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裡的巴黎百年服裝演化史(下):舞會是時尚的最前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世紀巴黎貴族名媛「化妝舞會」銅版畫。

主辦者通常都會預先提供一個「扮裝主題」概念,藉此考驗受邀客人對於流行時尚的歷史知識、服裝品味,以及豐富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版畫裡的巴黎百年服裝演化史(下):舞會是時尚的最前線 李志銘 19Jul,2019 19世紀巴黎貴族名媛「化妝舞會」銅版畫。

主辦者通常都會預先提供一個「扮裝主題」概念,藉此考驗受邀客人對於流行時尚的歷史知識、服裝品味,以及豐富的想像力。

圖/舊香居提供原件,作者翻拍 ▍上篇: 流行易逝,風格永存——版畫裡的巴黎百年服裝演化史(上) 歐洲舊時女郎是以細腰為美的,當然像這樣的審美觀,對女性身體而言,毋寧是一種嚴苛的摧殘。

自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降,據說當時最極端的標準腰圍是13英寸(約33公分),及至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期間,標準被放寬到18到20英寸(約50公分)。

為了塑造出能夠讓男人用雙手掌握的小蠻腰和臀部曲線、搭配上緊下寬的大傘裙,而呈現宛如魔鬼身材般的沙漏式體態(Hour-glassfigure),可想見當年那些從13、14歲開始發育的女孩,每每被束腰禁錮得痛苦不堪。

因之此後的數百年來,女性洋裝的時尚典範幾乎全都繞著馬甲束腹(Tight-lacingorCorset,又稱「緊身褡」或「束衣」)、襯裙(Petticoats)、裙撐(Hoopskirt,用鯨鬚、藤條做成宛如鳥籠般讓裙擺顯見蓬大的環形支撐物)及臀墊(Bustle)等物件發展,其形貌特色皆可統稱為「古典風格」(ClassicStyle)。

1886年巴黎仕女銅版畫,局部手工上色。

當時的貴婦名媛執著於用緊身束腹把自己的腰勒細,積極地搭配臀墊來塑造出理想的體態,且從不在公開場合露出手臂或腿部。

圖/舊香居提供原件,作者翻拍 笨重的衣著,身體的不自由 不論何種流行款式,在古典風格衣著的層層包裹下,一般女性穿著整套盛裝通常可重達10數磅——包括緊束的上半身、拖曳及地的長裙和花俏的緞帶花邊裝飾,加上穿著珍貴緞料製作的繡花鞋,表明了這些大家閨秀們從不在一般平民百姓往來的泥地上走路。

笨重的衣服使得她們無法掌控身體的行動自由,也無法在遇到意外危險時快速應變來保護自己,卻反映了當時基督教教義認為女性的身體是誘惑,且阻礙男性回歸天堂的原罪,所以在服裝上必須以高雅和精緻的衣著包覆起來,讓女性在外觀上符合社會期望的端莊(Modest)形象。

女性為此而承受服裝賦予的痛苦,並養成柔軟與順從的特質,展現一己弱不禁風、無力從事勞動來凸顯其身份高貴,乃是身為貴族女性必要的美德。

誠如英國作家珍.奧斯汀(JaneAusten,1775-1817)筆下小說主人公的真實寫照:婚姻是19世紀女性的重要志業。

在自由主義的氛圍下,儘管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女人們開始有了更多資訊來源和經濟基礎,也被社會允許追求知識學問,但一切的學習卻仍以培養自己成為婚姻市場上最搶手而稱職的妻子作為最重要課題。

如何找到真愛,如何擁有幸福的婚姻,並且獲得提升社會階級的機會,一切全都取決於妳是否嫁了個好丈夫。

創辦於1879年的法國著名女性雜誌LePetitEchodelaMode,採用(八開)大開本彩色印刷,乃是當年特有的畫報形式週刊。

圖/舊香居提供原件,作者翻拍 19世紀巴黎名媛的社交日常 職是之故,在19世紀的名流社會裡,那些逐漸沒落的王公貴族,以及渴望晉身上流階層的貴婦名媛和紳士們,必須經常參加各式的沙龍聚會、宴席和(化妝)舞會,或到公園散步、喝下午茶,乃至前往歌劇院欣賞歌劇及音樂表演等,種種社交活動通常從下午2、3點一直延續到凌晨4、5點(當時的名流人士普遍認為,到了晚上還待在家裡是很丟臉的事)。

