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二輪)第一卷A面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到連結收聽上日下常法師講道班聽課..........http://theqi.com/buddhism/GL2/index.html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 第一卷A面上日下常法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菩提道 ... 維維學園青山相待。

白雲相愛。

夢不到紫羅袍及黃金帶。

一茅齋。

野花開。

當時人不解意。

陋巷簞瓢亦樂哉。

貧。

氣不改。

達。

志不改。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206081009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二輪)第一卷A面~網上附錄音帶分享?未分類 可到連結收聽上日下常法師講道班聽課..........http://theqi.com/buddhism/GL2/index.html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2)第一卷A面上日下常法師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樣一本殊勝的論典,我學這本論,在座的同學大概都知道一點,我今天在開始講的之前,再把整個的因緣,簡單扼要總結的講一下。

這是真正講應該算是第二次講,離開第一次講是整整八年,這裡邊有些差別不同的地方,這跟我自己學的經過有關係,然後雖然是我個人的學習的過程,這個也可以說明,我自己失敗的經驗,這個經驗提供給各位,將來你們學習的過程當中,做為一個參考,可以避免走很多冤枉路。

以正規的學習佛法來說,它有幾個根本重要的次第,直接就從佛法來說,前面應該理論的認識,認識這個理論,再去如理去修持,前面那一部分我們稱它為教量,這是理論的認識。

後面根據這個認識去修持,行證,達到應該的證量。

不管學哪一樣東西,它前面必須要有真正的善知識的引導,那麼,怎麼樣我們在世間能夠修學佛法,找到善知識,它都需要很多基本條件,實際上這個就是修學佛法的正軌。

以我來說,卻並沒有這樣,而且整個的過程當中,似乎都是顛倒的。

我們也可以說這是末法了,但是對於自己修學來說,這句話不對,我們應該自己深深地反省、觀察自己,說為什麼我不能感得正法?我自己造了什麼業?假定我造的是善淨好的話,我應該在正法,應該遇見最好的老師,得到最好的教授。

但是平常以前也不懂,平常我們總是把這個罪過諉之於別人,這是所以自己最大的一個錯誤,但是我也願意過程簡單說一下。

現在我們通常都說這個時代是末法,沒有法,那麼,怎麼辦呢?完整的法是沒有了。

那個支離破碎的。

所以這個世尊,那是最了不起,還留一點,最起碼的,讓我們說,淨土法門,所以這個完整的法已經沒有了。

所以在這種狀態,現在整個的,也可以說在我們漢地最普遍的,這樣。

我剛剛進去的時候,剛進入佛門的時候,接觸到這樣,以現在的情況來說,還算是非常幸運的。

幸與不幸,本來是個比較嘛,拿佛法整個的來比較,最差的,可是以現在的整個的世間來說,根本沒有佛法了,你居然能遇見佛法,這一點來說,還是應該算是很幸運的。

那麼,在這種狀態當中,我接觸了以後,也就念佛了,照理說,這應該算是修持,前面已經說過的,你要想去修持,必須應該有正確的理路的認識,理路不認識,你修持修什麼呢?就這樣。

盡管說這是末法了,至少末法的時候自己應該了解末法,自己很慚愧,然後慚愧的當下,一定有一種狀態,說自己心裡面覺得不足,謙虛自然也存在的。

偏偏自己也造了這樣的業,外面感不到這樣好的環境,裡面自己還不了解這種特點,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自然而然就走上了錯路,這個細的不談。

那麼,念了佛以後,後來又覺得這念佛好像太簡單了,那去學禪。

禪,當然正規的來說,也是修證的法門。

比如對佛法的整個的整體來說,那是最後那一部分。

徹底證悟空性的那一部分,要有了完整的教理的認識,一步一步再去行持,換句話說,教量建立了,然後再去修行的時候,這個時候,跑到最後一部分才應該學這部分。

結果我又走的顛倒了,就把最後的一部分擺在最先學,當然可以不用講,結果是可以知道的,毫無成果,東碰西碰。

那麼,最後呢,那段時候前面,應該是說在國內,後來我有因緣到美國去,到美國去以後,遇見藏系,藏系,同樣的,以我現在的了解,藏系雖然也是一樣的衰頹了,可是比較起漢地要好,它還有最嚴密的次第:先是理路上的認識,是「教」,然後呢,根據所教的去行持,而整個的過程當中,還有好的老師帶。

因為它這行持的法門,是世尊的教法當中最究竟圓滿的,是顯教密教都有。

通常像我們念書來說,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所以通常這地方都只把最高的標出來;在整個的教法當中,密教這部分也是最後的那部分,但並不是所有的藏人都是學這個,應該說他們學是有次第的,一步一步學上來,這樣,而最高的那一部分是密的部分。

