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1年7月,洪惟仁、董忠司等人發起成立台灣語文學會,主導並發展出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Alphabet,簡稱TLPA),此音標於1992年5月該會第二次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2月14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白話字Tâi-oânBân-lâm-gúLô-má-jīPheng-imHong-àn臺羅拼音Tâi-uânBân-lâm-gíLô-má-jīPhing-imHong-àn閩南拼音DáiuánBbánlámggǔLómǎzzîPīngyīmHōng'àn方音符號ㄉㄞ㇒… ㄨㄢ㇒ㆠㄢ㇒…ㄌㆰ㇒…ㆣㄧ㇔ㄌㄜ㇒…ㄇㄚ㇔…ㆢㄧ˫ㄆㄧㄥ⎾… ㄧㆬ⎾ㄏㆲ⎾… ㄢ˪ᐳ臺語假名タイヲァヌバヌラムギイロヲマアジイ ピ̣ェンイムホンアヌ 本页面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为正确的IPA符号,否则可能出现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各種漢語的拼音方案 漢語的拼音史 官话 官话拼音史 標準北京音 標準官話拼音對照表 基於英語的拼寫 威妥瑪拼音 郵政式拼音 國語羅馬字 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 普通話拼音 通用拼音 耶魯拼音 使用漢字部件 注音符號 注音第二式 基於英語以外的外語拼寫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 德國式拼音 小儿经 捷克式拼音 汉语西里尔字母转写系统 汉字的蒙文转写 中文的韩文转写 其他官話 西北官話 小儿经 東干語 西南官话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四川话拼音 柳州話拼音 江淮官话 南京官話拼音方案 扬州话拉丁化字母表 中原官话 ?? 閩語 閩語拼音史 閩東語 平話字 福州话拼音方案 馬祖閩東(福州)語注音符號 閩北語 建寧羅馬字 莆仙語 興化平話字 海南閩語 海南話拼音方案 海南話白話字 雷州閩語 雷州話拼音方案 閩南語潮汕片 潮州話拼音方案 潮州白話字 閩南語陸海片 海豐話拼音方案 閩南語泉漳片 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白話字 臺語方音符號 臺語現代文 簡式台語現代文 普實台文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臺語通用拼音 臺羅拼音 拉丁化新文字 閩南話拼音方案 东南亚福建话拼音 臺語諺文 吳語 吳語拼音史 通用方案 吴语拉丁化方案 吳語音韻羅馬字 苏州话 苏州话罗马字 苏州话拼音方案 蘇州注音符號 上海话 上海話拉丁注音 上海話羅馬字 江南話拉丁化新文字 錢乃榮式上海話拼音方案 現代上海話拼音對照表 杭州話 杭州話羅馬字 宁波话 寧波話羅馬字 台州話 台州話羅馬字 溫州話 溫州話羅馬字 溫州話新字瓯文 瓯嘉話拉丁化新文字 粵語 粵語拼音史 粵語拼音對照表 粵海方言 粵拼(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教育學院拼音 粵語寬式國際音標 黃錫凌羅馬拼音 劉錫祥拼音 耶魯粵語拼音 廣州拼音 港府方案 澳門政府拼音 Meyer–Wempe 標準羅馬字 粵語羅馬字 粵語注音符號 趙元任粵語羅馬字 粵語點字 越式粤拼 四邑方言 台山話拼音方案 開平話拼音方案 高陽方言 陽江話拼音方案 客家語 客家語拼音史 粵東客家話 客家白話字 客家話拼音方案 臺灣客家话 客語白話字 臺語方音符號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客語通用拼音 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 廣東語假名 其他漢語 贛語 贛語拼音 湘南土話 女書 中古漢語 中古漢語拼音 跨方言通用方案 教會羅馬字 趙元任通字方案 臺灣方音符號 查论编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閩南語书写系统 漢字 漢字訓讀 ·漢字借音 歌仔冊文字 ·臺灣話文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十五音 彙音妙悟 彙集雅俗通十五音 拉丁化 白話字 拉丁化新文字 東南亞福建話拼音 閩南話拼音方案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 臺羅拼音 臺語通用拼音 台語現代文(簡式) 普實台文 漢羅混寫文 其他拼音 三推成字法 切音新字 臺灣語假名 臺灣方音符號 臺語諺文 列表 臺閩字列表 臺灣十五音字母表 閩南語拼音對照表 查论编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台羅字:Tâi-uânBân-lâm-gíLô-má-jīPhing-imHong-àn,白話字:Tâi-oânBân-lâm-gúLô-má-jīPheng-imHong-àn),又稱臺羅(TL)、臺羅字(TLJ)、新白話字(SPOJ)[1]、教育部羅馬字(KIP)、臺羅拼音(TLPI),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臺灣話羅馬字方案。

臺羅方案是基於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白話字、國際音標等之相關音標部份而整合之。

臺羅與白話字的相容性良好。

在臺灣,政府方面以台羅取代了TLPA;藉以逐步推進臺語文標準化之標的。

[2]在海外的閩南語社群中,亦有使用者、例如檳城庇能福建話協會。

[3] 目录 1歷史沿革 2概述 2.1音節結構 2.2字母 2.2.1字母名稱讀法 3音標 3.1聲母 3.1.1語音對照 3.1.2三重對立 3.2韻母 3.2.1元音及韻化輔音 3.2.2韻頭及韻腹 3.2.3韻尾 3.2.4韻母列表 3.2.5地方腔 3.3音節表 4聲調 4.1輕聲變異特性 4.2調號標示規則 4.3變調機制規則 5書寫規則 5.1連字號 5.1.1無連字號 5.2字首大寫 5.3分詞連寫 5.3.1名詞 5.3.2動詞 5.3.3形容詞 5.3.4數詞與量詞 5.3.5代詞 5.3.6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 5.3.7慣用語 6電腦处理 6.1Unicode输入码位 6.2支援字体 7文例 7.1春曉 7.2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台羅字、台漢字對照) 7.3航海家1號廈門話問候語 8註解 9註釋 10參閲 11外部連結 歷史沿革[编辑] 1991年7月,洪惟仁、董忠司等人發起成立台灣語文學會,主導並發展出台灣語言音標方案(TaiwanLanguagePhoneticAlphabet,簡稱TLPA),此音標於1992年5月該會第二次會員大會通過。

TLPA源自於傳統白話字,和白話字一樣使用羅馬字母(拉丁字母)。

它對傳統白話字做出的更動包括:為了介音標示一致性,將白話字oa改成ua;為了電腦處理方便起見,不使用ASCII以外的字元,聲調放棄變音符號(調號)、改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

TLPA亦可以用來拼讀台灣客家話,相較於白話字不區分各地腔調,TLPA針對台灣話各腔調特有發音設計了拼寫法。

初版TLPA原本維持與傳統白話字在音節的層次上完全相容,清齒齦塞擦音/t͡s/及/t͡sʰ/在初版TLPA寫作ts與tsh,與傳統白話字的ch及chh沒有衝突。

然而在1995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將TLPA略作修改,台灣語文學會亦事後開會認可,修改後ts及tsh用c及ch表示,雖然字母較減省,但與傳統白話字系統互相衝突。

