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躋身上流社會,女人能有多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我們清楚意識到社會階層的存在,或多或少都會為了爬到更高的階層而失去理性。
如果將全世界的階層按高低排序,紐約上東區居民無疑是站在頂端的那群人。
所謂上東區(Upper East Side),指的是曼哈頓中央公園的東部一帶,以富人住宅區、高級餐廳和奢侈品名店而聞名。
這裡聚集著全城收入最高的居民,被戲稱為「超高級白人的地盤」。
地圖上的上東區
俯瞰曼哈頓
上東區的富人們究竟過著怎樣豪奢的生活?
如果搬到紐約上東區,是不是就成了人生贏家?
薇妮斯蒂·馬丁是一個專欄作家,擁有耶魯大學的博士學位,側重於人類學研究。
為了給孩子提供優質教育,她和丈夫決定搬到上東區生活,試圖融入當地群體,結果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專業和職業促使她把日常見聞與文化觀察記錄下來,寫成一本解讀上流社會的「寶典」,書名叫 Primates of Park Avenue,直譯為「公園大道的靈長類」,中文版的譯名更加簡單粗暴:《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
[美]薇妮斯蒂·馬丁 著 許恬寧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1月
好吧,阿信拿到書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鉑金包?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在曼哈頓東79街,一位女士手挎愛馬仕鉑金包,對著薇妮斯蒂橫衝直撞走過來,毫不避讓,氣勢洶洶地把她逼到路邊,完全有悖現代文明禮儀。
這激發了薇妮斯蒂的好奇心,是什麼讓這位女士如此自信?
她的目光落在對方的包上,恍然頓悟:鉑金包就是這些貴婦們衝鋒陷陣的刀劍與盾牌。
簡·鉑金與鉑金包
簡單來說,鉑金包是愛馬仕推出的一款手提包,以英國歌手簡·鉑金(Jane Birkin)命名。
據說一款鉑金包的起售價大概是7500美元,如果是稀有皮,售價有時高達6位數美金。
更誇張的是,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立刻買到這款包,要配貨不說,顧客往往還需在愛馬仕的「waiting list」上耐心排隊,等上一年半載也不稀奇。
鉑金包在上東區象徵著財富與地位。
薇妮斯蒂意識到:那些趾高氣揚的女人,她們的肩上手上都有價值連城的包包。
若想順利在上東區被其他女人接受,她顯然還需要這樣一個包。
她變得無比焦慮,想方設法求購鉑金包,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
「鉑金包的確代表著一個你想要的物品,然而它真正的本質是誠心盼望,無止境地等待,接著失望,求而不可得,包上的一針一線都是血淚。
」
鉑金包如同上流社會的隱喻,這個世界比外界想像的更瘋狂:全身奢侈名牌的房產中介、對酒精和藥物重度依賴的焦慮貴婦、男女賓客分開的晚宴、從丈夫處獲得年終獎的全職主婦……
對紐約上東區來說,初來乍到的薇妮斯蒂一家是局外人,處於食物鏈的末端。
想融入富人交際圈?想為孩子找到新玩伴?想獲得身邊人的尊重?
