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逻辑和语言- 读书笔记- 逻辑的力量 - 豆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P3 1.1 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论证(valid argument)的本质特征:如果前提是 ... 归纳逻辑(inductive logic):是关于评价论证强弱的方法的逻辑分支。

逻辑的力量 7.6分 读书笔记第三章逻辑和语言 一团糟的natsu 2013-02-2020:50:11 (内容选摘,以备日后复习1——64页) 第一章基本概念 P1 逻辑(logic):是研究评价,一个论证的前提,是否合理地(或提供好的证据)支持其结论的方法。

论证(argument):是一个陈述系列*,其中一个部分称为结论,而该结论是根据被称为前提的其他陈述而得到断定的。

(论证既不真也不假) (*英语中statement是陈述的意思,而proposition是命题的意思。

作者主张组成推理或论证的基本部分是陈述,而不是命题。

但中国逻辑界通常称为命题。

) (作为一个论证的陈述序列,必须是一个陈述根据别的陈述而得到断定) 陈述(statement):就是一个或者真、或者假的语句。

P2陈述的描述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称为真,反之为假。

真假是两种可能的真值(truthvalues)。

因此也可以说,陈述是一个有真值的语句。

(某些语句或真或假,但也必然有一个真值,因而是一个陈述) (命令、疑问、祈使:都不具有真值,因而非陈述) 前提(premises):根据它就可以判断结论的命题。

结论(conclusion):根据前提而被肯定的命题。

P3 1.1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论证(validargument)的本质特征:如果前提是真的,则结论必然真 (“如果”:判断论证的有效性时,不必知道前提事实上是否真实,仅仅需断定其假设前提真时,结论必定真) 逻辑中的论证的“有效”仅关注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它们分别在事实上的真假。

一个论证虽然有一个或更多的假前提,但它可以是有效的。

例1.所有鲨鱼是鸟。

所有鸟是政治家。

所以,所有鲨鱼是政治家。

(符合如果前提是真,则结论为真,即使两个前提均假,论证有效) P4 例2.有些美国人在电影界工作。

汤姆·汉克斯是美国人。

所以汤姆·汉克斯在电影界工作。

(即使前提和结论都是真的,但前提并不支持结论,论证无效) 假设一个论证是有效的,但结论是假的,那么必然有一个前提是假的。

有效论证具有保真性:即只要从真的前提开始,并且根据有效的方式进行推理,我们将总是获得真的结论。

(但不具有保假性,从假的前提出发进行有效推理,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得到或真或假的结论) P5 无效论证(invalidargument)的本质特征是:当其前提都真时,结论不必然真。

可靠论证(soundargument)的本质特征:一是推理有效;二是前提都是真实的 不可靠论证(unsoundargument)有三种情况:1)有效,但至少有一个前提假* (或者无效,或者至少有一个假前提)2)无效,但所有前提都真 3)无效,且至少有一个前提假 P6 *例.所有鸟是动物。

有些灰熊不是动物。

所以,有些灰熊不是鸟。

(有效但不可靠) 演绎逻辑:是关于检验有效性和无效性的逻辑分支 1.2形式和反例 一个论证形式,是一个推理模式 例:(1)所有A是B (2)所有B是C 所以,(3)所有A都是C P9 (为了这一章的需要,我们断言,一个词项(term)是一个表示事物类(即集合或集)的词或词组) 在一个论证形式中,通过用词项或陈述,一致地替换字母而得到的论证,称为那个形式的,一个,替换例(substitutioninstance) P11一个显示无效论证的方法:1)识别论证形式 2)构造一个前提真而结论假的论证形式的替换例(反例),则证明该论证形式(暂时)是无效的。

3)假如论证的有效性依赖于被识别的形式,则可以得出结论,论证自身是无效的。

反例(counterexample):是有问题形式的一个,前提为确知真理, 而结论为一个确知谬误的替换例。

P12 寻找反例的过程:1)识别论证形式 2)采用易理解的词项,构造一个显然假的结论,回溯前提 例(1)所有A不是B构造:(1)所有犬都不是B (2)所有B是C(2)所有B都是动物 因此,(3)所有A不是C因此,(3)所有犬都不是动物(以该显然假结论回溯) 反例方法的局限性1:只可被用来证明一论证形式是无效的,却不能显示一形式是有效的。

P13 对一个有效地形式构造一个反例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一个论证形式是有效的,那么任何带有真前提的替换例都必然有真结论。

这表明了: 反例方法的局限性2:当怀疑一论证形式无效,却难以构造反例时,可能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考来构造,但也有可能该形式其实是有效的。

无法判断。

反例的复杂性1:在逻辑中,“有些”意味着“至少有一个”。

因此,“有些犬是动物”, 并不意味着有些犬不是动物,该陈述是真。

反例的复杂性2:一个论证可以有多于一个形式。

而每一个论证都至少有一个无效的形式,因为我们可以把任一个论证 都表达为一个陈述序列,最后一个序列即是结论:“A;B;因此,C” 该形式显然是无效的。

P14 一个论证如果有一个形式是有效的,则它是有效的 之所以说反例方法仅得到暂时结果,是因为虽然一个论证形式根据反例显示是无效的,但该论证可能同时还存在另外一个有效的形式。

