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10 月– 18春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11026 如俊法師大課廣海明月364, 365講. 2021-10-26 ... 淨之業的造作》樂果越來越大; 稍學廣論,發現自己煩惱習氣很多,對治不完;或者對治其一,其他習氣更粗猛。

MonthlyArchives10月2021 每周課摘,法師大課 20211026如俊法師大課廣海明月364,365講 2021-10-26 20211026如俊法師大課廣海明月364,365講 讚頌「花開月圓」 法師前行引導 心之勇士299則「對治習氣須耐苦」 每一個習氣的對治,都需要我們花下耐心,要捨得讓自己吃苦,不然是改不了的。

師父說:「一生一世到底能動得了自己的煩惱習氣多少?能動一動都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

」 習氣的作用影響很大有對白人夫婦,收養一位街頭兒童,其後發現一個問題。

只要有人在小朋友周圍兩三公尺舉起手,小孩就會抱著頭蹲下來,因為小朋友從小在街頭遊盪,被打太多小孩習氣很明顯,這對夫婦如拿個東西、或者想擁抱他,小孩馬上抱著頭蹲下來夫婦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後,丟東西給他,小孩才會接;抱他小朋友才不會抱著頭蹲下來習氣難以覺察佛法從無限生命的角度,讓我們理解惡業的養成影響深遠,而小朋友生命開頭幾年的養成即有如此狀況。

何況我們習氣是多生多劫,這煩惱習氣累積之深遠。

煩惱習氣來自我執,我愛執,根源是自性執,在五蘊上安立有一個有自性的我如果沒有覺察,對治,淨化》死生輪迴的因如被淨化,不用經輪迴痛苦輪迴被自性執推動,一再串習,越來越強,輪迴因越來越深重因嚴重之處,修行人對治習氣很重要輪迴習氣過患,對治即其勝利養成善妙修行習氣》善淨之業的造作》樂果越來越大稍學廣論,發現自己煩惱習氣很多,對治不完;或者對治其一,其他習氣更粗猛。

這些都會發生按照道次第學習有好處。

道次第的特徵:把輪迴數不清的八萬四千煩惱,從最核心、我們能力所及處開始對治如依止善知識,師父說信心的作用信心很強(信位菩薩),作用在:還沒真的學會煩惱觀察、證得對治前,因信得過善知識,作師所喜,可以停下來如夫婦學廣論多年,想吵時,如果師父在面前,敢吵嗎?不敢為何不敢吵?因為學了瞋心的對治?不是,是信得過師父,不想師父傷心,就停下來道次第把關鍵、眼前可以跨過去的,用道次第,是最快的修行道路一生一世可以動習氣多少?動一點都很了不起如果動一點是核心,都有絕大價值,有絕大影響修信念恩,依止法的修為是,幫助對治煩惱習氣的武器學習空性,是斬斷一切煩惱的利斧,如大樹上煩惱都被斷除。

進一步結合菩提心、菩薩行,斷除乾淨而成佛為何不先學空性?要有前面的道次基礎「對治習氣須耐苦」,雖辛苦,但比沒遇到傳承師長、教法,辛苦少太多,並且,能換的價值多太多 希望新生第299則「聽法啟發抉擇慧」 法音入耳,抉擇取捨的美玉瑽瑢之聲,充遍身心。

耽著感受、昩於取捨的愚癡濃霧,漸散漸去,我們輕輕騰躍,脫離現行煩惱的泥潭,飛翔於清晰喜樂的抉擇之天空下,目及遼遠,審慎當下。

聽聞軌理、思惟聞法勝利的章節,上師講很多,為什麼?同學回饋:融入生活化?量身定做的下腳一步?做好聽聞軌理? 對上師講的認真聽,因為上師聽聞軌理很厲害,師父很讚歎師父跟上師關鍵性見面後,回來跟法師強調甲三聽聞軌理的重要,聽聞軌理包含在依師軌理、依止法內上師對師父的法立即領納、立即證得,講到那,證到哪對上師聽法的回饋,師父很開心,也有回饋,兩位聖者討論越研討越來越深、很開心師父有一次說跟上師討論法義會樂此不疲,師父有一個疑問,師父想一再討論會不會更深入?會無窮盡的深入?師父之後說如此研討的深入會無窮盡,因為般若經「盡不盡不可得」》無自性如補處菩薩,即下一剎那要成佛的菩薩,對無自性理解有窮盡因為除了佛外,其他菩薩,不論位階,尚未成佛者,對空性的理解都有侷限》內心如現證勝義諦,無法現證世俗諦,反之亦然如手中有一支筆,世俗諦顯現是一支筆,顯現並可以寫字。

勝義諦則是筆上有空性。

佛陀以下聖者,現證筆之上空性,無法現證筆的世俗諦。

如現在現證筆,用手、眼睛等世俗諦,刖無法現證筆之上的空性用理智知道筆之上有空性亦同時證得世俗緣起,只有佛做得到》只有佛對世俗諦、勝義諦理解無有窮盡上師對聽聞軌理的感受、教導,我們認真學,會得很大加持靠聽,可以完成多生多劫的修行如叩鐘記「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相應所化機,要消一億劫的顛倒想,不用一阿僧祇劫》透過依止法「法音入耳,抉擇取捨」法與取捨,真正的法,是內心的取捨。

內心對境時,這一念的取捨,和師長所教相應法定義:煩惱的正對治》向內調伏,對治煩惱,消除苦因,種樂因「耽著感受、昩於取捨」》不要用感受衡量一切,用正法衡量感受,否則就是「愚癡濃霧」受支》愛取》流轉次第用清晰智慧,用師長教誡抉擇「我們輕輕騰躍,脫離現行煩惱的泥潭,飛翔於清晰喜樂的抉擇之天空下,目及遼遠,審慎當下。

」聽法得加持,身心不粗重。

從不覺察的現行煩惱脫離看到無限生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下會很審慎不審慎,當下老毛病就出來了有次上師散步,上師看到一棵樹,有茂盛綠葉?上師問想到什麼?法師想到華嚴淨行品的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而為蔭映」「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上師說陽光下樹葉是翠綠色的,到了傍晚則是墨綠色,而晚上就是黑色,這是緣起的現象上師說如果一直執著葉子本來有自性,是翠綠的,這是不觀待因緣,當天色漸暗,如執著翠綠,就是毀滅的開始,這可以運用在很多方面如年華老去時,頭髮白、體力、記憶力不如以往,此時如要執著跟年輕人一樣體力充沛,即會形成痛苦跟上師學廣論,師父常說,老了、氣力不夠,因為老了,所以要努力。

