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是怎样的业务? 靠什么盈利? - 知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前看过一篇某台湾教授写的文章,隐约记得里面扯淡了整个金融业金字塔最顶端的三种公司,分别是: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再保险公司。

投行大家都很熟悉了,trading ... 保险再保险精算学保险公司再保险是怎样的业务?靠什么盈利?中国保险圈-知乎显示全部​关注者1,787被浏览313,473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8​1条评论​分享​42个回答默认排序李元霸​​保险话题下的优秀答主​关注1,719人赞同了该回答以前看过一篇某台湾教授写的文章,隐约记得里面扯淡了整个金融业金字塔最顶端的三种公司,分别是: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再保险公司。

投行大家都很熟悉了,tradingfloor的照片在知乎里已经有了不少,贴了就吸粉,男女都吸。

威尔史密斯老师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真·屌丝励志片里也为我们侧面详细描写过资产管理公司了(除了资管公司,国内的基金公司也好像应归这类?)。

那再保险公司是什么?在说再保险公司前,大家先花10秒阅读一下这张图,看看里有没有比较熟悉的地方。

这张排名虽然是2012年的数字,但是长期以来出现的都是这几张老脸。

我直接提示看看第四名吧...对的,排在第四的是股神的伯克夏海瑟薇。

当然业内使用的是对于我们来说更有名的称呼通用再保险GenRe。

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也是被巴菲特老师买下后整合到了通用再保险下面了。

曾经有个匿名投票,精算师们选出的bestdreamjob第一名就是GenRe,紧接着是其它再保险公司。

再看一下财富杂志网站上对于全球前两大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与高盛2013年营收的简单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慕尼黑再保险的营收数据合并了旗下直保公司的业务,所以看起来很高,如果只是纯粹的再保险业务我估计和瑞士再保险的数字差不多。

你肯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你要知道高盛全球雇员可是有30000+人,而即使一贯被业内讥讽机构过于臃肿的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每家也就大约10000多人,排名第三第四的汉诺威再保险和通用再保险全球范围内更是只有2000-3000名员工。

也就是瑞再的人均营收接近高盛三倍呢。

对了,肯定有人会和我说营收的性质不一样,不能这样比,你这就不对了,营收数字是任何行业老板们第一要炫耀的,不管用什么口径。

可惜的是再保的工资不可能是高盛三倍的,三分之一已经谢天谢地了。

伦敦金融城著名地标,NormanFoster老师设计的小黄瓜(个人觉得更像马应龙痔疮栓)前身就是瑞士再保险总部大厦。

虽然现在瑞再已经将小黄瓜出售,但是仍然返租这里办公。

图的正中间是保险业里的“超级奇葩”所在地:中国平安保险大厦(大误,还是得称为劳合社大楼)。

这两栋大楼都是伦敦金融城的超级象征,只要两塔在,伦敦作为唯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不可能倒。

那到底什么是再保险呢?以专(闲钱)业(太多)著称的瑞再在它专门制作的一份再保险出版物里提到:Reinsuranceisinsuranceforinsurancecompanies.再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保险但我个人的定义是:再保险是分出公司(一般就是直保公司,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保险、新华保险这些)和分入公司(一般就是再保险公司)对于某项风险预期不一致而进行交易的保险活动。

再保险的种类?先说说传统再保险。

保险公司购买再保险主要是为了防止未来承保经验的大幅波动,以及潜在的巨灾风险,这些是再保险的传统用途。

为了更好的说明传统再保险的方式,现在假设我们现在有两个业务:业务A:大型国企5000人,每人身故保额20万元,总保额10亿元业务B:壕5人,每人身故保额2亿元,总保额同样也是10亿元参加过初级精算考试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因为前者的预期方差更小,也就是承保经验波动远远小于后者,同样承保费率保险公司肯定更愿意承保前者。

但是实务中保险公司希望生意多多益善,当然都要吃下来。

为了避免经验波动,一个合格的直保公司需要接下来做好合理再保险安排:对于业务A,我们可以才用成数再保险,比如50%自留50%分出这种分保方案,也就是只要出现一起身故,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赔款各出10万元;对于业务B,我们可以采用溢额再保险,比如500万元自留,500万以上分出的方案。

