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民難/在台港人追求身分認同梁啟智:2019後新現象| 兩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香港學者梁啟智在台灣當訪問學人4個月,發現2019年後香港移民潮跟以往分別很大,不但強烈追求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更擔心香港的未來,甚至憂慮不能回港 ... 更多編輯台推薦新聞: 運動以色列世界聽障三人制籃球賽台灣隊表現亮眼寫紀錄 娛樂繼承之戰艾美獎最佳影集魷魚遊戲李政宰封視帝成韓國第一人科技韋伯望遠鏡捕捉獵戶座大星雲揭露恆星誕生細節生活大豹溪烤肉溪水暴漲影片引熱議留意山洪來臨4前兆、3招自救產經三星英特爾來勢洶洶林本堅:台積電每次迎戰都成功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browserdoesnotappeartosupportTraditionalChinese.WouldyouliketogotoCNA’sEnglishwebsite,“FocusTaiwan"?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

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好生活影像空間客戶頻道訊息平台FocusTaiwanフォーカス台湾上一頁疫情聚焦政治國際兩岸產經證券科技生活社會地方文化文化+運動娛樂悅讀數位專題特派看世界影音新聞學院全球中央雜誌好生活首頁/兩岸新聞專題港人移民難反送中抗爭後,大量港人移⺠來台,近期卻傳出不少人在定居上遇到困難。

中央社盤點流亡來台的抗爭者,和以投資、專才途徑來台港人面臨的不同困境;並專訪陸委會,介紹接下來如何透過鬆綁就業港人定居,協助離散的洋紫荊,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

新聞專題港人移民難5/6首頁/兩岸港人移民難/在台港人追求身分認同梁啟智:2019後新現象2022/4/2013:20(4/2111:41更新)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正在台灣當訪問學人的梁啟智表示,2019年後香港移民潮跟以往有很大分別,不但強烈追求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更擔心香港的未來,甚至憂慮不能回港,形成了「離散社群」。

中央社記者陳沛冰攝111年4月20日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沛冰台北20日電)香港學者梁啟智在台灣當訪問學人4個月,發現2019年後香港移民潮跟以往分別很大,不但強烈追求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更擔心香港的未來,甚至憂慮不能回港,形成了「離散社群」。

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多名香港學者赴台,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兼任講師梁啟智是其中一人,去年12月5日他在臉書(Facebook)公布擔任國立台灣大學訪問學人。

梁啟智第一次踏足台灣是在20年前,朋友帶他參觀十三行博物館,還乘船到淡水。

他在路邊小吃店隨便買了杯酸梅湯,「好喝到不得了」,自此喜歡上這片土地。

這次再到台灣,人和事都不同了。

●強烈追求身分認同在台形成香港離散社群去年聖誕節,一群香港人在台北民權西路舉辦市集,梁啟智在市集遇見的面孔、食物和裝飾,感覺親切卻很陌生,令他憶起昔日在美國生活多年,不時見到凝聚同鄉的活動,但舉辦者大多是越南人和索馬里人等,沒見過香港人舉辦這類活動。

他說,當年在美國唐人街聽到廣東歌,已算是讓港人想起本身文化及背景的一種途徑。

「移民群體很需要這類活動來建立身分認同感,現在香港移民群體跟以前最大分別,就是要告訴自己、告訴其他香港人,也讓當地社會知道『我是香港人』,學術上稱為『離散社群』」,梁啟智說。

