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平埔族群,過往稱之平埔族,是對台灣原住民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後隨著學術界、文化界進一步研究,認知其為多數民族集合而非僅單一民族, ... 平埔族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平埔母親和小孩,原作由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1871年攝於木柵(現高雄內門),該區多數族人現以西拉雅族為族群認同。

平埔族群,過往稱之平埔族,是對台灣原住民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1],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後隨著學術界、文化界進一步研究,認知其為多數民族集合而非僅單一民族,近來因而改稱為平埔族群。

多數平埔族群至今皆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為原住民族,除了原本歸類為阿美族的噶瑪蘭族以外。

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註1],與生番、野番等詞相對[2]:12。

因化番、熟番多住在「平地草埔」,故又稱平埔仔、埔仔人、平埔番(闽南语:Pêⁿ-po͘-hoan;英文文獻舊稱Pepohoan[3][4][5]),其中「平埔」一詞代表「平原」或「平地」之意。

[6]到了日本時期則於《臺灣蕃人事情》一書中將臺灣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平埔族[2]:13,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4][7]至中華民國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但平埔族群曾一度誤以為同為「平埔族」這個民族,後來才逐漸重新細分[註2][2]:18。

賽夏族及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地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或平埔復名運動。

目录 1歷史 2詞源 3分類 3.1族源 3.2日治時期的分類 3.3戰後的分類 3.4主要族群 4文化 4.1姓氏 4.2祭祀 5平埔族群的近況 6人口與分佈 7參見 8參考資料 9註釋 10延伸閱讀 11外部連結 歷史[编辑] 西拉雅族女子與嬰兒,1871年約翰·湯姆森攝於鳳山縣木柵里(今高雄市內門區)。

根據湯姆生的圖說與後來的研究,他們並非母子[8]。

平埔族群是早在漢人於17世紀移民來臺灣移墾前,便已分佈在北部的宜蘭、基隆一直到恆春的臺灣西部沿海平原地帶上,並存有各個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社會群體。

平埔族群北自蘇澳與泰雅族交界,南自枋寮與排灣族交界,後來受漢人壓迫部分移入他地,如恆春、埔里、花東等。

詞源[编辑] 「平埔」一詞出現於文獻中,可追溯到清雍正年間黃叔璥《臺海使槎錄》(1724年後),該書中有使用「平埔諸社」一詞,後來陳倫烱的《海國聞見錄》(1731年)中也有出現「平埔土番」一詞[2]:13。

而由於原住民文化迥異於漢族,因此在漢人早期的臺灣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番」[註3]。

從「番」的字形、字意來看,「番」是「釆」與「田」所組成的,是用來指稱以某種方式耕作的人,是一種生活方式。

但是,在外族殖民眼光下,「番」就含有歧視的意味[9]。

又過去臺灣原住民只有「社」而沒有「族」的概念[2]:12,故大都以社名自稱。

例如:大甲東社及大甲西社住民,皆自稱為大甲人。

平埔番或平埔熟番等字眼出現在志書中,主要是為了和生番、野番與高山番區別。

平埔熟番的稱呼雖然在18世紀中期以後就出現在清朝的文獻中,但主要還是在19世紀中期以後的文獻出現得比較多[註4]。

簡單地說,18世紀下半葉在文獻中出現的「平埔番」、「平埔熟番」,是指居住在屏東平原、宜蘭平原、臺東平地與恆春平野的土著族群。

事實上,我們現在所謂的「平埔族群」隱含了2個意涵:「平埔」與「熟番」。

一說「平埔」一詞較流行於民間,而「熟番」則是較官方的用語;但實際上,自清朝以降,「平埔」、「熟番」在不同族群間,便一直是游移不定的代稱。

定義同樣也有區域差異,如在恆春一帶,「熟番」定義為村落中混居漢人和原住民,即為「熟番」聚落。

分類[编辑] 平埔原住民(Pepo-knabe,Pepo-frau)的素描,由愛沙尼亞人PaulIbis繪於1877年。

雖然自有人類以來,不同的人群之間就對彼此的關係有某種程度的「分類系統」。

但是,人類開始以「族」或「民族」來區分人群則是晚近之事,特別是在100多年前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開始興盛的時候。

臺灣的所謂「族群分類」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臺灣日治時期統治臺灣的日本帝國,基於統治的目的,對臺灣的人群與土地進行全盤的調查與瞭解,同時也展開了臺灣族群的分類工作(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b);例如將來自中國閩南地區的客家人歸入閩籍,先人居粵東者一律列粵籍等。

起初,日本學者認為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群原住民大多已經漢化,只是以「平埔族群」或「平埔番」一詞概括之,而將人群分類的重點放在「高山族」上。

後來,日本學者對文化漸行消失的平埔族群原住民有了較多的認識之後,才瞭解到所通稱的「平埔族群」,實際上包含多個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民族。

然而,在過去90多年來,學者對平埔族群的分類相當不一致,有的分為7族14支、也有分為8族、9族、10族、12族等(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b)。

根據今日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關於「平埔族」、「高山族」的分界,並不是天然的民族界線,而是在十七世紀以後的歷史過程中,因各族生活領域和漢化程度不同而產生的斷裂線。

換句話說,所謂「平埔族群」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可能大於某「平埔族」與某「高山族」之間的差異——某些「平埔族群」和某些「高山族群」且可能本來是同一個族群。

舉例而言,從語言及文化來看,最接近阿美族的台灣原住民族為西拉雅、大滿及馬卡道等平埔族群;又語言與賽夏族最接近的原住民族為龜崙族。

族源[编辑] 臺灣原住民與廣泛分佈的南島語族在血緣和語言等方面均關係密切 據現代研究資料分析,平埔族群文化來源均來自屬臺灣南島語系。

該語系民族分佈地點於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一帶,最遠甚至可溯及距離臺灣數千公里遠之復活島及馬達加斯加。

