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T'ung-meng Hui),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海外中國人為主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

同盟會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 ... 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T'ung-mengHui),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海外中國人為主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

同盟會在推翻清政府、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中國革命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成立時間:1905年8月20日成立地點:日本東京赤坂區政治口號:現在中國要由我們四萬萬國民興起政治綱領:三民主義組織簡介同盟會成立大會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T'ung-mengHui),是由孫中山領導和組織的海外中國人為主的一個全國性的革命政黨。

同盟會於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

其前身是華興會和興中會,除此之外還有光復會、科學補習所等多個組織參加。

中國同盟會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

其機關刊物是《民報》。

孫中山為其總理,黃興為副總理。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3年,袁世凱在就任正式大總統後,於11月4日下令將國民黨強行解散。

根據資產階級三權分立的原則,本部機構在總理之下設執行、評議、司法三部。

執行部分設庶務、內務、外交等科,是權力最重的機關,負責處理日常工作和組織革命的實際活動。

同盟會總部設在東京,國內分東、南、西、北、中五個支部,支部下按省設分會,推選了各省分會的主盟人。

海外華僑分南洋、歐洲、美洲、檀香山支部,支部下按國別、地區設立分會。

大會通過了孫中山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同盟會的綱領,並決定創立《民報》作為同盟會機關刊物。

成立背景同盟會制發的黨員執照20世紀初,革命形勢迅猛發展,中國迫切需要有一個能夠領導全國革命運動的政黨;而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光復會等國內各地革命小團體的紛紛成立,從組織和骨幹兩方面為建立這樣的政黨提供了條件。

孫中山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迫切性,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春夏之交,首先在中國留歐學生中以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號召,組織革命團體。

7月,他從歐洲來到日本,與黃興、宋教仁等結交,商定興中會與華興會聯合。

隨即在其他革命小團體流亡日本的部分成員支持下,從事“合成大團”的準備工作。

7月30日,借東京赤坂區檜町三番黑龍會址,正式召開籌備會,到會者七十餘人,絕大多數是來自國內的留學生。

會議確定了中國同盟會的名稱,還商定了入會儀式和會章起草員。

8月20日,同盟會在東京赤坂區靈南坂日本國會議員阪本金彌住所舉行成立大會,到會者約百餘人。

會議通過了同盟會章程,正式確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

章程規定同盟會本部暫設於東京,本部機構依據三權分立的原則,在總理之下設執行、評議、司法三部。

執行部由總理直接管轄,下設庶務、內務、外務、書記、會計、調查六科,各科職員均由總理指任並分配其職權。

評議部設評議長及評議員若干人,法務部則設判事長、判事和檢事長。

本部為同盟會最高領導機構,其下屬組織為支部和分會。

章程規定:國內在上海、重慶、漢口、香港、煙臺分別設東、西、中、南、北五個支部,國外在新加坡、布魯塞爾、舊金山、檀香山分別設南洋、歐洲、美洲、檀島四個支部,支部之下則為各省區分會。

《孫中山》陳玉先會議一致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協助總理主持本部工作。

此後,在黃興離開日本期間,曾接任或代理庶務並暫行主持本部工作者,先後有張繼、朱炳麟、孫毓筠、宋教仁、劉揆一等,其中以劉揆一任事最久,從1907年1月中旬(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直至辛亥革命爆發後本部遷回上海。

其他相繼曾任本部重要職員者有:內務科朱炳麟、匡一,外務科程家檉、廖仲愷,書記科田桐、胡漢民、但燾、李肇甫,會計科謝良牧、何天炯,調查科谷思慎,法務部判事長為鄧家彥。

判事張繼、何天瀚;評議部議長為汪精衛,議員田桐、曹亞伯、馮自由、梁慕光、胡漢民、董修武、范治煥、張樹□、熊克武、周來蘇、但懋辛、朱執信、吳昆、胡瑛、康寶忠、吳鼎昌、於德坤、王琦、陳劍虹、吳永珊、陳家鼎、秋瑾、孫毓筠、覃振、王善德、程克、黃復生。

1906年秋冬之間,孫中山與黃興、章炳麟等共同制訂《革命方略》,包括《軍政府宣言》、《軍政府與各處國民軍之關係》、《軍隊之編制》、《戰士賞恤》、《軍律》、《略地規則》、《因糧規則》、《安民布告》、《對外宣言》、《招降滿洲將士布告》、《掃除滿洲租稅厘捐布告》等十一個檔案,規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程式、規章、制度和紀律,使各地武裝起義有所遵循。

同盟會作為全國革命運動的中心,其領導體制漸形完備。

組織性質中國同盟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1.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

