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二十種隨煩惱」?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分析幾個隨煩惱心所,來看看自己的問題存在於哪裡。
0120個隨煩惱心所都是哪些?二十個隨煩惱心所是指:忿心、恨心、覆心、嫉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什麼是「二十種隨煩惱」?
2020-12-14國學雜談
佛法中說人有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
六種根本煩惱大家都知道,那什麼是二十種隨煩惱呢?隨就是跟隨,因爲是隨從根本煩惱而起,所以叫隨煩惱。
隨煩惱又分爲大、中、小三種:小隨煩惱包括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十種;中隨煩惱包括無慚、無愧兩種;大隨煩惱包括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八種。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
一,忿。
就是忿怒。
在生活中遇到違緣或者逆境,一時氣憤,動手打人,或者爆粗口,都屬於忿。
二,恨。
先是忿怒,但還是不解氣,余怒未消,最後結怨成恨,心裡常懷惡念不舍,總想著伺機報復,這就成恨了。
三,覆。
覆就是掩藏。
做了壞事不想讓別人知道,還想保留自己的好名聲,所以就盡力掩藏。
雖然掩蓋住了,別人不知道,但他心裡有鬼,就會心神不安,憂愁煩惱就來了。
四,惱。
本來就懷恨在心,只是沒有發洩,如果再遇到違緣,有了導火線,這就變成惱羞成怒了。
平常我們說誰誰「惱」了,翻臉了,就是這個意思,比忿和恨更嚴重一些。
在「惱」之前,一定先有忿、恨,如果兩個人關係很好,也不可能幾句話就惱了,肯定是早就有過節。
五,嫉。
就是嫉妒。
聽到或者看到別人有好事,或者有光榮的事,自己就心生妒忌,心裡就不平衡,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煩惱。
六,慳。
就是慳吝。
對金錢或者知識學問,只想自己收藏,自己積蓄,不願意拿出來幫助別人,與人分享,這就叫慳,就和平常我們說的「摳門」、「小氣」一個意思。
七,誑。
狂妄、欺騙的意思。
沽名釣譽,騙取名聲,爲了名利欺騙別人,騙取別人信任,都屬於誑。
八,諂。
就是諂媚、巴結。
爲了獲得一定的利益好處,奴顏婢膝的巴結別人,或者隱藏自己的缺點和過失,故意裝作威儀有德行的樣子,騙取別人的好感,都屬於諂。
九,害。
損害。
就是有意無意的去損害別人、傷害別人,沒有慈悲心、憐憫心。
十,憍。
驕慢。
稍微有一點點成就,就目空一切,驕傲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十一,無慚。
就是沒有慚心。
用俗話說就是這人沒良心,做了壞事,一點都不知道慚愧,不知道羞恥,更不知道後悔。
對於有賢德的人,要麼輕視,要麼遠離,反而熱衷於和小人在一起。
十二,無愧。
就是沒有愧心。
這個就比「無慚」嚴重了,對一切世間的道德、法律、輿論,都無所顧忌,崇尚暴行,崇尚惡人惡事,對一切的惡行都感興趣,這是無愧。
十三,掉舉。
就是身心不定,煩惱妄想特別多,很難靜的下來,平常可能還發現不了,一旦打坐或者念佛時就會發現,妄念特別多,想停也停不下來。
這都是煩惱,障礙我們修行。
十四,昏沉。
就是昏昏沉沉,總沒精神,特別容易睡覺。
