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綜合研究院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全球人口結構變遷趨勢目前全球人口已達63億餘,全球人口每年增加仍達7千萬人。

· 二、台灣人口變遷趨勢近年來臺灣出生率已趨降至93年的千分之9.55,而死亡率亦下降至93 ... 研究成果-本欄所刊載之文章係屬作者個人看法,並不必然代表本院立場。

 上一頁 .研究名稱:人口結構變遷對經濟發展之影響 .內容: 本研究旨在藉由人口變遷之分析,探討其對經濟及產業發展的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議,以供政府參考。

本研究經分析探討後,獲得下列重要發現: 一、全球人口結構變遷趨勢 目前全球人口已達63億餘,全球人口每年增加仍達7千萬人。

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顯示,未來全球人口的高點,低推估約74億,中推估約89億,高推估約106億。

目前的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及西歐等地區,其人口結構呈現高齡化,預計2050年時,這三個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42﹪,而8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16﹪。

其中,以日本人口老化的情況最為嚴重,預計2050年時,日本百歲人瑞會超過100萬人,佔日本總人口的1﹪。

二、台灣人口變遷趨勢 近年來臺灣出生率已趨降至93年的千分之9.55,而死亡率亦下降至93年的千分之5.97,人口成長呈現緩和趨勢。

至於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逐年增加,其比率至93年底為9.47%。

另外,除84-87年間,我國國際人口遷徙大致呈現穩定趨勢。

綜言之,臺灣人口成長將於10~20年間達到零成長後迅速轉為負成長,屆時人口可能大量減少而產生人口斷層、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及扶養負擔過重等問題。

三、未來台灣人口結構估測 根據經建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估」之中推估結果,我國人口於93年至140年推估期間,預計人口成長率將由93年0.43%逐年下降至111年零成長後轉為負成長,至140年進一步降為負1.27%。

未來由於國民平均壽命逐年延長及生育率持續降低,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由民國93年之9.47%逐年增加至140年之35.47%。

同期間未滿15歲之幼年人口比率將由93年之19.34%逐年下降至140年之8.91%,顯示未來人口年齡結構將逐漸老化,至107年將成為高齡化社會。

此外,老年人口扶養比亦隨之逐年增加,將造成社會沉重負擔。

四、臺灣與主要國家之人口比較 根據2005年世界人口估計要覽之國際資料,2005年我國扶養比為39.74%,較美國49.25%,英國51.52%及日本51.52%為低,較南韓及新加坡之38.89%略高,我國人口扶養比於世界水準中仍屬較低者。

在老化指數國際比較方面,2005年我國老化指數為52.05%,較全世界之24.14%及開發中國家之15.63%為高,但遠較巳開發國家之88.24%低;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較歐美及日本為低,但比亞洲其他國家為高。

五、人口結構變遷對總體經濟之影響 人口結構變遷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觀察:一個是會計恆等式的角度(accountingeffects);另一個是個體行為變遷的角度(behavioraleffects)。

單純的會計恆等效果假定:個體的行為(家計單位的勞動供給、儲蓄、消費、教育投資,廠商的勞動需求、資本累積、研發投資等)不因環境的變化(例如,人口快速老化)而改變。

行為變遷的效果考慮的是:環境改變,個體行為也可能因受刺激而改變。

本研究三種情境分析生育率變遷與人口轉型對經濟之影響,推估結果詳見表3-2與表3-3。

第一種情境容許勞動生產力可因人口成長率的改變而改變,但規定其他所有的行為變數都保持民國92年的水準。

據此所估得的未來的勞動生產力水準、每人所得之水準及其成長率是三種情境之中的最低者,其中每人所得之平均成長率只有0.13879%。

第三種情境不僅容許勞動生產力因人口成長率之改變而改變,並且假定分齡的勞動參與率、失業率、儲蓄率、和總要素生產力均會改變。

據此所估得的未來的勞動生產力水準、每人所得之水準、以及這兩個變數的成長率都是最高的,其中每人所得之平均成長率有2.16%。

第二種情境(鍾俊文情境)也容許分齡的勞動參與率、失業率、和勞動生產力逐年改變,但其中勞動生產力的設定不直接考慮人口成長率變化的影響。

據此所估得的每人所得之平均成長率有2.04%。

六、人口結構變遷對人力資源之影響 在我國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的同時,未來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將逐漸減少,中高齡者所占比例卻日益提高,勞動力將呈現高齡化趨勢。

