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族 - 百科知識中文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百越族”,即古越族。

“百越族”是後人由“百越”引申而來,實際並無“百越族”這個民族,正確稱謂是古越人,古越族是遠古時代世居在南方百越一帶的古老族群。

“百越”是古代 ... 百越族 “百越族”,即古越族。

“百越族”是後人由“百越”引申而來,實際並無“百越族”這個民族,正確稱謂是古越人,古越族是遠古時代世居在南方百越一帶的古老族群。

“百越”是古代中原部落對長江以南地區諸多部落的泛稱。

因這些部落紛雜且中原人對他們不甚了解,故謂“百”。

文獻上也有“諸越”等稱呼。

《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部落,常統稱之為“越”。

如呂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則曰越”。

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部落,故不同地區的土著又各有異名,或稱“吳越”(蘇南浙北一帶)、或稱“閩越”(福建一帶)、或稱“揚越”(江西湖南一帶)、或稱“南越”(廣東一帶)、或稱“西甌”(廣西西部一帶)、或稱“駱越”(即雒越,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等等。

秦朝之後,隨著中原移民不斷南遷,百越族除了一部分和南遷的中原人融合外,另一部分遷入山區或往外遷徙,演化為今天的壯族、瑤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畲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高山族、仫佬族、水族等的少數民族,南越部落演化為今天廣東地區的壯族、瑤族、畲族。

南方地區的漢族主要由南遷的中原移民和百越族互相融合所形成。

部族時期名稱來由百越族“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

“百越”是北方中原諸部落(國)對南方越地諸古老部落(國)的泛稱。

北方中原人在文字上對南方“百越”的記載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秦相呂不韋(前292-前235)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記載:“揚、漢之南。

百越之際。

”“揚”即“揚州”,在今江蘇境內的長江北岸;“漢”即“漢江”,發源於秦嶺南麓、東南走向注入長江。

也就是說,漢江、長江以南都是“百越”之地。

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發動南征百越的戰爭。

據《淮南子》記載:秦軍共分五路,一路攻取東甌和閩越(浙江、福建),兩路攻南粵(廣東),其餘兩路攻西甌(廣西)。

秦軍第一路進展順利,出兵當年就平定了東甌和閩越地區(浙江、福建),設定了閩中郡。

公元前214年終於征服了南粵和西甌(廣東、廣西),秦在這裡設定了南海、桂林、象郡3郡。

西漢賈誼(公元前200~公元前168)的《過秦論》載:“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東漢班固(32-92)的《漢書·地理志》說:“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這裡的“百越”之地是指“交趾”到“會稽”之間的地區。

“交趾”在今越南河內一帶,“會稽”在今江蘇境內的長江南岸。

從各種史籍得知,“百越”就是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很多民族。

“百越雜處”就是很多種族交錯雜居,“各有種姓”又道出這些種族並不是一類。

單從漢語裡的“百”字就很容易理解“百越”。

漢語的“百”是一個具體數詞或約數詞,具體數詞時是“十個十為一百”;約數詞時是指很多或所有,如:“百草”是指“很多草或所有草”、“百官”是指“很多官或所有官”、“百川”是指“很多江川河流或所有江川河流”、“百貨”是指“很多貨或所有貨”……而“越”則是遠古至漢朝時期北方中原人對其南方所有古越民族的泛稱,就如“胡”是其北方所有民族的泛稱一樣。

“百越”也就是“很多‘越’或所有‘越’”。

長江以南的各種“越”,因為種類繁多才會被稱做“百越”。

文獻記載中原史籍關於“越”的最早記錄是“于越”,“于越”和中原諸國的關係主要是貿易,用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交換北方的絲帛和手工產品。

•《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說文解字》說:“閩,東南越,蛇種”。

•《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記載淮南王安諫伐閩越書說:“越非有城郭邑里也,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而間獨數百千里,阻險林叢弗能盡著。

”“夾以深林叢竹,水道上下擊石,林中多蝮蛇猛獸。

”•《周禮·冬官考工記》出現了“吳、粵”名稱。

•《逸周書·王會解》有“東越”、“歐人”、“于越”、“姑妹”、“且甌”、“共人”、“海陽”、“蒼梧”、“越區”、“桂國”、“損子”、“產里”、“九菌”等名稱。

•《路史》載:“越常、駱越,甌越、甌皚,且甌、西甌,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蒼吾、越區、桂國、損子、產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帶、仆句、區吳,是渭百越。

”《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部落,常統稱之為“越”。

如呂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則曰越”。

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部落,故不同地區的土著又各有異名,或稱“于越”(蘇南浙北一帶)、或稱“閩越”(福建一帶)、或稱“揚越”(江淮一帶)、或稱“南越”(廣東一帶)、或稱“西甌”(廣西西部一帶)、或稱“駱越”(即雒越,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等等。