由於未能完全相容、放棄調號等各種因素,許多原本使用白話字的人士不能夠接受TLPA。

1998年,教育部將TLPA正式訂為「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及「台灣客家語音標系統」[4],坊間一般仍稱之為TLPA。

另曾有出版社在教科書中採用TLPA,但加上部份修改,稱為「TLPA改良式」。

同年,由余伯泉主導的通用拼音發表;白話字派支持者為了反對TLPA,爭取官方認可白話字,而與通用派合作。

在此時期,台語通用拼音分為兩式,甲式即白話字,乙式則是余伯泉所發展的拼音。

後來隨著通用拼音在華語及客家話順利取得官方地位,通用派遂廢棄甲式、只推動乙式,通用派與白話字派分道揚鑣[5]。

2000年9月25日,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小組第17次委員會議決議:「請教育部針對中文譯音及鄉土語言拼音方式問題予以整合。

」 2005年5月,原本對立的白話字派及TLPA派開始整合,最後促成台羅字方案[6][7]。

此套方案的清齒齦塞擦音回歸初版TLPA,使用與國際音標符號相同的ts;而歷史上白話字也曾經採用過ts,早年在後接a,o,u等後元音時寫作ts,後接e,i等前元音時寫作ch,但後來改為一律用ch[8]。

2006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整合方案,稱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9]。

2006年9月,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童春發表示,臺羅字是教育部委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擬的方案,足以讓臺灣話、客家話、原住民族語及華語系統學生在學習起步時皆無學習障礙。

當時亦有反對臺羅字者,例如:考試委員張正修說,通用拼音只要學習一小時就能朗朗上口,臺羅字他完全看不懂;國立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教授江永進支持通用拼音,說「通用用四輪,未來有發展;台羅孤獨一輪,卡死三輪」[10]。

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理事長莊陳月琇與台灣母語教育學會客家事務部部長彭通明以客語教學經驗立論,台灣話、客家話通用拼音的音節幾乎百分之百相容,台羅字對客語教學而言難學難教、極不利於客家話復育[11]。

實際上,客家話也有自己的白話字,與台灣話的白話字相容性極高。

稍做修改即可與台羅字相容。

然而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最終採用漢語拼音模式,與採用國際音標模式之拼音系統無法相容。

概述[编辑] 音節結構[编辑] 台灣話是漢語的一種,因此音節結構也一樣可以區分為五個音位成分:聲母、韻頭(介音)、韻腹、韻尾、聲調。

韻頭、韻腹、韻尾又合稱為韻母;而聲調符號基本上放置於韻腹或韻尾上邊。

台灣話有變調,而臺羅字和白話字一樣,都只標示「本調」,且採用變音符號來標示聲調,稱為調號或調符。

聲調 聲母 韻母 韻頭(介音) 韻腹 韻尾 音節與音節之間,以連字號(hyphen,"-")分隔;詞與詞之間,如同一般羅馬字所書寫的語言,以空白斷開;複合詞若可再分為多音節詞,可再斷詞。

本方案對於分詞連寫(省略連字號)暫無規定,但官方出版的《使用手冊》中提到,可依語言實際使用情形,未來從較無爭議的詞開始連寫[12]。

「優勢腔」是在台灣公眾場合、傳播媒體當中最常使用的台灣話音韻系統,又稱為「通行腔」。

臺羅字除了能夠拼寫優勢腔,還兼顧到臺灣其他腔調。

所謂的優勢腔並不是指發音完全相同,雖然音韻系統相同,但各地的某些音仍然有出入。

字母[编辑] 臺羅字使用的基本羅馬字母16個(A,B,E,G,H,I,J,K,L,M,N,O,P,S,T,U),可組成七個二合字母(Kh,Ng,Nn,Oo,Ph,Th,Ts)及一個三合字母(TSH)以表達24個音位。

另外有六個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

字母R(r)((ir)[ɨ/ɯ̈])有時用做地方腔使用[13]。

在書寫傳統廈門話時L寫為D。

不過在臺灣話拼音中/l/聲母的發音有很多說法,有學者認為是濁齒齦塞音(d)[14][15][16];或阻塞感極接近濁齒齦塞音(d)的齒齦邊音(l)[17][18];或老派發齒齦塞音(d),新派發齒齦邊音(l)[19];或音韻地位是d,實際在前、高元音也唸濁齒齦塞音(d),只有在低、後元音之前唸成齒齦邊音(l)[20];或是齒齦閃音(ɾ)[21]。

大TL A B D E G H I Ir J K Kh L M N Ng Nn O Oo P Ph S T Th Ts Tsh U 小TL a b d e g h i ir j k kh l m n ng nn o oo p ph s t th ts tsh u 小POJ a b Ø e g h i Ø j k kh l m n ng ⁿ o o͘ p ph s t th ch chh u 其餘十個基本羅馬字母中,除R有時用做地方腔之母音外,另外九個(C,F,Q,V,W,X,Y,Z)用在海外福建話,外來語、或特殊場合等之表示。

J,S,Ts,Tsh後接i時會形成顎化音,故有時會將Ji,Si,Tsi,Tshi視為二合字母(Ji,Si),三合字母(Tsi),以及四合字母(Tshi)等之合成字母。

字母名稱讀法[编辑] 對於個別的字母,或合成字母(二合字母;三合字母;四合字母等)它們的單獨名稱在使用上的讀法。

以下是其中的兩種讀法列出以供參考。

[22]用法範例:比如兩個無線電台以ITU-RM.1677國際摩爾斯電碼(internationalmorsecode)建立通訊連結〈s1DEs2K〉(呼叫s1,這是s2,結束);字母讀法〈es-(it/tsi̍t)de-ees-(jī/nn̄g)ka〉。

[23]其它拉丁字母的參考讀法:c(ce),f(ef),q(qu),r(er),v(ve,(vi)),w(wi),x(ex,(eks/iks)),y(ye),z(ze,(zi))。

[24] 字母 a b d e g h i ir j k kh l m n nn ng o oo p ph s t th ts tsh u 讀法1 a be de e ge ha i ɨ/ɯ̈ je ka kha el em en enn nge ә ɔ pe phe es te the tse tshe u 讀法2 a bi di e gi hi i ɨ/ɯ̈ ji ki khi li mi ni inn ngi o oo pi phi si ti thi tsi tshi u 音標[编辑] 聲母[编辑] 台灣話的聲母有十八個音位,當中「零聲母」並非沒有聲母,而是喉塞音,[25]漢字是TLPA方案所建議的,除了「毛、耐、雅」之外,大多為傳統十五音。

零聲母「英」不標。

依照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台羅字的聲母列表如下,其中一部份為台灣方言音符號(只有較新的字型-如微軟正黑體-才能正確顯示),台灣的發音教育以注音為主,此表可幫助理解。