如果不努力、來生怎麼辦?現在努力,來生不同凡響六度中每一度的攝彼等義都強調,要以大地菩薩的願境為目標,能學多少,對所學要修歡慰;對學不到的要懺悔如果因為學不來而不學,來生更難;反之,如果現在能突破一點,來生可以趨入圓滿菩薩行堅持努力,來生小小投資,來生的收穫會很大狀況不好時修行,比狀況好時修行,福報大很多,這是時大因緣從老病死珍惜暇滿,緣念無常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不耽著現世不念無常,耽著現世,會把修行往後擺年紀大時,看看周圍,可以策勵自己修行從緣起有變化,發現要如何修行,不要有自性執,要「聽法啟發抉擇慧眼」 要養成背書的習慣如願法師也多年推動背書有人跟老師說幾十年沒背,背書很痛苦。

如願法師說,沒是背書讓你痛苦,是幾十年沒背書的習氣讓你痛苦憶師恩法會上阿吉居士,按進度背誦奢摩他不論入行論、淨行品、廣論、止觀等,都可以背,對治不背書的習氣背了忘,再背,對背書養成習慣、歡喜心專注背書,可能產生禪定的快樂 日照十方冬季送暖向日農場因疫情參觀人數減少,收入也減少,日照十方除了增加農場收入,也想關懷需要照顧的弱勢族群 廣海明月364、365講 上師講364、365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對釋量論的殊勝、功德產生好樂、希求,想要學釋量論,想得到精緻思想 Q1:「就是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

」可以舉一些例子? A: 「真正精采的地方,他就是把這個世間的理則,這個學問,透過這個佛法,然後把它變成功佛法當中最主要的一門學問,就是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

」世間的理則,世間共同承許的邏輯理路如A>B,B>C,則A>C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內心的問題),舉個例子以前,有位學廣論的老同學A,在上師面前跟上師抱怨另一位同學B。

說很討厭他,因為他跟師父學這麼久,一點改變都沒有。

上師微笑地回答「你也跟師父學了很久,可是你的內心對他的看法,也是一點改變都沒有」同學:自己沒改變,用這個心去看別人,自己沒變,去批評我是A,對方是B,成立B很討厭,因為B跟師父學很久但沒改變我跟上師講的,其實是自己的多年看法也沒改變自己學了很久也沒改變,是不是要先討厭自己?這就是「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

」僧團中有用辯論學經典。

辯論學習時,天下第一題「是顏色一定是紅色的」一般人會覺得奇怪,怎麼可能!有人辯論這題,懶得辯。

為何要學這一題?有什麼好辯?關鍵在,如,有人一直減肥失敗,到四十歲,就覺得這生註定不能成功;有人創業,打拼沒成功,也可能覺得,這一生可能無法創業成功同學:看他的毅力一般人常現起上述的想法。

而修行人要對治煩惱,但前面常失敗。

尤其,如果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好的方法,會常敗。

如此前半生沒長進,會灰心、氣餧,覺得修行沒可能長進,以為前半生失敗,後半生就不用想了從前半生,在後半生還沒過前就下結論,這是「以偏蓋全」只要是顏色就是紅色,以偏蓋全實際面對境界時強烈感受現起,就是以偏蓋全,是顏色就是紅色這也是用「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

」364講「在這一個ཆོས་ཅན(事例)、在大家都共識的一件事上,看看論式會推導出什麼東西;而我們沿著這樣去推導的話,看我們能出現什麼?就是由可見推不可見,對不對?」論式:用因成立結論「因為。





所以。



」由可見推不可見》從世間承許,由可見推不可見不學佛,生命中有太多未知的事,如死亡用無限生命來看時尤其是,把視野放到法界、宇宙大乘佛法的重點是,沒有全面完整認識,問題不可能解決如果承許的話,求全面完整認識很重要。

現在沒有的話,要找有全面完整認識的人找得到,按其引導、依其抉擇而有全面完整認識的效果進一步再學,直到全面完整認識我有這個人是否有全面完整認識?檢查法則在「說法、主張,在邏輯、事實上不相違」如說太陽從西方出來就是和事實相違2,3000年來的檢查,人類歷史經驗中只有佛陀通過考驗生命未知,要有正確抉擇。

要信佛,跟佛陀學,由可見,推不可見;由邏輯理路,從可見推不可見為何佛陀通過考驗?事實上看沒有錯,但「未知」無法核對檢查另一重點是要注意,在邏輯上不相違是難點所有主張中,只有佛陀主張「無自性」,才能做到在邏輯上檢查不相違,其他主張,都是有自性或部份有自性這是錯誤承許,在嚴密邏輯辯論上會被找到漏洞面對生命未知的部份如何正確抉擇?用什麼方法?找全面完整認識的人,通過下限考驗,才相信這全面完整認識人,相信未知的部份。

這是由可見推不可見 Q2:「能夠把我們短短的一生」,我們的一生前面加了個「短短的」,短短的一生,接著「昇華到絕高的一個層面」,就是用這麼短的生命的時光,達到了這麼高的一個精緻的程度!」對精緻思想還是模糊,可以具體說明?一定要精緻?要信達雅? A: 就精緻的思想,類似的例子,如跟好朋友,很有默契,有共同經歷。

碰到狀況時,互看就知道該做什麼,或稍講什麼,就勾起過往經驗,知道要做什麼,這類似精緻思想「這個論是難學的,但是你學會了以後,就可以把我們這個思想,變得也這麼非常精緻。

以最簡單的方法能夠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把我們短短的一生,昇華到絕高的一個層面。

」 用最簡單的方法,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不浪費,有效率,短短的一生,昇華到絕高的一個層面跟好朋友的例子,眼神交換是很簡單的方法,可以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類似精緻思想但真正精緻思想,不是這麼簡單一個動作,一兩個字,可以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廣論的教法,代表佛陀完整圓滿、傳承1千多年前,由阿底峽尊者帶到藏地。

剛開始,藏地條件不夠。

身為印度最高成就者的阿底峽尊者,由印度各軯派共推為教主,修證功德超群。

漢地的禪淨密律等八宗,很難彼此會共推同一大德尊者入藏傳最高、最深的法,因為兩位心子,總敦巴尊者祈請應傳業果;菩提光王也說藏人條件不夠,請尊者普傳皈依、業果的基礎的法尊者入藏,雖然不是沒傳最深,但只傳少數人。

