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判定「抄襲」?先認識何謂專利、商標和著作權 - 關鍵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案例在深入了解後,會發現大概就是台詞所述的那麼一回事。
舉個自己的例子,幾年前和幾個大叔好朋友共同投了錢,想用StartUp形式啟動一個有關停車場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9/03/06,財經PhotoCredit:Depositephotos
智由博集自由搏擊融合多種格鬥技巧,成熟選手不僅擅於攻擊,更懂手腳並用地防衛。
「智由博集」即期望以最生動的故事性描述,輕鬆看待智慧財產權與法律議題,並為亟需攻擊力及保護力的格鬥者,增添戰力!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詹詹自喜「裁判,我抗議,他學我,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比賽就是這樣,不就是你做什麼,他做什麼。
」這些《食神》裡的台詞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套用在很多地方都適用。
智慧財產權類型的案子接多了,這種感觸更是多。
很多案例在深入了解後,會發現大概就是台詞所述的那麼一回事。
舉個自己的例子,幾年前和幾個大叔好朋友共同投了錢,想用StartUp形式啟動一個有關停車場管理的案子,這個案子因為一些原因最後夭折了,當時縱然覺得可惜,但也無可奈何。
近兩年,市場上陸續出現幾個停車場管理的系統、APP,一看內容,不就是我們當時想做的內容嗎?假設狀況:我跳出來在FB上大聲疾呼:「那是我們之前早就想到的,這些系統、管理模式、APP根本就是『抄襲』我們的!」這樣具有合理性嗎?
Q1:平行創作、研發、設計是什麼?首先,「抄襲」本身究竟是如何對應出來的?這些後來的團隊曾經參與過我們的開發會議?聽過我們的討論?如果都沒有,那麼「抄襲」的可能性應該就不成立。
一個好東西被研發出來,通常是因為要去解決問題或改善情況。
如果各方看到一個待解決的問題點,那麼所提出的解決方案的確有可能非常相近,當然更不能排除兩個完全無關的雙方,會提出一個完全相同的解決方案,即便可能性偏低,但無法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這就是「平行創作」、「研發」、「設計」。
再舉一個例子:我曾經任職於某一家以提出「排除熱源解決方案」(CPU散熱裝置)為營業主軸的公司,公司裡有好幾組研發團隊,各組在針對同一各案提出解決方案時,常有內容重疊的情況,我當時負責IP管理,經過深入探討得知,在這個領域裡,面對的問題相同、技術手段應用的原理相同、要滿足的限制條件相同,更重要的是這群研發人員之間,即便是不同組別,大多都有學長、學弟或至少是校友的關係。
這就會對應到另一件事,他們當初在校時所受的教育模式大致相同、甚至有很多人可能都是同一個指導教授(師父),看出問題關鍵了嗎?所以別說在同一家公司,即便是分散到不同家公司,這些客觀因素依然有很大的可能造成相同的方案被提出。
所以,即便有「平行創作、研發、設計」的發生,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Q2:被「抄襲」就是很冤枉?首先要先確認這個「抄襲」是否真能因特別的對應關係而存在?扣除前面提到的「平行創作/研發/設計」之可能性,其他例如:曾經有合作關係、具體接觸,又或者其實是成果在公開的情況下,被無關的第三人「抄襲」?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當所謂的「抄襲」真的發生了,那接下來就得好好檢視一下,這個被「抄襲」的成果本身是否在法律上具有明確的權利定位。
