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號交響曲(馬勒)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A小調第6號交響曲是古斯塔夫·馬勒於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乐章交響曲(本曲亦於1906年作大幅度修訂)。

此曲亦曾於1906年5月27日於德國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

第6號交響曲(馬勒)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7年9月26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A小調第6號交響曲是古斯塔夫·馬勒於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樂章交響曲(本曲亦於1906年作大幅度修訂)。

此曲亦曾於1906年5月27日於德國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

後人往往因為馬勒當時的背景遭遇以及樂曲的陰沉氣氛,將這首交響曲命名為「悲劇」,但馬勒本身創作時並沒有為這首交響號曲冠以任何標題。

目次 1背景 1.1首演 1.2出版 1.3第二、第三樂章的次序 2分析 2.1配器 2.2各樂章概要 3注釋 4參考資料 5參見 6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此章節需要擴充。

首演編輯 首演:1906年5月27日於德國埃森市,由馬勒親自指揮。

美國首演:1947年12月17日由DimitrisMitropoulos於紐約市。

出版編輯 此章節需要擴充。

第二、第三樂章的次序編輯 當馬勒於1904年完成第六號交響曲並於1906年三月作首次出版時,他將諧謔曲定為第二樂章,行板為第三樂章。

但當他於五月為這交響曲排練時,卻決定把這兩個樂章的演奏次序倒轉,並於第二次發行時作出改動。

然而,威廉·門格爾貝格於1919年收到馬勒遺孀艾瑪的電報,指出第六號交響曲的演奏次序應該是「先諧謔曲,然後行板」("FirstScherzo,thenAndante")。

結果他往後演奏此樂曲時,均依照艾瑪的要求處理。

不過當時期的其他指揮家卻並不認同這種看法,所以直至1960年代為止,絕大多數的指揮家還是根據馬勒的第二版樂譜來演奏。

直至1962年,奧地利的音樂學者埃爾溫·拉茨(德語:ErwinRatz)為國際馬勒協會修訂馬勒全集時,在第六號交響曲首頁撰寫評論,重新提出演奏次序應該為「諧謔曲-行板」,認為這是馬勒死前時所作出的決定。

不過,由於在他的文章中隻字不提及過艾瑪的那封電報,亦缺乏有力的理據去支持他的觀點,所以受到其他音樂學者的質疑。

但奇怪的是,縱然有不少指揮家同樣質疑拉茨的看法,但隨著1963年的修訂版本面世後,往後的錄音,大家都依照這個版本來演繹。

而出版馬勒樂譜的出版商,如BelwinMills(Kalmus)、歐伊倫堡出版社、環球出版等等,通通都將樂譜改印成為「諧謔曲-行板」。

2003年,身為當時國際馬勒協會副主席兼馬勒全集評論總主編的ReinholdKubik[譯名請求]引用1906年的場刊內容,認為「先行板,然後諧謔曲」才是馬勒的真正意思,他同時認為馬勒從來都沒有撤回這個安排[1],再加上近年的文獻研究,「行板-諧謔曲」的次序亦重新成為了主導。

[a]不過,現時留存的樂譜,包括馬勒全集,以及其他出版社的校訂版,均把諧謔曲定為第二樂章,而行板則為第三樂章。

由於只將樂譜的印刷次序改變時,卻沒有將這兩個樂章的排練編號一併處理,所以1963年版的樂譜,便出現了排練編號不連貫的問題。

(第一樂章的最後一個排練編號為45,但若以諧謔曲為先,第一個排練編號則變成了63。

) 至於錄音版本方面,兩個版本均同時存在。

一些較近期的錄音,如拉圖、阿巴多及馬素爾等的演繹方式為「行板-諧謔曲」;至於較早期的錄音,如卡拉揚、伯恩斯坦、蕭提、布列茲、小澤征爾等則採用「諧謔曲-行板」的演繹方式。

分析編輯 配器編輯 根據1963年拉茨的版本: 木管樂器 3短笛(第1-3樂章由第三、第四長笛兼任,第4樂章須額外加樂手擔任) 4長笛 2英國管(第1-3樂章由第四、第三雙簧管兼任,第4樂章須由額外樂手擔任) 4雙簧管 高音單簧管(降E調、D調)(第4樂章兼任第四單簧管) 3單簧管(C調、降B調、A調) 低音單簧管(降B調、A調) 4巴松管(第4樂章須由額外樂手演奏第四巴松管) 低音巴松管(第1-3樂章兼任第四巴松管) 銅管樂器 8圓號(F調) 6小號(降B調、C調、F調) 4長號 低音號 打擊樂器 2定音鼓(一位樂手演奏四個,另一位演奏兩個) 若干小鼓 大鼓及樺木樹枝紥(或以樂鞭代替) 若干鈸 鑼 三角鐵 鐘琴 木琴 鐘(無固定聲調) 牛鈴(台上及後台各置一組) 大木錘(後台)1906年首版樂譜中原有鈴鼓(第1樂章) 樂鞭(第4樂章) 鍵盤樂器 鋼片琴 弦樂器 2豎琴(第2樂章要求4個豎琴) 第一、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5*5=5*5—8641—tmp+5—2hp,cel—str"[2]。