出現這個轉變,他相信與2019年香港的社會運動有很大關係,「離散社群背後有一種很強烈的身分認同需求,以及對不能返回原居地、不知道原居地會發生什麼變化的憂慮」。

就像二次大戰後移民到西歐及美國的東歐人,或越戰後到美國生活的南越人,因為家鄉出了問題,在異鄉更需要凝聚在一起。

這種離散氛圍正籠罩在2019年後移民的香港人身上。

不只是台灣,他相信,2019年後港人移民的所有地方,也會出現離散社群,大家都願意也需要凝聚一起,進一步地加強港人之間互相幫助,展開新生活。

●港人低估融入台灣社會難度兩地文化異同沒對錯作為一個關注移民議題的學者,梁啟智在台灣開始研究工作,尤其身處移民群體中,更多機會了解港人在台的生活情況。

隨著移民台灣的港人數目不斷增加,近一年不少台灣學者也著手研究相關課題,他們會與港人一起上教會,參加港人市集,設身處地了解港人面對的困難。

梁啟智說,2019年前已有台灣學者研究發現,港人低估了融入台灣社會的難度。

雖然台港兩地語言、飲食相似,但基本文化始終有別,「例如台灣是一個重人情味的社會,即是講求關係;但香港人講求制度,遇有不滿便直接反映,兩者容易發生衝突」。

就像近兩年不少港人因未獲台灣政府批准定居而產生不滿,「2019年後台灣政府曾表示支持香港人,香港人可能因而有很高期望,但當問題發生後便感到有落差。

其實台灣人並非針對香港人,他們的處事方式一直如是,雙方沒有對或錯」。

突如其來大批港人來台,有退休、讀書、工作和投資等,涉及不同年齡層及經濟背景,各有不同需要和困難,對台灣政府也是挑戰。

香港學者梁啟智在台灣當訪問學人4個月,發現2019年後香港移民潮跟以往分別很大,不但強烈追求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更擔心香港的未來。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2019社運衝擊至今與港生討論助疏導情緒除了研究工作外,梁啟智也到不同院校演講,如東吳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等,談論香港社會與政治,包括2019年抗爭運動。

記者提問,他在台灣的大學講課選材是否較自由,在香港的禁忌在台可暢所欲言?他斬釘截鐵地說:「沒有」。

他說,堅持台港兩地講課內容一樣,如香港一國兩制出現很大問題,是20年來的學術共識,在台港講課時也不會加多減少。

有一種體會倒是在他意料之外,有些在台港生仍受2019年抗爭運動困擾,感到迷失。

梁啟智說,這場香港史無前例的抗爭,對所有香港人都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在動盪中大家可能只顧如何應對,未必完全清楚發生什麼事。

過去兩年大家有機會沉殿下來,重新思考,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和軌跡。

「有些學生很需要有人與他們討論,我也很珍惜在台灣與港生討論的機會」。

●港人應調節心態融入台灣本地2020年梁啟智在台灣出版著作「香港第一課」,令他更為台灣人所認識。

這本書用36個問答探索香港的歷史、制度和中港矛盾等議題,希望幫助外界跨越對香港認識的鴻溝。

梁啟智直言,最初沒有打算在台灣出版這本書,反而因為很多台灣人對這本書感興趣,才決定在台出版。

這本書也為他在台灣開啟很多不同渠道,「經常有人要我簽名」。

他說,遇到很多台灣人包括經常與政府溝通的學者,也很支持香港人。

但他認為,隨著越來越多港人遷台,衍生的問題會繼續出現。

梁啟智希望香港社群可以給予台灣社會兩個印象,一方面是港人可以帶給台灣知識及資產;另一方面是港人願意理解台灣社會的處事方式,調節心態,融入本地文化,相信可以令雙方更容易互相適應。

●避過香港第5波疫情嘆港人失去對事實的信任梁啟智來台不久,香港「眾新聞」突然宣布停運,連同已停業的香港「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香港半年內失去3間敢言的媒體。

他說,傳媒在民主社會中有責任幫助公眾了解及參與公共事務,香港經歷嚴峻的第5波疫情時,港媒卻發揮不到這作用,很多香港人不信任政府,甚至專家及傳媒都不相信,「如果有堅守專業的傳媒人力挽狂瀾,情況會好一點,可惜現在沒有,是很不幸的」。

當傳媒發揮不了力量,社會更容易出現陰謀論。

正如很多香港人仍對疫苗作用存疑,擔心接種後會死亡,卻忽視疫情擴散可導致嚴重後果,「陰謀論其實是解決問題的懶惰方法,提供一個答案解釋所有問題,在一個無力感很重的社會中,人們會寧願相信陰謀論」。

他認為,歸根究柢,香港政治環境驟變令市民失去對事實的信任。

「過去2年香港人的所有經歷,本來可以用客觀方法找到真相,但很快被打倒了。

他們會慢慢覺得,為甚麼要這麼辛苦尋找真相」,久而久之寧願相信陰謀論。

他亦留意到,台灣疫情也有被政治化的情況,例如高端疫苗成為藍綠之爭的議題;在接種疫苗問題上,也有一些完全出於政治立場的意見。

不過,整體來說,他認為台灣有空間做好新聞,他也曾遇過有熱誠、堅持報導真相的傳媒人,相信陰謀論在台灣未必會滋生盛行。

(編輯:李雅雯)1110420延伸閱讀港人移民難/失根的洋紫荊港人在台定居路困難重重港人移民難/讀書打黑工就業拿不到身分證流亡港人處境難港人移民難/政府嚴審中國大陸出生港人落戶台灣夢碎港人移民難/名填詞人潘源良移台友人曾任職中資媒體被卡港人移民難/政府擬鬆綁港人就業定居流亡抗爭者也受惠中央社「一手新聞」app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政府擬鬆綁港人就業定居流亡抗爭者也受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