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參謀本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防部參謀本部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執行軍隊指揮之特設機關,等於世界各國的總參謀部,也是中華民國國軍軍令系統的最高單位,其機關首長「參謀總長」更是全中華民國國軍 ... 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聯六):資通電安全處、通資電發展規劃處、指管通情 ... 國防部參謀本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0年3月31日)參考文獻應符合正確的引用、腳註及外部連結格式。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3月3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國防部參謀本部"—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國防部參謀本部GeneralStaffHeadquarters,MND(英語)中華民國政府機構基本資訊所屬部門國防部授權法源國防部組織法、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主要官員參謀總長陳寶餘陸軍二級上將副參謀總長執行官梅家樹海軍二級上將副參謀總長鄭榮豐空軍中將王興禮陸軍中將總士官長潘文清陸軍裝甲兵一等士官長組織編制內部單位6室附屬機關1局、1室、4指揮部成立沿革成立日期1946年至今 系列條目中華民國軍事 臺灣軍事 臺灣軍事史 臺灣明鄭時期軍事 臺灣清治時期軍事 臺灣日治時期軍事 臺灣守備混成旅團 臺灣守備隊 臺灣軍 臺籍日本兵 中華民國軍事 德國軍事顧問團 駐臺美軍 美軍協防司令部 美軍顧問團 白團 榮譽國民 臺灣現行軍事編制 中華民國國防部 參謀本部 資通電軍指揮部 陸軍司令部 航空特戰指揮部 海軍司令部 海軍陸戰隊 空軍司令部 防空暨飛彈指揮部 憲兵指揮部 後備指揮部 政治作戰局 軍備局 主計局 軍醫局 國防醫學院 三軍總醫院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國防大學-中正預校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 國家安全局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陸軍 航空特戰兵 中華民國海軍 海軍陸戰隊 中華民國空軍 防空飛彈砲兵 中華民國憲兵 中華民國資通電軍 後備救災作戰部隊 後備軍人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內政部警政署 內政部消防署 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相關軍事制度 中華民國國軍軍階 中華民國軍服 中華民國軍旗列表 中華民國三軍儀隊 中華民國政戰制度 軍訓教官 漢光演習 萬安演習 兵役法規 兵役法(維基文庫) 軍事審判法(維基文庫) 徵兵規則 軍官士官服役條例 替代役 國防役 研發替代役 另見 中華民國歷史 行政院退輔會 內政部役政署 臺灣主題 其他臺灣系列地理-經濟-交通歷史-政治-外交 閱論編 國防部參謀本部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執行軍隊指揮之特設機關,等於世界各國的總參謀部,也是中華民國國軍軍令系統的最高單位,其機關首長「參謀總長」更是全中華民國國軍現役軍職的最高職務。

《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明定其為國防部部長之軍令幕僚(相當於軍令副部長)、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掌理提出建軍備戰需求、建議國防軍事資源分配、督導戰備整備、部隊訓練、律定作戰序列、策定並執行作戰計畫及其他有關軍隊指揮事項。

目次 1沿革 1.1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 1.2廣州軍政府 1.3訓政時期 1.4憲政時期 2組織編制 2.1參謀本部單位 2.1.1直屬機構 2.2軍事機關 2.3編配軍事機構 3歷任參謀總長 3.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 3.2憲政時期 3.3歷任訓練總監(軍訓部長)、軍事參議院長 3.4歷代參謀總長旗 4歷任副參謀總長執行官 5歷任總士官長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8參見 沿革[編輯] 此章節需要擴充。

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編輯] 1912年2月6日,南京臨時政府始設立參謀部[1],直屬於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文[2],不屬內閣轄制[3]:21。

參謀部由辛亥革命期間獨立各省派員組成[2],設有總長、次長等官。

參謀部職責為:「協助臨時大總統統掌辦中央軍令」。

首任參謀總長為黃興,參謀次長為鈕永建。

1912年5月13日,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改為參謀本部,部址設於北京西安門內路北(法文學堂舊址,早年由清政府購買建軍諮府大樓)[4]。

5月15日成立,8月15日銓敘局編參謀本部職官表;總長黎元洪(兼),次長陳宦;初設第一至第六局,9月增制圖局,11月增第七局;1915年9月改為第一至第六局及制圖局[5]:24-25。

1912年10月30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公布《參謀本部官制》,規定參謀本部直隸於大總統,「統轄本部及全國參謀將校,監督其教育,並管轄陸海軍大學、陸海測量、各國駐紮武官、軍事交通各事宜」[6]。

