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以突發性心臟病,於下午11時50分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9歲 :133-134。

中華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4月29日,蔣經國午飯後,奉接宋美齡手諭一封:「 ... 宋美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宋美齡SoongMay-ling 中華民國第1任第一夫人任期1950年3月1日-1975年4月5日繼任劉期純任期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前任首任繼任郭德潔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夫人任期1943年8月1日-1948年5月19日前任懸空[註1]繼任廢止任期1928年10月10日-1931年12月14日前任懸空[註2]繼任懸空[註3]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1-2屆立法委員任期1928年11月7日-1933年1月12日指定蔣中正 個人資料別名蔣宋美齡女士、蔣夫人出生(1897-03-04)1897年3月4日( 大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二日)[1][2] 大清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逝世2003年10月24日(2003歲-10-24)(106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墓地 美國芬克里夫墓園威斯特徹斯特郡國籍 大清(189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2003年)政黨 中國國民黨其他政黨共和黨配偶蔣中正(1927年結婚;1975年逝世)親屬宋靄齡(大姐)宋慶齡(二姐)宋子文(大哥)宋子良(大弟)宋子安(二弟)孔祥熙(大姐夫)孫中山(二姐夫)兒女蔣經國(繼子)蔣緯國(養子)父母宋嘉澍(父)倪桂珍(母)學歷衛斯理安學院衛斯理學院文學士宗教信仰基督新教循道宗獲獎軍事背景效忠 中華民國服役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服役時間1936軍階文職人員占中將缺參戰中國抗日戰爭 宋美齡(1897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籍貫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尊稱為蔣夫人,中華民國政治家,前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總裁及第1-5屆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第二任妻子,前國民黨主席及第6、7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之繼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及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指導會指導長、天主教輔仁大學董事長及名譽董事長,同時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與振興醫院的創辦人,對近代中國歷史及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影響深遠,在中華民國有永遠的第一夫人之稱。

目次 1早年經歷 1.1童年在中國 1.2青年在美國就學(10歲-19歲) 1.3學成回國 2中年前期(29-52歲)經歷 2.1與蔣中正結婚(29歲) 2.2西安事變(38歲) 2.3抗戰時期和中美關係 2.3.1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 2.3.2赴美國國會演講 2.3.3《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2.3.4出席開羅會議 2.4國共內戰在華時期 2.5國共內戰在美時期 3中年後期經歷 3.1赴美國就醫 3.2與蔣介石居住台灣 4晚年經歷 4.1孀居美國 4.2短暫回流 4.2.1蔣經國過世 4.3重回美國及晚年 4.3.1返台探視病危的孔令偉 4.3.2在美國紐約逝世(106歲) 5家族 6身後各界反應 6.1 中華民國 6.2 中華人民共和國 6.3 美國 7評價 7.1自評 7.2輿論 8不當取得中華民國財產 9逸聞 10著作 11榮譽 12參見 13影視形象 13.1電影 13.2電視劇 13.3音樂劇 14參考文獻 14.1註釋 14.2引用 15相關書籍 16外部連結 早年經歷[編輯] 童年在中國[編輯] 1898年3月4日(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二日),宋美齡出生於大清國上海浦東川沙鎮(內史第),位在浦東川沙鎮蘭芬堂七十四弄一號。

宋美齡籍貫海南,父親宋嘉澍即在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文昌市昌灑鎮)人,曾擔任美南監理會(今衛理公會)牧師,後經營出版業,以印刷和批發《聖經》致富[3]:16。

母親倪桂珍,她的父親倪韞山是基督教聖公會上海倫敦會天安堂牧師,為上海名門望族。

宋美齡在六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兩位姐姐宋靄齡、宋慶齡分別比她年長9歲和5歲,哥哥宋子文比她年長4歲,兩位弟弟宋子良、宋子安則分別比她年幼1歲和8歲。

1903年,宋美齡就讀上海三一堂女塾。

宋美齡在美國學習時留影,1910年 青年在美國就學(10歲-19歲)[編輯] 1908年,宋美齡與宋慶齡同赴美國留學,先後在紐澤西州薩米特鎮以及喬治亞州梅肯皮德蒙特學院、衛斯理安學院就讀。

1912年,進入麻薩諸塞州衛斯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4]:187[5]。

學成回國[編輯] 1917年,回到中國。

1918年,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擔任英語教師。

她積極參加基督教女青年會活動,並且是全國電影審查委員會成員[3]:70。

後任上海工部局兒童勞工工作委員會秘書。

她長得漂亮,有教養,有錢盛裝打扮[3]:70。

1922年,蔣中正與宋美齡在上海見面。

宋美齡和蔣中正初次見面是在宋慶齡家裡,當時孫中山一家正在廣州;蔣似乎對宋美齡一見傾心[3]:72。

蔣便追求宋。

蔣中正曾贊成孫同宋慶齡結婚,見到宋美齡後不久,蔣就自己打算同宋美齡結婚之心事,向孫徵求意見;孫認為宋美齡接受之可能性小,並且力勸蔣不要操之過急,使蔣大為吃驚[3]:72。

由於蔣已婚,並信仰佛教,倪桂珍強烈反對他們交往,要蔣先與所有妻子、侍妾解除婚約,才答應他們交往。

蔣向宋美齡求婚時,宋家反對,因為蔣中正不是基督徒;宋家堅持,蔣要娶宋美齡就必須信基督教,蔣答應與宋美齡結婚後認真研讀《聖經》,宋家同意[3]:16。

1926年7月9日,蔣就任中國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6]:12。

1927年12月1日,蔣中正和宋美齡舉行婚禮 中年前期(29-52歲)經歷[編輯] 與蔣中正結婚(29歲)[編輯] 1927年9月28日、29日、30日,蔣一連三天在《申報》刊登「毛氏髮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7],聲明與毛福梅、姚冶誠、陳潔如等妻妾脫離關係。

1927年4月12日,蔣進駐上海,向宋求婚。

12月1日,蔣與宋於上海結婚[6]:14。

結婚儀式先後於上海西摩路(今陝西北路)369號宋家和靜安寺路戈登路口大華飯店舉行[8]:187。

其時有報紙在標題上一語雙關稱蔣宋聯姻為「(蔣)中(正)(宋)美(齡)合作」[8]:188。

婚禮分兩次進行:先在宋宅會客廳舉行西式婚禮,後在戈登路大華飯店出席中式婚禮。

1930年,在宋促使下,蔣在上海虹口崑山路景林堂正式接受洗禮,成為新教基督徒。

1931年10月26日,《時代雜誌》美國版封面人物為蔣宋夫婦。

1934年,國民政府在蔣宋主導下開始推行「新生活運動」,宣傳新政內容;秋天,隨蔣作1個月西北考察。

1936年11月9日,宋擔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祕會長,為了組建中國空軍,她在向外國採購飛機、聘請外國顧問等問題上,發揮了自己的外交才能。

