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國旗是聯合積(The Union Jack),又叫聯合旗(Union Flag)。

中文通稱米字旗。

現在的旗幟圖案始於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 ... 英國國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名稱聯合積旗聯合旗米字旗類別國旗比例1:2啟用日期1801年1月1日形式藍底,上為白邊紅色聖佐治十字以及紅白交錯的聖安得魯十字。

類別民用旗(海)比例1:2形式紅底,左上角為國旗,參見紅船旗。

類別政府旗(海)比例1:2形式藍底,左上角為國旗,參見藍船旗。

類別軍旗(海)比例1:2形式白底上繪有對稱紅色十字,左上角為國旗,參見白船旗。

比例1:2形式皇家空軍藍色為底,左上角有英國國旗,右下繪有皇家空軍國籍標誌。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的國旗是聯合積(TheUnionJack),又叫聯合旗(UnionFlag)。

中文通稱米字旗。

現在的旗幟圖案始於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的合併[1],設計融合了代表英格蘭的聖佐治十字、代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十字以及代表愛爾蘭的聖柏德歷十字,唯獨沒有任何代表威爾斯的要素,因為威爾斯的旗幟是在被英格蘭兼併以後才設計的。

英國國旗的標準比例是1:2,而英國陸軍所使用的戰旗將比例修改為3:5。

目次 1使用 2在建築物上懸掛 3歷史 4設計(非官方) 5參見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使用[編輯] 英國國旗可以被英國境內的任何個人和組織以任意日期懸掛,在北愛爾蘭政府建築的使用受到法律的限制。

其他地區政府使用的長期限制則在2007年7月被廢除。

需要留意的是,雖然乍看沒有分別,英國國旗其實是有上下之分,靠近旗杆的兩條紅白雙色米字斜條中的上部主要應為白色,紅色靠近下部,不可倒掛(且倒掛該國國旗通常具有羞辱該國的意思)。

英國國旗不對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區分聖柏德烈十字和聖安德魯十字的相對位置。

聖柏德烈的紅十字被故意偏置,使聖安德魯的白十字不致被降格成聖柏德烈十字的邊線。

在旗桿側的聖安德魯十字較高,而在另一側聖柏德烈十字較高。

在建築物上懸掛[編輯] 截至2007年7月,英國國旗在政府建築物上只在每年的幾個特定節日才會懸掛,期限是由英國數碼文化傳媒及體育部選定的。

2007年7月3日,司法大臣施仲宏頒佈綠皮書。

隨着一輪調整英國法律的修改提議的是一次關於是否放鬆政府懸掛國旗的規則限制的磋商的特定宣告。

兩天後首相白高敦宣佈,隨着即刻的影響力,聯合旗將每天都在唐寧街10號建築上空懸掛。

目的是為了增進國家認同感。

其他政府機構也要求跟進,由此所有白廳政府建築都做出相應舉動。

[2][3][4][5][6][7][8] 歷史[編輯] 英格蘭之所以使用聖佐治白底紅十字旗,是因為它是熱那亞共和國的國旗。

該國以聖佐治為守護聖人,當時的熱那亞是地中海強大的海權城邦,也是十字軍的金主。

英格蘭國王理查自1190年開始付租金給熱那亞,讓英格蘭的船隻懸掛這面聖佐治十字旗,以嚇阻海盜。

從13世紀末開始,聖佐治十字旗漸漸也被用於代表英格蘭,在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在占士一世下共主邦聯後,聖佐治十字與聖安德魯十字(代表蘇格蘭)合併成為最初的米字旗(或「聯合積」,UnionJack)。

該旗後來成為代表大不列顛王國的旗幟。

1746年熱那亞被奧地利佔領後,英格蘭就不再支付聖佐治十字旗的租金[9]。

在1801年,該旗與代表愛爾蘭的聖柏德歷旗合併成為現在的英國國旗。

聖佐治十字16世紀(英格蘭) 聖安德魯十字16世紀(蘇格蘭)                 1606年聯合旗幟1606年(皇權聯合)1707年(大不列顛) 聖柏德烈十字17世紀(愛爾蘭)                    1801年聯合旗幟1801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1922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  設計(非官方)[編輯] 英國國旗繪製方法(非官方設計) 參見[編輯] 英國國徽 旗幟列表 蘇格蘭國旗 英格蘭國旗 紅船旗 白船旗 藍船旗 英國旗幟列表 參考文獻[編輯] ^Bartram,Graham.Britishflags.TheFlagInstitute.[2007-05-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4).  ^We'reallproudtoflytheflagTheSun,5July2007 ^MorningPressBriefing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9August2007.byPrimeMinister'sSpokesman,6July2007 ^UnionflagalreadyflyingallyearroundTheDailyTelegraph7July2007 ^BrownliftsbanonnationalflagBBCNews,6July2007 ^BrownfliesflagforBrita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TheGuardian6July2007 ^"UnionJackwillflyoverNo10permanently'toshowvalues'".TheTimes6July2007 ^"GordonordersWhitehalltoflytheflaginboostforBritishness"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9August2009.EveningStandard6July2007 ^易川.热那亚要求英格兰为使用十字旗付版费.環球網.環球時報.[2021-07-13].  外部連結[編輯] 英國主題 紋章及旗幟主題 英國國旗誕生至今屆滿400周年,BBC中文 閱論編英國旗幟英國  英國國旗(1801–) 皇家旗  皇家旗(1801–)  蘇格蘭皇家旗(1801–) 英國的構成國  英格蘭國旗  蘇格蘭國旗  威爾斯國旗  北愛爾蘭旗幟 軍艦旗  紅船旗  英國民用航空旗  藍船旗  白船旗  皇家空軍旗 歷史  聯合積(1606–1800)  聖柏德歷十字(–1800)  愛爾蘭國徽(1541–1800)  皇家旗(1707–1714)  皇家旗(1707–1714)  皇家旗(1603–1707)  英格蘭皇家旗(1198–1603)  蘇格蘭皇家旗(1222–1603)  英格蘭空位時期旗幟(1649–1660)  紅手旗(1953–1972)  綠船旗 閱論編歐洲各國國旗聯合國會員國 阿爾巴尼亞 安道爾 亞美尼亞 奧地利 阿塞拜疆 白俄羅斯 比利時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保加利亞 克羅地亞 塞浦路斯 捷克 丹麥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佐治亞 德國 希臘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意大利 哈薩克斯坦 拉脫維亞 列支敦士登 立陶宛 盧森堡 馬爾他 摩爾多瓦 摩納哥 黑山 荷蘭 北馬其頓 挪威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俄羅斯 聖馬力諾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烏克蘭 英國 公認主權實體 馬爾他騎士團 梵蒂岡(聖座) 歐洲聯盟 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阿布哈茲 阿爾察赫 科索沃 北塞浦路斯 頓涅茨克 盧甘斯克 南奧塞梯 德涅斯特河沿岸 屬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 奧蘭 法羅群島 直布羅陀 揚馬延 根西 澤西 人島 斯瓦爾巴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英国国旗&oldid=71015633" 分類:​國旗英國旗幟英國國家象徵1801年面世的旗幟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香港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Ænglisc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Lombard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मराठी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Yorùbá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