還有幾個重要關卡等著她。
1
託兒所會影響孩子以後上哪所大學
「人們發財之後,兩種供給就吃緊了,一是房地產市場,一是曼哈頓私立學校。
」
在上東區,孩子很多,爸媽的錢也很多,但學校就只能收那麼多學生。
對於有錢人來說,無法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就跟羊入虎口一樣恐怖。
千萬不要低估富人們的育兒焦慮。
一個典型的上東區小孩,應該兩歲開始上音樂課程;到了三歲,就得請家教,準備迎接幼兒園的入學考與面試;到四歲,託兒所放學後,除了法文課、中文課,還要從小學習烹飪課、高爾夫球課、網球課、聲樂課……
在幼兒園之前,父母們就要想辦法把孩子塞進最優質的託兒所,因為託兒所的校長很有可能手握著通往最優質小學、中學的門票。
總之,教育環環相扣,中間任何時候都不能出差錯。
在人人有資源,愛生幾個就生幾個的曼哈頓上東區,養出成功的孩子是地位的象徵。
當母親的人壓力很大,很焦慮,因為成功或失敗的責任通通壓在她們身上。
薇妮斯蒂觀察到,很多媽媽會在脖子上戴著刻著孩子姓名縮寫的小牌子,手指上也帶著疊戒,一個戒指代表一個孩子。
母親幾乎成了孩子的附屬。
她們之間的對話是:「我是某某的媽媽」,「你問了某某媽媽沒?」從這個角度來說,仿佛是孩子賦予母親生命。
薇妮斯蒂很幸運,她在親友的幫助下拿到了理想託兒所的申請表。
在報名申請過程中,她要寫作為向託兒所說明孩子的特殊專長、優缺點,以及他是哪一種類型的學習者——鬼知道,孩子才兩歲!填寫完申請表後,還有一個「試玩」環節,為孩子們設置特殊情境,考察他們的應變能力,也就是面試。
可能因為介紹人的關係夠硬,薇妮斯蒂的兒子通過了層層考驗,進入全紐約最好的託兒所。
但在這之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2
人群中的隱形人
「世界上最危機四伏、你爭我奪、血流成河、龍爭虎鬥的地方,就是曼哈頓私立貴族學校早上與下午的家長接送區。
」
薇妮斯蒂每天把兒子送到學校後就開始哭,因為她遇上了一群「可惡的賤女人」。
其他媽媽站在學校走廊上,穿著時髦,竊竊私語,閒話偷笑,但沒有人會跟她打招呼。
當她友好地向其他媽媽問候或搭話時,她們視若無睹,就好像眼前是個透明人。
除了尷尬外,更嚴重的問題是,她的孩子找不到玩伴。
她和丈夫給其他家長寫郵件、發簡訊,約別的孩子一起玩,但得不到任何回音。
薇妮斯蒂忍不住在學校走廊上直接問兒子同學的媽媽,她們通常會顧左右而言他,甚至瞪著眼睛與同伴交換眼神:「天啊,她還不懂嗎?」
——在其他人眼中,薇妮斯蒂和兒子是下等人,沒資格進入她們的交際圈。
被排擠的事實讓薇妮斯蒂身心俱疲,心緒不寧。
上流社會的名媛都是眼高於頂,不輕易「屈尊」與她這樣的外來人打招呼。
最後,將薇妮斯蒂從困境中解救出來的機緣讓人哭笑不得。
某次雞尾酒會上,她兒子某同學的爸爸曖昧地跟她搭訕。
那位爸爸風流聰明,家庭背景是曼哈頓某個銀行帝國的後台,處於學校家長階層中的最高級別。
當其他媽媽們目睹他提議兩家孩子應該一起玩之後,她們對薇妮斯蒂刮目相看,開始願意與她交往。
「兒子開始每周固定和首領的兒子玩,也因此能和首領兒子的朋友一起玩。
首領的朋友們——和首領一樣有錢有勢的父母,也因此願意和我做朋友。
」
薇妮斯蒂覺得媽媽們的態度轉變讓她感到噁心,但有什麼辦法呢?她的兒子總算可以和同學一起玩,她也就開心了。
也許這件事提醒了她重要的一點,這是她以前人類學課上學過的東西:許多母靈長類動物在身處困境時,會靠引起高階層雄性的注意來拯救自己。
3
容貌與身材都要完美
「我一直很羨慕華人有坐月子的習慣。
她們生完孩子後,可以躺在床上整整一個月。
並且接下來幾個月也可以不用勞動,不用工作,生完孩子後有女性親戚照顧,大家會叫她們多休息。
」
西方世界的富裕母親生完孩子後,幾乎毫無例外都會給自己強大的身心壓力。
她們會迫不及待地進行運動減肥,儘快恢復生產前的身材。
上東區的女人們是運動健身教的忠實信徒。
她們做普拉提、瑜伽,跳芭蕾舞,蹬室內自行車……為了追求完美身材,女人們展現出恐怖的毅力與狠心:
「她們不會放棄,永遠不會。
她們無法想像過去那種慢慢來、靠著節食就希望自動瘦下來的生活。
她們積極追求苗條,永遠在努力做點什麼。
」
美麗要付出代價,愛漂亮的女人得花大量的時間與力氣,而且要忍受皮肉之苦。
上東區的女人還要靠著打針把臉撐住,讓臉看起來圓潤、緊實,顯得比較年輕,同時消除皺紋。
與此相應的是,打過肉毒桿菌的臉失去了表情與生氣,看起來面無表情或者皮笑肉不笑。
薇妮斯蒂意識到:
「那是貨真價實的物化女性,女人是帶給他人性慾的客體,不是主體,自己活起來舒不舒服不重要。
」
在上東區的婚姻中,男性往往掌控者經濟資源渠道,讓女人服服帖帖。
他們可以決定送或不送昂貴的禮物,要不要讓女人享受奢華假期,要不要讓她們在換季時有零用錢買衣服,要不要讓她們在做慈善事業時有錢可捐……好幾名女性告訴薇妮斯蒂,妻子會有「年終獎金」,這是許多位高權重的男性讓家中妻子乖乖聽話的手段。
薇妮斯蒂·馬丁和她的書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在美國出版後頗受爭議。
有媒體指出書中存在虛構成分,還有很多讀者厭惡作者薇妮斯蒂·馬丁的態度——從事實來看,她不就是個洋洋自得、迫不及的躋身上層社會的女人嗎?