尊者普傳下士皈依、業果。

把基礎建立好,三百年後出現宗喀巴大師,把顯密教法最高峰建立尊者入藏三四百年後,藏人才把條件齊備師父、上師在漢地,圓滿教法建立,把根基打好,用不到三十年師父用的方法是居士廣論研討、文教、德育、有機無農藥,去里仁買東西,門檻很低用這樣的方法,把藏人三百年走的路走完,從沒有變成有。

這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是師父精緻思想任遇的流露2004年師父圓寂時,團體很不穩定。

而宗大師圓滿教法,要依止教證具足的師長。

由於師父、上師是核心,當師父圓寂,核心力量示現圓寂,這是很大的衝擊師父圓寂前幾年找到上師,很保密地教導上師師父圓寂後,上師跟核心出家人、在家人開會,討論如何穩定團體?上師跟核心出家人、在家人說,在漢地建立教法,讓眾生得益,沒有人心胸、遠見能跟師父相比上師說請大家認真聽師父廣論的開示,師父的加持都在廣論裡當時大家不大認識上師,上師說認真聽錄音帶,請問大家會作何反應?我們其實沒有聽懂怎麼穩定出家人?聽師父錄音帶怎麼穩定團體?不免有點懷疑之後,有一年的時間,在家、出家各顯神通想穩定團體,但不是認真聽師父錄音帶師父圓寂後的三大法會(皈依、朝禮、祈願)參加人數直線下降,上師碰到核心人士,再次強調要好好聽師父錄音帶2005年解夏後,上師再次提醒,並請法師回去幫僧團上課,要法師好好上師父錄音帶,緊貼原文,前後連貫、脈落,認真聽師父錄音帶此效果是,經過一兩個月,大家生起前所未有的感受,聽到以前沒聽到的,而且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皈依法會時,辦好幾場,有一個重頭戲,是座談會,由法師跟大家分享學習師父廣論錄音帶的心得,參加的同學都很感動2005年皈依法會,報到率節節上升,最後超過百分之百,僧團從此穩定,在家人也由此穩定認真聽師父錄音帶,用最簡單方法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精緻思想釋量論很難,要辯論、思考。

這麼難學,師父用一句話交待清楚「就是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這也是用「最簡單方法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是師父學精緻思想的展現P島有個小小的森森,上師到森林散步上師做一個公益活動。

因為焚風容易引發森林大火,主要是森林裡的樹木,靠近地面的樹枝會有枯枝,連在樹上,對森林大火是最危險的威脅因此有個常識是,要觀察樹幹旁枯枝,進行修剪,避免森林大火當時,上師隨分隨力修剪枯枝。

有一次,上師聞了枯枝切口,非常清香幽遠,沁人心脾。

法師也聞了一下,覺得味道很特別,跟上師說這個香氣很提神上師剪了十公分給法師,法師很高興之後,傍晚左右法師回想,廣論提到依止法,如何依師?講視師如佛有傳承師長,確定其功德並決定依止時,要把師長看成佛,才能得加持法師想到視師如佛,不能凡庸作意。

想到上師把有香味的樹枝給我,只是要提神?不是吧!法師認真思惟後,想到如檀香,沈香,是戒香的表法,是譬喻持戒的人有戒香的功德》持戒的功德戒香在上師、師父身上都有,法師想上師是希望我持戒因此對此不敢輕忽以待,把枯枝殷重供起來接下來幾天,法師要提持正念、正知時,持戒的心念,比以前更強這枯枝不是只有好聞,而是上師賜與清淨持戒的加持法師之後跟上師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表示自己這幾天持戒特別容易且強大上師說「對,給你的時候,我是有這樣想」這也是用很簡單的方法(有香氣的枯枝)提起、含攝很多乃至於深細的內容「靜靜地讀師父這一段的解釋,去感受那種華美,真的是在心中引起華美的感覺,那是思想向未知的高空飛翔的自由,就像仰望星空,手上捧著星星,頭上頂戴著,心裡承載著,在星際間飛翔的華美和自由!師父把這種嚮往,送進了我們的心中,讓我想要披荊斬棘、突破一切困難去得到《釋量論》的學習機會、得到《釋量論》的精髓,因為它像無形的思想雙翼,可以讓我們的此生飛翔到最高的高度,最高的高度──超越老死!湛藍的空性的天空令眾生怖畏,但如果我們學會了真理,就可以自由地遨翔了!誰不想要呢?」學習釋量論,養成精緻思想以上舉的這些例子,會不會稍稍體會上師最後一段在說什麼?雖然尚不知釋量論,會不會比較想要學習釋量論?希求想要學? 每周課程錄影連結 20211020念死無常(六) 2021-10-20 https://www.dropbox.com/s/8mh9wgq0pju94j0/20211020%E5%BF%B5%E6%AD%BB%E3%92%87%E5%B8%B86.m4a?dl=0 https://www.dropbox.com/s/5d8vcttamle53ys/20211020%E5%BF%B5%E6%AD%BB%E3%92%87%E5%B8%B86.mp4?dl=0 每周課摘 20211020念死無常(六) 2021-10-20 20211020 念死無常(六) 把工作、生活忙碌先關在門外,跟師長、佛菩薩進行兩個鐘頭的心靈溝通為何要學習念死無常?讓我更珍惜此刻要如何活,跟師長的頻道對準,用更高的高度、標準,看待生命的價值思惟為什麼來這裡?我來做什麼?如何建構亙古的價值? 亙古不變的價值 老師的叮嚀 福智是大家一起學《廣論》、行善的地方。

我們在這裡找到了希望、溫暖和光明。

師父留下來的那些美妙的理路,永遠像黃金一般。

因為師父的善妙理路,我們的心、我的感受改變了。

我們都像擁有整個世界的財寶、千金不換的幸福。

本周日是憶師恩法會,時時把師長放在心裡,念恩生敬,由敬生信 拉緊彼此的手,珍惜暇滿,產生大義。

如何發願?最好的發願,學習佛菩薩、師長如何發願? ◎讀誦經典,佛名要注意,不要增長隨口溜過去之惡習!正因為你忙,更不可讓它溜過去,正因為你了解暇滿難得,更不可輕易溜過!【日常師父法語】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想上師」 沒有師長,我的生命現在不知是什麼樣的相狀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發心和道次第相順跟著佛菩薩、師長發心相同,要成佛目標是佛果,而不是停在中間(暇滿人身成大義)每一步路都是為了成佛,不是解決現前的問題共下士道,要看到生命無限,希求後世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於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己二  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廣論原文(P80L4-P81L3)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當勤修自利。

