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塞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波塞冬的三叉戟并非只用来当武器,也被用来击碎岩石,从裂缝中流出的清泉浇灌大地,使农民五谷丰登,所以波塞冬又被称为丰收神。

波塞冬也给予了人类第一匹马,他乘座的战车 ... 波賽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波賽頓海洋、地震、土地、風暴與馬匹之神波賽頓雕像住處奧林匹斯山或大海符號與象徵三叉戟、魚、海豚、馬、公牛個人資訊配偶安菲特里忒子女忒修斯特里同波呂斐摩斯俄里翁柏羅斯涅萊烏斯阿特拉斯阿吉諾(英語:Agenor)父母克洛諾斯和雷亞手足黑帝斯、狄蜜特、赫斯提亞、希拉、宙斯對應羅馬神話的涅普頓 波賽頓(古希臘語:Ποσειδών,拉丁語:Poseidon),又譯波賽冬、波色伊登、波色伊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宙斯的哥哥。

其象徵物為「波賽頓三叉戟」。

相應於其被希臘神話承襲的羅馬神話的涅普頓,他是海王星希臘名的來源。

他的坐騎是白馬駕駛的黃金戰車。

在神話中為人類帶來馬匹,所以也被視為馬匹之神。

當初宙斯三兄弟抽籤均分勢力範圍,宙斯、黑帝斯分別統治天空、冥界,而波賽頓則成為統治大海及湖泊的君主。

目次 1傳說 1.1傳奇武器和象徵物 1.2個性 1.3雅典城事件 2私生活 2.1愛情 2.2子女 3後世影響 3.1海王星的命名 3.2文學方面 3.3特攝、動漫和遊戲 3.4其他 4參見 5參考文獻 6外部連結 傳說[編輯] 波賽頓雕像的噴水池 波賽頓是海神和水神,亦被稱為大地的震撼者或占有者,他的威力與大地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及洪水相匹敵。

他在愛琴海中建立了住所,書中有云:他在海上建立了輝煌的宮殿,他常乘座金鬃銅蹄駿馬所曳雲車巡行,他手握精巧鍛制的鞭。

傳奇武器和象徵物[編輯] 參見:三叉戟 座落在哥本哈根的波賽頓雕塑 在討伐克羅諾斯時,獨眼巨人送給宙斯雷霆,給波塞頓三叉戟,給黑帝斯隱形頭盔(英語:Capofinvisibility)。

此後波塞頓經常手持三叉戟,成了他的標誌。

當他憤怒時海底就會出現怪物,揮動三叉戟能輕易掀起滔天巨浪,引起風暴和海嘯來使大陸沉沒、天地崩裂,甚至能引發震撼整個世界的強大地震。

然而象徵他的聖獸海豚則代表了海的寧靜和波塞頓親切的神性。

愛琴海附近的希臘海員和漁民對他極為的崇拜。

波賽頓的三叉戟並非只用來當武器,也被用來擊碎岩石,從裂縫中流出的清泉澆灌大地,使農民五穀豐登,所以波賽頓又被稱為豐收神。

波賽頓也給予了人類第一匹馬,他乘座的戰車就是用金色的戰馬所拉的,當他的戰車在大海上奔馳時,波浪會變的平靜,並且周圍有海豚跟隨。

個性[編輯] 波賽頓的神性廣泛,有強烈的侵略性和極大的野心。

他曾密謀奪取宙斯的天帝寶座,但被宙斯發覺,把他放逐到地上受刑,幫助拉奧墨多王修建特洛伊城。

他常與諸神交戰,與雅典娜在雅典和特羅森爭霸。

一次他和雅典娜就新城雅典起名之事爭吵,最後被迫向雅典娜讓步。

另一次他因科林斯的國王之故與阿波羅激烈爭吵,最後以勝利告終。

雅典城事件[編輯] 波賽頓曾與智慧女神雅典娜爭奪對雅典城的保護權,以便能掌握這個富裕城市的財富。

波塞頓戟敲擊海面,海面上躍出一匹駿馬;雅典娜將長矛插在地上,地上長出了一顆橄欖樹。

駿馬是戰車的帶動力,象徵著戰爭,而橄欖樹是和平的象徵,並擁有可觀的農業價值。

宙斯主持奧林匹斯眾神投票裁決,雅典娜以多數票勝出。

私生活[編輯] 愛情[編輯] 波塞頓和宙斯一樣愛好女色。

他的妻子安菲特里忒在成為王后之前是海河中的美麗海仙女。

有一天她和姐妹們在納克索斯島上跳舞,波塞頓一見鍾情。

精靈們一見到波賽頓就潛入海底,波塞頓立刻派一隻海豚追逐。

安菲特里忒不是對手,最後疲倦之際,只得乖乖坐在海豚的背上,成了波塞頓的新娘。

他們生出來的獨生子叫做特里同,上半身是人身,下半身是魚尾,而且長滿了海藻,是個男美人魚。

這位海中的王子,繼承了父親喜好女色的個性,娶了幾個海中仙女,和她們發生性關係。

其子女都會吹海螺,在祖父、祖母出遊時,就鳴螺開道。

子女[編輯] 波塞頓像宙斯一樣還與各個情人生了很多兒子,但比起宙斯底下各個俊男美女差一些,波塞頓的私生子多是巨人和粗野的英雄。

他和自然女神涅瑞伊得斯生的一群兒子叫庫克羅佩斯,其中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特別出色,後來被奧德修斯給刺瞎了眼睛。