我到了美國去,很有意思,又偏偏碰到那部分,當初覺得,啊,最好的,實際上,那個次第整個的脫了節。

這說明什麼?說明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如果從好的地方說,你很有緣,遇見最好的,實際上這時後,就是最壞的,整個次第都沒有走對,脫了節,走上顛倒的那樣。

現在有的時候,把自己失敗的經驗告訴別人,人家講一些,我有的時候告訴人家,「呀!我已經這樣的痛苦的經驗,失敗了,你還不按著這個次第,一步步上來!」如果說你現在這樣走的話,我告訴他們,我顯教學習什麼,密教學習什麼,還有遇見的老師,什麼高人我都見過。

這樣,說這個的時候,往往有的時候,還有一種傲慢心理,好像你講了半天,這些人我都認識,還做過我的老師,灌過我頂,實際上這說明就是,我真正顛倒失敗的錯誤的經驗。

那麼平常人應該是從下面一步一步上來,我卻是反過來,倒過來這樣走。

但也曾經有一位老師這麼說過:說本來世尊的教法傳下來的時候,是的確有二種方法,有一個呢,是從下面一步一步讓你上去,還有一個不是,從上面一個倒推回來,先給你最好的,不夠嗎,你再退下一步,不夠嗎,再退下一步。

可是現在呢,像我們這種根性,條件不夠的人,大家不會覺得不夠的。

真正能知道不夠,能夠很謙虛,自己腳踏實地走的人畢竟不太多,比如說像《廣論》上面,後面就說,這個真正曉得自己不夠的,那都是很有智慧的人,而我不是這樣的一個人;這個智慧不是說我們說腦筋好,隨便一下就是智慧。

真的佛法當中有這樣,普通一般人,他只是個慢心所使,通常會犯這個毛病。

這個話也可以說,有的時候給自己一個藉口。

就這樣。

實際上呢,我這地方就說明,世尊的教法當中是有些為好根器而留下來的,而我可不是那種根性,而且極大部分的人現在這個時代也的確是。

所以說,有這個因緣,我自己摸索了半天,發現了錯誤,那只有回過頭來,最後死心塌地,覺得,啊,腳踏實地的還是一步一步的來,當然,這是自己學的過程。

至於說講那個《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這些事,第一次講,因為那時候自己也,接觸的過程,同樣的那時也沒有很多人真心專門為了以《廣論》的次第來學。

所以那時的一般環境,它並不是遵照著這樣的完整的這樣教授的內涵次第。

所以我當初講的時候,比如說這是一個普通的,現在普通的一般的佛學院當中,當初講的在南普陀佛學院,南普陀是個淨土道場。

本來呢,世尊的教法當中,他所有的都是一樣的。

教是基本的,了解了以後,在這裡讓你選,你歡喜哪一樣,就是一樣。

可是因為現在我們國內一般的情況之下,他哪一個都有他特別的,也可以說,有他自己所宗的中心思想。

念佛,他當然以這個為主,那麼禪,當然以禪為主,教是以教為主,這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

另外呢,還有是到了末法的時候,這有一個比較麻煩的現像,我們所謂的宗派,這個宗派本身無所謂好壞,它裡邊的意義呢,也就是說,佛所證得的這圓滿的教法來引導我們眾生,世尊來引導我們的時候,因為眾生的條件、眾生的根性不夠,所以他不可能把他最究竟圓滿的教法告訴我們,《法華經》上面特別說明這個道理。

所以他隨順著我們眾生不同的根性,自然而然由於根性的不同,所以就分門別類,這樣,你歡喜這種,就從這一個地方入,你歡喜那一點,就從那個地方契入,宗派的形成是這樣來的,應不同根性的眾生,所以從這地方一步步契入,契入了以後漸次慢慢的加深加廣,到最後達到究竟圓滿。

所以這個本來就是引導不同眾生一個非常善巧的法門,自然而然它是會分出各式各樣的教法,適應不同各式各樣的根性。

那麼那個不同根性的弟子們,他雖然沒有像世尊一樣能夠達到究竟圓滿,可他的確有很深厚的善根,另外一點來說,他的罪障也減低到最低限度,所以他聽見了這個法以後,他會全心全意依照著法去修學,有就是說,來淨化自己的罪障、然後集聚自己的資糧,從淨罪集資這兩點來說,不斷地提升。