由於歷史的發展和變化,百越諸部落開始建立國家權力王位世襲,有了穩定的邊界後,漢朝初期中原人對南方諸部落有了一定的認知,泛稱開始細化,開始有“東甌越”、“閩越”、“南越”、“西甌越”、“雒越”等稱呼;“東甌越”在今浙江省南部,“閩越”在今福建省,“南越”在今廣東省及廣西東南部;“西甌越”在今廣西中部;“雒越”在今廣西西部及越南北部。

“于越”後於公元前222年被秦所征服,“南越”、“西甌”於公元前214年也被秦征服,秦亡後趙佗割據自立為南越國,漢初臣服漢朝,在呂后時期一度與漢朝抗衡,漢文帝時再臣服漢朝;“東甌”、“閩越”、“雒越”降秦,秦亡後分別自立為東甌國、閩越國,臣服於漢朝。

雒越國於趙佗建國之初被南越國所滅,而東甌國後被閩越國所滅。

後來南越國、閩越國相繼均被漢武帝征服,其地改為漢朝的郡縣。

此後,百越這個名稱就不見於史載。

漢初稱中國南方嶺南的南越國為“越”,漠北的遊牧部落為“胡”(匈奴國),因為曾經對漢朝構成威脅的,除了匈奴國外,就只有南越國,故而北“胡”南“越”並稱。

春秋時期,廣東東江流域內曾出現過一個“縛婁古國”,管轄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羅、東莞、深圳一帶。

縛婁古國遺址發掘出廣東最大的先秦時期的龍窯窯址,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實證了嶺南在秦朝之前就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建國文郎國雒越(駱越)部落所建立的首個王國,傳說神農氏後裔雄王於西元前2879年在今日越南北部至廣西南部一帶建立文郎國,歷任國主皆號“雄王”。

西元前257年,文郎國為蜀王子蜀泮所滅。

(中原起源說法)越國傳說夏代姒少康的庶子姒無餘,於西元前2030年在錢塘江以南一帯建立“越國”,“以奉守禹之祀”,傳至春秋中葉的越王姒夫譚已歷近1500多年。

西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於撃滅吳國,北上與當時中原國家會盟,雄視江淮地區,號稱“霸主”。

西元前306年,楚懷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越國江東之地。

西元前222年,越國繼楚國為秦所滅。

甌貉國也即甌雒國,西元前257年,蜀泮攻滅文郎國,於文郎國故地建立甌貉國。

西元前210年,南海尉任囂發兵攻甌貉國,戰後以今越南天德江為界,江北歸任囂方,江南歸蜀泮方。

西元前206年,繼任囂之後控制南海郡的趙佗擊滅甌貉國,其後也加強對西邊甌貉國故地的控制。

東甌國其國王族是越王勾踐之後裔,秦朝時為閩中郡“君長”。

西元前192年6月,漢朝封騶搖為東海王,都於東甌(今溫州),故其國號為東甌國。

西元前154年,東甌國跟從吳王劉濞叛漢朝,劉濞失敗後逃往丹徒,被在當地的東甌兵所誘殺,劉濞的首級被獻於漢朝。

西元前138年,閩越國發兵圍攻東甌國國都,東甌國向漢朝求援,漢武帝發會稽郡兵從海路援東甌國,兵未至東甌,閩越國聞漢朝來援後撤兵歸國。

同年,應東甌國之請求,漢朝將東甌國民眾徙往江淮地區,東甌國故地逐為閩越國所吞併,東甌國亡。

衰亡秦時期,當時學者將越國置於赤縣神州中的揚州,到了漢朝,整個百越地區,即于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雒越在分野中都歸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東漢未年一度將嶺南的越地改置荊州,到了晉朝重新將嶺南的越地屬於九州中的揚州,此後百越地區永置於揚州州域。

此後,"百越"之稱不見於史載。

秦朝之後,隨著中原移民不斷南遷,百越族除了一部分和南遷的中原人融合外,大部分遷入山區或往外遷徙,衍化為今天的壯族、瑤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畲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高山族、仫佬族、水族等的少數民族,南越部落衍化為今天廣東地區的壯族、瑤族、畲族。

南方地區的漢族主要由南遷的中原移民所形成。

相關搜尋鮮卑族契丹突厥五胡十六國高句麗匈奴熱門詞條DDCKrispyKremerobbiewilliams上官婉兒墓中山大學圖書館侍寢冰果甜心勁舞向井理小可昆蟲圖鑑明日邊界毛蟹淤青熱狗白俄羅斯真龍傳第三次科技革命美腿誇梅·布朗變速齒輪靈恩派風險評估黃斑innocencenumbtripleh五更腸旺喜喜天葬嶽翎彭愛佳方向星際爭霸格林此間的少年洗衣機維修痤瘡碎碎念聊齋志異故事蕭聖傑還願金礦黑色陰謀FIFA14happymori弘光新古典家具暴雪最後的審判霹靂神洲龍之股百越族@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