1.3一些“著名”的形式 P16 条件(假言)陈述:条件句 几个重要特征: 1)组成部分:条件句中,“如果—”从句称为前件(antecedent); “那么—”从句称为后件(consequent)。

但前件、后件并不必然出现“如果”和“那么”两个词 2)本质上是假设性的:在断定一个条件句时,并不需要断定其前件、后件是否为真, 需要断定的是,如果前件真,那么后件真。

(则是一个真条件句) 3)一个条件句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它们都有相同的基本逻辑含义, 是逻辑等值(logicallyequivally)的,能够相互替换。

P17 “A,仅当B形式的陈述”,逻辑等值于“如果A,那么B”,也就是说,“仅当”引导后件 论证形式 1.肯定前件式(modusponens) (1)如果A,那么B(条件前提) (2)A(第二前提,肯定了条件前提的前件) 因此,(3)B 注:1)前提的次序不重要;2)作为条件前提的条件句可能长而复杂 P18 2.否定后件式(modustollens) (1)如果A,那么B (2)非B 因此,(3)非A P19 3.否定前件谬误(fallacyofdenyingtheantecedent) 无效的形式称为谬误,即推理中的错误 (1)如果A,那么B (2)非A 因此,(3)非B P20 4.肯定后件谬误(fallacyofaffirmingtheconsequent) (1)如果A,那么B (2)B 因此,(3)A P21 注:当判断有效性时,须假定前提真,再考虑该假定能否使结论也为真。

对于“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天下雨;地湿”这个肯定前件式,提出,地被遮盖了,因此天下雨不一定地湿,并不是从真前提推不出真结论而无效,而是因为“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这个前提,被变成假条件了。

5.假言三段论(hypotheticalsyllogism) (1)如果A,那么B (2)如果B,那么C 因此,(3)如果A,那么C (该形式,包括结论,仅包含假言陈述,即条件句) P22 6.选言三段论 (1)或者A或者B (2)非A 因此,(3)B P23 选言陈述 1)选言支(disjuncts):构成选言的陈述 2)联接词(或者…或者…):相容(inclusive)的“或者”,或A或B,或两者都有(常用) (不相容(exclusive)的“或者”,A、B不能共存) 一个不同于选言三段论的有效形式:(1)或者A,或者B;并非既A又B(即不相容的或者) (2)A 因此,(3)非B 7.构造性二难(constructivedilemma) (1)或者A或者B (2)如果A,那么C (3)如果B,那么D 因此,(4)或者C或者D P25 总结:运用形式判定有效性的步骤: 1)识别论证中的支陈述,并用大写字母标明 2)重写论证,运用大写字母代替语言陈述。

消除任意变体 3)识别任何出现的“著名”的形式并评价有效性。

如果没有采用“著名”形式,且论证似乎无效,则试图构造反例。

P29 1.4强度和可信度 即使一个论证不是有效的,其前提仍可对结论提供有意义的支持。

强论证(strongargument)的本质特征: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真是很有可能的(不必然) 换言之,假设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大可能的。

弱论证(weakargument)反之(“不大可能的”) 强度不同于有效性,它是一个等级的概念,我们可以说论证是稍强、适度强或十分强,但有效性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P30 诉诸权威的论证(argumentsfromauthority):可以是很强的 (1)R是一个关于S的可信赖的权威 (2)R真诚地断言S 所以,(3)S 诉诸类比的论证(argumentsfromanalogy): (1)对象A在某些相关方面类似于对象B (2)B有性质P 因此,(3)A也有性质P P31 说一个论证是强的,也并不是说其前提事实上是真的(就像说一个论证是有效的,并不是说起前提事实上是真的) 可信论证(cogentargument):既强,又仅有真前提的论证 不同于可靠论证,可靠论证是有效的,不能有假结论; 可信论证的前提并不绝对保证结论的真。

不可信论证(uncogentargument):或者弱,或者强但至少有一个假前提 P32 绝对不能将强度与有效性混淆,可靠论证不是可信的,因为有效的论证都不是强的。

可信论证也都不是可靠地,因为强的论证都不是有效的。

不可靠论证,并不是不可信的。

归纳逻辑(inductivelogic):是关于评价论证强弱的方法的逻辑分支。

第二章识别论证 一段长的论证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连串更短的论证,这时重要的是要区别论证的最终(或总的)结论和导致最终结论的各个子结论, P35 2.1论证和非论证 非支持性断定:并非论证,仅仅是一种断定,它没有提供支持性陈述(即前提),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1)报道(report):是一个希望提供情况、主体或事件等信息的陈述系列,可以是没有包含任何论证的许多信息的陈述。

