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憂鬱症就醫現狀與問題- 憂鬱相關文章-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聯合報系元氣周報「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在2019年7月14日以憂鬱症為專題,與 ... 根據過去社區精神流行病調查發現,台灣憂鬱症終生盛行率僅1.2%,遠低於美國 ... 關於憂鬱症 關於憂鬱症 關於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台灣憂鬱症就醫現狀與問題 我們需要一個全民抗憂鬱運動 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當家人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Q&A 憂鬱好文章 關於憂鬱症 下載專區 影音專區 線上資源平台 線上影音小教室 衛教手冊資料 關於憂鬱症 關於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需要你我共同參與 台灣憂鬱症就醫現狀與問題 我們需要一個全民抗憂鬱運動 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當家人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Q&A 憂鬱好文章 下載專區 影音專區 線上資源平台 線上影音小教室 衛教手冊資料 首頁 關於憂鬱症 憂鬱相關文章 分享: 分享 台灣憂鬱症就醫現狀與問題   聯合報系元氣周報「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在2019年7月14日以憂鬱症為專題,與健保署合作分析105年到107年台灣憂鬱症的就醫,有完整的系列報導與影音檔,非常值得參考。

(藍色病毒-我和我們的憂鬱症 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depression)   105-107年台灣一年有40萬人因憂鬱症就醫,佔投保人口1.7%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105至107年憂鬱症人數逐年緩步成長,105年38萬3350人,106年39萬5573人,107年為40萬1059人。

以107年因憂鬱症就醫的40萬1059人分析,國內憂鬱症就醫患者約占全台2370萬投保人數的1.7%。

  107年台灣健保憂鬱症醫療費用66.15億,佔健保總額不到1%   以就醫人次看,去年因憂鬱症門診就醫人次為272萬8984人次,相當於每位患者一年平均因憂鬱症就醫6至7次。

105年至107年健保給付憂鬱症醫療費用分別是60.46億元、64.07億元與66.15億元,以107年用於憂鬱症醫療費用66.15億元計算,僅占當年健保總額6853億元的0.96%,連不1%都不到。

  憂鬱症就醫女性是男性兩倍,45-64歲佔1/3,輕鬱重鬱各半   以年齡區分,憂鬱症患者以45歲至64歲女性居多,107年的憂鬱症患者中,45歲至64歲有16萬4427人,相當於每三位憂鬱症患者,就有一人是45至64歲;男女比大約1比2,也就是說,女性憂鬱症患者人數高出男性一倍。

  另外,將憂鬱症依症狀及疾病嚴重度分為輕鬱症及重鬱症,107年輕鬱症患者19萬2千多人,重鬱症患者20萬8千多人。

(延伸閱讀:我國有40萬憂鬱症患者45到64歲是高峰http://bit.ly/32XUgfT)   憂鬱患者一年看三次以下佔三成,顯示短期就醫、早期中斷仍普遍   理想上憂鬱症應持續治療1年,但健保統計發現,全年看診次數在三次以下的患者占32.42%,顯示短期就醫、早期中斷,仍是國內憂鬱症治療的普遍現況。

憂鬱症的短期治療與提早中斷治療,容易導致憂鬱治療不完全,憂鬱症狀惡化,甚至增加自殺的風險。

  105至107年憂鬱症患者就醫人數最多的是基層診所(46.4-47.7%),其次是區域醫院(25.2-26.2%),再來是醫學中心(15.9-16.5%),最後是地區醫院(10.9%-11.1%)。

(延伸閱讀:憂鬱患者多因失眠被揪出常短期就醫、早期中斷http://bit.ly/312jKHe)   抗憂鬱劑使用分四大類,SSRIs仍佔最多   抗憂鬱劑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三環抗鬱劑」(TCA),像是:妥復腦(imipramine)、德利能(amitriptyline)….等,這是較舊的藥物,因為副作用較多,已經用的較少。

第二類藥物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像是:百憂解(fluoxetine)、克憂果(paroxetine)、樂復得(sertraline)、立普能(escitalopram)…等),這些一直是憂鬱症的第一線用藥。

第三類是「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s),像是:千憂解(duloxetine)、速悅(venlafaxine)等,對於焦慮、憂鬱都有效。

第四類是「其他」,包含其他各種作用機轉不同的抗憂鬱劑,像是:美妥平(mitrazapine)、威克倦(wellbutrin)、美舒鬱(mesyrel)、煩多閃(agomelanine)…等。

  107年健保全年在憂鬱治治療支出抗憂鬱劑藥費約13.42億元,約佔全年憂鬱症醫療給副66.2億元的兩成。

使用最多是SSRIs,佔38.2%;其次是SNRIs,達30.7%;最少是TCA,僅佔1.1%。

  憂鬱症治療急性期最重要,沒有治療的憂鬱症不易自癒   理想上憂鬱症的完整治療可分為三個階段,急性期的目標在有效改善憂鬱症狀、緩解情緒、維持穩定,一般希望有三個月的急性治療,加上半年的持續期急一年以上的為治期避免復發或再發。

