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講記-第三節義 大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
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先明大義。
大乘起信論講記-第三節義──大乘
第三節義──大乘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
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先明大義。
眾生心,何以稱為大?這大「義」「有三種」:即體大、相大、用大。
三大都依眾生心而安立,故眾生心有大義。
「一」、眾生心的「體大」:指「一切法」的「真如」性說;這是遍一切的無二無別的;盡十方,窮三世,一切的一切,無不以真如為體。
眾生的心體,即此真如「平等」性。
真如是大的,心體當然也是大的。
「不增減」,是平等的解說。
真如法性,在眾生分中並沒有缺少,成了佛也不會增多。
大,有圓滿的意義,不多也不少。
不增不減,無欠無餘的法性,是生佛平等的,迷悟一如的。
如有增有減,即不圓滿,不平等,即不能說是大了。
「二」、眾生心的「相大」,即「如來藏」。
如來藏,可從二方面說。
從眾生位說,雖具如來的一切功德性,然還沒有顯發出來,故名如來藏。
藏即是隱藏、覆藏的意思。
約佛果位說,藏是含藏、聚藏的意思;如來藏,即是如來大功德聚。
但如來藏的正義,應依眾生位立名為正。
所以建立如來藏名,在乎說明:眾生從無始以來即有如來功德性,為成佛的可能性。
若不說明這點,即不能正確了解如來藏義。
大乘經裡,說如來藏的很多。
如《如來藏經》說:在眾生身中有如來藏,即有如來智慧,及如來三十二相等德相。
這從『佛解脫有色』而來。
此色是常色,所以眾生位中本有。
有人評此與外道的神我論相似,因為眾生身中,如來的色心業勝,已具體而微的存在了。
本來,佛法說如來藏,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有如來德性說。
同時,也確是為了攝引外道。
佛說無我,外道聽了,心裡不自在;覺得佛法說什麼都好,就是不該說無我。
佛因此說:我也是說有我的,我即如來藏。
由此,攝引了眾多外道來歸佛。
如來藏本有此義,所以如不能善解此意,就使如來藏與梵我合化了。
如《楞伽經》(受有虛妄唯識論的影響),糾正了如來藏的神我化。
以為:依平等真實相,也即是法空相,立如來藏名。
所以唯識者說:如來藏指法空性說。
有的說:這不是清淨依他分,是依他清淨分。
然我敢肯定的指出,如來藏,決不但指法性、法空性說,主要的,還在說明眾生有成佛可能的功德性。
唯識宗名此為無漏種子,如依大乘經說,無漏種子與如來藏,應該是同一契經的不同解說。
如《瑜伽師地論》(三五)說:『菩薩六處殊勝,有如是相,從無始世展轉傳來,法爾所得,是名本性住種姓』。
這裡的六處,異譯即作陰界六入。
與大乘經所說的如來藏義,顯然的源於同一教證,這可以廣引大乘經為證的。
佛法中說如來藏義,略有二型:一、眾生心中雖有貪瞋癡雜染法,而心的本性依舊是清淨的。
二、眾生為蘊處界等所覆藏,而實在無始以來,即內具殊勝的德相。
《華嚴經》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
也就是如來藏義。
由此,如來藏是不能但解作空性、平等性,而必須是:平等空性中含有「無量性功德」相──智慧、色相。
性功德,即與真如法性融成一味的,即功德與平等法性相契入的。
這即是眾生心的相大,成為眾生成佛的真淨功德的性能。
所以,說了如來藏,即無須再說無漏種子;說無漏種子,即無須再說如來藏:因為所依的契經,是同一的。
唯識學者,受有一切有系的深厚影響,不許一切眾生皆可成佛。
所以,唯識學的古義,雖也知無漏種為法界所攝;以含攝得無漏種的法界為本,明菩提心行;但仍以無漏的有無具缺,是眾生不等的。
一分的唯識學者,特重共三乘的《瑜伽論》,所以對法界與無漏種的融攝,略而不談。
專以如來藏為空性,是無為理性;以無漏種為有為法,附屬於阿賴耶識中。
於是乎建立理性佛性(如來藏),又建立行性佛性中的本性住種姓──無漏種子。
不知如來藏為平等空性與無量淨能的統一。
無論《起信論》是否究竟,在這些問題上,比唯識宗要正確得多!「三」、眾生心的「用大」,即「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善因果」。
眾生心,雖隨染而現起三界的雜染相;但實有生起世間的善因善果和出世間的善因善果的作用。
由於眾生心有無量性功德相,所以有成佛的可能。
眾生可由世間的善因善果到達出世間的善因善果;如菩薩、如佛,更能引發一切眾生的世出世善;這充分表現了眾生心的用大。
眾生心中,有此體、相、用的三大義,所以眾生心即有大義。
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再說乘義。
眾生心,何以又可名為乘?因為,「一切諸佛」所以能從生死到佛道的,即由於眾生心;眾生心,就是一切諸佛「本」來「所乘」的。
諸佛依此眾生心的平等真體,清淨德相,出到大用,才能從生死此岸到正覺彼岸。
佛依眾生自心法門修行而成佛,修學大乘法的「一切菩薩」,也必定要「乘此法」──眾生心,才能從生死「到」達圓滿的「如來地」。
若不以此眾生心為乘,不但不能成佛,菩薩行也是無從修行的。
如來所乘,眾生心即是果乘;菩薩所乘,眾生心即是因乘。
大乘因果,總之不離一心。
又佛本所乘,即過去現在佛乘;菩薩所乘,即未來佛乘。
三世佛都乘此自心而成佛。
眾生心,是大又是乘,所以本論直從眾生心,以明大乘的體義。
發表回應前,請先登入或註冊
瀏覽次數:4539
導師:大乘起信論講記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來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諦如來藏乃為總名,與法身,與佛性與實相理體,名異實同。 來為“本來”的意思,就是從無始劫以來,祂原本就是這個樣,現在如是 ...
- 2八识心田与如来藏
如来藏是八识心田清净的一面,里面有无量的宝藏,无量的种子,本来面目分空性,觉性,如来藏。空性是体,如来藏性是相,觉性是用。体相用是三而一, ...
- 3076 大乘起信論 - 星雲大師全集
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於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常恆不變。相大,謂如來藏具足大智慧、光明等無量性功德。用大,謂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
- 4大乘起信論講記-第三節義 大乘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 先明大義。
- 5體相用三大(上)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 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中國佛教的智慧很高,其理論. 不在藏傳佛教之下。 若要了解一個人、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