聽經打瞌睡,念佛也打瞌睡,甚至讓他繞佛,走著路都能睡著,這種現象也挺多,也是一種煩惱,對治的方法就是讓他多活動,比如拜佛,這樣他就睡不著了。
十五,不信。
充滿邪見,多疑成性,對於正法不能相信,對於聖賢的經論不能相信,也是一種煩惱。
十六,懈怠。
就是懶惰成性。
對於善法,他不肯去修習;對於身上的習氣毛病,他也不肯去改正,很懶,這種人就麻煩,人不怕笨,就怕懶。
對治這種人,沒別的辦法,只能讓別人逼著,精進是談不上了,能不懈怠了就算不錯了。
十七,放逸。
放縱安逸,逍遙自在。
天天悠哉樂哉的,對善法不知道學習、精進;對惡法也不知道防範,結果善法沒學到,惡法反倒增長了。
十八,失念。
就是忘記正念。
在道場裡念佛,念著念著,走神了,心跟著妄想飛了,忘記自己在幹什麼了,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想起來,失念的時間長,次數多,這個功夫就不得力,十九,散亂。
就是妄念太多,心不能安住。
心裡總是想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怎麼也靜不下心來,這是散亂,這種現象很多。
二十,不正知。
就是邪見。
就是自以爲是,以凡夫知見爲正知見,他學到的是佛法的知識,不是佛法的智慧。
智慧是正知正見,知識不一樣,知識會用錯,知識會被理解錯,這個錯誤的知見你再分享給別人,不但不能利人利己,反而害人害己。
所以孔子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如果自己不知道,就不要愛面子裝知道,自己曲解經論的意思。
知道的我們說,不知道的我們不說,等我自己搞明白了再說,這才是做學問的正確態度。
相關焦點
佛教:煩惱是怎麼來的?怎麼解除煩惱?
一切唯心造,福報是因爲善心而得,煩惱也是因心而生。
自己的心因爲執著於自己這個色身的享受和欲望,放不下,求不得就會心生煩惱,人有六種根本煩惱,又由這六種根本煩惱派生出二十種隨煩惱。
觀想佛,就能擺脫煩惱這六種根本煩惱是什麼呢?貪心是一種煩惱,因爲貪心就想得到更多,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衆生的一種貪婪心的寫照。
佛陀箴言:佛說貪睡有二十種不良後果
云何名爲樂於睡眠二十種過(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曹立君)云何名爲樂於睡眠二十種過。
一者懈怠懶惰。
二者身體沉重。
三者顏色憔悴。
四者增諸疾病。
五者火界羸弱。
六者食不消化。
七者體生瘡皰。
八者不勤修習。
九者增長愚癡。
十者智慧羸劣。
十一者皮膚暗濁。
十二者非人不敬。
十三者爲行愚鈍。
十四者煩惱纏縛。
十五者隨眠覆心。
十六者不樂善法。
十七者白法減損。
十八者行下劣行。
十九者憎嫌精進。
二十者爲人輕賤。
」
學佛人當斷六種根本煩惱
修佛要修善法,自然也要破惡法,而惡法有「根本煩惱」六種,「隨煩惱」二十種,加起來有二十六種之多。
可見世間的衆生爲善少而作惡多。
言之,怎能不令人慨然長嘆!惡法也謂之煩惱法,我們先講「根本煩惱」,這是心所法的第四位。
倓虛大師教你認識煩惱的由來!
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說個名詞吧,大家不用細講就可以知道,也就能躲避呀,所以這個煩惱有六種根本煩惱,隨著起來有二十種隨煩惱。
這個根本煩惱是什麼呢?貪心是一個煩惱,有貪心就容易起煩惱,貪不足煩惱就來了,瞋恨心也是一種煩惱,愚癡心,煳塗人做煳塗事,愚癡也是個煩惱的根。
貪、瞋、癡!
在張家界,有種煩惱叫吃酒席!