人口結構變遷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則包括:(1)勞動供給減少。

(2)勞動力素質下降。

(3)勞動需求結構改變。

(4)高級專業人力供不應求。

未來我國勞動供需失衡不僅是數量問題,亦需考量種類與品質問題。

以照顧服務業為例,以「居家照顧業」為優先發展產業,預計制度萌芽之3年內約可增加2萬人次的就業機會,6年內約可創造5萬人次的就業機會。

七、人口結構變遷之挑戰與商機 未來影響臺灣社會經濟的,應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而非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老化將導致健康照護、社會保險及福利支出的增加,將使得下一代負擔更為沈重。

有關如何長期穩定生育水準、如何調適人口減少對人力運用之影響、國家資源的運用如何配合調整、如何維持經濟的生產力與競爭力,以及重視人口老化的財政負擔及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等問題,將成為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

雖然人口老化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帶來許多商機,例如開創銀髮產業、開發中高年齡的就業機會、退休概念的延伸、適應生活環境的設計,以及醫療服務照顧系統的建立等機會。

八、人口結構變遷對產業之影響 在照顧服務產業方面,台閩地區需長期照護之65歲以上人口約有17.2萬人,占全體老年人口的9.1%。

這些具有多項生活功能障礙者之中,8成左右住在自己家中,委由親人或僱用外勞看護照顧,此對一般家庭而言係屬沈重負擔。

此外,目前國內尚需要17萬左右的照護需求量,卻僅有4萬多床的供給量,可見需求量遠大於實際供給量,更加凸顯國內老人照護資源嚴重短缺。

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我國自民國94年7月開始實施勞工退休金新制。

此外,國民年金是我國繼全民健康保險之後,另一個全民為對象的社會保險方案。

國民年金是保障國民經濟安全的制度,讓國民於老年、身心障礙、甚至死亡時,本人或者遺屬能夠獲得經濟支持,以維持生活的基本需求。

目前我國尚未建構起完整的年金保障架構,但政府可以及早建構經濟安全制度與相關社會福利措施,不僅未來因應人口結構變遷,更可促進金融服務業發展。

九、少子化與高齡化之因應策略 (一)少子化方面 參考國外經驗,我國因應少子化之政策建議為:(1)鼓勵提高生育率方面:建立優良婚姻媒介機制;減少有礙生育率之稅制;降低離婚率。

(2)調高福利服務措施的比例,以建構完善的托育環境與支持系統(喘息服務)為目標。

(3)生育方面:維持長期穩定的生育率;透過資料蒐集及集思廣益機制,探討生育率下降的原因與因應對策;倡導國人對婚姻、家庭及生育子女的價值觀念;建構優質的生育保健支持環境。

(4)養育方面:整體考量對低收入戶養育之協助及托教措施;建構完善之幼托育兒環境,減輕家庭育幼負擔。

(二)勞動力高齡化方面 勞動力高齡化的政策建議為:(1)建構就業安全綱絡。

(2)推動人力培訓多元化及人力品質高級化。

(3)辦理訓用合-職業訓練。

(4)建置完善職業訓練體系。

(5)開辦適合中高齡就業的職訓課程。

(6)提供個別化、專業化之就業諮詢服務。

(7)建立中高齡者職業能力資料庫。

(8)積極推動彈性退休制度。

(9)未來宜延後退休年齡,以善加運用老年人力資源。

(三)移入人口方面 移入人口之政策建議為:(1)積極引導國家所需人力移入,維持穩定人口成長。

(2)建立完整移入人口管理機制,以降低移入人口對國家社經及安全之衝擊。

(3)建立創新多元文化社會機制,塑造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

(4)加強因應老化社會之調查研究工作。

(四)未來人口政策 未來我國人口政策之主要方向在於促進人口合理成長、提高人口素質以及促成合理人口分布。

人口政策建議為:(1)促進人口合理成長:積極鼓勵生育;建立優質養育體系;調整移民政策。

(2)提高人口素質:發展多元教育;提升全民體能;完善社會福利;提高衛生醫療品質;推動永續環境保護;擴大就業訓練。

(3)促成合理人口分布:促進國土均衡發展;繁榮地方建設。

十、經濟安全與社會福利之因應策略 兒童經濟安全之政策建議為:(1)我國應對中低收入弱勢家庭兒童少年加強生活照顧,使其享有基本的教育、醫療及福利權益,以提升人口品質。