設有參謀總長,為特任官,由上將或中將出任;次長為簡任官,中將或少將。

內設有七個局,每局設有局長、高級副官、科長、科員等[1]。

袁世凱為指揮聯繫全國之軍隊,1912年4月22日在總統府內置軍事處,處長馮國璋,顧問官蔣翊武、孫武、張振武;1914年5月12日裁[5]:25。

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廢軍事處,設「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統率全國陸海軍;設第一至第三所主任及總務廳,辦事員:黎元洪(副總統兼參謀總長)、段祺瑞(陸軍部長)、劉冠雄(海軍部長)、蔭昌(侍衛長)、薩鎮冰、王世珍;1916年6月10日黎元洪下令裁撤[5]:25。

袁世凱主政時,因為直接指揮軍隊,故參謀本部沒有實權。

袁世凱逝世後,參謀本部更為無權,參謀總長、次長及下屬職員任免,以及各師、混成旅參謀人員任免不再受參謀本部控制,各實權機構對前線軍隊混亂指揮,影響參謀本部行使職權。

1916年6月陸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裁後恢復總統府內置軍事處,1924年11月裁撤[5]:25。

1927年7月12日,陸軍部與海軍部合併成立軍事部,並把航空署以及不屬於內閣管轄的參謀本部合併歸一[3]:114。

參謀本部改為軍事部參謀署[1]。

廣州軍政府[編輯] 1917年8月31日,國會非常會議通過《軍政府組織大綱》,設大元帥府參謀處,下設參謀總長一人,參謀次長二人,陸、海軍參謀若干人。

1920年8月,第一次護法軍政府撤銷;11月29日,第二次護法軍政府在廣州恢復。

1921年4月7日,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5月5日,軍政府撤銷,設置總統府參謀部。

[3]:1221923年3月2日,陸海空軍大元帥大本營正式成立,設參謀處參謀長。

[3]:1231925年7月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3]:134,下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部。

訓政時期[編輯] 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後,1928年11月10日,再改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職掌國防用兵及陸地測量事宜。

[3]:260參謀本部設參謀總長一人,上將或中將銜,參劃軍機,執掌國防用兵各計劃,綜理部務,統率全參謀人員,「監督其教育並管轄陸軍大學等學校」[3]:260。

設參謀次長一人,中將銜,協助參謀總長辦理部務。

[3]:261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1939年初,參謀本部和軍事委員會第一部合併為軍令部,變成軍事委員會軍令部。

[3]:2531945年8月,八年抗戰結束,軍事職權陸續回歸行政院軍政部。

1946年6月,改為國防部參謀本部。

憲政時期[編輯] 1970年至2001年《國防部組織法》修正前,參謀總長實為中華民國國軍實際軍令執行者。

2001年制定《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條例》後,明定其為國防部部長之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配合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國防部組織調整,於2012年12月12日制定《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參謀總長降編為二級上將(除非承平時期或戰爭時期有重大功績才能晉升為一級上將),副參謀總長降編為中將。

組織編制[編輯] 國防部參謀本部(軍令幕僚及三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7] 參謀總長(一人,承平時期為二級上將,除非戰時或有特殊功績才能晉升為一級上將) 副參謀總長執行官(一人,二級上將) 副參謀總長(二人,中將) 總士官長(一人,一等士官長) 參謀本部單位[編輯] 人事參謀次長室(聯一):人事整備處、人事管理處、人事勤務處、人才培育處 中將次長一人(陸軍)現任聯一次長:李定中陸軍中將 少將助理次長一人(海軍) 少將處長 情報參謀次長室(聯二):情報整備處、國際事務處、政策計畫處、聯合情報研析中心 中將次長一人(空軍)現任聯二次長:楊靜瑟空軍中將 少將助理次長一人(陸軍) 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室(聯三,輔聯五):作戰整備處、聯合作戰處、防空資戰處、戰情中心 中將次長一人(陸軍)現任聯三次長:葉國輝陸軍中將 少將助理次長一人(海軍) 後勤參謀次長室(聯四):後勤綜合處、軍品整備處、後勤管理處 中將次長一人(海軍)現任聯四次長:許金騰海軍少將佔缺 少將助理次長一人(空軍) 少將處長 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聯六):資通電安全處、通資電發展規劃處、指管通情系統處、通資電資源管理處 中將次長一人(空軍)現任聯六次長:盧建中空軍少將佔缺 少將助理次長一人(海軍) 少將處長 訓練參謀次長室(聯七):軍事訓練處、聯合作戰訓練處 中將次長一人(陸軍)現任聯七次長:李天龍陸軍中將 少將助理次長一人(空軍) 直屬機構[編輯]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中將局長一人(陸軍) 少將副局長一人 少將執行長 國防部電訊發展室 中將主任一人(陸軍) 少將副主任一人 國防部參謀本部資通電軍指揮部 中將指揮官一人(陸軍) 少將副指揮官一人(空軍) 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少將主任一人(空軍) 上校副主任一人 軍事機關[編輯] 負責執行軍隊指揮,軍事機關及其所屬部隊得編配參謀本部。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負責執行陸軍部隊指揮) 二級上將司令一人 中將副司令二人 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負責執行海軍部隊指揮) 二級上將司令一人 中將副司令二人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負責執行空軍部隊指揮) 二級上將司令一人 中將副司令二人 編配軍事機構[編輯] 國防部憲兵指揮部(負責執行憲兵部隊指揮) 中將指揮官一人 少將副指揮官一人 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負責執行後備部隊指揮) 中將指揮官一人 少將副指揮官一人 歷任參謀總長[編輯]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編輯] 以下列出歷任參謀總長:[8] 姓名 任期時間 備註 黃興(1874–1916) 1912年2月6日-1912年3月30日 南京臨時政府參謀部參謀總長。