根據地點分佈,臺灣平埔族群是南島語系最北的分佈族群。

俱信平埔族群早於新石器時代即發源或登陸臺灣,是屬於海洋民族之一。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臺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

」[10] 日治時期的分類[编辑] 有關平埔族群的分類,在臺灣日治時期以前,均缺乏有系統的分類。

荷蘭時期僅記錄了先住民的社名,並依其分佈的地區,劃分成幾個區域群。

清朝黃叔璥在《番俗六考》中,也是依照地理分佈而將原住民分為13個部落群。

直到日治時代,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的《臺灣蕃人事情》(1900)一書中才對平埔族群加以有系統的分類,其後伊能嘉矩又著《臺灣蕃政志》(1904),將平埔族群的分類加以修正,而分平埔族群為: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阿立昆族(Arikun)、羅亞族(Lloa)、西拉雅族及馬卡道族等10族。

以伊能嘉矩的這個分類系統當作主要的參考架構,移川子之藏、小川尚義、馬淵東一等人也都提出過對平埔族群不同的分類方式(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b)。

其中主要的爭議有幾個: 阿立昆(Arikun)及羅亞(Lloa)這2族到底應不應該被歸為同一族:部分學者傾向將這2族歸為一族,稱之為洪雅。

然根據學者翁佳音及鍾幼蘭的考證,認為Hoanya可能是福佬話Hoan-a(番仔)的誤判。

族人也根據自我認同的不同,認為應各自獨立。

凱達格蘭(Ketagalan)是否是同質性的一個族群,還是應該再繼續做細分。

語言學家土田滋與李壬癸認為以語言資料而言,所謂的凱達格蘭族至少包含三種不同的語言:巴賽、雷朗及龜崙語。

西拉雅族(Siraiya)、大武壠族(Taivoan)及馬卡道族(Makattao)應該是不同族或者是同一族。

目前多數學者依照考古人類學、語言學及服飾等發現,加上族人的自我認同,均認為應屬於三支不同的原住民族。

[11][12][13][14][15][16] 移川子之藏在伊能嘉矩的架構下新加入的邵族(Thao),應該是平埔族群還是高山族。

戰後的分類[编辑] 大武壠族獨特的語言與祭典、服飾等文化,近年來學者傾向視其為獨立的原住民族。

近年來,學者對於平埔族群的分類,又有新的看法。

日本語言學者土田滋在1985年的分類中(見Tsuchida1985),將平埔族群分為12族:噶瑪蘭(Kavalan)、巴賽(Basay)、凱達格蘭(Ketagalan)、龜崙(Kulon)、道卡斯(Taokas)、巴宰(Pazih)、巴布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族(Makattao)以及大武壠族(Taivoan)。

學者李亦園則將平埔族群分成10族,分別是噶瑪蘭(Kanalan)、達加蘭(Kentagalan)、盧朗(Luilang)、道卡斯(Taokas)、巴布拉(Papora)、貓霧栜(Babiza)、和安雅(Hoanya)、巴則海(Pazeh)、水沙連(即邵族)、西拉雅(Siraya)[17]:14。

臺灣語言學者李壬癸則有不同的看法,在1996年〈臺灣平埔族群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分類〉一文中,提出了7族14支的看法:邵族、噶瑪蘭(Kavalan)、凱達格蘭(Ketagalan)[註5]、巴布蘭(Baburan)[註6]、巴宰(Pazih)、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

後又基於語料上的新發現,於2006年及2010年發表的論文上,將大武壠族及馬卡道族自西拉雅族中獨立出來[11][12]。

歷年平埔族群分類[18][19][20][21] 年代 研究者 族名 1904 伊能嘉矩 Kavarawan - Ketagalan Taokas Vupuran Poavosa Arikun Lloa Pazzehe - Makattao Sirajya 1930 移川子之藏 Kavarawan - Ketagalan Taokas Vupuran Babuza Hoanya Pazeh Sao Tao Sirajya 1935 小川尚義 Kavarawan - Ketagalan TaokasVupuran Babuza Hoanya Pazzehe Sao Sirajya 1944 小川尚義 Kavarawan - Luilang Ketagalan Taokas Papora Babuza Hoanya Pazeh Sao Sirajya 1951 張耀錡 卡瓦蘭 (Kavalan) - 凱達格蘭 (Ketagalan) 道卡斯 (Taokas) 拍瀑拉 (Papora) 巴布薩 (Babuza) 洪雅 (Hoanya) 拍宰海 (Pazeh) - 西拉雅 (Siraya) 四社熟番 (Taivoan) 1955 李亦園 噶瑪蘭 (Kavalan) - 雷朗 (Luilang) 凱達格蘭 (Ketagalan) 道卡斯 (Taokas) 巴布拉 (Papora) 貓霧拺 (Babuza) 和安雅 (Hoanya) 巴則海 (Pazeh) 水沙連 西拉雅(Siraya) 1970 台灣省通志 卡瓦蘭 (Kavalan) - 凱達格蘭 (Ketagalan) 道卡斯 (Taokas) 拍瀑拉 (Papora) 巴布薩 (Babuza/Poavasa) 洪雅(Hoanya) 巴則海 (Pazeh/Pazex) - 西拉雅(Siraya) Arikun Lloa 馬卡道 西拉雅 四社熟番 1985-1991 土田滋 Kavalan - Ketagalan Basay Kulon Taokas Papora Babuza Hoanya Pazzahe - Makatao Siraya Taivoan 1991 李壬癸 噶瑪蘭 (Kavalan) - 凱達格蘭(Ketagalan) 巴布薩(Babuza) 洪雅 (Hoanya) 巴則海 (Pazeh) 邵 (Thao) 西拉雅(Siraya) 雷朗(Luilang) 哆囉美遠 (Trobian) 巴賽(Basay) 道卡斯(Taokas) 巴布拉 (Papora) 貓霧拺(Babuza) 費佛朗 (Favorlang) Makatao Siraya Taivoan 1996 李壬癸 噶瑪蘭 (Kavalan) 猴猴 (Qauqaut) 凱達格蘭(Ketagalan) 龜崙 (Kulon) 巴布蘭(Baburan) 洪雅 (Hoanya) 巴則海 (Pazeh) 邵 (Thao) 西拉雅(Siraya) 雷朗(Luilang) 哆囉美遠 (Trobian) 馬賽(Basay)道卡斯(Taokas) 巴布拉 (Papora) 貓霧拺(Babuza) 費佛朗 (Favorlang) 馬卡道(Makatao) 西拉雅(Siraya) 四社熟番(Taivoan) 2006-2010 李壬癸 噶瑪蘭 (Kavalan) - 巴賽(凱達格蘭) (Basay(Ketagalan)) 龜崙 (Kulon) 道卡斯 (Taokas) 巴布拉 (Papora) 貓霧拺(Babuza) 洪雅 (Hoanya) 巴宰 (Pazih) 邵 (Thao) 馬卡道(Makatao) 西拉雅(Siraya) 大武壠(Taivoan) 主要族群[编辑] 南台灣的平埔族群,攝於1871年。

