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超硬的哺乳動物,不怕癌症不怕缺氧!但大部分卻都死於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裸鼴鼠所屬的濱鼠科,都是一群喜歡地下生活的囓齒類動物。

... 鼠類的10倍左右。

即使在環境惡劣的戶外,只要不被蛇類天敵一鍋端,也能活到17年之久。

7014 顛覆世界 hahaangel 7014 2018-05-08 有這麼一種動物,不會生病、不怕缺氧,但牠卻會死於某種小病。

我們常說,萌即是正義。

無論是大熊貓、考拉、虎鯨、企鵝……都憑著萌博得了人們的關注。

相較之下,不萌的動物得到的關注少得多。

凡事有例外,裸鼴鼠——不拼顏值拼才華。

不,不是它,是它↓ 不長皮毛又皺巴巴的皮膚、使用過少而退化的小眼睛、形如臘腸的身軀,再加上四顆位置突兀的齙牙…… 裸鼴鼠是最醜的鼠類,沒有之一。

不過它們雖醜,卻有著其他哺乳動物所沒有的特殊能力。

它們生活在地道中,過著和螞蟻、蜜蜂一樣的群居生活。

不僅能在氧含量極低的地下環境生存,即使是無氧環境,它們也可以再“屏息”18分鐘。

而且,它的壽命比多數鼠類長10倍。

因為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長,連癌症都不怕。

更有研究證明,它們無論1歲還是15歲,永遠都只有萬分之一的死亡概率。

這也就意味著,它有著超強的抗衰老能力,堪稱征服了死亡的生物。

真不是本來就看著老,所以抗衰老 那麼這麼厲害的生物,會如何死去呢? ___________ 一隻裸鼴鼠將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當小裸鼴鼠出生時,它將在所有族員的簇擁下成長。

特殊的生存環境賦予了它醜的資本。

暗無天日的環境導致它們眼睛和外耳退化。

沒有了眼睛,它判斷方向就只能靠“觸手”。

裸鼴鼠從頭至尾有著多達40根長毛,這些長毛是它的觸覺器官,憑此清楚地判斷方向。

清晰可見的長毛 不過這也不能當作裸鼴鼠長得醜的藉口。

裸鼴鼠所屬的濱鼠科,都是一群喜歡地下生活的囓齒類動物。

它們大多門齒大而突出,用於挖洞,身體圓柱形,四肢短小,利於洞內行走。

但這個屬裡其他的達馬拉蘭鼴鼠就憑著毛茸茸的外表,扳回一城。

小拉達自認為很萌 小裸鼴鼠剛出生時不過2克重,長大了也不會超過30克。

大約36天後即可斷奶,隨後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為裸鼴鼠是社會性動物,而且是高等動物中僅存的兩種真社會性動物 (另一種是比它萌的達馬拉蘭鼴鼠)。

所以它的性別很重要,如果它是雄性中的強者,就能成為女皇的后宮佳麗。

如果它是個雌性,就得作為工鼠辛苦的勞作。

如果是能力不足的雄性,那也去勞作吧。

社會性物種大概有17000種,大多數是我們所熟知的蜜蜂、螞蟻。

許多動物不具有社會性,“一個鹿群就是一群鹿”,它們僅僅因為機緣巧合聚在一起。

像人類則是有著“社會”價值觀,懂得合作、互利,就能夠發揮出團體的力量。

而真社會性動物則走得更遠,它們聚居成群,合作照料後代,子代親代之間有重疊,乃至願意為了群體終身勞作放棄生育權。

真社會性動物在早期演化階段時,群體中的成員會趨向擁有相近的血緣關係。

相近的血緣關係讓它們願意為了群體延續犧牲,展現出了利他主義。

也有觀點認為,動物會以群體為單位進行自然選擇,所有個體都選擇了最大化群體利益。

因為群體內部競爭的利益,遠不如群體與群體間競爭的利益。

但放在裸鼴鼠的社會中,這種趨勢就變得有些奇怪。

是什麼讓其他裸鼴鼠,甘願以“僕從”的身份生存,乃至放棄生育的權利? 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了女皇的神秘手段—— 糞便、尿液,或許能夠解釋少許。