(拼音[國際音標]/方音符號例字(拼寫)): 雙唇音 齒齦音 齦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m]ㄇ毛(moo) n[n]ㄋ耐(nāi) ng[ŋ]ㄫ雅(ngá) 塞音 不送氣 p[p]ㄅ邊(pinn) b[b]無(bô) t[t]ㄉ地(tē) k[k]ㄍ求(kiû) g[g]我(guá) (不標示)[ʔ]英(ing) 送氣 ph[pʰ]ㄆ波(pho) th[tʰ]ㄊ他(thann) kh[kʰ]ㄎ去(khì) 塞擦音 不送氣 ts[t͡s]ㄗ曾(tsan) j[ʣ][a]熱(jua̍h) tsi[ʨ]ㄐ尖(tsiam) ji[ʥ][a]入(ji̍p) 送氣 tsh[t͡sʰ]ㄘ出(tshut) tshi[ʨʰ]ㄑ手(tshiú) 擦音 s[s]ㄙ衫(sann) si[ɕ]ㄒ寫(siá) h[h]ㄏ喜(hí) 邊音 l[l]ㄌ柳(liú) 語音對照[编辑] 發音部位用語對照[4][12] 傳統五音 TLPA 台羅 現代音韻學 對照之台羅字輔音 唇音 唇音 雙唇音 p,ph,b,m 舌音 舌尖中音 舌尖音 齒齦音 t,th,n,l 齒音 舌尖前音 齒音(舌齒音) 齒齦音 ts,tsh,s,j 牙音 舌根音 軟顎音 k,kh,g,ng 喉音 喉音 聲門音 h 現代音韻學對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有較嚴格的區別。

舌尖音與舌齒音的發音部位在欧洲语言中相同,但在大多數汉语中不同。

他們的不同在於:舌尖音的發音部位是齿龈后端,而且只能发塞音、鼻音、边音;舌齒音的发音部位是齿龈前端,而且只能是擦音、塞擦音。

三重對立[编辑] 台灣話的塞音及塞擦音,分成了清送氣音、清不送氣音、鼻濁音三重對立。

所謂三重對立,指的是同樣發音部份的一組三個塞音或塞擦音(例如p,ph,b),可以表達出三種不同的意義(例如:pô婆、phô葡、bô無)。

另一种同样拥有三重对立的吴语则是清送气、清不送气、浊音的三重对立;華語的塞音及塞擦音是清送氣、清不送氣兩重對立,缺乏鼻浊音(或濁音);客語與華語一樣是兩重對立;而英語、日語則是清音、濁音的兩重對立。

換言之,台灣話、吴语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聲與否」、「送氣與否」等兩個區辨特徵(英语:distinctivefeature)才能區別;華語、客語、英語、日語等許多語言的輔音,只要其中一種區辨特徵就可以區分兩種不同的發音。

送氣:是 送氣:否 有聲:是 濁音(实际上是鼻浊音) 有聲:否 清送氣音 清不送氣音 此種三重對立的特性,是台羅字與台語通用拼音最主要的衝突之一。

羅馬字同一組發音部位的塞音都只有兩個,那麼三種發音當中,勢必有一個要用到雙字母或無相關的字母。

台羅字認為b,g應該指定給鼻濁音,將清不送氣音拼寫為p;而通用拼音則與漢語拼音相同,將b,g指定給清不送氣音,鼻濁音拼寫為bh/v,gh/q;洪惟仁稱前者為W系統、後者為C系統;而余伯泉稱前者為甲式拼音、後者為乙式拼音。

韻母[编辑] 韻母部份有六個基本元音(a、e、i、o、oo、u),與兩個韻化輔音(m、ng)。

另外使用-nn來表示元音鼻化元音。

韻尾則有舒聲韻(元音結尾、-m、-n、-ng)及入聲韻之分(-p、-t、-k、-h)。

元音及韻化輔音[编辑]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韻化輔音 基本 鼻化 基本 基本 鼻化 高元音 i[i]ㄧ衣(i) inn[ĩ]圓(înn) u[u]ㄨ汙(u) unn[ũ]張(tiunn) m[m̩]姆(ḿ) ng[ŋ̍]酸(sng) 中元音 e[e]禮(lé) enn[ẽ]生(senn) o[ə]ㄜ高(ko) oo[ɔ]烏(oo) onn[ɔ̃]唔(onn) 低元音 a[a]ㄚ查(tsa) ann[ã]衫(sann) 對於o的發音在各地的分歧最大,臺灣不同地區有[ə]、[o]、[ɤ](注意上表的方音符號ㄜ雖然用來表示[ə],但實際上華語的ㄜ是發[ɤ]音)等發音,教育部採用臺灣第一優勢腔的[ə],發音近於中元音位置(嘴形較扁,舌位較低)。

而傳統上(如泉州話、漳州話等台灣話的原型),或是非第一優勢腔,則o發音為[o],近於半閉元音的位置(嘴形較圓,舌位較高),相當於華語的ㄛ(注意oo[ɔ]的注音是,不是ㄛ,發音不同)。

雖然教育部臺羅手冊註明o以第一優勢腔的[ə]來發音,但如果需要強調腔調差異時。

有些人會特別將發成[ɤ]的臺南腔寫為or,發為[ə]寫為er(雖然非手冊收錄的正式用法);而o則表示發為[o]的腔調[29]。

注意o[ə]無鼻化元音組合,onn表示[ɔ̃],為oo的鼻化音。

為顧及白話字之大量使用者,仍將白話字的標示鼻化元音的-ⁿ及標示[ɔ]的o͘列為「傳統版」。

韻頭及韻腹[编辑] 韻頭及韻腹由上述元音構成,韻頭又稱為介音。

台灣話的介音有i[i]、u[u]兩種,有些音節沒有介音。

白話字的[u]有時寫作u、有時寫作o,例如「話」就是以o開頭的(因此白話字簡稱為POJ);而台羅字則統一寫作u,例字:我guá(POJ:goá)、話uē(POJ:oē)。

台灣話優勢腔的韻腹有六個口元音(a、e、i、oo、o、u)、五個鼻化元音(ann、enn、inn、onn、unn)、兩個韻化輔音(m、ng)[12]。

元音可以鼻化,例如î(姨)鼻化後變成înn(圓);只有o無法鼻化(onn為oo之鼻化)。

韻化輔音係指m及ng兩個輔音可以韻化(音節化),可單獨成為音節或當作元音使用,例字:姆ḿ、黃n̂g。

韻尾[编辑] 台灣話的韻尾有兩個元音、三個鼻音、四個塞音,有些音節沒有韻尾。

可分為舒聲韻(-i、-u、-m、-n、-ng)及入聲韻(-p、-t、-k、-h)。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顎音 聲門音 鼻音 -m[m] -n[n] -ng[ŋ] 塞音 -p[p̚] -t[t̚] -k[k̚] -h[ʔ] 前元音 後元音 高元音 -i[i] -u[u] 韻母列表[编辑] 以韻腹為中心,加上元音鼻化與否、入聲有無、鼻輔音有無等三種特徵,最多可以形成九種衍生的韻母。

