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同鴨講——「正義」和「公平」 | 范疇| 鳴人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平正義」是個漿糊語詞,陷進去了,你就陷入了思辨能力以及行動方向的漿糊缸。

人們的用語習慣或許難以改變,但是下次當你遇上一位「公平正義」不離口的 ...  雞同鴨講——「正義」和「公平」|范疇|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雞同鴨講——「正義」和「公平」 范疇 09Aug,2016 英文的「Justice」被翻譯為「正義」,但事實上在中文「正」與「義」是兩個矛盾的概念。

圖/AllegoryofJustice 年金改革爭議下,「公平正義」又成為許多當事人的口頭語。

這四個字是當代台灣首屈一指的漿糊語言,若不予以透析,台灣恐怕永無寧日。

「Justice」這概念,應該翻譯為「公義」;被譯為「正義」是一個千古大錯誤。

翻譯可以誤國,這話聽起來有些嚇人,大家都聽過「空談誤國」、「政客誤國」、「貪腐誤國」,然而翻譯這樁文字工作,也可以誤國?敬請沉下心來,容我細細道來。

我將由「正義」這個字詞下手,來證明翻譯是可以誤國的,而且誤很大。

挑選這麼一個神聖的字詞下手,坦白說,正是因為它是神聖的,幾乎100%的台灣社會運動都以這兩個字為神牛。

近日的年金改革爭論再起,「正義」這個神聖的字眼又天天出現。

面對任何神牛,都應該有庖丁進行解牛,這也是一個健康社會之必須。

我願意來做一回庖丁。

「正」、「義」擺在一起的謬誤 什麼是「正」?那就是不偏不倚,例如在執法上,不因人情而偏倚,如「正直」;例如坐在椅子上挺起脊樑中坐,不向左偏,也不向右偏,如「端正」。

什麼是「義」?那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即使面對權勢也不出賣別人,例如「義氣」。

義,是一種高於世俗是非的執著;義,一定是偏頗於某一方的,不偏不頗、就事論事的人,不是一個講義氣的人。

但是,「正義」??????? 「正」與「義」是兩個矛盾的概念,在語言使用上,我們只能說「正義難兩全」,就像「忠孝難兩全」一樣。

例如在法庭上,一個人不可能同時不偏不倚又義氣相挺,正如同一個軍人不可能同時披甲上陣又留在家中伺候母親一樣。

不幸的,西方的「Justice」這個字,被翻譯成了「正義」。

在西方語境中,「Justice」這個概念可以被持續的討論,一本一本巨著問世,越談越清楚,但在中文語境下,「正義」這個被矛盾疊加的詞,只會被越談越糊塗。

「正義」這個詞,在意義結構上類似於「圓的方」,或「圓形的方形」;圓形,人人理解,方形,也人人理解,但是「圓型的方型」有誰理解? 混淆「正」、「義」的社會代價 讓我們來看看這種「概念的矛盾體」的社會代價。

在過去的洪仲丘冤死案中,無數社會團體上街遊行,但若檢視這些抗議活動,尤其是不帶政治色彩的抗議活動中,我們其實看到了兩股力量。

第一種力量來自對軍方在洪仲丘死亡前後,處理過程中出現的隱瞞、篡改以及謊言;第二種力量,其實是嫁接於第一種力量之上,就是反權威體制欺負人。

前者是一種要求制度正直的力量,後者是一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力量。

或問,這兩種力量合流到一起,在社會運動中本來就很自然,有何可大驚小怪? 這問題可以這樣說明:正直不可因義氣而偏向,義氣不可施壓於正直。

制度、法律朝正直的方向改進,需要深思熟慮,而義氣的力量效果,需要當下的爆發。

以當下爆發之義氣,要求制度、法律的瞬間改變,必然有其嚴重的後遺症。

以洪案為例,當時馬英九在全民義氣的壓力下,一天之內就決定撤裁軍事法庭系統,沒有給社會充分討論其他方案的時間,焉知10年之後,台灣不會為這當天的社會義氣而付出國防法治的代價? 台北士林文林苑的案例,更能說明「正」與「義」混淆的社會後果。