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

謂縱能至如前所說,爾許長邊,然亦不應執為有暇。

謂無義中先已耗去眾多壽量,於所餘存,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又因散亂徒銷非一,少壯遷謝至衰耄時,身心力退,雖欲行法,然亦無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時實為少許。

《入胎經》云,「此中半數為睡覆蓋,十年頑稚,念年衰老,愁嘆苦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從身所生多百疾病,其類非一亦能斷滅。

」《破四倒論》亦云,「此諸人壽極久僅百歲,此復初頑後老徒銷耗,睡病等摧令無可修時,住樂人中眾生壽餘幾。

」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餘能修法,尚無五載。

」 第三種原因,思惟必定會死亡,而且活著的時候也沒有空閒修法:縱使能活到上述的最長年限,也不應該為有閒暇,因為之前已經無義地空耗大量壽命,剩餘的也在睡眠中虛度一半,另外又會因為其他散亂因緣而空過許歲月。

年華消逝,到了衰老的階段,體力心力都己衰頹,即便想要修法,也已無力修持,因此能夠修法的時光寥寥無幾。

《入胎經》中說:「即使有人活到百歲,在這之間,一半被睡眠覆蓋,十年是幼兒期,二十年是老年,所剩的二十年中哀愁、悲嘆、痛苦,以及煩憂與恚惱,也會扣除許多時光;由於從自體產生的數百種各類疾病,也會扣除。

」《破四倒論》也提到:「在這之中,人們的壽命最長也僅止於百年。

其中因為最初十年是幼兒,最後二十則衰老而毫無意義。

一百年之間由於睡眠、疾病等,以致內心想修法的願望被撤底摧毀,沒有修法方時間。

處於安樂而得以修法的人道中的眾生,剩餘的壽命還能有多少?」伽喀巴大師也曾說:「六十年中,扣除進食著衣、睡眠與病痛,剩餘能趣向正法的時間,連五年都不到。

」 •衰耄:衰老。

耄,音「帽」,原指八十歲以上之老人,此處泛指年老時。

•念年;指二十年。

「念」,「廿」(音ㄋㄧㄢˋ)之俗稱,。

如是現法一切圓滿,於臨死時唯成念境,如醒覺後,念一夢中所受安樂。

若死怨敵定當到來,無能遮止,何故愛著現法欺誑。

如是思已,多起誓願,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如《本生論》所說而思,「嗟呼世間惑,匪堅不可喜,此姑姆達會,亦當成念境。

眾生住於如是性,眾生無畏極希有,死主自斷一切道,全無怖懼歡樂行。

現有老病死作害,大勢怨敵無能遮,定赴他世苦惱處,誰有心知思愛此。

」《迦尼迦書》中亦云,「無悲愍死主,無義殺士夫,現前來殺害,智誰放逸行。

故此極勇暴,猛箭無錯謬,乃至未射放,當勤修自利。

」 由於這三種原因,所以決斷必須修法。

既然如此,今生的一切美滿,在臨死時都只能成為回憶,就像睡醒後回憶一場夢中享受的歡樂一般。

應當思惟:「如果死亡仇敵無可避免一定會來,為何還要耽戀今生的欺誑?」多次地立誓,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本生論》中記載:「唉呀!煩惱的世間人!我無法欣喜,因為這樣的盛況都是不堅固的,即使這場睡蓮盛會,在散去後,也都只會成為回憶。

眾生處在這樣的實況中,大家竟然不敢到害怕,實在太稀奇了!所有道路,都被死主親自封閉,大家竟然毫無疑慮,非常歡樂而悠然地享受,實在不合理。

下有著眾多老病死亡損害之敵,力量強大而無法擊退,一定會走向來世若惱的處境。

既然如此,內心明白思考的人們,誰會思戀這些?」《致迦尼迦王書》中也提到:「沒有悲憫之心的死主,沒有目的地殺害有能力的士夫。

既然殺戮正在到來,智者誰會閒散自處?死主極為勇猛、不懷寬恕,放出兇狠之箭,絕不失手,因此在箭還沒射出以前,都應該致力於自己的利益。

」應該要如此思惟。

姑姆達:梵語Kumuda音譯,義為睡蓮,又名郡陀花。

念境:回憶的內容。

本生論:佛的本生故事 能修法的時間非常有限思惟死主當來,壽無可添,生時亦無閒暇修妙法我必須修行正法 師父開示 【故此極勇暴,猛箭無錯謬,乃至未射放,當勤修自利。

】  •廣論:P81L3 •音檔:39A27:19~29:54                          我們現在不妨把這一點重新溫習一下,… •手抄:#5P219L3~P220LL1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39a&st1=1639&et1=1794        我們現在不妨把這一點重新溫習一下:第一個根本是什麼?決定要死,第一個。

然後呢不但決定要死,這個壽只有減,而剎那 、剎那沒有任何辦法可以使它停留乃至任何一剎那,而是剎那、剎那地牽到死的地方去,就這樣。

這個就像我們高山上面跌到地上那樣,絕對不能說因為還沒有到地─啊!快樂。

這個時候不可以,要努力思惟這個,要趁這個機會修行。

同時我們也要了解,不要說,啊,中間還滿好,還可以慢慢地修行。

最後要思惟,就算你還沒有死,就算你存活,這個中間真正能修行的時間非常少。

你對這個概念正確地了解了,你就不敢一點放逸,不敢一點放逸。

       所以那個時候,產生一個決心,產生一個認識。

所以叫「誓願」是什麼呢?平常我們也想這麼,這個「想」的這個力量很虛浮的,沒有什麼力量;必定要照前面的辦法,認真地思惟觀察,那個時候你就產生一個強有力的、堅決地發誓:一定要這樣做! 一定要這樣做!你有了這種強有力的這種誓願的話,它會推動你如實地認真去做。

否則的話,你聽見了,虛虛浮浮,唉,聽見是聽見了,到那個時候就是提不起來,這個很可惜的事情。

不過儘管如此哦,它還有好處的,這個種子種下去了以後,它遲早還會增長發芽。

不過它增長發芽的時候,記牢喔!不是天上掉下來,一下讓你證了羅漢果了,或者一下讓你證了佛果了;它增長發芽的時候,還是要拿出全部精神去、拼命去修。

所以我們總記得,既然遲早你必定要這樣去做的話,你為什麼不趁現在努力而等到以後?因為等到以後,這個中間等的那段時候在哪裡啊?在地獄裡邊,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了解了然後你要真正地思惟去觀察的。