此外,她還把許多時間花在有關航空理論和飛機設計的學習上。

日後被空軍譽為「中國空軍之母」,對中國空軍現代化貢獻重大。

1937年,蔣授權宋掌握空軍;宋聘請陳納德將軍整頓中國空軍。

西安事變(38歲)[編輯] 主條目: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楊虎城與張學良在西安扣押蔣,進行「兵諫」,發生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

當時,宋正在上海養病,急忙趕返南京與政府人員商議解救辦法,宋竭力主張以和平方法營救蔣。

12月15日,她與宋子文飛往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談判,最後順利達成協議。

12月25日下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宋等人飛離西安。

抗戰時期和中美關係[編輯] 蔣介石在國家大事上最親信宋美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曾幾次作為蔣個人使者到美國;她的魅力和風度使她成為國際名人,而且往往能把蔣比較生硬之形象沖淡一些[3]:16-17。

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編輯] 《良友畫報》136期:中國空軍副總司令宋美齡 1938年,宋出版《戰爭與和平通訊》;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為全國婦運最高指導機關。

美國《時代周刊》把蔣宋作為1938年第一期封面人物,評選他倆為1937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並指出「1937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國家是中國。

在陸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國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

尤其是在上海,中國軍隊連續13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進。

在這個關鍵時刻,領導這個國家的是一位最能幹的領導人蔣中正和他的傑出夫人宋美齡。

」 戰時,她為國軍縫製軍服以及在醫院探望國軍照片,成功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

蔣中正、宋美齡夫婦與史迪威中將於緬甸,1942年 宋美齡於美國國會發表演說 1943年宋美齡於美國母校衛斯理學院發表演說之宣傳海報 赴美國國會演講[編輯] 蔣與宋美齡,1943年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美國加入太平洋戰爭。

美國從此對中國艱苦抗戰的英勇表現產生由衷敬意。

他們把這種敬意集中表達在對宋美齡的歡迎上。

由於宋美齡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背景,美國人覺得這是自己國家培養出來的高雅人才,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

因此,美國一時掀起「宋美齡熱」。

1942年,宋秘密離開重慶,飛往紐約治病,訪問母校衛斯理學院;暗中謀求美國援助。

為了使美國更支持和同情中國抗日戰爭,1943年2月,宋作為蔣之特使訪問美國,成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埃莉諾·羅斯福貴賓,三度訪問白宮,在白宮住了11天。

她儀態高雅、言談適度,贏得羅斯福夫婦敬佩。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並且她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也是繼荷蘭女王之後,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者的第二位女性。

宋美齡演說呼籲美國各界支持中國抗戰,內容勸說美國將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到日本對中國侵略,為中國贏得美國同情。

隨後,宋又去美國各地發表演說,傳播媒介大量報導她的行涵,許多雜誌以她的肖像作為封面。

她所到之處,人們鼓掌歡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總計超過25萬人聽過她演說。

美國國會更順勢廢除實行已有60年惡名昭彰的「排華法案」,提高美國華人地位。

《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編輯] 3月1日,宋美齡首次單獨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這也是她第三次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前兩次是和蔣中正共同被選為封面人物,其中有一次是1937年和蔣中正共同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

接著,宋美齡又訪問加拿大,擴大中國抗戰的國際影響。

出席開羅會議[編輯] 1943年11月,蔣宋出席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宋美齡穿梭於蔣中正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之間,充分顯示外交才幹。

由於蔣不會說英文,居中翻譯協調的工作全部由宋負責,羅斯福事後說:「我對蔣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現在想想,我對蔣先生的認識,幾乎全部是透過他的夫人。

」事後,邱吉爾對羅斯福說:「這位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 國共內戰在華時期[編輯] 1946年10月21日,蔣(中)與宋美齡(左)巡視台灣,背景是C-47美齡號 1945年9月5日,宋美齡自美國返中國抵達重慶[9]:7817。

9月26日,宋美齡受任為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9]:7840。

1946年,為調停國共衝突,美國派遣特使馬歇爾抵華,接受蔣中正夫婦招待,由於接受西方教育,宋與馬歇爾在各方面交流反應,引起民情不同的中國人及部分美國人批評。

7月14日,宋美齡與蔣中正由南京飛往廬山牯嶺避暑[9]:8104。

10月21日,宋美齡與蔣中正由南京飛抵台灣,國民政府總務局長陳希曾、軍務局長俞濟時、秘書沈昌煥隨行[9]:8187。

此為蔣夫婦首次造訪該地,參加「台灣光復一周年紀念」活動。

1947年4月23日,宋美齡受聘為世界婦女公民協會名譽主席[9]:8341。

4月26日,國際母親大會在巴黎揭幕,宋美齡任榮譽主席[9]:8342。

戰後,宋美齡姐夫孔家與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團在政治默許下,在貿易特許權、金融等上下其手,被許多近代史研究者認為是導致當時中國國民黨形象敗壞主因之一。

台灣公視「世紀宋美齡」第二集「奮起與挫敗」中,曾描述宋美齡親人孔宋家族以權勢謀私利。

1948年10月1日,上海發生「揚子公司案」,該公司經理孔令侃(孔祥熙之子)囤積大批汽車、鋼鐵、棉紗,蔣經國迫於輿論之壓力而將其拘留;是日,宋美齡乘「美齡號」專機自南京飛赴上海親自為之調解[9]:8687。

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打到宋美齡姨甥孔令侃,但在宋干預下,蔣特地發一封電報給當時上海市長吳國楨處理此事,露出內心掙扎[10]。

國共內戰在美時期[編輯] 1948年底,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一路失守,蔣爭取美國對他再次支持。

11月28日,宋美齡飛往美國,商洽美援[6]:57。

12月3日,會晤馬歇爾,12月10日會晤杜魯門[11]:230。

蔣同意宋美齡直接尋求美國政府援助,且提示與美方商談時,可明白傳達其個人進退之態度[12]:116-117然而被美國總統杜魯門冷淡處理,在美國無能為力。

12月26日,蔣函電宋美齡,告知政局恐即有變化,希望其儘速返國:「其關係在桂派而不在共匪也」[13]:27-28。

12月27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稱蔣介石努力黨國多年艱苦,決不可輕言辭職,不負責任;再者,奉化絕非安全居住之所,免得受人暗算,廣東、台灣似較相宜,請轉告[14]:70。