由於在不同時段的社交場合,各有其講究嚴謹的著裝守則(DressCode),包括頭飾、帽子、手套、鞋子等都是不可忽視的細節,因此參與者得要透過不斷變換的華麗衣裝(據說從起床到就寢,人們換衣服的次數可達8次之多),穿戴各式奇異的羽毛高帽或皮草大衣,來展現自身的時尚品味。

比如彼時貴族名媛出門不戴帽子便會被認為家底差、沒教養,而女人更要注意不可將帽子遺落在主人家中,這代表著心動的暗示:我想和你發展一段關係等。

參與者除了藉此彰顯其身份地位的權力象徵,他們也得以彼此炫耀,同時享受「窺看」與「被看」的慾望和樂趣。

值此,早自維多利亞時期(1850年代)即已相當盛行的「Décolletage」(迪克拉吉)低胸禮服樣式,迄今仍是女性出席重大社交宴會時的必備服裝。

之後伴隨著自行車的普及,逐漸帶動女性從事網球、登山、打獵、游泳等各類運動的流行熱潮也陸續成為了不同的封面主題。

圖/舊香居提供原件,作者翻拍 從禁錮中解放的女性身體 在古代歐洲上千年嚴格的社會階級紀律與宗教觀念中,女性的身體向來都是必須被嚴密監控和包覆的對象。

那樣的時尚風氣來到19世紀晚期終於開始轉變,服裝改革運動也隨之興起。

1881年創立於英國倫敦的「理性服裝協會」(RationalDressSociety)基於健康理由,反對緊縛身軀的束腹馬甲,擁護寬鬆的衣著。

所有在當時被禁錮已久的慾望和思潮,更一瞬間釋放開來。

而甫興起的「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就像脫韁的野馬般,快速地擴散到歐洲各個角落。

許多藝術家、建築師與工匠們紛紛摒棄了舊思維,轉而崇尚自然界的圖騰,並從花卉、貝殼、樹木、藤蔓等紋理元素得到啟發,廣泛使用有機樣式的曲線造型來進行設計創作。

1886年,英國機械工程師史塔利(JohnKempStarley,1854-1901)製作出可供量產的大眾化「安全自行車」(RoverSafetyBicycle),從此不僅逐漸成為人們新興的代步工具,也帶動戶外單車運動的熱潮。

於是乎,女性開始有了出門上路的自由,她們可以騎車到郊外兜風、登山健行,也可以和朋友一起打網球,或者前往海邊遊玩休憩,有些人甚至還組織了女子單車俱樂部。

其後,隨著自行車的普及,為了方便女性騎乘,且兼顧各類戶外休閒活動所需,時裝設計師們必須發揮創造力,貢獻出更加輕便簡潔的衣著,予以擺脫傳統緊身胸衣(corset)和襯裙的束縛,讓女性可以更自由地舒展身體。

20世紀初期巴黎仕女石版畫。

身著保羅波瓦烈設計的寬鬆長袍搭配裙裝,佩戴印度古風的絲質頭巾出席各種社交晚宴,乃是當年巴黎前衛女性的時裝典範。

圖/舊香居提供原件,作者翻拍 身體的自由,時尚的流轉 為此,處在改革時代浪尖上最受矚目的其中一位設計師保羅.波瓦烈(PaulPoiret),特別借鑒於早期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服裝風格,亦融合了來自日本、中國、印度和阿拉伯等具有東方異國色彩的衣飾元素,在法國推出寬鬆、直桶型剪裁的時裝。

他甚至從俄羅斯的芭蕾舞劇《一千零一夜》獲得靈感,為當時巴黎上流社會的女子設計了一款便於運動、能讓身軀更加靈活自如的土耳其式燈籠褲(HaremPants)。

他將多褶的褲子在腳踝處收緊,結合西方的緊身腰帶,與邊緣如傘狀的燈罩裙搭配穿著(又稱作「裙褲裝」),深受女性喜愛。

約莫同時期,另一位女裝設計師尚.帕圖(JeanPatou)更大力推廣運動休閒服飾,亦曾替史上第一位職業網球女選手蘇珊.朗格倫(SuzanneLenglen,1899-1938)量身訂做一套經典的白色針織背心和及膝的百褶裙、額頭綁著一條簡單的髮帶。