太重要、太重要了!這個事情。

    要有正確了解,照著去做誓願,不是浮泛的想要現在、現在修行正法 討論題 有人找我承擔義工時,我會?心中畏怯,禮貌婉拒?忐忑不安,怕沒經驗,做不好?還是舍我其誰,勇悍承擔? 同學分享 開始學習,對義工不是很好樂,不想接觸陌生人,不會電腦。

班長說你不會沒關係,來就好了。

去了之後,才知道什麼都要做。

但只要學習,不會太難。

現在護持比較多,要隨分隨力,但跟當時不同。

有師姐說你不會的事,會一直碰到,等到會了,師長不會讓你再碰,這也是讓自己往前的動力師姐在大學當講師,會主動幫助他人。

師姐熟悉醫界,也會主動協助願意做什麼?做不來的,訓練一下就會了要承擔,會說先找別人。

但真的需要時,還是會站出來護持菁英營是亮麗的一頁要承擔,但猶豫,但可以先擔下來。

因為無常來了,不在我們手中掌握,要先承擔下來造善承擔時會有時間安排的拿捏369/370講的學習,講的就是補漏洞的發心大家很勇悍的承擔自己很忙,沒時間當義工,但是義工的義工十年來擔任不同義工,有不同的境。

自己傻傻承擔對承擔有畏懼,會婉拒。

真的承擔時,會對他人付出覺得嘆為觀止有一個好習慣,也是個差勁的習慣,就是不會拒絕。

常被找上,而且雖然不懂,但就承擔可以做義工,很快樂、很滿足不熟悉會不敢,是不夠程度,不是不願意義工像家裡有事,不會拒絕,一定要做會勇悍承擔義工,且有精進的學習力我從看自己適不適合來決定,但師姐是把大家放在心上從當營隊義工開始,義工是義理實踐者。

被當邀請,會想會不會有更合適的,如果沒有人要承擔,自己會勇悍承擔。

如果沒承擔,就會在旁隨喜從法上去思惟做的時候辛苦,做完還會想做 班長收攝 不想說話,師長會叫你說,因為需要學習勇於承擔,把人放在心上,也是把法放在心上勇於承擔在勇於善有時會自己為自己設限,覺得自己做不到。

有機會時,是師長在安排我們學習在團體高個子擦地板,矮個子擦天花板都會有時間要兼顧的問題,前提要先把家顧好。

可以祈求,現在不能承擔,但希望未來可以更暇滿先答應是很好的等流,因為這是師長的志業。

先答應,就是資糧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II第369講 (05:04-07:28) 發心觀待於膽量 廣海明月0369 發心觀待於膽量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gl2&af1=369&st1=304&et1=448    回頭看看曾經把自己的喜好看得比天還大,就是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喜好,放棄了好像割肉一般,千萬不能發心去饒益那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人,可是現在想一想,那是多麼狹隘的觀點!自己不喜歡的人也是苦惱的眾生啊,難道不是一個發心的菩薩要幫忙的嗎?而且在無量劫的過去,誰能夠確定他沒有當過我的親友呢?所以「發心」,這對我們習性應該是一個徹底的顛覆。

你們覺得呢?05:46        所以這點師父用「遍攝」兩個字,不知道你們聽起來感受是什麼?會不會有目瞪口呆的感覺啊?目瞪口呆就是–把你正在流淌著的那些習性的瀑流突然停下來,就是師父這「遍攝」這兩個字突然進入耳畔的時候,心裡的那個續流突然停下來了。

然後在那一刻好像突然明白,或者突然領悟到:喔!原來菩薩想要做什麼,都不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是從成辦眾生的角度出發,以成辦眾生離苦得樂的目的為自己的目的,然後再去安排自己該學什麼,完全不是從我怎麼樣舒服、我怎麼樣高興的角度去學這個的。

06:48         當然可能我們可以說:菩薩的喜好就是喜歡饒益眾生,所以他就喜歡學各種道。

但是也有的菩薩可能他也不一定喜歡學那個,但是一旦發現有人需要他就去學。

所以經過千番地磨礪,才能把那一顆菩提心磨礪地非常地純粹,就像最純的金子一樣。

那我們要學習菩薩行、發菩提心,也要這樣做,很不容易,也很稀有吧!也很令人嚮往吧!07:28 承擔前要看自己的心是為了什麼佛菩薩什麼都得學 停一想,想一想 如果找我幫忙的人比我厲害太多,我怎麼發心幫助他? 大悲心不是我很厲害我來幫你、不夠厲害幫不了你,不是上對下的一種心態,而是因為知母念恩,進而想要報恩,所以成為一切眾生的僕人這樣的心態。

如同父親力量比兒子強,兒子會幫不了爸爸?不會的在膽量裡,我們可以遍攝、利益一切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10/07–10/20: 【思決定死分三因相決斷: 1.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却退者。

  2.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

  3.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

決斷:如是思已,多起誓願,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 (廣論P77L10,P78L9,P80L4,P80L12) 每週一句10/21–11/03: 【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    餘能修法,尚無五載。

」】 (廣論P80LL5-LL4) 《華嚴經》淨行品 第 1偈~第11偈  十一願明在家   時願 第12偈~第26偈  十五願明出家戒時願 第27偈~第33偈  有七願就坐禪觀時願 第34偈~第39偈  有六願將行披挂時願 淨行品第三十偈 「結跏趺坐,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 宣化上人開示 結跏趺坐:這叫雙跏趺坐。

一切諸佛菩薩現禪定相的時候,都是結雙跏跌坐。

在雙跏趺坐的時候,又發願了,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你雙跏趺坐,這要有堅固心;雙跏趺坐又叫金剛坐,金剛坐也就是堅固的意思。

那麼我願意一切眾生,善根都種得堅固,不退轉。

得不動地:不動地,也就是不改變修行的這種思想,你能繼續發菩提心,練習跏趺坐,不要搖動,不要被痛或是什麼境界來搖動。

當下一念,改變現在過去未來? 廣論原文(P81L4-P81LL1) 第二思惟死無定期,~定須發起必死之心。

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謂今日已後,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間,何日而來,亦無定期,即如今日,謂死不死,俱不決定。

然心應執死亡方面,須發今日定死之心。

以念今日決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其心則執不死方面,便專籌備久住現法,不能籌備後世之事,於此中間為死所執,須帶憂悔而沒亡故。