P36 2)举例(illustration):是与解释或阐明案例联系在一起的陈述 a.“所以”可能用于引入事例,而不仅仅指示一个论证的结论 b.有时,例子不仅是解释或阐明一个陈述,而且还支持(所提供的)结论,这时,该段落就是一个论证 3)解释性陈述(explanatorystatement):对一种现象的原因的断定 但当他被其他陈述支持时,可以得到一个论证 (只有断定而没有依据(前提),不是论证) P37 4)条件句陈述(conditionalstatements):对一定条件下的结果的断定 P39 2.2良构论证 良构论证(well-craftedargument):当重要的逻辑特征得到明确的陈述时, 论证将变得更易于评价。

当一个论证这样陈述后,称之为良构论证。

原则1:识别前提和结论 1)前提指示者(premiseIndicators):经常引导一个前提,即一个支持理由。

P40因为、毕竟、既然、理由是、因、根据、鉴于 从事实的观点看 2)结论指示者(conclusionindicators):用以表示结论 故而、因而、所以、由此可见、因此、可得、 蕴含、我们可以推出、可推得、据此证明 经验原则是先识别结论,一旦弄清作者试图证明什么,论证的其余部分通常都各得其所了。

P41 3)标准形式(standardform):条件陈述有许多变体,当写一个论证的良构形式时, 应将任一条件句前提或结论纳入标准形式—— 即“如果A那么B”。

以方便抓住逻辑含义,认识论证形式。

4)修辞:可能是一种假装陈述,即用修辞(如反问)来强调一点。

需根据上下文及作者意图将修辞的原义还原为陈述。

例:难道说幸福的人是穷人和失业者吗?——幸福的人绝不是穷人和失业者。

P42 5)命令:一般不是陈述,但可能是假装的“应该”的陈述。

例:做一个医生吧!——你应该做一个医生。

原则2:消除多余冗词 1)折扣(discount):即承认一个事实或可能性,该可能性被认为致使一个论证无效、弱、不可靠或不可信。

折扣是修辞的一种 修辞因素(rhetoricalelements):能够增加论证在心理上的说服力而不影响其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

在良构形式中,修辞问题被表达为一个陈述。

折扣经常通过增加潜在对象来增加论证在心理上的说服力,当辩者针对一个潜在的对象进行反驳时,听众经常被折服。

但折扣并不是前提,因为它不支持结论。

所以,当要产生一个论证的良构形式时,需要省略。

折扣指示者(discountindicators):尽管、然而那样也许是真的、即使、然而我承认、尽管有事实、我认识到…但、 尽管事实上、我知道…但 P43 2)重复(repetition):用稍微改变的词语,重述一个前提或结论 3)确信(assurance):指示作者相信前提或结论的陈述、词或词组。

但并不促成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

通常包括:显然、人所共知、无疑、众所周知、当然、无人否认、 简直、那是不可否认的、明显地、那是一个事实 P44 4)樊篱(hedge):指示论者犹豫于前提或推论的陈述、词或词组。

樊篱在修辞上是重要的,没有它们听起来会显得教条和僵硬, 但通常不会影响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 包括:我认为、我相信、似乎、我猜想、也许、我觉得 可合理地、在我看来、这似乎可靠地 注意,形式上表现为樊篱和确信的陈述、词或词组,当他们影响论证的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时,不能去掉 P45 原则3:使用一致的语言 对于保证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所依赖的词项,应保持其语言风格的一致性。

P46 原则4:在解释一个论证时应公平和宽容 公平,包括忠实原文,而不是曲解清楚的含义。

不能由自己的想象来改造对方的论证:改写或润色关键的陈述、省略重要的前提、增加原文中未提供的前提等。

在有效识别未陈述的假设前提前,人们必须首先准确表达已陈述的或明确的论证形式而不是歪曲其意义。

当原文某些方面模糊时宽容是必要的,它包含选取一个最好的解释来使论证易于理解。

换言之,当面对一个解释选择时,就应该试图选择一个解释以使得该论证有效、强、可靠或可信。

P47 原则5:不要混淆子结论与(最终)结论 子结论(subconclusion):它被前提所支持,但它又至少支持一个进一步的陈述, 该陈述可以是结论或者是另一个子结论。

P53 附录:逻辑图 首先需要在论证的每一个陈述前后画上括号,说明任一个前提或结论的标志者和每一个陈述的数字序号。

将数字序号独立画出。

例子(1)【竞选改革是必须的】,因为(2)【对政治竞选的许多捐助在道义上等于贿赂】。

用箭头表示前提和结论间的支持关系。

从表示前提的数字向表示结论的数字朝下画箭头 (2)(3)(4) ↘↓↙ (1)(注:该图示中2、3、4前提彼此独立,去掉一个不影响其他前提的效力) 有时,两个或多个前提是相互依赖的。

此时,前提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起作用,以至于去掉其中一个,其他前提的支持性就会减少。

此时,则记为: (1)+(2) ———— ↓ (3) 最后要注意,条件句(如果——那么)和析取(或者——或者)不能被括号分为多个部分,应作为一个整体处理。

5 0 《逻辑的力量》的全部笔记6篇 豆瓣 免费下载iOS/Android版客户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