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罗马化:Sibir)是乌拉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之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积1276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亚北部。

西伯利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坐标:60°0′N105°0′E/60.000°N105.000°E/60.000;105.000 西伯利亚Сибирь Region        西伯利亚联邦管区        地理上的西伯利亚        北亚 国家  俄罗斯 地区 北亚 接壤 西:乌拉山脉北:北冰洋东:太平洋南:哈萨克、蒙古、中国、朝鲜 最高点 克柳切夫火山  - 海拔 4,649 m(15,253ft) 面积 13,100,000 km²(5,057,938 mi²) 人口 40,000,000(2010) 人口密度 3 /km²(8 /mi²) 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罗马化:Sibir)是乌拉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之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积1276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亚北部。

现属俄罗斯,相当于该国领土总面积的75%。

西伯利亚气候严寒,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5 °C[1],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被用作流放犯人的地方。

目录 1名称 2历史 3自然地理 3.1气候 3.2地形与资源 3.3人口 4行政区划 5参考文献 6外部链接 7参见 名称[编辑] 西伯利亚此名称可能来自西伯利亚鞑靼语,意思就是“沉睡之地”(SibIr)。

西伯利亚鞑靼人以此为国家名称建立西伯利亚汗国,后来被莫斯科大公国征服,西伯利亚此名词进入了俄语。

也有说法为“鲜卑利亚”,来自鲜卑。

亦有一个解释,西伯利亚被解作昔班的地方,因为他的封地位于西伯利亚。

又有一说,沙俄以锡伯族的族名创造北亚的新地名。

而在中国古地图上,西伯利亚被称为罗荒野。

历史[编辑] 主条目:西伯利亚历史 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

当时西伯利亚的气候比现在温和得多,而且当时的水位比较低。

现时的白令海峡,当年有一条陆桥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

现时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人口都是通过这条陆桥从西伯利亚来到美洲的。

西伯利亚亦是古代不少强悍民族的摇篮。

匈奴、鲜卑、突厥、柔然等等各种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

东斯拉夫人前往西伯利亚旅行可追溯至11、12世纪。

根据基辅罗斯历史书往年记事记载:当时诺夫哥罗德人与西伯利亚猎人建立贸易关系,最远到达叶尼塞河。

至于西伯利亚的现代发展始于16世纪后期。

最初从西边入侵西伯利亚的不是俄国正规军,而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雇佣军。

1558年,因为乌拉山脉以西的毛皮日渐减少,沙皇伊凡雷帝授权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率哥萨克在乌拉山脉以东开发商栈,攫取当地丰富的毛皮资源。

1572年,在西伯利亚中部的半游牧国家西伯利亚汗国拒绝以毛皮向俄国朝贡,这成了俄国进攻西伯利亚的理由。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次征服的起因是当地俄罗斯的居民点经常受到原住民的骚扰。

哥萨克领袖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在1578年(明万历六年)10月开始东侵。

几年内,叶尔马克等征服了库臣汗国,平定了西伯利亚西部。

其后叶尔马克在进攻西伯利亚汗国时阵亡,然而西伯利亚汗国仍在1598年被俄国灭亡。

之后俄国人继续东进,1636年(明崇祯九年)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这个地区成为了俄国人的领土,至此俄罗斯亦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当俄国的势力接近清朝领土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五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两国边界。

晚清衰败以后,沙皇俄罗斯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北、乌苏里江东、库页岛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罗斯,中国还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资源和出海口。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白军在西伯利亚独立,成立远东共和国。

然而随着布尔什维克势力日增,俄国远东共和国在1922年改组成为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并于同年被苏联合并。

1944年,唐努乌梁海被并入苏联,成为图瓦共和国。

西伯利亚由于其荒凉,历史上一直是沙俄和苏联政府流放罪犯的地方。

自然地理[编辑] 气候[编辑]     极地    苔原    高山苔原    北方针叶林    山区云雾林    温带阔叶林    温带草原    干草原 气候上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是西伯利亚的纬度很高,气温非常低,这些都是西伯利亚的发展及人口增长的障碍。

西伯利亚的冬天很长,其中月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月份至少有7个,每年1月时更加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同时成为影响整个欧亚大陆冬季季候风的主要发原地。