薇妮斯蒂和她筆下的那些上東區貴婦沒什麼區別。
而且書中充滿了令人不快的元素:拜金、物慾、男尊女卑、等級分明……從本質上來說,富人的生活模式似乎跟叢林裡的黑猩猩沒有多大差別。
但無論如何,這本書成功引起了大眾的關注。
讀者閱讀這本書,不僅出於對富人生活好奇的窺視心理,更因為它命中了人們在生活中的焦慮——我們當然遠遠不及曼哈頓上東區居民富裕,但全世界的人都難逃階層與育兒的怪圈。
融入社交圈、買學區房、擇校大戰……幾乎成為每個當代成年人的必經「戰爭」。
真實生活中的戰爭可能永不落幕,至少薇妮斯蒂在書結尾處收穫了美滿的生活:後來她全家搬到了上西區,這裡的居民比上東區更加隨和、友善,但她有時候也會懷念上東區一絲不苟的環境。
她不再拿鉑金包,不用再覺得身上的衣服丟人。
她和孩子都很輕鬆,很快樂。
相關書籍推薦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美]薇妮斯蒂·馬丁 著丨2018.12
購書詳情,請點擊「書封」
紐約精英媽媽有多拼?學區房、擇校大戰都只是小起點。
火爆全美的年度話題書。
關於育兒焦慮、中年危機,全世界媽媽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近期好文推薦
[話題]吳秀波人設崩塌,聲譽還能撿回來嗎?
[影視]豆瓣8.3,它拯救了女兒的公主病
[話題]孤獨的95後,寧缺毋濫
[自然]在德國,逛動物園才是正經事
[春運]裝得這麼自然,你練很久了吧?
[歷史]這本書被評為「最佳年貨」,想盤它!
[生活]在大城市租房的年輕人,過得如何?
[育兒]我娃不笨,為啥老是分心?
[重磅]中信出版2018年度好書出爐啦
[書單] 1月新書推薦 | 30本好書陪你過年
-End-
編輯:Yoyo 責編:YQ
2018.2.8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眾號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這些人住在最精英的社區,卻活得像叢林裡的猩猩
從大別山深處的小鎮毛坦廠,到車水馬龍的海淀黃莊,無論貧富,每一個陪讀的媽媽,都承受了難以想像的焦慮。紐約上東區也不例外。那裡生活著一群小小年紀就必須學會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那裡的育兒經和教育方式看...
一位人類學家紐約富人區的參與式觀察:柏金包其實是防身武器?
耶魯人類學家在紐約上東區的臥底觀察,她模仿靈長類研究權威珍.古德(Jane Goodall)觀察黑猩猩的精神,發現上東區媽媽們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以及一場令人啼笑皆非、又眼界大開的文化衝擊!本文...
哪裡不是戰場呢?紐約上東區的媽媽和我們也並沒有兩樣
最近在一個微信號里看到一本書的書評:《Primates of Park Avenue》,這本書從2015年出版後就是各大排行榜的熱銷書,我一直拖著沒看。這次被那篇文章一安利才把它看完,覺得真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