1912年3月30日 未就任,1912年4月1日改為南京留守。

徐紹楨(1861–1936) 1912年4月1日-1912年4月5日 辭職,改倉場總督。

黎元洪(1864–1928) 1912年4月13日-1915年12月18日 中華民國臨時副總統遙領。

1913年12月10日,入北京到職。

馮國璋(1859–1919) 1915年12月18日-1916年3月23日 未就任,參謀次長唐在禮代。

段祺瑞(1865–1936) 1916年3月23日-1916年4月23日 王士珍(1861–1930) 1916年4月23日-1917年12月1日 蔭昌(1859–1928) 1917年12月1日-1919年1月11日 卸任後改任侍從武官長。

張懷芝(1862–1934) 1919年1月11日-1924年11月5日 1920年2月14日請假,由蔭昌兼署。

1920年4月20日回任。

李烈鈞(1882–1946) 1924年11月5日-1925年1月27日 未就任。

劉汝賢(1870–?) 1925年1月27日-1925年5月16日 參謀次長劉汝賢署。

楊森(1884–1977) 1925年5月16日-1926年1月9日 未就任。

參謀次長劉汝賢代。

劉汝賢 1926年1月9日-1926年7月22日 參謀次長劉汝賢署。

劉湘(1890–1938) 1926年7月22日-1927年6月20日 未就任。

1927年6月20日,參謀本部併入軍事部。

憲政時期[編輯] 任次 姓名 圖像 軍階 任期時間 備註 第1任 陳 誠(1898–1965) 陸軍 一級上將 1946年5月23日-1948年5月12日 任內晉陞一級上將,後擔任行政院院長、副總統 第2任 顧祝同(1893–1987) 陸軍 一級上將 1948年5月13日-1950年3月24日 兼國防部部長 第3任 周至柔(1899–1986) 空軍 一級上將 1950年3月25日-1954年6月30日 任內晉陞一級上將 第4任 桂永清(1901–1954) 海軍 一級上將 1954年7月1日-1954年8月12日 任內逝世,追晉一級上將 代理 彭孟緝(1908–1997) 陸軍 一級上將 1954年8月12日-1954年8月17日 第5任 1954年8月18日-1957年6月30日 第6任 王叔銘(1905–1998) 空軍 一級上將 1957年7月1日-1959年6月30日 任內晉陞一級上將 第7任 彭孟緝 陸軍 一級上將 1959年7月1日-1965年6月30日 任內晉陞一級上將 第8任 黎玉璽(1914–2003) 海軍 一級上將 1965年7月1日-1967年6月30日 第9任 高魁元(1907–2012) 陸軍 一級上將 1967年7月1日-1970年6月30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 第10任 賴名湯(1911–1984) 空軍 一級上將 1970年7月1日-1976年6月30日 第11任 宋長志(1916–2002) 海軍 一級上將 1976年7月1日-1981年11月30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 第12任 郝柏村(1919–2020) 陸軍 一級上將 1981年12月1日-1989年12月4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 第13任 陳燊齡(1924–2017) 空軍 一級上將 1989年12月5日-1991年12月4日 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第14任 劉和謙(1926–) 海軍 一級上將 1991年12月5日-1995年6月30日 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第15任 羅本立(1927–2018) 陸軍 一級上將 1995年7月1日-1998年3月4日 第16任 唐 飛(1932–) 空軍 一級上將 1998年3月5日-1999年1月31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 第17任 湯曜明(1940–2021) 陸軍 一級上將 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第1位非半山仔背景之臺灣本省人一級上將 第18任 李 傑(1940–) 海軍 一級上將 2002年2月1日-2004年5月19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 第19任 李天羽(1946–) 空軍 一級上將 2004年5月20日-2007年1月31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 第20任 霍守業(1943–) 陸軍 一級上將 2007年2月1日-2009年2月4日 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第21任 林鎮夷(1945–) 海軍 一級上將 2009年2月5日—2013年1月15日 現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第22任 嚴 明(1949–) 空軍 二級上將 2013年1月16日—2013年8月7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 第23任 高廣圻(1951–) 海軍 二級上將 2013年8月8日—2015年1月29日 後擔任國防部部長 第24任 嚴德發(1952–) 陸軍 二級上將 2015年1月30日—2016年11月30日 