的《燼餘錄》中提到,她沒有資格認為史評家應持何種態度,可是私底下總希望他們多說點不相干的話,譬如說,一位女同學初聽到開戰,直接反應是「沒有適當衣服穿怎麼辦?」在她筆下,戰爭有如一個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雖不太舒服,而且沒結沒完的抱怨著,到底還是睡著了。
後張愛玲以來,文學家、史學家、文評家說了很多相干於張愛玲的話,可是,不相干的話又是什麼?《聯合報》副刊主編陳義芝說,讀張愛玲的感覺,有如看完電影《阿瑪迪斯》(Amadeus),走出了戲院,心中想的是:「面對天才,只有悵惘、根本不必和他對抗」。
張愛玲已成絕響,張派們、張迷們當中還沒有出現第二個絕響,但是,可以有更多不相干的張愛玲。
明知坐在天才的硬板凳上打瞌盹不太舒服,而且還有沒結沒完的悵惘,但到底還是臣服給她。
(本文刊登於1995年9月17日出版的445期《新新聞》)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歷史新新聞
,
張派
,
張愛玲
,
張腔
,
張迷
,
文學
,
文體
,
朱西甯
,
朱天文
,
朱天心
,
胡蘭成
,
白先勇
,
王拓
,
陳芳明
延伸閱讀
捷運錢坑2》18條捷運等上線,誰會成為下一個「蚊子捷運」?
李佳穎
唐筱恬
2022-09-0709:10
央行仍在原地打轉?為何今年8月四院士建言,竟與30年前的梁國樹央行政策理念一致
陳旭昇
2022-09-0909:00
確診數又破4萬 糾結哪種次世代疫苗比較好?其實這疫苗也有防BA.5效果
黃天如
2022-09-0809:00
閒置校舍辦老人日照中心遭家長抗議 同時解決「少子化」、「高齡社會」的老幼共學怎麼「辦」
李佳穎
2022-09-0609:00
熱門推薦
1
歷史新新聞》1999年震撼台灣社會、「沒有女主角」的緋聞案 蔣孝嚴:我真是碰到鬼了!
2
倒數2年就要關門 少子化下瀕危高中職師生何去何從?
3
嬰幼兒疫苗覆蓋率各年齡層最低 面對BA.5專家提醒家長挑疫苗關鍵考量點
4
假訊息.現象》三類謠言容易在選戰中發酵 中國在台資訊操弄主軸全揭露
5
朱淑娟專欄:制度性掠奪土地,捷運變成他們的劫運
6
假訊息.自救》不實謠言滲透台灣社會!該如何分辨假消息?事實查核團體3招教你破解
7
【新新聞】解構地方1》全台政治家族大盤點 353位議員參選人具家族背景,嘉屏綠營家族勢力崛起
8
台灣「禹英禑們」更難跨過的旋轉門 自閉症者就業與安置困境,讓雙老家庭問題更嚴峻
9
【新新聞】解構地方2》老公當完老婆當!地方選舉世襲化,綠營執政派系壟斷問題仍在
10
歷史新新聞》新光吳家、力霸王家、洪敏泰兄弟 2000年前後的慈濟榮董名單滿是商界要人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2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文章資訊
- 1張愛玲10本名著帶你看人生、愛情真諦:漂亮有什麼用又沒法變錢
蕭軍,中國現當代作家,「東北作家群」的領軍人物,著有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1935)、《五月的礦山》(1954)、報告文學《側面》、《從臨汾到延安》等等。1925年,蕭軍 ...
- 2歷史新新聞》她在1995年的中秋前夕離世深度解析張愛玲對 ...
張愛玲對台灣作家的影響,除了中國大陸省籍的白先勇、三毛、蔣勳、朱天文、朱天心姊妹,還包括本省籍施叔青、蕭麗紅、王拓等等,研究台灣文學史的陳 ...
- 3【蘭雨二手書店】現當代作家精選系列三毛張愛玲作品集傾城之 ...
書頁版次照片僅供參考,出貨時以現有收書版本為主,如需特定版本請先私訊聊聊。 購買【蘭雨二手書店】現當代作家精選系列三毛張愛玲作品集傾城之戀第一爐香惘然記小 ...
- 4張愛玲寫給女人的10本小說:「用一轉身離開 - ELLE
- 5張愛玲_百度百科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説,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