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的形上學:柏拉圖的洞穴(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黃祥昀. “虛擬實境的形上學:柏拉圖的洞穴(下)” is published by Cloud Art Critic 雲的藝評. ... 這樣的思考可以轉化成哲學中形上學(metaphysics)的問題。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虛擬實境的形上學:柏拉圖的洞穴(下)文/黃祥昀在上文中,我們理解到思考虛擬實境的一個問題意識是:「如何區分真實世界與日常世界?」這樣的思考可以轉化成哲學中形上學(metaphysics)的問題。
形上學是哲學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形上學在討論的是關於本質與存在的問題,希望能找到一個體系去解釋世界的結構。
像是「我」到底存不存在?藝術的本質是什麼?世界的成因與結構是什麼?都是屬於形上學的問題。
因為虛擬實境引發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定義世界的結構,因此,這個媒介的出現,使哲學家們醉心於重新論述新的媒介形上學理論。
形上學實驗室哲學家麥克爾.海姆(HeimMichael)在《從界面到網路空間—虛擬實在的形而上學》(TheMetaphysicsofVirtualReality),描述虛擬實境是一個「形上學的實驗室」,並在這本書中試圖將虛擬實境跟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做比較。
[註4]我認為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形式是以「再現」(representation)為主,也就是透過藝術創作把現實「重製」、「複製」或如蘇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論攝影》中所提及的「詮釋」一次,虛擬實境這種媒介的特性則是能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形塑(formation)新的樣貌[註5],或者是製造在現實中沒有指涉的擬像(simulation),也就是說,虛擬實境通常不僅僅只是「再現」現實。
在這個意義上,虛擬實境是一個形上學的實驗室,可以產生出新的世界結構甚至體系。
[註6]虛擬實境是柏拉圖洞穴的當代形式?在《從界面到網路空間—虛擬實在的形而上學》的〈賽伯空間的愛欲形上學〉(TheEroticOntologyofCyberspace)篇章中,哲學家麥克爾.海姆將虛擬實境跟柏拉圖洞穴譬喻進行比較。
在洞穴裡面的人是無知且被動地用他們的「雙眼」去感知世界,因而,他們只看到轉瞬即逝的幻象。
這些被囚禁在洞穴裡的人的樣貌,跟當代人戴上虛擬實境裝置的情況有些類似,人們都是深陷於各種感官刺激,而失去對真正現實的認知。
然而,柏拉圖的目標是追求純粹的概念(pureconcept)而非感官經驗(sensation),他認為走出洞穴的人,他們積極的使用邏輯思考、運用智性,因此,可以理解到更高一層次的實在界(reality)以及理型(form)。
[註7]理型的意義可以如此理解:柏拉圖洞穴所論述的是透過理性,人可以獲得真知,這種真知即是以「理型」的方式呈現,像是數學可以計算出或描繪出完美的圓形,而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圓形物品,都只是對這個完美的圓形理型的模仿。
虛擬實境是一種完美形塑(perfectFORMation)若我們從另一方面來說,虛擬實境創造的是一種電腦化的再現知識(computersizedrepresentationofknowledge)[註8],這種知識跟柏拉圖追求的理想形式其實是相呼應的,因為用電腦這種數學機器可以產生出理想的形式知識,而且能把人類意識中的經驗數據進行整合,這是電腦出現之前,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情,因而虛擬實境能產生如同柏拉圖理型一般的穩定知識[註9],意即具有普遍性的知識而不隨著特例而變動。
這也就是說,賽伯空間透過訊息與數學運算所產生的知識,在數學或理性作為一種「產生真知的方法」這個面向上,透過技術工具如虛擬實境,所把握到的世界跟柏拉圖對於知識的定義很接近。
[註10]戴上虛擬實境並不是像洞穴裡面的人所接收到的最直接感官經驗,而是經過電腦轉化的感知,因此虛擬實境仍具有形塑一種完美內容(idealcontent)的能力,只是這種內容是一種穩定的「經驗性特例」(empiricalspecifics),麥克爾.海姆稱之為「完美形塑」(perfectFORMation),用以顯示其跟柏拉圖的「完美理型」(perfectFORMS)相似又相異之處。
[註11][註4]HeimMichael,TheMetaphysicsofVirtualReality,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註5]在此formation是轉用自HeimMichael,TheMetaphysicsofVirtualReality,p.88.[註6]不過麥克爾.海姆認為虛擬實在界跟自然身體空間的實在界根本上不同,因此,他主要是在書中分析這兩種實在界的差異之處。
(見:游淙祺著,〈虛擬實在的機會與挑戰:海姆的觀點〉,《網路傳媒與文化—意象、圖像與虛擬影像》,(游淙祺主編),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頁144。
)[註7]HeimMichael,TheMetaphysicsofVirtualReality,p.87.[註8]Ibid.,p.88.[註9]Ibid.,p.88.[註10]Ibid.,p.87.[註11]Ibid.,p.88.本文受「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贊助。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心藝術基金會、蘇美智女士。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合作刊登虛擬實境的形上學:柏拉圖的洞穴(下)|Facebook文/黃祥昀在上文中,我們理解到思考虛擬實境的一個問題意識是:「如何區分真實世界與日常世界?」這樣的思www.facebook.com--MorefromCloudArtCritiques雲的藝評FollowFreelanceartistandresearcherbasedinTaiwan/theNetherlands.Forworkinquiries,[email protected]:FloatingClouds雲的藝評Lovepodcastsoraudiobooks?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CloudArtCritiques雲的藝評143FollowersFreelanceartistandresearcherbasedinTaiwan/theNetherlands.Forworkinquiries,[email protected]:FloatingClouds雲的藝評FollowMorefromMediumLaurieanneharrisEducationalGamingDCRaymondRealismIsPropagandaTheFutureExperienceWarsoftheFutureAbhilashKPTothedegreeofdeterminism[Pt.2]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延伸文章資訊
- 1形上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形上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或範疇,被視為首要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對於不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它在先驗條件(可看成公理化的假設)下,透過理性的 ...
- 2西洋哲學史第十二講: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續)
這些都導因於他對於柏拉圖理型思想所作的批判。 29. (1) 他拒絕柏拉圖的信念,認為只有個別事物才是能夠分離的,而柏拉圖認為普遍形式 ...
- 3淺談形上學| Blacksnow | 獨立媒體
要了解形上學,首先要知道在早期的哲學思想中,有像柏拉圖所說,由感觀得知的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實,都是表象世界,而他推說世界的事物應該有一個理型,即 ...
- 4柏拉圖
形上學
- 5虛擬實境的形上學:柏拉圖的洞穴(下)
文/黃祥昀. “虛擬實境的形上學:柏拉圖的洞穴(下)” is published by Cloud Art Critic 雲的藝評. ... 這樣的思考可以轉化成哲學中形上學(metaphy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