北台灣南島語族 泰雅語群 泰雅族眉社 西北語群 賽夏族(早期分類) 龜崙族 巴宰族群 巴宰族(族語瀕危)[22][23] 噶哈巫族(族語瀕危)[24][25][26] 西部平原語群 邵族(早期分類) 道卡斯族(族語復振中)[27] 巴布拉族 巴布薩族 費佛朗族 洪雅族群 阿立昆族 羅亞族 南臺灣南島語族 排灣語群 排灣族斯卡羅群 布農語群 穿著大襟衫和唐裝的埔里平埔族姐弟 布農族埔社 東臺灣南島語族 北部語群 噶瑪蘭族(族語存在) 猴猴族 凱達格蘭族 雷朗族 巴賽族(族語復振中)[28] 哆囉美遠族 里腦族 西南部語群 西拉雅族(族語復振中) 馬卡道族 塔加里揚人 放索人 瑯嶠人 小琉球人 大武壠族(族語復振中)[註7] 文化[编辑] 姓氏[编辑] 姓氏是平埔族群重要的文化特徵之一,由於受到漢化的因素,使得平埔族群放棄了原本的姓氏和命名方式,然而在取漢姓的過程中,靠著族譜和氏族認同,產生了許多与閩南人、客家人、甚至戰後移民的漢人所不同的姓氏,而這些姓氏和賜姓的族譜,成為平埔族群自我認同的重要依據[29]。

主要賜姓:潘 其他姓氏:陳、劉、黃、戴、賴等 特殊姓氏:兵、月、邦、宜、机、翼、力、卯、茆、同、念、東、岩、哀、曷、埕、買、猴、標、紅、雙、角、楓、詩、樟、墜、雛、乃、味、毒、陣、盂、解、棹、永、湖、振、偕、嘪、掌、奚、詠、倚、竭、北、六、水、麗、崗、崑、桌、牙、陀、秘、烏、新、糠、長、萇、霜、干、莊 祭祀[编辑] 阿里關大武壠族夜祭 平埔族群中祭祀慣習極為平常,一般說來,祭祀對象除自然物崇拜之外,較特殊為以各種形式型態存在的祖靈。

若區分,平埔族祖靈崇拜約可分為3種: 賽跑型祖靈祭祀,盛行於臺灣中部的巴則海族、巴布拉族、道卡斯族等,名稱來由為該祭祀儀式均以族人競走為重心,該類型祭祀有時也與少年成年禮混合存在。

南部西拉雅族及馬卡道族的祖靈祭以一陶罐作為祖靈的神體而加以崇拜,這一崇拜並祭祀陶罐的風俗與祖骨崇拜有關。

但鄰近的大武壠族卻不崇拜陶罐,亦不相信祖靈存於陶罐中,而相信祖靈乃存在於公廨中的向神座周圍。

臺灣北部平埔各族如凱達加蘭族、噶瑪蘭族或雷朗族,其祖靈祭儀式均無固定特殊方式。

平埔族群的近況[编辑] 由於歷經與漢族數百年來的交流,平埔族群的風俗習慣、語言逐漸凋零散佚。

目前在學者與平埔族群後裔的努力下,逐漸找回部分的習俗及語言。

其中噶瑪蘭族已獲得中華民國政府的官方承認,成為臺灣原住民族之一,而西拉雅族現已成為臺南市市定原住民族之一,花蓮縣富里鄉也承認鄉內大武壠族、馬卡道族及西拉雅族為鄉定原住民族,均希望能進一步得到中華民國政府中央的官方承認。

平埔原住民之凱達格蘭族、巴宰族、噶哈巫族、馬卡道族、洪雅族、拍瀑拉族、道卡斯族等族群自1990年代開始發起平埔正名運動,要求官方承認平埔族群的原住民族身份[30]。

蔡英文總統於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正式向原住民族道歉,承諾檢討相關法規,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

