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寶馬車裡哭,你就是上層人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選自中信書院閱讀時差欄目。

閱讀時差動態實時同步全球前沿新知,為你打破知識的國界。

本期閱讀時差為你分享的這本書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薇妮斯蒂·馬丁 著

「鉑金包」是由愛馬仕出品的一款極限量版奢侈包,這款公認的「最難買的包」無疑是一個女人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徵。

作者從這款包出發,講述了自己在「上東區」這個全球首屈一指的上流社區,做「貴婦媽媽」時匪夷所思的經歷與感悟

位於紐約曼哈頓的上東區,是紐約上流人士的聚集區,這裡的孩子也過著天之驕子一般的生活:出入有保姆陪同、司機接送,不到兩歲就開始接受教育,用逛畫廊和聽音樂劇來消遣童年。

而他們的媽媽,是這一切背後的操控者,是一群更為光鮮亮麗的「天之驕女」。

她們有著完美的身材、精緻的髮型和閃閃發亮的美甲。

她們通常踩著細高跟、塗著最新款的口紅,右手抱娃,左手牽著貴婦犬,優雅地出現在上東區的街頭巷尾。



這群貴族媽媽們,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呢?

本書的作者韋內斯迪·馬丁是育兒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專家,從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她開始為包括《紐約時報》《每日郵報》等多家新聞媒體撰稿。

後來,她嫁給了一個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在與丈夫一起搬到上東區之後,她開始了對上東區媽媽的深入研究。

本書不僅有她努力成為上東區「貴族媽媽」真切而又深刻的體會,也有從人類學家角度出發的客觀而又睿智的觀察。

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為你解讀本書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看在普通小鎮長大的作者在融入貴婦媽媽的圈子時,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其次,逐漸適應上東區生活的作者,又發生了哪些改變?

最後,成功打入內部的作者發現了這些媽媽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

1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普通人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上東區媽媽,究竟要面臨哪些考驗?

首先是房子,你需要一套房子,不能租,必須買,也不能貸款,而且你的流動資金要是房價的3-5倍。

但有錢只是第一步,你還要向公寓家庭代表委員會申請購買,提交「學術報告級別」的材料:從夫妻倆的學習、工作經歷,家裡的財產狀況,甚至連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情況都要報告;然後還有審查與面試。

在作者看來,這簡直就是對人權、對隱私的侵犯,但沒辦法,這就是上東區買房遊戲的規則。



一番波折後,作者終於入住了上東區的公寓,卻猛然發現忘給兒子排隊進託兒所了。

保證孩子從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對作者這位上東區新手媽媽的第二個考驗。

大部分美國家長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會慎重的選擇孩子的高中。

但是在上東區,孩子的起跑線可能是從受精卵開始算起。

很多上東區媽媽都會選擇在10月份生寶寶,因為理論上,學校只招收8月前出生的寶寶,10月份出生的寶寶,能夠比8月份的寶寶晚一年滿足上學的年齡,這樣寶寶入學時,體型、大腦發育和認知就會勝過別的同學。

話說回來,作者最後還是向孩子的姑姑求救,姑姑人脈頗廣,一番折騰終於讓孩子進入了一所很不錯的託兒所,可是誰曾想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那天,在接送孩子時,作者熱情地與其他媽媽們打招呼,換來的卻是她們冷漠而怪異的眼神。

難道上流社會的人不是最懂禮儀的嗎!怎麼會這麼無禮呢?



其實,這是成為上東區媽媽的最後一道考驗:階級

上東區是個階級森嚴的地方,按照家底,貴婦們可以被分為貴婦、有錢貴婦和超有錢貴婦

比起來那些工業巨頭,或是坐擁曼哈頓十幾套房產的大亨,作者家庭的財力在上東區只能算是一般。

所以,她和她的孩子被認為是「下等人」。

而且因為初來乍到,大家也看不出來他們一家有什麼利用價值,因此更瞧不起他們。

覺得跟他們打招呼是浪費時間。

所謂公民最基本的禮貌,在上東區貴婦看來簡直愚蠢

這樣的冷漠和荒謬讓作者十分震驚。

如果只是自己委屈就算了,但問題是,自己的兒子在學校也交不到朋友。

兒子唯一一次接到同學的邀請,還是因為每個孩子在討論自己家的哪架飛機有什麼優點時,只有兒子一個人說家裡沒有飛機,出於同情別人才邀請兒子跟他們一起玩。



作者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密西根州的那個小鎮里,孩子們放學後會一起去玩,到了周末還會幫忙照顧別人家的小孩。

