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知識+】「風機」和「水下基礎」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彰濱沿海常見陸域風機運轉,而隨著台灣第一座商轉的離岸風場在10月完工,現在站在苗栗龍鳳 ... 雖然風機是靠風力發電,但風速太快,也可能損毀風機。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深度報導 【離岸風電知識+】「風機」和「水下基礎」是什麼? 2019年11月18日 文:鄭雅云、陳文姿(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文:鄭雅云、陳文姿(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風機」是什麼? 彰濱沿海常見陸域風機運轉,而隨著台灣第一座商轉的離岸風場在10月完工,現在站在苗栗龍鳳港就可以遠眺到海上風機。

  一支風機有多大?苗栗海洋風場採用的是4MW、6MW兩種規格。

目前最大的風機則是美國奇異公司GE推出的12MW風機「Haliade-X」,高達260公尺,幾乎和48層樓高的台北南山廣場一樣高。

預計2025年13至15MW的風機技術就會出現,高度將超過300公尺。

回想1991年世界上第一座離岸風電場Vindeby建造時,當時一支風機的容量只有450KW,整座風場11支風機的總容量是4.95MW,還比不上現今一支10MW風機的一半,可見風機進展速度驚人。

  風機發展歷程圖。

圖片轉載來源:BloombergNewEnergyFinance 雖然風機是靠風力發電,但風速太快,也可能損毀風機。

因此,當風速過大時,風機會以人工或自動的方式設定停止運轉,並調整葉片的角度方向。

  台灣夏季常受颱風侵襲,因此業者必須使用更高等級的風機。

風機根據可承受風速分級,台灣目前使用都是國際標準的最高規格(ClassIA)。

  「水下基礎」是什麼? 陸域風機在開發上面臨土地取得不易,景觀、噪音等疑慮,轉往海上發展已成趨勢。

離岸風電的優勢是風力強、風力穩定,台灣海峽更以擁有世界級的優良風場著稱。

但要禁得起颱風、地震的考驗,堅固的水下基礎(foundation)是關鍵。

歐洲海床地質較堅固,大多採用單樁式水下基礎,只用一支基樁就能撐起風機。

台灣海域的地質成分多元,相對較鬆軟,加上颱風、地震因素,大都採用三到四支基樁的套筒式(又稱管架式,Jacket)水下基礎。

  管架式水下基礎要先把基樁打入海床,再透過管架連接風機。

大彰化外海風場的開發商評估,基樁與管架的長度相加至少要165公尺,已經是超過50層樓高的高度了。

  浮動式離岸風機示意圖。

圖片提供:innogySE。

現在風電商已經開始轉往海洋更深處發展。

但是,想在深海打基樁不僅難度高,成本也很高,有些風場已經開始採用「浮動式」風機。

浮動式風機並不是完全漂浮在海面上,風機必須固定在浮動平台上,平台再透過纜線定錨在海床上。

雖然可以適應深海環境、省去打樁過程、減少噪音與生態的干擾,但在較淺海處的建置成本仍無法跟固定式競爭。

參考資料 離岸風電Q&A 延伸閱讀 2025年後浮動式離岸風電潛力增 外商:現階段就是關鍵 相關文章 【自然谷之星】一種味道各自表述又香又臭的紫花藿香薊 2020/08/09 不讓科學園區再搶良田立委、民間合推《有機農業促進法》修法 2020/08/06 斗南友善耕作「紅冠水雞」稻田產卵 2020/08/03 射殺烏干達「明星」大猩猩拉飛奇盜獵者判刑11年 2020/07/31 中油重申:三接工程已避開藻礁範圍將依循環評承諾 2020/07/29 生態影響尚有疑慮沃旭彰化兩風場環差補正再審 2020/07/28 生態保育再生能源能源議題生物多樣性能源轉型時事專題深度報導離岸風機專題-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能源轉型 作者 鄭雅云 本來面目。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午安環境最新內容│電子報總覽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dpm('alph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