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四聖諦及其與十二緣起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諦有兩種緣起:「苦集」是一種緣起,這是流轉的緣起,因爲有集(煩惱業),感的苦諦(苦果)就是流轉生死;還滅——「滅道」,就是修道證涅槃,還滅的因果。

所以四諦還是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謂四聖諦及其與十二緣起的關係 2020-12-110正行0 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這四法皆真實不虛,故名為諦。

又唯是聖人無漏智慧的親證親知,故又名四聖諦,四真諦。

四諦各有四種行相。

觀十六行相,修八正道。

可滅除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以趣涅槃。

苦是逼迫義,即世間一切有漏的果報,皆爲三苦八苦所逼迫。

八苦者,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

修觀行的人,爲徹底了知苦相,尋思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四種行相了知苦諦。

集是招集義,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一切煩惱和煩惱增上所生諸業,俱說名集諦。

如上所說集諦總有因、集、生、緣四種行相。

滅是滅盡義,即擇滅無爲,由聖無漏智慧的簡擇力,滅盡惑、業、苦三種雜染法,究竟證會靜妙安穩的寂滅果。

滅諦亦有四種行相:滅相、靜相、妙相、離相。

道是能通義,即八正道。

證得滅果的因,能通往涅槃城故。

道諦亦有四種行相:道相、如相、行相、出相,此四相如其次第即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究竟道所攝。

佛三轉說於四諦:初示轉: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次勸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後證轉: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四聖諦與十二因緣的關系:十二有支,皆苦諦攝。

其中無明、行、愛、取、有五支是煩惱性。

故亦為集諦所攝。

十二支與無漏無爲的滅道二諦義不相應故皆非滅道諦所攝。

四諦括盡了世出世間的兩重因果。

苦集二諦是世間因果。

集諦為因,苦諦為果。

即雜染因果,流轉因果。

滅道二諦是出世間因果,道諦為因,滅諦為果。

即清淨因果,還滅因果。

緣起,就是依緣有而有依緣無而無的。

生死與涅槃,亦都是依緣起而如此的。

苦聚的止息,就是實現涅槃寂靜。

也就是說,依緣起生滅的如實知就是解脫爲正見導入的聖道實踐行,聖道與緣起的如實知,綜合的說,就是四聖諦。

四諦與十二緣起是解脫法門的一事兩說,不同的是,四諦還說到了斷集證滅的方法,即八正道。

使解脫成為實際可行的事情。

內容比十二緣起更加完備。

其要義及其關係如表: 相關焦點 緣起法和四聖諦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今天開示的內容是《緣起法和四聖諦》,緣起法是佛陀成道之後省思的法,記載於巴利語三藏。

  佛陀證得三種智慧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成道前夜於菩提樹下打坐。

因此,要想了解自己生命的因果關係,一定要去了解緣起法中的十二因緣。

 佛陀說,看不懂因緣,不了解緣起的因果關係,就不能體會法。

一旦了解、看懂、清楚緣起,就可以說對法有所體會了。

總的來說,緣起法是佛法的濃縮體現。

四聖諦 」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爲使尚未起信的衆生免於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轉法輪時,特以「四聖諦」來說明衆生生死流轉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衆生厭苦修道的決心。

【心經講記】四聖諦 四諦也是緣起,它怎麼也是緣起呢?四諦有兩種緣起:「苦集」是一種緣起,這是流轉的緣起,因爲有集(煩惱業),感的苦諦(苦果)就是流轉生死;還滅——「滅道」,就是修道證涅槃,還滅的因果。

所以四諦還是緣起的一個樣子。

佛教的核心就是緣起,十二支就是緣起的一個基本模型,四諦也是緣起變化出來的:從流轉生死裡邊產生苦集二諦,從還滅的方面看,產生滅道二諦。

佛說苦集聖諦和苦滅聖諦——洪汝詮 佛陀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拘留搜調牛聚落,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分別闡說四聖諦。

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

苦滅道跡聖諦。

四聖諦簡稱爲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或者簡稱爲苦,集,滅,道。

佛說苦諦是從無常角度去闡說,在拙作「原始佛教的人生觀」一文中曾經對此作過進行探討。

佛說集諦和滅諦則是用「因緣法」,「緣生法」的認識方法去論證。

修佛習佛的基礎四聖諦 簡述四諦四諦,又叫四聖諦。

簡單來說就是佛陀感悟人生的四條真理,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通過闡述四諦讓人們了解世間因果,知道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本質爲苦,爲什麼苦、以及解除苦的方法和實現涅槃的目的。

因爲「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爲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爲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衆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爲堅定的棄苦修道。

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衆生的悟境之法。

修佛習佛的基礎四聖諦 因爲「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爲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爲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衆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爲堅定的棄苦修道。

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衆生的悟境之法。

詞語解釋:何爲「四聖諦」!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緣起是佛法的根本,而佛陀也因證得「緣起」來成佛,但緣起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難懂,因此佛陀便以「四聖諦」來向大家傳法,以此透過生死解脫來講解緣起。

如果說,「緣起」是佛陀證得成佛「自受用」,那「四聖諦」就是利益大家的「他受用」。

第47集四聖諦之聖諦現觀 第47集四聖諦之聖諦現觀就像這樣子,依於正見而殷勤修習、多修習於四聖諦,則可以順序成就四聖諦現觀的十六種心,世尊在經中又簡稱爲「諦現觀」。