目前行政院於2016年10月7日決議以修正原住民身分法,預計新增認定平埔族群為「平埔原住民」[31],並於2017年8月17日通過修正草案[32]。

人口與分佈[编辑] 有關台灣平埔族群的人口統計,最早見於荷蘭時代的戶口調查表,當時的總數大約在四至六萬之間。

其中以馬卡道族鳳山八社萬餘人為最大族群,淡水集會區的噶瑪蘭族居次[33]。

經過清領時期長期的漢化後,日治時期的幾次調查,也約略在四至六萬之間[34]。

1915年的調查顯示,平埔族人數以阿猴廳(今高雄市山區、屏東縣地區)為最多,佔了近一半熟番人口,多半是今日馬卡道族與大武壠族之先民。

臺南廳、南投廳、花蓮廳在其後,共佔了約30%左右的平埔族人數。

亦可見臺灣中北部地區,除了宜蘭、南投外,平埔族群的分布十分稀少[35]。

1905年 1915年 1920年 1925年 1930年 1935年 1943年 46,432 47,676 48,894 51,009 53,947 57,812 62,119 行政區劃 1915年熟蕃人數 占全臺熟蕃比例 總人口數 47,676 100% 臺北廳 884 1.85% 宜蘭廳 2,240 4.7% 桃園廳 438 0.92% 新竹廳 1,939 4.07% 臺中廳 589 1.24% 南投廳 5,338 11.2% 嘉義廳 1,729 3.63% 臺南廳 5,920 12.54% 阿猴廳 21,697 45.51% 臺東廳 2,318 4.86% 花蓮港廳 4,584 9.61% 澎湖廳 0 0% 根據大正14年(1925年)及昭和10年(1935年)之國勢調查,州廳別平埔族人口及比例。

1925年國勢調查仍使用"熟蕃"一詞。

行政區劃 1925總人口 1925熟蕃人口 1925佔總人口比例 1935總人口 1935平埔族人口 1935佔總人口比例 全台灣 3,993,408 51,009 1.3% 5,212,426 57,812 1.1% 台北州 814,778 2,622 0.3% 1,024,546 2,358 0.2% 新竹州 597,576 2,460 0.4% 712,309 2,551 0.4% 台中州 865,829 6,519 0.8% 1,162,247 7,210 0.6% 台南州 1,029,361 8,177 0.8% 1,332,187 9,422 0.7% 高雄州 584,259 23,319 4.0% 732,819 26,562 3.6% 台東廳 42,671 2,804 6.6% 70,710 3,700 5.2% 花蓮港廳 58,934 5,108 8.7% 111,497 6,009 5.4% 根據昭和10年(1935年)之國勢調查,第一級(州廳)及第二級(郡市)行政區劃平埔族人口及比例。

