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的娃會20首中英文歌,日常對答如流?語言訓練要重細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鍵詞: 孩子, 語言, 時候, 媽媽, 兒歌, 男娃, 螞蟻. 經常看到網上有人驕傲地曬出,自己的娃一歲半識物500多。

這時候評論區總有人說,雞娃讓人焦慮、1 ... 1歲半的娃會20首中英文歌,日常對答如流?語言訓練要重細節 2020-12-20栩栩與夕夕發表於育兒 關鍵詞:孩子,語言,螞蟻,時候,媽媽,兒歌,男娃 經常看到網上有人驕傲地曬出,自己的娃一歲半識物500多。

這時候評論區總有人說,雞娃讓人焦慮、1歲半剛牙牙學語怎麼可能,自己2歲的娃都還沒開口說話。

但我卻認爲是真的,而且不難。

我二寶1歲半的時候,ABCsongs,Babyshark,Sleepingbunnies等十首英文歌,你唱上半句,她能接着唱下半句;簡單的中文兒歌,她基本能自己唱十幾首了。

如果你會說粵語,你會發現,無論你用粵語還是國語,她都能對答如流。

記得有一次,我帶她到便利店喫早餐,遇到了一家三口,他們有帶着一條狗,我二寶還和小狗狗進行了激烈的對話,對方的媽媽問: “你孩子多大了?” “一歲半了。

” “這麼快就會說話了,我家也是1歲半,都不肯開口!” 對方爸爸看着自己兒子,調侃到:“兒子,你真笨。

” 開口慢,真的是因爲孩子笨嗎? 1、女娃的語言天賦,天生就比男娃好。

昨天我聽到老人家說:“一歲男娃走,女娃會開口。

”意思是一歲的時候,男娃大多學會走路,女娃會先學會開口說話。

在《養育女孩》一書中就有提到: 所以,如果你家的是男娃,需要多給點耐心和時間。

雖然男娃開口說話慢,但是也會用他的方法去表達。

雖然語言能力欠佳,但他們的空間和運動一般發育得比較快,他們會用肢體來表達自己,例如用拳打腳踢來表達抗拒,而女娃可能會淡定地說:媽媽,我不要。

2、語言敏感期從0歲開始。

說出來你可能會驚歎,其實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0-6歲,沒錯,是“0”歲。

嬰兒剛剛出生,就很愛盯着媽媽的口型,有時候甚至模仿着,憋着嘴,嘟着嘴擺出形狀。

這時候他已經爲開口說話,儲備力量了。

而到了1歲半,很多孩子已經能咿咿呀呀說出一串嬰兒語,雖然你不懂他說什麼,但是這一大串話,竟然有停頓,有語調,你就應該知道,孩子在爲說話做準備。

很多孩子都在這個時間段開始學會說話,只是有些一歲半就能和你“談判”,有些2歲半也只能說些疊詞罷了。

3、輸入和輸出的關係 很多心理專家,育兒專家都提到過,要孩子有良好的語言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就是要重視“輸入”,有足夠的輸入,孩子才能輸出。

值得注意的是,好的語言環境,除了爸爸媽媽要“多說”,也要重視“質量”。

我不否認“重複”的重要性,但是我想說,不要滿足於給孩子灌輸簡單的詞彙。

有個比喻我覺得很恰當:大腦就像存錢罐,如果你滿足於給它塞簡單的詞彙,就算塞滿了,你也付不起大學的學費。

但是如果接觸的是大量廣泛的詞彙,那麼孩子的語言水平就發展到新的高度,更能支撐他上大學了。

4、語言能開發智力。

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提到,在孩子4歲前,不同的家庭之間,孩子的詞彙差異就達到3200萬,而這個差距,會極大影響孩子在數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行力、批判性思維、情商、創造力、毅力等方面的表現。

所以,早些讓孩子能言會道,不單單解決了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還能幫助孩子塑造更好的大腦。

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孩子,會一直憋着不說話的,所以父母不需要因爲孩子說話慢而焦慮,我們更需要的是耐心。

當然,我也總結了一些自己的小經驗,其實就是要注意4個日常細節,希望對你有幫助。

1、早開始。

有一個讓我心塞的心理髮現是這樣的: 我有意識地給孩子讀繪本,多說話,是在二寶5個月的時候。

不過有句話是,只要有心,多晚都不算遲。

當時我就比較注意二寶的輸入,在二寶6個月的時候,能開口說”爸爸“”媽媽“,我是高興了好幾天的。

2、日常對話“量”和“質”同樣重要。

二寶會走的時候,就不愛坐嬰兒車了。

綁上安全帶掙扎,不綁又經常站着,十分危險,所以我早就把嬰兒車撤了。

她走累的時候,我就抱着,實在話,一開始我抱的時間還蠻多,挺累,當時我就想,就當鍛鍊了。

後來我反思,也許就因爲我時不時抱着她,所以和她說話的時間變多了。

因爲我抱着她的時候,她的臉基本和我的臉在同一高度,她的手指指着哪,我就立刻幫她說出來,她有反饋了,我也立刻迴應。

因此大大提高了互動量。

現在只要二寶被我抱着,她就開始唱歌(或者要我唱),整個散步的過程,能一直說個不停。

一開始都是我時不時迴應她,現在都是她一直在說。

反觀經常坐在嬰兒車上的,坐久了目光呆滯,一些動作,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迴應,他就更少動了,只能坐着到處看,或者發呆。