因阿帕契打卡案自請處分[9]成為中華民國國軍史上首位被記過的參謀總長[10]後擔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國防部部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第25任 邱國正(1953–) 陸軍 二級上將 2016年12月1日—2017年4月30日 中華民國國軍轉進臺灣後首位打破「軍種輪替」慣例的參謀總長現任國防部長 第26任 李喜明(1955–) 海軍 二級上將 2017年5月1日—2019年6月30日 降編二級上將缺後首位任期有滿兩年以上的參謀總長 第27任 沈一鳴(1957–2020) 空軍 一級上將 2019年7月1日—2020年1月2日 搭乘UH-60黑鷹直升機失事,任內因公殉職,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位殉職的參謀總長,亦為殉職最高階之軍事將領,追晉空軍一級上將[11] 代理 劉志斌(1962–) 海軍 二級上將 2020年1月2日-2020年1月15日 因時任參謀總長殉職,副參謀總長執行官自2020年1月2日代理至當月15日,後調任中華民國海軍司令 第28任 黃曙光(1957–) 海軍 二級上將 2020年1月16日-2021年6月30日 後擔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第29任 陳寶餘(1958–) 陸軍 二級上將 2021年7月1日-現任 歷任訓練總監(軍訓部長)、軍事參議院長[編輯] 任次 姓名 任期時間 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總監 第1任 何應欽(1890–1987) 1928年10月-1931年12月 第2任 李濟深(1885–1959) 1931年12月-1933年12月 第3任 朱培德(1889–1937) 1933年12月-1934年12月 第4任 唐生智(1889–1970) 1934年12月-1938年2月 第5任 白崇禧(1893–1966) 1938年2月-1946年5月 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 第1任 李宗仁(1891–1969) 1928年10月-1929年5月 第2任 唐生智 1929年5月-1931年3月 第3任 張景惠(1871–1959) 1931年3月-1931年12月 第4任 張翼鵬(1882–1944) 1931年12月-1934年12月 第5任 陳調元(1886–1943) 1934年12月-1943年12月 第6任 李濟深 1943年12月-1945年10月 第7任 龍雲(1884–1962) 1945年10月-1947年5月 歷代參謀總長旗[編輯] 1947-1950年的參謀總長旗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的參謀總長旗 歷任副參謀總長執行官[編輯] 任次 姓名 圖像 軍階  任期時間 備註 第1任 羅列(1907–1976) 陸軍 二級上將 1958年8月-1959年6月 第2任 馬紀壯(1912–1998) 海軍 二級上將 1959年7月-1965年1月 第3任 黎玉璽(1914–2003) 海軍 二級上將 1965年1月-1965年6月 第4任 羅列 陸軍 二級上將 1965年8月-1969年6月 再任 第5任 鄭為元(1913–1993) 陸軍 二級上將 1969年7月1日-1972年6月30日 第6任 王多年(1913–2004) 陸軍 二級上將 1972年7月1日-1977年3月31日 第7任 郝柏村(1919–2020) 陸軍 二級上將 1977年4月1日-1978年5月31日 升至參謀總長 第8任 馬安瀾(1916–2001) 陸軍 二級上將 1978年6月1日-1981年11月30日 代理 姚兆元(1918–2002) 空軍 二級上將 1978年12月1日-1982年1月4日 第9任 烏鉞(1915–2008) 空軍 二級上將 1982年1月5日-1983年5月15日 第10任 鄒堅(1921–2004) 海軍 二級上將 1983年5月16日-1986年6月38日 第11任 郭汝霖(1920–2009) 空軍 二級上將 1986年7月1日-1988年5月31日 第12任 蔣仲苓(1922–2015) 陸軍 二級上將 1988年6月1日-1989年12月4日 第13任 陳堅高(1921–2006) 陸軍 二級上將 1989年12月5日-1991年6月30日 第14任 黃幸強(1931–) 陸軍 二級上將 1991年7月1日-1993年7月4日 第15任 羅本立(1927–2018) 陸軍 二級上將 1993年7月5日-1995年6月30日 升至參謀總長 第16任 唐飛(1932–) 空軍 二級上將 1995年7月1日-1998年3月4日 升至參謀總長 代理 楊德智(1941–2019) 陸軍 二級上將 1998年3月5日-1998年3月31日 第17任 夏瀛洲(1939–) 空軍 二級上將 1998年4月1日-1999年2月28日 兼任三軍大學校長 第18任 王漢寧(1940–) 空軍 二級上將 1999年3月1日-2002年1月31日 第19任 朱凱生(1945–) 陸軍 二級上將 2002年2月1日-2004年5月19日 第20任 費鴻波(1944–) 海軍 二級上將 2004年5月20日-2005年5月31日 第21任 曾金陵(1947–) 陸軍 二級上將 2005年6月1日-2006年2月15日 第22任 趙世璋(1948–) 陸軍 二級上將 2006年2月16日-2007年1月31日 第23任 王立申(1946–) 海軍 二級上將 2007年2月1日-2007年5月20日 第24任 彭勝竹(1950–) 空軍 二級上將 2007年5月21日-2007年7月15日 