台北市政府依法行政拆除,這是正辦。

青年學生看不慣建商強壓住戶,這是仗義。

結果是,仗義的仗義了,正辦的人以後不敢正辦了,台北市的都更停擺。

回想看看,台灣今天的社會運動中,有多少人分得清楚「正」與「義」?多少年輕人弄不清楚他們心中的那一把怒火中,其實既有「義」的成份,也有「正」的成份?多少人未能意識到,在一個公民社會中,「義」如果永遠壓過「正」,日久天長之後,「義」最終也會變成某種欺負其他人的力量? 電視節目、名嘴,在台灣多已化身為義氣的天使,日日月月年年義憤填膺;媒體以及社運的兩相夾擊之下,台灣的正直機制,已經沒有思慮周密的空間。

「公」與「平」是矛盾的 「公平」這一語詞的問題,恰如「正義」,它被用來代表英文「fairness」的含意。

事實上,「公」與「平」是兩個矛盾的概念,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狀態。

「平」是「平等」之意,一塊餅分給八個人吃,每一人都同等份。

「公」,則是牽涉到眾人的事務時,必須講出一個讓人服氣的道理。

在「平等」之下,沒有道理好談,那就是一個數學概念,大家都一樣。

如果硬講平等,那一定出現不公。

例如,某幫派分贓,在講義氣之下,一律平等,但是通常有人會提出,人人貢獻不一樣,所得卻一樣,這樣不公道。

當鐵達尼號沉船,孩子第一,婦女第二,男人第三,這也是公道而不平等。

事實上,除了宗教慈善組織講究平等,人類幾乎所有其他的機構組織,都把「論功行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視為公道。

歷史上,凡是實施一切平等的社會,都已經解體失敗。

也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經濟的分配才會講究絕對平等,例如發放消費卷時一人兩千元。

但是在減稅或增稅政策中,倘若不分貧富級距而一律比例一樣,那就是不講公道。

所以「Fair」或「Fairness」,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公道」,而非「公平」,因為平就不可能公,公就不可能平。

「平」如果要找個英文的對應字,應該是「equal」,如在「AllMenAreCreatedEqual」這句話中,人人生而平等。

生來平等,指的是機會的平等,而不是保障將來財富一定平等,否則就不公道了。

應用在當下的年金改革爭論中,社會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年金的改革,究竟爭的是「公道」還是「平等」?這共識不先建立,後果只能是吵架和欺凌。

翻譯誤國!現在台灣,只要不平等,就喊不「公平」,這是一種「以平害公」,以平等之名為害社會公道的習氣。

台灣急切的需要以下:法律、制度的正直,平民仗義的勇氣,對於社會公道的思辨能力,慈悲為懷的平等精神。

但是,這四種力量的名字,不叫做「公平正義」,而叫做「公道、機會平等、正直、義氣」。

「公平正義」是個漿糊語詞,陷進去了,你就陷入了思辨能力以及行動方向的漿糊缸。

人們的用語習慣或許難以改變,但是下次當你遇上一位「公平正義」不離口的人士時,請先判斷一下,他是在講社會公道呢,還是在為大家爭取機會平等?他是意在推動制度及法律的正直性呢,或者只是在仗義? 背後的語言學原理 後記:對於想進一步瞭解當代中文內的類似謬誤之讀者,補充其背後的語言學原理如下。

首先要徵求讀者的一點點耐心,略略談一下中文(或漢語、漢字)的語言結構。

在歷史的文言文下,中文是一種以單個漢字疊加,以表達複雜意義的語種。

以「聰明」這個今天一年級小學生都使用無礙的雙字詞來說,在100年前的文言文語境下,它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兩個概念的疊加,「聰」加上「明」。