以a為例,鼻化的a為ann,而a和ann在入聲時分別拼寫作ah和annh;但要注意,若是聲母本身就是鼻化音(m,n,ng),則後面接的韻母會自動鼻化,因此不用再加nn,例如寫作「na」而非「nann」。

非鼻化韻母可加上的鼻輔音有m,n,ng三種,而它們所分別對應的入聲版本是p,t,k。

韻腹 陰聲韻 陽聲韻 入聲韻 [m] [n] [ŋ] [p̚] [t̚] [k̚] [ʔ] [a] a ann am an ang ap at ak ah annh [aɪ] ai ainn aih ainnh [aʊ] au auh [e] e enn eh ennh [i] i inn im in ing ip it ik ih innh [ɪa] ia iann iam ian iang iap iat iak iah iannh [ɪaʊ] iau iaunn iauh [ɪə] io ioh [ɪɔ] iong iok [iu] iu iunn iuh iunnh 韻腹 陰聲韻 陽聲韻 入聲韻 [m] [n] [ŋ] [p̚] [t̚] [k̚] [ʔ] [ə] o oh [ɔ] oo onn om ong op ok ooh onnh [u] u un ut uh [ua] ua uann uan uat uah [uai] uai uainn [ue] ue ueh [ui] ui [m̩] m - mh [ŋ̍] ng - ngh 與白話字之差別有(臺羅字╱白話字):1.ik/ek、2.ing/eng、3.ua/oa、4.ue/oe。

臺羅字將ek/eng用作漳腔ee的k入聲和ng韻,發作[ɛk̚]跟[ɛŋ][30]。

臺羅字不使用oa跟oe。

地方腔[编辑] 台灣話優勢腔混合了漳州腔、泉州腔、同安腔和廈門腔,一般稱為「漳泉濫」,泉州話與漳州話互相不擁有的元音在融合成臺灣話時已消失。

然而,台灣一些地方的台灣話仍呈現出「偏漳」或「偏泉」而保有這些元音,成為特有腔調,台羅字為這些特有音位設計了標示法。

當中ir(優勢腔併入i或u)[13][31]、er(優勢腔已併入e或ue)為泉州腔、同安腔特有[13][30],ee(優勢腔已併入e)則為漳州腔特有[30][13]。

第一優勢腔的o(非正式標為or)發音與泉州腔、同安腔的er皆為[ə],然而形成原因不同,第一優勢腔的or是從o音轉變而來,因此雖然兩者同音但視為不同的韻[32][12]。

這幾個音標亦可與其他音合用,例如新北三峽泉腔的「雞」發作/kere/,即為/k/、/er/、/e/的組合[33]。

ir[ɨ][34] er[ə]ㄜ[35] ee[ɛ]ㄝ 音節表[编辑]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音節表[36] Ø b g h j k kh l m n ng p ph s t th ts tsh a a ba ga ha ka kha la ma na nga pa pha sa ta tha tsa tsha a ah ah bah hah kah khah lah nah pah phah sah tah thah tsah tshah ah ai ai bai gai hai kai khai lai mai nai ngai pai phai sai tai thai tsai tshai ai ainn ainn hainn kainn khainn phainn tainn tsainn ainn ak ak bak gak hak kak khak lak pak phak sak tak thak tsak tshak ak am am gam ham kam kham lam sam tam tham tsam tsham am an an ban gan han kan khan lan pan phan san tan than tsan tshan an ang ang bang gang hang kang khang lang pang phang sang tang thang tsang tshang ang ann ann hann kann khann phann sann tann thann tsann tshann ann annh hannh sannh annh ap ap hap kap khap lap sap tap thap tsap tshap ap at at bat hat kat khat lat pat sat tat that tsat tshat at au au bau gau hau kau khau lau mau nau ngau pau phau sau tau thau tsau tshau au auh kauh lauh mauh nauh phauh tauh tshauh auh e e be ge he ke khe le me ne nge pe phe se te the tse tshe e eh eh beh heh keh kheh leh meh neh ngeh peh seh teh theh tseh tsheh eh enn enn henn kenn khenn penn phenn senn tenn thenn tsenn tshenn enn ennh hennh khennh ennh i i bi gi hi ji ki khi li mi ni pi phi si ti thi tsi tshi i ia ia gia hia jia kia khia mia nia ngia sia tia tsia tshia ia iah iah giah hiah kiah khiah liah piah phiah siah tiah thiah tsiah tshiah iah iak khiak piak phiak siak tiak tshiak iak iam iam giam hiam jiam kiam khiam liam siam tiam thiam tsiam tshiam iam ian ian bian gian hian jian kian khian lian pian phian sian tian thian tsian tshian ian iang iang giang hiang jiang khiang liang piang phiang siang tsiang tshiang iang iann iann hiann kiann piann siann tiann thiann tsiann tshiann iann iannh hiannh iannh iap iap giap hiap jiap kiap khiap liap siap tiap thiap tsiap tshiap iap iat iat biat giat hiat jiat kiat khiat liat piat phiat siat tiat thiat tsiat tshiat iat iau iau biau giau hiau jiau kiau khiau liau miau niau ngiau piau phiau siau tiau thiau tsiau tshiau iau iauh hiauh khiauh ngiauh iauh iaunn iaunn iaunn ih bih khih mih nih pih phih sih tih thih tsih tshih ih ik ik bik gik hik kik lik pik phik sik tik thik tsik tshik ik im im gim him jim kim khim lim sim tim thim tsim tshim im in in bin gin hin jin kin khin lin pin phin sin tin thin tsin tshin in ing ing bing ging hing king khing ling ping phing sing ting thing tsing tshing ing inn inn hinn kinn khinn sinn tinn thinn tsinn tshinn inn io io bio gio hio jio kio khio lio pio phio sio tio thio tsio tshio io ioh ioh gioh hioh kioh khioh lioh sioh tioh tsioh tshioh ioh iok iok giok hiok jiok kiok khiok liok siok tiok thiok tsiok tshiok iok iong iong giong hiong jiong kiong khiong liong siong tiong thiong tsiong tshiong iong ip ip hip jip kip khip lip sip tsip tship ip it it bit hit jit kit khit pit phit sit tit tsit tshit it iu iu biu giu hiu jiu kiu khiu liu niu piu siu tiu thiu tsiu tshiu iu iunn iunn hiunn kiunn khiunn siunn tiunn tsiunn tshiunn iunn iunnh iunnh hiunnh iunnh m m hm m mh hmh mh ng ng hng kng khng mng nng png sng tng thng tsng tshng ng ngh hngh phngh sngh tshngh ngh o o bo go ho ko kho lo po pho so to tho tso tsho o oh oh hoh koh loh poh phoh soh toh thoh tsoh tshoh oh ok ok bok gok hok kok khok lok pok phok sok tok thok tsok tshok ok om om som tom om ong ong bong gong hong kong khong long pong phong song tong thong tsong tshong ong onn onn honn konn onn onnh onnh honnh onnh oo oo boo goo hoo koo khoo loo moo noo ngoo poo phoo soo too thoo tsoo tshoo oo ooh mooh ooh u u bu gu hu ju ku khu lu pu phu su tu thu tsu tshu u ua ua bua gua hua kua khua lua mua nua pua phua sua tua thua tsua tshua ua uah uah buah huah juah kuah khuah luah puah phuah suah thuah tsuah tshuah uah uai uai huai kuai khuai suai uai uainn uainn huainn kuainn suainn tsuainn uainn uan uan buan guan huan kuan khuan luan puan phuan suan tuan thuan tsuan tshuan uan uang uang tshuang uang uann uann huann kuann khuann puann phuann suann tuann thuann tshuann uann uat uat buat guat huat kuat khuat luat puat phuat suat tuat thuat tsuat uat ue ue bue gue hue jue kue khue lue pue phue sue tue tsue tshue ue ueh ueh bueh gueh hueh kueh khueh pueh phueh sueh ueh uh uh khuh puh phuh tuh thuh tsuh tshuh uh ui ui bui gui hui kui khui lui mui pui phui sui tui thui tsui tshui ui un un bun gun hun jun kun khun lun pun phun sun tun thun tsun tshun un ut ut but hut kut khut lut put phut sut tut thut tsut tshut ut Ø b g h j k kh l m n ng p ph s t th ts tsh 聲調[编辑] 台灣話8聲調表示圖解:台灣絕大部份地區和漳州腔、同安腔、廈門腔一樣,已無陽上第6聲,只在部份地區如鹿港等地仍保有陽上第6聲和陽去第7聲的區別。