只要一个壕身故,保险公司只需自负500万元,再保险公司承担1亿9千5百万元。

相应分出的风险,直保公司需向再保险公司支付再保险费,这就是再保险公司其中一个主要收入来源。

成数和溢额再保险通称为比例再保险,即根据保险金额按比例进行风险分摊的再保险,保险金额越高,再保险保费也越高。

有比例再保险,当然还有非比例再保险。

非比例再保险根据赔款为基础约定责任。

继续上面那两个团体的例子,比如业务A的企业所在地大地震,所有人不幸都挂了怎么办?虽然保险公司已经通过成数比例再保险进行了50%/50%的分保,一半已经由再保险公司承担了,但是剩下一半5亿元赔款咋办呢?如果安排了非比例再保险中的巨灾再保险,再保险公司将会承担这5亿元赔款中的,比方说3000万元,直保公司因而进一步减少损失。

巨灾再保险可以购买多层保障,但是一般保险公司通常只购买第1层即可抵御100年一遇的灾难,但我会说国内某大保险公司在汶川地震中的赔款曾经击穿3层巨灾保障么。

有时候如果连再保险公司都觉得分保出来的保额很高了,自己也承受不起的时候咋办?这时可以找多家再保险公司共同承接这些风险,其中份额最大的那家再保险公司叫做主再保险人(leader),其余叫做从再保险人或次保险人(follower)。

作为进一步风险管理,再保险人还可以进行转分保或者再再分保再次分散风险,甚至将风险负债证券化导入资本市场。

比如1994年汉诺威再保险首次发行的巨灾债券就是通过将票面利率与巨灾理赔经验挂钩给投资人一类与传统债券不同风险的投资品,由于巨灾债券与资本市场多数投资品相关性很低,投资人通过购买巨灾债券可以降低自己组合的BETA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非传统再保险是什么?除了传统的以风险转移为目的的再保险,还有一种”非传统的“资本操作型业务就是财务再保险,直保公司使用财务再保险提高偿付能力水平以满足监管要求。

我在另外的问题里曾经做过相关回答保险公司可以把自己的未来保费收入做成CDS之类的金融产品销售吗?-李元霸的回答保险公司使用财务再保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偿付能力问题(资产负债比)以避免可能的监管干预。

大家可能都知道,保险公司在开卖保单初期会产生包括销售费用和法定准备金在内的大量初始成本。

而保单利润要在未来几年甚至数十年中才能逐渐显现。

通过财务再保险可以将某个业务未来预期收入的保费(实际是未来的预期业务利润)作为“抵押”换取再保险公司通过财务再保险提供的一笔再保险佣金作为“贷款”,这笔“贷款”由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业务未来有保费收入(利润)的前提下才需要偿还,所以它不需要被列为负债项,因此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可以得到改善。

一般保险公司通过财务再保险把它未来保费收入“卖”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它的偿付能力得到改善,都会选择赎回这笔业务。

这个赎回条件一般都会在财务再保险开始初就会约定好。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保险公司卖了之后还要买回来呢?这是因为中国保险产品定价相对来说都非常保守,那么好利润的业务怎么能不要回来呢?财务再保险非常非常非常灵活,并且套路和细节非常多,以上只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这其实也可以体现一个优势,财务再保险能为每个保险公司提供度身订制的服务,非常能因地制宜。

保监会最新的偿二代监管规则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对财务再保险的影响比较大,这个由于过于专业在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再保险的方式?根据业务承受方式,再保险可以分为:合同分保、临时分保和预约分保,其中预约分保在财产险再保险中使用较多,人寿再保险比较少用。

多数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都需要和再保险公司建立合同分保(签订某个业务的再保险合同)才能继续进一步业务联系,比如风险更高的临时分保。

有趣的是合同分保的英文是treaty,treaty用在外交上经常翻译成条约,比如凡尔赛和约,很多再保险合同的封面行文确实和这些条约很像(相似度90%,再次大误)。

