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蘿莉殺手到第一夫人,我打賭你會被她的演技征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相信很多人和婊姐一樣,最初認識她是在呂克·貝松執導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她飾演的蘿莉殺手。
但電影上映後,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可謂慘敗。
娜塔莉·波特曼曾經回憶到:
當年我才13歲,但至今我仍能一字不差地複述紐約時報對我的評價:
波特曼小姐,擺造型的功力比演戲強得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20年後這部經典之作,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現在IMDB排名第27,豆瓣排名第2位。
其實吧,這種情況很多見的。
比如:《肖申克的救贖》
1994年上映後票房慘敗,又在1995年奧斯卡上,被《阿甘正傳》和《低俗小說》夾擊,一無所獲。
而今天,肖申克的救贖卻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無冕之王。
(IMDB排名第一
從飾演蘿莉殺手一炮而紅的波特曼,自此成了人們心目中「蘿莉」的代言人,好萊塢相同類型的劇本蜂擁而至。
但她在1997年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推掉了兩部大片《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去參演舞台劇《安妮日記》。
20歲以前,我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
在選角色時,我的父母也一直努力保護我,希望我不要被一些『怪叔叔』打擾。
我真的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所以我有意在之後的選角中把自己塑造成『好女孩』。我希望成為梅麗爾·斯特里普那樣的演員,誰都不會介意她是不是太老,因為大家都想看她繼續演戲。
她不是要靠姿色混跡電影圈的女孩,她選擇的是一條讓很多娛樂明星難以理解的道路。
拍完《女孩第一名》後她進入了哈佛大學,攻讀的還是心理學。
因為她認為:
如果為了財富、名望,我可以做的事太多了;但唯獨學習無可替代。
為了穩定自己的學業,她甚至宣稱,除了《星球大戰》系列外,她不會接拍任何電影。
星球大戰/艾米達拉女王
在《黑天鵝》中,飾演精神分裂幻想症的芭蕾舞女演員。
摘得了83屆奧斯卡影后,那一年她剛剛30歲。
2005年波特曼再次做出驚人之舉,出演沃卓斯基姐弟編劇的《V字仇殺隊》。
為了角色,她不惜剪掉一頭長髮,以光頭造型出鏡。
V字仇殺隊
2017年她又一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外媒的報導中,似乎已有欽定她的意思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部電影:
《第一夫人》
電影還同時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配樂三項提名。
IMDb評分7.2。
故事內容並不複雜。
講述了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後,身為他的夫人傑奎琳·甘迺迪的表現。
事件原型是這樣的: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總統與夫人傑奎琳到訪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
中午12:30左右,當他們坐在林肯禮車裡行駛過廣場,並向人群揮手致意時,突然甘迺迪的頭部連中兩槍,導致頭顱爆裂。隨後傑奎琳拚命掙脫特工的保護,奮不顧身爬到車尾,伸手去夠一塊被炸飛的頭骨,捧回醫院交給醫生搶救,當天下午醫院就宣布甘迺迪中槍身亡。
坦白講,我並不喜歡《第一夫人》這個譯名;因為它看起來更像是傑奎琳·甘迺迪的個人傳記。
但其實電影原版名叫做「Jackie」(傑姬),也就是傑奎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名字的簡稱。
所以導演意圖很明顯,並不想把著重點放在「第一夫人」這個身份頭銜上,而聚焦在「傑奎琳」這個女性本身。
這不是一部傳記片,我想塑造一個女性形象,而不是還原一個歷史人物。
劇照
歷史照片
而內容也並非像傳統傳記片一樣,去介紹傑奎琳·甘迺迪的生平,她的能力,她的多才多藝。
而是單純的記錄了在丈夫甘迺迪去世的前後四天時間裡,身為第一夫人的她所經歷的事情。
對待問題的見解看法,對待死去的丈夫的態度,對自己身份的理解認知,對孩子,親人等周圍關係的處理。
影片通過插敘回憶體的形式,講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也完整的塑造了一個第一夫人的人物性格。
記者坐在白宮,採訪傑姬。
顯然記者是站在一個媒體角度,重點想問大家最想知道的新聞爆點,關於槍擊時的經過。
而傑姬也自然明白,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也時而左右記者的文字,告訴他哪裡可以發表出來,哪裡並不能。
就在這樣的對話中,一點一點引出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在電影中,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以說是一個人撐起了一部電影。
好萊塢報導者評論說 :