在張家界有一種煩惱叫做吃酒席都快吃破產了家裡有喜事,親戚朋友來道賀親戚朋友都會隨份子錢這原本是中國的一種民間傳統習俗但是這種傳統習俗如今已經成爲了很多人的負擔
佛教《唯識三十頌》講記研讀(32):20個隨煩惱心所
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分析幾個隨煩惱心所,來看看自己的問題存在於哪裡。
0120個隨煩惱心所都是哪些?二十個隨煩惱心所是指:忿心、恨心、覆心、嫉心、慳心、誑心、諂心、害心、驕心、無慚心、無愧心、掉舉心、昏沉心、不信心、懈怠心、放逸心、失念心、散亂心、不正知心。
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法中常講,我們有三種根本煩惱,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剛接觸佛法的朋友可能感覺有點亂,這三種煩惱總是分不太清楚,今天末學就儘量用通俗一點的語言,爲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
衆生的煩惱太多了,可以說是無量無邊。
什麼是感性的煩惱?
稻盛和夫老先生說過:忘卻感性的煩惱!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無論是誰,相信都會有這種感性的煩惱!這無可避免。
。
因爲我們是人!在我個人所經歷中,對於我個人來說感性的煩惱有兩種:一、盡想些,想了也沒用的事!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佛教微博&微佛教--平台創辦於2011年。
佛說貪睡有20種不良後果
佛說貪睡有20種不良後果(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修行人應該時時處處內觀、體察貪睡的二十種過失。
內觀體察貪睡過失,能令修菩薩道之人,發起精進之心,不會疲倦懈怠。
應當觀察睡眠過失二十種。
若觀察時。
能令菩薩發起精進意樂無倦。
彌勒。
云何名爲樂於睡眠二十種過。
一者懈怠懶惰。
法布施有二十種功德,感受一下?
皆仁佛在《發覺淨心經》中曾經對彌勒菩薩說過:如果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和名聞而爲衆生說法,有二十種功德。
是哪二十種功德呢?一、得正憶念什麼是憶念呢?《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三中說:「言憶念者,於所觀察一切法義,能不忘失;於久所作久所說中,能正隨念。
」《華嚴經大疏鈔》卷三十四中說:「攝法在心,故名憶念。
」這裡說的得正憶念,是指對於佛所宣說的法義,以及諸佛功德常得憶念而不忘失。
「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分別是什麼意思?
佛把我們衆生的一切煩惱分成三大類,叫做三大根本煩惱。
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第二個是「塵沙煩惱」;第三個是「見思煩惱」。
下面我們簡單聊一下這三種煩惱的意思。
第一,無明煩惱。
這個煩惱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波動現象,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
這種念頭非常微細,一秒鐘之內就能產生一千六百兆這麼多的念頭,我們本人根本還沒覺察到,念頭就已經過去了。
這個念頭在佛學裡叫無始無明。
爲什麼前面加個「無始」呢?就是說這種煩惱根本就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更沒有理由。
有時候我們開心或者猶豫,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爲什麼會有這種念頭?越想越迷惑不解,越想就越煩惱,這就是無明煩惱。
成長的煩惱,二十多歲的困惑知多少
二十多歲的困惑在哪?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問題,太多了人有過這種迷茫!其實,這是人生必過的,成長的煩惱!不想多寫,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經典的困惑,其實,這種煩惱從過來人的角度看很美!林徽因的困惑:愛的,不愛的。
淨界法師:兩大妙招對治煩惱
對治煩惱,你有兩種選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第一個: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第二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一,我們一般對治煩惱是用枝末,煩惱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
」蕅益大師說:剛開始對治煩惱,譬如二軍對峙,強者爲勝。
煩惱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來抗拒煩惱,我們剛開始叫抗拒煩惱,弄到自己很辛苦。
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轉,因爲你疲於奔命嘛!所以我們剛開始對治煩惱是壓抑的,好一點就轉移目標,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還是在活動,你的病根沒有解決啊!
五十一種心理,不用深入了解,即知其是什麼?