包含部分第三級(街庄)及第四級(大字)行政區劃(若是平埔族人口有100人或占5%以上): 1935年行政區劃 1935總人口 平埔族人口 平埔族佔總人口 備註 台灣 5,212,426 57,812 1.1% 台北州 1,024,546 2,358 0.2% 台北市 274,157 57 0.0% 基隆市 86,887 166 0.2% 七星郡 94,739 88 0.1% 淡水郡 49,473 100 0.2% 淡水街小八里坌子 1,310 41 3.1% 基隆郡 121,565 136 0.1% 貢寮庄田寮洋 2,839 102 3.6% 宜蘭郡 95,782 385 0.4% 礁溪庄武暖 785 51 6.5% 今光武村 礁溪庄湯圍 611 23 3.8% 今德陽村 羅東郡 71,784 988 1.4% 五結庄 17,507 182 1.0% 五結庄頂清水 1,358 159 11.7% 今季新村 三星庄 15,057 614 4.1% 三星庄三星 5,450 406 7.4% 叭哩沙社 三星庄九芎湖 847 112 13.2% 今天山村九芎湖 羅東郡蕃地 4,457 127 2.8% 今大同鄉 蘇澳郡 19,910 256 1.3% 蘇澳庄 15,888 241 1.5% 蘇澳庄大南澳 2,604 176 6.8% 今朝陽里、南強里 文山郡 58,510 43 0.1% 海山郡 92,843 140 0.2% 板橋街 19,590 120 0.6% 板橋街港子嘴 1,166 85 7.3% 武朥灣社 新莊郡 58,896 4 0.0% 新竹州 712,309 2,551 0.4% 新竹市 51,025 13 0.0% 新竹郡 110,126 8 0.0% 中壢郡 101,988 13 0.0% 桃園郡 84,079 362 0.4% 蘆竹庄 16,024 128 0.8% 蘆竹庄南崁廟口 2,028 68 3.4% 龜山庄 15,239 190 1.2% 龜山庄楓樹坑 1,388 73 5.3% 大溪郡 52,959 154 0.3% 大溪街 27,513 130 0.5% 大溪街埔頂 1,659 66 4.0% 竹東郡 71,945 13 0.0% 竹南郡 89,078 1,473 1.7% 造橋庄 7,768 224 2.9% 造橋庄牛欄湖 909 99 10.9% 今豐湖村 後龍庄 24,649 1,173 4.8% 後龍庄新港 3,974 924 23.3% 後龍庄公司寮 1,298 126 9.7% 今龍津里 苗栗郡 121,040 484 0.4% 三叉庄 7,219 90 1.2% 今三義鄉 苑裡庄 24,091 162 0.7% 大湖郡 30,069 31 0.1% 台中州 1,162,247 7,210 0.6% 台中市 70,069 60 0.1% 彰化市 51,014 79 0.2% 大屯郡 97,014 51 0.1% 豐原郡 89,514 242 0.3% 神岡庄 16,598 170 1.0% 神岡庄大社 1,708 168 9.8% 東勢郡 42,597 25 0.1% 大甲郡 140,235 186 0.1% 大甲街 25,837 97 0.4% 彰化郡 144,143 114 0.1% 福興庄番社 1,835 94 5.1% 員林郡 172,563 19 0.0% 北斗郡 135,739 56 0.0% 南投郡 90,529 51 0.1% 新高郡 37,974 339 0.9% 集集庄 16,133 112 0.7% 今集集鎮、水里鄉 集集庄社子 6,569 84 1.3% 水里鄉社子 魚池庄 11,854 210 1.8% 魚池庄水社 492 101 20.5% 魚池庄頭社 1,946 33 1.7% 能高郡 49,797 5,928 11.9% 埔里街 29,490 5,584 18.9% 埔里街埔里 9,143 626 6.8% 埔里街大肚城 2,235 644 28.8% 今大城里、籃城里 埔里街枇杷城 2,038 358 17.6% 今枇杷里、杷城里 埔里街珠子山 554 46 8.3% 今珠格里 埔里街挑米坑 1,337 89 6.7% 今桃米里 埔里街生蕃空 692 169 24.4% 今溪南里 埔里街烏牛欄 1,498 784 52.3% 今愛蘭里、鐵山里 埔里街房里 984 640 65.0% 今房裡里 埔里街水尾 2,093 255 12.2% 今一新里、向善里、合成里(大坪頂除外) 埔里街牛相觸 629 218 34.7% 今南村里 埔里街牛眠山 1,624 564 34.7% 今牛眠里 埔里街福興 715 135 18.9% 埔里街史港坑 828 203 24.5% 今史港里 埔里街小埔社 1,609 59 3.7% 今廣成里、合成里大坪頂 埔里街大湳 1,448 480 33.1% 埔里街水頭 2,063 314 15.2% 國姓庄 10,775 211 2.0% 國姓庄北山坑 2,336 82 3.5% 能高郡蕃地 9,532 133 1.4% 竹山郡 41,059 60 0.1% 台南州 1,332,187 9,422 0.7% 台南市 110,816 48 0.0% 嘉義市 73,072 23 0.0% 新豐郡 100,803 186 0.2% 關廟庄 13,585 125 0.9% 新化郡 89,611 5,725 6.4% 新化街 15,173 1,085 7.2% 新化街那拔林 1,758 121 6.9% 今那拔里、羊林里 新化街礁坑子 1,146 311 27.1% 今礁坑里 新化街大坑尾 606 148 24.4% 今大坑里 新化街知母義 742 236 31.8% 今知義里 新化街頂山腳 727 223 30.7% 今山腳里 新市庄 6,784 102 1.5% 山上庄 7,068 280 4.0% 山上庄潭頂 1,109 273 24.6% 今新市區潭頂里、山上區豐德里 玉井庄 7,942 878 11.1% 玉井庄沙子田 410 96 23.4% 今沙田里 玉井庄三埔 464 95 20.5% 玉井庄芒子芒 1,627 370 22.7% 今望明里 玉井庄九層林 867 169 19.5% 今層林里 玉井庄口宵里 968 128 13.2% 今豐里里 楠西庄 3,967 357 9.0% 楠西庄灣丘 895 124 13.9% 楠西庄王萊宅 695 121 17.4% 今照興里 南化庄 6,013 474 7.9% 南化庄菁埔寮 1,565 182 11.6% 今西埔里、東和里 南化庄西大邱園 142 122 85.9% 今玉山里 左鎮庄 6,911 2,546 36.8% 左鎮庄石子崎 990 417 42.1% 今光和里 左鎮庄菜寮 903 430 47.6% 今榮和里 左鎮庄左鎮 1,321 461 34.9% 左鎮庄內庄子 959 63 6.6% 左鎮庄山豹 764 584 76.4% 今澄山里 左鎮庄岡子林 643 442 68.7% 今岡林里 左鎮庄草山 1,331 149 11.2% 曾文郡 74,714 1,378 1.8% 官田庄 9,385 361 3.8% 官田庄番子田 717 147 20.5% 今隆田 官田庄社子 1,116 186 16.7% 大內庄 8,496 1,013 11.9% 大內庄大內 4,717 103 2.2% 大內庄頭社 1,096 709 64.7% 大內庄嗚頭 824 201 24.4% 今環湖里 北門郡 123,088 62 0.1% 新營郡 111,617 1,816 1.6% 白河庄 22,265 690 3.1% 白河庄六重溪 1,216 357 29.4% 白河庄關子嶺 1,007 90 8.9% 白河庄白水溪 406 131 32.3% 今仙草里 番社庄 15,973 1,069 6.7% 今東山區 番社庄吉貝耍 1,138 865 76.0% 今東河里 嘉義郡 155,194 92 0.1% 斗六郡 104,346 19 0.0% 虎尾郡 138,800 64 0.0% 北港郡 102,839 2 0.0% 東石郡 146,287 7 0.0% 高雄州 732,819 26,562 3.6% 高雄市 85,467 39 0.0% 屏東市 43,430 538 1.2% 