可是在上東區,想要約小朋友一起玩,還要先跟發郵件預約,因為每個孩子的行程都排得滿滿的。

被安排好的不僅有行程,還有社會階級,剛來上東區時,貴婦媽媽總是對作者邀請孩子們一起玩的郵件視而不見,用冷漠告訴她你們家不值得來往。

面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的階級觀,作者氣憤又受挫。

但作為人類學家的作者知道,人要是沒有歸屬感,不能真正融入群體,就會迷失自我

文學作品中,孤狼或者是反派英雄或許會讓人心生敬意,但通常他們都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這樣。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受到排擠,作者決心要融入這個等級森嚴的群體。

2

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第二部分內容。

作者成功打入社交圈要從一個鉑金包說起。

作者觀察到,在上東區,一個女人瞧不起另一個女人的底氣,有時僅僅是來自一個包包。

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你穿戴的每件東西都是在告訴別人你屬於哪個階層。

所以,一個有分量的包包會就在告訴別人,你是值得讓人打招呼的上等人

愛馬仕的鉑金包就是絕對的身份象徵,它一年只生產2500個,絕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通常要買夠一定數額的周邊產品,才有資格登上候補名單,然後等上3-5年,憑藉關係才能買到。

作者費勁了心機,最終從東京買到了一個,當她背著這個包出現時,許多媽媽羨慕的目光告訴她,她被這個地方真正地接納了,這個包立刻成了她們之間地共同話題。

哇,一個鉑金包就這樣幫她建立了身份認同

成功打入社交圈的作者開始逐漸接受這裡的價值觀。

社會學中有一個術語,叫「習慣化」,指的是動物暴露於特定的刺激中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適應,不會對刺激做出反應

剛入上東區的時候,作者還覺得她們的打扮比較奇怪。

幾個月之後,不知不覺中,作者也被同化了。

上東區媽媽對自己的外表有著嚴苛的標準,她們可以為了美麗,在寒冬二月穿單薄的連衣裙;為了穿恨天高,去打針,讓腳部失去痛的知覺。

而作者原來就喜歡打扮,到了人人都打扮精緻的上東區後,她更是走火入魔:比如每周都要做頭髮,只要出門必須化上精緻的妝,連戶外慢跑時都要穿得美麗有質感;甚至在懷第二個寶寶,出現宮縮快要生產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去醫院,而是要先去美容院做頭髮、修指甲,這樣一會兒自己照相時才能更好看。

生完二寶後,作者開始瘋狂的健身,喝有機果汁進行斷食,很快就恢復了好身材,得到了別的媽媽們的讚美。

她開始享受這種精緻,接受原本在她看來瘋狂的生活方式。

完美的上東區媽媽對孩子的要求也很嚴苛。

有天,一個朋友給作者打電話說語氣非常沮喪,說自己的兒子把牙齒撞掉了,作者不停地安撫朋友,但她的朋友還是為這件事沮喪了兩個多月。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過去,作者會覺得她太小題大做了,小孩子難免貪玩,而且正是換牙的時候,馬上能長出新的了。

但現在作者完全能理解她。

因為她每天也在思考,大到孩子到底要念哪所學校,小到孩子今天這身衣服去參加聚會是否合適,自己交的朋友對孩子有幫助嗎?甚至每天反省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原本作者只是為了孩子能夠被群體接納,而不得不融入貴婦媽媽這個群體,卻不想自己也開始享受起她們的精緻生活,承受她們都有的焦慮。

人類學家的身份沒能讓作者在光怪陸離的世界裡保持理性,而是如大多數人一樣「入鄉隨俗」,失去了原本的立場。

在這樣瘋狂的壓力下,作者好像掉進了巨大的焦慮漩渦之中。

她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推動著上東區媽媽對完美近乎病態的追求?