在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都会完全被冰雪所封锁。

在奥伊米亚康曾经有过摄氏零下71.2度的低温记录,是现时人类居住的地点中所录得的最低气温。

在这低温之下,所有的江河湖泊都会全部结冰。

西伯利亚最大城市新西伯利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C(°F) −12.2(10.0) −10.3(13.5) −2.6(27.3) 8.1(46.6) 17.5(63.5) 24.0(75.2) 25.7(78.3) 22.2(72.0) 16.6(61.9) 6.8(44.2) −2.9(26.8) −8.9(16.0) 7.0(44.6) 日均气温°C(°F) −16.2(2.8) −14.7(5.5) −7.2(19.0) 3.2(37.8) 11.6(52.9) 18.2(64.8) 20.2(68.4) 17.0(62.6) 11.5(52.7) 3.4(38.1) −6(21) −12.7(9.1) 2.4(36.3) 平均低温°C(°F) −20.1(−4.2) −19.1(−2.4) −11.8(10.8) −1.7(28.9) 5.6(42.1) 12.3(54.1) 14.7(58.5) 11.7(53.1) 6.4(43.5) 0.0(32.0) −9.1(15.6) −16.4(2.5) −2.3(27.9)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19(0.7) 14(0.6) 15(0.6) 24(0.9) 36(1.4) 58(2.3) 72(2.8) 66(2.6) 44(1.7) 38(1.5) 32(1.3) 24(0.9) 442(17.4) 数据来源:[2] 奥伊米亚康(曾经录到零下60度以下低温)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C(°F) −16.6(2.1) −15.3(4.5) 2.0(35.6) 11.7(53.1) 26.2(79.2) 31.1(88.0) 34.6(94.3) 32.9(91.2) 23.7(74.7) 11.0(51.8) −2.1(28.2) −6.5(20.3) 34.6(94.3) 平均高温°C(°F) −42.5(−44.5) −35.4(−31.7) −20.8(−5.4) −3.7(25.3) 9.1(48.4) 20.0(68.0) 22.7(72.9) 18.2(64.8) 8.9(48.0) −9.2(15.4) −30.7(−23.3) −42(−44) −8.8(16.2) 日均气温°C(°F) −46.4(−51.5) −42(−44) −31.2(−24.2) −13.6(7.5) 2.7(36.9) 12.6(54.7) 14.9(58.8) 10.3(50.5) 2.3(36.1) −14.8(5.4) −35.2(−31.4) −45.5(−49.9) −16(3) 平均低温°C(°F) −50(−58) −47.3(−53.1) −40(−40) −23.9(−11.0) −4.7(23.5) 4.0(39.2) 6.2(43.2) 2.6(36.7) −3.7(25.3) −20.4(−4.7) −39.3(−38.7) −48.8(−55.8) −22.1(−7.8) 历史最低温°C(°F) −65.4(−85.7) −67.7(−89.9) −60.6(−77.1) −46.4(−51.5) −28.9(−20.0) −9.7(14.5) −9.3(15.3) −17.1(1.2) −25.3(−13.5) −47.6(−53.7) −58.5(−73.3) −62.8(−81.0) −67.7(−89.9)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6(0.2) 7(0.3) 5(0.2) 6(0.2) 13(0.5) 34(1.3) 45(1.8) 39(1.5) 23(0.9) 14(0.6) 12(0.5) 8(0.3) 212(8.3) 平均降水天数(≥0.1mm) 12 10 8 5 12 12 12 12 10 11 15 12 131 月均日照时数 27.9 115.8 223.2 267.0 260.4 267.0 272.8 213.9 141.0 74.4 42.0 3.1 1,908.5 数据来源1:ПогодаиКлимат,[3] 数据来源2:Climate&Temperature(precipitationdaysandsunshinehours)[4] 地形与资源[编辑] 西伯利亚虎 西伯利亚河流与荒野 沼泽针叶林 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西伯利亚有非常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大量油田、茂盛的森林及位于西伯利亚西南部的大草原。