屏東市海豐 4,432 132 3.0% 屏東市歸來 7,135 106 1.5% 屏東市大湖 1,146 170 14.8% 岡山郡 141,662 296 0.2% 田寮庄 10,288 220 2.1% 田寮庄水蛙潭 1,498 84 5.6% 今七星里 田寮庄狗氳氤 1,939 128 6.6% 今崇德里、西德里 鳳山郡 101,812 623 0.6% 鳳山街 18,490 217 1.2% 鳳山街五塊厝 901 186 20.6% 今苓雅區五塊厝 仁武庄 10,126 330 3.3% 今仁武區、大社區 仁武庄牛食坑 472 133 28.2% 今大社區嘉誠里 仁武庄林子邊 560 40 7.1% 今大社區中里里 仁武庄前埔厝 235 54 23.0% 今仁武區仁福里 仁武庄烏材林 439 81 18.5% 今仁武區烏林里 旗山郡 77,819 10,824 13.9% 旗山街 21,914 837 3.8% 旗山街圓潭子 2,165 632 29.2% 今圓富里、中正里 六龜庄 6,223 2,757 44.3% 六龜庄六龜 2,201 852 38.7% 六龜庄土壠灣 864 540 62.5% 今興龍里 六龜庄荖濃 1,024 885 86.4% 六龜庄新開 680 440 64.7% 今新發里 杉林庄 6,820 2,306 33.8% 杉林庄杉林 864 655 75.8% 杉林庄茄苳湖 947 646 68.2% 今木梓里 杉林庄十張犁 958 695 72.5% 今集來里 杉林庄新庄 1,204 158 13.1% 杉林庄月眉 2,847 152 5.3% 甲仙庄 2,811 1,829 65.1% 甲仙庄東阿里關 1,959 1,137 58.0% 今關山里、小林里(小林村) 甲仙庄東大邱園 852 692 81.2% 今大田里 內門庄 10,760 2,679 24.9% 內門庄東勢埔 1,106 223 20.2% 今東埔里 內門庄木柵 2,023 1,292 63.9% 今三平里、木柵里、內興里 內門庄萊子坑 1,446 773 53.5% 今永富里、永吉里、永興里 內門庄溝坪 1,253 365 29.1% 今溝坪里、金竹里 旗山郡蕃地 5,602 336 6.0% 今那瑪夏區、桃源區 旗山郡蕃地ガニ社 425 112 26.4% 桃源區雁爾社(拉阿魯哇族) 屏東郡 64,241 1,869 2.9% 長興庄 15,394 175 1.1% 今長治鄉、麟洛鄉 長興庄德協 3,848 130 3.4% 鹽埔庄 12,614 478 3.8% 今鹽埔鄉、高樹鄉大路關 鹽埔庄彭厝 2,412 406 16.8% 高樹庄 11,981 1,079 9.0% 高樹庄舊寮 2,465 339 13.8% 高樹庄加蚋埔 1,347 479 35.6% 今泰山村Garanpu(馬卡道語) 潮州郡 99,242 8,903 9.0% 潮州庄 13,280 1,040 7.8% 潮州庄崙子頂 726 99 13.6% 今崙東里 潮州庄檨子腳 1,758 758 43.1% 今檨子里 萬巒庄 14,209 2,342 16.5% 萬巒庄赤山 2,444 1,966 80.4% 萬巒庄新厝 1,648 239 14.5% 內埔庄 21,925 1,989 9.1% 內埔庄犁頭鏢 1,499 141 9.4% 今黎明村 內埔庄隘寮 249 91 36.5% 今隘寮村 內埔庄老埤 3,160 1,580 50.0% 今老埤村 內埔庄番子厝 1,385 128 9.2% 今榮華村 竹田庄 9,325 303 3.2% 竹田庄溝子墘 984 107 10.9% 今泗洲村 竹田庄鳳山厝 1,046 157 15.0% 今鳳明村 新埤庄 6,894 1,686 24.5% 新埤庄餉潭 1,253 917 73.2% 今餉潭村 新埤庄糞箕湖 1,553 741 47.7% 今箕湖村 枋寮庄 11,754 1,499 12.8% 枋寮庄內寮 526 328 62.4% 今內寮村 枋寮庄新開 701 495 70.6% 今新開村 枋寮庄大响營 911 609 66.8% 今太源村 東港郡 89,221 978 1.1% 新園庄 20,257 134 0.7% 今新園鄉、崁頂鄉 新園庄崁頂 1,811 93 5.1% 今崁頂鄉 萬丹庄 19,736 198 1.0% 萬丹庄頂林子 1,039 130 12.5% 今竹林村 林邊庄 14,881 291 2.0% 今林邊鄉、南州鄉 林邊庄巷子內 741 139 18.8% 今南州鄉壽元村 佳冬庄 11,861 291 2.5% 佳冬庄石光見 3,418 166 4.9% 恆春郡 29,925 2,492 8.3% 恆春庄 14,403 548 3.8% 恆春庄鵝鑾鼻 1,711 307 17.9% 車城庄 7,413 157 2.1% 滿州庄 5,537 1,512 27.3% 滿州庄滿州 1,220 227 18.6% 滿州庄射麻裡 1,307 432 33.1% 今永靖村 滿州庄豬朥束 600 307 51.2% 今里德村 滿州庄港口 1,108 297 26.8% 今港口村 恆春郡蕃地 2,572 255 9.9% 今牡丹鄉 恆春郡蕃地牡丹灣 267 239 89.5% 今旭海村 台東廳 70,710 3,700 5.2% 台東支廳 26,915 320 1.2% 台東街 14,524 204 1.4% 今台東市部分、卑南鄉部分 卑南區 7,932 116 1.5% 今卑南鄉部分、台東市部分 里壠支廳 15,720 1,548 9.8% 鹿野區 3,624 235 6.5% 鹿野區大原 1,129 90 8.0% 鹿野區月野 504 114 22.6% 今關山鎮月眉里 里壠區 3,418 509 14.9% 今關山鎮 里壠區里壠 2,875 465 16.2% 新開園區 3,755 787 21.0% 今池上鄉 新開園區新開園 2,027 402 19.8% 今錦園村 新開園區池上村 1,061 135 12.7% 新開園區萬安 667 250 37.5% 今萬安村 新港支廳 17,383 1,735 10.0% 新港區 7,557 248 3.3% 今成功鎮 新港區成廣澳 914 192 21.0% 今忠孝里 加走灣區 5,539 1,478 26.7% 今長濱鄉 加走灣區加走灣 1,195 694 58.1% 今長濱村 加走灣區大掃别 697 127 18.2% 今竹湖村 加走灣區三間屋 765 262 34.2% 今三間村 加走灣區馬稼海 1,202 136 11.3% 今三間村真柄 加走灣區姑子律 552 130 23.6% 今樟原村 大武支廳 10,692 97 0.9% 花蓮港廳 111,497 6,009 5.4% 花蓮支廳 40,392 857 2.1% 花蓮港街 17,045 230 1.3% 今花蓮市部分 花蓮港街花蓮港 14,939 153 1.0% 平野區 10,735 374 3.5% 今花蓮市部分、新城鄉部分、吉安鄉部分 平野區加禮宛 974 237 24.3% 今新城鄉嘉里村 壽區 7,744 216 2.8% 今壽豐鄉(海線除外) 壽區壽村 2,860 108 3.8% 鳳林支廳 34,786 685 2.0% 鳳林區 17,821 113 0.6% 今鳳林鎮、光復鄉(大和除外) 新社區 4,081 455 11.1% 今豐濱鄉、壽豐鄉海線 新社區新社 492 209 42.5% 瑞穗區 10,487 115 1.1% 今瑞穗鄉、光復鄉大和 玉里支廳 25,693 4,376 17.0% 玉里庄 13,532 1,258 9.3% 玉里庄三笠村 827 99 12.0% 今三民里 玉里庄觀音山 2,441 611 25.0% 今觀音里 玉里庄玉里 5,572 201 3.6% 大庄區 8,622 3,118 36.2% 今富里鄉 大庄區大庄 1,721 821 47.7% 今東里村 大庄區頭人埔 2,168 764 35.2% 今新興村 大庄區公埔 3,919 1,304 33.3% 今富里村 大庄區堵港埔 814 229 28.1% 今富南村 沿海支廳 10,626 91 0.9% 沿海區 2,569 90 3.5% 今新城鄉部分 戰後無平埔族群人口統計。