12月2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稱蔣介石在南京如不能維持,則須赴台灣或廣州,決不能回鄉;孫中山革命數次失敗而後竟得成功,我等為四萬萬人民及將來國民計算,只能抵抗到底,不惜任何犧牲;如下野回鄉,對內不能行使政權,對外不能代表國家,無法繼續革命,而對不起孫中山,故宋美齡絕對反對,現在只能決心克服困難[14]:71。

1949年1月21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稱蔣介石此次返鄉,對其之康健與安全甚為憂慮,衹要蔣介石之安全能保全,他們仍可繼續為國家努力奮鬥;希望蔣經國即日赴鄉婉勸蔣介石務必同來加拿大暫住,宋當與他們在加拿大晤面會商一切,盼望速電覆宋[14]:78。

3月24日,宋美齡派人帶消息給蔣經國,謂「美國對華政策有轉變之趨向」[15]:172。

中年後期經歷[編輯] 蔣中正(左)與宋美齡(右)攝於台灣,1950年1月 晚年蔣中正與宋美齡 1960年6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左)訪問台北,與蔣中正(右)、宋美齡(中)合影,圖後為美國駐華大使莊萊德。

飛虎隊所拍攝的宋美齡,1965年 1950年1月13日,宋美齡自美國返國[6]:63。

基於宗教信仰與認知,宋反對共產主義,反對中國共產黨,支持「反共復國」,並創辦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華興育幼院等。

赴美國就醫[編輯] 1952年8月,宋赴美國就醫[6]:71。

1953年10月,宋美齡受任為中央婦女工作會指導長[6]:75。

1954年10月,宋美齡自美國返回台灣[6]:79。

與蔣介石居住台灣[編輯] 1964年10月13日,宋美齡為推動高關懷青少年的輔導與教育工作,於彰化市設立臺灣省立彰化進德實驗中學,後來持續演變成現今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65年8月,宋美齡飛美國訪問[6]:110。

1967年,擔任在台復校的天主教輔仁大學董事長。

1970年起,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漸漸發生變化,1971年10月25日的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文,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而在聯合國組織中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4年3月,蔣中正與宋美齡設宴餞別即將卸任離華美國大使馬康衛夫婦[6]:131。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以突發性心臟病,於下午11時50分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9歲[6]:133-134。

中華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

4月29日,蔣經國午飯後,奉接宋美齡手諭一封:「經國:今天又屆你的生辰,往年我都為你設席與人共聚,一享天倫之樂。

此次自父親撤手離你我之後,我們再也無此興緻作任何怡宴之擧。

今晨我特別起得早,為你禱告,祈求上帝給你智慧健康和毅力,並特別賜福予你,這是我今年以此為壽。

母字。

」[16]:20同年,蔣經國接掌中國國民黨主席,接掌黨政軍大權。

晚年經歷[編輯] 孀居美國[編輯] 1975年9月16日,宋搭乘中美號專機赴美,行前發表〈書勉全體國人〉,全文3,000多字:「近數年來,余迭遭家人喪故,先是姊夫庸之兄去世,子安弟、子文兄相繼溘逝,前年靄齡大姊在美病篤,其時總統多感不適,致遲遲未行,迨趕往則姊已彌留,無從訣別,手足之情,無可補贖,遺憾良深,國難家憂,接踵而至;兩年前,余亦積漸染疾,但不遑自顧,蓋因總統身體違和,醫護恐稍有怠忽,衷心時刻不寧。

……如是幾近兩年,不意終於捨我而去,而余本身在長期強撐堅忍、勉抑悲痛之餘,及今頓感身心俱乏,憬覺確已罹疾,亟需醫理。

……當茲小別,特抒所懷,敬致余由衷的感謝。

……」[17]:72 1979年,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後,宋在美國仍堅持反共復國。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去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曾向宋美齡發訃聞,希望她能到北京祭拜二姊,宋拒絕請求。

最終,宋美齡並未出席喪禮。

1982年7月,中共統戰部長廖承志致信蔣經國,呼籲兩岸展開和談,「相逢一笑泯恩仇」。

8月17日,宋在決策幕僚協助下,透過中央社發表「給廖承志公開函」。

1984年2月16日,為勸告鄧穎超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曾發表「致鄧穎超公開函」。

1985年1月29日,宋美齡密電蔣經國,建議蔣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針對《中英聯合聲明》發布一單邊性鄭重聲明,在1997後允許英國託管香港三十年。

蔣經國並未採納此建議。

[18] 短暫回流[編輯] 1986年,宋美齡返台,參與出席蔣公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上台發言說出「我只希望,讓三民主義的光輝,普照大陸」。

並發表「我將再起」演說:「二十九年(1940年)戰況正趨激烈,而國際局勢益見陰霾之時,美齡亦不時振筆為文,以期鼓舞純正的愛國思想,並建立堅強無比的信心,這些文字,經合刊成書,題名為〈我將再起〉。

先總統還特別寫了一篇序文,肯定『中國將必從它的許多艱難困苦中,崛起而為一強大的國家。

』但也同時提醒國人:『只有拿出堅忍不拔的勇氣向前邁進,我們才能使一個新的中國屹立於世。

』」[19]引起臺北政壇議論。

蔣經國過世[編輯] 1988年,蔣經國過世,享年78歲。

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中國國民黨擬推李登輝代理黨主席之前,宋致函當時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表達異議,認為此事不宜過急。

7月,中國國民黨十三全黨代表大會通過李登輝總統為黨主席。

是她在台灣公開政治場合最後一次發表演說,蔣家在台灣四十年統治亦正式結束。

重回美國及晚年[編輯] 1991年9月21日,宋美齡搭中華航空波音747SP專機再次赴美國長期休養[20],她從官邸帶走大批行李共100多箱。

由於赴美時是持「元首通行證」離境,曾引起批評,中華民國外交部於1994年9月7日「主動說明行政院已『專案核准』要給宋一本「外交護照」;承認過去讓宋持用「元首通行證」免驗出關不正確[21]。

赴美後,宋美齡由外甥女孔令儀照顧,深居簡出,幾乎不接受外人拜訪[22]。

返台探視病危的孔令偉[編輯] 1994年9月10日清晨,宋美齡從美國紐約返台探視她病危的外甥女孔令偉,蔣孝勇亦陪同回台[21]。

9月19日回美國,此後不再回過台灣,長居紐約。

1995年7月26日,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週年,宋接受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鮑伯·杜爾及參議員賽蒙(英語:PaulSimon(politician)),分別代表共和黨及民主黨邀請,出席美國國會為她舉行之盛大致敬會,以表彰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中美關係所做貢獻[22]。