例如世親菩薩在《俱舍論》中說到:【世第一無間,即緣欲界苦,生無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緣余界苦,生類忍類智。

緣集滅道諦,各生四亦然;如是十六心,名聖諦現觀。

】 第46集四聖諦與聲聞初果 〈一諦章〉主要講的是四聖諦,四聖諦是苦諦、苦集諦、苦滅諦以及苦滅道諦,是解脫道的中心教法。

修行四聖諦有了成就,也就是對於四聖諦完成了現觀而生起了解脫智慧,才能夠斷除身見、疑見、戒禁取見的三縛結,才能夠成就解脫道的見道位,也就是證得須陀洹初果。

四聖諦是什麼?這裡有詞背後的意思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緣起是佛法的根本,而佛陀也因證得「緣起」來成佛,但緣起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難懂,因此佛陀便以「四聖諦」來向大家傳法,以此透過生死解脫來講解緣起。

如果說,「緣起」是佛陀證得成佛「自受用」,那「四聖諦」就是利益大家的「他受用」。

四聖諦||苦聖諦是在說什麼? 如來能夠證明苦聖諦,我也能夠在自己當下的身心就能證明。

不是聽別人說的概念、理論和知識,苦聖諦是聖人用自己的身心去體驗而徹知的。

現觀苦聖諦的過程就被稱爲思惟苦聖諦四行相,所以四聖諦一定會講到四諦十六行相,每一諦都有四行相。

四聖諦,即苦、集、滅、道 我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衆中,爲解脫、爲出、爲離,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衆中,得出、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第49集四聖諦即安立諦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談到了如果只見到諸法現前的緣,這是難以成就四聖諦的現觀的。

接下來,那麼到底什麼是苦集諦的道理呢?我們還是引用前面舍利弗尊者在《中阿含經》中的開示:【諸賢!云何愛習、苦習聖諦?謂衆生實有愛內六處: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於中若有愛、有膩、有染、有著者,是名爲習。

】 佛法基礎:四聖諦 佛陀最初在菩提樹下覺悟後,最初宣說的教法就是「四聖諦」和「十二因緣」,也可以說佛陀已經證悟了四聖諦和十二因緣法門,今天主要講一下佛教里最基礎、最重要的觀點:四聖諦。

四聖諦,又叫四諦。

"諦"字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譯,意譯爲"不顛倒",引申義就是"真理","聖諦"就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那麼,"四聖諦"就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四條真理。

四聖諦的次序一、苦諦:說明世間是苦果。

我們要知道生老病死,應該知道這是世間的苦果,也是業力的流轉。

我們要知道苦是一種什麼病,才能夠醫治它。

佛陀開示:神射手的啓示深徹的四聖諦 神射手的啓示,深徹的四聖諦。

四聖諦是讓佛陀證得解脫的法,也是成佛後初轉法輪的主要內容,表示了佛法的修學可以從四聖諦開展,以及四聖諦在佛法中的地位。

四聖諦對學佛者來說,可說是耳熟能詳。

與緣起法一樣,道理的說明與理解好像不太難,但實踐與體證可就難了,這從佛陀的比喻,可知一二,不能等閒而輕忽了。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跋祇國首府毘舍離城,住在城北的大林重閣精舍。

「四聖諦」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

「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

  「四聖諦」說四種真理:一者是苦聖諦;二者是集聖諦;三者是滅聖諦;四者是道聖諦。

唯有佛陀才能開示它,其餘的人只能隨著佛陀而解說,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覺悟,沒有辦法以四聖諦來度化衆生。

辟支佛知道世間的苦果,知道苦的原因,知道滅苦的果,但是卻沒辦法講出滅苦的「道」。

這個「道」是種種的修行方法,他沒有辦法開示詮釋,所以四聖諦唯有佛陀能圓滿的闡述。

在佛陀未出世之前沒有四聖諦,其他的聖者是以觀十二因緣而覺悟的。

願你悟透「四聖諦」,用離苦得樂的智慧利劍,在餘生披荊斬棘 人生在世,伴隨我們一生的「八苦」也是佛門「四聖諦」之一。

「四聖諦」也稱「四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合稱。

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後,在古印度婆羅奈國的鹿野苑初次對阿若懦陳如等五個比丘宣講四諦、八正道等原始佛教基本教義。

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爲「初轉法輪」。

爲什麼要把說法稱爲「轉法輪」呢? 佛陀覺悟後首次宣說之法——四聖諦 覺悟後第一次說法,內容就是「四聖諦」,這四聖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那麼佛說的這個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作爲佛教徒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

人生在路上,也可以說是一條心路,悲歡都是自己扛,哭和笑從來都不是結局,經歷後的思考,才是生命的厚重,沒有在痛苦裡糾纏,才是真正的醒悟和珍惜。

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

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

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

ì滅聖諦:息滅渴愛後,達到涅槃的情況,此需透過見道的體證力量去斷除潛伏的煩惱。

ì道聖諦:導致苦滅之道,即八正道。

其中,正見和正思惟屬慧學;正語、正業和正命屬戒學;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屬定學。

讀經典系列—季羨林談佛之原始宗教教義及十二因緣、四聖諦註解 ,至於四念處、四意段、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所謂的「三十七品」,在佛典中已經成爲一個刻板的老一套,不管什麼地方,一提到佛的教義就是這一套,例子太多。

這十二因緣有因果關係,但關係很複雜,很微妙,解釋也有分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