由於這些服裝樣式典雅加之色彩鮮豔圖案豐富,他所設計的睡衣、運動服、泳衣,皆是當時法國巴黎時尚圈的流行指標。

或許有句老話說的沒錯:越是精緻奢華,就越容易被淘汰。

如早昔一度盛行的古典風格社交服飾及舞會裝束,實際上並不以穿著舒適為目的,倒更像為了展現人們所擁有的財富和地位,甚至是為了激發觀看者的欲望及想像力的一種扮裝媒介。

回顧過去,時尚的潮流總是不停地輪迴、變換。

早年曾流行過的服裝樣式,若干年後,它總會以另一種姿態再度流行回來。

20世紀初期巴黎仕女帽飾石版畫。

珍稀的动物羽毛不僅常被插在帽緣作為裝飾,前前後後更是佈滿了精緻刺繡。

當妳的帽子造型越是華麗誇張,就表示妳的身份和品味越顯高貴。

圖/舊香居提供原件,作者翻拍 ▲非常霓裳——巴黎時尚版畫展(點圖前往活動頁) 藝評 獨立書店 李志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min}}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利點數1點=NTD1元。

我已詳閱贊助說明,且同意站方的使用條款。

確認送出 您當前剩餘U利點數:{{balance}}點;前往購買點數。

延伸閱讀 流行易逝,風格永存——版畫裡的巴黎百年服裝演化史(上) 拒絕回憶、顛覆傳統的奇女子——評《WESTWOOD:龐克時尚教母》 緊身褲外穿太暴露?女大生們的時尚保衛戰 過於喧囂的一九六八:台灣搖滾樂團與流行時尚元年 書店的行為藝術:「繪本快閃書店」在台灣 活著就要不斷與藝術創作搏鬥——論紀錄片《草間∞彌生》 作者其他文章 有飯吃有廁所上,就文明了?關於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封印事件之我思 思想起陳達的時代現象(下):從「民歌採集」到淡江「民歌運動」 思想起陳達的時代現象(上):一位歷盡滄桑的民族樂手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文協百年特展:台灣音樂一百年」 日本聲樂家關屋敏子與李仙得(下):於世界和本土之間流轉的永恆櫻花 日本聲樂家關屋敏子與李仙得(上):椿御殿的野玫瑰 孤高的詩人畫家秦松(下):現代詩與繪畫的跨域交流 孤高的詩人畫家秦松(上):純淨熾熱的黑色太陽 「台立友好」遠方國度立陶宛(下):藝術家、愛書人與裝幀實驗 「台立友好」遠方國度立陶宛(上):相似的歷史,與自由浪漫的追隨者 後疫情的書店共讀(下):線上轉型之必要?閱讀是一場分享的盛宴 後疫情的書店共讀(上):社群如何養成?讀書會的歷史記憶 鹽月桃甫來台百周年(下):探尋台灣風土的意象色彩 鹽月桃甫來台百周年(上):來自南國原始而濃烈的呼喚 數位時代的媒體與印刷書(下):科技萬歲?紙本書的不死逆襲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李志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

平日以逛書店為生活之必需,閒暇時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

同時喜好蒐集黑膠唱片、聆聽現代音樂及台語老歌。

著有《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裝幀台灣》、《裝幀列傳》,書話文集《讀書放浪》與《舊書浪漫》,以及聲音文化研究《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尋聲記:我的黑膠時代》、《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

新作《書迷宮》於2021年六月出版問世。

目前專事寫作。

最新文章 尼加拉瓜親中斷台的抉擇:力抗美國「洋基帝國主義」? 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下) 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上) 你知道自己到底在投什麼嗎?淺談公投紛擾顯現的法治素養缺乏症候群 反萊豬公投非關食安,而是要讓台灣「反美傾中」 最多瀏覽 大台北地區捷運站更名建議(下):以新站名乘載地方歷史記憶 大台北地區捷運站更名建議(上):現行站名爭議與其問題根源 重陽禮金與熊好券外的「聖誕禮物」?談可買四台阿帕契的北市公車補貼 迪士尼讓中國玻璃心?《永恆族》與《辛普森家庭》衍伸的創作自由問題 歐美智庫警告!中共「農村包圍城市」滲透民主社會已久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