3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部分。

在上東區成功交到朋友後,作者開始了解到一些背後的故事,開始更為審慎地看待一切。

作者發現,是焦慮在推動這些媽媽瘋狂的追求完美,這種焦慮來自無法掌控未來的恐懼感。

她們地生活看似輕鬆,可以不用工作,隨便花丈夫的錢。

但這種幸福也可能轉瞬即逝,因為經濟大權完全由丈夫掌握,一旦離婚她們就會失去一切。

有些女人悄悄告訴作者,她們會學自己地母親開設秘密的銀行帳戶,偷偷把零用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還有一些女人告訴她,先生會給太太發「年終獎」,這讓妻子聽起來像是個雇員,而不是另一半。

有時這些女人還要看公婆的臉色,上東區龐大的財富多掌握在上一代手裡,這讓年輕人在面對父母時矮了一節。

不少女人告訴過作者,她們的手機備忘錄上經常是一連串的接送婆婆任務,還在很多晚宴上侍奉在側,因為孩子的學費是公婆付的,房子也是公婆買的。

巨大的焦慮之下,酒精和抗抑鬱藥物就成了她們的好朋友

上東區媽媽經常會在半夜吃藥,因為她們會在那時突然驚醒,擔心孩子的學校、擔心錢,擔心老公是不是在外邊偷腥。

所以她們必須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保證自己還能夠吸引丈夫;所以她們必須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不能有任何閃失。

只有保持完美,她們才不會被婚姻拋棄。

除了自爆辛酸史,還有一件事也拉近了作者和其他媽媽的距離。

作者在懷第三胎時,不幸流產。

很長一段時間,她異常悲痛。

面對丈夫的不大理解,最後還是上東區媽媽幫她走出了喪子之痛。

在那時,她發現幾乎每一個認識的媽媽都曾經歷過喪子之痛。

有人懷孕兩周流產,有人懷孕八個月,生產時臍帶繞頸一周,寶寶說走就走,還有的保姆晚上睡覺翻身壓到寶寶,新生兒窒息身亡。

這些帶著相同傷痛的媽媽們,一起邀請作者吃飯、看電影、聊天。

她們深刻的理解著作者的痛苦與憤怒,在人類所共同經歷的苦難面前,這些媽媽們像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都有著刻在基因里的對孩子的依戀。

在這樣真摯的感情面前,那些過往的嫌隙都不用再計較。

這那之後,作者意識到,不應該帶有偏見去認知一個群體,不要粗暴地為群體貼上一個固化的標籤,因為就算是看起來最冷酷的地方、最不友好的地方,也有真正的溫暖,也有真正的好人

在上東區帶了幾年孩子之後,作者發現自己有了許多的變化。

從最開始被排擠,到試圖融入,再到最終被接納,作者開始能夠平靜、客觀的審視上東區種種的價值觀。

她依然像上東區的媽媽們一樣熱愛並追求時尚,但不同的是,作者還想要工作,想要寫出讓自己引以為榮的東西,想要享受自己的工作帶來的踏實、幸福的感覺。

如果沒有在賺錢,你在婚姻里就是弱勢地位,永遠要低聲下氣,受人牽制。

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鬆懈了許多,不再費勁讓孩子進最貴的學校,和最有權勢死的人一起玩,而是更看重孩子是否快樂,是否有美德。

她會要求孩子自己鋪床,做點家務事,少玩Ipad;要有禮貌,懂得感恩。

此外,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

她發現,與其為了融入,為了完美,而擔心受怕,不如放過自己,追隨內心的從容,體驗真實的生活,這樣當母親不是件苦差,反而很輕鬆,很快樂。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我們再來總結一下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我們聊了作者剛剛進入等級森嚴的上東區時,面臨的種種考驗

第二部分,作者在逐漸適應了上東區生活之後,但也產生了迷茫與困惑

第三部分,在深入了解真相之後,作者開始批判性的看待上東區的價值觀,而且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前上東區貴婦揭秘,混上流社會有多拼

范主說:都不容易~前陣子,范主寫了一篇比弗利嬌妻的浮誇生活,評論中有范友提到另一個米國著名貴婦社區——紐約上東區的現實生活,並推薦了一本書,叫《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