「聰」指的是耳朵聽音的銳利,「明」指的是眼睛看東西的銳利。

因此,有成語說,「耳聰目明」。

由於「聰明」是兩回事,因此我們可以說某個人「聰而不明」(例如對視障),某人「明而不聰」(例如對聽障)。

今天你問任何一個台灣的高中生,「聰明」的英文怎麼說,他會回答那就是「wise」或「cleaver」(絕大多數的中國大陸高中生的答案也一樣)。

好,問題來了,一個疊加式的複雜概念,在翻譯的過程中被簡化為一個簡單概念,而且還偏離了原義。

英文是強勢語言,當年肯定是一位中國人,或中文半生不熟的傳教士,把「wise」或「cleaver」翻譯成了「聰明」,然後就沿襲使用了。

結果就是,今天使用中文白話文的人,喪失了對「聰明」這複雜概念的掌握能力。

如果讀者至此感覺,這又怎樣?無傷大雅的小事一樁。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另外一個例子,「英雄」。

「英」與「雄」,代表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格氣質。

我們可以說一個人「英氣十足」,或「雄心十足」,若以人物論,我們可以說項羽是雄,而韓信是英,如果你高興,你也可以說某人「英氣有餘、雄氣不足」。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說一個人「英而不雄」、「雄而不英」;歷史上,如果某個人既英且雄,那就是不世之人才,足以成大事,因為他同時具備英與雄這兩種不同的人格氣質,非常難得,稱之為「英雄」。

好,問題來了。

在詢問什麼是「英雄」時,今天的台灣人會說,就是「hero」嘛。

「hero」指的是不畏強勢的領軍出頭人物,它的同義詞是諸如「冠軍」、「戰勝者」,他的人物形象是羅賓漢、超人或海豹隊員。

那麼,中文傳統中既英且雄的「英雄」氣質,就這樣的迷失在翻譯之中了。

在過去100年的翻譯過程中,現代的白話中文,已經習慣性的把豐富的疊加概念詞,變成簡單的英文單字概念了;結果是,以中文為母語的人,既喪失了大量的傳統意象,也沒能掌握西方的傳統意象。

說中文的人,在人文概念方面,基本上越來越漿糊化。

溝通、溝通、再溝通,需要的是清楚的概念,否則,雞同鴨越溝通就會越糊塗,最後雞毛和鴨毛散一地,難免光著身子打起架來。

范疇 社會文化 公民社會 年輕人 社運 作者其他文章 「管中閔現象」:打開潘朵拉盒子的五十道陰影 從潘文忠辭教育部長,再論廢除教育部 藍綠的五十道陰影 賴清德是「最高經理人」還是「政客」? 家長、老師所能犯下最大的惡是什麼?對孩子的好奇心踩剎車 當傻統遇上傻獨 台灣的選擇:地緣悲情之子,還是領先東亞轉大人 台灣萬年問題系列之五:小英林全再不識、不除肉桶,台灣就GG了 台灣萬年問題系列四:變形金剛吠火車——用腦發電 商人世界觀:台灣主體認同的考卷 台灣萬年問題系列三:不要再做吠狗,要就要改變軌道 後主權概念的台灣:「無印良國」時機到了 台灣萬年問題系列二:中央、地方交相賊 台灣萬年問題系列一:沒有理性空間的言論自由就是自由落體 論「奇點」:機器人會不會自卑?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范疇 連續創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30年。

最新出版《與中國無關:第二季襲來!!三十年後的三種台灣》。

相關著作另有《與中國無關》、《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台灣是誰的?》等書。

最新文章 黃哲融/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是台灣通向羅馬的道路嗎? 圖輯/家貧無奈遁歌壇,唸歌傳唱世間知——歌仔國寶楊秀卿逝世 廖庭輝、彭揚凱/拒絕打開租屋行情黑箱的蔡政府:談租屋登錄如何可能 人類遲早會相信AI有意識,因為人類想要AI有意識 2022金穗獎賽後點評:獎勵新進之外,能否予以多元類型作品肯定? 最多瀏覽 雨燕無巢可歸:政府的自作聰明是導致生態破壞的元兇? 陳琮勛/「林義傑用BT種子釣魚」?回溯BT與著作權的愛恨情仇 俄烏戰場的攻擊主力兵種:永不停止追求打得更遠、更準確的砲兵 「不准買、不許賣」?如何正確解讀與應對美國阻台灣軍購案 徐巧芯違停事件啟示:台灣行人是道路使用的次等公民?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