,通俗地說即是人的五十一種心理。
所以心所法,可以通俗地說成「從屬於心的五十一種心理活動」。
因爲古人研究心的活動時,把「心」和「心的心理活動」區分開來研究。
把心分了八種,把從屬於心的心理活動分爲這五十一種。
五十一種心所法如下列表:遍行(五):觸、作意、受、想、思。
《煩惱好》煩惱用以修心
《煩惱好》煩惱好,煩惱用以修心,百鍊千錘,修得平靜心。
平靜好,心若平靜,煩惱自然消。
可最終,這煩惱到底是沒了,還是習慣了?都好!以爲不修行,其實是另一種修行。
人生何處不修行?人生無時無處不修行。
人活著就是在修行,人死了是另一種形式的修行。
修行到底是個啥?修行就是大道理,修行亦是扯犢子。
智隨法師:什麼是精進?
我們看很多居士學佛,早期性格什麼樣,學了三年五年後還是那樣子,家庭有煩惱,學佛幾年後還是煩惱,改變不了;就算沒有從身心上得到徹底改觀,至少能稍微進步一點,如果這樣都很少,那就是我們沒有精進,因爲精進修行就能轉換身心。
精進,通過什麼方式體現出來?學教理、參禪、念佛都可以,關鍵在於我們的用心。
聽菩薩說|有這八種煩惱,戒律不可能清淨
戒律的違品特指內在的煩惱。
本講著重論述八種煩惱,即內心的雜念。
當這些雜念生起的時候,我們的相續就會變得不清淨,這樣,我們在表面上受持的戒律、戒條再多,再嚴格也沒有多大意義。
以下講戒律的違品——八種煩惱。
煩惱是常態,從《你在煩惱什麼》MV,了解煩惱之謎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煩惱,提起來就那麼的令人不開心,但有煩惱是人的常態。
只要是人,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就一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煩惱。
無論是學生、上班族、年輕人亦或是老人,他們都各自有各自的煩惱。
如果沒有煩惱,也就不會有解決煩惱後的那種喜悅,那麼人生就會少了很多樂趣,生活就會變得很枯燥。
所以面對煩惱時不必煩惱,要相信煩惱會解決煩惱。
蘇打綠的《你在煩惱什麼》具體的給我們展示了一些煩惱,讓我們了解了煩惱並不可怕。
煩惱也是人解決的,只要心中有愛,那就不懼任何煩惱。
慧海慈航:淨界法師——對治煩惱你有兩種選擇
,煩惱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專,要它專。
」蕅益大師說的:剛開始對治煩惱,譬如二軍對峙,強者爲勝。
煩惱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來抗拒煩惱,我們剛開始叫抗拒煩惱,弄到自己很辛苦。
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轉,因爲你疲於奔命嘛!所以我們剛開始對治煩惱是壓抑的,好一點就轉移目標,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還是在活動,你的病根沒有解決啊!這樣在時時勤拂拭當中就是對治、抗拒,壓力是很大啊!
延伸文章資訊
- 1十一個善心所及二十六個惡心所 - 儒釋道文化教育
隨煩惱二十: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根本煩惱. 與「隨煩惱」對稱。指諸惑之體可分 ...
- 2隨煩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隨煩惱(梵語:upakleśa),佛教術語,共有二十種,所以也常稱二十隨煩惱(梵語:vimśati upakleśa),指的是一忿、二恨、三覆、四惱、五嫉、六慳、七誑、八諂、九憍、 ...
- 3故名「隨煩惱」。如世尊說
(一)名一切之煩惱,以一切之煩惱,皆隨逐於心,為惱亂之事,令不離染,令不解脫,令不斷障,故名「隨煩惱」。如世尊說:汝等長夜為貪瞋癡,隨所惱亂,心恆染污。 (二) ...
- 4二十種隨煩惱
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四十載,二十種隨煩惱即:(一)忿隨煩惱,忿,即暴怒之心。謂對現前一切違情之境, ... (十二)無愧隨煩惱,謂陰為不善,不知愧人以自悔改,惱亂其心。
- 5什麼是「二十種隨煩惱」? - 每日頭條
佛法中說人有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隨煩惱又分為大、中、小三種:小隨煩惱包括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