第25任 吳達澎(1950–) 陸軍 二級上將 2007年7月16日-2011年5月15日 第26任 高廣圻(1951–) 海軍 二級上將 2011年5月16日-2012年8月31日 升至參謀總長 第27任 陳永康(1951–) 海軍 二級上將 2012年9月1日-2013年7月31日 第28任 嚴德發(1952–) 陸軍 二級上將 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5日 升至參謀總長 代理 李喜明(1955–) 海軍 中將 2013年8月16日-2013年8月31日 升至參謀總長 第29任 廖榮鑫(1955–) 空軍 二級上將 2013年9月1日—2015年1月29日 後擔任經濟部漢翔公司董事長 第30任 蒲澤春(1956–) 海軍 二級上將 2015年1月30日—2017年4月30日 第31任 陳寶餘(1958–) 陸軍 二級上將 2017年5月1日-2019年3月31日 升任參謀總長 第32任 劉志斌(1962–) 海軍 二級上將 2019年4月1日-2020年1月15日 2020年1月2日-15日代理參謀總長,現任海軍司令 第33任 徐衍璞(1961–) 陸軍 二級上將 2020年1月16日-2021年6月30日 轉任陸軍司令 第34任 梅家樹(1963–) 海軍 二級上將 2021年7月1日-現任 歷任總士官長[編輯] 任次 姓名 圖像 軍階 任期時間 備註 第1任 韓正宏 陸軍裝甲兵科 一等士官長 2017年7月19日-2020年1月2日 首位陸軍出身陸軍裝甲兵科第一位搭乘UH-60黑鷹直升機失事,任內因公殉職 第2任 潘文清 陸軍裝甲兵科 一等士官長 2020年2月4日-現任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沈起煒、徐光烈:《中國歷代職官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 ^2.02.1陳長河:〈國民黨政府參謀本部組織沿革概述〉,《歷史檔案》1988年第01期 ^3.03.13.23.33.43.53.63.73.8林炯如、傅紹昌、虞寶棠編著:《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ISBN7561711727 ^胡寶華:〈北洋政府參謀本部瑣憶〉,《文史精華》,2001年第11期 ^5.05.15.25.3劉鳳翰.《國民黨軍事制度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張建軍:〈民國北京政府參謀本部的內外人事與戰時指揮〉,《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02期 ^參謀本部.國防部.[2012-06-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3)(中文(臺灣)).  ^錢實甫編:《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下任國防部長人選是...參謀總長嚴德發呼聲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時報.2016-10-25 ^黃宇潔.阿帕契懲處層級達參謀總長 國軍史上首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VBS新聞網.2015-04-09 ^游凱翔.沈一鳴追晉一級上將2009年以來第一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20-01-03 外部連結[編輯]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國防部參謀本部組織法 國防部參謀本部處務規程 中華民國國防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中華民國主題 軍事主題 中華民國國防部 總參謀部 閱論編中華民國國防部所屬機關部本部單位戰略規劃司·資源規劃司·法律事務司·整合評估司·總督察長室·全民防衛動員室·國防採購室·政務辦公室·人事室·政風室·主計室部直屬機關全民防衛動員署·政治作戰局(漢聲廣播電台、復興廣播電台、軍聞社、青年日報社)·軍備局·軍醫局(三軍衛材供應處、三軍總醫院、國軍桃園·臺中·高雄·花蓮總醫院)·主計局參謀本部本部單位人事參謀次長室·情報參謀次長室·作戰及計畫參謀次長室·後勤參謀次長室·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室·訓練參謀次長室直屬機關軍事情報局·電訊發展室·資通電軍指揮部·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編配機關後備指揮部·憲兵指揮部軍種司令部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研究機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行政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公設財團法人)所屬學校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官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陸軍專科學校·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國防部大直非營利幼兒園 閱論編中華民國軍事國防組織架構 