若日日中籌備死事,則多成辦他世義利,縱不即死,造作此事亦為善哉。

若即死者,則此尤其是所必須。

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損害大敵,從此時期至彼時期,知其必至,然未了知何日到來,須日日中作其防慎。

若日日中,能起是念:今日必死,下至能念多分是死,則能修作所當趣赴後世義利,不更籌備住現世間。

若未生起如此意樂,於現世間見能久住,便籌備此,而不修作後世義利。

譬如,若念久住一處,則計設備住彼所須,若念不住當他往者,則當備作所趣之事,故日日中定須發起必死之心。

第二、思惟無法斷定何時死亡。

從今天起百年之內,死亡必定會來臨,而在這之間,無法斷定是在哪一天到來。

因此,就像今日日雖然無法斷定會不會死,但是內心應當執取會死那一方面,生起「今日會死」的心,因為如果心想「今天不會死」或「多半不會死」,內心執取不死那一方面,就會準備安住於今生,而不會籌劃來世。

一旦中途被死主擒獲,勢必滿懷憂苦地死去。

如果每天都為死亡作準備,就能成辦眾多來世的利益,所以即使沒有死去,這麼做也非常好;如果死去了,就尤其需要這麼做。

譬如斷定從某時到某時之間,某個能殘酷地傷害自己的大敵必定會到來,卻無法肯定哪一天來臨,勢必每天都要小心提防一般,如果日日都想著「今天會死」,或者至少心想「今天多半會死」,就會去經營所要前往的後世的利益,而不會準備安住於今生。

如果沒有生起這樣的想法,看到將安住於今生,便會為此作準備,不會經營後世的利益。

就像如果心想要長期定居一處,就會為住在那裡作準備;如果想著:「不在此居住,要去其他地方。

」則會籌劃前往該處一樣。

所以,每一天都必須生起認為會死的心。

多分不死:大概不會死。

多分,大概,可能之意。

廣論原文(P82L1-P82L8) 此中分三,~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此中分三。

思瞻部洲壽無定者,總之俱盧壽量決定,諸餘處者各各於自能住壽量,雖無決定,然亦多數能得定限。

瞻部洲壽極無定準,劫初壽數經無量年,今後須以滿十歲為壽長際,即於現在老幼中年,於何時死,皆無定故。

如是亦如《俱舍論》云:“此中壽無定,末十初無量。

”《集法句》云:“上日見多人,下日有不見,下日多見者,上日有不見。

”又云:“若眾多男女,強壯亦歿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

一類胎中死,如是有產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漸次當趣沒,猶如墮熟果。

”應當作意所見所聞,若諸尊重,或友伴等,壽未究竟,忽由內外死緣,未滿心願而死。

念我亦定是如是法,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第二個根本:思惟死無定期的第一個因相是「思惟南贍部洲的壽命沒有定限」。

一般而言,北俱盧洲的壽命是固定的,其他洲雖然無法確保能活到各自的壽限,但是大多數都能固定;而南贍部洲的壽命則最不固定,因為最初壽命也曾長達無量歲,之後卻有必須以年滿十歲為壽命上限的時候; 現今也能看到,老、幼、中年哪個階段會死,都無法斷定。

這樣的情形也如《俱舍論》中所說:「在此南贍部洲之中就沒有固定,最後只有十歲,最初則長達無量歲。

」《集法句》中說:「上午看到的很多人,有些下午就看不到了;下午看到的很多人,有些明天早上就看不到了。

」又說道:「如果眾多男女,連年輕力壯的人都過世了,那麼如何能說:『因為此人年紀尚輕,所以還不會死,』就有把握一定能存活?有一些補特伽羅在母胎中就已身亡,同樣地,有些在剛出生之地就過世,又有些才剛會爬行就過世,同樣地,有些才剛會行走,有些是年老,有些是稚齡,有些人是正當盛年,依次離世。

就如同樹木的果實,成熟而墜落。

」應當作意看過或聽過的。

上師或友伴等還沒活到壽限,忽然由於內在與外在的死亡因緣,尚未完成心願便過世的情況,應當一再地思惟:「我也一定會是這樣的情形。

」盡力生起會死之心。

回家功課 師父在開示「決斷必須修行正法」時,特別提醒我們是要「如法的修行」,不要把「正法兩個字」誤解,是要提點我們什麼?  (手抄#5p214L9-p216)師父說什麼是念死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提醒我們如何做,修行無有不成功?  (手抄#5p230L2-p231L3)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潔淨事業遍十方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20211020念死無常(六) 2021-10-20 1899_20211020_-念死六下載 活動剪影 20211013廣大供養 2021-10-13 1899中秋普秋_20211013下載 每周課摘 20211006念死(五) 2021-10-06 20211005 念死無常(五) 護持學員是一時、一生、還是生生世世,從此看出師長殷重的心意 看似省力,反而吃盡千辛萬苦 音檔|1B18:44~19:37手抄頁/行| 第一冊P26-L5~P26-LL5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1b&st1=1114&et1=1177 那麼在這個地方,我來說一個比喻,說明這件事情 。

比如說,我們現在來造房子吧!這麼說,我們覺得要造個房子,那麼,夏天太熱受不了,冬天太冷,颱風的時候…造個房子。

急急忙忙造一個房子,簡單一點,只要可以住得進來,只要弄個鐵皮釘一釘,是,什麼都不要。

到了那個時候發現,不是的呀,這個房子不夠呀!你要真正地要想達到圓滿,不是這樣。

那麼這個比喻什麼?就像我們現在覺得很苦惱,那麼我們趕快要找一個安樂的地方躲起來呀。

結果我們發現,真正徹底圓滿地要躲掉這個痛苦,得到這個安樂的地方要佛,像造個房子,要造一個摩天大廈一樣,所以那個時候你要重新改建。

遇到廣論、師長前,都在蓋拆房子,不知房子怎麼蓋才會堅固。

師長教導,才知要蓋成佛的摩天大樓 從鐵皮屋到嚮往摩天大廈的志向 全廣II028講09:24–11:21  廣海明月0028 從鐵皮屋到嚮往摩天大廈的志向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gl2&af1=28&st1=564&et1=681 當然這裡可以譬喻,我們這個成佛的路上,比如說有親近善知識法,然後念死無常、三惡趣苦…所有的法類,讓我們的內心生起證德的那些類別,全部都具足。

