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指出我們的需求,卻給了錯誤的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原本是很簡單的一項物質層次行為:我們用金錢去交換我們 ... 舉個例子來說吧,衣服是用來禦寒遮體的,乾淨耐用也就夠了,為什麼我們會需要一件 ... 環境新聞回顧|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專題-無消費日] 廣告指出我們的需求,卻給了錯誤的答案 作者:魏玓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諮詢委員)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原本是很簡單的一項物質層次行為:我們用金錢去交換我們需求的商品,然後使用它。

這項活動完成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循環,因為只有消費才能繼續有商品的生產。

不過,如果說消費真是只有這樣簡單的作用,那倒也直接了當;只要使用了我們需求的商品,理應得到滿足。

事實的真相正好不是如此,人類的消費慾望似乎永無止境,永遠無法滿足。

因為消費不單純是物質行為,也是一項精神行為(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甚至說,在晚期資本主義時代,消費根本就只是精神行為),我們消費特定商品,無論是汽車、衣服、香水、甚至是飲料,同時「想像」這些商品有助於創造和維持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形象和期待。

因此真正被消費的不是那個物體本身,而是想法。

精神和想法上的欲求,是不可能滿足的,愈消費,就愈想要繼續消費。

  舉個例子來說吧,衣服是用來禦寒遮體的,乾淨耐用也就夠了,為什麼我們會需要一件上萬元的設計師外套?手提袋更簡單了,不過是用來裝盛需要攜帶之物,幹嘛要用一個上萬元的名牌包包來裝衛生紙和鑰匙圈?原因無他,因為這些價超所值的東西,不光是拿來使用而已,還意指用這些東西的人是「高貴」、「優雅」、「與眾不同」或是任何自己想望的形容詞。

想要變成「某種」人的想望,正好跟資本主義追求極大利潤、擴大生產的想望一拍即合。

資本家撩撥人們精神上的想望,以為透過消費就可以獲得滿足,但是無止境的消費非但無法帶來滿足,卻肯定是伴隨著過度生產以及資源浪費。

  資本家如何挑起人們的想望?大眾媒體毫無疑問是最有力的工具。

大眾媒體的內容,特別是電視劇裡面,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消費商品和「值得觀眾參考」的生活風格,讓觀眾的慾望有了現實的想像。

當然,這些內容都比不上商業媒體上的廣告來得有效。

廣告的生產者就是資本家,其目的當然就是要讓大家去消費,但這並不是廣告之所以有效的理由。

廣告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廣告確確實實反映了、召喚了人們的慾望和夢想,想要亮麗的外表、悠閒的生活、溫馨的家庭和美妙的性。

廣告所提出的「問題」一點也沒錯,錯的是他們給的「答案」。

正如前面所述,因為再多的物質商品,都不可能真正滿足這些慾望。

  根據許多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調查顯示,二次大戰之後四、五十年來,人們擁有的財富和物質的確是增加了,但是快樂指數卻停滯不前。

換句話說,物質帶給人們的滿足和快樂,在基本衣食無虞之後,也就很難再有什麼發揮。

但是資本家可不聽這一套,生產和消費的循環,絕對不可以停止。

於是電視廣告推陳出新,一般節目也要置入商品,就是要人們繼續掏出錢來。

錢不夠?沒關係,他們發明出了貸款、信用卡、現金卡,一大堆的寅吃卯糧技倆,要你到死都要消費。

那麼,這些沉淪在廣告收入中的商業媒體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他們從來不批判消費主義?別忘了,媒體資本家跟產業資本家其實是同根生,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從消費者身上榨出更多的錢。

  然而,這件事情牽扯的不只是人。

所有的商品生產都需要能源和原料,也都會製造廢物;過度的商品生產,意味著加速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增加地球承受污染的壓力。

根據估計,如果人們再這麼消費下去,到了2070年,地球的天然資源將消耗殆盡,而那也就是人類自我毀滅之日。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如果人類社會不立即開始進行根本的改變,而每天只是想著透過消費來完成自己的夢想,那麼美夢將很快變惡夢。

這個覺醒,也不能光靠人們自己。

向來教導人們如此消費的大眾媒體,必定是要先被改革的一環。

讓商業電視轉型成不播廣告的公共電視,應該是很重要的一步。

(2003-11-16)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全文版 摘要版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EnvironmentalInformation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EnvironmentalTrust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