兩次以上的復發或再發就建議持續治療,不要隨便停藥。

但是抗憂鬱劑的副作用(如輕微的噁心或頭暈)常常在起初1-3天就先出現,而情緒改善的效果常常要1-2週後才出現。

許多患者因為覺得副作用不舒服、覺得沒有效果,或甚至稍微有進步就覺得可以不用吃藥。

建議仍應持續治療到有反應,若很不舒服應該與醫師討論,不要自己停藥。

  另外,憂鬱症有時像感冒,看醫師好的比較快,沒看醫師有少部分也會慢慢好轉。

文獻顯示憂鬱症沒治療,可能有40%隨著時間慢慢改善,(往往要半年到一年),但也有40%維持在情緒的谷底甚至更差,20%部分改善、無法回到正常。

這也是為何積極就醫很重要,可縮短病程與嚴重性,避免情緒惡化,嚴重影響功能,甚至自殺。

(延伸閱讀:治憂鬱症藥吃2、3天都沒效?醫師:抗鬱劑需時間生效http://bit.ly/2Y9QHo0   憂鬱症成因複雜身心互相影響   憂鬱症的成因,複雜而多變,但基本上是生物、心理和社會等3大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憂鬱症常合併許多身體症狀,包括呼吸不順、頭痛、背痛、頭暈,或者合併許多嚴重或慢性身體疾病,例如心臟病、中風、慢性頭痛、癌症、洗腎、自體免疫疾病等,患者也常常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就診於非精神科,因此許多憂鬱症患者也常因為身體上其他的不舒服,而至其他科別求醫。

  醫師建議培養適當的運動習慣,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對抗憂鬱的激素,促使心情愉快輕鬆,接下來應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訓練自己保持正向的思考方式,避免陷入煩惱無法脫困。

另外,不要給自己太高的要求或壓力,避免過多自責與挫折感,減少對自己的無助感和無望感。

發現身旁的親人或朋友有憂鬱症狀的現象,一定要盡快陪同尋求專家診斷及治療。

(延伸閱讀:你認識憂鬱症嗎?甲狀腺亢進也可能造成憂鬱http://bit.ly/2ZsXohT)   憂鬱症患者僅兩成對外求助   根據過去社區精神流行病調查發現,台灣憂鬱症終生盛行率僅1.2%,遠低於美國的16.2%,但是台灣被確認達憂鬱症的個案,平均工作喪失天數為74.9日,高於美國的35.2日,並且台灣憂鬱症的求助比率也低,僅有20%,美國則達57.3%。

  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尋求幫助,相信還有很多患者未接受治療。

未接受治療的原因包括不知道何謂憂鬱症,或不願承認自己罹病,抗拒治療。

但憂鬱症若不積極治療,可能會讓症狀更嚴重、功能更受損,甚至增加自殺危險性。

  預防憂鬱症患者自殺,建議「1問、2應、3轉介」: 1問:是指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詢問,可以關心「你最近睡得好嗎?」「你最近會不會覺得心情不好?」「你最近會不會覺得緊張不安?」必要時甚至也可直接問「有沒有自殺的想法?」 2應:是指給有自殺意圖的人適當回應,透過同理心幫助當事人釐清困擾、整理思緒,降低真正執行自殺的可能性。

3轉介:是指引導當事人接受專業人員幫忙,有效減緩自殺衝動。

通常帶個案至醫院精神科就診,或接受心理衛生中心或諮商機構的會談,協助情緒趨向平穩、降低風險。

  家屬陪伴憂鬱症,壓力可能非常大。

提醒家屬不要過度把焦點放在患者身上,記得為自己保留時間,充足的休息、運動,繼續保持自己的社交圈,做自己喜愛的事,不要忽略自己的需求,才不會照顧病人到自己也病倒。

(延伸閱讀:悶在心中不願說憂鬱症患者僅2成對外求助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927236)   影音連結 《藍色病毒一》無所不在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SvNEq3XvTbM 《藍色病毒二》我和我們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8bMfJeea40Q 《藍色病毒三》輔助治療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C7l3npuk3Vs 《藍色病毒四》亡羊補牢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XhOTWsTHreM 其他延伸閱讀 台北榮總/難治型憂鬱症可用穿顱磁刺激術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927209?from=crm-referralnews_ch1005artbottom 林口長庚/三級自殺防治特別門診照護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927213 快樂心靈診所/服藥穩定思緒才能重生復元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927220 北市聯醫/除了藥物還要深入家庭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927217 憂鬱症患者僅2成對外求助醫師傳授「陪伴」的藝術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927163?from=crm-referralnews_ch1005artbottom   (張家銘醫師,整理自藍色病毒-我和我們的憂鬱症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depression) (延伸閱讀:回應聯合報憂鬱就醫專題-我們需要一個全民抗憂鬱運動)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