如果只了解部分的道次第,比如說只了解一個念死,甚至連念死的次第都不知道怎麼修,你就是得到那點東西–也是沒錯–但是你一看到這麼琳琅滿目的寶物、這麼壯麗的摩天大廈的時候,是不是內心中才會生起那個志向,說:「我要摩天大廈!」否則是不知道世上還有比鐵皮屋更好的東西,我覺得我得到的可能就是全部了。

10:09 所以這個人就說:「不是這樣!」然後到那個時候還有說:「結果我們發現…。

」這過程需要他視野的一個開拓、心胸的一個開拓,他已經站在一個很高的地方瞭望過了遠景,然後他發現他那個起點好像放得不太對。

所以這個時候,這鐵皮屋就成了障礙了!就是這個人進步了,他發現他最初的那一步是障礙;如果他沒進步,他發現他一開始沒錯,可能還沾沾自喜說:「我那個小鐵皮屋還是不錯,因為比沒有好。

」現在不是說鐵皮屋跟沒有比,是鐵皮屋跟什麼比?跟最圓滿的、心中的自我的生命狀態要達到的那個境界相比。

所以這個人志向出現了,他的志向!如果他的志向一出現的話,那豈是這個地方能圓滿他的呢?所以接下來可能麻煩就來了。

11:12 麻煩是拆了蓋、蓋了拆 老師的叮嚀 造房子v.s.重新造。

要有善知識,才不會拆了蓋、蓋了拆。

要認得不只有鐵皮屋,由善知識引導只有錢蓋鐵皮屋,會想要摩天大廈嗎?為什麼發現內心這個需要呢?他一定是看過摩天大廈!看到這麼壯麗的摩天大廈的時候,內心中才會生起那個志向。

要加強自己的力量,就得要「聞多、思廣、修行深」 跟著宗大師及師長,用道次第開拓我們的視野與心胸。

次第永遠最重要,要依著走 ◎讀誦經典,佛名要注意,不要增長隨口溜過去之惡習!正因為你忙,更不可讓它溜過去,正因為你了解暇滿難得,更不可輕易溜過!【日常師父法語】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

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

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燈明了」 念死無常看到在此時隨著師長蓋摩天大樓而非鐵皮屋的可能性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勝解作意為何?看師長如何殊勝就怎麼想,就可以貼近師長的發心。

因為我看不懂,但其殊勝我雖不懂,看得越殊勝就越能靠近發心不要發小,不要蓋鐵皮屋聽聞、講說,要先學會聽,調到學習的角度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成佛之道的根本–親近知識,知道如何學習的軌則、道理 回家功課 師父在開示「安住正法誰畏死」時,為我們講說了《因果輪迴實錄》的一段公案,用意是要我們思惟什麼?師父在開示「以爪抓胸」時,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現行是錯到十萬八千里以外?被無明牽動的是被動,改為為善知識引領智慧的主動從輪迴左撇子,改為增上成佛的右撇子 師父開示 【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

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  廣論:P76L7音檔:38B14:29~16:32              那位大德就告訴我們,… 手抄:#5P194L8~P195LL6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38b&st1=869&et1=992 【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

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        那位大德就告訴我們,真正重要的,你修習了這個念死無常這個法則以後,應該產生什麼現象呢?現在就怕死,哎呀!隨時怕死;因為你了解了念死的方法,現在怕了死,所以你就拼命修行;等到你拼命修行了,臨終時候你就高興了。

我們看太多這個高僧大德臨終的時候,天樂鳴空,死的時候安詳無比,好啊!這個無量劫來苦惱之身現在捨掉了,現在去了啊,這是典型的榜樣。

所以說眼前是怕,臨終不怕。

        我們現在怎麼辦呢?反過來,「現在無畏」,什麼都不怕,我不在乎!逞英雄、逞好漢,到臨終的時候,「用爪抓胸」,哎呀!搶天呼地啊,來不及啦!來不及啦!所以我們現在千萬不要逞英雄啊,說:「你這個不對,我這個對!」你完全錯到不曉得哪裡去啦!處處地方反觀自己,當你這個心理覺得別人錯的時候,你早就已經錯到十萬八千里以外了。

這時注意,這是煩惱現起,佛法的中心什麼?「我」就是根本。

「我對」,對不起,你已經錯了,這個我們要了解。

這個後面講,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談這個。

想到念死你就不會坐在這個地方,輕輕鬆鬆在這個地方。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那麼這一點是我們應該了解,應該了解。

那下面呢? 有把無常、念死放在心裡?要法鏡內照,不要照別人,隨時記住覺得自己對,就不知錯到哪裡了 科判表六 於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己二  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廣論原文(P77L3-P77L7) 本生論云,~怖畏死歿皆不得生。

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窮緯邊際.諸人命亦爾。

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諸人命亦爾。

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

艱勞及短促.此復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以杖畫水。

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如傳說大覺窩行至水岸.謂「水淅淅流.此於修無常極為便利。

」說已而修。

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三有無常如秋雲.眾生生死等觀戲.眾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

」 如同《無常集》中提到,「譬如織物時,緯線穿織在筆直的經線中,直到緯線織到盡頭;人們的壽命也與此相同。

如同註定要被宰殺的有情,被帶往屠夫跟前時,每跨出一步,就更靠近屠夫;人們的壽命也與此相同,在剎那剎那的流逝中,更加靠近死亡。

也如同洶湧的瀑布,不可能洄流而上;與此相同,人的壽命不斷消近,不能重來。

艱難而且短促,其中仍有痛苦纏身,唯有快速地壞滅。

就像要用棍棒在水流上面描畫圖案一般。

又好比牧人持棍驅趕牲畜返回住處一般,與此譬喻相同,衰老與疾病,也驅趕人們不由自主地趨向死主跟前。

」傳說大依怙阿底峽尊者也曾走到河邊,說道:「河水淅瀝瀝地向下流淌,這對修持死無常,是很容易在心中顯現的。

」說完便進行修持。

《廣大遊戲經》也由多種譬喻的角度說:「地下、地上、天上三有皆是無常,就如同秋季的浮雲,忽然而來,瞬間即逝;眾生的生死好比觀看戲劇,眾生的壽命逝去,就像天空中的閃電,才生即滅;又像峭壁上傾瀉的瀑布,急速地流走。

」 舒經:舒,伸展也。

織布伊始,必「伸展經線」,理其端緒。

大覺窩;阿底峽尊者。

淅淅:此處形容河水長流,暢通無阻。

  又如說云.「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為顯示無常。

」故於眾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

如迦摩巴云.「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

」非但壽邊為死所壞.而趣他世.即於中間行住臥三.隨作何事.全無不減壽量之時。

首從入胎.即無剎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於中間生存之際.悉被老病使者所牽.唯為死故導令前行。