再保险公司的核心评价指标?去年中国再保险集团香港上市以及国内批筹多家民资再保险公司后(包括史玉柱老师不知道被谁忽悠也来筹建一家),大量证券分析师又来跨界写再保险公司和行业的分析了。

算我求你们了,你们写的上市保险公司的分析报告在专业人士眼中已经够糟糕透顶了,就请不要再到再保险行业献丑了。

就算你们拿了新财富前几名也只能代表你们会扯蛋,不代表你们真的懂啊。

让专业回归专业,看再保险公司首要关注的是:评级!评级!评级!无论在中国偿付能力二代还是欧盟的SolvencyII,交易对手的评级对选择哪家再保险公司是有非常重要影响的。

国内由于有政策关照,中再长期处于特别照顾之列,这算特例。

但是中再如果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再保险公司,还有很大空间需要提升。

特别提一点,熟悉评级标准的都知道通用再保险的标普AA+不是那么好拿的,Apple和Google这种也就AA。

当然金融危机之前通用再拿的甚至是最高等级的AAA,长期以来能拿到标普满分AAA的公司极其罕见(现在只有4家还是5家),只是之后受到巴菲特老师主营业务的影响还是被降了一级。

我不看好民资再保险,就是因为他们不可能拿到好的评级。

没有优秀的评级加持,开展再保险业务寸步难行。

这也是我说史玉柱老师被忽悠的原因。

再保险公司如何盈利?上面说过,再保险是由于交易双方对风险未来预期不一致而产生的。

直保公司觉得接一单1亿元保额的业务风险很大,因为它的波动肯定很大。

但是再保险公司接的是不同直保公司分出来的这些1亿元保额的保单,把这样的风险攒在一起后,风险性质就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发生率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直保公司会为这种高波动风险付比较高的再保险费,再保险公司因为收集同类风险多了,波动性降低了,实际风险成本反而低了,这种风险性质差异带来的溢价就是其中一种利润来源。

更广的来说,保险公司在对保险产品定价时会对事故发生率、投资回报(在财产险中不重要)和费用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定价假设进而得到保费。

当承保实际经验不同于这些定价过程中制定的假设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死差、利差和费差这三个利润源。

同理,再保险公司的承保经验也会产生三差,这就是再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

还有一点,再保险公司是极端高效的团队,还记不记得我回答开头比较的再保险人均营收和投行人均营收的对比?这种对比如果拿去和直保公司人均营收对比更加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再保险公司在费用成本上尤其有优势。

再保险在中国除了国有的中国再保险集团,全球最大那几家再保险公司全数已经在北京或上海开设分公司展开中国业务竞争。

这是整个中国金融业里唯一几乎没有天朝隐性羁绊的行业,银行业不是,保险业不是,证券业不是,只有再保险业是!好吧,监管还是有“优待”中再一点,但和其它金融业比,算很少了。

为方便起见,以上回答仅讨论再保险中的专业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角色和业务,不讨论国家和保险行业的共保机制(如核共体、海员保险等),也不讨论再保险中介和直保集团中主要从事关联交易再保险业务的子公司。

参考资料:http://media.cgd.swissre.com/documents/pub_intro_reinsurance_en.pdf编辑于2016-02-0213:31​赞同1719​​150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sky​社会保险等2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关注66人赞同了该回答1、何谓再保险如@鲁某提到的定义: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担的部分风险或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是保险人的保险。

例如火箭发射、巨灾风险,类似业务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无力承担全部风险,分(通常为商业保险公司)保(通常为再保险公司)双方通过合同按照一定的计算基础对其进行分配。

实务中,商业保险公司对一些保额过高的普通寿险,车险,责任险等等也都会进行分保,来转移部分风险。

这种分保一部分通过兄弟之间(商业保险公司之间)分保,一部通过再保险公司分保;当然再保险公司也可以继续分保,分啊分·····然后,各种类型的保险公司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保险市场便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至于为啥如此,航母不是不怕风浪么?2、再保险简单分类按国际惯例可分为两大类:财产险再保险(即所谓的非寿险再保险)和人身险再保险。