西伯利亚大致可以分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及中西伯利亚高原两部分。

这广大面积的土地大多数都是沼泽,并不适合耕种;其他非沼泽的地方,以一年的一大半被冰遮蔽了的土地,以泰加森林的针叶树为中心的森林带很广阔。

但是近年由于开发的过度,使环境破坏成为问题。

极北地区被称为冻原带,终年被永久冻土所遮蔽。

在西伯利亚有即将灭绝的西伯利亚虎,即东北虎。

它们主要在泰加森林生活。

这个森林亦是很多野生生物生活的地方。

西伯利亚有以下湖泊及河流: 阿纳巴尔河 安加拉河 因迪吉尔卡河 额尔齐斯河 科雷马河 贝加尔湖 勒拿河 下通古斯河 新西伯利亚水库 鄂毕河 波皮盖河 石泉通古斯河 上安加拉河 乌布苏湖 亚纳河 叶尼塞河 并有以下山脉: 阿尔泰山脉 阿纳德尔山脉 贝加尔山脉 哈马尔达班山脉 切尔斯基山脉 朱格朱尔山脉 格达山脉 科尔亚克山脉 萨彦岭 唐努乌拉山脉 乌拉山脉 维科扬斯克山脉 雅布洛诺夫山脉 人口[编辑] 西伯利亚主要城市 20世纪人口增长趋势 西伯利亚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3人。

然而当地的居民大多数都是俄罗斯族及乌克兰人等外来民族。

俄罗斯族源自数千年前东欧的斯拉夫人。

西伯利亚最早的居民是通古斯族群(鄂温克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部落族群,如布里亚特人、图瓦人和雅库特人。

他们的后裔现在仍然生活在那里。

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埃文基人、楚科奇族、科里亚克族及尤卡吉尔人。

70%的西伯利亚人都是住在城市的,住在小型的单位。

而大多数住在郊外地区的人,生活较为简单,并居住在大型的木屋。

新西伯利亚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人口达150万人。

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及鄂木斯克是较旧的城市。

行政区划[编辑] 西伯利亚的南部与中国及蒙古接壤。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乌拉尔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的萨哈共和国三部分。

历史上,整个远东联邦区其实都算是西伯利亚一部分。

现时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以下各个部分: 阿尔泰共和国,首府—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 萨哈共和国,首府—雅库茨克 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 哈卡斯共和国,首府—阿巴坎 阿尔泰边疆区,首府—巴尔瑙尔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伊尔库茨克州,行政首府—伊尔库茨克 克麦罗沃州,首府—克麦罗沃 新西伯利亚州,行政首府—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州,行政首府—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州,行政首府—托木斯克 赤塔州,行政首府—赤塔 主要城市包括: 伊尔库次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俄罗斯第三大城市。

鄂木斯克 托木斯克 参考文献[编辑] ^ArcticOscillationandPolarVortexAnalysisandForecasts.AtmosphericandEnvironmentalResearch,VeriskAnalytics.[20May2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ГидрометцентрРоссии.[8January20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7)(俄语).  ^—ПогодаиКлимат.RetrievedFebruary4,2013. ^OymyakonClimateGuidetotheAverageWeather&TemperatureswithGraphsElucidatingSunshineandRainfallData&InformationaboutWindSpeeds&Humidity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5-26..RetrievedNovember5,2011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导游上的相关旅行指南:西伯利亚 Novosibirsk:thecenterofSiber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сибирь-инфо.р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ロシア人のシベリア征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出羽弘(日文) 参见[编辑] 俄罗斯主题 亚洲主题 地理学主题 鲜卑 西伯利亚铁路 俄罗斯航空593号班机空难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1939827w(data) GND:4054780-2 LCCN:nb2018020107 NARA:10045597 NKC:ge130802 NNL:000748453 SUDOC:027333752 VIAF:31673288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西伯利亚&oldid=69503405” 分类:西伯利亚俄罗斯地理隐藏分类:含有非数字formatnum参数的页面CS1含有俄语文本(ru)CS1俄语来源(ru)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含有俄语的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N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大马简体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页面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导游 其他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Kotava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БуряадCatalàНохчийнČeštinaKaszëbscziСловѣньскъ/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FryskGaeilgeGalegoAvañe'ẽ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Hornjoserbsce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LatinaLëtzebuergeschЛезги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ombard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КырыкмарыBahasaMelayuMirandésမြန်မာဘာသာ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Papiamentu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тыла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est-Vlams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