漸漸漸漸的,以後有了轉變,以這兩個不同的,不止這兩個,很多不同的宗派,適應不同的根性,世尊講的教法,當然有差別。

宗派是這樣一個狀態。

那個地方來看,宗派有他非常殊勝的好處。

漸漸的,那些眾生的條件越來越差,他學了這個法以後,不是拿來自己身心上面,淨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始終離不開驕慢二字,所以拿這個對比,說「我這個是最好的!」然後,你這個不一樣,我這個最好,當然你的就沒我的好囉!所以彼此間,就是不是拿來自己修行淨化,而是跟人家互相諍論,越到後來產生的這種諍論的情況越糟糕,所以到後來宗派就變成功彼此間,我們就說黨同伐異的這種,這世間我們現在處處地方都看得到這種狀態,所以尤其到末法的時候這種現象特別的強烈。

我大概先簡單的說一下,我剛開始去講的時候,這是純粹是淨土的地方,我當然先開始講,我就是一方面根據我的經驗,一方面根據廣論的特點,同樣的還要依它這個宗派的特點,一方面它的長處那方面,充分的發展,還有一方面,避免彼此間這種,剛才說的宗派的反面的,所以那個時候講的時候,有的時候有受了這樣的影響。

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說,自己學習的過程當中,本來就沒有走對,像剛開始說的,我並不是照著次第先教量接觸,而是說弄反了。

幸好因為到最後接觸了藏系,這個教法是藏系進來的,所以說高的不行,漸漸漸漸地找到錯誤的在哪裡,一心退下來,退下來,終於能夠得到那些正式的善知識的指示。

這個大概,我想在座很多同學都知道。

就是說我後來呢,因為從接觸藏系,先是白教,後來是紅教,後來是薩迦跟黃教,乃至於最後我有機會到印度去,接近辯經學院(已故的洛桑院長),那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一位老師,辯經院的校長,他那時跟我講了些道理,當然還有其他的,這樣的經過前面的一段轉折以後,才多多少少對《廣論》有一點膚淺的認識。

回過頭再去看那時候講的《廣論》,一方面因為說的受客觀環境,自然有時候會偏;一方面自己的認識上面也的確大大不足,回過來想,啊,我實在差得太多。

以我現在的條件來說,要講《廣論》,根本不夠資格,完全不夠資格,那為什麼又要去講呢?正因為我前面講過一次,講過了一次,剛開始講的時候,我自己只覺得,啊,很高興啊!因為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你將來要把這個,最主要的就是法王給我的加持,說你回去的時候,你要把你這裡所學的。

」我想所學的,最重要、最好的,莫過於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以那個時候也就開始跟大家介紹。

等到講完了以後,再回過頭來,當初的時候自己想,講完了就講完了。

沒想到講完了以後,《菩提道次第廣論》,就是現在外面流行的一百六十卷錄音帶,產生這麼深遠的影響。

大家說,哇,講得多好呀!這個我自己很清楚,《菩提道次第廣論》是絕對地好,因為是佛陀諸佛的精要,經過這樣的歷代祖師,最後文殊師利菩薩,宗喀巴大師他是文殊菩薩的示現,諸佛的老師,所以他造的論當然好,這個並不是我講得好,是這本論本身實在好,我講得實在是爛。

既然我講得這麼爛,有很多錯誤,因為這本書叫大家看,不容易看懂,偏偏由於前面這樣的因緣,很容易誤解,所以我現在重新講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我希望再講的時候,能把前面裡邊,最粗淺的錯誤可以拿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第二點,經過了這七、八年的時間,一方面由於自己師長真正的開示指點教授,多少在文義上面有一點了解,還有呢,自己跟這裡的同學切磋琢磨以後,多多少少有一點膚淺的體認,這二點加起來,提供有心學佛的人,初初進去,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完整的一個指導,這就是此次再來說《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現在下面呢,我們正式開始看這個文。

在正講的時候,不管是藏系、漢地,他們都有講法的儀軌。

現在來說,這個儀軌,一則我也沒有正式學過,還有呢,將來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透過你們很認真地學,將來能夠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因為我們在這裡,可以說漢人,漢人祖師留下的這套東西,現在漸漸的不見了,藏經還在,可是我們現在去看藏經,不懂。

特別是我們像學了《廣論》這樣的書以後,更正確地了解,沒有自己的傳承師長的帶,自己要想看書很不容易懂。

我不能說完全不懂,的確很不容易懂。

我這裡舉一個簡單的,實際上的事例、比喻來說明。

在整個漢人,中國人的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大祖師,這個大祖師,有一個最了不起的大祖師之一,是禪門的六祖惠能大師。