女皇的尿液中有一種信息素能夠抑制雌性僕從排卵。

而在分娩期間,又會產生高水平的雌激素——雌甾二醇*。

以吃女皇尿液、糞便為生活調劑的僕從們,在喪失生殖能力的同時,還會對幼崽極為關切。

女皇通過排泄物轉移了養育責任,在靜養約81天後,又可以進行下一次生育。

*注:雌甾二醇廣泛存在於高等動物體內,對於人類而言也是主要雌激素。

作為女性體內占主導地位的性荷爾蒙,能增進和調節女性器官及副性徵的正常發育。

一隻正在餵食的裸鼴鼠後 僕從不都是負責哺育後代,也有負責抵禦外敵,或是負責尋找食物。

它們四處挖洞,地底挖掘所耗費的能量比行走耗費高處3500倍之多。

對此它們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全憑運氣。

門牙刨土 它們唯一的策略,就是一窩幾十到幾百隻裸鼴鼠,分頭尋找食物。

所幸它們生活在東非,東非的植物為了適應當地環境都會努力深入地下,長出更大的塊莖。

只要發現一個塊莖,只要和自身體型相近的大小,就夠全窩吃上一周。

雖然階級嚴明,不過食物分配倒是非常的公平。

不過在挖地時所耗費的能量,也得從其他方面節省回來。

哺乳動物一般都是恆溫,而它們選擇放棄了保持體溫,做一隻省事的變溫動物。

為了溫度,天熱時它們就縮到地底深處的寒冷洞穴降溫,天冷就在地表的溫暖洞穴裡抱團取暖。

作為雄性的一生,不然辛苦勞作,不然成為精子產出機負責生育。

但如果是一隻雌性,那它還有一次改變醜生的機會。

當女皇去世後,雌性之間就會爆發僅有的族內戰爭,年輕有力的勝利者將成為新的女皇。

繼承前女皇的後宮,還有至死方休的生殖任務。

與所有真社會性動物相似,它們的生活毫無趣味可言。

更慘的是,它們還有著遠超其他鼠類的生命長度。

在實驗室中,它們可以存活長達30年,是多數鼠類的10倍左右。

即使在環境惡劣的戶外,只要不被蛇類天敵一鍋端,也能活到17年之久。

也正是它漫長的壽命,讓它成為實驗室新寵。

調查裸鼴鼠壽命是一件費時的事,最早記錄的31年(圈養)數據來自動物學家羅謝爾。

羅謝爾從年輕時開始,先後記錄3000多只裸鼴鼠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時間。

31年壽命的那隻是1980年在野外捕獲的標本,直到2010年才逝去。

羅謝爾 一般而言,體量與長壽之間呈正相關的趨勢。

從試驗數據來看,目前通過藥物、飲食干預試驗小鼠所能延長的壽命,最多不過40%。

與裸鼴鼠近10倍壽命的差異相比不過九牛一毛。

而且還另有試驗發現,兩種壽命最長的鼠類(裸鼴鼠和盲鼴鼠)都非常抗腫瘤。

這些無意間發現的聯繫,說不定就是解鎖人類長壽的關鍵。

大量研究指出裸鼴鼠一個神技—— 幾乎不患癌症。

不患癌的原因或許不止一條。

裸鼴鼠的基因組裡有許多抑癌基因(如ARF基因),也缺少跟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

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家Gorbunova的另一個發現——裸鼴鼠體內高濃度的透明質酸,也是一大要素。