故不應計於存活際.不趣後世安住歡喜.譬如從諸高峰墮時.未至地前空墜之際.不應歡樂。

此亦如四百頌釋引經說云.「人中勇識如初夜.安住世間胎胞中.彼從此後日日中.全無暫息趣死前。

」破四倒論亦云.「如從險峰墮地壞.豈於此空受安樂.從生為死常奔馳.有情於中豈得樂。

」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如同有人說過:對於稍微向內省思而確切理解的人而言,外在的一切事物,無不是在顯示無常。

所以應該結合眾多事物去思惟。

如果再再思惟,就能產生確切的認知:僅略思考一兩次就覺得無法生起,這樣並沒有益處。

如同迦麼巴大師曾對自己的弟子說:「聲稱思惟了正法卻無法生起,你何時思惟過了?白天散漫放逸,晚上昏睡不醒,不要說謊了!」 不但生命到最後會被死主毀滅而走向來世,即使在這之間,無論正在行走、漫步,還是眠臥,從來沒有一刻壽命不是在減少、消逝。

從一入胎開始,就剎那都不停留地朝著來世行進。

所以即使中間還存活時,也只是被老病的使者帶領著,為死亡而前行罷了。

因此不應該為可以停留在存活的階段,不會走向後世而感到歡喜。

就像從高聳的山巔跌落的過程中,在尚未墜地,還在半空中下墜的時刻,不應該感到歡喜一般。

這在《四百論釋》中也引速經文道:「人類中的勇士!哪個人在母胎中結生相續的第一天的夜裡,才入住世間中人類的胎腹內。

從緊接著的第二剎那起,便日復一日,無法延緩步伐地走到死主跟前。

」《破四倒論》也提到:「譬如有一個人從聳峻的山巔上跌落大地,身體即將碎壞,這時此人難道會在尚未墜地的半空中,正在隊落時感到快樂?相同地,從出生起為了死亡而一直急地的有情,豈能在中途獲得安樂?」以上內涵顯示出必定會迅速死亡。

第一思惟必死,第二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晝夜未停,從生邁向死,如秋雲、瀑水等不是沮喪,而是要看做什麼的決斷 停下來,想一想 談死,是禁忌,會不吉利嗎? 念死因無常 討論題 以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很忌諱談論死,談死不吉利;  佛教勸人在世多多念死無常,究竟有什麼好處? 同學分享 這陣子有朋友往生,發現什麼時候走不知,但生前有好好生活;要醫不死病,母親生病而要往生時不知所措,現在對念死無常比較有平靜的心面對;三年前問如俊法師說死後去哪,有中陰身等,現在對念死很有感覺;安住正法何畏死,在正法上思惟;未知生、焉知死,要有正確發心;夢中不知會不會再醒來,但有正知正念、有正確發心,醒不醒來不重要害怕死亡因為真的來臨,對死者的懷念,不想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邊。

念死要對生活有積極的想法;聽到死亡原本害怕,學習知道可積極向上,面對死亡不用像看行事曆,但要提醒到心裡頭;二十幾歲時失去弟弟,很無常,有很大的問號,會覺得為什麼發生?一開始無法回答的問號,現在學習後較有體悟;不害怕死很難,所以要在對的環境學習母親很忌諱死字,只能法鏡內照看自己,要如何跟母親討論死無常沒有辦法;跟好朋友說OK,但親近的人不容易提到;自己一開始可以看自己,但無法對別人無法講;念死無常自己修,如何帶給大家,也是很大的功課。

家裡沒有接觸佛法,對死很忌諱,現在可以體會他們害怕因不了解。

現在學習,要如何分享,現在沒有能力。

人家問說你死過?其實會說不出來。

所以只能從自己做起。

有罹癌法師往生前仍很勇悍,要如此才能談生死。

自己還怕生死,但沒有之前那麼怕。

現在遇事會用感恩身體來化解無限生命,在生命歷程用觀功念恩、依師而行;希望好死就要活得好;在有限生命歷程,要珍惜當下;法師勇悍面對死主,自己很受激勵,能對念死無常會有正向思考;用念死無常處理安樂死中的寵物班長指導 有大哉問,有大哉答(死往何處?念死無常,要往哪個正確方向去)念死無常,要知道怎麼生 同學提問 以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很忌諱談論死,談死不吉利,佛教勸人在世多多念死無常,究竟有什麼好處? 談論死亡不吉祥?/如得法師 《本生論》云:「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憶作如是事,復善修作白淨業,安住正法誰畏死。

」(廣論P77L4-L5) 佛陀談死亡,“不是要我們害怕,而是要我們不害怕。

” 【2021憶師恩讚頌曲目】 1.《燈明了》|讚頌教唱MV 2.《芭蕉雨》 3.《如來世間燈》 4.《靈鳳箜篌曲》 5.《觀音菩薩頌(三)廣頌》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09/23–10/06: 【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

   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 (廣論P78L7-L8 ) 每週一句10/07–10/13: 【思決定死分三因相決斷: 1.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却退者。

  2.思惟壽無可添,無間有減者。

  3.思於生時亦無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

決斷:如是思已,多起誓願,決斷必須修行正法。

】 (廣論P77L10,P78L9,P80L4,P80L12) 見到一無是處的陽光–如俊法師導讀 在每個念頭找到黃金及陽光 回家功課 師父在開示「決斷必須修行正法」時,特別提醒我們是要「如法的修行」,不要把「正法兩個字」誤解,是要提點我們什麼?  手抄#5p214L9-p216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安住正法誰畏死我們的心是希望本身,有沒有力是自己決定的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或居兜率或極樂任住何處勝淨土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潔淨事業遍十方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20211006念死無常(五) 2021-10-06 1899_20211006_-念死五-1下載 2021年10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9月   11月» 分類 1899練功房 經論分享 課程安排及行事曆 HOME 全廣共學 團體活動/行政事項 每周課程錄影連結 每周課摘 法師大課 活動剪影 消文平台 彙整 2022年5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2年2月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9月 2021年8月 2021年7月 2021年6月 2021年5月 2021年4月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 2020年8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20年2月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 2019年8月 2019年7月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2019年4月 2019年3月 2019年2月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 2018年8月 2018年7月 2018年6月 2018年5月 2018年4月 2018年3月 2018年2月 2018年1月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