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輪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00年李登輝總統任滿,國民黨提名連戰參選總統,黨內的實力派人物宋楚瑜脫黨參選,這種分裂的情況下,2000年3月18日臺、澎、金、馬總統選舉開票結果,連戰得票率23.1%、 ...
政黨輪替民主國家透過選舉而產生的政權移轉方式。
有別於政變或武力革命。
臺灣在1997年修憲之後的憲政制度,比較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因而總統大選就是造成政黨輪替的機會。
中華民國政府從1949年遷臺以來,中國國民黨透過長期戒嚴,以及未改選的「萬年國會」而長期執政,1987年解除戒嚴、1991-1992年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後,國民黨透過民主選舉仍然繼續執政。
2000年李登輝總統任滿,國民黨提名連戰參選總統,黨內的實力派人物宋楚瑜脫黨參選,這種分裂的情況下,2000年3月18日臺、澎、金、馬總統選舉開票結果,連戰得票率23.1%、宋楚瑜得票率36.84%,民主進步黨籍候選人陳水扁得票率39.3%,以最高票當選總統,遂造成臺灣歷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一般認為國民黨失去政權的原因,除了黨內分裂,就是長期以來的統獨意識及省籍族群因素,由於1990年代臺籍總統李登輝走本土化路線,被認為傾向臺灣獨立,他雖然提名臺籍的連戰參選總統,但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大都倒向外省籍的宋楚瑜,使得宋楚瑜僅以31萬多票之差敗選;此外,大選前3天,中國總理朱鎔基宣稱「不管是誰,只要搞臺獨,就沒有好下場」,引起臺灣選民反彈,以致選票流向陳水扁。
陳水扁當選後成為「少數總統」,面對泛藍陣營(國民黨及由宋楚瑜成立的親民黨)的國會多數,重大法案、預算、政策等難以過關,加上憲政制度權責不明,引起的種種亂象,被政治學者稱為「政黨輪替早熟症」。
儘管如此,2004年在連、宋合作下,陳水扁仍以些微的差距(50.11%vs.49.89%)獲得連任。
2008年總統選舉等於是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的檢驗,由於2005年修憲通過的國會席次減半以及單一選區兩票制,一方面造成泛綠陣營(民進黨與臺灣團結聯盟)未能整合,一方面對民進黨自身不利,以致2008年1月的立法委員改選由國民黨獲得壓倒性的多數(72%的席次),進而影響總統大選。
此外,總統府高層傳出弊案,以及處理不當的政商關係,使得3月22日的總統選舉,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獲得58%選票而當選,可稱「二次政黨輪替」。
撰稿者:陳儀深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羅致政。
2005。
〈2000年政黨輪替後的臺灣政治〉。
《臺灣民主季刊》,2(1):167-175。
2林水波。
2003。
〈剖析政黨輪替早熟症〉。
《立法院院聞》,31(9):56-66。
3陳俊明。
2004。
〈臺灣首次政黨輪替後的政治領導〉,書評:TaiwaninTroubledTimes:EssaysontheChenShui-bianPresidency,editedbyJohnF.Copper〔康培莊〕(NewJersey:WorldScientificPublishingCo.,Inc.,2002)。
《臺灣民主季刊》,1(1):193-199。
延伸文章資訊
- 1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维基百科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八屆總統選舉,選舉方式為國民大會代表(以下簡稱國大代表)參與投票的間接選舉,選舉地點在臺北市陽明山中山樓。
- 2政黨輪替
2000年李登輝總統任滿,國民黨提名連戰參選總統,黨內的實力派人物宋楚瑜脫黨參選,這種分裂的情況下,2000年3月18日臺、澎、金、馬總統選舉開票結果,連戰得票率23.1%、 ...
- 3總統、副總統選舉 - 中央選舉委員會
總統、副總統選舉. 屆別, 投票日, 重要記事. 第1任, 37年4月19日(總統) 37年4月23日(副總統). 依民國36年12月25日施行之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6年,連選得 ...
- 4199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 维基百科
199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又稱第14屆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於1992年12月18日進行。選舉結果,1987年敗選重披戰袍的執政黨民主自由黨候選人金泳三擊敗在野黨民主黨候選人 ...
- 5總統直選
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政治改革的訴求逐漸發生改變。不只部分民主進步黨公職,中國國民黨內也開始出現總統直選的主張。1990年6月民主進步黨提出「民主大憲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