維拉戈爾布諾娃 裸鼴鼠細胞生長時,為了不讓細胞感覺太擠了,一旦細胞接觸就會產生透明質酸*。

透明質酸逐漸填充縫隙,迫使細胞停止分裂,這種機制也叫做“接觸抑制”。

而癌細胞最擅長的瘋狂複製也會受到接觸抑制的限制,分裂兩三輪也就焉了。

如果抑制了透明質酸的產生,再用患癌小鼠的病毒蛋白刺激裸鼴鼠細胞,就能觀察到腫瘤形成,更證實了這種設想。

*注:這種物質叫做透明質酸,存在於所有動物中,是皮膚和軟骨的重要組分之一。

不過裸鼴鼠體內透明質酸含量更高,分子大小也是其他生物體的5倍。

透明質酸,又稱玻尿酸 不只是抗癌,裸鼴鼠還有各種花式生存技巧。

它能在低氧環境下生存,這與它生活環境有關,地下通風不足,氧氣含量時常不足9%。

不過它可不僅僅能在缺氧情況下活動自如,就算在無氧環境下也能撐上不少於18分鐘。

絕大多數動物根本不可能撐得住,缺氧環境下無法分解葡萄糖產生能量,能量斷供最先死亡的便是高耗能的腦細胞。

一種名為缺氧缺血性腦病 不過裸鼴鼠卻能在無氧環境下利用果糖代謝。

果糖代謝只有植物能夠辦到,但裸鼴鼠卻能自如地從“葡萄糖檔”切換到“果糖檔”。

各個器官憑此正常運轉,直到果糖耗盡。

但只要回到氧含量足以生存的環境,就能恢復“葡萄糖檔”,安然無恙地繼續生存。

植物的果糖代謝 而且裸鼴鼠還不怕痛。

通常而言,感覺神經元遭遇高溫和炎症襲擊後,神經增長因子會綁定TrkA的感受器。

這會觸發TRPV1通道打開,一旦通道被打開,神經元就會告訴大腦:疼痛出現了。

但裸鼴鼠特殊的進化選擇,使疼痛信號根本無法傳遞,讓它們對疼痛毫無感覺。

生活各種擠,反正不會疼 或許是各種神技加持,裸鼴鼠展現出了驚人的抗衰老能力。

衰老會導致生理機能減退,更常發生疾病與意外,從而也更容易死亡,衰老的特徵之一就是死亡風險上升。

早在1825年,英國數學家本傑明就發現,哺乳動物死亡風險隨年齡呈指數增長。

但裸鼴鼠不服這個模型,死亡風險一動不動: 人類出生時0.01%,裸鼴鼠0.01%。

人類5歲時0.5%,裸鼴鼠0.01%; 人類突破天際,裸鼴鼠0.01%,甚至有些下降…… 即使年紀漸長,裸鼴鼠依然健康活躍,歲月似乎拿它一點辦法沒有。

四種動物(馬、人、小鼠、裸鼴鼠)在性成熟後的死亡率曲線(圖:果殼) 不過總說裸鼴鼠如何能活,科學家倒也開始探究裸鼴鼠如何死去。

在研究中,卻發現了一個詭異的現象。

生物學家羅謝爾和她的同事通過記錄時間,繪製了裸鼴鼠的死亡率曲線。

他們發現,裸鼴鼠的死亡竟呈現出瞭如同放射性物質般的半衰期*。

他們手中的圈養裸鼴鼠的半衰期是19年,但這種情況是巧合還是某種原因,還需要深入研究。

*注:這裡的半衰期是指每個19年,就有相對於總數的一半的個體死亡。

在戶外,裸鼴鼠更多死於天敵攻擊、飢餓、缺少或是感染。

但在實驗室中,裸鼴鼠們卻大多死於口腔潰瘍,仍因為難以進食、飲水、遭受感染而死。

裸鼴鼠不懼怕歲月、癌症、疼痛、無氧環境,卻最終死於口腔潰瘍。

也許對於天不怕地不怕的裸鼴鼠而言,抗性高、衰老慢也算不上好事。

它們無法察覺疼痛,卻不代表傷害不存在; 不擔心缺氧,卻不代表不會死於缺氧; 不會衰老,卻不代表真的長生不死…… 它們所受的傷害或許一直都積累在強悍的身體上。

只要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傷痛,就被奪了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快分享吧! 分享文章 改變要在不得不改變之前去做 習慣是解讀一個人的端倪,而改變,是扭轉一條路的勇氣! 歡迎加入「改變的力量」粉絲團,文章更新不間斷,在邁向改變的路上,有我們陪伴! FB粉絲團 加LINE好友 您可能也會喜歡 本周熱門文章 熱門關鍵字 2017 人生 個性 健康 分手 實用 愛情 星座 星座配對 科學 X 健康頭條 x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