臺羅拼音的五個主要常用聲調,由左而右分別為2、3、5、7、8。

至於1、4兩聲調則不須標號。

臺灣話傳統上有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等八個聲調,但優勢腔沒有陽上調。

台羅字除了傳統八聲的聲調標示法與白話字相同,還額外規定了第0聲(輕聲)及第9聲(出現於合音、三連音首音或外來詞),輕聲用兩個連字號表示、或僅用一個連字符號再用上圓圈o替換原字聲調符號。

聲調符號置於響度最高的元音字母上。

聲調符號使用不便時可以阿拉伯數字標示法替代[9][37]。

調序(調號) 0 1 2 3 4 5 6 7 8 9 調類 輕聲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臺羅調符 --◌(-) a á à ah â ǎ[38] ā a̍h a̋[38] 例字 總「是」 東 黨 棟 督 同 動 洞 毒 「紅」紅紅 IPA[調型] (不定)[39] ˦ ˥˧ ˨˩ ˧˨ ˨˦ ˧(鹿港腔) ˧ ˦˥˧˧ ˧˥ [40] 輕聲變異特性[编辑] 同樣的漢字,讀輕聲與否可能代表不同的意義,或語氣上強調的重點不同。

例如: 驚死kiaⁿ-sí(害怕死亡,「膽小」)、kiaⁿ--sí(害怕得要命,同「嚇死人了」) 後日āu-ji̍t(日後、以後、將來;不特定未來)、āu--ji̍t(後天) 昨日tsā-ji̍t(昨天;tsa-hng)、tso̍h--ji̍t(前天) 調號標示規則[编辑] 當一個音節有多個字母時,調號得標示在響度最大的字母上面(通常在韻腹)。

由規則可以判定確切的字母: 響度優先順序:a>oo>(e=o)>(i=u)〈低元音>高元音>無擦通音>擦音>塞音〉 iu及ui,調號都標在後一個字母上,因為前一個字母是介音。

m作韻腹時標於字母m上。

雙字母oo及ng,標於前一個字母上;比如ng標示在字母n上。

三合字母ere,標於最後的字母e上。

變調機制規則[编辑] 連續變調是台灣話基本的合詞聲調特性。

TLJ在使用上,是標本調的。

變調機制是,詞組(指片語或小句,包括──名詞組、動詞組、形容詞組、副詞組、介詞組等等)的最後一個字或音節讀本調,其他各字都要變調,若是輕聲,原則上其前一字讀本調。

變調規則如下表: 變調規則 本調 變調 例字 例字音檔 例詞 變調結果 變調音檔 第一聲 - 第七聲 高 ko 高雄 ko-hiông ko˧hiông 第二聲 漳廈腔 第一聲 可 khó 可能 khó-lîng khó˦lîng 泉同腔 第九聲 冷 líng 冷氣 líng-khì líng˧˥khì 第三聲 - 第二聲 氣 khì 氣質 khì-tsit khì˥˧tsit 第四聲 ptk字尾 第八聲 國 kok 國家 kok-ka kok˦ka h字尾 第二聲 客 kheh 客廳 kheh-thiaⁿ kheh˥˧thiaⁿ 第五聲 漳州腔 第七聲 臺 tâi 臺灣 tâi-uân tâi˧uân 泉同腔 第三聲 臺 tâi 臺北 tâi-pak tâi˨˩pak 第七聲 - 第三聲 自 tsū 自然 tsū-jiân tsū˨˩jiân 第八聲 ptk字尾 第四聲 力 la̍t 力頭 la̍t-thâu la̍t˨˩thâu h字尾 第三聲 藥 io̍h 藥局 io̍h-kio̍k io̍h˨˩kio̍k 變調表格有簡單記法,臺灣話優勢腔一般記作「5→7→3→2→1→7,4→高,8→低」,當中,泉同腔陽平的變調另為5→3,喉塞陰入為h4→2,喉塞陽入為h8→3,事實上,陽入的變調可不分韻尾「-p,-t,-k,-h」一律記作8→3,楊秀芳教授即記作如此。

台灣話優勢腔陽平第5聲的變調規則雖然是變作中平調的第7聲(5變7),但事實上亦有少數變作低降調第3聲的情形(5變3),例如:圖(tôo)書館、而(jî)且、黃(hông)昏、皇(hông)上、菩(phôo)薩、未曾(tsîng)未、阿彌陀(tôo)佛、連(liân)...攏...、恆(hîng)春、臺(tâi)中等。

「恆春」在地人及屏東人的陽平在原則上都是變中平調(5變7),然而說「恆春」這個地名時,皆是將前字變為低調。

舊臺中市區是偏漳腔,陽平原則上也都是變中平調(5變7),不過當地的地名「臺中」,絕大多數的在地人是將前字的「臺」讀作低調(5變3)。

有些偏漳腔人士在講「臺北」這個地名的時候也有這種情形,「臺北」的前字變作低調(受臺北傳統的優勢腔所影響)。

書寫規則[编辑] 参见:閩南語文法 連字號[编辑] 臺羅字音節與音節之間以連字號相連,但單詞與單詞之間以空白斷開,如:Tâi-pakTshia-tsām(台北車站)。