他是南方人,嶺南(現在廣東一帶)的人,他是初唐人,當時那個地方叫南蠻,就是沒開化的地方。

他有一天在鄉下聽見有人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大悟,開悟了!我們說,喔,這六祖大師真好了不起,我們現在很多人念了《金剛經》念了一輩子,一動都不動,像木頭一樣。

我想在座大家很多人都念過《金剛經》,我也念過很多遍,什麼都不懂,聽人家講過,還是不懂,他既沒有聽人家講,就這麼念一遍,開悟了!應該說他自己就懂了吧。

實際上是不是呢?不一定!這個故事的下面,我是只敘述很簡單的一部分。

因為他聽見了說「啊!這麼好啊!」就問這個人,這個人說:「這我是不懂,我隨便唸。

現在有一個祖師,在黃梅,黃梅五祖,這是個了不起的大德,你去找他。

」所以他就專門向北方,最後到了黃梅劉祖。

這裡有個公案:五祖要傳法了,《壇經》上面,你們自己看一下,我只是簡單說一下。

說,你們先,我要傳那個法了,看看你們這麼多弟子,哪一個最精采就傳給誰,於是叫弟子們寫一個偈。

那時候有一位上座,換句話說,是弟子們公認為最了不起的,大家認為最了不起的上座,他寫了一個偈,他自己雖然是了解,可是他不敢拿上來,萬一老師說不對,那不是不好意思嗎?想了半天,不敢拿上去,但是大家都等著他,不拿出來又不行,他就叫人家寫在牆上面:「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大家一看,喔,好了不起!結果呢,實際上這個偈表示他條件還不夠,不過他的老師說:「能這樣子用功已經不錯了。

」最後大家就拿這個東西去唸。

六祖大師聽見人家一唸,便問人家唸的什麼,才知道有這件事情。

六祖說:「這個不行!寫成偈」「你說這個不行,難道你也懂嗎?」「對!我也懂!」所以他也跑的去,同一個地方,叫人家幫忙也寫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非常有名的公案。

哇,大家覺得,一看那個偈子,就知道六祖是何等地了不起。

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會聽見,以為六祖大師聽了《金剛經》就懂了,實際上,你說他不懂嗎?不對!說他懂嗎?下面還有故事,我講下去,你們就知道。

結果大家哄起來了,五祖聽見外面在起鬨,一看,這樣一個偈,五祖,祖師,當然曉得,曉得這是六祖寫的。

這偈代表是明心見性了,可他現在如果傳給他的話,下面就要起鬨。

就譬如我們現在這地方,上座都沒有分,我隨便挑了張某,給了他了,那你們大家會不會氣他啊?很可能會有這樣的現象。

這個故事就很類似這種狀態,他平常處處地方都不行,來是最晚來的一個,而且是南蠻一個蠻子,話都不通的這麼一個人,所以五祖說:「也一樣不行!也一樣不行!」既然老師說不行,那就算了。

實際上它是有名堂的,就是師徒之間都不動聲色,老師沒說什麼,徒弟也乖乖的。

六祖去了以後幹什麼?去舂米,拿現在的話來說,做苦工,我們現在不會做這件事情,但打掃廁所、到院子,一天到晚忙這些。

後來有一天,經過幾個月,他在那邊做了八個月的苦工,也從來沒有老師跟他講什麼話,他也不會覺得,八個月,老師理都不理我。

就這樣。

[1a] 下一頁(1b)  錄音帶序號說明1a 1b2a 2b3a 3b4a 4b5a 5b6a 6b7a 7b8a 8b9a 9b10a 10b11a 11b12a 12b13a 13b14a 14b15a 15b16a 16b17a 17b18a 18b19a 19b20a 20b21a 21b22a 22b23a 23b24a 24b25a 25b26a 26b27a 27b28a 28b29a 29b30a 30b31a 31b32a 32b33a 33b34a 34b35a 35b36a 36b37a 37b38a 38b39a 39b40a 40b41a 41b42a 42b43a 43b44a 44b45a 45b46a 46b47a 47b48a 48b49a 49b50a 50b51a 51b52a 52b53a 53b54a 54b55a 55b56a 56b57a 57b58a 58b59a 59b60a 60b61a 61b62a 62b63a 63b64a 64b65a 65b66a 66b67a 67b68a 68b69a 69b70a 70b71a 71b72a 72b73a 73b ayufoon05/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ayufoon05's新文章心臟怎麼樣了........心如止水的學習有緣再見......半夜不用起床小解,,一睡到天明(轉貼)佛教漫畫-金科玉律你和賓士,誰貴?萬物皆有靈。

跟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快樂老人生活寫照笑話故事南懷瑾老師-南禪七日完整版-001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ayufoon05'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