2000年1月1日,紐約世界日報藝廊舉辦「蔣夫人暨書畫名家跨世紀千禧聯展」,蔣夫人親自前往賞畫。

2001年10月23日,張學良葬禮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蔣夫人派辜嚴倬雲代表致祭。

2002年3月25日,在紐約寓所歡度104歲生日,接見程建人夫婦等賀客。

孔令儀透露,已在紐約上州芬克裡芙墓園備好蔣夫人室內墓地,遺體不回台灣。

2003年3月14日,蔣夫人105歲生日,駐美代表程建人代表陳水扁總統到紐約寓所祝壽,夫人因感冒甫出院,未接見訪客。

在美國紐約逝世(106歲)[編輯] 2003年10月24日美國東岸時間晚上11時17分,宋美齡於紐約曼哈頓寓所逝世,享嵩壽106歲,葬於芬克里夫墓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10]。

家族[編輯] 她的兩位姊夫分別是孔祥熙和孫中山。

其曾孫蔣友柏於長女出生甫滿月,便與其妻女赴美與宋美齡女士聚會,並由其命名為「得曦」(是時家族字輩排行至「得」),且與其拍照。

蔣友柏回國後曾回憶曾祖母時說到見其玄孫女時非常歡喜。

後其長子蔣得勇出生前,宋女士已去世,來不及讓曾祖母見到蔣得勇一面,感到非常惋惜。

身後各界反應[編輯]  中華民國[編輯] 全國社會各界均表達對蔣夫人過世感到難過,並高度肯定其對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貢獻。

許多民眾主動前往設在臺灣各處的簡易靈堂,向這位「永遠的第一夫人」致敬。

當時在中正紀念堂、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振興醫院均設置靈堂,後兩處2003年10月25日有數百人前往弔唁[23][24] 。

時任副總統呂秀蓮前往中正紀念堂的靈堂前致悼時表示,蔣宋美齡是「舊時代的新女性」,「希望臺灣人民在緬懷蔣宋美齡的同時,也應學習她的時代精神,也就是女性對於國家興亡也有同樣的責任。

」[25]。

中華民國政府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頒發褒揚令: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總統華總二榮字第09210033561號令 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岳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

早歲負笈遊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歷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尤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

抗日戰爭期間,週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

出席開羅會議,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鉅。

為我國空軍建軍,展佈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孤;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澤惠群民。

綜其生平,跨歷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範。

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總   統 陳水扁     行政院院長 游錫堃     此外,中華民國政府致送國旗覆棺。

由於家屬認為宋美齡已經入殮,致送之國旗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致送之黨旗到紐約後,家族並未舉行覆棺儀式。

宋美齡與宋子文、宋藹齡、孔祥熙都安葬於紐約芬克里夫墓園。

在紐約的宋美齡告別式上,可以說是蔣家多年來的大集合,除了身體健康不佳的蔣方良沒能前去外。

包括蔣孝文遺孀徐乃錦、蔣孝章俞揚和夫婦、蔣孝武前妻汪長詩、遺孀蔡惠媚、蔣孝勇遺孀方智怡、蔣緯國遺孀丘如雪,子蔣孝剛以及第四代的蔣友梅、蔣友蘭、蔣友松、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等皆出席。

時任總統陳水扁原指示在宋美齡出殯日全國降半旗,但因太晚得知日期而取消[26]。

而後陳水扁過境美國紐約時親自至宋美齡寓所遞交國旗及頒贈褒揚狀[27]。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南京宋美齡別墅 中國大陸民間和官方均肯定她在抗日戰爭時對中國的巨大貢獻。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在報導宋美齡逝世時,讚揚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到美國遊說聯合對抗日本。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何魯麗、宋慶齡基金會都向宋美齡親屬發去唁電,對宋美齡女士逝世表示哀悼[28]。

賈慶林唁電全文如下: 宋美齡女士親屬: 驚悉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知名人士宋美齡女士逝世,我謹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表示深切哀悼,並向你們表示誠摯慰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 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四日[29]  美國[編輯] 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表示:「蔣夫人永遠是全體美國人民的親密朋友,為她的過世感到十分難過。

」 評價[編輯] 自評[編輯] 「TheonlythingOrientalaboutmeismyface」(我這個人只有長相是東方的)[30] 輿論[編輯] 國際皆推崇她為「中國空軍之母」,中國民間也有「永遠的第一夫人」的稱謂。

[來源請求] 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認為:「我認為蔣夫人本人憑她的智慧、口才和精神力量也足以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

……蔣夫人文雅,衣著漂亮,富有女性風格,卻又很剛強。

」[3]:15。

美國將軍史迪威說:「直率、堅強、有活力。

喜歡權力,愛拋頭露面……」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兒子埃利奧特·羅斯福說:「蔣夫人多年來始終是以一種征服人的魅惑與假裝對她的談話對方發生興趣的方式來應付人——尤其是男人,這已經成為她的第二性格。

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發作,說實話,那會嚇壞我。

」[31] 陳香梅:「對年輕一代而言,美齡女士的一切是如此遙遠而近乎神秘。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近代史的風雲人物,沒有一位能和她一較雌雄。

」[32]:1 孫穗芳:「宋美齡雖已走入歷史,但其睿智、堅毅、優雅的形象卻留在人們的心中。

尤其是她有一顆中國心。

」[32]:1 陸鏗:「在沒有見到宋美齡之前,以為她一定是高高在上,不大理人;沒想到得遇宋美齡後,見到她對每個工作人員都是笑咪咪的,給人以和藹可親的印象,沒有一點架子。

」[32]:1 柏楊:「宋美齡除了有一個中國人的面孔和西方教育習慣的生活外,在她的內心深處,埋藏著的卻是中國傳統當權派的封建暴力。

」[32]:1 不當取得中華民國財產[編輯] 美國政治作家默爾·米勒在書中曾指稱,杜魯門曾大罵蔣、宋、孔家族侵吞美援:「他們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They'reallthieves,everydamnoneofthem)……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美元。

他們偷了這筆錢,而且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的聖保羅,以及就在這裡,紐約的房地產」[33][34]。

宋美齡與孔家人密不可分,曾有「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姊妹孔家財」的說法[35],甚至併稱四大家族,孔宋財產加總足令外界瞠目結舌。