2.組成形式:統一的領導機構、領導核心,孫中山為總理。

3.組織範圍: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許多革命團體參加,具有全國規模。

4.政治綱領和章程:有同盟會章程和政治綱領,有明確的鬥爭目標。

5.機關刊物:《民報》。

組織宣言民報發刊詞,孫中山闡述三民主義同盟會宣言(摘錄)1905年8月20日 天運歲次年月日中華國民軍都督奉軍政府命,以軍政府之宗旨及條理,布告國民。

一、驅除韃虜。

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戳億萬。

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滿洲政府窮凶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洲漢軍人等,如悔司來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殺無赦!漢人有為滿奴以作漢奸者,亦如之。

二、恢復中華。

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後,光復我民族的國家。

敢有為石敬瑭、吳三桂之所為者,天下共擊之!三、創立民國。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

大總統由國民共舉。

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四、平均地權。

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

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

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命後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

敢有壟斷以制國民之生命者,與眾棄之!上四納,其措施之次序,則分三期:第一期為軍法之治。

第二期為約法之治。

第三期為憲法之治。

俾我國民循序以進,養成自由平等之資格,中華民國之根本,胥於是乎在焉。

組織綱領孫中山手書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

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

但它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革命綱領,有著明顯的局限性。

三民主義是一個不徹底的民主主義革命綱領,它主張民族主義,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口號;它主張民權主義,但又不敢依靠廣大工農民眾;它主張民生主義,但不能發動廣大貧苦農民通過自下而上的鬥爭,廢除封建土地制度。

這些決定了民主革命不可能完成使命,不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因此是一個不徹底的民主主義革命綱領。

同盟會綱領中的這些弱點,反映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革命活動1906年秋冬間,孫中山會同黃興、章炳麟等制訂同盟會《革命方略》,以備將來各省起義時採用。

論戰同盟會以《民報》為陣地,與君主立憲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就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民主共和制度,要不要改革土地制度等問題駁倒了立憲派,宣傳了革命主張,使許多知識分子擺脫了改良主義的影響,站到了革命立場上來。

起義從1906年起,該會先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潮州黃崗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廉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之役(廣州起義),直到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掀起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後,總部由日本東京遷到上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遷到南京,後又遷回上海。

執政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同盟會總部由上海移至南京。

在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內閣9名閣員中,雖然只有3人是同盟會員(陸軍總長兼參謀長黃興、司法總長王寵惠、教育部長蔡元培),但總統府秘書長(胡漢民)和各部次長都是同盟會員。

所以,當時中央政府的實權是掌握在同盟會手中的。

但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成立後便遇到了危機:帝國主義拒不承認革命政府,他們曾一度企圖進行武裝干涉。

後來,當他們看到清政府已無力回天時,便選擇了袁世凱。

袁世凱乘機迫使清政府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取得了軍政實權。

他一方面與帝國主義合謀,另一方面利用混入革命陣營的舊官僚和君主立憲派,迫使革命政權與他談判。

重組為了達到重操政柄的目的,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四個小黨合併,於1912年8月25日召開國民黨成立大會。

國民黨的黨務實際由宋教仁主持。

他主張實行政黨政治,成立責任內閣。

國民黨不僅刪除了同盟會政綱中的革命內容,而且為了實現議會選舉的目標,把一大批官僚政客、立憲派拉進黨內,成為一個成分複雜的無原則政黨。

1913年7月國民黨發動了反對袁世凱專制的“二次革命”,失敗後於11月4日被袁世凱下令解散。

孫中山辭去大總統職務二次革命以後,孫中山流亡日本。

他意識到以往的失敗在於人心不齊、成分複雜、組織渙散。

他決心重組新黨,1914年7月孫中山召集部分國民黨員組建了中華革命黨。

通過這次改組,國民黨人從失敗中振作起來,集結在中華革命黨人的旗幟下,投入新的戰鬥,在國內組織了一些武裝起義和暗殺活動。

由於中華革命黨活動十分分散,因此在護國運動中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在這次改組中,黨的最高領導之間也出現了嚴重分歧,黃興、李烈鈞等一批老同盟會會員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

此後孫中山認為要鞏固共和,必須依賴自己的政黨,但中華革命黨只是一個幾百人的秘密組織,遠不能擔當此重任,他決定再次改組。

第二次護法運動的失敗,加快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思想的轉變。

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給他極大啟示,使他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和人民民眾的力量。

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孫中山於1919年10月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宣布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綱領。

但是由於成分複雜,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無法在革命中發揮重大作用。

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2年9月,孫中山開始了改組國民黨的工作。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重新改組國民黨。

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盟的政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促進了國民黨革命化。

大事年表1914年7月8日,中華革命黨在東京成立時合影1894年11月,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聯合華僑中的反清人士20餘人,組成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並籌募經費,準備回國發動反清起義。