如果沒有,那就算青天再世,恐怕也無法為你主張一絲半毫的權利。
自己的智慧財產自己護:專利、商標與著作的權利主張 專利權:與創作、研發、設計相關 設計專利:保護的標的為「外觀設計」結果。
例如:一個檯燈的外觀設計 新型專利:包含結構組成的技術手段。
例如:利用觸碰啟動電路開關產生作動的觸控式檯燈(相同的條件也符合「發明專利」的申請要件) 發明專利:其他一切符合自然法則、包括定形結構、不定形要件、可產生特定功效、達成特定目的技術手段,均符合申請「發明專利」的要件。
例如「一種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其組成的成份、或製作的流程、或製作後的劑型,均獨立符合申請專利的要件) 取得專利權(1)提出申請的專利內容必須充份揭露技術手段(例如由哪些結構組成、結構間的關聯性、運作過程等等),再者必須明確定義所欲取得的「專利範圍」(保護範圍)。
(2)前述的「專利範圍」在審查過程中,必須能符合核准的要件,包含:產業利用性、新穎性、進步性,方能取得專利權。
(3)專利權:取得專利權後,有一定的保護期間,例如:取得發明專利之專利權,其有效期限是自申請日起算二十年屆滿,也就是如果審查過程已耗費了三年,那麼,其有效的專利期間只剩十七年,因為其專利有效期間是從專利核准公告日起算;也就是專利權真正能開始主權利的起算日,是從核准公告日當天才開始,並非一提出申請就有權利。
符合什麼條件才算是「專利侵權」?當你取得一個「觸控式檯燈」的專利權,別人做了一個產品,以別人做的產品對比於你這個專利權的「專利範圍」。
假設這個專利權的「專利範圍」明確定義這個「觸控式檯燈」的組成要件為「A、B、C」,而在別人的檯燈產品上可以全找到「A、B、C」(「全要件原則」),那基本上可判定為「侵權」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人家改一下就不會侵權了,專利權根本保護不了我的成果?」產品與專利權之間縱然有些許差異,但針對此差異,尚有進一步作是否符合「均等」的判斷,也就是被比對的產品可能與專利權的專利範圍所示略有差異,但這個差異如果符合「可同等置換」的情況,還是會被判斷為侵權。
所以,你有為你的「創作」、「研發」、「設計」申請專利並取得專利權嗎?假設有,才能循法律途徑解決。
PhotoCredit:Depositphotos 商標權:與「品牌」行銷相關,保護具有「識別性」的「商標」(品牌)所謂「識別性」是指「可以讓消費者辨識商品或服務的來源」,這個「來源」指的不是「產地」,而是「提供者」。
例如兩家相鄰的便利商店,當消費者站在兩家店門口時,可以透過其「商標」而輕鬆、快速的分辨左邊是「全家」、右邊是「7-11」,所以兩個「商標」相互比較,分別都具有明顯的「識別性」,而這兩個商標分別提出註冊申請,雖然都在同一個業別(商店零售),但可以分別取得註冊。
所以,在商標法的規範裡,是不允許兩個不同的申請人,分別取得「完全相同」、或「非常近似」的商標註冊,因為那樣的結果會造成消費者搞不清楚誰是誰(混淆誤認)。
取得商標註冊需要注意什麼? 將商標提出申請,經審查後,如果符合「識別性」要件,則可以完成註冊。
商標申請採分類制,相同商標可依實際使用在多個類別提出申請及註冊。
例如同一個商標(品牌),既使用於衣服(產品)、也使用於腳踏車(產品),如此,在提出申請時,要分別就衣服的類別、以及腳踏車的類別提出申請,一類一案,跨了兩個類別,申請時就是兩案。
商標組成元素:一般商標的組成元素有文字、圖形、顏色之其中一種、或其組合,依商標法的規定,受保護的商標態樣,是當初提出申請時的態樣,所以如果商標組成元素多元。
例如是由文字跟圖形組成,那麼在申請時就要考慮是採「元素分開、各別申請」或是「元素合併申請」,通常,會依據未來使用的可能性去作決定。
商標權的有效期限(期間)。
商標權有效期限自註冊公告日起十年屆滿,期滿前可提出辦理「延展」,「延展」核准後,再十年,延展次數不限。
所以,你有為你的「品牌」提出商標申請,並完成註冊以取得「商標權」了嗎?