當然,我不是說要大家撤掉嬰兒車,而是多把孩子抱起來,多交流。

孩子外出總是很興奮的,我們能注意到孩子的興趣點,也就擁有更多的話題哦。

值得一提的是,和孩子聊天,要注意拓展。

到了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孩子基本能說“樹葉、天空、星星、小鳥……”等簡單的詞彙了。

這時候我們要注意拓展。

例如說“樹葉很茂密”,“樹葉上有葉脈”,“對,是綠色,深綠色的,發着光”。

慢慢變成完整的句子,而不能僅僅滿足簡單的詞彙。

又例如,當孩子會從1數到10的時候。

你就要開始考慮讓他數到20。

而不是滿足於,“孩子還沒2歲就能數到10了。

” 2、比起讀完一本繪本,和娃互動更重要。

很多媽媽看到我二寶會說那麼多話,第一反應是:親子閱讀很有效果嘛。

答對了! 在這裏我不提大量讀繪本的重要性,這些是老生常談。

我想說說讀繪本一條重要的原則:讀繪本,拓展她感興趣的那1頁,比讀完一本更加重要。

什麼意思呢?例如我家二寶,很喜歡讀《螞蟻和西瓜》。

這本書有十多頁,但她會在1頁停留很長的時間,是螞蟻的家。

爲什麼喜歡螞蟻的家呢,因爲螞蟻的家有餅乾、有草莓、有蘑菇,有很多好喫的,她興奮啊。

每次就停在這一頁,咿咿呀呀說很久,我就讓她說,並且趁機做些拓展。

從“是什麼”,“對不對”,逐步引導到“爲什麼”,“怎麼辦”。

我和二寶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這是什麼?” 娃:“草莓、蘑菇。

” 我:“螞蟻在怎樣?” 娃:“睡覺。

” 一個月後,基本就變成這樣了: 我:“爲什麼有草莓啊?” 娃:“螞蟻、愛喫、甜。

” 我:爲什麼要睡覺? 娃:螞蟻累。

我相信,如果我僅僅把這一頁的文字讀一遍:“在草地上發現好東西啦”,那二寶會說的話一定沒那麼多。

因爲她的關注點不是螞蟻說了什麼,她只關心“喫”呀! 3、二胎家庭,老大出馬更靠譜。

我發現,二寶比大寶說話更早些。

2個都是女兒,也不存在性別上的發育差異。

我覺得不是二寶天生更加聰明,而是因爲,有大寶給二寶當陪練。

姐姐平時在家無聊,沒有人陪她玩,就拉着妹妹過家家,孩子之間那種溝通流暢度比大人好太多,用詞也和大人不一樣,所以進一步豐富了二寶的詞彙。

所以,如果是二胎家庭,多鼓勵老大照顧二寶,不但培養了老大的責任心,也利於二寶的語言發育哦。

4、磨耳朵的正確方法:看、唱、跳結合。

很多爸爸媽媽熱衷於用兒歌給孩子磨耳朵。

中英文,都一樣的。

我建議是:聽歌不要一味求多,應該遵循“從少到多”和“讓孩子理解兒歌的意思”的原則。

二寶有有一隻點讀筆,可以當MP3來用,我習慣在裏面放點歌。

一開始,我一張專輯30首經典兒歌都放進去,後來我發現,孩子喜歡的就那麼幾首,我就縮減到10首,最後是5首。

這5首二寶都很喜歡,我會先自己背下來,和二寶一起唱,做點動作。

一開始我唱一句,他能接最後一個詞,到後來一小句…很快一首歌就學會了。

然後,等孩子都熟悉了,再逐步增加音樂庫。

或者寶寶在外面聽到他喜歡的歌,你就找到資源放進點讀筆,讓他多聽。

另外,我發現,媽媽自己會唱是重要的。

你不但在日常散步、買菜、孩子哭逗孩子的時候能用上,你還發現,她還會看着你的口型,自己試着發音去唱,這樣孩子學習的效率特別高。

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買點兒歌繪本,通過看繪本,加深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孩子會更容易上手。

很多孩子很早就被父母安排上早教了,當然,金錢和時間允許是可以的。

但是我也相信,越貴的不一定就是越好的。

神經學家也說過,最好的教育是免費的,它存在與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和每一次互動裏。

說了那麼多,最後再給大家一點乾貨,來自《父母的語言》的精華部分,教父母如何與孩子對話的3T法則: 我是愛讀書的二胎寶媽,日常分享親子閱讀經驗,繪本深度解讀。

有個一年級的大寶,1歲7個月二寶,所以很多實踐,也是圍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歡迎關注哦。

0贊成 0反對 相關資訊 這8種遊戲可以顯著增強孩子的智力水平 很多家長都沒有發現孩子在玩“角色扮演”遊戲所獲得的巨大好處,這些遊戲會對我們的孩子產生積極的影 冬至喫羊肉有什麼好處? 冬至喫羊肉。

冬至食用羊肉的話可以起到一定的暖身的功效,它不僅是一種美食,在我國的山東地區冬至 給歷史加點戲(5)西周發家史 首先是文章名改了,通史題目太大,還是戲說,各位將就看,權當胡說   懷他之前,他母親在郊野 陳伯達發表《竊國大盜袁世凱》 陳伯達在黨內的崛起,不僅僅是因爲他是毛澤東的祕書,還因爲他的一篇篇像匕首一樣的文章。

在陳伯達的 兒童肥胖是病嗎? “哇,你家寶貝真可愛,好想捏捏肉肉的小臉呀”“小孩子胖哪叫胖啊”“小時候胖不用減肥,以後大了自然就 推薦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