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目漱石《我是貓》……我想說的是……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是貓》,截自博客來。

《我是貓》或許是夏目漱石在現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吧?同時,也是當初使他一舉成名的大作。

然而,或許最諷刺的是,我 ... 文學的實驗室日本文學世界文學非文學文學實驗室電影、動漫、隨筆關鍵專欄公告關於夏目漱石《我是貓》……我想說的是……藍玉雍FollowFeb7,2020·4minread《我是貓》,截自博客來。

《我是貓》或許是夏目漱石在現今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吧?同時,也是當初使他一舉成名的大作。

然而,或許最諷刺的是,我認為《我是貓》同時也會是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被誤解最深的。

或者至少,他是最容易被誤會的作品。

想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有兩個,第一個源自前一年,某天在書店裡看到某一家的出版社把新譯的《我是貓》,裡面代表貓敘述口吻的「我」換成「本喵」。

第二,則是最近和某個友人的聊天,讓我深感荒涼。

深感荒涼的原因,在於我深深理解到,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我是貓》或許最多就只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娛樂作品而已。

他們在裡面看到的永遠是一隻可愛、瀟灑的貓,卻不是一個充滿壓抑、悲傷的人。

人們常常說,《我是貓》是寫給貓奴的聖經。

我的想法卻剛好相反。

就現在的角度來看,不如說《我是貓》是對所謂的「貓奴」最大的警惕。

想想看,現在還有多少養貓的人願意讓貓自己跑出去溜搭呢?甚至,不幫他取名?這也許是巧合,也許不是。

我一直覺得《我是貓》其中一個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這隻貓沒有名字的設定。

他只是不停地用「我」來描述他眼中的世界、人群、瑣事。

他的生活也不太像一隻所謂的家寵,而是就像夏目其他作品中沒有工作的主角,整日在外徘徊,回到家也沒什麼人理他,當他是個不好明講的累贅。

因此夏目常常自嘲自己是個「高等遊民」。

嗯~我想很多在外的流浪貓搞不好也如此認為~這隻貓也一樣,主人不幫他取名字,回到家也不常跟他玩,就是讓他在旁邊自己跑來跑去,不要打擾到他就行了。

這讓身為一個喜歡看貓的我來說,常常感到好奇,在心中偶爾不自主地去想像:夏目平常在家,究竟是怎麼跟一隻自己養的卻沒有名字的貓互動的呢?這之中最微妙的在於:彷彿藉此,夏目讓自己和那隻貓保有一個更曖昧的距離。

《我是貓》乍看寫的是一隻貓,可是其實是夏目的某一個自己。

通過一種投射的方式。

為什麼要沒有名字呢?這首先是為了讓自己去社會化,讓自己暫時地失去一種身份。

就像「高等遊民」之中的遊民一樣。

才能在那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找到新的視角,去重新看待當時的社會。

為什麼要選擇貓呢?我覺得有另外一個意圖:放棄去成為一個所謂的「人」。

或者,放棄去成為人們眼中的「正常人」,以及當時強調代表「進步」的「現代人」。

夏目要寫的其實從來就不是那隻貓,而是那個被時代、生活壓抑到必須要躲在「貓」的形體裡面才能獲得殘喘的自己。

而你可以說《我是貓》所講的其實就是一個人被壓抑到只能用貓來描寫自己的厭世。

但問題在於,即便如此,變成貓形體的「我」,仍然有一些現實無法不去面對,無法不去拋開。

小說的結局,「我」這隻貓不小心掉到水裡淹死了。

我不曉得桶裡的水是否也是一種「現實」。

我只知道也許通過貓的死亡,夏目以及閱讀夏目作品的人或許能因此獲得一種重生……延伸閱讀:《書樓弔堂》X《活著的圖書館》X《我這個謎》:所謂的「書」,從來就不只是知識而已|藍玉雍-vocus由左至右:《書樓弔堂--破曉》、《活著的圖書館》、《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皆截自博客來官網。

如果我們認為迷信,指的是去相信某種虛無、怪力亂神、不實際存在的事物,那麼沈迷閱讀、喜愛小說的行為會是一種迷信嗎?…vocus.cc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書評:在意義粉碎的過程中,重新感受生活的重量|藍玉雍-vocus《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捷克的作家--赫拉巴爾,在1976年完稿的作品。

然而由於當時政府禁書制度的問題,這本小說直到1989年才正式出版,並造成不小的轟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作品中觸及到的政治議題,另一方面則是其充滿詩意、優美又博學的語言讓人們感到…vocus.cc文學的實驗室「我只知道自己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127我是貓夏目漱石日本文學隨筆世界文學127 claps127文學的實驗室「我只知道自己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Writtenby藍玉雍Follow目前在關鍵評論網擔任專欄作者。

同時也在Medium和方格子經營部落格平台,名稱為:文學的實驗室信箱:[email protected]文學的實驗室「我只知道自己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