但是,方向補語、可能補語、程度補語、結果補語、動作量補語、代詞賓語、語尾、助詞等讀為輕聲的音節前方,須加上兩個連字號而非單一連字號,如:Tân--sian-sinn(陳先生)、khàu--tshut-lâi(哭出來)。

無連字號[编辑] 不過目前亦有主張不用連字符號的做法[41],以及市面上也有推出相關的無連字符(TOJ)的輸入法軟體[42]。

字首大寫[编辑] 同英文之書寫習慣,在每一句的句首第一個字母需要大寫,另外在人名、地名、書名等專有名詞的每一個詞之詞首,也以大寫書寫,如:Tshing-huâTuā-o̍h(清華大學)、Liâu-tsaiTsì-í(聊齋誌異)。

關於人名之書寫,人名為漢字者(中、日、韓、越等)須在姓與名之間以空白斷開,姓與名第一音節的字首皆以大寫書寫,如:LîmGú-tông(林語堂);若非漢字之人名,一般稱呼其姓,則全部以連字號相連並在首字大寫,如:Hut-lân-khik-lîm(佛蘭克林)。

分詞連寫[编辑] 白話字單詞一般來說三個音節以上開始出現分詞連寫的問題,原則上以三個音節為上限(可能仍然有例外),單詞內以連字號彼此連結,單詞之間則以半形空白分開,詳細規範分述如下。

名詞[编辑] 合成名詞連寫,如:;pîng-iú(朋友)、thâu-mn̂g(頭毛,即頭髮)。

名詞加上附加成份時連寫,如:í-á(椅仔,即椅子)、lāu-bú(老母,即母親)。

名詞重疊合成新詞時連寫,如:nî-nî(年年)、kù-kù(句句)。

在專有名詞中,中、日、韓、越等國的漢字姓名要把姓名分寫,名連寫,如:KamÛi-lîm(甘為霖);非漢字姓名多半寫其姓,因為無法再分割因此全部連寫,如:Nái-tin-gé(南丁格爾)、Puê-kin(培根)。

地名、機關名、法規名等專有名詞若為兩個音節以下必定連寫,如:Tâi-uân(臺灣)、Hú-suann(釜山);四個音節以上可分割者要分寫,如:Tī-anKíng-tshat-huat(治安警察法);但針對三個音節以上的專有名詞,其專名與通名之間是否應分寫之部份,仍無強制規定,如:San-hái-kuanv.s.San-háikuan(山海關)、Má-ta̍t-ka-su-ka-tóv.s.Má-ta̍t-ka-su-kató(馬達加斯加島)。

單純的方位詞tiong、tíng、lāi等,前方有名詞時連寫,如:sim-tiong(心中)、thinn-tíng(天頂、即天上)、pak-lāi(腹內、即肚子裡);合成的方位詞則與前方的名詞分開書寫,如:sannlāi-té(衫內底,即衣服裡)、mn̂gāu-piah(門後壁,即門後面)。

動詞[编辑] 單純動詞或合成動詞按照其原來音節數書寫,如:khuànn(看)、kám-kak(感覺)。

動詞重疊時連寫,但是中間插入趨向動詞時中間應分寫,如:kiânn-kiânn(行行,即走一走)、kiânn-lâikiânn-khì(行來行去,即走來走去)。

動詞後有趨向動詞時兩者連寫,如:tsáu--tshut-khì(走出去,即跑出去)。

(備註:此時趨向動詞與動詞之間為雙連字號,且趨向動詞須讀為輕聲。

) 動詞與後方的時態助詞之間連寫,如:(離開了)、 斷定詞「sī」並定單獨存在,與其他語詞分寫,如:IsīTâi-uânlâng(伊是臺灣人,即他是臺灣人);但「sī」與其他語詞合成新詞後即改為連寫,如:m̄-sī(毋是,即不是)、lóng-sī(攏是,即都是)。

形容詞[编辑] 按照形容詞原本的音節連寫。

和動詞一樣,形容詞重疊為AA型也連寫,如:âng-ângê(紅紅的);但若是AABB型則須分寫為前後兩組,如:tshóng-tshóngpōng-pōng(匆匆碰碰,即莽莽撞撞)。

數詞與量詞[编辑] 兩個音節以下連寫,個位數與十位數之間也必定連寫,如:sann-tsa̍p-jī(三十二)。

百位數、千位數、萬位數、億位數等前方若僅為1到9,則該數字與該位數兩者之間須連寫,如:sann-tshingtshit-pahjī-tsa̍p-káu(三千七百二十九);若前方為10以上,則兩者之間應分寫,如:sì-tsa̍p-jībānsann-tshing(四十二萬三千)。

數詞中出現表示空位的khòng單獨存在,如:nn̄g-pahkhòngpoeh(兩百空八,即兩百零八)。

量詞前方的數詞只有個位數時,量詞與數詞連寫,否則分寫,如:sì-tiám-tsing(四點鐘,即四小時)、tsa̍p-ittâi(十一台)。

序數的tē與後方數詞連寫構成一個詞,如果後方還有量詞則不連寫,如:tē-jī-tsa̍p-ithō(第二十一號)。

分母與分子之間分寫,若中間插入則單獨存在,如:sann-hunit(三分一,即三分之一)、gōo-hunêsann(五分的三,即五分之三)。

數字之間連寫,表示概略性如:tsa̍p-tshit-pehhué(十七八歲)。

在數詞與量詞之間表示概略性的gōa單獨存在,如:tsa̍pguālâng(十外人,即十幾個人)。

代詞[编辑] 代詞必定單獨存在。

guá(我)、kúi(幾)、pa̍t-lâng(別儂)、sím-mi̍h(是物)。

代詞後方出現結構詞ê,則兩者合為一詞,如:in-ê(的,即他們的)。

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编辑] 均按照本身詞彙的音節書寫,如:tio̍h(著,通:得、就、要)、í-king(已經)、tùi(對)、kah(甲、徦,通:到)、kah(佮,通:同、和)、leh(咧,通:正在)、nā-tiānn(通:而已)。

慣用語[编辑] 分寫至可以分割的最低程度,如:kok-thàibîn-an(國泰民安)。

電腦处理[编辑] Unicode输入码位[编辑] 以下为台罗拼音所使用的字符及对应的Unicode码位。

台罗拼音所使用的八声字符应当使用组合附加符号(英文:CombiningDiacriticalMarks)内的字符,而非使用注音符号使用的占位修饰符號(英文:SpacingModifierLetters)。

[43][44]由于台罗拼音并未收录于五大码(Big5),因此部份台罗拼音字母并未收录于Unicode内,Unicode官方表示未收录字符可以使用间距修饰字符进行自动拼字。