林修澈根據人口成長率,推估2000年的平埔族群人口介於10萬至20萬人之間。

[36] 隨著臺南縣(現臺南市)(2009[37])、花蓮縣富里鄉(2013[38])、高雄縣(現高雄市部分)(2009[39])、屏東縣(2016[40])等地方政府相繼開放「熟(番)」註記後,截至2018年為止,上述各縣市已登記為平埔族群之人數為: 西拉雅族 大武壠族 馬卡道族 其他/族別未定 總計 臺南市 11,830 - - - 11,830 高雄市 - - - 14,099 14,099 屏東縣 - - 1,803 205 2,008 花蓮縣富里鄉 1,000 - - - 1,000 總計 12,937 129 1,803 14,304 28,937 參見[编辑] 七姓公 大肚王國 新港文書 平埔屯丁 東番記 阿立祖 太祖(祖靈信仰) 公廨(原住民族) 尪姨(西拉雅族) 大武壠族夜祭 吉貝耍孝海祭 北頭洋立長宮 隆本復興宮 頭社公廨 臺灣河洛人 臺灣原住民 南島語系 臺灣原住民語 臺灣南島語言 臺灣未識別民族 平埔族正名運動 臺灣原住民族日 平埔語 化番 參考資料[编辑]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20-05-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2.02.12.22.32.42.52.6段洪坤.《阿立祖信仰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年12月.ISBN 978-986-03-9416-0.  ^JohnThomson.IllustrationsofChinaanditsPeople.1873. 缺少或|url=为空(帮助) ^4.04.1「平埔族」名詞淺說.原住民族委員會.(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年長的平埔族婦女OldPepohoanWomen,La-lung,Formosa.高雄市立美術館.(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華民國教育部.(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1).  ^詹素娟.熟番身份論─以日本時期的身份登錄為中心(PDF).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8.(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10-12).  ^鄭景雯.循著湯姆生腳步走訪近150年前早期台灣.中央通訊社.2020-12-19[2022-10-11].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11.011.1李,壬癸.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台灣本鋪:前衛出版.2010:159–182.ISBN 978-957-801-635-4.  ^12.012.1李,壬癸.新港文書研究.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10:1–10.ISBN 978-986-02-3342-1.  ^胡,家瑜.大武壠平埔的衣飾收藏與刺繡工藝.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4:2–10.ISBN 978-986-04-1415-8.  ^TsuchidaShigeru,YamadaYukihiro,MoriguchiTsunekazu.LinguisticMaterialsoftheFormosanSinicizedPopulationsI:SirayaandBasai.DepartmentofLinguistics,TheUniversityofTokyo:UniversityofTokyo.1991:8,29.  ^劉益昌、顏廷伃.臺灣史前史專論.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15:258.ISBN 978-986-04-6324-8.  ^日光小林.陳菊,我們也是原住民!小林村大武壠歌舞文化節籲早日正名.MataTaiwan.2016-04-12[2016-06-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0).  ^凃順從.《南瀛公廨誌》.臺南縣文化局.2002年1月.ISBN 957-01-0250-0.  ^TsuchidaShigeru,YamadaYukihiro,MoriguchiTsunekazu.LinguisticMaterialsoftheFormosanSinicizedPopulationsI:SirayaandBasai.DepartmentofLinguistics,TheUniversityofTokyo:UniversityofTokyo.1991:8,29.  ^PaulJen-kuei,Li.珍惜台灣南島語言.Taipei:AvanguardPublishingHouse.2010:139–208.ISBN 978-957-801-635-4.  ^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群百年分類史系列地圖.hqq~青刊社地圖工作室.2009-08-06[2018-01-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1).  ^林,江義.台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的研究.Taipei: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2004.  ^佟振國.巴宰語不死83歲嬤自編辭典.自由時報.2016年11月6日[2019年1月17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7日).  ^吳象元.聯合國列為「語言已失傳」?台灣巴宰族回應:致力於復興傳統但有繁衍危機.關鍵評論網.2015年9月18日[2019年1月17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17日).  ^噶哈巫語復振.噶哈巫語全球資訊網.[2019年1月17日]. [永久失效連結]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認同我們的語言】#齊莉莎老師發言逐字稿-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年6月22日[2019年1月17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16日).  ^林家鴻.耆老全力搶救經費需要支持.台灣教會公報.  ^劉秋雲.道卡斯族語復振的困難與展望.原住民族文獻.2013年12月,(12期)[2019-02-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9).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凱達格蘭族文化會議今年著重巴賽語復振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是不是平埔原住民該看DNA還是手臂那條線?3分鐘懶人包出爐,讓我們立刻尋根去!.MataTaiwan.2016年7月29日[2017年10月1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1日).  ^〈數千平埔原住民上街頭要求正名〉,2009年5月2日 ^〈政院:修正原住民身分法,正名平埔原住民身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年10月7日 ^行政院會通過「原住民身分法」修正草案.[2019-12-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5).  ^存档副本.[2020-06-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原住民族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20-05-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存档副本(PDF).[2016-05-11].(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10-12).  ^林修澈,〈平埔族的分佈與人口〉,收於:潘朝成、劉益昌、施正鋒合編,《臺灣平埔族》。