二戰時期,宋美齡姊夫孔祥熙與兄長宋子文利用財政要津之便,以私人公司套匯3.3億美元(當時中國總外匯存底僅5億美元)。

宋美齡在美國所住房地產先後包含:長島蝗蟲谷及曼哈頓上東區雙層公寓兩處。

前者是以其大姊宋靄齡及孔祥熙名義於1960年入手[36],1975年失勢後到1998年所居住之處,整座莊園含建築共37英畝[37],1998年被拍賣共售得300萬美元(超過上億台幣)[38];後者則座落在曼哈頓蛋黃區,房子在孔令儀大弟令侃名下,為40坪樓中樓,歐巴馬卸任後原本有考慮搬進同棟公寓。

[39]因此,在宋美齡逝世時,其外甥女孔令儀特別表示,宋美齡僅留下12萬美元存款,名下無任何財產。

2019年,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認定婦聯會財產為不當取得,應在期限內移轉為中華民國所有。

[40][41]黨產會在財務資料查出,婦聯會自1990年4月起,每月提供宋美齡1萬2500元美金(約新台幣37萬5000元)奉養。

此外,宋美齡紐約寓所的電梯工程費用也是由婦聯會支付。

[42][43] 逸聞[編輯] 1986年1月20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余在白宮作晤強欲其供給余美籍護士小姐三餐事實上從未有過彼等不住白宮從未吃過一頓白宮飯再說余每日換被單五次在二十四小時內袛睡一次其他時間均有節目會客與羅總統談話焉有睡五次哉?……」[44]:648 管碧玲2017年6月參加李登輝在中山大學演講,及後在她自己的臉書頁面稱:演講中李登輝說當年為了軍隊國家化,準備把郝柏村拔除參謀總長的位子,讓他去當國防部長。

這件事,驚動了蔣宋美齡。

蔣宋美齡把他叫到士林官邸,告訴他國家安全很重要,軍隊負責國家安全,千萬不要換掉參謀總長,他當時假裝聽不懂蔣宋美齡的口音,跟蔣夫人說:「你的上海話我聽不懂,是不是請你寫成一個報告給我。

」李登輝說,「這份報告現在還留著」[45]。

著作[編輯] 宋美齡 :《我的宗教經驗譚》.上海:廣學會,1938.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藏書,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蔣介石夫人 :《基督教與新生活》.上海:廣學會,1940.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藏書,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榮譽[編輯] 鑽石大十字級秘魯太陽勳章(1961年)[46] 參見[編輯] 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美齡號 反共主義 影視形象[編輯] 電影[編輯]  英屬香港 1997年《宋家皇朝》,鄔君梅飾演 中國大陸 2009年《建國大業》,鄔君梅飾演 2015年《開羅宣言》,劉嘉玲飾演 電視劇[編輯] 中國大陸 2007年《西安事變》,姜南飾演 2011年《中國1945之重慶風雲》,蔣勤勤飾演 2015年《少帥》,高麗雯飾演 2016年《東方戰場》,俞飛鴻飾演 2019年《決勝時刻》,周濤飾演 2019年《外交風雲》,文馨飾演 2021年《大決戰》,劉濤飾演 音樂劇[編輯]  中華民國 2006年,音樂時代劇場/大風劇團《世紀回眸-宋美齡》,洪瑞襄飾演 參考文獻[編輯] 註釋[編輯] ^(林森元配鄭氏已逝世) ^(譚延闓元配方榕卿已逝世) ^(林森元配鄭氏已逝世) 引用[編輯] ^「Dateofbirth:12thdayofthe2ndmon.,24thyearofKuangHsu」,宋美齡護照,1907年7月31日,現存於西雅圖國家檔案資料管理中心,美國國家檔案號298972 ^「下午,寫妻信及手抄《真美歌》,祝妻四十六歲誕辰。

」,蔣中正日記,1944年3月4日 ^3.03.13.23.33.43.53.63.7岳渭仁、冬卉、向東華、曉晴(編).《外國人眼中的蔣介石和宋美齡》.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ISBN 7-80546-784-6.  ^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ISBN 9578506074.立法院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卫斯理学院与威斯里安学院.ShareAmerica.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2016-11-25[2021-04-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中文(簡體)).  ^6.06.16.26.36.46.56.66.76.86.9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06-01.  ^揭秘:宋美齡為何要放棄初戀最終嫁給蔣介石?.[2017-08-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  ^8.08.1師永剛、張凡編著.《蔣介石:1887~1975.上》.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ISBN 9787507534474.  ^9.09.19.29.39.49.59.6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北京:中華書局.2011.  ^10.010.1〈106歲蔣宋美齡今午辭世〉.蘋果日報(台北:香港商蘋果日報出版發展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03-10-24[2020-02-28].  ^江深、陳道闊.《大决战(下):裂岸》.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  ^12月3日,蔣介石函電宋美齡:「關於兄個人之進退,只要於國有益,中國不為共黨所統治,則隨時可以離職讓賢,此意不妨以友義關係予之誠懇密告,亦望其能開誠直談,勿作外交詞令。