[45] 台罗拼音带调字符表[1] 字母、阴平(一声) 阴上(二声) 阴去(三声) 阴入(四声) 阳平(五声) 阳上(六声) 阳去(七声) 阳入(八声) (九声) 组合附加符号 ́(U+0301) ̀(U+0300) h ̂(U+0302) ̌(U+030C) ̄(U+0304) ̍h(U+030D) ̋(U+030B) 单音标 大写 A Á(U+00C1) À(U+00C0) AH Â(U+00C2) Ǎ(U+01CD) Ā(U+0100) A̍H(U+0041U+030D) A̋(U+0041U+030B) E É(U+00C9) È(U+00C8) EH Ê(U+00CA) Ě(U+011A) Ē(U+0112) E̍H(U+0045U+030D) E̋(U+0045U+030B) I Í(U+00CD) Ì(U+00CC) IH Î(U+00CE) Ǐ(U+01CF) Ī(U+012A) I̍H(U+0049U+030D) I̋(U+0049U+030B) O Ó(U+00D3) Ò(U+00D2) OH Ô(U+00D4) Ǒ(U+01D1) Ō(U+014C) O̍H(U+004FU+030D) Ő(U+0150) U Ú(U+00DA) Ù(U+00D9) UH Û(U+00DB) Ǔ(U+01D3) Ū(U+016A) U̍H(U+0055U+030D) Ű(U+0170) M Ḿ(U+1E3E) M̀(U+004DU+0300) MH M̂(U+004DU+0302) M̌(U+004DU+030C) M̄(U+004DU+0304) M̍H(U+004DU+030D) M̋(U+004DU+030B) N Ń(U+0143) Ǹ(U+01F8) NH N̂(U+004EU+0302) Ň(U+0147) N̄(U+004EU+0304) N̍H(U+004EU+030D) N̋(U+004EU+030B) 小写 a á(U+00E1) à(U+00E0) ah â(U+00E2) ǎ(U+01CE) ā(U+0101) a̍h(U+0061U+030D) a̋(U+0061U+030B) e é(U+00E9) è(U+00E8) eh ê(U+00EA) ě(U+011B) ē(U+0113) e̍h(U+0065U+030D) e̋(U+0065U+030B) i í(U+00ED) ì(U+00EC) ih î(U+00EE) ǐ(U+01D0) ī(U+012B) i̍h(U+0069U+030D) i̋(U+0069U+030B) o ó(U+00F3) ò(U+00F2) oh ô(U+00F4) ǒ(U+01D2) ō(U+014D) o̍h(U+006FU+030D) ő(U+0151) u ú(U+00FA) ù(U+00F9) uh û(U+00FB) ǔ(U+01D4) ū(U+016B) u̍h(U+0075U+030D) ű(U+0171) m ḿ(U+1E3F) m̀(U+006DU+0300) mh m̂(U+006DU+0302) m̌(U+006DU+030C) m̄(U+006DU+0304) m̍h(U+006DU+030D) m̋(U+006DU+030B) n ń(U+0144) ǹ(U+01F9) nh n̂(U+006EU+0302) ň(U+0148) n̄(U+006EU+0304) n̍h(U+006EU+030D) n̋(U+006EU+030B) 备注 1.^黄色底色代表Unicode没有单独编码码位给该字符,需要使用组合序列来表达该字符(如上示范)。

[44] Unicode内未收录的字符需要由字体本身进行预先组字设计,才可正确显示。

[43] 支援字体[编辑] 目前支援台罗拼音的字体包括: CharisSIL DejaVu DoulosSIL LinuxLibertine TaigiUnicode SourceSansPro[46] justfont金萱字型全系列(收费字体)[43] justfontjfopen粉圆 GitHub上POJFonts仓库改制部份字体:POJPhiaute,GochiHandPOJ,NunitoPOJ,POJVibes及POJGaramond. ButKo基于思源黑体改造字体:源样黑体、源石黑体、源泉圆体;基于思源宋体改造字体:源样明体、源云明体、源流明体。

文例[编辑] 春曉[编辑] 春晓  孟浩然 TshunHiáu  BīngHō-jiân 春眠不觉晓, Tshunbiânput-kakhiáu, 处处闻啼鸟。

tshú-tshúbûnthîniáu. 夜来风雨声, Iālâihong-úsing, 花落知多少? hualo̍ktito-siáu?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台羅字、台漢字對照)[编辑] Liân-ha̍p-koksè-kàijîn-kuânsuan-giân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 Tē-ittiâu 第一條 Lán-lângseñ-låitsū-iû, 咱人生來自由, tītsun-giâmkapkhuân-līsiōngit-kàipîng-tíng. 佇尊嚴佮權利上一概平等。

Lán-lângūlí-sìngkapliông-sim, 咱人有理性佮良心, lî-tshiánnìng-kaiíhiañ-tīkan-hēêtsing-sînlâihōo-siongtùi-thāi. 而且應該以兄弟干係的精神來互相對待。

航海家1號廈門話問候語[编辑] 航海家1號(Voyager1)是一艘無人外太陽系太空探測器,于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10年仍然正常運作。

航海家1號上携带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内容包括用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人類的問候。

唱片有12英寸厚,鍍金表面,内藏留聲機針。

其中包括廈門話之問候語:「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飽未?有閒就來阮遮坐喔。

」[47] 臺羅字 漢字(臺灣教育部推薦用字) 英語 語音檔(NASA航海家-1號網頁) Thài-khongpîng-iú,línhó!Líntsia̍h-pábē?Ū-îng,tō-lâigún-tsiatsē-o̊oh.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飽未?有閒著來阮遮坐喔。

Friendsofspace,howareyouall!Haveyoueatenyet?Dropinonusifyouareavailable. 航海家金唱片廈門話問候語 註解[编辑] ^1.01.1入、熱在泉腔中發為[ʥ]、[ʣ],在漳腔中發為[ʑ]、[z]。