按再保险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再保险分为自愿再保险与强制再保险。

自愿再保险又称为商业再保险,是指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因业务的需要而自愿进行的分保交易。

在再保险业务中,大部分业务属于自愿再保险。

原保险人是否安排再保险,向哪一个再保险人分出分保业务,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

原保险人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司本身的偿付能力,决定自留额。

强制再保险,又称为法定再保险,原保险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将其承保业务按照一定的比例向指定的再保险公司安排分保。

强制再保险是政府对保险和再保险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降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保持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有效地保护保单持有人的正当权益,同时还可以控制本国外汇资金的流出,有效地支持本国经济的发展。

即使像日本、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类似法定分保的集团来控制再保险,保护本国保险业。

我国《保险法》也有优先在国内办理分保的规定,这项规定对再保险买卖双方都有约束力。

它对分出公司的约束力表现在:分出公司有分保需求时,首先应考虑分给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只有当中国境内的公司拒绝接受,或接受条件明显差于外国公司时,才可以分到国外。

它对再保险公司的约束力表现为:中国境内的分保接受人,如需转分保,也应优先考虑分给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只有当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拒绝接受,或接受条件明显差于国外公司时,才能转分到国外。

3、从中再集团看再保险业务如何盈利以国内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中再集团为例,先看一下寿险再保险业务,以下介绍来自中再寿险2011年年报(全文见:http://www.chinalifere.cn/gsgk/gsnb/201207/P020120718596638635403.pdf):2011年公司业务经营范围涵盖了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年金在内的各类险种,通过提供合同分保和临时分保,以比例或非比例方式等再保险安排为客户转移和化解风险。

公司巩固了在境内寿险再保险市场的主渠道地位,跨境结算人民币业务抓住历史机遇再创佳绩,业务合作区域已覆盖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海外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截止2011年底,公司已与80余家境内、外公司建立了合同合作关系,有效再保险分入合同及附约近760余件。

2011年,公司实现分保费收入160.55亿元,其中短期险业务收入31.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9%,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1.72个百分点;长期险业务收入128.78亿元,同比增长133.34%,死亡率、发病率、住院给付的A/E均表现良好,退保率表现稳定。

看看2011年利润表就对盈利业务一目了然了:一、营业收入16,440,188,940已赚保费15,433,058,392保险业务收入16,055,082,676其中:分保费收入16,055,082,676减:分出保费(949,150,704)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327,126,420投资收益780,661,198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4,084,755)汇兑损失(5,790,710)其他业务收入266,344,815二、营业支出(16,266,017,698)退保金(1,583,477,715)赔付支出(1,740,829,196)减:摊回赔付支出138,708,409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11,355,338,637)减: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转回分保责任准备金)293,601,789分保费用(2,423,690,473)营业税金及附加(3,547,065)业务及管理费(126,141,801)减:摊回分保费用410,625,094其他业务成本(39,991,894)资产减值转回164,063,791三、营业利润174,171,242加:营业外收入16,200减:营业外支出(111,947)四、利润总额174,075,495减:所得税费用(41,301,748)五、净利润132,773,747六、其他综合收益(310,897,831)七、综合收益总额(178,124,084)其次看财险再保险业务。

中再产险主要从事财产保险的商业再保险业务(按照险种分类,又可分为火灾险再保险、运输工具险再保险、货物运输险再保险、工程险再保险、责任险再保险、水险再保险等,年报中主要归为三类:水险、非水险、机动车辆险,其中机动车辆险业务规模最大);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商业再保险业务;上述再保险业务的服务、咨询业务。

虽业务类型不同,但其具体盈利情况与中再寿险相似,可参考中再产险的年报:http://www.cpcr.com.cn/tzzgx/gsnb/201207/P020120718300710820550.pdf以上可以看出,再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商业保险公司的分保费收入、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再保险咨询及金融风险管理等其他业务收入。

部分内容参考:http://www.china-insurance.com/huati/showwz.asp?id=949http://finance.qq.com/a/20080107/001660.htm编辑于2013-01-0815:57​赞同66​​13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