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年輕人的奢侈品牌,太急於求成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繼Angelababy在四月底成為Dior的中國區品牌大使之後,近日,品牌又宣布演員黃軒成為第二位中國區品牌大使。

自上個月LVMH集團出資65億歐元收購Dior時裝部門後,Dior接連放出了一個又一個重磅消息,品牌一時間成為了時尚圈絕對的話題焦點。

就在Angelababy成為Dior品牌代言人的消息發布後,輿論似乎呈現了一邊倒的趨勢。

不過,我們不想隨輿論的大流對此事做過多的評價,畢竟,品牌既然宣布了這樣一個決定,也就意味著它已作出了它的選擇。

我們只想站在一個中立的立場,說說看法。

Dior,這個名字究竟有多牛?

在幾個最頂級的法國奢侈品牌中,有兩個以時裝起家,一個是Coco Chanel,一個是Christian Dior。

然而在二戰之後,Christian Dior成為了法國時尚界唯一的超級巨星,全世界人民追逐的夢想。

自1946年創始以來,Dior一直是華麗與高雅的代名詞。

不論是時裝、化妝品或是其他產品,Christine Dior一直在時尚殿堂雄踞頂端。

在Dior創立不到十年時間裡,公司的員工已達1000人,分布在28間作坊,製造出的高級時裝占當時全法國高級時裝出口量的一半。

Dior,它幾乎代表了法國,代表了時裝。

如果讓法國人全民投票選出一個代表法國的國寶級品牌,Dior很有可能成為那一顆皇冠上的明珠。

因此,Dior在挑選代言人方面,傲嬌到了極致,清一色的國際一線明星,最豪華的「全奧斯卡影后天團」陣容,無人能及。

而且,這些明星大牌們大多都只代言其中一款系列,能拿到品牌全線產品代言的絕對是極少數。

法國影后Marion Cotillard代言Lady Dior手袋

美國影后Natalie Portman代言Miss Dior香水

南非影后Charlize Theron代言j'adore香水

美國影后Jennifer Lawrence代言Dior手袋、成衣以及彩妝產品

奧斯卡天后Jennifer lawerence可謂是力壓群雄拿下了Dior品牌手袋、成衣以及彩妝產品的全線代言。

可見,Dior這樣一個宇宙大牌選擇了Angelababy作為中國區全線產品的代言人,對於Baby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成功。

「流量」的套子套住了所有人

這次Angelababy代言Dior的消息,微博轉發量已超過146萬次,評論超過11萬次,並且占據了各大時尚娛樂媒體的頭條。

雖然這一數字有待推敲,其中不乏專業「水軍」的惡意控評、批量轉發、前後微博里發表完全相反觀點的現象,但如此龐大的輿論聲勢,或許正是品牌想要的結果。

這或許也正是Dior簽約Angelababy的最大動機——代言人極高的自帶話題度。

這個時代已經不分好新聞和壞新聞了,唯一的壞新聞就是沒有新聞。

——我們深深感到了奢侈品牌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時代的焦慮。

這種焦慮源自於品牌對奢侈品新興市場的商業利潤的追逐,同時又想提升其品牌社會地位的一種糾結。

品牌藉助明星的話題效應的確能夠博得一時的關注度,然而,我們認為,品牌更應該關注的是其營銷的質量。

一味地追求「流量」,可能會在無形中傷害到品牌的聲譽和形象,對於向來逼格很高且又傲嬌的奢侈品牌來說,尤為如此。

畢竟,「流量」與「尊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有得必有失。

「受傷太深,不再愛了。

說到奢侈品牌過分追求社交媒體的話題曝光度和流量,傷害到品牌原有的忠實顧客例子,是實實在在真實的擺在眼前的。

我問了身邊的好多喜歡買奢侈品的朋友:「你們會不會因為一個奢侈品牌換了代言人,就不買這個牌子了?」

我得到了一個非常一致且的肯定答案:「會!」

畢竟,這是在買奢侈品,人們對於奢侈品的消費,本身就建構於對奢侈品牌所構築的美好願望和幻想之上的,當這一層幻想破滅之後,奢侈品存在的意義是不是就消失了?

所以,相信那些在Dior的官方微博下評論說對品牌失望,近期不想買Dior任何產品的Dior粉絲們,她們的內心的確是有一絲失落的。

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有一句評論很有意思,她們說:「喜歡Baby的粉絲是買不起Dior的。

我們對Angelababy沒有任何偏見,我們想說的是,品牌應該瞄準的是「有奢侈品消費能力的千禧一代」,而非「普通的年輕人」(說的通俗一些,那就是「屌絲」),更不是那些低齡化的尚不具備消費能力的少年群體。

「千禧一代」確實越來越有經濟實力,但有錢買奢侈品的人群,並不等同於「千禧一代」。

雖然大家都說,有四分之一以上的90後都買過奢侈品了,然而,新晉的年輕奢侈品消費者,其未來的消費習慣和能力充滿不確定性,相比原先那些一路相隨培養起來的忠實顧客,實則維護成本更高。

為了搶奪年輕人市場,過分追求奢侈品新晉消費者的數量,而丟失了原有的品牌忠實顧客,值與不值,品牌有所考慮過吧。

愛馬仕只有一個,你們都夠不到。

在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品質迅速提升的中國本土,大眾消費實質上是不斷的在「奢侈品化」的。

然而,大部分的奢侈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做法卻是自降身段,討好目前來說並非真正具有奢侈品消費能力的消費群體。

中國本土市場的「消費升級」不斷在繼續,然而奢侈品牌卻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向下」攬客,這樣的邏輯,仔細想來,是不是很有問題?

人們的消費能力提升了,自然消費品質和消費追求也會跟著提升,奢侈品牌難道不應該把格調定的更高,讓品牌成為新時代下具有更高品味的「新奢華」的代表?

初級市場的龐大,讓大多數奢侈品牌都按耐不住焦急的心,等著顧客前來了。

也難怪,奢侈品牌的愛馬仕只有一個,你們這些沒有長遠眼光的「平庸之輩」品牌都夠不到。

最最重要的是,奢侈品牌降格之後,就回不去了。

近百年來,奢侈品行業有一條黃金法則,即:永遠不要問顧客想要什麼,告訴他們應該擁有什麼。

這條黃金法則在當下這個時代,已經過時了?

最近奢侈品市場回暖了,不如先別這麼著急了吧,冷靜想一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Dior代言人豪華套餐,現已加入Angelababy

上午十點零二分,迪奧中國正式向媒體發出一則新聞——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著名女星Angelababy(楊穎)正式成為Dior迪奧中國區品牌大使。我想,聽到這則消息,最不開心的人應該是范冰冰。因...