但在年輕一代,泉腔已多改發為[l][26];而漳腔則在部份福佬客聚集地區將[ʑ](ㆢ)改發為[g],但[z](ㆡ)則保持原音[27][28]。

註釋[编辑] ^李勤岸.會曉台羅拼音,會曉台灣白話字.2009年11月28日[2020年5月30日].  ^李勤岸,"會曉台羅拼音,會曉白話字--《台灣文學ê早春:白話字文學》套冊前言",2009.11.28寫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retrieved2012-07-30. ^庇能福建話協會.讀寫福建文.  ^4.04.1台(87)語字第八七OOO五七七號公告,《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中華民國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 ^洪惟仁.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優點在那裏?(pdf).2007年[2007年6月21日]. [永久失效連結] ^李勤岸.打破自我,成全母語教育.《台灣日報》.2005年7月13日[2007年5月1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2月8日).  ^向陽.整合台灣羅馬拼音系統以挽救垂危的台灣語文.星期專論(《自由時報》).2005年7月17日[2007年5月15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5月8日).  ^蔣為文.白話字,囝仔人teh用e文字?--台灣教會白話字e社會語言學分析(PDF).2001年[2007年5月18日].(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06年2月14日)(中文).  ^9.09.1台語字第0950151609號公告,《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教育部,2006年10月14日 ^王超群.台語拼音官方版、通用版掀大戰.中國時報.2006-09-25[2018-06-15](中文(臺灣)).  ^莊陳月琇、彭通明.防止福佬拼音沙文主義.台灣蘋果日報.2006-10-04[2018-06-15](中文(臺灣)).  ^12.012.112.212.3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pdf).臺北市:中華民國教育部.2007.ISBN 978-986-00-7755-1.  ^13.013.113.213.3吳守禮.吳昭新,编.華、台語注音符號溯源(PDF).  ^張裕宏,白話字基本論,2002 ^詹伯慧,現代漢語方言,1981 ^胡方,論廈門話[mbηgnd]聲母的聲學特性及其他,2005 ^董同龢,記台灣的一種閩南語,中研院史語所,1967.06 ^羅常培,廈門音系,1930 ^張振興,臺灣閩南方言記略,1993 ^洪惟仁,音變的過程與動機,2014 ^鄭良偉,台語語音規律大綱及語例,199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编).白話字字母歌.Pe̍h-ōe-jīki-chhó͘kàu-châi.使徒出版有限公司.2003.ISBN 957-28504-9-0.  ^InternationalMorseCode.RadiocommunicationSector.ITURecommendation.Geneva,CH: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October2009.ITU-RM.1677-1(英语).  ^OxfordEnglishDictionary,"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Volume1-20,(20VolumeSet)",ClarendonPress;2ndedition(March30,1989).ISBN-13978-0198611868 ;ISBN-100198611862 ^鍾榮富.台語的語音基礎.臺北市:文鶴.2003年3月1日.ISBN 986797185X.(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洪惟仁.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臺灣普通腔的形成.新竹: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99.2003.  ^莊雅雯、馮鐘緯、陳如意.〈入〉字頭「g」變體在鶴佬客地區與非鶴佬客地區之差異(PDF).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論文集.2009.  ^洪惟仁.閩南語入字頭(日母)的音變潮流(PDF).臺灣語文研究.2012,7(2).  ^如蚵,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蚵 ^30.030.130.2臺中教育大學-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其發音學習網-方言特殊韻母 ^豬.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or非手冊正式收錄的標記法,但《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方音差表」亦使用之,如:蚵.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辭典-雞 ^臺灣方音符號 ^「ㄜ」用來標注華語音時是表示[ɤ]或[ʌ],而非[ə]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PDF).2007[2018-01-10].ISBN 978-986-00-7755-1.(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7-11-18)(中文).  ^張裕宏,"台語白話小詞典(Tâi-gíPe̍h-ōeSióSû-tián)",亞細亞國際傳播社,台南市,2009年9月.ISBN978-986-85418-1-8 ^38.038.1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PDF).教育部.2009-12[2018-01-10].(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7-11-18).  ^陳承煜.台灣閩南語輕聲的體現與聽辨.  ^洪宏元主編.學生台華雙語活用辭書1.五南出版.2009:1194.ISBN 9789571153933.  ^aióng(阿勇),"食飽未Chia̍hpá·bē!-嘴講台灣話、手phah台語文。

歡迎參加世界第一全台文ê社交媒體!"[1],chiahpa.be網站,retrieved2021-07-20.(閩南文) ^"意傳台文輸入法:快拍、順手,全新ê台語拍字工具"[2],ÌTHUÂNKHOKI意傳科技,retrieved2021-07-20. ^43.043.143.2曾国榕.談金萱的台羅變音符號設計.justfontblog.2019-01-11[2020-12-02](中文(臺灣)).  ^44.044.1aiongg.aiongg/POJFonts.GitHub-POJFonts.2020-11-22[2020-12-02].  ^FAQ-CharactersandCombiningMarks.unicode.org.[2020-12-02].  ^Fontsversion3.006(OTF,TTF,WOFF,WOFF2,Variable).GitHub.AdobeSystemsIncorporated.2010-09-06[2010-09-06].  ^Voyager-TheInterstellarMission,"Voyager-Languages"[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PL/CIT,August20,2010. 參閲[编辑] 台語文 羅華改造統一書翰文 閩南語輸入法 閩南語台羅字母 閩南語白話字母 庇能福建話協會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閩南語维基百科 閩南語主题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中華民國教育部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其發音學習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教學網,中華民國教育部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華民國教育部(中文)(閩南文) TLPA與注音符號對照表 有哪些语言同时有清送气、清不送气和浊塞音的对立?.  theMemoryofWrittenMemory-Tai-gu-bunki-ti-台語文記憶.  台灣的「新文學運動」其實比中國早30年?為「白話文」辦報、編字典,這些傳教士功不可沒 講福建話運動--KóngHok-kiàn-uāŪn-tōng 查论编臺灣話(臺語)音系 連讀變調 文白異讀 合音 臺語懶音 三度標記法 洪惟仁 書寫 白話字(POJ,教會羅馬字) 臺語羅馬字(TL,教育部羅馬字) 教育部臺語漢字 臺語白話文 本字 漢字訓讀 漢字借音 歷史書寫方案漢字 南管文字 歌仔冊文字 台灣話文 台灣語典 臺閩字 列表 中華民國教育部 臺語我嘛會 臺灣閩南語按呢寫 閱讀越懂閩客語 十五音唐山 泉州話 彙音妙悟 三推成字法 拍掌知音 漳州話 彙集雅俗通十五音 增補彙音 廈門話 渡江書十五音 八音定訣 臺灣 台灣十五音及字母詳解 訂正 彙音寶鑑 沈富進 烏字十五音 拉丁化 白話字 晏寶理台英辭典 瑪利諾會台英辭典 臺灣語言音標方案(TLPA) 臺語通用拼音 台語現代文 簡式台語現代文 普實台文 漢羅台文 拉丁化方案比較 其他 切音新字 臺灣語假名 臺日大辭典 臺灣俚諺集覽 臺灣方音符號 台華雙語辭典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 臺語諺文 詞彙常用詞 常用名詞 常用代名詞 數字 常用動詞 常用形容詞 常用副詞 時間用詞 常用疑問詞 教育部常用詞辭典 特殊詞 外來語 流行語 姓氏讀音 同形異義詞 臺語疊字詞 臺灣國語 臺語髒話 臺語黑話 語法 臺語文法 應用 臺灣民謠 臺語流行音樂 臺文小說 臺語電影 臺語電視台 數位化 TaigiUnicode 臺語輸入法 閩南語維基百科 臺語音譯列表·臺灣語言列表·臺語書寫系統比較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oldid=68864259” 分类:台灣語言拉丁化閩南語拼音方案中華民國教育部隐藏分类:自2018年1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CS1英语来源(en)CS1含有中文文本(zh)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自2014年12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閩南語的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使用國際音標字元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Mìng-dĕ̤ng-ngṳ̄EnglishFrançaisItalianoBân-lâm-gú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