」見劉維開:〈從《蔣中正總統檔案》看蔣夫人1948年訪美之行〉,《近代中國》季刊第158/159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2004年12月 ^劉維開.《蔣介石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職視事》.台北:時英出版社.2009.  ^14.014.114.2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上).臺北:國史館.2009.ISBN 9789860195903.  ^蔣經國.〈危急存亡之秋〉.《風雨中的寧靜》.台北:正中書局.1988.  ^蔣經國.《守父靈一月記》.台北:正中書局.1976.  ^高仕隱.《蔣緯國進乎??退乎?》.台北:長歌出版社.1990-01-25.  ^汪浩.蒋经国为什么反对“一国两制”?.風傳媒.2017-07-16[2019-12-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9).  ^蔣宋美齡奪權之謎老幹新枝吐露心聲.《旺報》.台北:旺旺中時媒體集團.2014-01-16[2015-05-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4).  ^蔣夫人搭機赴美長期休養.中華電視公司.1991-09-21[2017-04-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4).蔣夫人這次是搭乘華航747SP編號B-1862的專機  ^21.021.1〈宋美齡將自美返歸台改發給外交護照〉.《明報》(香港:明報報業有限公司).1994-09-08.  ^22.022.1《世紀宋美齡》 ^設置於中正紀念堂蔣宋美齡女士靈堂今天傍晚移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華民國總統府,2003年10月31日 ^台多處設宋美齡靈堂供弔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中文網,2003年10月31日 ^呂秀蓮盼國人學宋美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臺灣蘋果日報,2003年10月27日 ^政府取消降半旗悼蔣夫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臺灣蘋果日報,2003年10月31日 ^陳總統抵紐約 趕赴蔣宋美齡府弔唁 ^〈宋美龄走完106岁人生路〉.人民網.2003[2012-08-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4).  ^〈贾庆林电唁宋美龄逝世〉.人民網.2003-10-24[2012-08-06].  ^ChiangKai-shek'swidowdies.BBC.2003-10-24[2010-02-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0).  ^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 ^32.032.132.232.3〈永遠的第一夫人——宋美齡圖輯〉.《明報月刊》(香港:明報雜誌有限公司).2003-12.  ^MerleMiller.Plainspeaking:anoralbiographyofHarryS.Truman.RandomHouseValuePublishing.1February1985:288–289.ISBN 978-0-517-46613-1.  ^《MadameChiangKai-shek,aPowerinHusband'sChinaandAbroad,Diesat105》,《紐約時報》,2003年10月25日 ^《『兩朝國舅』宋子文秘史》,香港環球內幕秘聞社 ^蔣夫人沒有美國護照留下12萬美元.www.education.ntu.edu.tw.[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9).  ^Block,Fang.ChineseHistoryHitstheNewYorkLuxuryMarket.www.mansionglobal.com.[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美國英語).  ^黃澄澄.蔣宋美齡身後財產知多少?P.39-今周刊.www.businesstoday.com.tw.2003-10-30[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中文(臺灣)).  ^CARY,BILL.ADuplexinanUpperEastSideBuildingTiedtoNotableNames.www.mansionglobal.com.[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美國英語).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處分書黨產處字第108001號(pdf).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1-08-23).  ^法操FOLLAW.婦聯會的財產為什麼被認定是「不當黨產」?.TheNewsLens關鍵評論網.2020-04-30[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中文(臺灣)).  ^自由時報電子報.獨家》蔣宋美齡遠居紐約婦聯會按月「供養」1.25萬美元-政治.自由時報電子報.2018-09-23[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中文(臺灣)).  ^婦聯會遭爆過去按月匯款蔣宋美齡雷倩批黨產會選擇性放話|蘋果新聞網|蘋果日報.蘋果新聞網.2018-09-23[2021-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中文(臺灣)).  ^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台北:國史館.2009.ISBN 9789860195903.  ^聯合新聞網.李登輝:蔣宋美齡要求勿換郝柏村「這份報告還留著」.聯合新聞網.[2018-0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5).  ^condecorados:ordenelsoldelperu.[2019-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西班牙語).  相關書籍[編輯] 林添貴(LinTiangui)(tr.).宋美齡新傳(SongMeilingXinZhuan).Taibei:Yuanliuchubanshiyegufenyouxiangongsi.2011.ISBN 978-957-326-752-2.  林添貴LinTiangui(tr).宋美龄传(SongMeilingZhuan).Beijing:Dongfangchubanshe.2012.ISBN 978-750-604-357-1.  《TheLastEmpress:MadameChiangKai-shekandtheBirthofModernChina(英語:TheLastEmpress:MadameChiangKai-shekandtheBirthofModernChina)》-A2009biographyofSoongMay-ling,writtenbyHannahPakula.ISBN978-1-4391-4893-8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宋美齡 維基語錄上的宋美齡語錄 中國主題 中時電子報新聞專輯:蔣宋美齡百年傳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主教大學為「永遠第一夫人」蔣宋美齡舉行追思彌撒|天亞社中文網 中正文教基金會提供,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言論選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榮銜 首任 中華民國第一夫人1948年5月20日-1949年1月21日 繼任:郭德潔(代理) 前任:郭德潔(代理) 中華民國第一夫人1950年3月1日-1975年4月5日 繼任:劉期純 教育職務 前任:田耕莘 天主教輔仁大學董事長1967年-1992年 繼任:單國璽 閱論編中華民國元首配偶相關: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總統·第一夫人·第一先生臨時政府時期盧慕貞1→于氏 北洋政府時期于氏→吳敬君→周道如→彭金梅2→席無棣→吳敬君→鄭氏→張佩蘅→盧壽萱訓政時期(方榕卿)3→宋美齡→(鄭氏)4→宋美齡憲政時期宋美齡→郭德潔→宋美齡→劉期純→蔣方良→曾文惠→吳淑珍→周美青→懸缺5 注1:孫中山與盧慕貞兩人於1915年離異,故在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夫人仍為盧氏,而非宋慶齡。