這部不同尋常的歷史題材類影片是導演帕布羅的一部完美佳作,娜塔莉在該片中奉獻了前所未有的精湛演出,第一夫人的內斂、堅強、睿智及幽默,還有她的脆弱、傷感都被演繹得恰到好處。
雖然飾演的是一個人,卻是通過不斷的鏡頭閃回,將她的人物性格拆分為了三個狀態,這對她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第一個狀態便是採訪中的傑姬。
她想讓自己占據主動權,對待記者激進,急於樹立自己的形象地位,頻繁的吸菸卻拒絕讓記者記錄上去。
可以看出,傑姬控制欲極強,試圖虛構歷史但又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
充分表現出了第一夫人的政治地位與失去丈夫的妻子兩個身份之間的衝突。
她再強大也還是個女人。
第二個狀態是1962年《白宮之旅》的傑姬。
記者牽引著傑姬想先從早先的故事聊起,慢慢的再引入主題。
那時候的傑姬所代表的只有媒體面前的公眾形象;
她在意自己的外表容貌,強烈希望自己能力與才華得到認可,也在意自己身為第一夫人的生活質量。
影片將模擬出來的舊時影像資料與現實拍攝環境做了對接。
鏡頭色調在黑白和彩色間來迴轉換,不僅玩出了新花樣,也更好的帶觀眾融入到當時那個氛圍中去。
而後畫風一轉就是最關鍵的第三個狀態:
總統遇害事件發生後的傑姬去處理後事的態度。
她變得敏感和多疑。
明明記得特工當時所做的一切卻說不記得,和處理總統後事的親人大聲爭執,迫於釋放壓力,也在為丈夫選墓地的時候堅持自己的意見,獨立堅強。
所有這些反應的表露都源於身為第一夫人的她,受到這樣殘酷事件後的情感宣洩。
尤其在這段悲痛欲絕的日子裡,她仍需要用鎮靜和堅毅的面孔,去料理這些後續問題,她已經是一個強硬的政治形象。
三種人物狀態在片中交叉相映。
一個有血有肉,令人心疼卻又無法同情的女性形象就這樣儼然立在了我的心中。
影片里的造型和甘迺迪夫人傑奎琳生前的照片高度還原,除了聲音的模仿外,造型也是和歷史一模一樣。
電影中的的造型由設計師Madeline Fontaine打造,他曾經也做過《天使愛美麗》和《伊夫聖羅蘭傳》的服裝造型顧問。
比如:
影片中甘迺迪葬禮的時候,傑姬身穿黑色套裝,用長長的面紗遮擋了自己;
而事件原型是當天,傑奎琳就是這樣的一副形象妝容。
槍擊發生時傑奎琳穿的這套粉色套裝,也是甘迺迪最喜歡的一件。
甘迺迪還曾專門讓傑奎琳換上粉色套裝:
讓他們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時髦優雅。
而事發當天,這件粉色套裝濺滿了甘迺迪的血跡。
但這些都不是電影的關鍵,導演呈現的是一個普通人遭遇變故後的反應。
無論它講的是第一夫人傑奎琳還是傑姬;我看到的是不同身份下,她們強大的女性形象:
作為母親的她、作為妻子的她、跳舞的她、拍手的她,還有一個堅強的她,面對葬禮和公眾。
在歷史上,甘迺迪遇刺5年後,1968年7月他的總統候選人弟弟羅伯特·甘迺迪又被暗殺,10月傑奎琳決定離開美國,隨後嫁給了希臘船王奧納西斯。
全世界的人都在議論她的虛榮和世故。
但她說:
我生來並非是為了支配別人或是忍辱負重。
我的生活只關我自己的事。
1994年傑奎琳因病去世,她安葬回阿靈頓公墓已故丈夫甘迺迪的身邊,柯林頓總統發表書面演講,她的兩個孩子為她獻上鮮花。
美國一個時代的標誌就這麼謝幕了。
希拉蕊、米歇爾、川普都是她的擁躉,謎一樣的「第一夫人」
去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後就備受矚目的《第一夫人》終於出資源了這部講述美國被刺殺的前總統甘迺迪的妻子 傑奎琳·甘迺迪的傳記片由 帕布羅·拉雷恩執導
傑奎琳:美國歷史上最美「第一夫人」
關於甘迺迪總統遺孀的電影《第一夫人》終於要在大銀幕上與觀眾們見面了。這部斬獲了超多獎項的電影著重描繪了傑奎琳,這個最受美國民眾喜愛的第一夫人的白宮歲月。娜塔莉·波曼也因為這部影片而再次入圍了20...
《第一夫人》——女人到底該不該有野心?
電影《第一夫人》聚焦了美國前總統甘迺迪遇刺之後,第一夫人傑奎琳從全世界最具權勢的女人瞬間成為總統遺孀,她從絕望恐懼,不知所措到隱忍堅定,面對巨變的心路歷程。
關於「第一夫人」粉紅色套裝的秘密
電影《第一夫人》由《黑天鵝》原班人馬再次打造,娜塔莉-波特曼化身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該片為一部真人真事的傳記電影,講述了在丈夫甘迺迪遇刺前後四天內傑奎琳不為人知的傷痛世界。而這位傳奇的女...
哈佛才女、第二赫本、全球影后?娜塔麗·波特曼當選「第一夫人」再次征服我們!
說起娜塔麗·波特曼,大家不是感嘆她超越常人的頭腦,就是感嘆她令人驚艷的美貌。從《那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到如今大受關注的《第一夫人》,她用一雙琥珀色的雙瞳再次驚艷了世界。
《第一夫人》:她是第一夫人,也是傑姬
美國歷史上的甘迺迪家族可謂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傳奇,但同時也背負著諸多離奇的不解之謎,其中最為眾人皆知的,當屬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遇刺事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案件中,絕大多數人都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
復刻原版也能斬獲奧斯卡嗎?
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頒獎季熱門影片[第一夫人],集中刻畫甘迺迪遇刺後四天內第一夫人的情緒狀態,還原許多經典服裝、歷史事件,包括總統被爆頭的驚心時刻。[第一夫人]的戲服設計師是曾承包了[天使愛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