因此,短期間我國政府可以強化對弱勢家庭兒童少年之經濟扶助。

(2)參考國外經驗,我國政府可以建構家庭補助制度,分擔家庭養育子女費用。

老人經濟安全之政策建議為::(1)在公平原則下,研提整併給付水準或性質相同之老人津貼,以節省行政成本。

(2)研擬國民年金相關子法及研修相關法令,推動國民年金制度。

(3)研提國民年金與相關社會保險制度之整合方案。

(4)評估社會救助措施之社會適當性及政府財政負荷能力。

(5)考量平均壽命延長與各國年金制度改革趨勢,健全各種社會保險與退撫制度之財務並建構公平合理之老年給付制度。

(6)積極籌備,並加強宣導溝通,以落實勞工退休新制之推動。

(7)彈性調整各種老年給付準備金之投資策略與修訂相關法令,以提升投資報酬率。

兒童福利政策建議為:(1)推動兒童安全維護措施:辦理托育機構工作人員兒童安全研習;建置幼童車管理資料庫;結合社會福利、教育、衛生、警政單位落實兒童保護政策。

(2)提昇托育機構服務質與量:輔導私立托兒所完成立案;於供給量較不足地區籌設公設民營托兒所;提昇托育服務品質;推動保母相關訓練與服務;增進父母正確育兒觀念。

(3)提供弱勢兒童相關服務:提昇特殊兒童托教品質;提供弱勢兒童經濟扶助;提供特殊弱勢兒童福利服務。

(4)整合托育服務,建構合理制度:架設托育資訊服務網站;建構托育服務網。

青少年福利政策建議為:(1)保障少年權益:建構替代型家庭保護安置網絡;開放多元安置窗口;定期督導評鑑;整合扶助資源;建立通報、保護、救援網絡;增強少年及其家庭之支持系統;強化社會保護少年責任。

(2)預防少年成長危機:整合公、私社會福利資源,提供少年個人及其家庭輔導服務;配合教育局建構中輟生調查輔導系統及發展預防、支持方案。

(3)倡導少年全人發展: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展少年社會福利服務方案。

老人福利之政策建議為:(1)妥善運用勞工退休基金,強化投資管道,並加強監督及稽核業務,以保障勞工退休基金之安全性。

(2)建立中央及地方如強配合新制宣導之機制,俾利勞工退休金新制之順利推動,並賡續研修相關法令。

(3)檢查修正「老人福利法」。

(4)積極建構長期照顧制度,以因應日益增加照顧需求,滿足人民福祉,並持續充實老人福利網絡。

十一、醫療健康與照護服務之因應策略 參考國外發展照顧服務產業經驗,雖然我國照顧需求普遍存在,然而由於目前長期照護體系未臻健全,服務人力與設施普遍不足,故政府有必要結合社區力量共同提供照顧服務,期以社區為基礎,帶動社區資源,未來共同發展照顧服務體系。

根據行政院(2004),「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我國推動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主要的發展策略為:(1)加強預防保健與健康促進。

(2)發展觀光醫療服務。

(3)提升醫療品質,保障病人安全。

(4)發展醫療資訊化。

(5)落實急性醫療與後續醫療之銜接機制。

(6)平衡「福利」及「產業」發展,促使兩者相輔相成。

(7)排除民間參與障礙,鼓勵民間參與經營。

(8)充實社區照顧資源,提高民眾使用居家照顧誘因。

(9)規劃長期照護人力之培訓,提升服務品質。

(10)檢討外籍看護工引進政策,加速與國內照顧服務產業接軌。

(11)規劃建立全國性長期照護制度,整合現行各項相關計畫。

(12)建立國際交流制度。

(13)擬定全國統一之宣導政策,加強各界對長期照護之正確觀念。

醫療服務方面之政策建議為:(1)改革公立醫療體系,與社區結合。

(2)加速建構社區長期照護網絡,落實在地老化。

(3)建立老人健康管理與保護網絡體系。

照顧安養方面之政策建議為:(1)結合社區志工團體提供喘息服務,給予家庭照顧者必要的支持。

(2)開辦「服務時間銀行」。

(3)機構安養之督導、評估與改善。

(4)重視老人住宅、醫療照護、健康、休閒、送餐、殯葬業、金融保險與知識服務業等相關銀髮產業。

(5)教育宣導及人才培訓。

老人住宅方面之政策建議為:(1)協助低收入在宅老人改善居住環境:規劃提供三代同堂家庭優先承租國民住宅權。

(2)研議修改法令將都市計畫中加入社會福利公共設施用地,並研究將國民住宅保留一樓建築物作為社會福利設施用地。

(3)規劃辦理或獎勵民間興建老人住宅或老人社區,提供綜合性服務。

(4)鼓勵民間建商將空屋改為老人住宅供老人租賃。

(另有PDF檔) 上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