注2:馮國璋續弦周道如於1917年9月10日病故後被扶正。

注3:譚延闓妻子方榕卿於1918年病故,譚延闓自此未再續娶。

註4:林森妻子鄭氏於1893年病故,林森自此未再續娶。

註5:總統蔡英文未曾結婚。

閱論編宋嘉澍家族               韓鴻翼                                                                                           韓政準 宋嘉澍(韓教準) 倪桂珍 韓致準                                                                                                      宋靄齡 孔祥熙 宋慶齡 孫中山 宋子文 張樂怡 宋美齡 蔣中正 宋子良 宋子安 胡其瑛                                                                                                孔令儀 孔令侃 孔令偉 孔令傑 宋瓊頤 宋曼頤 宋瑞頤        宋伯熊  宋仲虎 閱論編蔣中正蔣中正家族 蔣宗霸(遠祖) 蔣浚明(遠祖) 蔣斯千(祖父) 蔣肇聰(父親) 王采玉(母親) 蔣介卿(兄長) 蔣瑞青(胞弟) 毛福梅(元配) 姚冶誠(側室) 陳潔如(再娶) 宋美齡(三娶) 蔣經國(長子) 蔣緯國(次子,養子) 蔣方良(長媳) 原籍許昌說 生平事蹟 《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 《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 《陳潔如回憶錄》 《蔣總統秘錄》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考察蘇聯 訪問印度 國寶南遷 中華民國國庫黃金運送台灣行動 搶救學人 耕者有其田 毋忘在莒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逝世 遺囑 榮譽 紀念 評價 著作 《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中國之命運》 《蘇俄在中國》 《蔣介石日記》 思想理念 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 四維八德 大中至正 毋忘在莒 安內攘外 漢賊不兩立 以德報怨 國家、主義及政黨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 三民主義 反共主義 藍衣社 中華民族復興社 力行社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國軍 中國同盟會 國民黨 中華革命黨 中國國民黨 軍事活動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護法運動 國民革命軍東征 中山艦事件 國民革命軍北伐 第一次國共內戰 蔣桂戰爭 中東路事件 中原大戰 一·二八事變 哈密暴動 蘇聯入侵新疆 康藏邊界糾紛 中國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皖南事變 第二次國共內戰 伊寧事變 金門炮戰 古寧頭戰役 一江山島戰役 大陳島撤退 海南島戰役 登步島戰役 東引海戰 烏坵海戰 舟山戰役 南日島戰役 大擔島戰役 湄州島戰鬥 台山列島海戰 閩江口海戰 東山島戰役 國光計畫 陶普斯號事件 蔣軍 白團 特級上將 政治活動 政治暗殺 陶成章 國民革命 第一次國共合作 南京事件 寧漢分裂 四一二事件 寧漢合流 東北易幟 訓政 閩變 新生活運動 西安事變 第二次國共合作 《廬山聲明》 開羅會議 《開羅宣言》 重慶談判 政治協商會議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外蒙古獨立 制憲國民大會 行憲 黨國體制 國民大會 動員戡亂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臺灣省戒嚴令》 二二八事件 白色恐怖 較場口事件 下關慘案 六一慘案 成都十二橋慘案 臺灣選舉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自由中國》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大力水手》事件 泰源事件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冷戰 國共關係 海峽兩岸關係 聯合國 選舉 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5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6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6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7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相關人物中國 孫文 陳其美 汪兆銘 胡漢民 杜月笙 陳果夫 陳立夫 張學良 李宗仁 閻錫山 馮玉祥 孫科 何應欽 胡宗南 戴笠 戴季陶 孔祥熙 宋子文 白崇禧 張羣 陳儀 胡適 陳誠 孫立人 吳國楨 雷震 傅正 彭明敏 江炳興 嚴家淦 毛澤東 周恩來 楊虎城 蘇聯 史達林 鮑羅廷 布柳赫爾 赫魯雪夫 西方 羅斯福 史迪威 陳納德 魏德邁 馬歇爾 杜魯門 麥克阿瑟 艾森豪 尼克森 邱吉爾 日本 近衛文麿 吉田茂 岸信介 佐藤榮作 其他相關 中華民國總統府 南京 台北 奉化蔣氏故居 中正紀念堂 中正神社 陸軍速成學堂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國民政府主席官邸 士林官邸 湯山溫泉別墅 草山行館 中正山 蔣公行館 慈湖 慈湖陵寢 凱歌堂 中正區 臺北市 基隆市 中正路 介壽路 中正公園 中正圖書館舊址 國立政治大學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國立中正大學 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 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 〈蔣公紀念歌〉 領袖頌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蔣公遺德顯彰會 中正國際機場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特壹青天白日勳章 中正勳章 《剿匪手本》 《剿匪密令》 〈大拳在握〉 蔣公感恩堂 蔣公報恩觀 去蔣化 閱論編蔣經國家族 蔣宗霸(遠祖) 蔣浚明(遠祖) 蔣斯千(曾祖父) 蔣肇聰(祖父) 王采玉(祖母) 蔣中正(父) 毛福梅(生母) 宋美齡(繼母) 蔣緯國(弟) 蔣方良(配偶) 章亞若(情婦) 國家、主義及政黨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三民主義 反共主義 中華民國國軍 中國國民黨 政治 贛南新政 新贛南國民經濟建設公司 上海打虎 揚子公司案 黃金運台 冷戰 大陳島撤退 五二四事件 開闢中橫公路 國共關係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總會 兩岸關係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 三不政策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一國兩治 台灣獨立運動 424刺蔣案 兩報爆炸案 吹台青 蔣經國內閣 十大建設 台灣奇蹟 中壢事件 美麗島事件 陳文成命案 六項保證 江南案 民進黨成立 解嚴 逝世 選舉 197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8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相關人物 嚴家淦 謝東閔 李登輝 林洋港 邱創煥 徐慶鐘 孫運璿 俞國華 李煥 王昇 郝柏村 紀念及遺存 中華民國總統府 奉化溪口蔣氏故居 舊居(溪口、南京、贛州、上海、杭州、台北) 《蔣經國日記》 蔣經國紀念歌 評價 閱論編第1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名單1928年11月7日共49名王用賓、王葆真、王世杰、方覺慧、田 桐(1930年7月7日免)、史尚寬、朱和中、吳鐵城、吳尚鷹、呂志伊、宋美齡、邵元沖、周震鱗、周 覽(1930年10月29日免)、林 彬、馬寅初、恩克巴圖、孫鏡亞、莊崧甫、陳肇英、陳長蘅、陶 玄、黃昌穀、黃居素、郭泰祺(1930年5月9日免)、曹受坤(1929年9月10日免)、張鳳九、張志韓、傅秉常、焦易堂、曾 傑、趙士北、樓桐蓀、鄧召蔭、劉盥訓、劉克儁、劉景新、劉積學、鄭毓秀、鄭愾辰、蔡 瑄、衛挺生、盧仲琳、盧奕農、繆 斌、戴修駿、魏 懷、羅 鼎、鈕永建1929年9月10日共1名馬超俊1930年5月9日共1名彭養光(補郭泰祺)1930年8月23日共1名周 緯1930年10月29日共1名馮兆異後一屆:第2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 