波塞頓與地母蓋亞(波塞頓的祖母)生了個巨人兒子安泰,又稱安泰俄斯,安泰特別戀母,睡覺都不用床,直接躺在大地母親的懷抱,安泰生性好鬥,所有經過利比亞的人都必須和他格鬥,他在格鬥時只要不離開大地,就能從大地母親的身上汲取力量,當他遇到宙斯的英雄兒子海克力斯時,被三次打倒都無損傷,但海克力斯發現了他恢復力氣的秘密,也是他用強有力的手臂把安泰舉在空中,然後將他給掐死,人們習慣上用這個故事來比喻,人離不開大地,或英雄離不開人民。

後世影響[編輯] 希臘阿提卡半島蘇尼恩角的波塞頓神廟 海王星的命名[編輯] 主條目:海王星 發現之後的一段時間,海王星不是被稱為天王星外的行星就是勒維耶的行星。

伽雷是第一位建議取名的人,他建議的名稱是Janus(羅馬神話中看守門戶的雙面神)。

在英國,查理士將之命名為Oceanus;在法國,Arago建議稱為勒維耶,以回應法國之外強烈的抗議聲浪。

法國天文年曆當時以赫歇耳稱呼天王星,相對於以勒維耶稱呼這顆新發現的行星。

同時,在分開和獨立的場合,亞當斯建議修改天王星的名稱為喬治,而勒維耶經由經度委員會建議以Neptune(海王星)作為新行星的名字。

Struve在1846年12月29日於聖彼得堡科學院挺身而出支持勒維耶建議的名稱。

很快的,海王星成為國際上被接受的新名稱。

在羅馬神話中的Neptune等同於希臘神話的Poseidon,都是海神,因此中文翻譯成海王星。

新發現的行星遵循了行星以神話中的眾神為名的原則,而除了天王星之外,都是在遠古時代就被命名的。

文學方面[編輯] 美國著名奇幻小說《波西傑克森》系列裡,波塞頓為主角波西·傑克森的父親。

中國愛情小說《我的波賽頓》的主角,同名電視劇中由張雲龍飾演。

"ГневПосейдона"В.Косов137х198х.м.2016г. 特攝、動漫和遊戲[編輯] 日本特攝電影《假面騎士×假面騎士Fourze&OOOMovie大戰MegaMax》中的惡役騎士「假面騎士Poseidon」。

日本漫畫家車田正美的代表作《聖鬥士星矢》裡也有波賽頓。

漫畫《終末的女武神》中為神對人的最終對決的第三回合當中眾神方的鬥士。

動畫《數碼暴龍App世代》的波賽頓獸,為王者獸和美麗獸應用合體後的姿態。

擁有無敵能力的神應用獸。

被譽為澎湃大海的霸者。

動畫《海綿寶寶》的海神王。

動畫《戰鬥陀螺鋼鐵奇兵》的戰鬥陀螺暗黑海皇(海王星/水瓶/希臘神話海神波賽頓與羅馬神話海神涅普頓)145WD。

美國動畫《宙斯之血》的海王波賽頓。

很多遊戲也有採用波賽頓的形象。

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大力士》中的神之一。

南韓製播的電視動畫《天神向前衝》中的海神,眾神之王宙斯的二哥,為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其他[編輯] 有傳說認為波塞頓為柏拉圖之遠祖。

波音的P-8海上巡邏機以波賽頓的名字命名。

參見[編輯] 宙斯 黑帝斯 希臘神話 亞特蘭蒂斯 奧林帕斯十二主神 參考文獻[編輯] 黃晨淳編著,《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灣: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8月1日出版,ISBN957-455-018-4 程志敏著。

《荷馬史詩導讀》。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版社,2007。

荷馬,《伊利亞特》II,819-21;V,217-575;XIII,455-544;XX,75-352 賴慧鳳著,《希臘神話》,台灣:東方,2009年4月,ISBN957-570-144-5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波賽頓的多媒體資源 閱論編希臘海神澎濤士-歐開諾斯-特提斯-波賽頓-安菲特里忒-涅羅斯-格勞科斯-佛西士-普羅透斯-陶瑪斯-忒提斯-俄刻阿尼得斯-涅瑞伊得斯-特里同-克托 閱論編奧林帕斯十二神宙斯-希拉-波賽頓-狄蜜特-阿波羅-阿提米絲-赫菲斯托斯-雅典娜-阿瑞斯-阿芙蘿黛蒂-荷米斯-赫斯提亞有時包括:戴歐尼修斯-黑帝斯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4439359p(data) GND:119156571 LCCN:no2016012139 SUDOC:078600782 VIAF:1802548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波塞冬&oldid=68889400」 分類:希臘神祇奧林匹斯十二主神希臘海神神話傳說中的強姦犯旱神地震神話隱藏分類: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含有古希臘語的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orsu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urlan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KurdîLatinaLëtzebuergesch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ꯂꯣꯟ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Winaray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