著作權:保護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
創作完成即享有著作權。
例如我今天把這篇文章寫完,打上句點的那一刻,無論我有沒有公開,這篇文章即受著作權保護了。
關於完成的「創作」(著作) 著作人享有著作人格權(關於「人」)包括:公開表示、姓名表示、禁止不當改作。
公開表示:決定要不要公開 姓名表示:落款、姓名標示、不限真名 禁止不當改作:禁止他人未經同意將原創作做了有悖於原創作人本意的改變。
例如我寫了一首表達「快樂」的歌,他人將其改作成充滿怨恨的歪歌的權利。
著作人享有著作財產權(關於「物」)包括:重製權、改作權、編輯權、出租權、散布權、公開播送、公開傳輸、公開口述、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展示。
終於有一個不用經過申請、審查,就可以取得的「權利」。
但別高興的太早!著作權保護僅及於「該著作之表達,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思想、程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
」假設我出版了一本「摺紙飛機教學」的書,那麼,受著作權保護是「這本書」,如果有一個讀者買了這本書回去,按照內容「摺出紙飛機」,是否會構成「抄襲」?或者稱作「侵害著作權」?答案是NO。
那在何種情況下會構成「著作權侵害」?例如讀者把書買回去後,複印了十本,拿到夜市去販售,就會構成侵害此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中的「重製權」。
還有,如果你是著作權人,當發現著作權受侵害時,有沒有提出侵權主張仍是關鍵,如果都只是上FB罵一罵,那就真的一切憑良心了──別人的良心。
當所謂的「抄襲」發生時,要先確認以下幾件事: 被抄襲的「標的」在法律上究竟具備何種權利?有權利,才有維權主張的基礎。
維權提出與否的決定?請評估可行性,包括:期待效果、目的、成本、時間。
「專利權」、「商標權」均須經過申請、審查後才能取得;「著作權」則是在創作完成後即享有。
別事事都直接扣上「抄襲」!「平行創作」發生的機率雖然小,但無法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喊出「抄襲」前,先做完整的評估。
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並無「抄襲」二字。
要證明他人「侵權」,要分別從各個權利基礎上去作實質比對及分析,否則「抄襲」喊的漫天響,最終會只是夢一場。
延伸閱讀 抄襲不等於侵權?解析時尚產業設計師的權利維護與策略 開發新產品前,如何利用「專利檢索」和「迴避設計」避免侵權? 為誰辛苦為誰忙:職務上所產生的「專利」屬於雇主還是職員?本文經智由博集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責任編輯:游家權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如何利用「專利檢索」與「迴避設計」避免侵權?1年前古人名著的著作財產權歸誰?「存續期間」延長真的好嗎?2年前「焦糖哥哥」事件:商標要怎麼使用?只用「焦糖」可以嗎?2年前「理科太太」都申請了商標,我的暱稱也能註冊商標嗎?2年前Tags:著作權研發平行創作專利抄襲侵權商標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創作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陷隱形債務風暴,北京自身難保,中國「大灑幣」時代告終1則觀點Disney+正式登台,台灣民眾接受度與線上影視市場將如何變化?1則觀點張展獲「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獎,家人申保外就醫稱她「皮包骨頭,命懸一線」1則觀點【TNL本週沙龍議題】聯合國COP26峰會,美中發表「氣候行動合作協議」,你有什麼想法?2則觀點回不去了!英國行銷公司大張旗鼓歡迎員工重回辦公室,結果第一天只到了三人3則觀點中國網友上傳新疆再教育營影片,專家:協助證實拘留設施真實性1則觀點【公投意見發表會】正方:注重能源安全更該支持三接遷離,反方:台北港的替代方案是n+11年1則觀點避免虎豹潭憾事重演:認識「集水區」是野溪必備的生存之道1則觀點莫忘世上苦人多:逆勢成為國會第三大黨,「日本維新會」的大阪崛起之路2則觀點首場公投意見發表會:正反方論點沒有太多新意,但民眾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程度仍有限1則觀點
延伸文章資訊
- 1案例(10 )侵害專利權的法律責任 - 教育部
侵害行為發生後,除了上述侵害排除請求權外,專利法因應專利侵權事件的特殊性,對於侵害人所製造的侵權物品,以及製造侵權物品所使用的原料或器具,如果不做適當的 ...
- 2該如何判定「抄襲」?先認識何謂專利、商標和著作權 - 關鍵評論
很多案例在深入了解後,會發現大概就是台詞所述的那麼一回事。舉個自己的例子,幾年前和幾個大叔好朋友共同投了錢,想用StartUp形式啟動一個有關停車場 ...
- 3設計專利之侵權判斷方法討論與案例解析
於近年專利法的多次修訂,包含2011年專利法的全面性修正,以及國際間已形成諸. 多重要的判決案例,智慧財產局遂於2014、2015年間著手研究專利侵權判斷方法及.
- 42020年台灣智財界十大事件回顧 - 聯合新聞網
在智慧財產法院109年度民專訴字第31號民事裁定(裁判日:2020年4月21日)中,該案被告申請學名藥證時,依據藥事法第48條之9第4款聲明「該新藥對應之專利權 ...
- 5全球性案例(違反專利法) · 60分鐘,實用內控
全球性案例. 從上面幾個簡單的例子讀者可以清楚了解到事實上在企業的商業活動當中,動不動就有可能會違反法律,畢竟,企業必須遵守的法律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企業經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