閱論編第2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名單1930年12月16日共49名呂志伊、宋美齡、焦易堂、史尚寬、陳肇英、林 彬、馬寅初、戴修駿、陶 玄、彭養光、馬超俊恩克巴圖、鈕永建、孫鏡亞、馮兆異、樓桐蓀、吳尚鷹、張志韓、王用賓、蔡 瑄、劉盥訓、趙士北莊崧甫(1932年8月10日免)、盧仲琳、劉積學、周 緯、羅 鼎、鄧召蔭、曾 傑、衛挺生、傅秉常張鳳九、陳長蘅、方覺慧、劉克儁、王葆真、朱和中、吳鐵城(1932年5月4日免)、劉景新、鄭愾辰魏 懷(1932年3月9日免)、史維煥、朱履龢、黃右昌、郗朝俊、張默君、劉師舜(1932年5月4日免)、李書華、竺景崧1931年10月12日共15名張維翰、王柏齡、胡庶華、南桂馨、黃序鵷、董修甲、趙迺傳、王伯秋、程中行、狄 膺諾那呼圖克圖、何 遂、凌 陞、廣 祿、鄧家彥1932年5月4日共1名傅汝霖1932年8月10日共1名賈士毅1932年9月9日共1名李仲公前一屆:第1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 · 後一屆:第3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 閱論編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927–1950 查爾斯·林白(1927) 沃爾特·克萊斯勒(1928) 歐文·D·揚(1929) 聖雄甘地(1930) 皮埃爾·賴伐爾(1931) 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 休·薩繆爾·詹森(1933) 富蘭克林·羅斯福(1934) 海爾·塞拉西一世(1935) 華裏絲·辛普森(1936) 蔣中正/宋美齡(1937) 阿道夫·希特勒(1938) 約瑟夫·史達林(1939) 溫斯頓·邱吉爾(1940) 富蘭克林·羅斯福(1941) 約瑟夫·史達林(1942) 喬治·馬歇爾(1943) 德懷特·艾森豪(1944) 哈里·S·杜魯門(1945) 詹姆斯·F·伯恩斯(1946) 喬治·馬歇爾(1947) 哈里·S·杜魯門(1948) 溫斯頓·邱吉爾(1949) 美國戰士(1950) 1951–1975 穆罕默德·摩薩台(1951) 伊莉莎白二世(1952) 康拉德·阿登納(1953)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1954) 哈洛·科迪斯(1955) 匈牙利自由戰士(1956) 尼基塔·赫魯雪夫(1957) 夏爾·戴高樂(1958) 德懷特·艾森豪(1959) 美國科學家:喬治·比德爾 /查爾斯·德雷珀 /約翰·恩德斯 /唐納德·格拉澤 /喬舒亞·萊德伯格 /威拉得·利比 /萊納斯·鮑林 /愛德華·珀塞爾 /伊西多·拉比 /埃米利奧·塞格雷 /威廉·肖克利 /愛德華·泰勒 /查爾斯·湯斯 /詹姆斯·范艾倫 /羅伯特·伍德沃德(1960) 約翰·甘迺迪(1961) 若望二十三世(1962) 馬丁·路德·金(1963) 林登·詹森(1964) 威廉·威斯特摩蘭(1965) 25歲以下一代(1966) 林登·詹森(1967) 阿波羅8號太空人:威廉·安德斯 /弗蘭克·博爾曼 /吉姆·洛弗爾(1968) 美國中產階級(1969) 維利·勃蘭特(1970) 理察·尼克森(1971) 亨利·基辛格 /理察·尼克森(1972) 約翰·西里卡(1973) 費薩爾國王(1974) 美國婦女:蘇珊·布朗米勒 /凱薩琳·拜爾利 /艾莉森·奇克 /吉爾·康維 /貝蒂·福特 /艾拉·格拉索 /卡拉·希爾斯 /芭芭拉·喬丹 /比利·簡·金 /卡羅·塞頓 /蘇茜·夏普 /艾迪·維艾特(1975) 1976–2000 吉米·卡特(1976) 穆罕默德·薩達特(1977) 鄧小平(1978) 魯霍拉·霍梅尼(1979) 隆納·雷根(1980) 萊赫·華勒沙(1981) 個人電腦(1982) 隆納·雷根 /尤里·安德羅波夫(1983) 彼得·尤伯羅斯(1984) 鄧小平(1985) 科拉松·阿基諾(1986)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1987) 瀕危的地球(1988)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1989)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1990) 泰德·透納(1991) 比爾·柯林頓(1992) 和平締造者:伊扎克·拉賓 /納爾遜·曼德拉 /費雷德里克·戴克拉克 /亞西爾·阿拉法特(1993) 若望保祿二世(1994) 紐特·金里奇(1995) 何大一(1996) 安迪·葛洛夫(1997) 比爾·柯林頓 /肯尼思·史塔(1998) 傑夫·貝佐斯(1999) 喬治·沃克·布希(2000) 2001至今 魯迪·朱利安尼(2001) 吹哨人:辛西亞·庫珀 /科琳·羅里 /莎朗·沃特金斯(2002) 美國士兵(2003) 喬治·沃克·布希(2004) 樂善好施的撒瑪利亞人:博諾 /比爾·蓋茨 /梅琳達·蓋茨(2005) 你(2006) 弗拉基米爾·普京(2007) 貝拉克·歐巴馬(2008) 本·伯南克(2009) 馬克·扎克伯格(2010) 示威者(2011) 貝拉克·歐巴馬(2012) 方濟各(2013) 伊波拉抗擊者(2014) 安格拉·默克爾(2015) 唐納·川普(2016) 打破沉默者(2017) 真相守衛者:賈邁勒·卡舒吉 /瑪麗亞·雷沙 /瓦龍 /覺梭 /《首府新聞報(英語:TheCapital)》報社(2018) 格蕾塔·通貝里(2019) 喬·拜登 /賀錦麗(2020) 閱論編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所屬學校 輔仁大學 輔幼中心 輔大聖心高級中學 輔大聖心高中附設國中部 輔大聖心中學附設小學部 輔大聖心幼兒園 二級附屬機構 輔大醫院 董事長 劉振忠總主教 榮譽董事長 宋美齡第一夫人 單國璽樞機主教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596684 BNE:XX1245644 BNF:cb15011277f(data) CALIS:n2004438002 CiNii:DA07040397 FAST:18600 GND:119365952 HKCAN:9811104385603406 ISNI:0000000122109064 KulturNav:e92b735c-5324-41e8-a6a4-182f2b20a9b3 LCCN:n50059493 NARA:10581125 NCL:491546 NDL:00624903 NKC:jx20080314002 NLA:36730824 NLC:000622897 NLP:A21200464 NNL:000031319 NTA:11366706X SELIBR:93232 SNAC:w6t72j4v SUDOC:082965692 ULAN:500048827 VIAF:5003460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宋美齡&oldid=69058670」 分類:鑽石大十字級秘魯太陽勳章獲得者1897年出生2003年逝世第1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第2屆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立法委員宋美齡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中華民國女性政治人物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黨員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冷戰人物國共戰爭人物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女性人物西安事變人物中華民國空軍人物輔仁大學董事長衛斯理學院校友衛斯理安學院校友中華民國新教徒臺灣新教徒移民美國的中華民國人孔宋家族蔣家第一代台灣戰後上海移民台灣戰後廣東移民台灣戰後海南移民上海人文昌人中華民國人瑞女性人瑞台灣外省人支持統一者葬於芬克里夫墓園宋姓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總統配偶中華民國反共主義者中國國民黨非主流派人物建國勳章獲得者隱藏分類:CS1美國英語來源(en-us)CS1西班牙語來源(es)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AL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KULTURNAV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C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25元素的規範控制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ymararuБеларуская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贛語GalegoHausa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മലയാളം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venska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