總統(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安全局)-行政院-國防部(國軍) 國防機關國防部直屬機關 軍醫局 軍備局 主計局 政治作戰局 國防部研究機構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行政法人) 國防安全研究院(公設財團法人) 參謀本部直屬機構 軍事情報局 電訊發展室 資通電軍指揮部 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編配參謀本部軍事機構 憲兵指揮部 後備指揮部 軍事機關 陸軍司令部(陸軍 航空特戰指揮部) 海軍司令部(海軍 陸戰隊) 空軍司令部(空軍 防空暨飛彈指揮部) 軍事學校及訓練機構大專院校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管理學院、理工學院) 國防醫學院 陸軍軍官學校 海軍軍官學校 空軍軍官學校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陸軍專科學校 中等學校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兵科訓練機構國防部 國防部政治作戰教育訓練中心 國防大學國防管理教育訓練中心 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 陸軍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 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 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海軍 海軍陸戰隊學校 海軍技術學校 空軍 空軍軍官學校飛行訓練指揮部 憲兵 憲兵訓練中心 後備 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 相關機關情報與特勤機關 國家安全局 執法機構 警政署(警察) 海巡署(海巡) 消防署(消防) 其他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內政部 空勤總隊 移民署 軍事制度軍事法規 軍事審判法 陸海空軍刑法 法律服務 北部地區法律服務中心 南部區法律服務中心 (戰時或戡亂時,由法服中心與法制官轉成立軍事法院) 兵役 徵兵規則 全募兵制 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 替代役 一般替代役 國防役 研發替代役 產業訓儲替代役 人事 軍階 軍服 勳章 改革 精進士官制度 精實案 精進案 精粹案 勇固案(中止) 其他 國軍英雄館 三軍儀隊 國防報告書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中華民國軍旗列表 軍事活動 演習(萬安演習 漢光演習 同心演習) 閱兵(國慶閱兵) 海外活動 敦睦艦隊 國防工業 中華民國國防工業 軍事史 民國軍閥 國民革命軍 國共內戰 中德合作 德國軍事顧問團 中國抗日戰爭 臺灣海峽危機 駐臺美軍(美軍顧問團、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 國光計畫 白團 榮譽國民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相關戰役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 張勳復辟 第一次世界大戰 護法戰爭 北伐戰爭 寧漢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蔣桂戰爭 中東路戰爭 中原大戰 康藏邊界糾紛 哈密暴動 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 柯爾克孜叛亂 熱河抗戰 長城抗戰 蘇聯入侵新疆 婼羌暴動 綏遠抗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伊寧事變 第二次國共內戰 韓戰 越南戰爭 相關議題 臺海現狀 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 海峽中線 臺灣問題 兩岸關係 臺海危機 臺海飛彈危機 臺美安全合作 美國對臺軍售(列表) 外軍協防(美、日) 參見:中華民國國軍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中華民國歷史 ·中國軍事史 ·中國戰爭列表 ·中華民國上將列表人物模板:中華民國一級上將 ·中華民國現役二級上將 ·中華民國現役陸軍中將 ·中華民國現役海軍中將 ·中華民國現役空軍中將三軍模板: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空軍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國防部參謀本部&oldid=69025508」 分類: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參謀本部總參謀部中華民國軍事組織隱藏分類: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自2020年3月維基百科來源清理自2020年3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擴充中的條目所有擴充中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