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者居家照護必知!生活環境如何清消?常見問題一次秒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特別是有共用浴室、廁所,每次使用完畢就一定需要清消,使用消毒的漂白水要注意濃度較高,要以1:10(5000ppm)稀釋,主要是清潔浴室以及馬桶的表面, ... Skiptocontent 國內疫情還沒到達高峰,每日確診數攀升下,出現大量確診者需要居家照護的需求,但到底面對家中有確診個案,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因應準備,包含確診者的垃圾、日常穿的衣物該如何處理,新北市衛生局以及護理師公會針對居家照顧給出五大建議。

確診在家該怎麼準備?居家照護前準備哪些物資?家中哪些環境需要定期清消?確診者餐盤、衣物該怎麼處理?確診者垃圾該怎麼辦? 居家照護前準備哪些物資? 不少確診者在居家照護期間,仍是跟家人住在一起,在快篩陽性等待PCR結果的期間,其實可著手進行居家照護的事前準備,在隔離期間不會缺乏需要用的物品,建議準備的內容可從七大方向著手: 日常用品:衣物、個人、清潔用品、衛生紙等三餐規劃:先備妥乾糧醫療用品:口罩、體溫計、血氧機(如家中有)電子用品:手機、電話、電腦、網路、視訊配備等常備藥品:退燒、止咳、止痛等藥物清潔用具:清潔劑、漂白水、75%酒精、抹布、垃圾袋等緊急聯絡資訊:緊急連絡人(非同住家人)、新北居家照護關懷中心專線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 家中哪些環境需要定期清消? 因應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仍可能會共用衛浴、部分的公共空間,新北市侯友宜提到:「確診者在健康可以的情況下,自己可以定時清消,主要針對常接觸的環境區域,像是開關、門把、桌面用過就趕快清消,如果有共同使用的公共區域動線重疊也要定時清消。

」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 不得已需要與確診者家人通用空間,雙方除了都需要全程配戴口罩,使用重疊的環境、公共空間、物品都要定期消毒,消毒時可以使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以1:50(1000ppm)稀釋用在一般環境以及傢俱。

同時保持房間通風,可以開窗、使用空氣清淨機、電扇從房內往戶外吹。

特別是有共用浴室、廁所,每次使用完畢就一定需要清消,使用消毒的漂白水要注意濃度較高,要以1:10(5000ppm)稀釋,主要是清潔浴室以及馬桶的表面,同時保持浴室廁所的通風。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 確診者餐盤、衣物該怎麼處理? 確診者每天穿的衣物不可以跟同住家人一起起,不管是衣物、還是毛巾都要分開清洗,清洗時使用一般的洗劑就可以了,但洗完以後一定要徹底晾乾、烘乾。

至於吃飯使用的餐具,在使用完後清洗時務必戴手套清洗乾淨,洗完以後手部需要再次用肥皂清洗乾淨。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 確診者垃圾該怎麼辦? 居家照護長達10天,生活期間仍會產生許多垃圾,新北市有提供專用垃圾袋,即使沒有專用垃圾袋也可以使用其他垃圾袋,先將垃圾暫置家中,等到照護結束以後需要靜置兩天消毒,隨即就可以拿去垃圾車丟棄。

如果是有額外收運的需求,新北市的居民可以聯繫居家照護關懷專線,環保局有到府收運的服務,只是這類垃圾一定要將袋口密封,可以以雙層垃圾袋包裝,尖銳物品應先以報紙包裝避免刺破,另外提醒餐盒類的垃圾無需分類。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 圖片提供:新北市政府 如果緊急情況,家人需要進入確診者房間時,雙方均須要戴戴醫用口罩,同時也要用肥皂濕洗手、或是酒精乾洗手,注意手部的清潔。

1.參考資料:新北市政府、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身邊有人確診怎麼辦?一次告訴你在學校與公司的自主應變方式「唾液」跟「咽喉」快篩有什麼差別?感染科專家解析兩者差異確診在家怎分辨輕、中、重症?從症狀及早偵測惡化警訊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08-012.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4.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5.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