1895年春,孫中山回到香港,和當地的社會團體“輔仁文社”合作,建立香港興中會。

1895年10月,興中會在廣州準備發動起義失敗,孫中山被通緝。

他流亡國外,考察了日、美、英各國社會政治狀況,繼續宣傳革命,發展革命組織,準備再次發動起義。

1904年,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蔡元培、章太炎等在上海組織光復會。

湖北呂大森、革命志士張難先等在武昌成立了科學補習所,實際上是華興會的分支機構。

11905年8月孫中山和黃興等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部分成員,在日本東京赤坂區坂本珍彌宅召開正式會議,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1906年,發動了萍鄉、濟陽、醴陵起義。

同年2月,科學補習所成員劉靜庵等成立日知會。

1907年,5月發動潮州起義;6月,惠州起義;7月6日,徐錫麟安慶起義,秋瑾紹興起義。

9月:欽州起義。

12月:鎮南關起義。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1908年,3月發動欽廉起義。

4月發動河口起義。

1910年2月廣州起義。

1911年,4月27日發動黃花崗起義。

同年夏天,為反對清政府把川漢、粵漢鐵路出賣給帝國主義,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保路運動。

同盟會員龍鳴劍等發動武裝起義,建立了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傑為首的榮縣軍政府。

這是在武昌起交之前建立起來的第一個地方革命政權。

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敲響了清政府的喪鐘。

武昌起義是由文學社、共進會領導的。

文學社是受到孫中山和同盟會革命思想影響的革命團體,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同盟會員,而且在武昌起義後,文學社全體加入了同盟會。

而共進會,則是同盟會中一部分和會黨有密切聯繫的會員組織起來的。

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4年7月孫中山召集部分國民黨員組建了中華革命黨。

1919年10月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宣布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綱領。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重新改組國民黨。

成立意義孫中山國民黨黨證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自己的戰鬥核心,並向中國人民提出了一個比較完備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綱領。

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理想,從此深入人心,成為當時革命隊伍中無可爭議的共同目標。

它還使革命派有了一個共同的公認的領袖。

在當時條件下,有沒有一個眾望所歸的領袖,是把原先處於分散狀態的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完成推翻清政府的社會革命的關鍵。

相關詞條 新蔡同盟會 王冠甫楊文煥張重英 水木年華同盟會 水木年華是一種思想水木年華是一種精神水木年華同盟會 水木精神   簡介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於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

犧盟會在國民師範舉辦各種抗日訓練班,並成立了山西新軍的第一支部隊——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簡介   歷史王生甫口述整理   會章    會歌   綱領 台灣新同盟會 以許歷農為會長的台灣新同盟會成立於1993年6月,主張反對“台獨”,贊成統一,會員大部分是1949年以前大陸去台人士,多為原國民黨軍界的將校軍官和國民黨... 建立背景   重要工作任務   重要人物   雜誌   總部地址 黃花崗起義[1911年同盟會的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 歷史背景   具體過程   詳細評析   歷史資料    主要人物 中部同盟會 清末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的分支機構。

簡介   來源 河內同盟會 河內同盟會是越南北圻華僑革命組織。

1907年春,孫中山為策動粵、桂、滇三省的反清起義,親赴越南河內,設機關部於甘必大街61號內,將興中會改組為同盟會。

中華動漫同盟會 2011年5月10日,【中華動漫同盟會】正式發布第一款動漫作品2012年5月1日,中華動漫同盟會基金委員會正式成立截至2012年1月,【中華動漫同盟會】已經在 簡介   基本信息   發展理念   主要成就   合作夥伴 相關搜尋瓊州學院同盟會宣言同盟會孫中山烈士海油工程同盟會寧波支部同盟會秘密接洽舊址載灃中金嶺南同盟會的革命理論民報個案研究長征國小奧飛動漫國民黨哈佛大學李宗仁同盟會與萍瀏醴起義中華民國方舟子陶成章陳其美李烈鈞日本山口組護國運動南平實驗國小同盟會改組為公開政黨同盟會澳門支部黃興南京軍區熱門詞條ABBAMDC三眼天珠九尾狐佳期如夢全民坦克大戰凱迪拉克ATS-L北投文物館周柏均國巨股份有限公司尼康D700弄臣愛在旭日升起時李進勇束口袋毛巾架汽水浪漫滿屋2炒年糕熊本熊瓷磚網路電視盒邁特威飛梭acrossBABYLISSchilihistorysc2傳染病唐門高手在異世女媧成長日記孫越張正偉暴力羅曼史猩球崛起2線上求籤蒂塔·萬提斯裝修遊樂裝置關節疼痛鬱金香花語鹼性食物黑金剛conference傳家寶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寄養家庭杉原杏璃油漆顏色金迪爾龍之紋章同盟會@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