臺北:前衛,2003,頁25-41。

^臺南市各區族群人口統計-西拉雅人口最新登記數據(2009年1月至4月資料).台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2021-04-19[2021-04-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呼應蔡英文平埔政策!花蓮富里首開「鄉定原民」先例,2年過去卻不滿百人登記是發生啥事呢?.MataTaiwan.2016-08-25[2018-05-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西拉雅平埔族註記、高市熟男266人.熟女207人.KaohsiungCityGovernment.2016-09-13[2018-05-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9).  ^部落大小聲節目加蚋埔部落錄製平埔議題.TITV.2017-11-10[2018-05-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註釋[编辑] ^化番指的是受清國政府掌控,但不用輸賦納徭的原住民,熟番則是完全受清國政府掌控差遣的原住民[2]:13。

^除了過去學者的分類外,也有平埔族群原住民自己主張另成一族。

例如原本歸類於巴宰族的牛眠山、守城、大湳、蜈蚣崙四莊居民主張他們是「噶哈巫族」[2]:15。

^日治時期改作「蕃」。

^例如,《噶瑪蘭廳志》(1851)就有「平埔番」一詞。

^下分:巴賽(Basay)、雷朗(Luilang)、多囉美遠(Trobian)等3支 ^下分:道卡斯(Taokas)、巴布拉(Papora)、巴布薩(Babuza)、虎尾壟(Favorlan)等4支 ^按土田滋、李壬癸等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現復振中的「西拉雅語」若以荷蘭人所留的《馬太福音》及《TheFormularyofChristianityinFormosanSirayaDialect》為基礎,則該語言應為「大滿語」。

延伸閱讀[编辑] 陳炎正編,1979,岸裡社史料集成。

臺中:豐原一週雜誌社。

村上直次郎編,1995,新港文書。

臺北:捷幼。

杜正勝,1998,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洪麗完,2002,臺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4社(3冊)。

臺中縣豐原市: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家瑜主編,1999,道卡斯新港社古文書。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岸裡大社文書出版編輯委員會編輯,1988,國立臺灣大學藏岸裡大社文書(5冊)。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劉澤民編著,2000,大肚社古文書。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澤民編著,2002,平埔百社古文書專輯。

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劉澤民編著,2003,大甲東西社古文書(2冊)。

南投市:臺灣文獻館。

劉澤民、陳文添、顏義芳編譯,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

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田裕次藏,1988,臺灣古文書集,張炎憲編。

臺北:南天。

謝繼昌主編,1999,凱達格蘭古文書。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編,1994,宜蘭古文書·第壹輯。

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伊能嘉矩,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選集,楊南郡譯註。

臺北:遠流。

曾振名、童元昭主編,1999,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主編,1993,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上、下)。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莊英章主編,1988,臺灣平埔族群研究書目彙編,潘英海、翁佳音、詹素娟編輯。

臺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壬癸,1996,臺灣平埔族群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見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頁43-68。

臺北:玉山社。

Tsuchida,Shigeru.1985.Kulon:YetAnotherAustronesianLanguageinTaiwan?BulletinoftheInstituteofEthnology60:1-59. 伊能嘉矩,1904,臺灣蕃政志。

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丞,1900,臺灣蕃人事情。

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a,平埔族?平埔族群?,見平埔族群的基本認識[online]。

臺北: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

[引用於2004年11月3日]。

全球資訊網網址:[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编辑] 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CentralTaiwanPing-PuIndigenousGroupsYouthAllia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YouTube上的臺灣的原住民/臺灣平埔族(video) YouTube上的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video) YouTube上的平埔族血統(video) 從台灣原住民的角度來看鄭氏政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然史教育館-平埔族主題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臺灣原住民族中央政府認定族群泰雅語群泰雅·太魯閣·賽德克西北及西部平原賽夏·邵鄒語群鄒·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東台灣南島語族阿美·噶瑪蘭·撒奇萊雅其他南部語族排灣·布農·卑南·魯凱巴丹語群達悟/雅美地方政府認定族群東台灣南島語族西拉雅(台南、花蓮富里)·大武壠/大滿(花蓮富里)·馬卡道(屏東、花蓮富里)非官方認定族群西北及西部平原龜崙·巴宰·噶哈巫·巴布薩(費佛朗)·洪雅(阿立昆·羅亞)·巴布拉·道卡斯東台灣南島語族凱達格蘭(巴賽·雷朗·哆囉美遠)·猴猴其他南部語族歐佈諾伙·德樂日卡·古納達望·箕模·斯卡羅族統治管理區分高山族群·平埔族群·土牛界線·化番·味方蕃·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相關條目福爾摩沙人·台灣南島語言·臺灣原住民族泛靈信仰·原住民族地區(山地鄉·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平埔族群&oldid=74111198” 分类:​平埔族群混血兒南岛民族南島民族混血兒隐藏分类:​含有缺少网址的网站引用的页面自2019年10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含有閩南語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PangcahEnglish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PinayuananУкраїнськаBân-lâm-gú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