各樂章概要編輯 正體為2003年國際馬勒協會所倡議的演奏次序;斜體則為1963年由國際馬勒協會所出版,由拉茨所主編的樂譜版本第一樂章Allegroenergico(精力充沛的快板),a小調,4/4 以絃樂器及小鼓帶出短小的前奏後,帶入如進行曲般的呈示部第一主題,後來經過鼓聲及銅管的宣示調後,進入轉到F大調的第二主題,及後經過第一重覆返回前頭(除了第一號交響曲外,馬勒就只有在這樂章中運用了重覆記號)。

由第二重覆起,樂曲進入發展部,呈示部的第一主題重現,並加入由木琴和木管樂器作主導的新進行曲旋律,突然間,絃樂的顫音帶領鋼片琴及牛鈴的「田園風」過場,不過這份恬靜很快又再被樂團所打斷,進行曲主題再度出現及加以變化。

結尾部份較為短小。

先由三角鐵、定音鼓等敲擊樂器引導四支小號奏出A大調的引子,然後樂團以呈示部第二主題為基礎,把氣氛推至最熱鬧下結束。

第二樂章(第三樂章)Andantemoderato(中等的行板),E♭大調,4/4 作為整首響曲唯一的慢樂章,可以說是在充滿不安和粗暴的氣氛中稍作喘息的間奏。

整個樂章由最開頭由第一小提琴(結束部轉至雙簧管)所奏出的一個十小節的第一主題,以及接著的另一個樂句八小節的副題(其中一組來回的跳進音程更是最突出的節奏動機)為主軸,並由此引申及發展。

整個樂章的配器以細緻而含蓄為主,雖然在中後段時曾出現過一段漸漸激昂的氣氛,但很快又回復了平靜。

第三樂章(第二樂章)Scherzo(諧謔曲):Wuchtig,a小調,3/8(中段則加插4/8及3/4) 一首令人感到不安的諧謔曲。

定音鼓在弱拍中的sf,加上圓號及絃樂的鋸齒型斷奏,顫慄的第一主題令這首聽似進行曲般"諧謔曲"充滿黑色的味道,木琴雖然不常出現,但它的加入更使人聯想起聖桑的《骷髏之舞》。

第二主題轉為精緻的舞曲。

據馬勒的妻子艾瑪的筆述,這一段所描述的應該是「小孩的嬉戲」。

[b]這一段的節奏不斷在變化,穿梳於3/8、4/8及3/4等拍子,雖然悚懼的味道稍為減弱,但同樣營造出陰暗的味道。

及後整個樂章都是圍繞以這兩個主題來加以變化。

第四樂章Finale(終曲)Sostenuto(持續的)-Allegromoderato(中等的快板)-Allegroenergico(有力的快板)4/4 本樂章為全首交響曲最長部份,除原有的編制外,木管樂器更需要額外的樂手演奏,而敲擊樂部份亦比第一樂章用上更多非常規樂器,包括代表英雄受打擊及致死的三下大木槌敲擊(第三下木槌於1963年拉茨版本被刪掉。

) 開頭由低音絃樂的ff撥絃及豎琴的琶音帶動第一小提琴奏出前奏旋律,並引出第1樂章中的軍樂動機後,樂曲進入較陰暗的氣氛,直至大提琴的附點節奏帶回快板節奏。

各主題及副題旋律輪流出現,氣氛亦漸漸變得緊張。

第三下木槌後,樂團重現樂章開頭部份的動機,最後再一次在軍樂動機的帶動下,以絃樂最安靜的撥絃結束。

注釋編輯 ^2011年2月19日,香港管弦樂團在演出馬勒第六交響曲後的分享會中,藝術總監及總指揮艾度·迪華特亦表示,在2006年港樂首次演出此曲前,他曾獲國際馬勒協會主席回覆指此曲的演奏次序應根據「行板-諧謔曲」的次序,而依他所認識的指揮家朋友,亦多已採納了這種演奏次序。

^引述MarcRochester於香港管弦樂團在2月18日至19日的音樂會場刊中的樂曲介紹。

參考資料編輯 參照 ^http://www.gustav-mahler.org/gesamtausgabe/gesamt-ph-e.htm(於2009年10月17日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Daniels,David.ORCHESTRALMUSIC:AHandbook.3rded.Lanham:ScarecrowPress,Inc.1996:241.ISBN 0-8108-3228-3.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link) 參見編輯  古典音樂主題 外部連結編輯 馬勒第6號交響曲:國際樂譜典藏計劃上的樂譜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第6號交響曲_(馬勒)&oldid=7018779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